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期貨競價
Ⅰ 大宗商品電子交易與商品期貨有什麼區別。
這里區別還是有的,雖然期貨交易都是大宗商品。
不過期貨交易中,合約是標准化的,主要是場內交易,受期貨交易所和證監會的監管;而電子交易的平台,標准化上不足。同時它至多是受商務部門的監管。應該來說規范性不如期貨高。目前做的比較好的電子盤主要是鋼鐵,中橡,塑料倉單等這些
Ⅱ 關於外匯市場,黃金,大宗商品期貨,國內股票的內在聯動關系
黃金在國際市場是以美元計算,外匯匯率的變動影響黃金期貨價格,國內股票中黃金股價格上漲,一般預示大盤的下跌,即國際黃金價格上漲,美元貶值,影響到石油、黃金價格上漲。
Ⅲ 大宗商品現貨和期貨的區別
期貨與現貨相對應,並由現貨衍生而來。期貨不是貨,通常是指以某種大宗商品或金融資產為標的可交易的標准化合約。所謂現貨交易,是指證券買賣雙方在成交後就辦理交收手續,買入者付出資金並得到證券,賣出者交付證券並得到資金。現貨交易的特徵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即以現款買現貨方式進行交易。
Ⅳ 大宗商品和期貨的區別
大宗商品是指可進入流通領域,非零售環節,具備商品屬性且用於工農業生產與消費使用的大批量買賣的物質商品。而在金融投資領域,大宗商品是指同質化、可交易、被廣發作為工業基礎材料的商品,比如原油、有色金屬、農產品、鐵礦石、煤炭等。
Ⅳ 大宗商品現貨電子交易和期貨有什麼區別
市場經濟下的市場根據經濟發展的不同層次的需要,經歷了三個層次的演變,即現貨市場,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期貨市場。而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就處於中間的位置。對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起到了銜接和互補的作用。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市場既彌補了現貨市場在流通上的局限性和地區差異性,又彌補了期貨市場在實物交收上面的不足。大家都知道期貨市場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可以讓很多現貨商套期保值,保證自己收益的最大化,但是其缺點就是沒有實物交割,變成了純粹的金融市場,這在很大程度上又損害了現貨商的利益。而大宗商品的電子交易平台,既擁有期貨市場套期保值的優勢,又保證了您的貨物在全國范圍內的流通。為您節省了很多運營成本。現在,無論您是要買還是要賣,都不用東奔西走,只要在網上就可以以合適的價位把您的貨賣出去或者買到。而且,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龐大的倉庫體系和嚴格的貨物檢驗標准,又保證了您貨物的質量和品質。所以說,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是超於現貨,而又優於期貨的大宗商品物流平台。
Ⅵ 大宗商品期貨賣價為什麼和報價不一樣
你的問題問的不是很清楚,我猜你是想問為什麼大宗商品的期貨價格跟現貨報價不一樣。這個是因為期貨價格是遠期的價格,每個合約都有一個交割期,比如rb1505,這個就是15年5月交割的期貨螺紋鋼的價格。而現貨報價是當下的價格。一個是當下的價格,一個是對遠期的一個預期價格,當然會不一樣。遠期的價格除了人對整體市況的一個預期之外,還包含倉儲,保管,交割等費用。
Ⅶ 期貨 關於通貨膨脹和大宗商品價格的問題
通脹時期避險資金會流入商品市場,尤其是流入黃金市場進行保值。另外通脹時期由於貨幣貶值,所以商品就會顯得便宜,而存在了一定的上漲空間。
通脹之後,通常都面臨著貨幣緊縮問題。央行通過再貼現,窗口指導和在資本市場的操作回籠多餘的資金。另外避險資金這時候也會投資到經過通脹之後顯得十分便宜的甚至破產的優質資產,也就是投資實業。這樣的話商品市場就會面臨資金短缺問題,面臨調整。
自1971年開始,大宗商品出現過兩輪大幅上漲行情。一輪是在1971-1980年,當時資本主義世界處在二戰後最嚴重的「滯脹」時期,經濟停滯不前,增長緩慢,而通貨膨脹嚴重,導致商品暴漲。CRB指數由1971年9月30日的96.80點上漲到1980年11月28日的334.8,上漲幅度246%。其中原油由3美元/桶上漲到1980年的40美元/桶,黃金由35美元/盎司上漲到850美元/盎司。
而2003年以來,大宗商品再次出現暴漲,尤其是龍頭品種原油,從1998年底的10.72美元/桶,上漲到2008年7月11日的147美元/桶,上漲幅度巨大。表面上看是全球經濟大幅增長帶動需求增長引發商品上漲,經濟增長確實是商品上漲的一大重要因素,實際上更重大動力就是全球資金泛濫導致的通貨膨脹,這主要是由於在「9.11」之後,美聯儲長期將利率長期維持在1%,相當於向全世界輸出通貨膨脹。2003以來,世界經濟強勁增長,同時美元處於貶值之中,經濟增長與美元貶值是商品大幅上漲的兩大動力。
導致通脹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界各國廣泛使用信用貨幣,比如信用卡,貸款等,相當於把未來的錢拿到現在消費,無形中就增加了當前的貨幣流通量,而央行為了彌補未來的缺口,則在當前要發行大量貨幣,導致貨幣供應過多,不值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