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與上海原油期貨
A. 對中美貿易戰的看法簡單分析一下
那麼美國為什麼要打貿易戰呢?
現行的世界政治經濟體系是美國制定的,包括國際金融和國際貿易體系。美國擁有金融霸權、世界貿易霸權和輿論霸權,加上霸道的美軍,構成了美國的全方位霸權。
打貿易戰,美國是為了維護自身的霸權!
美國霸權的好處是什麼呢?話語權、規則制定權、世界貨幣權等等。只要霸權在,美國就可以躺著收割世界各國人民的財富(剪羊毛)。
中美貿易戰開打的直接原因是中國製造2025計劃及中國高端製造業不斷向上突破引發的。長期以來,美國霸佔著高端製造業的尖端,享受著「壟斷紅利」。比如大家熟知的手機晶元巨頭高通公司,向中國手機廠商收取「高通稅」,就是一個鮮明的案例!
深層次原因是以人民幣結算的上海原油期貨於3月26日上市交易。這使得人民幣動搖了美元的國際貿易結算權(原油是世界大宗商品的代表),也就說動搖了美國的貨幣霸權。
根本原因是以中國為首的各國人民爭取平等的發展權。因為現行的世界制度為美國霸權的體現,也是套在世界各國人民身上的「枷鎖」,限制了各國發展的上限。同時,中國的崛起是經濟、軍事、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崛起,使得中國具備打破霸權的實力。
所以中美貿易並不是偶然。
B. 中美貿易戰對期貨的影響,會影響到哪些期貨品種
利多農產品,利空鋼鐵有色品種。
C. 中美貿易戰給期貨投資帶來哪些影響
從以往歷史經驗來看,中美經貿戰開打的主要方式或領域可能集中在下述四個方面:
首先,中美鋼鐵貿易摩擦恐難以避免。緊隨其後的產業可能會是乘用車輪胎、光伏產業等中美貿易摩擦較為集中的產業。再次,謹防美國單方面認定中國為「匯率操縱國」最後,排斥中國企業的投資和產業保護主義傾向將越來越嚴重
D. 中國原油期貨上市,對中美貿易戰多大影響
3月26日9點,中國原油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掛牌交易,並以人民幣計價。
中國版原油期貨的推出,雖然醞釀多時,但此次真的橫空出世還是引發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甚至有人把此事和瀕於貿易戰的中美關系聯系在一起,認為這是中美貿易爭端的原因或是結果。但實事求是地說,他們想多了。石油期貨的推出至少在短期內不會影響中美貿易,也不會對美國造成什麼損失,而且美國不管出於什麼目的也無法阻止中國石油期貨的推出。對於中國而言,石油期貨的推出順應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是中國在世界石油貿易地位的自然反映。
在全球石油運輸的版圖中,從海灣和非洲東部經過印度洋到達中國沿海是全球石油運輸量示意中最粗的那條線。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進口量排世界第一,對外依存度超過65%。雖然在市場中如此舉足輕重,但目前全球范圍內卻沒有能夠反映這種需求的原油期貨合約,沒有形成能夠反映亞太地區原油實際供需狀況的定價基準。上海原油期貨的推出,有助於形成反映中國乃至亞太地區市場供需關系的原油定價基準,進一步完善國際原油定價體系,增強中國對於原油價格的話語權。
上海原油期貨真正引發人們浮想聯翩的地方是以人民幣計價。迄今為止全球的大宗商品,基本上都是用美元來定價。從原油市場角度來看,中國原油期貨正式掛牌交易後,「美元石油」和「石油美元」幾乎長期作為左右國際大宗貨物和貨幣市場的唯一要素的時代從理論上宣告結束,「人民幣石油」和「石油人民幣」的應運而生,將是新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
E. 中美貿易戰會影響全球石油價格嗎
據報道,隨著中美貿易交鋒蔓延至煉化領域,全球投資者開始擔心,如果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美國頁岩油氣是否會追隨該國農業產品被捲入貿易戰中,市場觀點認為,中國對原油施加的任何關稅舉措都可能對美國原油供需造成重大影響,並將影響美國油價,繼而波及全球石油價格。
但是有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可以在任何時候拋棄美國能源,因為(除美國外)其他地方還有大量供應。對美國來說,能源則是個敏感話題,中國可能不會那麼快使用能源來解決爭端,而會明智地用這張牌。
自美國2016年恢復原油出口以來,頁岩繁榮幫助該國抵消了與中國日益擴大的貿易逆差。咨詢機構JBC Energy在一份報告中稱,美國周四公布的2月貿易統計數據顯示,美國貿易逆差擴大至2009年以來的最大值。如果排除石油在外,則是有史以來的最大值。
F. 石油人民幣期貨上市與中美貿易戰有關聯嗎
關聯不大 兄弟 石油期貨沖擊不了對美元石油的地位 只能說有影響但影響不大
G. 中美貿易戰美原油會下跌嗎
假如貿易戰對經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這個不確定性影響,如果全球經濟下滑是從需求的角度來看的,需求減少,原油價格相對下跌,同時也要關注供給方面,如果供給相對減少,特別是中東動盪對原油價格短期形成支撐。最終還是要綜合考慮,不同的時間段影響的結果是不同的。
H. 中美貿易戰升級對原油期貨市場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拉升 拉升再拉升!
I. 中美貿易戰對期貨是什麼有什麼影響
主要影響農產品期貨。
J. 中美貿易戰對中美及全球經濟有哪些影響
中美貿易戰一旦出現,短期內會給中國經濟增長和勞動市場穩定帶來直接的負面影響。有分析認為,如若中美之間當真爆發貿易戰,短期內可能會給中國造成需求側的巨大沖擊。而經濟增速放緩、失業增加等或許會迫使政策更加被動,也將增加人民幣更大的貶值壓力。而更悲觀的一種情況是,穩增長壓力加大使得政府不得不出台進一步寬松措施,錯失結構性改革良機。
其一,2016年,中國對美商品出口佔中國商品總出口的18%以及GDP的4.4%。對美商品出口不僅集中在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上,如玩具、傢具、紡織的對美出口均占該行業全部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並且隨著中國製造業的升級,資本密集型產業如電子機械等對美出口也大幅增加,出口量趕超勞動密集型產業。
其二,中國對美國在技術進口以及融資上也有一定依賴。例如,中國進口的許多高科技產品,關鍵技術只有美國持有,一旦美國停止此類核心技術的對華出口,可能會對中國的產業供應鏈產生沖擊。例如,因特爾和AMD在個人電腦CPU使用中非常普及,中國手機絕大多數亦安裝GPS全球定位系統,一旦爆發貿易戰,中國在尋找此類技術的替代時需要一定時間。
其三,直接投資方面,過去十年美國對華的直接投資佔中國全部FDI的3.3%,十年內美資在華企業雇傭人數累計超過100萬,中國主要出口商品中在其他幾大出口國所佔的比重已相當之高,進一步提高出口比例和市場佔有率的空間極其有限最後,估計難以找到美國市場的替代市場。
但也有觀點認為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的中長期影響相對有限。首先,貿易摩擦對經濟的長期影響要小於對金融市場的短期沖擊;其次,中美之間存在「大而不能倒」的相互依存性,此次貿易摩擦不會失控,兩國博弈將最終收斂於雙向妥協,新時代不會有「新冷戰」;第三,中國將堅持「以我為主」的應對策略,短期反制措施和長期實力補強均具有充裕的政策空間。第四,目前中國對美出口量佔中國向全球出口總量的19%,中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出口約佔40%,中國是全球貿易中間產品出口商,這意味著即使美國單方面向中國加征關稅,中國可通過與其他國家增加貿易合作進行對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