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原油期貨
1. 石油期貨這次傷害了幾個國家
傷害的是全球,因為全球三大避險工具:美元、原油、黃金,隨便一個出現反常,全球會受影響。
2. 什麼是國際原油期貨
國際原油期貨這個概念,是相對國內原油期貨來說的。他的意思就是指可以做國際范圍內的原油期貨。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國內原油期貨如果說想在國內做的話還沒有正規的平台,基本上目前市面有的,一般情況下都是對賭盤,所以說如果說想做國際原油期貨的話,要麼就到國外去開戶,要麼就不要涉足這一塊。
3. 外盤期貨行情怎麼看,如印度MCX
給你推薦一個我認為還不錯的網站:全球金屬網 裡面報價很快
4. 印度的原油期貨不是國際期貨,所以中國交易不了是嗎
.目前國際上有幾個交易所推出原油期貨,交易規模和市場影響力如何?
目前國際上有12家交易所推出了原油期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旗下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和洲際交易所(ICE)為影響力最大的世界兩大原油期貨交易中心,其對應的WTI、布倫特兩種原油期貨也分別扮演著美國和歐洲基準原油合約的角色。
另外,迪拜商品交易所(DME)上市的阿曼(Oman)原油期貨也是重要的原油期貨基準合約。
其他上市原油合約還有:印度大宗商品交易所(MCX)的WTI、布倫特原油;印度國家商品及衍生品交易所的布倫特原油;日本的東京工業品交易所(TOCOM)的中東原油;莫斯科交易所(MOE)的布倫特原油;聖彼得堡國際商品交易所(SPIMEX)的烏拉爾(Urals)原油;新加坡商品期貨交易所(SMX)的WTI原油;泰國期貨交易所(TFEX)上市的布倫特原油;阿根廷的羅薩里奧期貨交易所(ROFX)的WTI原油;南非的翰內斯堡證券交易所(JSE)上市的原油期貨等。
5. 原油期貨是什麼意思
原油期貨是最重要的石油期貨品種,目前世界上重要的原油期貨合約有4個: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的輕質低硫原油即「西德克薩斯中質油」期貨合約、高硫原油期貨合約,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新加坡交易所(SGX)的迪拜酸性原油期貨合約。
經過若干年的發展,石油期貨市場的三大基本功能已經基本具備。
一是價格發現。期貨市場上聚集著眾多的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和投機者,他們以生產成本加預期利潤作為定價基礎,相互交易,相互影響。各方交易者對商品未來價格進行行情分析、預測,通過有組織的公開競價,形成預期的石油基準價格,這種相對權威的基準價格,還會因市場供求狀況變化而變化,具有一定的動態特徵。在公開競爭和競價過程中形成的期貨價格,往往被視為國際石油現貨市場的參考價格,具有重要的價格導向功能,能夠引導企業生產經營更加市場化,提高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
二是規避風險。套期保值是石油期貨市場基本運作方式之一,企業通過套期保值實現風險采購,能夠使生產經營成本或預期利潤保持相對穩定,從而增強企業抵禦市場價格風險的能力。
套期保值的基本做法是企業買進或賣出與現貨市場交易數量相當,但交易方向相反的石油商品期貨合約,以期在未來某一時刻通過對沖或平倉補償的方式,抵消現貨市場價格變動所帶來的實際價格風險。
當然,由於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差別現象的客觀存在,套期保值並不能完全消除風險,而是用一種較小的風險替代一種較大的風險,用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差別風險替代現貨價格變化風險。
三是規范投機。資本具有天然的投機需求。利用石油期貨市場可以吸引大量資金,從而為石油產業發展提供第一推動力。利用期貨市場,交易商一方面可以規避國際油價波動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還可通過投機交易從市場價格波動中獲取更多的利益。
在規范的市場,投機行為要受到嚴格的監督和管理,投機者是在嚴格遵循交易規則的條件下獲取正常經濟利益,監督和管理使投機行為成為調節期貨市場的工具。有了投機者的參與,期貨市場的交易量增加,市場供求關系也可以更好地得以調節。
6. 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在哪裡看怎麼看
原油期貨是醉重要的石油期貨品種,目前世界上重要的原油期貨合約有4個: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的輕質低硫原油即「西德克薩斯中質油」期貨合約、高硫原油期貨合約,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新加坡交易所(SGX)的迪拜酸性原油期貨合約。\"國際原油\"石油期貨就是以遠期石油價格為標的物品的期貨,是期貨交易中的一個交易品種。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以原油為標的的標准化合約。eg:NYMEX於1983年推出輕質低硫原油期貨合約。IPE於1988年6月23日推出國際三種基準原油之一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新加坡交易所(SGX)於2002年11月2日正式推出了中東迪拜石油期貨合約。主要分為2大類,UKOIL,USOIL20世紀70年代初發生的石油危機,給世界石油市場帶來巨大沖擊,石油價格劇烈波動,直接導致了石油期貨的產生。石油期貨誕生以後,其交易量一直呈現快速增長之勢,已經超過金屬期貨,是國際期貨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石油期貨合約之中,原油期貨是交易量醉大的品種。目前世界上交易量醉大,影響醉廣泛的原油期貨合約共有3種: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的輕質低硫原油即WTI(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期貨合約,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CE)的BRENT(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以及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SIMEX)的DUBAI(迪拜原油)期貨合約。其他成品油期貨品種還有餾分油、無鉛汽油、瓦斯油、取暖油、燃料油、輕柴油等。國際原油實貨交易主要採取基準價+/-貼水的計價方式,WTI、BRENT、DUBAI等期貨交易價格經常被用作基準價。舉CME的WTI期貨合約為例,其規格為每手1000桶,報價單位為美元/桶,價格波動醉小單位為1美分。西半球出產的原油主要掛靠WTI計價,包括美國的ANS(阿拉斯加北坡原油)、墨西哥的MAYA(瑪雅原油)、厄瓜多的ORIENTE(奧瑞特原油)、委內瑞拉的SANTABARBARA(聖芭芭拉原油)和阿根廷的ESCALANTE(埃斯克蘭特原油)。掛靠BRENT的主要是西歐、地中海和西非地區出產的原油,比如俄羅斯的URALS(烏拉爾原油)、利比亞的SARIR(薩里爾原油)和奈及利亞的BONNYLT(博尼輕質原油)。掛靠DUBAI的主要是中東地區出產的原油。而遠東地區出產的原油交易主要掛靠MINAS、CINTA、DURI等地區性的基準油種。根據美國《油氣雜志》的數據,截至2007年年底,全球石油探明剩餘可采儲量為1824.24億噸,同比增長1.1%,儲采比為50.4年。沙烏地阿拉伯擁有的探明可采儲量雄踞全球之首,達到365.41億噸,約佔全球的20%,儲采比為84年。2007全球原油產量為36.18億噸,前5位的產油大國依次為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美國、伊朗和中國。截至2002年1月1日,全球石油估算探明儲量為1413.09億噸。沙烏地阿拉伯為世界石油儲量之首。2001全球原油產量為31.8億噸,排名前5位的國家依次為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美國、中國和挪威。其中俄羅斯和中國產量分別增長了9%和1.8%,俄羅斯從2000年的第二位,取代沙烏地阿拉伯成為世界NO.1產油大國,而中國也從上年的第五位升至第四位。石油是「工業生產的血液」,是重要的戰略物資,世界產油國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於1960年9月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簡稱歐佩克(OPEC),現有13個成員國: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委內瑞拉、阿爾及利亞、厄瓜多、加逢、印度尼西亞、利比亞、奈及利亞、卡達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總部設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歐佩克石油蘊藏量醉新達到1,133億噸,佔世界總儲量近80%。
7. 原油期貨為什麼如此被重視
原油波動大,另外受各國政策影響大,賺錢效應明顯,全球交易,下游需求也大,下游廠家做對沖需求也大,做對沖往往不怎麼關注信息和技術,交易者容易賺錢
8. 有關原油期貨比較典型的幾個認識誤區
原油期貨比較典型的幾個認識誤區:
認識誤區之一:中國作為原油生產、消費和進口貿易大國,原油期貨市場一經推出就必然會取得成功。
美國、英國的原油期貨市場成為全球主要原油價格的定價基礎並非偶然。美國是全球第一大原油消費國和生產國,曾經一度是第一大原油進口國;英國是歐洲大國中唯一有一定原油產量的國家,並且是歐洲消費和進口大國。我國是亞太地區唯一的既是原油生產、消費大國,又是原油進口貿易大國,2016年我國原油依存度超過65%,這的確是建設原油期貨市場的基本條件。但是,也有一組數據值得關註:自1974年以來,各國約有近50次以上試圖推出石油期貨的努力,成功率大約是20%。具體到亞洲原油期貨合約,日本、新加坡和印度都曾經嘗試過,但均沒有成功。據統計,在過去15年,世界各期貨交易所針對亞洲市場上市過的原油期貨相關品種共有16個,目前只剩下3個品種,個別慘淡經營,這反映了原油期貨市場的復雜性和嚴酷性。
經過總結分析,筆者對發展原油期貨市場有三點認識:一是原油期貨市場是建立在開放、競爭的石油市場格局基礎上的,一個成功的期貨市場是一個高度競爭性的市場,有大量的買者和賣者,沒有一個市場參與者或參與者聯盟能夠有足夠的壟斷力量,對商品的供給或需求在短期或中期施加足夠的控制。通常從比例上說,成功的期貨合約要求最大的5家公司所佔的市場份額低於50%,最大的10家公司所佔的市場份額低於80%。二是有影響力的、成功的原油期貨市場,必須依賴發達的現貨市場。活躍度是評價期貨市場運行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標准,高交易量是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和價格發現的基礎。場外交易不僅可以活躍市場,還有促進場內交易體系和法規制定更完善、鼓勵金融創新等作用。成功的期貨品種關鍵在於有現貨市場的支撐,這恰恰是中國原油市場,尤其是自產原油市場的短板。三是原油期貨市場的推出和運行可以發揮許多的作用,例如增加國際競爭力、促進石油市場化改革、保護相關企業利益、維護石油安全等,但是也會帶來境外資金流入和投機風險。搞好原油期貨市場,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和金融市場及其他衍生品市場、貨幣市場和外匯市場聯動形成復雜而有機的生態系統,必須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構建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推進石油金融一體化。
認識誤區之二:原油期貨市場應該將主要國產原油作為合約標的油種。
一些學者認為,我國原油期貨市場首先應該將我們自產的原油,例如大慶原油、長慶原油,作為期貨合約標的,以提高中國原油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繼而增加中國原油的價值。這樣的一種觀點其實忽略了期貨市場的本質和基本條件。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自產原油納入期貨交易,必須開放整個中國原油市場,這並不符合國家油氣體制運行和改革現狀,也會給國內原油市場結構帶來根本性的沖擊。而交易中東原油則只需開放原油進口權,符合油氣市場改革與趨勢。二是原油期貨的推出主要是為了實現套期保值和價格發現功能。對比自產原油和進口原油的比例、數量、效益以及對企業乃至國民經濟的影響,進口原油的套期保值和價格發現要求顯得更為迫切,而自產原油由於主要用於一體化國家石油公司直營煉廠,更加易於控制和管理。三是在原油物性指標上,草案中的原油期貨合約標的為中質含硫原油,基準品質為API度32,含硫量1.5%。而大慶原油屬於中質Ⅰ類油,API度為31.88,含硫量為0.1%;長慶原油API度為32.2,含硫量為0.11%,這兩種國產原油的含硫指標與標的合約的差距較大。因此,如果將自產原油納入期貨合約標的,其象徵意義可能會大於實際意義,實際風險可能會大於預期收益。
認識誤區之三:期貨合約標的油種上市交易,其價值一定會回歸上漲,只要其價值回歸、價格上漲,就一定有利於石油企業的發展和國家利益。
首先,期貨市場交易不能保證價格上漲。眾所周知,紐約商品交易所是美國公司,受美國政府監管,其國際資本的流向和持倉對於美國監管部門而言,就如同美聯儲看自己的賬簿一樣簡單方便,其石油市場的所謂話語權就是服務於美國國家戰略的工具。即便這樣,根據WTIBRENT價差倒掛現象可以看出,由於WTI交易比較局限在北美甚至美國本土,雖然其品質優於BRENT,但2011年以來價格倒掛已成常態。國內自產原油成為期貨標的後,就算不考慮運輸貼水的因素,也未必能夠較目前國內定價產生較大程度的溢價。
其次,如果堅持把自產原油納入期貨合約標的,必將面臨兩個問題,即期貨價格過高或過低,兩種情況均存在風險,需要積極應對和防範。套期保值者和投資者共同組成了原油期貨市場,其中套期保值者是通過對沖交易來轉移生產經營風險,投資者是從價格波動中獲取利潤。如果境外投資者投機性炒作造成投機過度,市場波動將加大,期貨價格過高,不僅無法體現其價格發現功能,真實反映現貨市場的供求關系,而且對於中國石油、中國石化這樣的一體化石油公司而言,產銷平衡和價格傳導矛盾將十分突出,加之資源稅的增加,整體效益不僅不會增加,而且極有可能還會降低。對於國民經濟來說,一旦投機行為過度,引起期貨市場價格波動過大,會對我國基礎能源、化工等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形成沖擊,影響國民經濟穩定,有形成系統風險的概率。另一種極端情況,如果投資者參與意願有限,造成期貨市場缺乏流動性,價格過低,套期保值者不能正常轉移價格風險,合作品種甚至可能會失敗退市。
認識誤區之四:推出原油期貨市場,就意味著取得了原油定價權。
根據石油發展史、世界原油價格演變過程和期貨、現貨價格回歸分析,建立石油期貨市場並不意味著取得原油定價權。在國際市場上,擁有了石油期貨市場、開設了相關合約交易、吸引了數百個國際資本的參與者並不代表就獲得和掌握了石油市場的話語權。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印度的石油期貨市場。
在我國原油市場尚未完全放開的背景下,為了減緩原油期貨市場對我國石油經濟的沖擊,首先從我國進口原油中選取幾種佔比較大的中質含硫基準油形成混合原油標的,形成我國原油期貨市場的基本框架,盡快形成市場化交易,有利於為國內關聯廠商提供一個反映真實價格信息的窗口,實現價格發現功能和滿足企業套期保值的需要。同時也可把國內原油市場的實際供求關系反映到國際市場上,直接和間接影響國際定價。更為重要的是,這樣一種分步式和漸進式安排,既可以倒逼國內油品市場化改革的進程,推動國內原油、成品油市場化改革深化,又能給國內原油市場改革提供一個相對寬松的緩沖和調整時間,不斷積累石油期貨和現貨市場的管理和運營經驗,持續推動油品市場化改革進程,提高中國石油市場的國際影響力。
9. 原油期貨價格暴跌,石油市場到底發生了什麼
目前需求影響了原油價格。當下很多國家還是處於停工的狀態,不管各國政府如何刺激,採用何種政策,都無法有效的拉動原油的需求。
原油是工業的命脈,連生產都沒有了,還要那麼多原油幹啥呢?所以,市場還是依靠供給端來穩住原油價格。那就是減少原油的供應量。
本來減產協議已經達成,但是減產後的供應量以及存儲量仍舊高於原油的需求量。那麼原油自然還是大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