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油黃金 » 商品期貨研究背景

商品期貨研究背景

發布時間: 2021-08-23 10:18:51

『壹』 鋼材期貨網的產生背景

鋼材期貨就是以鋼材為標的物的期貨 品種,可以交易的鋼材期貨是螺紋鋼期貨和線材期貨。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鋼材生產和消費國,2004年中國鋼材產量已佔到全球產量近三成。預計2005年中國粗鋼生產能力為3.33億噸,鋼材需求量達2.7億噸。與此同時,中國還是鋼材進口大國,2004年進口鋼材達2930萬噸。對於這樣一個世界鋼材的生產、消費和貿易大國,2005年2月28日寶鋼被迫接受國際礦業巨頭鐵礦石大幅漲價的要求後,國內業界對恢復鋼材期貨交易的呼聲也日漸高漲。如何成為國際鋼材定價中心,維護中國的經濟利益,成為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的焦點。

『貳』 期貨市場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大致經歷了由商品期貨到金融期貨、交易品種不斷增加、交易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
(一) 商品期貨

商品期貨是指標的物為實物商品的期貨合約。商品期貨歷史悠久,種類繁多,主要包括農產品期貨、金屬期貨和能源期貨等。

1. 農產品期貨。1848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誕生以及1865年標准化合約被推出後,隨著現貨生產和流通的擴大,不斷有新的期貨品種出現。除小麥、玉米、大豆等穀物期貨外,從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隨著新的交易所在芝加哥、紐約、堪薩斯等地出現,棉花、咖啡、可可等經濟作物,黃油、雞蛋以及後來的生豬、活牛、豬腩等畜禽產品,木材、天然橡膠等林產品期貨也陸續上市。

2. 金屬期貨。最早的金屬期貨交易誕生於英國。1876年成立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開金屬期貨交易之先河。當時的名稱是倫敦金屬交易公司,主要從事銅和錫的期貨交易。1899年,倫敦金屬交易所將每天上下午進行兩輪交易的做法引入到銅、錫交易中。1920年,鉛、鋅兩種金屬也在倫敦金屬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工業革命之前的英國原本是一個銅出口國,但工業革命卻成為其轉折點。由於從國外大量進口銅作為生產資料,所以需要通過期貨交易轉移銅價波動帶來的風險。倫敦金屬交易所自創建以來,一直生意興隆,至今倫敦金屬交易所的期貨價格依然是國際有色金屬市場的晴雨表。目前主要交易品種有銅、錫、鉛、鋅、鋁、鎳、白銀等。 美國的金屬期貨的出現晚於英國。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以來,美國經濟從以農業為主轉向建立現代工業生產體系,期貨合約的種類逐漸從傳統的農產品擴大到金屬、貴金屬、製成品、加工品等。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成立於1933年,由經營皮革、生絲、橡膠和金屬的交易所合並而成,交易品種有黃金、白銀、銅、鋁等,其中1974年推出的黃金期貨合約,在70-80年代的國際期貨市場上具有較大影響。

3. 能源期貨。20世紀70年代初發生的石油危機,給世界石油市場帶來巨大沖擊,石油等能源產品價格劇烈波動,直接導致了石油等能源期貨的產生。目前,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和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能源產品交易所,上市的品種由原油、汽油、取暖油、天然氣、丙烷等。
(二) 金融期貨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20世紀70年代初國際經濟形勢發生急劇變化,固定匯率制被浮動匯率制所取代,利率管制等金融管制政策逐漸取消,匯率、利率頻繁劇烈波動,促使人們重新審視期貨市場。1972年5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設立了國際貨幣市場分部(IMM),首次推出包括英鎊、加拿大元、西德馬克、法國法郎、日元和瑞士法郎等在內的外匯期貨合約。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上市國民抵押協會債券(GNMA)期貨合約,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推出利率期貨合約的交易所。1977年8月,美國長期國債期貨合約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上市,是迄今為止國際期貨市場上交易量較大的金融期貨合約之一。1982年2月,美國堪薩斯期貨交易所(KCBT)開發了價值線綜合指數期貨合約,使股票價格指數也成為期貨交易的對象。至此,金融期貨三大類別的外匯期貨、利率期貨和股票價格指數期貨均上市交易,並形成一定規模。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在歐洲和亞洲的期貨市場,金融期貨交易佔了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在國際期貨市場上,金融期貨也成為交易的主要產品。 金融期貨的出現,使期貨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徹底改變了期貨市場的發展格局。世界上的大部分期貨交易所都是在20世紀最後20年誕生的。目前,在國際期貨市場上,金融期貨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並且對整個世界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 期貨期權

20世紀70年代推出金融期貨後不久,國際期貨市場有發生了新的變化。1982年10月1日,美國長期國債期貨期權合約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上市,為其他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交易開辟了一方新天地,引發了期貨交易的又一場革命。這是20世紀80年代初現的最重要的金融創新之一。期權交易與期貨交易都具有規避風險,提供套期保值的功能。但期貨交易主要是為現貨商提供套期保值的渠道,而期權交易不僅對現貨商具有規避風險的作用,而且對期貨商的期貨交易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規避風險的作用。相當於給高風險的期貨交易買了一份保險。因此,期權交易獨具的或與期貨交易結合運用的種種靈活交易策略吸引了大批投資者。目前,國際期貨市場上的大部分期貨交易品種都引進了期權交易方式。

應當指出的事,在國際期貨市場發展過程中,各個品種、各個市場間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可以說,目前國際期貨市場的基本態勢是商品期貨保持穩定,金融期貨後來居上,期貨期權方興未艾。期貨期權交易的對象既非物質商品,又非價值商品,而是一種權利,是一種「權錢交易」。期權交易最初源於股票交易,後來移植到期貨交易中,發展更為迅猛。現在,不僅在期貨交易所和股票交易所開展期權交易,而且在美國芝加哥等地還有專門的期權交易所。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期權交易所。

『叄』 什麼期貨,期貨起源於什麼時候

期貨(Futures)與現貨完全不同,現貨是實實在在可以交易的貨(商品),期貨主要不是貨,而是以某種大眾產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為標的標准化可交易合約。因此,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例如黃金、原油、農產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交收期貨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後,一個月之後,三個月之後,甚至一年之後。
買賣期貨的合同或協議叫做期貨合約。
買賣期貨的場所叫做期貨市場。
投資者可以對期貨進行投資或投機。大部分人認為對期貨的不恰當投機行為,例如無貨沽空,可以導致金融市場的動盪,這是不正確的看法,可以同時做空做多,才是健康正常的交易市場。

期貨市場最早萌芽於歐洲。早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就出現過中央交易場所、大宗易貨交易,以及帶有期貨貿易性質的交易活動。最初的期貨交易是從現貨遠期交易發展而來。第一家現代意義的期貨交易所1848年成立於美國芝加哥,該所在1865年確立了標准合約的模式。20世紀90年代,我國的現代期貨交易所應運而生。我國有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四家期貨交易所,其上市期貨品種的價格變化對國內外相關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肆』 期貨基礎知識的創作背景

期貨從業人員資格考試,作為一種規范的行業准入制度,是國際通行的做法,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體現了行業規則和對從業人員的知識素質及能力的要求。因此,中國證監會頒布的《期貨從業人員管理辦法》及中國期貨業協會發布的《期貨從業人員資格管理規則(試行)》規定,從事期貨業務的人員,應當參加從業資格考試並取得從業資格。凡年滿18周歲,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的人員都可參加期貨從業資格考試;凡從事期貨業務的人員,應當參加從業資格考試並取得從業資格。
期貨行業作為一個新的、高成長性的行業,正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隨著期貨交易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品種的不斷增多,期貨投資者開戶數量也大大增加。自2003年期貨市場步入「春天」後,不僅將已經退出期貨市場多年的期貨投資者拉回到市場,還吸引了眾多期望從事期貨行業者的眼光。根據規定,從業人員要具備期貨從業資格,必須取得相關資格證書持證上崗。要想取得這個從業資格,就必須參加期貨從業人員資格考試。
由於市場的巨大需求和更多從業人員的加入,期貨業大軍正呈恢復性發展趨勢。在考試人員結構、考試人數上,期貨從業人員資格考試一直穩中有升。但相關圖書市場上的考試輔導用書卻魚龍混雜,亟需有一本系統權威的而又貼近全國期貨從業人員資格考試上機考試實際的圖書出現。
針上述情形,我們從市場需求與服務考生的宗旨出發,在深入調研同類圖書市場和考生需求狀況的基礎上,特組織期貨行業相關學者、專家及該類考試命題研究人員編撰了該套考試輔導用書。
希望通過本套叢書的輔導,廣大考生能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熟悉考試內容,在考試中有優異的表現。同時能夠提高從業綜合素質和能力,為中國期貨業的發展壯大貢獻力量。

『伍』 中國期貨發展的意義(作業)

世紀之交,中國期貨市場面對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加入世貿組織的歷史性契機,在「穩步發展期貨市場」的方針、政策指引下,終於擺脫持續數年的低靡,迎來了市場發展的重大轉機。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直接對話,無疑加劇了市場波動的風險。期貨市場發現價格、規避風險、溝通產銷、鎖定成本利潤、節約交易費用、營造市場競爭秩序等多種功能勿庸置疑地說明:只有建立起以期貨及衍生金融工具為中心的風險管理機制,才能有效化解國民經濟運行的內在風險。1
不可否認,制約我國期貨市場發展的法律瓶頸依然存在,檢討有關法律法規並不意味著我們對其在治理整頓過程中所起的積極作用的否定。由於《期貨法》尚處於起草和研究階段,目前規范國內期貨市場的法規體系主要包括國務院於1999年制定的《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期貨交易所管理辦法》、《期貨經紀公司管理辦法》、《期貨經紀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辦法》、《期貨業從業人員資格管理辦法》。探討期貨法規特別是條例的修訂,我們不能脫離當時期貨市場高速、盲目和不規范運作的背景,時過境遷,從治理整頓的效果、市場經濟的改革、入世帶來的風險、風險管理的需求角度重新審視法規的部分條款,我們也同樣不能否認法規具有明顯的過渡性,有些條款難以適應變化了的市場環境,已經不符合期貨市場規范發展新階段的要求,甚至制約了期貨業的可持續發展。今天我們思考期貨法規的清理與修訂,正是本著與時俱進的精神對歷史的「揚棄」。「法製作為經濟生活的記載,總是植根於一定的經濟生活而又落後於變化的經濟生活。」(馬克思語)通過法制創新從而推動經濟增長,已經成為法治國家格外關注的課題,期貨市場法制完善只是法制落後於眾多現實需要的縮影而已。本文擬從期貨市場發展的角度闡述我國期貨立法的完善。
一、期貨市場的三級管理制度
無論歐美還是亞洲國家,對於期貨市場的監管,分為三個層次進行:第一個層次為交易所的一線監管。……第二個層次為期貨業協會的自律管理。……第三個層次為國家的宏觀管理。……2
(一)政府對市場的宏觀調控。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作為經濟學古老而常新的課題,經歷了國家干預與自由放任兩大截然對立的興衰交替史。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爭論的已不是國家是否可以干預市場的問題,需要回答的是干預什麼,如何干預的難題。作為後發國家,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市場經濟的改革呼喚有限政府的建立。3打破政府全能的權力結構,把微觀經濟活動交由市場調節,是「有限政府」第一要義;重視政府的作用,但不讓政府取代市場,而是要求國家在市場經濟穩定運行這一更廣泛的意義上提供良好的社會法律環境。4黨的十五大有關「政府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主張事實上為我們理解政府與市場在資源配置問題上提供了很好的注腳。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證券期貨監管部門奉行「市場化改革」的清晰思路,明確提出按市場化原則加快期貨市場立法,及時調整法規、政策,以適應期貨市場規范化發展的需要,從這一角度來看,市場化有助於政府職能的合理定位和監管層明晰改革重點。5
因此,在期貨市場發展的問題上,一方面,有必要強化中國證監會作為監管部門的許可權,減少因部門協調造成的低效,在國務院領導下,授予證監會在期貨市場發展問題上的決策權,通過政府制度創新推動市場化進程,把工作的重心由對期貨市場消極作用的防範和限制轉變為側重對市場的培育和引導。另一方面,如果說期貨市場建立初期維護公共利益是期貨市場管理的首要目標的話,那麼在期貨市場整頓規范後,保護投資者利益就成為期貨市場管理的首要目標。證監會既然定位於證券期貨市場的監管部門而非主管部門,決心把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作為重中之重,並上升到關系期貨市場存在、發展前提和基礎的重要高度來認識,那麼在期貨立法問題上亦應以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為優先的指導思想。6對此,可參照證券立法,將《條例》第一條表述為:為了規范期貨交易行為,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維護期貨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特製定本條例。畢竟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是期貨市場的基石,是期貨市場秩序穩定的保證,次序的位移旨在說明期貨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有格外優位保護的必要。
(二)期貨業協會的自律管理。政府廣泛監管許可權的行使,並不凡妨礙行業自律功能的發揮。「需要加深認識的是,協會對其會員的監督和自律管理是政府監管的重要補充,其作用是監管部門無法代替的。」7國外期貨市場管理體系中,行業的自我管理占據著重要地位,它主要以「協會」或「聯合會」的形式出現,專注於行業自治、協調和自我管理。譬如美國的全國期貨協會(NFA)即是由美國期貨行業和市場用戶共同支持、共同參加的自我管理組織。中國期貨市場從1995年7月20日著手籌備期貨業協會到2000年12月底正式成立,整整歷經六年時光,期間期貨市場的不規范無不與第二層次――協會自律管理體系的缺失緊密相連。盡管期貨業協會已經成立,但在立法上還存在空白,其法律地位急待肯定;此外,為加強協會的作用,建議在現有的8項職責許可權外,賦予其以下權力:①提出期貨交易管理新規則的修正方案,請求政府批准實施;②有權要求對會員進行財務監察和業務監察;③基於期貨行業特殊的專業性,參照國際慣例,探索仲裁法的修訂,賦予協會獨立的仲裁權。8
(三)期貨交易所的一線監管。「商業道德對人們的約束,從根本上說是市場長期利益對人們的約束」。9期貨交易所的第一線監管,是期貨市場管理的靈魂。交易所日常自我管理主要通過章程、規則和辦法來進行,譬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規則多達3314條,10 看似繁瑣卻有效地維系著期貨市場的生存。從當前我國有關期貨交易所的規定來看,有必要從以下方面入手改善自我管理能力:①網路技術的發展、經濟全球化的機遇、投資活動的自由化等外部環境的變化,使傳統會員制交易所面對的壟斷市場和交易非自動化的基礎不復存在,公司制已成為越來越多交易所的選擇。11期貨交易所長期以來雖然作為企業看待,但一直受非盈利的限制,嚴重削弱了企業提升技術手段、改進自身服務質量的內在動力。因此,有必要重新界定期貨交易所,在建立真正的會員制的基礎上,俟條件成熟時明確交易所的盈利性,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適時選擇上市募集資本,應對全球金融一體化帶來的挑戰。12同時,期貨交易所在市場監管的核心地位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此可比照證券交易所,賦予其享有更廣泛的監管權力和相機處理許可權。②從結算體系來看,順應期貨市場發展趨勢,引進統一結算制度迫在眉睫。完整、有效的風險分擔機制有賴於獨立於交易所的清算公司和擔保公司(或合而為一)的建立,形成交易所、清算公司和會員三者之間的三角制衡模式,使其承擔結算、風險管理和履約擔保功能。③根據現實情況和發展需求,適當時機將交易所會員分為結算會員和非結算會員,增加風險分擔的層級。在吸納、批准結算會員的標准上,綜合考察信譽優良、資本雄厚、組織機構健全、經營業績上乘的會員的基本情況,按結算保證金制度的規定向結算所繳納保證金。通過結算會員制的實施,使交易所直接面對眾多會員進行交易風險控制變成只對少數會員進行資金控制和結算,既降低交易系統的運作風險,又可有效提高交易系統效率,強化市場監管,防止違規行為,期貨市場的健康運作就得到了保證。13《條例》第8條有關期貨交易所經紀會員和非經紀會員的簡單劃分亟待改進。

『陸』 期貨合約的產生背景及其發展

1、商品期貨的產生
一般認為,期貨交易最早產生於美國,1848年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成立,標志著期貨交易的開始。期貨交易的產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現貨及遠期合約交易發展的基礎上,基於廣大商品生產者、貿易商和加工商的廣泛商業實踐而產生的。1833年,芝加哥已成為美國國內外貿易的一個中心,南北戰爭之後,芝加哥由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而發展成為一個交通樞紐。到了19世紀中葉,芝加哥發展成為重要的農產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大量的農產品在芝加哥進行買賣,人們沿襲古老的交易方式在大街上面對面、討價還價進行交易。這樣,價格波動異常劇烈,在收獲季節農場主都運糧到芝加哥,市場供過於求導致價格暴跌,使農場主常常連運費都收不回來,而到了第二年春天穀物匱乏,加工商和消費者難以買到穀物,價格飛漲。實踐提出:需要建立一種有效的市場機制以防止價格的暴漲暴跌,並需要建立更多的儲運設施。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穀物生產地的經銷商應運而生。當地經銷商設立了商行,修建起倉庫,收購農場主的穀物,等到穀物濕度達到規定標准後再出售運出。當地經銷商通過現貨及遠期合約交易的方式收購農場主的穀物,先儲存起來,然後分批上市。當地經銷商在貿易實踐中存在著兩個問題:第一,他們需要向銀行貸款以便從農場主手中購買穀物儲存,在儲存過程中要承擔著巨大的穀物過冬的價格風險;第二,價格波動有可能使當地經銷商無利可圖甚至連成本都收不回來。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最好的辦法是「未買先賣」,以遠期合約的方式與芝加哥的貿易商和加工商聯系,以轉移價格風險和獲得貸款。這樣,遠期合約交易便成為一種普遍的交易方式。
然而,芝加哥的貿易商和加工商同樣也面臨著當地經銷商所面臨的問題,所以,他們只願意按比他們估計的交割時的遠期價格還要低的價格支付給當地經銷商,以避免交割期價格下跌的風險。由於芝加哥貿易商和加工商的買價太低,到芝加哥去商談遠期合約的當地經銷商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去尋找更廣泛的買家,為他們的穀物討個好價。另外,一些非穀物商認為其有利可圖,就先買進遠期合約,到交割期臨近再賣出,從中贏利。這樣,購買遠期合約的貿易商漸漸增加,改善了當地經銷商的收入,當地經銷商支付給農場主的收入也有所增加。
1848年3月13日,第一個近代期貨交易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成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成立之初,還不是一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所,不過是一個集中進行現貨交易和遠期合約轉讓的場所。
在期貨交易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兩次堪稱革命的變革:一是合約的標准化;二是結算制度的建立。1865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實現了合約標准化,推出了第一批標准期貨合約。合約標准化包括合約中品質、數量、交貨時間、交貨地點以及付款條件等的標准化。標准化的期貨合約反映了最普遍的商業慣例,使得市場參與者能夠非常方便地轉讓期貨合約。同時,使生產經營者能夠通過對沖平倉來解除自己的履約責任,也使市場製造者能夠方便地參與交易,大大提高了期貨交易的市場流動性。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在合約標准化的同時,還規定了須按合約總價值的10%繳納交易保證金。
隨著期貨交易的發展,結算出現了較大的困難。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起初採用的結算方法是環形結演算法,但這種結算方法既繁瑣又困難。1891年,明尼亞波里穀物交易所第一個成立了結算所,隨後,芝加哥交易所也成立了結算所。直到現代結算所的成立,真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才算產生,期貨市場才算完整地建立起來。因此,現代期貨交易的產生和現代期貨幣場的誕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的內在要求。

『柒』 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簡史(分為哪幾個階段)

由中國期貨協會編制的09年新版期貨市場教程中,將我國期貨市場20年的發展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

1、理論准備與試辦(1987-1993)
介紹此階段,必須介紹期貨市場發展的原因,即中國期貨市場建立的背景——產生的原因是,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開放,沿著兩條主線展開,即價格改革和企業改革。

農產品價格的搞活,使得農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此時,政府需要一個市場手段來防範農產品價格變動帶來的風險,因此一批學者提出了簡歷農產品期貨市場的設想。

1988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體改委、商業部等部門根據中央領導的只是,組織力量開始對期貨市場的研究,並成立了期貨市場研究小組,系統的研究了國外期貨市場的現狀和歷史。組織人員到國外期貨市場進行考察研究,積累了大量的期貨市場理論知識。

1990年10月12日,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經國務院批准,以現貨交易為基礎,引進期貨交易機制,作為我國第一個商品期貨市場正式開業,賣出了中國期貨市場發展的第一步。

1991年6月10日,深證有色金屬交易所宣告成立,並於1992年1月18日正式營業,同年5月28日傷害金屬交易所成立,1992年我國第一家期貨經紀公司成立。

2、中國期貨市場的清理整頓時期(1993-2000)

93年國務院發表了《關於制止期貨市場盲目發展的通知》,開始了第一次整頓。最終確定15家交易所為試點交易所。1998年,國務院又開始了第二次整頓,將15家交易所合並壓縮為3家。

此次整頓,使得我國期貨市場監管架構基本確立。使得我國期貨交易所得到治理。使得期貨經紀公司得到治理。對違規事件進行了處理。

3、中國期貨市場的規范發展(2000-今),表現有以下幾點,你可參考:

01年,全國人大批準的十五規劃,第一次提出了「穩步發展期貨市場」,為我國期貨市場長達七年的清理整頓畫上了句號。
03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十六屆三中全會,將關於期貨市場的發展方針寫入了黨的會議決議。
規范發展期貨市場的法律法規相機出台.《期貨從業人員管理辦法》、《期貨經紀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辦法》《期貨從業人員職業行為准則》.....

我國期貨交易量呈現恢復性增長並連創新高,相關數據,你可查閱相關資料。
我國期貨市場,不斷有新產品推出
鋼材、早秈稻、PVC.....是近期推出或將要推出了

中國期貨保證金監控中心成立(2006年5月18日)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上海成立(2006年9月8日0

相關資料,你可以在查查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捌』 求農產品期貨產業背景,寫論文用的,急求~

到CNKY、中文資料庫找,有論文、期刊等資料,很齊全的,基本每個大學的圖書館都有資料庫,校園網進入是免費下載的。

『玖』 期貨的由來

在傳統的交易中,我們會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叫做現貨交易。期貨則是現在簽訂交易合約,但是在將來進行交易。
舉個例子,二郎是個在戰國時代賣飯團的店家,但是近來戰爭的氣氛越來越濃,二郎擔心戰爭發生時會造成米價飆漲,最後會導致他不夠錢買米來做飯團。 所以二郎決定在下一季的白米收成前,先用現在價格,和米商把未來的這批米買下來!因此二郎付了訂金給米商,並簽訂了一張『買下未來白米』的契約,而這就是期貨的前身。
期貨和現貨最大的區別在於• 保證金• 保證金即日結算• 到期後通常不用實物交割只要記住這三點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期貨了。
保證金:二郎想預定三個月後的米,於是他和米商商定,將三個月後用1000/噸的價格買下一噸米,並且簽訂了一張合約,三郎和米商都沒有交訂金(保證金)。三個月過去了,米價跌到了950/噸。二郎一想,自己要是不履行合約,而在別人那裡買米,可以便宜個50,於是,他決定違約,在別人那裡買米。結果是二郎賺了50,而米商虧了50。因為三郎在簽訂合約的時候沒有交保證金,所以米商只能自己承擔損失。
為了確保違約的事情不發生,二郎和米商決定在簽訂合約的時候各拿出總金額一定比例的金錢作為保證金,交給村長大人作公證,無論哪一方違約,保證金都歸另一方所有。於是,二郎和米商愉快地簽了合約,並各拿出了總金額10%也就是100的保證金,這下總該沒有問題了吧?
三個月過去了,米價跌到了500/噸。二郎琢磨著,自己違約的話,會損失100保證金,但是可以便宜500買到米,總的來說還是賺了400,於是二郎又選擇了違約。因為二郎在簽訂合約時所交的保證金(100)不足以彌補米商的虧損(500),所以米商得自己承擔損失。也就是說,單單靠保證金制度不能杜絕違約的現象出現。
為了更好的讓雙方履行合約,村長想出了第二個辦法,也就是保證金即日結算制度。現在從頭來過,二郎和米商簽了合約,二郎和米商各交了100的保證金。誰想到第一天一過去,米價就跌到了900/噸。村長一想,現在二郎的損失已經和保證金一樣了,要是明天米價再跌,二郎肯定要違約。於是村長從二郎的保證金那扣了100,把這100交給了米商,並且,將合約的內容更新為,三個月之後二郎付給米商900購買1噸的米。
二郎算了算,發現村長的做法並沒有影響到他的利益:米商也算了一下,發現村長的做法也沒有影響到自己的利益:但是,二郎卻發現,自己的保證金已經為0,為了繼續履行合約,就得在明天之前補上合約金額10%的保證金,也就是900 x 10%=90。當二郎交了保證金之後,如果明天米價繼續跌,村長又會重復上面的做法,確保雙方無法通過違約來規避損失。
在兩個月之後,二郎的飯團店由於經營不善而倒閉了,這個時候一噸米的價格仍為1050/噸。二郎心想:自己已經不再需要這一噸米了,沒有履行合約的理由,但是如果選擇違約,則會損失保證金100,這可如何是好?正好,二郎的鄰居吉永開了一家飯店。吉永想預定一個月後的米,村長便撮合吉永和二郎簽訂了一份合約,規定一個月後吉永向二郎支付1050買下1噸米。 二郎通過簽訂一張賣出米的期貨合約,抵消了買入米的期貨合約,不用進行實物交割,還凈賺了50。 二郎發現自己只需要用10%的金額,就可以做上一筆買賣,這種杠桿操作令收益波動變得很大。二郎開始學著在低價買入米的期貨,在高價賣出米的期貨,變成了一個投機者,從此走上了人生巔峰。總結: 二郎買了米的期貨→建倉 二郎持有米的期貨直到合約到期→持倉合約到期的時候,二郎交錢換米→交割在合約到期前,二郎把這張合約(米)賣給其他人→平倉

『拾』 期貨市場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期貨交易最早產生於美國,1848年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成立,標志著期貨交易的開始。

期貨交易的產生,不是偶然的,是在現貨遠期合約交易發展的基礎上,基於廣大商品生產者、貿易商和加工商的廣泛商業實踐而產生的。

1891年,明尼亞波里穀物交易所第一個成立了結算所,隨後,芝加哥交易所也成立了結算所。直到現代結算所的成立,真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才算產生,期貨市場才算完整地建立起來。

因此,現代期貨交易的產生與發展,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的內在要求。

(10)商品期貨研究背景擴展閱讀:

期貨市場風險的特徵:

1、風險存在的客觀性

期貨市場風險的存在具有客觀性。這種客觀性一方面體現了市場風險的共性,即在任何市場中,都存在由於不確定性因素而導致損失的可能。

2、風險因素的放大性

股指期貨市場的風險與股票現貨市場的風險相比,具有放大性的特徵。

3、風險的可控性

盡管期貨市場風險較大,但卻是可以控制的。

熱點內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晚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3 瀏覽:396
阿壩小金縣橡膠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0 瀏覽:908
楚雄大姚縣豆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4:02 瀏覽:736
做期貨能在網上開戶嗎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591
安慶宜秀區早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377
正確的原油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9:41 瀏覽:39
達州市纖維板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11 瀏覽:310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白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07 瀏覽:883
上海外盤期貨哪裡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4:10 瀏覽:448
香港日發期貨開戶網站 發布:2021-12-16 12:24:09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