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期貨價值一路暴跌
❶ 國際原油期貨價格一路走高的原因
美元作為國際原油期貨的標價貨幣,當美聯儲實行貨幣寬松政策,美元大量進入金融市場,也就是美元疲軟時,期貨價格自然就會上漲。當然,OPEC的原油行業生產政策也會影響到原油的市場供給,限量生產會導致供給不足,預期原油價格上漲,現貨和期貨的價格聯動機制,也會導致原油期貨價格走高。
❷ 美國原油期貨為什麼會暴跌從150到95 將近跌了30%
市場是可以被操縱的!但是和政府沒太大關系!因為美國是自由資本主義!政府不幹預經濟活動!只是當經濟出現一些問題的時候才出手干預!和中國完全不一樣!中國是政府主導經濟的!關於原由價格其實不是實際買賣價格只是原油期貨價格!關於期貨我建議你去學習一下!主要是錢和資源的關系!我這樣說簡單些!
世界上其實有些組織是非常有錢的,一些財團為了利益而推高
股價,房價,期貨價格,然後快速閃人!造成一些經濟損失,所以我國一直收益與我們的政府,要不是這樣我想我們加油可能要高出好幾倍的錢!
❸ 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受什麼影響
近期的國際原油價格暴跌,主要受到產油大國協商的因素影響,多年以來,沙特主導的OPEC國家和俄羅斯都在通過協商減產來維持油價的穩定,但美國是個例外,美國並不願意同俄羅斯和沙特一起減產,從2016年11月以來,美國的原油產量從880萬桶/天上升到1280萬桶/天,漲幅達到了45%。其實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原油的價格就一直在劇烈的波動,這也不是國際原油第一次跌到30美元一桶附近了,在2008年經融危機之後,國際原油價格受到經濟影響曾從145美元暴跌到30美元一桶附近,隨後國際油價也開始緩慢上升,並一直在100美元附近波動,直至美國的頁岩油開始席捲全球市場,2014年,市場供求被打破,供大於求,國際原油價格又開始暴跌至30美元一桶以下。
❹ 原油期貨價格暴跌,石油市場到底發生了什麼
目前需求影響了原油價格。當下很多國家還是處於停工的狀態,不管各國政府如何刺激,採用何種政策,都無法有效的拉動原油的需求。
原油是工業的命脈,連生產都沒有了,還要那麼多原油幹啥呢?所以,市場還是依靠供給端來穩住原油價格。那就是減少原油的供應量。
本來減產協議已經達成,但是減產後的供應量以及存儲量仍舊高於原油的需求量。那麼原油自然還是大跌。
❺ 近期國際原油價格暴跌的原因
第一輪暴跌原因是因為歐佩克談崩了,沒有達成減產協議,俄羅斯不同意減產,沙特然後下調了賣到歐洲亞洲的油價,並增產,以此來報復市場,其實最終的目的,應該旨在美國頁岩油,因其開采成本相對較高,想徹底擊垮頁岩油企業,搞垮美國這些企業發行的垃圾債券。
❻ 為什麼石油猛漲,燃油期貨的價格一路狂跌呢
各方面炒作原因 對於中國的市場來說 股票 期貨 市場 基本都有某些大莊家在控制的
而且你想想 物極必反 那麼多人買漲 它就來個跌咯!
❼ 國際油價為何突然暴跌
7月11日,受利比亞宣布恢復東部原油出口影響,國際油價暴跌。布倫特原油期貨更是一度暴跌7%。
當天,利比亞國有石油公司宣布恢復東部4座港口的原油出口,「生產和出口運作將在未來幾個小時內恢復正常。」
此前,這些港口被武裝分子佔領。上個月,東部港口的出口就被封鎖,導致國際原油市場每天少了接近85萬桶石油。
❽ 國際油價狂跌是什麼原因
國際油價暴跌與市場因素有關。
今年上半年,原油曾在大宗商品熊市中獨樹一幟,實現超過10%的漲幅,直到7月,美元指數如同脫韁的野馬一路奔向86整數關口,油價7月份開始 下行開啟了「下跌時代」,國際油價包括WTI、布倫特等在內的主力品種均出現了大幅下滑,特別是最近一個月,WTI甚至跌至79.78美元/桶,較今年 110美元/桶以上的峰值有了25%以上的跌幅。
據了解,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低,在全球經濟疲軟氛圍下,由於市場預期低,國際原油需求量也隨之減少,加之石油生產國並未減少原油生產量,供應量持續攀升,供大於求的市場矛盾下,國際原油價格一路下滑。
中銀國際期貨研究員劉浚表示,原油價格三季度以來大幅回落近20%,受到了供求的雙重壓力影響,最近的大跌,主要還是因為市場供應過剩。從市場基本面看,利比亞原油生產的快速恢復可能是三季度以來原油價格全面承壓的那根「最關鍵的稻草」。
公開數據顯示,9月利比亞原油產量已經達到81萬桶/天,而6月僅僅為22萬桶/天。同樣,伊拉克的原油供給也沒有受到內戰的過多影響,其9月 原油日供給量已經大幅提升到320萬桶/天(8月為294萬桶)。為此,整個歐佩克原油供給也成功實現月度三連增,9月原油總供給達到3096萬桶。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九個月美國原油產量達到840萬桶/天,同比增長14.5%。其中9月日均原油產量為885萬桶/天,相比2008年僅500萬桶/天的產出水平已經增長近80%,美國頁岩油產量的高速增長步伐並未停滯。
此外,美元強勢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在過去4個月中,紐約商業交易所原油、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原油價格和美元指數的相關性分別為 -0.89和-0.92。具體來看,美元指數從7月開始連續3個多月大幅上行,從79.74持續上行至86.7,最大漲幅在8.7%。顯然,以美元標價的 原油也受到了美元升值的沖擊。
據息旺能源數據,美國WTI從6月均價105美元/桶附近開始逐級下滑,7月102美元/桶、8月96美元/桶、9月93美元/桶,至上周WTI最低已跌至79.78美元/桶;與此同時,北海布倫特價格更是從最高時的112美元桶附近,一路下滑,至82.6美元/每桶。
目前市場上的普遍看法是,油價暴跌與市場因素有關。高盛方面認為,作為大宗商品,油價漲跌理應是供求關系驅動,市場現在卻將未來的供求關系預期 計入到油價中。另一方面,美元持續走強也對油價下行產生了重大影響。單純經濟因素顯然不能完全解釋油價為何短期內如此罕見地持續暴跌。畢竟從短期看,世界 主要的石油消費國中國、印度、歐洲等,需求並未出現重大衰退,市場的悲觀情緒不應該如此嚴重。但如果聯繫到眼下的國際政治環境,多數資者仍然對可能中斷石 油供應的地緣政治發展保持謹慎態度。
國際方面,中東沙特—科威特合營的日產28—30萬桶原油的Khafji油田因修井作業已暫時停產。但這不太可能影響沙特的原油總產量。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出口國,該國自稱其有能力日產高達1250萬桶原油。9月份沙烏地阿拉伯原油日產量達到970萬桶。
原油產量復甦可能存在不確定性。利比亞存在兩個相互競爭的政府,它們都在爭奪對石油的控制權。利比亞當前原油日產量僅為80萬桶,不及此前觸及的90萬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