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黃金期貨總值
1. 全世界黃金總量有多少
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全球官方黃金儲備共計34904.76噸,相比於去年變化不是很大。
分國家來看,美國佔全球黃金儲備總量的15.5%,也就是5410噸。而截止到2019年6月底,美國佔全球官方黃金儲備總量的23.64%,達到了8133.5噸,也就是說一年時間,美國黃金儲備大幅減少了2700多噸。
德國位居第二,佔比為6.4%,去年6月佔比9.79%;義大利排第三,佔比為4.7%,去年6月為7.13%;法國排第四,佔比為4.6%,去年6月為7.08%。德國、義大利、法國這三個國家的黃金儲備也都出現了不小的下滑。
第六名是俄羅斯,佔比4.3%,去年6月佔比6.16%;中國排第七,佔比為3.8%,去年6月佔比5.65%,同樣出現了下滑。最後三名分別是瑞士、日本、印度。
(1)全球黃金期貨總值擴展閱讀:
中國是第一大黃金生產國和消費國
中國官方黃金儲備為1326噸,雖然只排全球第七。但是,中國卻是全球黃金產量最大的國家,2019年產量為380.2噸,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另外,2019年中國全年黃金消費量為1002.8噸,也是全球第一。
產量和消費類相差了600多噸,這意味著中國還需要大量進口黃金。有一個概念需要區分一個概念,「官方黃金儲備」不包括民間、工業上消費的黃金。
中國人喜好黃金,早已是全球聞名。中國的大媽們在全球各地搶購黃金的行為,也是經常發生。
2. 全球的財富總值是多少
我們不是經常說
,要創造財富嗎?
只要人類還在,財富每年每時都在漲的,
而財富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怎麼能用幾個數字就能表達的呢?所以財富無窮大
3. 目前國際上和國內大宗商品期貨、匯市、股市的總市值分別是多少
期貨市場沒有市值這個概念,只有持倉量和成交量這個概念。。在不考慮新進和新出資金的情況下,不論期貨漲跌多少,這個市場內的資金總量是不會少的,只是資金的再分配而已,這個市場內虧損掉多少資金,那麼就有人盈利多少資金。。不會像股市那樣,市值會隨著漲跌而增加或蒸發。
4. 2020全球黃金總量是多少
截至2020年5月,全球官方黃金儲備共計3359噸。
根據英國分析公司GlobalData的數據,2020年全球黃金總產量下降約5.2%至1.08億盎司(3359噸)。今年總產量預計將迎來反彈,增加5.5%,達到3542噸,到2024年將增加到3860噸。
GlobalData認為,印尼、秘魯和美國將成為這一反彈的主要貢獻者,這些國家的總產量預計將從2021年的631噸增加2024年的787噸。
黃金產量趨勢
據《世界礦業》統計,全球80家主要上市黃金礦業公司已有58家公布了2020年產量,合計1097噸,較2019年(1084噸)相當。
從各區域看,GlobalData報告中國在2014年達到黃金產量520噸的歷史高點後,由於政策變化和礦石儲備衰減,此後一直處於下滑趨勢,加上疫情因素,GlobalData估計2020年中國黃金產量下降了7%,至386噸。
2月1日,據中國黃金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原料黃金產量為365.34噸,與2019年同期相比減產14.88噸,同比下降3.91%。
以上內容參考中新網-世界上還有多少黃金儲量?
5. 全世界一年的黃金總產量是多少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有關世界黃金總存量和中央銀行存量數據
(單位:噸)
1966年世界黃金存量: 76000
1966年中央銀行和IMF的黃金存量 : 38257
1966年私人手中所持的黃金量: 37743
1966私人所持的黃金量佔世界黃金存量的百分比: 49.66%
2007年世界黃金存量: 157000
(該數據在2005年為152000噸,這里加上了每年大約2500噸的產量)。
2007年中央銀行和IMF的存量 : 28583
2007年私人手中所持的黃金量: 128417
2007私人所持的黃金量佔世界黃金存量的百分比: 81.8%
從上表可知:
自從1966年全球中央銀行在它們的黃金儲備達到歷史最高的38257噸後開始減持手中的儲備金以來,私人投資者手中的黃金存量就從1996年的37743噸不斷的上升。1966——2007年期間,私人投資者購買黃金的數量為9647噸——也即為中央銀行的凈售出數量。
81000噸—— 這是從1966年至今,礦產黃金的數量。這其中有933噸,在2003——2007年間被中央銀行吸收(中央銀行在廉價賣出它們儲備金的問題上,意見不再一致,因為在2003—— 2007年這段時期,全球中央銀行作為一個整體凈購入了933噸的黃金)
6. 世界黃金總量的總價值多少摺合成美元。黃金市場上流通的黃金價值又是多少
全世界有史以來開採的黃金總量為14萬噸,約相當於3個50米標准游泳池的大小。目前探明剩餘黃金儲量為7萬噸,按每年開采2500噸的速度計,25 年後黃金將被開采殆盡。目前現貨黃金的價格大概在1620美元/盎司左右,一噸大概是35274盎司,總的價值換成美元就是80萬億美元吧,也許不是很精確,呵呵!
7. 全球的黃金市場有哪些
1.倫敦黃金市場
倫敦黃金市場歷史悠久,也是世界主要現貨市場,由5 家大黃金交易公司組成。二次世界大戰前,倫敦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市場,黃金交易的數量巨大,約佔全世界經營量的80%,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成噸買黃金的市場。
2.蘇黎世黃金市場
蘇黎世黃金市場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起來的世界性黃金自由市場。它以瑞士三大銀行為中心,聯合經營黃金。與倫敦金商不同的是,他們不但充當經紀人,還掌握大量黃金儲備進行黃金交易。
3.紐約黃金市場
紐約黃金市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黃金期貨市場。每年有2/3 的黃金期貨契約在紐約成交,但交易水分很大,投機活動充斥整個市場。紐約黃金市場的發展歷史很短,但發展速度相當快。日交易量達30000—40000 筆,成交額約70噸黃金。1980 年,紐約黃金市場交易量達8 億盎司,約25000 噸黃金,而世界黃金供應量每年只有1700 噸。
4.香港黃金市場
香港黃金市場已有70 多年的歷史。從20 世紀60 年代開始,香港黃金市場已發展成世界主要的黃金交易中心。1987 年黃金進口總值達186 億港元,比1986 年增加了273.5%,同期黃金成交額由1231 億港元上升到3714 億港元,升幅高達300%。
8. 全球黃金一共多少噸
世界現查明的黃金資源量為8.9萬噸,儲量基礎為7.7萬噸,儲量為4.8萬噸。世界上有80多個國家生產金。南非佔世界查明黃金資源量和儲量基礎的 50%,佔世界儲量的38%;美國佔世界查明資源量的12%,佔世界儲量基礎的8%,世界儲量的12%。除南非和美國外,主要的黃金資源國是俄羅斯、烏茲別克、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等。在世界80多個黃金生產國中,美洲的產量佔世界33%(其中拉美12%,加拿大7%,美國14%);非洲佔28% (其中南非22%);亞太地區29%(其中澳大利亞佔13%,中國佔7%)。年產100噸以上的國家,除前面提到的5個國家外,還有印度尼西亞和俄羅斯。年產50噸—100噸的國家有秘魯、烏茲別克、迦納、巴西和巴布亞紐幾內亞。此外墨西哥、菲律賓、辛巴威、馬里、吉爾吉斯坦、韓國、阿根廷、玻利維亞、蓋亞那、幾內亞、哈薩克也是重要的金生產國。
9. 瘋狂期貨:金錢有新意:全球資產總值有多少
比爾。蓋茨
1年就有幾百億.
10. 全球有哪些黃金期貨市場
全球黃金市場主要分布在歐、亞、北美三個區域。歐洲以倫敦、蘇黎士黃金市場為代表;北美主要以紐約、芝加哥為代表;亞洲主要以日本東京、中國香港為代表。
1、美國黃金市場
美國黃金市場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主要原因是1977年後,美元貶值,美國人(主要是以法人團體為主)為了套期保值和投資增值獲利發展起來的。美國黃金市場經過了一系列合並整合,如今以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以下簡稱CME)集團下屬的COMEX交易所為主。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成立於1898年,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了美國最大的期貨交易所、世界上最大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所和第二大期貨期權合約的交易所。
美國黃金市場以做黃金期貨交易為主,目前紐約黃金市場已成為世界上交易量最大和最活躍的期金市場。1974 年12 月31日,COMEX 市場上開始進行黃金交易。1994年8 月3日,NYMEX 和COMEX 正式合並。合並後的名稱仍為紐約商品交易所,而原先的COMEX 則作為分部。合並後的交易所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期貨交易所。2007年和2008年,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分別收購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以下簡稱CBOT)和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COMEX),成為全球規模最大且多元化的交易所集團。根據CME集團的界定,它的黃金期貨交易歸下屬的COMEX交易所負責。COMEX目前交易的品種有黃金期貨、迷你期貨、微型期貨、以及期權和基金。COMEX黃金期貨每宗交易量為100金衡制盎司,最小波動價格為0.1美元/金衡制盎司,交易標的為99.5%的成色金。迷你黃金期貨,每宗交易量為50金衡制盎司,最小波動價格為0.25美元/金衡制盎司。微型黃金期貨,每宗交易量為10金衡制盎司,最小波動價格為0.25美元/金衡制盎司。COMEX的黃金交易往往可以主導全球金價的走向,實際黃金實物的交收占很少的比例。參與COMEX黃金買賣以大型的對沖基金及機構投資者為主,他們的買賣對金市產生極大的交易動力;龐大的交易量吸引了眾多投機者加入,整個黃金期貨交易市場有很高的市場流動性。
2、倫敦黃金市場
倫敦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市場,其發展歷史可追溯到300多年前。1804年,倫敦取代阿姆斯特丹成為世界黃金交易的中心。1919年倫敦金市正式成立,每天進行上午和下午的兩次黃金定價。由五大金行(巴克萊、德意志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匯豐、法國興業銀行)定出當日的黃金市場價格,該價格一直影響紐約和中國香港的交易。但德意志銀行宣布在2014年5月退出定盤價機制後,有著117年歷史之久的倫敦白銀定盤價於2014年8月終結。2015年3月20日,有倫敦黃金定盤價被LBMA黃金價格取代,新定價機制仍然每天兩次定價(倫敦當地時間10:30和15:00),但與之前少數銀行通過電話定價方法不同,這是一個電子和可交易的拍賣過程,獨立管理,買賣集合競價並實時發布,參與者數量可以盡可能地多。倫敦金銀市場協會是金銀基準價知識產權的所有者,黃金基準定價由洲際交易所(ICE))旗下的ICE Benchmark Administration(IBA)提供定價管理,白銀基準定價則由芝加哥交易所集團(CME Group Inc)和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 Corp)共同管理。
倫敦黃金市場的交易制度比較特別。狹義地說,倫敦黃金市場主要指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ondon Bullion Market Association,簡稱LBMA),該市場不是以交易所形式存在,而是OTC市場。LBMA充當的角色是其會員與交易對手的協調者,其主要職責是作為時常與規則制定者之間的橋梁,通過其職員及委員會的工作,確保倫敦始終能夠滿足全球金銀市場革新的需求。
LBMA的運作方式是通過無形方式——會員的業務網路來完成,市場監管主要以自律為主。LBMA的會員主要有兩類:作市商和普通會員。作市商均為知名投行,如巴克萊銀行、匯豐銀行、高盛國際、瑞銀、摩根大通等。LBMA黃金的最小交易量為1金衡制盎司,標准金成色為99.5%。
3、蘇黎士黃金市場
蘇黎士黃金市場是二戰後發展起來的世界黃金市場。由於瑞士特殊的銀行體系和輔助性的黃金交易服務體系,為黃金買賣者提供了一個既自由又保密的環境。瑞士與南非也有優惠協議,獲得了80%的南非金,前蘇聯的黃金也聚集於此,使得瑞士不僅是世界上新增黃金的最大中轉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黃金的存儲與借貸中心。蘇黎士黃金市場在世界黃金市場上的地位僅次於倫敦。
蘇黎世黃金市場沒有正式組織結構,由瑞士聯合銀行集團和瑞士信貸銀行負責結算結賬。這兩大銀行不僅可為客戶代行交易,而且黃金交易也是這兩家銀行本身的主要業務,提供優良安全的保險櫃和黃金賬戶。蘇黎士黃金總庫(Zurich Gold Pool)建立在瑞士兩大銀行非正式協商的基礎上,不受政府管轄,作為交易商的聯合體與清算系統混合體在市場上起中介作用。
蘇黎士黃金市場無金價定盤制度,在每個交易日特定時間,根據供需狀況議定當日交易金價,這一價格為蘇黎士黃金官價。全日金價在此基礎上的波動無漲停板限制。蘇黎士金市的金條規格與倫敦金市相同,可方便參與者同時利用倫敦市場,增加流通性,其交易為99.5%的成色金,交割地點為蘇黎士的黃金庫或其他指定保管庫。
4、東京黃金市場
日本黃金交易所成立於1981年4月。1982年開設期貨。是日本政府正式批準的唯一黃金期貨市場,為日本的黃金業者提供了一個具有透明度和有效率的交易平台。之後在1984與東京橡膠交易所等合並為東京工業品交易所[東京工業品交易所於2013年2月更名為東京商品交易所。]。1991年4月,東京工業品交易所將黃金市場原有的日本傳統的定盤交易方式改為與世界主要市場一樣的自動盤交易,同時引進電子屏幕交易系統,該系統完全實現了電子操作,遠程式控制制。交易所又在配備全新系統的基礎上,採用全電子化連續交易技術。2004年,黃金期權獲准上市,日本的黃金期貨市場更加活躍。據統計,2004年國外投資者在東京工業品交易所所佔份額為12.50%,在黃金這個品種上國外投資者所佔比重為13.67%。在24小時的黃金交易市場中,東京市場成為倫敦、紐約交易時間外的亞洲時段的重要交易市場。日本市場與歐美市場的不同之處在於,歐美的黃金市場以美元/金衡制盎司計而日本市場以日元/克計,每宗交易合約為1000克,交收純度為99.99%的金錠,在指定的交割地點交割。
5、中國黃金市場
(1)中國香港黃金市場
香港黃金市場起源可以追溯至1910年香港金銀業行成立。其發展歷史已逾百年。雖然較之倫敦黃金市場,香港市場起步晚得多,但是,由於在1974年當時的香港政府撤銷了對黃金進出口的管制,香港金市開始快速發展;又因為香港黃金市場在時差上剛好填補了紐約、芝加哥市場收市和倫敦開市前的空檔,可以連貫亞、歐、美,形成完整的世界黃金市場,具備了「地利」和「人和」的條件,於是倫敦五大金商、瑞士三大銀行等紛紛來到香港設立分公司,他們將在倫敦交易的買賣活動帶到香港,形成了一個無形的「倫敦金市場」。此後,香港交易所成立,黃金期貨合約推出,倫敦金標准合約在金銀貿易場推出,眾多舉措使香港發展成為世界五大黃金交易市場之一。目前香港最重要的黃金交易市場有香港金銀貿易場、倫敦金市場以及期貨市場。更多相關知識關注點匯之鑰自主交易培訓。
(2)中國大陸黃金市場
20 世紀30 年代,上海金業交易所曾是遠東最大的黃金交易中心之一,炒金是當時極為流行的投資方式。
新中國建立後,政府對黃金實行統一管理,1950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下發《金銀管理辦法》,凍結民間金銀買賣,明確規定國內的金銀買賣統一由中國人民銀行經營管理。
1983年6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銀管理條例》頒布實施,其基本內容是國家對金銀實行統一管理、統收統配的政策,即對黃金實行市場管制,國家管理金銀的主管機關為中國人民銀行。
1993年,我國黃金市場啟動改革,這一年國務院63號函確立了黃金市場化方向。
2001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宣布取消黃金「統購統配」的計劃管理體制,在上海組建黃金交易所。2002年10月上海黃金交易所開業,標志著中國的黃金業開始走向市場化。
2008年1月9日,經國務院同意和中國證監會批准,黃金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
目前,我國黃金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初步形成了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業務、商業銀行黃金業務和上海期貨交易所黃金期貨業務共同發展的市場格局,形成了與黃金產業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