戰爭對銅期貨有什麼影響
1. 戰爭對期貨市場的金銀銅是利空還是利多
金銀都有貨幣屬性所以戰爭對其屬於利多,銅在經濟增長中表現比較強勢,比如中國GDP增速放緩對全球銅價影響比較大
2. 戰爭對於黃金的影響是什麼
發生戰爭的話,黃金就變成保命買命的硬貨了。再傻的士兵也明白這黃魚能通神了。然後黃魚還能換來一切,包括對手的命。
3. 戰爭對世界有什麼影響
戰爭帶來的負面影響: 1、戰爭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帶來毀滅性的破壞,二戰之後,除了美國之外,幾乎所有的國家都面臨重建問題。 2、人口問題,戰爭使國家的人口比例嚴重失調,二戰後的蘇聯男性人口嚴重不足,制約了國家經濟與工業的發展。 3、對人民的影響,戰爭結束後給人民帶來心理上嚴重的創傷,面對家園被毀,生靈塗炭,對於家庭的影響是絕對毀滅性的。 戰爭也在一定條件下也帶來正面影響: 1、經濟影響,一些國家確實能夠利用戰爭發財,但前提是戰火沒有燒進國門內,並且戰爭行為受到了人民的支持(可以把美國在二戰和越戰時期的經濟對比一下) 2、人口影響,戰爭可以消滅大量人口,短期內表面上解決人口問題。 3、資源影響,戰爭勝利者一般都能夠向失敗者索取各種賠償,或者利用戰爭在短期內侵佔資源 4、人民影響,戰爭能夠在短期內大幅度提高民族凝聚力,提高國家的實力(這也是為什麼總會有XX威脅論) 5、軍事需求永遠存在,而且永遠不可滿足,所以軍工是最大的商業市場,可以促進一些軍事科學發展——而許多軍事科技最終都能轉化為民用科技提高人的生活水平。 從總體的人類而不是國家來說,戰爭與和平是人類特有的社會狀態,兩者相互矛盾、又互相交替。和平的時間長,戰爭的時間短。戰爭給社會生活帶來極大影響,無數財富毀於一旦,眾多生靈倒斃疆場。但是有的戰爭恰恰起到推動歷史發展的作用。 「戰爭雖然引起種種災禍和苦難,但它也會帶來相當大的好處,它無情地暴露、揭穿和破壞人類制度中許多腐朽、衰頹和垂死的東西。」 這是列寧的話,我覺得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4. 戰爭對戰爭國的金融有何影響
2008年爆發的新一輪金融危機席捲全球,美國智囊蘭德公司向國防部提交了一份「戰爭救市」的報告,認為與其用7000億美元救市,還不如用這7000億來發動一次戰爭更有成效。一時,全球嘩然,如果被採納,金融危機的最壞後果――戰爭就爆發了。
一、世界大戰與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的關系
(一)金融危機不一定會引發世界大戰
經濟危機是私有制生產體系貿易競爭的必然產物。當周期性的經濟危機發生的時候,各國政府各出奇招,比如,政府主導大規模的建設項目增加就業機會,刺激消費;新技術新發明在生產中的應用,帶動了新一輪的經濟騰飛等等。二戰後的四次重大經濟危機的安全著陸,都說明了經濟具有自我調節功能。
(二)世界大戰的爆發總是由金融危機引起
回顧歷史,世界上所有現代戰爭都有金融的影子。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歐美各國發生了經濟危機,國內矛盾的尖銳,各列強以發動對外侵略戰爭轉嫁國內危機。由於利益的不均衡,發展成波及全球的戰爭。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整個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產值下降了40%,美、德、法、英有29萬家企業破產,3000多萬人失業。各列強在危機中若無法找到新的經濟突破點,就想方設法挑起戰爭,藉此把國內的危機轉嫁到其它的國家,結果爆發了世界大戰。
二、戰火紛飛中的金融推手
(一)軍火生意風生水起
軍火集團和金融集團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體味到發戰爭財的巨大好處。交戰雙方想在戰爭中處於優勢,裝備的先進性是一個很關鍵的要素。許多發展中國家由於自身的地緣政治、防務需要、甚至是軍備競賽均需要大量軍火。軍火大國通過軍售獲得了高額的利潤,美國的軍火商甚至已經「綁架」了GDP。此外,軍火生產也能拉動經濟,促進就業,緩解經濟危機的壓力。有統計表明,美國的軍工廠每生產1300億美元的產品,就能拉動1個百分點的GDP增長,每增加10億美元的軍工生產,就能新增上萬個就業機會。
(二)金融戰---無硝煙的戰場
戰爭中,巧用金融戰術也可以為戰爭的勝利奠定基石。1937年中日戰爭正式爆發,羅斯福總統立即聯合英國,意圖用封鎖切斷日本貿易線的手段迫使日本屈服,1941年美國太平洋艦隊移駐夏威夷的同時,抵制日貨,禁止美國石油輸入日本,凍結日本在美國的存款,這兩項金融措施足以瓦解日本的承受力。
與資源匱乏的日本相比,在前蘇聯的「和平」解體中,金融戰更占據半壁江山,1960年蘇聯重工業佔到GDP的72.5%,在嚴重畸形化的重工輕農下,前蘇聯經濟嚴重依賴進口。而當黃金儲備最緊缺的時候,美國又悄悄地利用石油的定價權使蘇聯的石油收入大幅下降,如此內憂外患的經濟危局,使得克里姆林宮上空的蘇聯國旗黯然落幕。
三、驚心動魂的後現代金融戰爭
(一)運用軍事手段,控制全世界的資本流
因為互聯網,整個世界變成了「地球村」,網上交易已是家常便飯,數萬億的資金通過互聯網可以快速完成轉移或抽逃,怎樣才能牢牢地控制住全球的資本流速和流向?美國為此動用了軍事手段,建立了一個「全球快速打擊系統」,號稱28分鍾可以打遍全球。這就意味著當一個地區受遠程導彈的威脅時,該地區的資產擁有者會以最快的速度,把資本撤離到安全區,這個安全區當然是軍事最強國,由此,軍事手段成為資本流的控制核心。整個資本流運作的過程,也大約需要28分鍾,可想而知,憑借這個打擊系統,一旦發生戰爭,華爾街振臂一呼,便可以爭得全世界的資本流。
(二)利用局部戰爭和金融手段掠奪各國財富
美國利用局部戰爭力挺金融業的發展,高舉正義之旗,不惜代價去攻打伊拉克,攻打利比亞。致使全球油價飆升。因為石油交易用美元來結算,油價上漲也就是意味著需要更多的美元。美國人通過戰爭打出了全球的美元需求,從而再一次名正言順地加印美元。就是說,美國向世界提供紙質美元,世界為美國提供實體產品,財富就這樣以不動聲色的方式流入美國口袋。同時,為了穩定其他國家對美元的信心,美國人又向全世界發行國債,這無疑讓美元又上了一道保險,美元變成「世元」。
9・11事件後,出於對美國這個最安全的投資環境的疑慮,大量的資金撤離美國,為了找回全世界投資人對美國的信心,在9・11事件兩個月後,美國打響了阿富汗的戰爭。當巡航導彈一落在阿富汗的土地上,道・瓊斯股指暴漲,華爾街一片叫好聲,隨著戰況的持續進行,大量撤離的資金又陸續回到了美國。目前,美國70%的就業人口從事金融和金融服務業――金融已經成為美國的命脈行業。
(三)金融殖民帝國顯現輪廊
1944年,美國憑借著全世界80%的黃金儲量,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即美元作為全世界的通用貨幣,美元鎖定黃金,每35美元可以兌換一盎司黃金。一舉確定了美元的霸主地位,此後的27年,美國是世界上發展勢頭最好、最富裕、最穩定的國家。
但用戰爭解決金融問題會有許多不可控的風險。美國在持續17年的越南戰爭中就打掉了8000億美元,美國的黃金儲備也日漸減少。1971年,尼克松總統失信於世界,公然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這就意味著美元不受黃金儲量的限制,可以甩開手濫印。為了防止美元貶值,確保其的霸主地位,美國除了依靠其強大的科技創新力和強大的軍事實力外,還充分利用中東戰爭讓美元與世界上大宗商品――石油掛上了鉤。這樣,美元在脫離黃金後,依然可以作為硬通貨在全世界暢通無阻。此後的40多年,人類帝國史上的新物種――金融殖民帝國顯現出輪廊。1985年的廣島協議,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都是金融殖民帝國的「傑作」―― 把各國多年經濟發展成果洗劫一空。
金融戰、軍事手段都是為達到某種政治目的服務的。單純的金融戰爭未必能夠達到預期目的。而軍事本身就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巨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國家的方方面面。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不僅是金融戰爭,網路信息戰、輿論戰等等,無時不在進行中。我們務必清醒的是:時刻都在備戰中。
5. 如果發生戰爭,會對農產品期貨造成什麼影響
你好,如果發生戰爭,主要是對貴金屬和原油的影響,農產品期貨影響並不大。
6. 戰爭對原油有什麼影響
石油是大國爭奪的資源也是現代兵器的動力能源,石油給20世紀的世界和戰爭都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可以說,沒有石油就沒有現代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主要交戰國軍共消耗油料1300多萬噸。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交戰國投人戰爭的人力物力數量更大,軍用油料消耗達3億多噸,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20多倍。而戰後的高技術戰爭如英阿馬島戰爭, 海灣戰爭和現在正在進行的科索沃戰爭,耗費的油料更是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