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期貨黃金定價權
① comex黃金的定價權
目前,世界黃金的定價權,主要是以美國和歐洲的市場為主導,國際金價的主要形成,來自兩大交易所的黃金合約:COMEX(紐約商品交易所)的黃金期貨,以及LBMA(倫敦金銀市場協會)的現貨黃金價格。其中,又以美國COMEX黃金對世界黃金定價權的影響力最強。 雖然上海黃金交易所現貨黃金場內交易額全球第一,但是在定價上的話語權幾乎為零,可以忽略不計。
感謝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每周發布的COT持倉報告,讓我們可以從中窺探COMEX黃金市場中對沖基金的情緒變化。
而COT報告中的「商業性凈空頭持倉」(藍線),走勢則與金價呈現完全相反的關聯,商業性持倉一般為黃金的供應商、需求商、金礦公司等對有黃金有套期保值需求的持倉。在商業性持倉里,空單長期高於多單。其中,CFTC將指數基金在期貨市場上的對沖保值認為是一種商業套保行為,歸入商業頭寸范圍內。指數基金的商品投資是只做多而不做空的,因此他們需要在期貨市場上進行賣出保值。
② 具體說一下國家如何通過期貨市場爭奪定價權
一般來說,一個期貨市場的價格經常被業界作為定價依據,就可以認為有定價權了.
定價權的爭奪也應該從兩個大方面考慮:
1、市場的成交量.成交量越大越容易實現實體企業需要的價格發現和套報功能;
2、實體產業和市場的配合,在貿易中採取以期貨價格為基礎的定價模式,比如基差定價
③ 請問黃金定價權意味著什麼
你好
能參與黃金價格的定價的國家或者機構:匯豐銀行、德意志銀行、巴克萊銀行、法國興業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共同操作。
匯豐銀行,美國。德意志銀行,德國。巴克萊銀行,英國。法國興業銀行,法國。加拿大豐業銀行,加拿大。
從上面的機構以及國家可以看出,能參與定價黃金的都是世界經濟實力數一數二的國家,他們有話語權。
拿中國來說,如果中國能有這個實力決定黃金多少錢一克,那是不是意味著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很高,也就是說世界都承認中國是一個強國。
憑借日趨上升的經濟地位和市場影響力,中國未來一定會出現有國際影響力的貴金屬交易所,中國因素對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羅傑斯也相信中國不僅會在貴金屬領域,也會在其他大宗商品領域擁有定價權。他說,國際上各類交易所是全球金融市場體系的核心環節,中國迫切需要發展各類交易所以贏得國內外市場的定價權和影響力,尤其是在黃金交易市場,中國應該有更大話語權。相信在未來,中國於黃金價格今天多少一克上將會有更大的發言權。
謝謝
④ 定價權在哪幾個國際黃金市場
倫敦。倫敦黃金市場已成立300多年。
是最古老。最權威。最有影響力的黃金市場
每天倫敦當地。早上和下午各第一次價
⑤ 中國有國際黃金定價權嗎
目前還沒有,不過下個月很有可能會獲得國際黃金定價權了。
相關資料:
2014年9月18日,黃金交易所在上海自貿區建立了上海國際黃金交易中心——黃金國際板,作為國際化戰略的重大舉措,已推出黃金交易新產品,進行業務創新。如今,黃金交易所正在加速建立黃金人民幣定價規則及體系,並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現在正在加緊進行黃金人民幣定價交易平台和機制的技術開發,完善定價交易規則,加緊合規審查和對國內外相關機構和市場專業人士的意見建議征詢等工作。在最後的完整計劃、規則獲人民銀行的正式批准後,上海黃金交易所將積極進行面向全球的市場推廣。
2015年3月底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將開通新的電子系統,以取代倫敦黃金定盤價。中國將不僅參與黃金價格的形成,而且還會獲得國際黃金的定價權。
目前給黃金定價的是倫敦銀行間黃金市場的五家銀行:德意志銀行、法國興業銀行、匯豐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和英國的巴克萊資本銀行。中國一直在爭取擺脫對這五家擁有黃金定價權的銀行的依賴。它推出了形成「黃金市場中國價格」的工具,這就是將國際黃金合約和國內現貨黃金市場整合起來。股市分析人士赫斯塔諾夫認為,這是上海向倫敦黃金市場舊有的游戲規則發出的第一個挑戰。
⑥ 羅斯柴爾德家族控制黃金定價權,大政團擁有強大軍事體系,強勢奪回不就行了嗎為什麼不奪回
對於你提出的這個問題這是根本不可能的!為什麼不能?我們就必須首先了解這個家族的神秘歷史背景。
羅斯柴爾德家族有個經典的家訓:「金錢一旦作響,壞話隨之戛然而止。」羅斯柴爾德一詞起源於「紅盾」。這個家族從16世紀起定居於德國法蘭克福的猶太區。當時因為沒有街名和門牌號碼,每家的家族便被稱為「羅斯柴爾德家」,一直沿用至今。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法蘭克福城默默無聞地度過了兩個多世紀,直到18世紀才開始發跡。使這個古老的家庭開始興旺發達的,是梅耶·羅斯柴爾德(MayerAmschelRothschild,1744年2月23日—1812年9月19日;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創始人,國際金融之父,歐洲銀行巨擘,創建了全球第一家跨國公司,首創國際金融業務)。
梅耶自小就很聰明,因此他父母把他送到猶太宗教學校學習,希望他長大後當一名拉比。但梅耶對此沒有多大興趣,當他父母去世後,他便棄學經商,走進了生意場。當時,他20歲,開始做買賣古董和古錢幣的生意,同時也兼兌換錢幣。由於他的精明能幹,並依靠當地有權勢的威廉伯爵,生意越做越興旺。後來,他不僅經營棉製品、煙酒,並開始從事銀行業,20多年之後便成為法蘭克福城的首富。
如果羅斯柴爾德家族一直在法蘭克福經營,其影響僅限於德國。然而,目光遠大的梅耶·羅斯柴爾德讓他的5個兒子走出法蘭克福,走出德國,分散到歐洲各地。羅斯柴爾德家族最早向國外發展的是梅耶的三兒子內森。他於1804年隻身來到英國倫敦,開始時做一些棉布生意。當時歐洲正值拿破崙戰爭,一些德國貴族流亡到了英國,其中包括法蘭克福的威廉伯爵。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威廉伯爵委託內森購買了大批英國的債券,內森便借機自己也做起了債券和股票生意。 內森憑借自己的精明和才幹,不久便發了財,成為倫敦金融證券界的巨頭。後來,他又不失時機向英國政府提供巨額軍費,與倫敦軍政要人建立了密切的聯系。
羅斯柴爾德兄弟經營技巧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利用他們分布在歐洲各國的分支獲取政治、經濟情報,迅速互相溝通。這樣,他們往往能迅速了解各地的政治經濟動向,推選採取行動,出奇制勝。這其中現今流傳最廣的就是1814年拿破崙與歐洲聯軍對抗時,戰局變化無常,英國的證券交易因此很不景氣。後來,戰事發生逆轉,拿破崙兵敗滑鐵盧,當時在倫敦的內森(三兒子)在英國政府得知這一消息之前便預先得到情報。他乘倫敦債券價格尚未上漲之際,大批吃進,結果大大地賺了一筆。一個世紀之後,倫敦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又比日本駐英國的使館早兩天獲得日本海軍全殲俄國艦隊的消息。由於羅氏家庭消息靈通,被人們稱為「無所不知的羅斯柴爾德」。羅斯柴爾德家族內部的信息傳遞系統迅速又可靠,以至於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有時也寧願用羅家的信使來傳遞她的信件,而不用英國的外交郵袋。
到19世紀中葉,一個龐大的羅斯柴爾德金融帝國在歐洲形成。每當有戰爭,他們便向各國政府提供軍事貸款,戰後又為戰敗國提供賠款。他們在各地開辦銀行,從事證券,股票交易和保險業務投資工商業、鐵路和通訊業,後又發展到鋼鐵、煤炭、石油等行業,其影響滲透到歐美及殖民地經濟生活的各個角落。羅斯柴爾德家族對歐洲歷史的影響,從它幫助英國政府購買蘇伊士運河一事中體現出來,也因此使列昂內爾·羅斯柴爾德(內森之子,1808-1879年)一夜之間成為舉國上下敬仰的英雄。
盡管羅斯柴爾德家族擁有巨大的財富,並躋身歐美上流社會,但他們始終堅持著猶太人的傳統、維護猶太人利益看得比做生意和賺錢更重要。羅氏家庭大多數人堅持族內通婚,這個家族下屬的公司企業都按猶太教安息日的規矩,在星期六估算,不做任何生意。1820年,內森宣布不同任何一個拒絕給猶太人公民權的德國城市做生意。1850年,當卡爾借錢給羅馬教皇時,向教廷提出要求拆除羅馬的猶太隔都。19世紀倫敦的羅斯柴爾德銀行宣布不向俄國沙皇貸款,因為沙皇政府迫害和虐待俄國猶太人。
羅氏家族還積極參加猶太人的各種活動,向猶太社團捐助了多筆慈善金。這個家族與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也有不解之緣。它在法國的成員愛德蒙男爵(1845-1934年)20世紀初向巴勒斯坦的早期猶太移民提供了約600萬美元的資金,幫助移民們購買土地和生產設備,定居生存。倫敦的沃爾特(1868-1937年)曾任英國猶太復國主義主席。正是他與猶太復國主義領導人魏茲曼一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英國積極活動,終於使英國政府以外交大臣貝爾福致沃爾特·羅斯柴爾德勛爵一封信的形式,發表了著名的《貝爾福宣言》(被全世界猶太人贊頌為「真正的大憲章」),最後導致了以色列國的建立。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興起,充分體現了猶太人的營財之道和民族特性。在200多年的輝煌歷程中,家族始終保持著不竭的創造力和強大的凝聚力。其家族雖然支脈龐大,但卻一直保持著一種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力量。
嚴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銀行始終拒絕上市,這意味著它根本不用公布年報。更增加了這個家族的冷酷理智和神秘,建立了一個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為龐大的金融帝國。老羅斯柴爾德在1812年去世之前,立下了森嚴的遺囑:
(1)所有的家族銀行中的要職必須由家族內部人員擔任,絕不用外人。只有男性家族人員能夠參與家族商業活動。
(2)家族通婚只能在表親之間進行,防止財富稀釋和外流。(這一規定在前期被嚴格執行,後來放寬到可以與其他猶太銀行家族通婚。)
(3)絕對不準對外公布財產情況。
(4)在財產繼承上,絕對不準律師介入。
(5)每家的長子作為各家首領,只有家族一致同意,才能另選次子接班。任何違反遺囑的人,將失去一切財產繼承權。
到19世紀中葉,英、法、德、奧、意等歐洲主要工業國的貨幣發行大權均落入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控制之中,「神聖的君權被神聖的金權所取代「。此時,大西洋彼岸美麗繁榮富庶的美利堅大陸早已落入了他們的視野。據估計,1850年左右,羅斯柴爾德家族總共積累了相當於60億美元的財富,到20世紀初,羅斯柴爾德家族所控制的財富估計達到了當時世界總財富的一半。如果以6%的回報率計算,在150多年後的今天,他們家族的資產至少超過了50萬億美元。
但是,作為猶太人家族,羅斯柴爾德在納粹統治下受到的打擊是慘重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大量家族成員被殺害,資產被侵吞,超過2/3的旗下金融機構完全不存在了。 美國財團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反過來吞並羅斯柴爾德家族在美國和澳洲,加拿大的近乎全部資產,建立了花旗財團,摩根財團,美洲三大財團的現代格局。 容克財團在戰爭中也失去了絕大多數成員,成功的轉化成新的寡頭勢力,並且利用瑞士5大銀行轉移戰爭中掠奪的財富逃過了2戰失敗的損失,在戰後成為歐洲第一大金融寡頭財團。 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歐洲大陸和北美澳洲的全部金融機構和資產全軍覆沒,靠在英國和瑞士倖存的少量金融機構艱難恢復,並在戰後逐步恢復元氣。 目前的全球金融勢力,還處在這個時期。雖然英國總部基本沒有損失,但歐洲大陸的家族勢力基本被消滅了。冷戰期間,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東歐的許多資產又被蘇聯接管了,結果可想而知,這些資產是不會退回來的。
可是,外界對於這個神秘家族具體擁有多少財富其實至今沒人能知道。羅斯柴爾德銀行集團目前的業務主要是並購重組,就是幫助大企業收購兼並其他的企業,或者對其資產結構進行重組。 羅斯柴爾德的並購重組業務主要在歐洲,在2006年世界並購排行榜上可以排到第13位。如今羅斯柴爾德家族旗下資產有法國羅斯柴爾德銀行(自稱有1000億歐元的資產,控制了法國的解放報以及法國最大的私人收藏博物館),英國羅斯柴爾德銀行(控制了倫敦黃金、經濟學人雜志等,在全世界包括美國日本中國有自己的分支機構)。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RIT公司是默多克的新聞集團以及美國黑石集團的董事會成員。
1838年:阿姆斯洛·梅耶·羅斯柴爾德宣稱:「只要讓我掌握一個國家的金錢。我就不會關心由誰來制定法律。 」當今世界流傳這樣一句話說美國:「民主黨是屬於摩根家族的,而共和黨是屬於洛克菲勒家族的......」,而洛克菲勒家族和摩根家族,都是屬於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世界黃金的定價一般以英國為准,以前英國黃金的定價有英國四家家族公司每天到羅斯柴爾德公司一起決定黃金價格。2004年羅斯柴爾德家族宣布退出倫敦黃金定價系統時,他們正在悄悄地遠離未來世界空前的金融風暴的中心,撇清他們與黃金價格之間的關系。
我們現在眾所周知的【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也就是掌握著美元發行權簡稱」美聯儲「的組織(註:美聯儲不屬於美國政府),美聯儲是一個私營銀行的聯合體。在美聯儲中9個大股東,其中有七個是羅斯才爾德家族的銀行,另兩個銀行是羅斯才爾德參股的銀行。就是說美國的金融在羅斯才爾德家族手中。而美國政府用錢怎麼辦呢?那就是發行美元國債,然後向美聯儲借貸美元的形式來維持美國政府運轉。這不是白借的是要給利息的,美國人民所創造的一切都要交給美聯儲還債還利息。
這還不算什麼。羅斯柴爾德家族用金融控制全球,而其家族組織便是更加神秘的」共濟會「。 現任」共濟會「老大就是菲利普- 羅斯柴爾德勛爵, 大家可以看看 G20首腦有19個是共濟會成員。據現今有資料顯示,共濟會的發源可以追溯到十字軍東征時期,1198年3月5日,成立於阿卡(Acre),今巴勒斯坦境內的【條頓騎士團】,其後一直以阿卡作為總部至1291年。而條頓騎士團,早期成員全來自德意志民族。可這只是有關這個神秘組織的一種說法。
另一種更加極端的說法,根據其綱領文獻《共濟會憲章》(共濟會標志,傳說1701年寫成,出版於1723年)第一部《歷史篇》的解釋,共濟會起源於公元前4000年-這一年成為A.L.(Anno Lucis,「光明之年」),他們自稱為該隱的後人,通曉天地自然以及宇宙的奧秘。
以上種種這些關於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歷史,還只是簡單對這個家族介紹,所以,一個富可敵國的龐大家族不是說什麼隨便能夠奪回的!
(羅斯柴爾德家族家徽)
⑦ 黃金定價權可以帶來什麼樣的利益
黃金定價權不在中國,在倫敦!這個非常重要.....產品定價權,是指企業對其產品價格的制定擁有主動權,改變產品定價不會對企業銷售帶來明顯的負面影響。擁有定價權的企業,在成本上升時可以通過提價,將新增成本轉移給下游而不影響銷量。擁有定價權的企業通常是行業龍頭、技術領先企業,或替代產品少、有剛性需求的產品提供者。定價權是獲取產業壟斷利潤的主要手段之一。 目前,國際大宗原材料商品的定價中心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的期貨交易所。鋁、銅、鉛、錫等金屬的價格主要在倫敦金屬交易所確定,小麥價格形成於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能源價格的中心是紐約商品交易所。由於資本市場可直接作用於各經濟體的合作、競爭關系,對各經濟體的綜合實力影響重大,因而國際市場對金融產品定價權的爭奪也日趨激烈。同時,原材料、糧食、能源等實物商品以及利率、匯率等金融產品,都需通過金融衍生工具來發現價格、對沖風險。因此,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是獲取定價權的重要途徑。 回顧西方主要交易所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國際商品定價中心形成的必要條件是市場規模足夠大,有大量的交易參與者,接近主要產地或消費市場。當今時代,信息技術高度發達,全球金融市場24小時不間斷交易,傳統定價中心的地域優勢大大削弱,決定哪個市場擁有定價權的重要因素可最終歸結為買賣雙方能否在該市場中最有效率、最低成本地達成交易。哪個市場能夠提供透明、有效的監管服務,保障交易有序完成,並能恰當控制金融市場風險,交易就會流向該市場。當今主要的交易中心集中在歐美期貨交易所,主要原因就是其市場法治體系更為完備和有效。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國內金融資產的定價權問題逐漸顯現。近年來,我國海外上市企業逐漸增多,國內A股市場雖然還沒有與海外資本市場連通,但由於對資本項目開放的預期,境外機構投資者對海外市場中國股票價格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股票的估值水平。境外一些交易所推出的有關人民幣和國內A股價格指數的金融產品,也開始對我國人民幣遠期外匯市場和A股市場產生一定牽製作用。擁有對國內本土金融資產的定價權,尤其是大盤藍籌股的定價權,對於我國經濟發展十分重要。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資本市場的深度和廣度還很不夠,金融監管體系仍有待完善。所謂資本市場的深度,是指市場中是否存在足夠大的經常交易量,從而可以保證某一時期一定范圍內的成交量變動不會導致市價的失常波動。資本市場的廣度是指市場參與者類型的復雜程度,參與者的類型和數量越多,市場被操縱的可能性就越小。穩健發展股票市場、創業板市場、金融衍生品市場,適時推出股指、利率、外匯期貨以及各類期權產品,擴大債券市場等,都是拓展我國資本市場深度和廣度的重要手段。 如果我國能夠抓住當前經濟快速發展的機遇,創造更多融資渠道,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參與,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建設更具流動性和透明度的資本市場,強化對國內金融資產的定價主導權,最終影響全球其他市場的定價,那麼,我國在未來的國際貿易和金融競爭中將會處於有利地位。因此,建設強大的資本市場,是我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提升經濟競爭力的客觀需要,十分必要和緊迫。
⑧ 為什麼中國沒有大宗商品的定價權
究其原因,主要是現在大宗商品的定價權都集中在歐美國家手中。據了解,目前全球已經形成了以C B O T(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農產品、L M E(倫敦金屬交易所)有色金屬和N Y ME X(紐約商業交易所)能源為主的幾大商品定價中心,它們決定著世界上主要大宗商品的交易價格。
國內沒有一家能走向國際的商品交易所,不能定價。
⑨ 請問中國要怎樣才能夠擁有國際大宗商品期貨的定價權
期貨是受現貨價格影響的,要想擁有定價權,要麼你必須是該產品的主要生產國,要麼是主要消費國。
⑩ 什麼期貨定價權
(1)期貨合約本身是不標明價格的。
(2)期貨定價權的實質應該是指;通過期貨合約爭奪標的物的定價權。
(3)現在一般認為中國急需獲得的定價權:
一為大宗原材料的定價權。如:石油;鐵礦石;大豆等。
二為我國股指期貨的定價權。如新華富時A50指數。
(4)目前發達國家在全世界貿易和金融格局中占盡優勢,英美兩國的原材料期貨市場主導了全球石油、金屬、大豆等大宗原材料的定價權。「紐約石油」、「倫敦銅」和「CBOT大豆」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認同,並一直成為全球石油、銅和大豆現貨交易的定價基準。
(5)我國作為原材料進口和消費的第一大國,應該來決定這些商品的價格,力爭成為全球大宗原材料的交易中心和定價中心,掌握大宗原材料市場競爭的主場權和話語權。
(6)而這些標的物的價格定價中心爭奪;必須依賴於我國自己設立的期貨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