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期貨與人民幣國際化的劣勢
① 中國原油期貨即將上市 人民幣原油會帶來哪些影響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名譽主席利奧·梅拉梅德表示,人民幣已經加入SDR,這意味著世界已經認識到中國正在變得越來越強大。中國也想要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但是如果沒有一個日益強大的資本市場,人民幣就難以成為儲備貨幣。中國的資本市場需要增加跨國界的市場應用。因此,他贊許中國原油期貨市場的開放。他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基礎商品進口國,中國的期貨市場應該在國際商品市場上發揮更大的價格發現作用。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摩根大通商品研究中心研究主任楊堅表示,國際市場以謹慎積極態度來看中國推出原油期貨。中國是原油市場的重要進口國,為了控制有關風險,希望有更多發言權,而推出自己的原油期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在國際原油市場上受過度投機者影響而產生的「價格失真」,很好實現價格發現功能,服務實體經濟。
這種必要性,即使是不那麼看好的人,也能理解。不過更多人看好此事。中國的原油期貨,滿足特定的市場需要,完全可以和WTI和布倫特原油並存發展。「有並存發展、發展共贏空間。」他認為,有很多外國公司的業務和中國關系很大,會積極參與。國外投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也會很有興趣,他們尋求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交易和資產配置。
「什麼叫話語權?就是我的市場變化能夠更好地反映到價格里去。」王震表示,作為商品期貨龍頭、國際化品種,原油期貨擔負著提升石油定價權的重要歷史使命,不過,這需要一個發展過程,可能至少是十年。
「有可能一開始跟著WTI和布倫特基準價走,但是在發展五年到十年之後,我們交易量大了,就應該成為定價中心之一。我們有這個潛力。」王震說。這可以從銅品種的發展歷史比照。當初我國推出銅期貨時,滬銅是倫銅的影子,但是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今天滬銅與倫銅已經相互深刻影響。
原油期貨是具有戰略價值的大宗商品交易,以人民幣計價,又附帶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使命。這是不是會直接挑戰美元霸主地位?「現在很多人講,石油人民幣替代石油美元。短時間內替代不了,我們整體實力沒達到那個份上。」王金照認為,中國原油期貨以人民幣計價,對提升國際社會對人民幣的信任度大有裨益。
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表示,人民幣國際化,需要中國首先做好「家庭作業」。在眾多「功課」中,除了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以外,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拿著人民幣能幹什麼?交易有多少人願意接受?有多大的廣度和深度吸引投資者?也就是說中國需要給人民幣的持有者以更多的投資機會。
如今,原油期貨給出了一個大宗商品的投資機會。人民幣計價不僅是中國的需要,也是國際社會的需要。在中國如此驚人的石油消費增速與旺盛貿易需求的大背景下,國際原油貿易迫切需要實現人民幣計價,減少匯兌成本和風險。這正是中國原油期貨以人民幣計價的國際市場基礎。
經過市場真實有效的競爭,在國際原油市場,我們會找到人民幣和中國經濟的真實地位。雖然這是一個漫長過程,但這個過程是世界各國接受中國真實地位的過程,是靠全球機構投資者真實交易做實的選擇。在我國金融開放中,原油期貨將以自身特有的方式發出「中國聲音」,產生「中國影響」。
② 人民幣國際化存在的困難及對策(論文)
1、背景
國際結算計價單位是美元,大家都用美元來說話,買賣都用美元,所有人手裡都是美元,那麼盈餘的人要投資自然選擇的是美元資產。
2、人民幣國際化具備的條件
1)國際社會對人民幣的信心與信用
2)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
3、人民幣國際化需要具備的條件
1)自由兌換
2)消費能力持續增強,進口增長,也就是說要成為買家
3)國家有足夠強大的實力,包括軍事實力
4、國際化的困難及對策
美國是不會允許這么做的,美國有2個武器,一個是核武器,另一個比核武器還厲害,那就是美元。對策就是要等到中國的實力與美國相當的時候,並在此之前推動人民幣自由兌換,將人民幣作為國際計價單位和國際結算工具
5、意義
「我們的貨幣,他們的問題」,這句話原來是「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但卻是世界的問題」,意義不言而喻
③ 10.4 人民幣國際化有哪些優勢與劣勢國際化存在哪些障礙
利於國家發展,現在只有美元是真正的國家化。中國的目的就是走當初美國的老路。一旦國際化會有很多國家把人民幣當做外匯儲備。變相等於白拿其他國家資源。
人民幣國際化的含義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人民幣現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國際各主要金融包括中央銀行的工具,為此,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第三,是國際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要達到一定的比重。這是衡量貨幣包括人民幣國際化的通用標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後兩點。當前國家間經濟競爭的最高表現形式就是貨幣競爭。如果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替代性增強,不僅將現實地改變儲備貨幣的分配格局及其相關的鑄幣稅利益,而且也會對西方國家的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2]
④ 人民幣國際化的利弊,求想法
人民幣國際化的利弊分析
為應對2008年9月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實現2009年GDP增長8%以上的經濟目標,中央政府實施了積極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2009年新增人民幣貸款余額達到10萬億元以上。在順利實現了保八目標的同時,我們也面臨著兩個難題一個機遇。兩個難題,一是流動性過剩造成資產價格的過快增長;二是民間投資並沒有被有效激發。一個歷史機遇就是當前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有利於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在這里有必要通過對人民幣國際化進行利弊分析的方法,探討如何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一、 人民幣國際化對我國的正面影響分析
1、 有利於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增強我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
美元、歐元、日元之所以能夠充當國際貨幣,是美國,歐盟,日本經濟實力雄厚和國際信用較高的充分體現。人民幣國際化後,我國就擁有了對一種世界貨幣的發行和調節權,使用人民幣的國家和地區將對我國產生依賴性,並且將受到我國金融政策和經濟發展狀況的影響。這使得我國在國際社會中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掌握一定主權的國際規則制定者,對全球經濟活動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也將隨之增加。這種話語權意味著我國將在制定或修改國際事務處理規則方面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這可以增強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從而擴大我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和發言權。同時,人民幣成為國際化貨幣可以改變被支配的地位,減少國際貨幣體制對我國的不利影響。
2、 有利於減少匯價風險,促進我國對外貿易、投資和金融的進一步發展。
人民幣國際化將使我國的外貿企業受益匪淺。我國進出口貿易中絕大部分採用美元、歐元或日元為計價和結算貨幣,美歐日元與人民幣之間的匯率風險都由我國外貿公司來承擔,一旦匯率產生波動,我國就有可能遭受重創。人民幣國際化後,對外貿易和投資可以使用人民幣計價和結算,我國企業所面臨的匯率風險也將隨之減小。外匯率風險和穩定的收益預期,會促進我國企業擴大外貿易和投資的積極性;其他國家對人民幣的需要,回事這些國家向我國開放市場,這都可以進一步促進我國對外貿易和投資的發展。同時,作為人民幣的發行國,我國將發展成為世界主要的金融市場,大量資金的匯集和交易,既會對我國金融體制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快我國對金融體系的改革步伐,提高金融宏觀調控能力和加強金融監管,也會給我國金融業帶來巨大服務和利息收益,還會大大方便國內企業籌資,給國內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3、 有利於我國獲得國際鑄幣稅
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後最大、最直接的收益就是獲得國際鑄幣稅收入。鑄幣稅是指貨幣發型者憑借發行貨幣的特權所獲得的紙幣發行面額與紙幣發行成本之間的差額。在國際上,國際儲備貨幣發行國發行國際貨幣相當於無償從別國徵收鑄幣稅。在信
用貨幣流通制度下,貨幣的發行和管理成本比較低,世界貨幣發行國政府可以獲得近似於貨幣供應量的鑄幣稅受益。其獲得的利潤是他國的商品和勞務及直接投資的收益。如果人民幣實現了國際化,就意味著我國可用微乎其微的紙幣發行成本來獲得和使用國外的物品和資源,也就相當於獲得了無息貸款,從而為我國的經濟建設籌集到額外的國際資金。
4、 有利於我國緩解高額的外匯儲備壓力,降低外匯儲備規模
目前我國擁有數額較大的外匯儲備,實際上是相當於對外國政府的巨額無償貸款,同時還要承擔通貨膨脹稅。巨額的外匯儲備給我國的貨幣政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近些年來,美國經濟一直萎靡不振,2008年的金融危機又令美國經濟雪上加霜,是的美元的堅挺形象受損,導致美元不斷貶值,只是我國外匯儲備實際縮水,財富大量流失。人民幣國際化後,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在外匯儲備方面可以實現貨幣替代,不僅可以大大降低國際儲備的數額,而且減少我國因使用外幣引起的財富流失。
二、 人民幣國際化的不利方面
1、 不利於我國經濟金融的穩定
人民幣國際化後,我國經濟的對外開放程度更高,與國際經濟的聯系更加密切。在享有人民幣國際化帶來好處的同時,國內經濟也將不可避免地收到外部經濟的沖擊,國際金融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給我國經濟金融的穩定帶來風險。由於貨幣管
制壁壘的撤出,資本的國際流動更加容易和頻繁,別過的經濟危機、金融危機、通貨膨脹等都可以通過貨幣直接波及我國。特別是當人民幣匯率被顯著的高估時,將給國際投資者以套利機會,刺激短期投機性資本的流動。屆時,大規模的國際熱錢將借機造勢,通過迅速改變資本流向和投機方向以牟暴利。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目前活躍在全球金融市場上的游資在72000億美元以上。大量頻繁的資本流動特別是投機資本的流入會給我國經濟造成劇烈的震動,會對人民幣匯率,資本市場利率,國內資產價格及外匯儲備產生不利影響。此外大量短期資本的流出和流入是發生金融危機的導火線,還可能產生巨大的「羊群效應」是一過的金融危機迅速蔓延為區域性甚至全球的金融危機。
2、 遭遇「特里芬難題」
人民幣國際化後,我國也將遇到「特里芬難題」,陷入兩難境地;作為一種國際貨幣,一方面要通過持續國際收支逆差來滿足世界各國對人民幣的需求;另一方面作為國際貨幣又要保持幣值的相對穩定。出口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仍須擴大出口,需要對外保持巨額貿易順差。但是,如果我國保持持續巨額貿易順差,對外投資就相對不足,勢必會引起其他逆差國家人民幣短缺,導致對人民幣需求過旺,進而使人民幣面臨持續升值壓力,這將對我國的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
3、不利於我國經濟政策的獨立性,增加宏觀調控的難度。
人民幣國際化後,我國將處於世界經濟體系的中心地位,以其他國家的經濟聯系加強,經濟狀況和經濟政策對其他國家和受其他國家的影響擴大,同時國際金融市場上將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幣。因此,經濟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制定,不僅要考慮國內經濟的運行,還要考慮對其他國家的影響。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國宏觀調控政策實施的效果,給我國經濟運行帶來一定的問題和損失。
4、不利於人民幣的管理和檢測。
人民幣國際化後,境外人民幣現金被大量需求和流通,將會加大中央銀行對人民幣現金管理和檢測的難度。同時人民幣現金的跨境流動也會加大一些非法活動如走私、賭博、販毒的出現。這不僅影響中國金融市場的穩定,而且也會增加反假幣、反洗錢、工作的困難,使人民幣的管理成本大大增加。
三、總結
總而言之,人民幣國際化有利有弊,但是利是大於弊的。只要我國不斷完善金融體制和金融體系,不斷加強經濟調控和金融監管,將一切不利因素降至最低,人民幣國際化就一定能促進我國乃至世界經濟快速健康穩定的發展。
軟妹幣的國際化之路
⑤ 人民幣國際化的利弊分析與實現途徑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盡管目前人民幣境外的流通並不等於人民幣已經國際化了,但人民幣境外流通的擴大最終必然導致人民幣的國際化,使其成為世界貨幣。 人民幣國際化的含義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人民幣現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國際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央銀行的投資工具,為此,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第三,是國際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要達到一定的比重。這是衡量貨幣包括人民幣國際化的通用標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後兩點。 當前國家間經濟競爭的最高表現形式就是貨幣競爭。如果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替代性增強,不僅將現實地改變儲備貨幣的分配格局及其相關的鑄幣稅利益,而且也會對西方國家的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編輯本段]趨勢分析
人民幣已有「小美元」之稱 就人民幣境外流通的現狀分析,過去人民幣僅在邊境地區流通,目前已經在部分發達國家的部分地區流通和兌換。可以說中國經濟發展的過程就是人民幣流通擴大的過程。經濟發展的速度越快,流通的范圍就越廣、數量就越大。 人民幣在東南亞地區已經成了僅次於美元、歐元、日元的又一個「硬通貨」。在西南邊境地區,人民幣有「小美元」之稱,被當作硬通貨使用,流通范圍較廣,寮國東北三省人民幣完全可以替代本幣在境內流通,最遠深入到寮國首都萬象一帶。而在中緬邊貿及旅遊活動中,緬甸禪邦重鎮小勐拉,每年流出、流入的人民幣多達10多億元。 人民幣在越南流通范圍也非常廣,已經在越南全境流通。越南國家銀行已經開展了人民幣存儲業務。在西北地區人民幣主要是在中亞五國、俄羅斯地區和巴基斯坦流通。目前人民幣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哈薩克,大約有十多億元人民幣。在中亞其他國家流通的人民幣總共也有十多億元。 在東北地區,人民幣主要是跨境流通到俄羅斯和朝鮮以及蒙古國。特別是蒙古國,已經把人民幣作為主要外國貨幣。蒙古國的各個銀行都開展了人民幣儲蓄業務。在與蒙古國的邊境貿易中,人民幣現金交易量占雙邊全部交易量的1/3強。 人民幣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中國香港地區。人民幣在香港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自由兌換。與在周邊其他國家和地區不同的是,人民幣在香港被用來作為投資的一種儲備貨幣。另外,在中國澳門地區人民幣也在廣泛使用。 進入21世紀以來,人民幣有向世界部分發達國家和地區流通的趨勢。主要表現為,人民幣在部分發達國家和地區開始使用。隨著中國遊客的不斷增多,在歐洲一些國家和美國、加拿大等國的機場以及飯店也開展了人民幣兌換業務。如紐約的機場、唐人街以及部分華人比較集中的地區。在日本華人比較集中的地區也已經開始收人民幣。 市場選擇了人民幣 人民幣在周邊國家的流通是中國經濟成長到新階段的表現。同時說明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已經開始。人民幣國際化趨勢首先應該是市場選擇的結果,而不是政府力量推動的結果。 具體來說,一國貨幣走向國際化首先是由該國的經濟基本面決定的:較大的經濟規模和持續的增長趨勢是建立交易者對該種貨幣的信心的經濟基礎;經濟開放度較高、在世界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國家能夠獲得交易者對該國貨幣的需求。國際交易者對該種貨幣的信心和需求,決定了該種貨幣必然在世界貨幣體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並促使該貨幣最終成為國際貨幣。 按照這些條件分析目前正在出現的人民幣國際化趨勢,是市場選擇的結果。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為維護人民幣不貶值的國際信譽,人民銀行收窄了人民幣的波動幅度,與美元形成了較為穩固的關系,使得人民幣迅速得到周邊地區的認同,形成區域內的「良幣」形象。同時,經濟高速穩定增長支撐下的人民幣強勢表現,增強了人民幣在區域內的信譽,也贏得了區域內市場的信賴和需要。 從中國來看,中國大國經濟特點的形成和國際化程度的提高,增強了國際經濟交易參與者和普通公眾對人民幣的信心,從而增加了對人民幣的需求。如果中國的經濟增長是可持續的,普遍接受性也會大大提高,人民幣將必然會成為國際通貨。 從亞洲來看,隨著中國的崛起,在一個市場中,一種貨幣作為價值尺度將大大減少貿易和資本流動中的交易成本,為該地區創造更多的貿易機會,提高交易的規模、效率和國家福利。中國與亞洲經濟一體化程度的提高將擴大亞洲市場的規模,並產生對共同價值標準的需求。人民幣地位的提升將是一個必然結果,亞洲出現人民幣替代其他貨幣的現象也將成為可能。
[編輯本段]利弊分析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尤其依賴於資金財富。因此,一旦實現了人民幣國際化,不僅可以減少中國因使用外幣引起的財富流失,而且將為中國利用資金開辟一條新的渠道。但人民幣國際化是一把「雙刃劍」,這就要求仔細分析其中的利弊。 中國社科院重點課題「國際化戰略中的人民幣區域化」報告指出其正面影響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提升中國國際地位,增強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美元、歐元、日元等貨幣之所以能夠充當國際貨幣,是美國、歐盟、日本經濟實力強大和國際信用地位較高的充分體現。人民幣實現國際化後,中國就擁有了一種世界貨幣的發行和調節權,對全球經濟活動的影響和發言權也將隨之增加。同時,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一席之地,可以改變目前處於被支配的地位,減少國際貨幣體制對中國的不利影響。 減少匯價風險,促進中國國際貿易和投資的發展。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使外貿企業持有大量外幣債權和債務。由於貨幣敞口風險較大,匯價波動會對企業經營產生一定影響。人民幣國際化後,對外貿易和投資可以使用本國貨幣計價和結算,企業所面臨的匯率風險也將隨之減小,這可以進一步促進中國對外貿易和投資的發展。同時,也會促進人民幣計價的債券等金融市場的發展。 進一步促進中國邊境貿易的發展。邊境貿易和旅遊等實體經濟發生的人民幣現金的跨境流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雙邊交往中結算手段的不足,推動和擴大了雙邊經貿往來,加快了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另外,不少周邊國家是自然資源豐富、市場供應短缺的國家,與中國情況形成鮮明對照。人民幣流出境外,這對於緩解中國自然資源短缺、市場供應過剩有利。 獲得國際鑄幣稅收入。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後最直接、最大的收益就是獲得國際鑄幣稅收入。鑄幣稅是指發行者憑借發行貨幣的特權所獲得的紙幣發行面額與紙幣發行成本之間的差額。在本國發行紙幣,取之於本國用之於本國。而發行世界貨幣則相當於從別國徵收鑄幣稅,這種收益基本是無成本的。 目前中國擁有數額較大的外匯儲備,實際是相當於對外國政府的巨額無償貸款,同時還要承擔通貨膨脹稅。人民幣國際化後,中國不僅可以減少因使用外匯引起的財富流失,還可以獲得國際鑄幣稅收入,為中國利用資金開辟一條新的渠道。 報告也同時指出了其產生的三方面的負面影響: 對中國經濟金融穩定產生一定影響。人民幣國際化使中國國內經濟與世界經濟緊密相連,國際金融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對中國經濟金融產生一定影響。特別是貨幣國際化後如果本幣的實際匯率與名義匯率出現偏離,或是即期匯率、利率與預期匯率、利率出現偏離,都將給國際投資者以套利的機會,刺激短期投機性資本的流動,並可能出現像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產生的「群羊效應」,對中國經濟金融穩定產生一定影響。 增加宏觀調控的難度。人民幣國際化後,國際金融市場上將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幣,其在國際間的流動可能會削弱中央銀行對國內人民幣的控制能力,影響國內宏觀調控政策實施的效果。比如,當國內為控制通貨膨脹而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而提高利率時,國際上流通的人民幣則會擇機而入,增加人民幣的供應量,從而削弱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應。 加大人民幣現金管理和監測的難度。人民幣國際化後,由於對境外人民幣現金需求和流通的監測難度較大,將會加大中央銀行對人民幣現金管理的難度。同時人民幣現金的跨境流動可能會加大一些非法活動如走私、賭博、販毒的出現。伴隨這些非法活動出現的不正常的人民幣現金跨境流動,一方面會影響中國金融市場的穩定,另一方面也會增加反假幣、反洗錢工作的困難。 盡管一國貨幣國際化會給該國帶來種種消極影響,但長遠看,國際化帶來的利益整體上遠遠大於成本。美元、歐元等貨幣的國際化現實說明,擁有了國際貨幣發行權,就意味著制定或修改國際事務處理規則方面的巨大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
[編輯本段]實現途徑
根據中國經濟的特點,可以採取一種雙軌制、漸進式的人民幣國際化步驟。 雙軌制的第一個軌,是在中國境內實行有步驟、漸進式的資本賬戶下可兌換,同時加強中國金融體系效率,其中包括許多措施,如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計劃(QFII)、境內合格機構投資者計劃(QDII),還包括各種有步驟的資金對外開放,如境內資金投資港股,但這種開放是有限制的、定向的。另外,可以考慮邀請海外高質量的企業如蘋果(Apple)、IBM、英特爾到A股發行人民幣債券或股票,使得一部分人民幣兌換成美元流出境外,也由此改進中國公司的治理水平和資本市場的運作效率。 此外,還特別需要大力鼓勵和推動外貿企業與境外貿易夥伴以人民幣結算,為此有必要考慮由中國人民銀行補貼針對外貿企業的人民幣匯率調期服務(Swap contracts),即以比較低的價格提供未來人民幣收入按事先約定的匯率兌換為外幣的服務,其目的就是推動有關企業以人民幣結算。 雙軌制的第二個軌是在境外,主要是在香港。香港完全可以較大力度地擴大人民幣計價的債券市場的規模,推進以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市場,利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不斷擴大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資產的規模以及交易水平,其目的是在境外盡快形成與歐元證券和美元證券抗衡的人民幣金融市場。這種逐步擴大的、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交易,對於在條件成熟時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將是一個極大的推動。這一措施,也可以在很大程度化解外資進入內地賭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為此,中國央行可以考慮在香港建立與當地資本市場規模相匹配的人民幣外匯交易市場,但是,這一市場的規模應該受到一定限制,比如,規定參與交易者必須是人民幣證券市場的交易者,而參與交易的額度受其證券市場的交易額度的限制,其目的是使這一市場不會對人民幣政策造成主要的沖擊。 人民幣國際化的建議: 一、擴大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范圍:除了上海、廣州、深圳、珠海、東莞六個基本的城市之外,將邊境貿易較大的省份也納入試點范圍; 二、建立和完善跨境人民幣資金支付清算機制,以轉賬支付代替現鈔支付,為跨境貿易人民幣計價結算提供清算平台; 三、我國貨幣當局可以與人民幣跨境流通規模較大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貨幣當局簽訂協議,允許其在一定額度內將人民幣兌換成美元、歐元等國際貨幣,以提升周邊國家和地區居民對人民幣的信心; 四、建設以香港為基地的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作為我國資本項目尚沒有完全開放之前的一個過渡性安排,以消除境外機構缺乏人民幣投資與避險工具的障礙。
[編輯本段]主要障礙
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上仍然存在眾多障礙。目前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因素包括,人民幣國際流通量增長不足;國內金融市場深度、廣度和國際標准化程度不足;國際化過程中人民幣對外價值可能發生巨大變動,妨礙經濟政策自主性。 其中,人民幣國際流通量不足將成為最大問題。因為在金本位的黃金時代,英國雖然存在龐大經常項目順差,卻通過資本輸出向世界各地輸出了大量英鎊;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之後,美國通過經常項目逆差向世界提供了美元流動性。盡管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貿易順差最大國之一,但對外直接投資規模仍然較小。 而且,縱觀全球主要國家的貨幣國際化的實踐,一國貨幣國際化進程要求該貨幣發行國應具備以下條件:佔有全球經濟較大份額的經濟實力,政治上高度穩定,宏觀經濟環境的穩定和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從中國的發展狀況來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尚存在諸多不足。 經濟實力有待進一步加強。與貨幣國際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國家相比,中國的經濟實力還有一定的差距。同時,中國的宏觀經濟環境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因此,現階段大規模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基礎並不穩固。 現有經濟體制有待於進一步完善。中國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初見成效,但仍存在難以支撐人民幣迅速實施國際化進程的諸多問題。如利率市場化問題、人民幣匯率機制完善問題、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問題等。 以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為例。中國之所以採用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漸進模式,主要目的在於盡可能有足夠的時間來創造實行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前提條件。這些前提條件,簡言之就是,穩定的宏觀經濟、健全的微觀機制、健康的金融體系、有效的金融監管、有利的國際環境。 顯而易見,目前中國尚未完全具備上述條件。中國宏觀經濟存在著眾多的矛盾,還很不穩定,微觀機制有待健全,金融體系較為脆弱,金融監管也比較薄弱,國際環境較為嚴峻。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前提條件的成熟,還有較長的路要走。在這種情況下,「漸進模式」就成為必然的選擇。
⑥ 為什麼要讓人民幣國際化 有什麼好處和壞處嗎
一、人民幣國際化 的好處:
1、提升中國國際地位,增強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
2、減少匯價風險,促進中國國際貿易和投資的發展。
3、進一步促進中國邊境貿易的發展。
4、獲得國際鑄幣稅收入。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後最直接、最大的收益就是獲得國際鑄幣稅收入。
二、人民幣國際化 的負面影響
1、對中國經濟金融穩定產生一定影響。人民幣國際化使中國國內經濟與世界經濟緊密相連,國際金融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對中國經濟金融產生一定影響。
2、增加宏觀調控的難度。比如,當國內為控制通貨膨脹而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而提高利率時,國際上流通的人民幣則會擇機而入,增加人民幣的供應量,從而削弱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應。
3、加大人民幣現金管理和監測的難度。
盡管一國貨幣國際化會給該國帶來種種消極影響,但長遠看,國際化帶來的利益整體上遠遠大於成本。美元、歐元等貨幣的國際化現實說明,擁有了國際貨幣發行權,就意味著制定或修改國際事務處理規則方面的巨大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
⑦ 人民幣國際化的弊端
1、對中國經濟金融穩定產生一定影響。人民幣國際化使中國國內經濟與世界經濟緊密相連,國際金融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對中國經濟金融產生一定影響。特別是貨幣國際化後如果本幣的實際匯率與名義匯率出現偏離,都將給國際投資者以套利的機會,對中國經濟金融穩定產生一定影響。
2、增加宏觀調控的難度。人民幣國際化後,國際金融市場上將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幣,其在國際間的流動可能會削弱中央銀行對國內人民幣的控制能力,影響國內宏觀調控政策實施的效果。
3、加大人民幣現金管理和監測的難度。人民幣國際化後,由於對境外人民幣現金需求和流通的監測難度較大,將會加大中央銀行對人民幣現金管理的難度。同時人民幣現金的跨境流動可能會加大一些非法活動如走私、賭博、販毒的出現。
(7)原油期貨與人民幣國際化的劣勢擴展閱讀:
人民幣國際化的相關措施建議
1、擴大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范圍.除了上海、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五個基本的城市之外,將邊境貿易較大的省份也納入試點范圍;
2、建立和完善跨境人民幣資金支付清算機制,以轉賬支付代替現鈔支付,為跨境貿易人民幣計價結算提供清算平台;
3、我國貨幣當局可以與人民幣跨境流通規模較大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貨幣當局簽訂協議,允許其在一定額度內將人民幣兌換成美元、歐元等國際貨幣,以提升周邊國家和地區居民對人民幣的信心;
4、建設以香港為基地的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作為我國資本項目尚沒有完全開放之前的一個過渡性安排,以消除境外機構缺乏人民幣投資與避險工具的障礙。
⑧ 結合人民幣匯率制度分析人民幣國際化的優缺點
國際化將使大量人民幣流到非美國國家,由於中美匯率的軟掛鉤,當非美國家出現美元慌的時候,他們會把人民幣作為美元兌換券,從中國兌換美元,而是中國大量美元外匯,導致人民幣匯率崩潰。
⑨ 人民幣國際化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金融自由化程度不高,金融市場發展不完善,發展水平還不能與人民幣國際化需求相匹配。例如,由於金融市場體系存在缺陷,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仍不暢通,2014年我國開始降息以來,無論是國債收益率還是資金利率並沒有得到較好的響應,利率政策調整對整體利率結構影響力有限。再如,雖然我國已經發展了一些人民幣離岸市場交易,但是這些市場上交易的人民幣遠非標準的離岸貨幣。如果沒有發達的離岸市場,人民幣很難成為一種國際貨幣。與此同時,人民幣在岸市場發展也相對滯後,體制機制障礙也較多,未來仍需加快發展。
其次,資本項目管製程度仍相對較高。盡管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可兌換,但資本項目的很多方面仍然受到管制,主要是對證券、資本和短期資本流動的管制。在中國,除了FDI可以自由流動、開放「滬港通」外,其他資本交易,尤其是短期資本流動,仍然受到控制。在不可完全兌換的情況下,人民幣很難被居民和非居民廣泛接受。
⑩ 人民幣國際化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人民幣國際化對我國經濟的正面影響
有助於提升我國國際地位,增強我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貨幣國際化是一國綜合經濟實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結果。從當今世界主要國際貨幣來看,美元、歐元、日元等國際貨幣之所以能夠充當國際貨幣,是美國、歐盟、日本經濟實力強大和國際信用地位較高的充分體現。人民幣實現國際化後,中國就擁有了一種世界貨幣的發行和調節權,對全球經濟活動的影響和發言權也將隨之增加,那些使用人民幣的國家和地區將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對中國經濟的依賴,中國的經濟狀況和經濟政策變化也將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產生一定影響。同時,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一席之地,可以改變目前我們處於被支配的地位,減少國際貨幣體制對我國的不利影響,增強我國對全球經濟活動的影響力和發言權,使我國國際地位得到相當大的提高。
有助於減少匯價風險,促進我國國際貿易和投資的發展。隨著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和程度的加深,對外貿易和對外金融活動也步入了空前的發展時期。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使外貿企業持有大量外幣債權和債務,由於貨幣敞口風險較大,匯價波動會對企業經營產生一定影響。人民幣國際化後,對外貿易和投資可以使用本國貨幣計價,企業所面臨的匯率風險也將隨之減少,這可以進一步促進我國對外貿易和投資的發展。
進一步促進我國邊境貿易的發展。邊境貿易和旅遊等實體經濟發生的人民幣現金的跨境流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雙邊交往中結算手段的不足,推動和擴大了雙邊經貿往來,加快了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促進了民族團結和邊境穩定。另外,許多周邊國家是自然資源豐富、市場供應短缺的國家,與我國情況形成鮮明對照。人民幣流出境外,這對於緩解我國自然資源短缺、市場供應過剩非常有利。
獲得國際鑄幣稅收入。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後最直接、最大的收益就是獲得國際鑄幣稅收入。鑄幣稅是指發行者憑借發行貨幣的特權所獲得的紙幣發行面額與紙幣發行成本之間的差額。在本國發行紙幣,取之於本國用之於本國,而發行世界貨幣則相當於從別國徵收鑄幣稅,這種收益基本是無成本的。目前我國擁有數額較大的外匯儲備,實際是相當於對外國政府的巨額無償貸款,同時還要承擔通貨膨脹稅,是一種巨大的財富流失。人民幣國際化後,我國不僅可以減少因使用外匯引起的財富流失,還可以獲得國際鑄幣稅收入,為我國利用資金開辟一條新的渠道。
人民幣國際化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
當然,人民幣的國際化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我國經濟金融穩定產生一定影響。人民幣國際化使我國國內經濟與世界經濟緊密相連,國際金融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對我國經濟金融產生一定影響。特別是貨幣國際化後如果本幣的實際匯率與名義匯率出現偏離,或是即期匯率、利率與預期匯率、利率出現偏離都將給國際投資者以套利的機會,刺激短期投機性資本的流動,並可能出現像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產生的「羊群效應」,對我國經濟金融穩定產生一定影響。
增加宏觀調控的難度。人民幣國際化後,國際金融市場上將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幣,其在國際間的流動可能會削弱中央銀行對國內人民幣的控制能力,影響國內宏觀調控政策實施的效果。如,當國內為控制通貨膨脹而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而提高利率時,國際上流通的人民幣則會擇機而入,增加人民幣的供應量,從而削弱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應。
加大人民幣現金管理和監測的難度。人民幣國際化後,由於對境外人民幣現金需求和流通的監測難度較大,將會加大中央銀行進行人民幣現金管理的難度。同時人民幣現金的跨境流動可能會加大一些非法活動如走私、賭博、販毒的出現,伴隨這些非法活動出現的不正常的人民幣現金跨境流動一方面會影響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另一方面也會增加反假幣、反洗錢工作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