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期貨正向套利
⑴ 如何在渤海商品交易所進行期貨交易
您說的應該是跨市套利!
【跨市套利是什麼】
跨市套利是在兩個期貨交易所買進和賣出相同交割月份的期貨合約,並利用可能的地域差價來賺取利潤。通常,跨市交易既可在國內交易所之間進行,也可在不同國家的交易所之間進行。[1]中國金融市場上在不同市場上發行和交易的國債品種和數量很多,基本上每年每期國債都可以在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上市交易,但在交易所交易活躍的品種並不多,跨市場套利時有出現,並不經常。
【跨市套利是分類】
從貿易流向和套利方向一致性的角度出發,跨市套利一般可以劃分為正向套利和反向套利兩種:如果貿易方向和套利方向一致則稱為正向套利;反之,則稱為反向跨市套利。例如:國內銅以進口為主,在LME做多的同時,在上海期貨交易所做空,這樣的交易稱為正向套利。相應的了結方式有實物交割平倉和對沖平倉兩種。一般來說,正向套利是較常採用的一種跨市套利,而反向套利具有一定風險性,不建議經常採用。
總的來說,跨市套利風險相對較小,利潤也相對穩定,是適合於具有一定資金規模的機構投資者和追求穩健收益的投資者的一種期貨投資方式。
【關於跨市套利的商品】
關於渤商所現貨與期貨的跨市場套利品種(整合貼)
http://bbs.boce003.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28&fromuid=1
【總結】
如果投機市場還有一種能夠穩定賺錢的方法的話,我相信那就是套利!
⑵ 如何進行石油期貨跨期套利
跨期套利是利用同一商品但不同交割月份之間正常價格差距出現異常變化時進行對沖而獲利的,包括牛市套利和熊市套利兩種形式。
1、牛市套利
在石油期貨市場中,進行牛市套利時,採用的是買入近期交割月份的石油期貨合約,同時賣出遠期交割月份的石油期貨合約的形式,只要近期合約價格的上漲幅度大於遠期合約價格的上漲幅度,就說明套利成功。
對於石油期貨來說,一般石油倉單每個月的持倉費決定了相鄰兩個交割月份合約的價差。而如果是同一石油生產年度內的兩個相鄰月份的合約,當較遠期月份合約與較近期月份合約的價差大於持倉費用時,預計將來價差將回歸至持倉費用,那麼賣遠期月份的同時,買入近期月份的合約也是可以獲利的,而且價差越大,風險越小,也就是獲利空間越大。而反向市場中則是價差越大,就越有利於套利者。
另外,由於石油期貨的正向市場還有一個特性,也就是近期合約對遠期合約的升水沒有限制,而遠期合約對近期合約的升水卻受制於持倉費的多少,因此在石油期貨的套利交易中,牛市套利的獲利潛力巨大,並且只需要承受有限的風險,這也是石油期貨套利交易受歡迎的原因。
2、熊市套利
熊市套利則相反,也就是賣出近期交割月份的石油期貨合約而買入遠期交割月份的石油期貨合約,篤定遠期合約價格下跌幅度小於近期合約的價格下跌幅度則套利成功。
在石油期貨的熊市套利交易中,價差是否擴大決定了該套利是否成功。當遠期月份合約與近期月份合約的價差小於持倉費用時,預計將來價差回歸至持倉費用,那麼買遠期月份的同時,賣近期月份合約就能獲利,且價差越小,風險越小,則獲利空間就越大。而反向市場中價差的縮小對套利者有利。
另外,由於正向市場中價差的擴大受制於持倉費,而反向市場中近期合約對遠期合約的升水卻可以是很大的,因此這種熊市套利中獲得的利益可能有限,而一旦遭受損失卻是巨大的。
⑶ 我想了解期貨的一些常用術語
【期貨交易】:指買賣雙方成交後不即時交割,而是按契約規定的成交價格、數量,到約定的交割期限後再履行交割手續的交易。
【期貨合約】:期貨合約是一種在將來的某個時間交割一定數量和質量等級的商品的遠期合約或協議。在已經批準的交易所的交易廳內達成,具有法律的約束力。相對於現貨的遠期合約來說,具有標准化格式;便於轉手買賣;實貨交割比例小;履約率甚高。期貨交易所為期貨合同規定了標准化的數量、質量、交割地點、交割時間,至於期貨價格則是隨市場行情的變動而變動的。
【遠期合約】:是根據買賣雙方的特殊需求由買賣雙方自行簽訂的合約。
【掉期合約】:是一種內交易雙方簽訂的在未來某一時期相互交換某種資產的合約。更為准確他說,掉期合約是當事人之間簽討的在未來某一期間內相互交換他們認為具有相等經濟價值的現金流的合約。較為常見的是利率掉期合約和貨幣掉期合約。
【期貨市場】:是進行期貨交易的場所,是多種期交易關系的總和。它是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在現貨市場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高度組織化和高度規范化的市場形式。既是現貨市場的延伸,又是市場的又一個高級發展階段。從組織結構上看,廣義上的期貨市場包括期貨交易所、結算所或結算公司、經紀公司和期貨交易員;狹義上的期貨市場僅指期貨交易所。
【期貨交易所】:是買賣期貨合約的場所,是期貨市場的核心。它是一種非營利機構,但是它的非營利性僅指交易所本身不進行交易活動,不以盈利為目的不等於不講利益核算。在這個意義上,交易所還是一個財務獨立的營利組織,它在為交易者提供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場所和有效監督服務基礎上實現合理的經濟利益,包括會員會費收入、交易手續費收入、信息服務收入及其它收入。它所制定的一套制度規則為整個期貨市場提供了一種自我管理機制,使得期貨交易的「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得以實現。
【期貨經紀商】:是指依法設立的以自己的名義代理客戶進行期貨交易並收取一定手續費的中介組織,一般稱之為期貨經紀公司。
【場內交易】:又稱交易所交易,指所有的供求方集中在交易所進行競價交易的交易方式。這種交易方式具有交易所向交易參與者收取保證金、同時負責進行清算和承擔履約擔保責任的特點。
【場外交易】:又稱櫃台交易,指交易雙方直接成為交易對手的交易方式。這種交易方式有許多形態,可以根據每個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設計出不同內容的產品。
【上市品種】:指期貨合約交易的標的物,如合約所代表的玉米、銅、石油等。並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適合做期貨交易,在眾多的實物商品中,一般而言只有具備下列屬性的商品才能作為期貨合約的上市品種:一是價格波動大。二是供需量大。三是易於分級和標准化。四是易於儲存、運輸。根據交易品種,期貨交易可分為兩大類: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以實物商品,如玉米、小麥、銅、鋁等作為期貨品種的屬商品期貨。以金融產品,如匯率、利率、股票指數等作為期貨品種的屬於金融期貨。金融期貨品種一般不存在質量問題,交割也大都採用差價結算的現金交割方式。我國上市品種主要有銅、鋁、大豆、小麥和天然橡膠。
【商品期貨】:商品期貨是指標的物為實物商品的期貨合約。商品期貨歷史悠久,種類繁多,主要包括農副產品、金屬產品、能源產品等幾大類。具體而言,農副產品約20種,包括玉米,大豆、小麥、稻穀、燕麥、大麥、黑麥、豬肚、活豬、活牛、小牛、大豆粉、大豆油、可可、咖啡、棉花、羊毛、糖、橙汁、菜籽油等,其中大豆、玉米、小麥被稱為三大農產品期貨:金屬產品9種、包括金、銀、銅、鋁、鉛、鋅、鎳、耙、鉑;化工產品5種,有原油3、取暖用油、無鉛普通汽油、丙烷、天然橡膠;林業產品2種,有木材、夾板。
【商品期貨交易】:商品期貨交易是代表特定商品的 ""標准化合約""(即 ""期貨合約"")的買賣。
【金融期貨】:指以金融工具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金融期貨作為期貨交易中的一種,具有期貨交易的一般特點,但與商品期貨相比較,其合約標的物不是實物商品,而是傳統的金融商品,如證券、貨幣、匯率、利率等。
【利率期貨】:是指以債券類證券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它可以迴避銀行利率波動所引起的證券價格變動的風險。
【貨幣期貨】:又稱外匯期貨,它是以匯率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用來迴避匯率風險。
【股票指數期貨】:是一種以股票價格指數作為標的物的金融期貨合約。
【期權】:又稱選擇權,期權交易實際上是一種權利的買賣。這種權利是指投資者可以在一定時期內的任何時候,以事先確定好的價格(稱協定價格),向期權的賣方買入或賣出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不論在此期間該「商品」的價格如何變化。期權合約對期限、協定價格、交易數量、種類等作出約定。在有效期內,買主可以自由選擇行使轉賣權利;如認為不利,則可以放棄這一權利;超過規定期限,合同則失效,買主的期權也自動失效。期權有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之分。
【看漲期權】:是指在期權合約有效期內按執行價格買進一定數量標的物的權利。
【看跌期權】:是指在期權合約有效期內按執行價格賣出標的物的權利。
【期權買方】:看漲期權或看跌期權購買者。期權買方擁有承擔某一期貨部位的權利,但不是義務。亦稱期權持有者。
【期權賣方】:通過賣出期權合約賺取權利金,並在期權持有者要求行使權利時負有履約義務的人。亦稱銷售者。
【歐式期權】:是指只有在合約到期日才被允許執行的期權,它在大部分場外交易中被採用。
【美式期權】:是指可以在成交後有效期內任何一天被執行的期權,多為場內交易所採用。
【實值期權】:具有內在價值的期權。當看漲期權的敲定價格低於相關期貨合約的當時市場價格時,該看漲期權具有內涵價值。當看跌期權的敲定價格高於相關期貨合約的當時市場價格時,該看跌期權具有內涵價值。
【虛值期權】:不具有內涵價值的期權,即敲定價高於當時期貨價格的看漲期權或敲定價低於當時期貨價格的看跌期權。
【利率掉期交易】:是相同種貨幣資金的不同種類利率之間的交換交易,一般不伴隨本金的交換。
【貨幣掉期交易】:是指兩種貨幣之間的交換交易,在一般情況下,是指兩種貨幣資金的本金交換。
【外匯按金交易】:是指在金融機構之間及金融機構與投資者之間進行的一種遠期外匯買賣方式。在交易時,交易者只付出1%~10%的按金(保證金),就可進行100%額度的交易。
【經調整的期貨價格】: 相當於現貨價格的期貨價格。計算方法:用期貨價格乘以用於交割的某一特定金融證券(如國庫券)的轉換系數(因子)。
【委託單】:出市代表經由計算機終端輸入的商品買賣定單。
【成交單】:經計算機配對後產生的買賣合約單。
【昨收市】:指前一交易日的最後一筆成交價格。
【開盤價】:當天某商品的第一筆成交價。
【收盤價】:當天某商品最後一筆成交價。
【最高價】:當天某商品最高成交價。
【最低價】:當天某商品最低成交價。
【最新價】:當天某商品當前最新成交價。
【成交價】:指某一期貨合約的最新一筆交易定價。
【結算價】:當天某商品所有成交合約的加權平均價。
【阻力點】:價格難於超越的某一價格水平。
【支持點】: 由於對合約之吸購,使得價格難以跌過某一特定價格水平。
【成交量】:指某一時間內買進或賣出的商品期貨合約數量,通常為一個交易日的成交合約數。
【持倉量】:尚未經相反的期貨或期權合約相對沖,也未進行實貨交割或履行期權合約的某種商品期貨或期權合約。
【結算價】:經加權後的成交價。
【開倉量】:每一筆成交量中新開倉的數量。
【平倉量】:每一筆成交量中平倉的數量。
【加權量】:交易所計算結算價時所涉及的參數。
【買價】:某商品當前最高申報買入價。
【賣價】:某商品當前最低申報賣出價。
【價差】:兩個相關聯市場或商品間的價格差異。
【波動】: 用於衡量在一定期間內的價格變動的計算方法。通常以百分點表示,而以每日價格變動百分點的年標准差來計算。
【漲跌幅】:某商品當日收盤價與昨日結算價之間的價差。
【停板額】: 由交易所逐日為每種合約規定的最大價格波動幅度(范圍)。
【漲停板額】:某商品當日可輸入的最高限價(等於昨結算價+最大變動幅度)。
【跌停板額】:某商品當日可輸入的最低限價(等於昨結算價—最大變幅)。
【空盤量】:尚未經相反的期貨或期權合約相對沖,也未進行實貨交割或履行期權合約的某種商品期貨或期權合約總數量。
【交易量】:在某一時間內買進或賣出的商品期貨合約數量。交易量通常指每一交易日成交的合約數量。
【開倉】:在期貨交易中通常有兩種操作方式,一種是看漲行情做多頭(買方),另一種是看跌行情做空頭(賣方)。無論是做多或做空,下單買賣就稱之為「開倉」。
【平倉】:買入後賣出, 或賣出後買入結算原先所做的新單。
【單號】:系統為委託單或成交單分配的唯一標識。
【質押】:指會員提出申請並經交易所批准,將持有的權利憑證移交交易所佔有,作為其履行交易保證金債務的擔保行為。權利憑證質押僅限於交易保證金,但虧損、費用、稅金等款項均須以貨幣資金結清。
【限倉制度】:是期貨交易所為了防止市場風險過度集中於少數交易者和防範操縱市場行為,對會員和客戶的持倉數量進行限制的制度。
【大戶報告制度】:是與限倉制度緊密相關的另外一個控制交易風險、防止大戶操縱市場行為的制度。
【逐日盯市制度】:是指結算部門在每日閉市後計算、檢查保證金賬戶余額,通過適時發出追加保證金通知,使保證金余額維持在一定水平之上,防止負債現象發生的結算制度。
【套期保值交易】:套期保值指在期貨市場上買入(或賣出)與現貨市場交易方向相反、數量相等的同種商品的期貨合約,進而無論現貨供應市場價格怎樣波動,最終都能取得在一個市場上虧損的同時在另一個市場盈利的結果,並且虧損額與盈利額大致相等,從而達到歸避風險的目的。
【多頭套期保值】:多頭套期保值是指交易者先在期貨市場買進期貨,以便在將來現貨市場買進時不致於因價格上漲而給自己造成經濟損失的一種期貨交易方式。
【空頭套期保值】:賣出期貨合約,以防止將來賣出現貨商品時因價格下跌而導致的損失。當賣出現貨商品時,將先以前賣出的期貨合約通過買進另一數量、類別和交割月份相等的期貨合約相對沖,以結束保值。亦稱賣期保值。
⑷ 期貨中套利是什麼意思
期貨中的套利即為跨期套利。跨期套利是套利交易中最普遍的一種,是利用同一商品但不同交割月份之間正常價格差距出現異常變化時進行對沖而獲利的
跨期套利又可分為牛市套利(bull spread)和熊市套利(bear spread兩種形式。例如在進行金屬牛市套利時,交易所買入近期交割月份的金屬合約,同時賣出遠期交割月份的金屬合約,希望近期合約價格上漲幅度大於遠期合約價格的上漲幅度;而熊市套利則相反,即賣出近期交割月份合約,買入遠期交割月份合約,並期望遠期合約價格下跌幅度小於近期合約的價格下跌幅度。
(4)原油期貨正向套利擴展閱讀
套利的風險
1、交易風險
通常兩次或三次交易不能嚴格同時完成,因此存在套利組合部分交易和價格波動部分暴露的可能性,而平倉的可能性也不能保證交易在盈利的價格下進行。不同的市場交易時間也給套利者帶來風險。例如,套利者發現IBM的股價在紐約證交所和倫敦證交所之間有利潤空間,但由於紐約證交所和倫敦證交所交易時段的不一致,他無法同時在兩個交易所完成投資組合操作。
2、無效配對
套利交易的另一個風險來自買賣雙方價格關系同時失效。仲裁員可能認為一對資產之間存在密切的價格相關性。他們出售價格被高估的資產,購買價格被低估的資產。他們希望在未來通過縮小資產差距來盈利。然而,仲裁人的判斷可能是錯誤的。由於市場波動,資產組合的價格相關性也將長期失效,這種套利交易將面臨超預期的風險。
3、交易對手
由於套利涉及未來的資金交付,因此存在交易對手違約、無法支付資金的風險。如果只有一個交易對手或多個關聯交易涉及一個交易對手,風險將進一步加大,特別是在金融危機中,許多交易對手違約,通過杠桿放大風險。
⑸ 期貨市場套期保值的功能是怎樣實現的
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功能是怎樣實現的
套期保值(Hedging)是指以迴避現貨價格風險為目的的期貨交易行為。套期保值的基本形式有兩種,即買入保值和賣出保值。兩者是以保值者在期貨市場上買賣方向來區分的。
(1)買入保值。它是指交易者先在期貨市場買入期貨,以便將來在現貨市場買進現貨時,不致因價格上漲而給自己造成經濟損失的一種套期保值方式。這種用期貨市場的盈利對沖現貨市場虧損的做法,可以將遠期價格固定在預計的水平上。買入套期保值,是需要現貨商品而又擔心價格上漲的客戶常用的保值方式。例如,在3月1日,某銅加工廠一個月後需用50噸銅作原材料。當前銅現貨價每噸17000元。為鎖定成本,迴避價格上漲的風險,該廠在當日買進4月份交割的銅期貨50噸,價格是每噸17100元。到4月1日時,現貨價格漲到每噸17100元,期貨價格漲至17200元。此時該廠賣出已持有的50噸期貨合約,平倉盈利是5000元,即該廠在期貨市場共賺5000元。同時,該廠在現貨市場買進50噸現貨作原料,而此時的現貨價格每噸已漲100元,所以,在現貨市場又多付出5000元,盈虧相抵,該廠不虧不賺,避免了價格波動的影響。
(2)賣出保值。它是指交易者先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期貨,當現貨價格下跌時以期貨市場的盈利來彌補現貨市場的損失,從而達到保值目的的一種套期保值方式。賣出保值主要適用於擁有商品的生產商或貿易商,他們擔心商品價格下跌使自己遭受損失。例如,某銅冶煉廠計劃在4月份賣出50噸銅錠,當時現貨價格為17000元/噸,由於擔心4月份銅價下跌造成損失,於3月1日以每噸17100元的價格賣出4月份交割的銅期貨進行保值。一個月後,銅現貨價格跌至每噸16900元,期貨價格跌至每噸17000元,該現貨市場發生虧損5000元,在期貨市場獲利5000元,正好抵消。
套期保值交易之所以能有助於迴避價格風險,達到保值的目的,是因為期貨市場上存在一些可遵循的經濟規律:
(1)同種商品的期貨價格走勢與現貨價格走勢基本一致。
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雖然是兩個各自獨立的市場,但由於某一特定商品的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在同一時空內,會受相同的經濟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因而一般情況下兩個市場的價格變動趨勢相同。套期保值就是利用這兩個市場上的價格關系,分別在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做方向相反的買賣,取得在一個市場上出現虧損的同時,在另一市場上盈利的結果,以達到鎖定成本的目的。
(2)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價格隨期貨合約到期日的臨近,存在兩者合二為一的趨勢。
期貨交易的交割制度,保證了現貨市場價格與期貨市場價格隨期貨合約到期日的臨近而逐漸接近,最終合二為一。期貨交易規定合約到期時,必須進行實物交割或差價結算。到交割時,如果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不同,例如期貨價格高於現貨價格,就會有套利者買入低價現貨,賣出高價期貨,以低價買入的現貨在期貨市場上高價拋出,在無風險的情況下實現盈利。這種套利交易最終使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趨於相同。
正是上述經濟原理的作用,使得套期保值能夠起到為商品生產經營者最大限度地降低價格風險的作用,保障生產經營活動的穩定進行。
⑹ 哪位做期貨的高手傳授一下做期貨的經驗,比較實用的那種
期貨有杠桿,這個不是一點經驗就能解決賺錢的問題,它需要長時間的實踐練習。我跟你說所有交易技術就是6個字:趨勢位置形態。心法:素位隨緣。濃縮就是這12個字。而變化之道無窮無盡,又豈是三言兩語說得明白,你問這個問題,言為心聲呀,凸顯你急功近利,你不可能賺錢,更不可能在這個市場活下來。好好工作吧!這里不適合你,年輕人!
⑺ 套利成本的成本分析
一、期現套利理論
期現套利是指某種期貨合約的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的價差超出正常水平時,交易者通過在兩個市場進行反向交易,從而利用價差變化獲利的行為。
基差一般指現貨價格與某一月份期貨價格的差,即:基差=現貨價格-期貨價格。理論上,基差應該等於該商品的持有成本。持有成本主要包括倉儲成本、運輸成本、質檢成本、開具發票所增加的成本、交割費用、資金利息等等。一旦基差與持有成本偏離較大,就出現了期現套利的機會。如PVC期貨與現貨價差超過正常持有成本時,投資者就可以在現貨市場采購符合交易所交割標準的現貨,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同等數量的期貨合約,然後將PVC現貨製成標准倉單到期進行賣出交割獲利。
二、期現套利成本分析
方案一假設企業按市價在期貨市場以7000元/噸的價格賣出V0909的PVC合約60手,共計300噸;同時在生產地以6100元/噸的價格買入300噸PVC現貨。假設持倉期限為3個月,現貨所在地為華北地區。
理論上,PVC期現套利成本=到期交割成本+資金成本。
1.到期交割成本
到期交割成本=倉儲費+運輸費用+入庫取樣及檢驗費+手續費等。
①大連期貨交易所規定PVC的倉儲費為1.0元/噸·天,按交割前一個月入庫。1.0元/噸·天×60天=60元/噸。
②按華北到華東公路整車運輸計算,運輸費用均價300元/噸。
③入庫取樣及檢驗費為3000元/批,每批300噸,摺合10元/噸。
④手續費包括交割手續費2元/噸,交易手續費12元/手,摺合為2.4元/噸。
⑤入出庫費用按鐵路入出庫費用(含裝卸碼垛、鐵路代墊)計上限為25元/噸。
⑥賣方交割繳納增值稅:每噸PVC繳納增值稅=(交割結算價-買入價)/(1+17%)×17%=900/(1+17%)×17%=130.8元/噸(國家稅法規定企業增值稅稅率為17%)。
2.資金成本
資金成本包括保證金成本和現貨資金成本。
PVC期現套利成本
從以上計算可以看出,情況下在PVC主要產區購買現貨,然後到交割倉庫交割進行期現套利成本在703.9元/噸左右,如果期貨和現貨價差大於套利成本,則市場存在套利機會,可以進行期現套利。
按價差在900元/噸計算,存在196.1元/噸的套利空間,每噸總資金佔用7680.2元,資金收益率為2.55%。套利總資金在200萬元左右,套利利潤可達5.1萬元。
若使用自有現貨和資金套利,在製成標准倉單後向銀行或交易所進行倉單質押,以沖抵期貨保證金,降低資金佔用,則可以忽略資金成本。按價差在900元/噸計算,存在369.8元/噸的套利空間,每噸總資金佔用6630.2元,資金收益率為5.58%。套利總資金在200萬元左右,套利利潤可達11.6萬元。
三、期現套利策略及時機選擇
1.套利策略
根據前面計算和分析,當期貨和現貨價差超過無套利上下邊界時,市場便存在套利機會。
目前來看,PVC0909合約期貨價格與現貨價差在600—900元/噸,超過無套利上邊界,投資者就可以通過購入PVC現貨到交易所指定倉庫進行倉單注冊,並同時在期貨市場賣出相同數量的期貨合約,持有到期一次性交割實現套利。
2.套利時機選擇
在期貨市場上由於資金的推動,價差變化往往會有一種慣性,也就是趨勢。當我們捕捉到套利機會時,並不一定價差就會向著均衡回歸,有可能繼續擴大。因此,實際中要順勢操作,在價差趨勢發生轉變時入市進行套利交易。
四、期現套利過程風險管理
1.資金管理
不管是套利還是套保,資金管理始終應該放到首位。企業對套利需要的資金首先應該有一定的計劃,切勿在資金不足時或使用借貸資金來進行套利,以避免資金成本上升和保證金不足等可能給企業帶來的不必要的風險。
2.風險管理
套利交易雖然風險較低,但並非是完全無風險的。具體操作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企業在進行套利操作時應當注意現貨數量、品質與期貨頭寸相匹配。
②大連商品交易所規定PVC標准倉單的申請注冊日距離PVC生產日期不得超過120個自然日(含120個自然日),企業應確保現貨能夠符合倉單申請注冊時間規定。
③企業應該根據對自身可承受的風險能力進行評估,然後設計相應的套利方案,這樣才不會因市場出現特殊波動變化而使風險超越企業可承受程度而陷入困境。
④企業應當安排專門的人員對套利過程進行管理和風險監控,建立科學合理的決策體系和風險控制體系。
3.套利和套保的區別
對於現貨生產企業,企業可以更方便地進行套利操作。當期貨價格高於現貨價格並存在套利空間時,企業可以利用自身現貨並在期貨市場進行賣出期貨合約實行套利。
正向套利與企業為鎖定產品價格進行賣出保值操作類似,但是實際操作目標不同,套利是為了獲得額外利潤,套保是為了鎖定未來價格波動風險。
套利是嚴格以企業現有存貨為基準,即必須保證兩個市場同時進行相反操作。而套保不但可以對現有存貨套保也可能是企業根據生產計劃,對未來產品進行適當套保。
五、結論
綜上所述,由於期貨市場存在一定的投機性,常常會出現期貨現貨價格背離的情況。當二者背離過多時,就可以進行期現套利交易。
PVC期貨在上市初期由於市場的不成熟可能存在較多的套利機會,建議企業或大資金密切跟蹤期現價差,當市場出現套利機會時實現套利。
市場已經出現短期的套利機會,短期內影響PVC價格的主要因素還是由於原油價格上漲推動的成本上漲,實際操作中應結合專業機構的分析建議選擇合適時機入市。
最後,套利交易風險雖小,但並不意味著沒有風險,市場不存在無風險套利,所以投資者在操作上應保持適當的謹慎。
⑻ 期貨中,什麼是正套盤
正套,是正向套利的意思。
正向套利是指期貨與現貨的價格比高於無套利區間上限,套利者可以賣出期貨,同時買入相同價值的現貨,當期現價格比回落到無套利區間之後,對期貨和現貨同時進行平倉,獲取套利收益。
影響正向套利的因素有買入近期合約價格、賣出遠期合約價格、倉儲費、資金利息、增值稅、交易手續費、交割手續費。
他們與利潤有如下關系:套利利潤=賣出遠期合約價格-買入近期合約價格-倉儲費-資金利息-增值稅-交易交割手續費。
(8)原油期貨正向套利擴展閱讀:
套利交易與通常的投機交易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較低的風險
不同期貨合約的價差變化遠不如絕對價格水平變化劇烈,相應降低了風險。尤其是迴避了突發事件對盤面沖擊的風險。由於雙邊持倉,主力機構很難逼迫套利交易者斬倉出局。
2、方便大資金進出
套利交易本身需要大量資金,所以能夠吸引大資金進場交易。
3、長期穩定的獲利率
套利交易的收益不象單邊投機那樣大起大落,同時由於套利交易是利用市場上不合理的價差關系進行操作。而多數情況下不合理的價差很快就會恢復正常,因此套利交易有較高的成功率。
⑼ 如何進行原油期貨的套利交易
套利指同時買進和賣出兩張不同的期貨合約,交易者從兩合約價格間的變動關系中獲利。套利交易分為跨期套利和跨品種套利。
1、跨期套利
跨期套利是利用同一商品但不同交割月份之間正常價格差距出現異常變化時進行對沖而獲利的,又可分為牛市套利(bull spread)和熊市套利(bear spread)兩種形式。
例如在進行能源中心原油期貨合約牛市套利時,買入近期交割月份的原油期貨合約,同時賣出遠期交割月份的上海原油期貨合約,希望近期合約價格上漲幅度大於遠期合約價格的上漲幅度;而熊市套利則相反,即賣出近期交割月份合約,買入遠期交割月份合約,並期望遠期合約價格下跌幅度小於近期合約的價格下跌幅度。
從本例可見,正向市場上,價差是否縮小決定了套利是否成功。對原油期貨來說,一般原油倉單每個月的持倉費決定了相鄰兩個交割月份合約的價差。同一原油生產年度內的兩個相鄰月份的合約,如果較遠期月份合約與較近期月份合約的價差大於持倉費,預計將來價差回歸至持倉費,那麼賣遠期月份的同時,買近期月份合約也可以獲利,且價差越大,風險越小,獲利空間越大。
如果是在反向市場中,則是價差擴大對套利者有利。另外,由於近期合約對遠期合約的升水沒有限制,而遠期合約對近期合約的升水卻受制於持倉費,
與上例不同的是,價差是否擴大決定了套利是否成功。如果遠期月份與近期月份合約的價差小於持倉費,預計將來價差回歸至持倉費,那麼買遠期月份的同時,賣近期月份合約就能獲利,且價差越小,風險越小,獲利空間越大。
如果在反向市場中,則是價差縮小對套利者有利。另外,由於正向市場中價差的擴大受制於持倉費,而反向市場中近期合約對遠期合約的升水卻可以是很大的,所以這種熊市套利可能獲得的利益有限,可能受到的損失卻是無限的。
2、跨品種套利
跨品種套利是指利用兩種不同的、但相互關聯的商品之間的期貨合約價格差異進行套利交易,即買入某一交割月份某種商品的期貨合約,同時賣出另一相同交割月份、相互關聯的商品期貨合約,以期在有利時機同時將這兩種合約對沖平倉獲利。跨品種套利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是兩種商品之間應具有關聯性與相互替代性;二是交易受同一因素制約;三是買進或賣出的期貨合約通常應在相同的交割月份。
相關商品間的套利
相關商品之間存在一定的合理價差,當實際價差脫離了合理價差時,就出現了套利空間。即如果預期價差縮小,則買入低價合約,賣出高價合約。
原料與成品間套利
正常情況下,作為原料的商品和其加工製成品之間存在一定的價格差異。當這種價格差異偏離了正常范圍時,就可以進行原料與成品之間的套利。即如果預期價差縮小,則買入低價合約,賣出高價合約。
所以這種牛市套利的獲利潛力巨大,風險卻有限。
⑽ 國際原油價格影響因素的定量分析
在上節國際原油價格形成模型的基礎上,下面對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的幾個主要因素進行定量模擬分析。
4.3.3.1 不考慮石油進口國開放度的模擬結果
下面分別就世界經濟活動水平(實際GDP)、OECD 石油儲備和OPEC原油產量的單因素、二因素和三因素變化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進行模擬分析。
情景1 單因素變化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即分別考察世界經濟(實際GDP)、OPEC原油產量和OECD石油儲備量單一因素變化,其餘因素不變時,國際原油價格隨這些因素變化的情況。表4.7,表4.8,表4.9為模擬結果。
表4.7 世界實際GDP單一因素變化的影響單位:%
表4.8 OPEC原油產量單一因素變化的影響單位:%
續表
表4.9 OECD石油儲備單一因素變化的影響單位:%
情景2 二因素變化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即分別考察世界實際GDP、OPEC原油產量和OECD石油儲備量三者中任意兩個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另一個因素不變時,國際原油價格隨它們變化的情況。模擬結果見表4.10,表4.11。
表4.10 OPEC原油產量和OECD石油儲備二因素變化的影響 單位:%
表4.11 OPEC原油產量和世界實際GDP二因素變化的影響單位:%
情景3 三因素變化對國際原油價格變化的影響。即考察世界經濟活動水平(實際GDP)、OECD國家石油儲備量和OPEC原油產量3個因素同時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時,國際原油價格的變化情況(表4.12)。
表4.12 三因素變化的影響單位:%
4.3.3.2 考慮石油進口國開放度的模擬結果
與上面的模擬類似,下面分別就世界經濟(實際GDP)、OECD 石油儲備、石油進口國開放度和OPEC原油產量的單因素、二因素、三因素和四因素變化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進行模擬分析。
情景1 石油進口國開放度單因素變化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表4.13反映了在世界經濟(實際GDP)、OECD石油儲備量和OPEC原油產量都不變,石油進口國開放度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時,國際原油價格的變動情況。
表4.13 石油進口國開放度單一因素變化的影響單位:%
情景2 二因素變化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表4.14反映了世界經濟活動水平(實際GDP)、OECD國家石油儲備量不變的情況下,OPEC原油產量和石油進口國開放度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時,國際原油價格的變化情況。
表4.14 OPEC原油產量和石油進口國開放度二因素變化的影響 單位:%
情景3 三因素變化對國際原油價格變化的影響。表4.15反映了OECD國家石油儲備量不變,世界經濟活動水平(實際GDP)、OPEC原油產量和石油進口國開放度同時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時,國際原油價格的變化情況。
表4.15 三因素變化的影響單位:%
情景4 四因素變化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世界經濟活動水平(GDP)、OECD國家石油儲備量和OPEC原油產量和石油進口國開放度四因素同時發生變化時,國際原油價格的變化情況。表4.16反映了OPEC削減4%的原油產量,世界經濟處於不同的發展狀況、進口國開放度進一步增大和OECD國家動用不同量的石油儲備應對OPEC的這種減產時國際原油價格的變動結果。
表4.16 四因素變化的影響單位:%
根據本節對國際原油價格的4個主要影響因素(世界實際GDP、OECD 石油儲備、OPEC原油產量和石油進口國開放度TRI)的分析可以獲得以下幾點結論:
1)從單因素作用大小來看,OPEC原油產量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最大,其次是世界經濟活動水平(實際GDP)、石油進口國開放度和OECD石油儲備量。世界實際GDP、石油進口國開放度和OECD石油儲備量對國際原油價格有正向影響,OPEC原油產量對國際原油價格有負向影響。
2)各個影響因素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程度是不對稱的。世界實際GDP、石油進口國開放度和OECD石油儲備量增加導致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的幅度比這些因素同等程度的下降導致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的幅度大;而OPEC原油產量的下降導致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的幅度大於OPEC產量增加同樣的量引起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的幅度。
3)從單因素看,在不考慮石油進口國開放度情況下,如果世界實際的GDP每年以2%的速度增長,OPEC產量和OECD國家石油儲備量不變的話,國際原油價格會以每年約6.18%的速度上漲。OECD石油儲備量單方面變化的話,OECD拋出10%的儲備,國際原油價格將下降28.7%; OPEC單方面減產4%,國際原油價格將上漲58.8%。考慮石油進口國開放度,各單因素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略有下降,且石油進口國開放度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是顯著的。如石油進口國開放度增加1%,即世界石油進出口總量之和佔世界實際GDP比例增加1%,國際原油價格將上漲5%。
4)從二因素看,兩因素的共同作用或減弱或加強了單因素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如OECD石油儲備對OPEC減產有一定的抑製作用。例如OPEC減產4%,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OECD只要動用14%的儲備基本上就可以消除OPEC 減產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
5)三因素或四因素的情況使問題變得更復雜。三因素或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單因素作用的效果更加不明顯。各因素對原油價格彈性大小和各因素本身變動力度及變動方向(增加還是減少)都是影響原油價格最終變化程度的重要原因。例如OPEC減產4%的同時世界實際GDP又以2%的增長率在增長,這時為保持國際原油價格的穩定,OECD需要動用18.2%的儲備而不是14%的儲備才能消除OPEC產量和世界實際GDP變化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
6)在相同的情況下,石油進口國開放度增大會使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單因素(即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石油進口國開放度增加1%,國際原油價格將上漲5%。多因素情況下,如OPEC減產4%,同時世界實際GDP以2%的增長率增長,OECD只要動用18.2%的儲備就可以保持國際原油價格的穩定,但如果此時石油進口國開放度增加了1%,國際原油價格將上漲8.6%。
總的來說,OPEC對國際原油市場有一定的調控能力。但由於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的因素很多,且各因素本身存在很大變數,如世界經濟活動水平(實際GDP)的變化就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此外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的各因素之間的關系也比較復雜,這些原因限制了OPEC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能力。比如單方面來看(即所有其他因素都不變的情況下),OPEC減產4%,會導致國際原油價格上漲58.8%,但實際上這種情況基本上是不會發生的,因為在OPEC減產的同時其他很多因素也都在發生變化,這些因素的變化或者加劇或者減弱了OPEC減產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
上述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分析只考慮了OPEC原油產量、OECD國家的石油儲備量、世界經濟活動水平(實際GDP)和石油進口國開放度4個主要影響因素。但正如前文指出的,原油價格的影響因素很多,不僅包括本節考慮的各種市場因素,還有一些不確定性成分很大的非市場因素,如政治宗教、軍事戰爭、意外事件、金融投機甚至市場心理等。所以本節的模擬結果可以說是在比較理想的環境條件下的結果,很難將本節的結果直接與現實情況相對照。但這並不等於說本節的結果毫無現實意義。實際上同任何商品一樣,雖然原油產品價格的形成非常復雜,但根據微觀經濟學理論,這些非市場因素的影響一般是暫時的,影響時間較短;從長期來看,國際原油價格的形成仍主要由市場因素,即由國際石油市場的供需因素所決定。這也就是說,本節的結論,從長期來看還是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的。
此外,由於OPEC只提供國際原油需求量與非OPEC國家原油產量的剩餘部分,其中很多因素超出了OPEC的控制。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原油市場價格的變化更加復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和限制了OPEC對國際原油價格作用的發揮。
最後,OPEC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不僅僅通過產量變化來反映,OPEC 作為國際石油市場上的一支特殊力量,有關它的任何消息可能都會成為油價變化的重要因素(圖4.18)。OPEC確實是國際石油市場的一支重要的影響力量,而且它的影響不僅僅局限於它所採取的實際行動,它更大的影響力可能來自它對石油市場主體心理的影響。
圖4.18 油價波動與OPEC會議
(據http://www.biee.org/downloads/conferences/W estonChristiansen%20Paper.pdf)
總之,OPEC自1960年成立以來經歷了40多年的風風雨雨,它將來的發展如何不僅與它們自身有關,如它們制定的石油政策是否合理、能否有效地解決自身內部利益沖突、能否有效貫徹產量政策等,還與外界很多它們不能控制的不確定因素有關。雖然OPEC面臨的問題很多,特別是外在的和將來的不確定因素對OPEC作用的發揮影響很大。但在當今全球石油價格舞台上,除了主要石油消費國和非OPEC國家的生產行為外,石油期貨市場上的金融投機商是對OPEC發難的一支重要力量。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正是期貨市場上的這些金融投機商在對歐佩克的油價影響力進行發難。如美國「9·11」事件後,在短短的12個交易日,價格就從31.05美元/桶的高點急挫至20.70美元/桶,跌幅達10.35美元/桶;9月25日單日的最大跌幅達3.74美元/桶。在此前後,世界石油市場供求關系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但是大量投機資金利用市場擔心「9·11」事件後美國經濟會加速下滑的心理預期,惡意炒作導致原油價格大幅度波動。根據路透社的消息,從國際石油期貨交易市場看,真正的需求量不足市場總量的1/3,其餘都是套利者人為造成的「虛擬石油」,估計石油投機資本已經達到5000億美元以上的規模。因此,期貨市場和純粹的投機商很大程度上左右著價格變動的步伐和幅度。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OPEC面臨的一個主要任務。
以往OPEC往往是在國際油價暴漲或暴跌之後,才調整其成員國產量以穩定市場。由於增減產量從作出決定到真正實施,中間需要一段時間;往往計劃趕不上變化,使OPEC的政策對市場的調節作用經常大打折扣。伊拉克戰爭爆發等一系列事件雖然給國際石油市場和OPEC帶來較大沖擊,但該組織以此為契機,開始在政策制定上更多地採取「未雨綢繆,主動出擊」的方針。OPEC會議主席、印度尼西亞能源和礦產資源部部長普爾諾莫·尤斯吉安托羅曾經說過,與其在最壞的情況發生後再倉促反應,不如盡早發出信號以取得最好效果。雖然OPEC這種變被動為主動的作法可能對提高OPEC對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力有一定幫助,但如果OPEC對石油市場的判斷失誤有可能加劇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
從上面的研究結果中,我們可以肯定地說OPEC過去和現在在國際石油價格舞台上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可以預見將來也將繼續發揮作用;但作用大小,能否達到OPEC自己的預期目的,現在還很難預料,我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