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6038大宗商品期貨避險和對沖上
1. 對沖基金是風險投資還是穩健投資工具呢
上面幾個說的不夠通俗對 對沖了解甚少~ 簡單的例子~ 如果美元是上升走勢 金價就是下降趨勢~ 這樣同時做漲沽空則是雙邊套利~ 即便市場整體上揚或下跌 但不同時段的不同股票走勢也不盡相同 而這些差異就是實施對沖的空間~ 對沖開發之初是為了避險 但是目前過度的杠桿比率及大規模介入各類市場商品加大了風險~ 對沖基金並不是向上面幾位說的那樣只限於各類金融產品大宗商品的交易 同時也包括風險及天使投資 將錢投入實業公司 比如摩根斯坦利當初對蒙牛的注資 現在的收益是10倍都不止~ 同時對沖基金公司也分為 證券交易/企業並購/實業投資/期貨/固定大宗商品等多種類型~
國內股市目前不允許沽空 沒有辦法對沖 因此國內的基金公司無法復制國外對沖的交易方法及策略~
2. 股票和期貨的區別是什麼
一、什麼是期貨 期貨(Futures)與現貨完全不同,現貨是實實在在可以交易的貨(商品),期貨主要不是貨,而是以某種大眾產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為標的標准化可交易合約。因此,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例如黃金、原油、農產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期貨市場:廣義上的期貨市場包括期貨交易所、結算所或結算公司、經紀公司和期貨交易員;狹義上的期貨市場僅指期貨交易所。期貨交易所是買賣期貨合約的場所,是期貨市場的核心。 二、什麼是股票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支股票的背後都會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時,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3. 請簡單易懂的解釋神馬是對沖基金 神馬叫賣空 百科上的太麻煩 看不懂
做空就是,我認為有隻股票要跌,但是我沒有這只股票,於是我找證券公司借100股股票然後賣了,等幾天果然跌了,我就用跌後的價格買100股還給證券公司。我這個行為就是做空。
做空可以用股票,也可以用股指期貨,也可以是大宗商品期貨。
對沖就是用一定的金融杠桿和工具控制自己的風險。
你現在養了兩頭豬,6個月後,這兩頭豬可以產1000斤肉,但是你不知道6個月後豬肉賣多少錢一斤,如果賣10元以下你就虧了,而現在豬肉賣14元一斤。為了保障你的盈利,你就可以現在在豬肉期貨市場上掛出一個6月後以14元價格賣出1000肉的單,因為現在豬肉賣14元所以這個單會有人買去,而你就鎖定了你6個月後的豬肉盈利。你現在並沒有豬肉但是你賣了豬肉,你這個行為也是做空,你的做空行為鎖定了你的利潤,沖掉了豬肉下跌的風險,這就是對沖。
對沖本來是一個風險控制手段和工具,但是現在的一些對沖基金利用做空手段,達到盈利目的。具體操作手法和工具使用很復雜,原理就是一個,當一個商品不斷下跌、不斷跌破大眾心理底線後,會引起大眾心理恐慌,從而加速該商品的下跌,最終會大大低於該商品的實際價值。國際上的對沖基金就是一旦發現某種商品被高估,就會聯合起來,用大量的資金不斷地做空該商品,引起大眾跟風拋售,以便獲利。
4. 實業公司可以通過買賣期貨避險嗎
可以啊,就是套期保值,主要就是給實業公司避險用的 。
不過一般公司進行套期保值(Hedge)就是對沖風險,所以期貨的頭寸一般是虧損的,而不是賺錢的,就相當於保險,主要用來預防一些大的波動,因此一般來說現貨虧的時候期貨賺,現貨賺的時候期貨虧。但很多公司做反了,做成了投機,造成期貨和現貨要麼同時賺錢,要麼同時虧錢。08年經濟危機那麼多公司虧損嚴重就是投機造成,而一些好公司就是因為在07年底、08年初現貨價格高漲的時候(銅等大宗商品)開始做空,因此在下半年經濟危機時現貨業務虧損嚴重,但期貨業務賺回了一些,從而能夠度過這個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
5. 誰能幫我理解一下期貨和現貨,以及大宗商品呢
現貨,就是這個貨物現在的價格。
期貨,是你預期這個貨物將來是漲價還是落價。
你認為它將來是漲價,那麼現在就買進,等到將來漲價的時候,把它賣出去就盈利賺錢了。可是將來不是現在,它還沒有來,只是你的預期,所以你買進的是未來,是空的,不是現實,所以期貨也叫做空。如果你認為這個貨物將來是落價,那麼你現在可以將它賣出,等到將來跌價的時候再把它買進來。當然,現在的賣出和將來的買入都是空的,沒有實物。等到將來到期的時候,不管你是賺錢還是賠錢,都必須平倉。平倉的意思是結算:如果你當初是買入,那麼現在賣出叫平倉;如果你當初是賣出,那麼現在買入叫平倉。因為它到期必須平倉結算,所以叫期貨------到期交貨。
期貨別說在中國,別說是中小客戶,即使是在發達的西方,也沒有幾個人敢玩的。因為預測未來,沒有幾個人能預測出來的。
大宗商品,就是可以作為期貨買賣的商品,是空的。
三者之間的關系:現貨,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貨物,是多少錢就是多少錢。期貨,是預測將來的某一天,這個貨物的價格,是預測,不是事實。大宗商品是個范圍,包括所有的期貨商品。
6. 黃金T+D和紙黃金、股票的區別
大宗商品、股票、期貨及黃金現貨有以下幾點:
第一,交易機制不同,大宗商品是T+0,交易靈活便捷,股票是T+1,傳統交易機制,交易遲緩,期貨與黃金現貨也為T+0,交易靈活便捷;
第二,贏利模式不同,大宗商品是雙向交易,上漲做多,下跌做空,股票是單向交易,只有股票上漲才能獲利,期貨與黃金現貨也是雙向交易,上漲做多,下跌做空;
第三,交易的保證金不同,大宗商品的保證金為20%,價格波動理性,風險適中,有5倍的資金利用率,股票是100%,資金利用率低,風險適中,期貨的交易保證金為5-10%,風險較大,有10倍的資金利用率,黃金現貨的杠桿比列一般為1:600,投資風險巨大;交易者不需付出與合約金額相等的全額貨款,只需付5%~15%的履約保證金。用少量的資金控制期貨合約的全部價值,對交易者來說當然刺激。杠桿作用是期貨市場吸引投機者的原因之一,保證金制度在放大盈利比例的同時,也把風險放大了。
第四,資金安全性不同,大宗商品、股票與期貨都是交由銀行進行第三方監管,資金安全透明,而黃金現貨的資金匯往國外,安全系數低,無保障;
第五,適宜但與客戶不同,大宗商品門檻低,適合大眾客戶投資參與,股票門檻雖低,但收益慢,大勢難以把握,期貨門檻高,價格波動空間大,投資者較難把握,而黃金現貨需要較強的技術分析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
第六,收益率不同,大宗商品投資機會大,有限資金可以獲取較大收益,股票投資機會有限,熊市行情中很少有人獲利,期貨收益大,風險也大,黃金現貨收益大,風險也大,但是,期貨與黃金現貨不適合普通投資者。
一 現貨交易與證券交易的區別:
1.所有權的轉移不同:證券立即交割所有權轉移;現貨要完成貨物交收才轉移
2. 市場信息來源不用:證券是二級市場,信息來源多方面,不好把握;現貨是一級市場,價格具有公開性,可信度高
3. 交易制度不同:證券單向操作;現貨可雙向操作
4. T+0與T+1的區別:證券是T+1 ;現貨是T+0
5.保證金規定不同:證券交易必須繳納全額資金,現貨電子交易只需繳納一定比例的保證金(20%)
二 現貨交易與期貨交易的區別:
1.交易的標的不同:現貨是標准化的商品;期貨是標准化合約,不是現實的商品
2.交收的形式不同:貨網上電子交易採用隨機交收與即時交收相結合的形式:期貨實行的是必須按合約規定時間進行強制交收的形式。
3.期貨交易的風險較現貨網上電子要大得多
總而言之,現貨網上電子交易,是新的投資熱點,可以說現貨網上電子交易是繼證券、股票之後的又一投資熱點,使得精於此道的股票、期貨投資、投機者自然成為最合適的投資者!
T+0交易模式,可以買漲買跌,周一早上8點到周六早上6點連續交易,行情連續,可以隨時買賣,交易盈虧公開透明,風險可控強。T+0交易,可以當天多次買賣結算,可以鎖定利潤。
1、可以買漲也可以買跌,雙向交易,掙取差價,不受行情影響,有波動就能掙錢。
2、做現貨只需付8%左右的錢就可以了,因為你買的不是實物,也就是8元就可以買100元的白銀,100元漲一元就是10%的盈利,所以收益很高。
3、交易時間靈活,基本是全天24小時交易,白天沒時間看盤的,可以晚上下班做。基於現貨的優點,所以做的人非常多,而且電子產業也是以後發展的趨勢,現在做什麼都不是在網上嗎?
對沖
所謂對沖,就是同一時間買入一外幣,做買空。另外亦要沽出另外一種貨幣,即沽空。理論上,買空一種貨幣和沽空一種貨幣,要銀碼一樣,才算是真正的對沖盤,否則兩邊大小不一樣就做不到對沖的功能。
這樣做的原因,是世界外匯市場都以美元做計算單位。所有外幣的升跌都以美元作為相對的匯價。美元強,即外幣弱;外幣強,則美元弱。美元的升跌影響所有外幣的升跌。所以,若看好一種貨幣,但要減低風險,就需要同時沽出一種看淡的貨幣。買入強勢貨幣,沽出弱勢貨幣,如果估計正確,美元弱,所買入的強勢貨幣就會上升;即使估計錯誤,美元強,買入的貨幣也不會跌太多。沽空了的弱勢貨幣卻跌得重,做成蝕少賺多,整體來說仍可獲利。
指期貨對沖
股指期貨對沖是指利用股指期貨市場存在的不合理價格,同時參與股指期貨與股票現貨市場交易,或者同時進行不同期限、不同(但相近)類別股票指數合約交易,以賺取差價的行為。股指期貨套利分為期現對沖、跨期對沖、跨市對沖和跨品種對沖
商品期貨對沖
與股指期貨對沖類似,商品期貨同樣存在對沖策略,在買入或賣出某種期貨合約的同時,賣出或買入相關的另一種合約,並在某個時間同時將兩種合約平倉。在交易形式上它與套期保值有些相似,但套期保值是在現貨市場買入(或賣出)實貨、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或買入)期貨合約;而套利卻只在期貨市場上買賣合約,並不涉及現貨交易。 商品期貨套利主要有期現對沖、跨期對沖利、跨市場套利和跨品種套利4種
統計對沖
有別於無風險對沖,統計對沖是利用證券價格的歷史統計規律進行套利的,是一種風險套利,其風險在於這種歷史統計規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是否繼續存在。 統計對沖的主要思路是先找出相關性最好的若干對投資品種(股票或者期貨等),再找出每一對投資品種的長期均衡關系(協整關系),當某一對品種的價差(協整方程的殘差)偏離到一定程度時開始建倉——買進被相對低估的品種、賣空被相對高估的品種,等到價差回歸均衡時獲利了結即可。 統計對沖的主要內容包括股票配對交易、股指對沖、融券對沖和外匯對沖交易。
黃金T+D
T的意思是Trade(交易)的首字母,D是Delay(延期)的首字母。
一、上海金的交易模式是T+D,是要在一個規定的時間日期內交易,在國際市場劇烈波動情況下會出現開盤跳空的情況:現貨黃金是T+0的交易模式,及時交易,沒有任何限制。
二、上海金杠桿比例是1:5;現貨黃金的杠桿比例是1:100.
三、上海金最低保證金比例為20%,手續費為單邊14/萬左右,幾個銀行間有小幅差異。每日7%的漲跌停限制,不能設置止損有效控制風險;現貨黃金的保證金只需要1%
四、上海金交易起點是1000克,按現在黃金每克230元算,最低資金門檻也達到4.6萬;現貨黃金1000美金即可做起。
股票
一、 股票屬於區域性市場,黃金是國際市場
二、 黃金市場每天的成交量比股票大很多,( 3萬億美金;150億人民幣)
三、 股票容易受莊家或集團操控
四、 從交易時間來看,股票是4小時交易,黃金是24小時交易
五、 從交易規則來看,股票只能買漲,黃金可買漲買跌
六、 股票有漲跌限制(A、B股10%),黃金沒有
七、 股票沒有杠桿,黃金的杠桿為1:100,利潤豐厚
八、 從品種來說,股票有一千多支,選股比較麻煩,黃金產品單一,比較容易分析
九、 上市公司可能因經營不善而清盤,化為烏有;黃金則永遠存在,而且一直是國際貨幣體系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十、 股票是100%的資金投入,黃金是10%的保證金投入
十一、 股票是T+1;黃金是T+0
7. 比特幣和黃金,真能拿來比較嗎
黃金和比特幣之間不僅沒什麼關系,它們甚至還代表了不同的資產類別。不能把比特幣與黃金當做蘋果和桔子來比。
供職於Brevan Howard Asset Management 和 Roubini Global Economics的知名投資顧問和Shelley Goldberg認為,作為類比的話,就好比是大豆期貨和英特爾股票。許多人可能認為,黃金和比特幣都是貨幣,因為它們可以用於購買商品和服務。或者,兩者都是大宗商品,因為交易商品期貨需要滿足開戶資金的最低標准,以及遵守相關的期貨和期權合約規定。但黃金是一種商品,比特幣和區塊鏈是技術。
抽象的東西用什麼單位衡量?
全球金融服務和科技公司Goldmoney副總裁Stefan Weiler認為,黃金是真實存在的,具有可物理測量的天然優勢,而不是抽象的人造貨幣,包括法定貨幣。因此,黃金具有可測量的質量和重量以確定它的單位(克,troy盎司等)。但是比特幣沒有這個特性。 Weiler指出「抽象的東西只能以自己設定的單位來衡量」。所以「稱重」的比特幣價值和黃金的價值在字面上根本不能相比。
Stefan曾在全球頂級金融機構供職十餘年,曾任高盛高級商品策略總監、商品對沖基金BBL Commodities研究主管,2014年該對沖基金斬獲51.3%的回報,榮獲「年度新基金」之冠。
Weiler通過對比特幣和黃金之間的單位的嚴格比較來解釋這個問題:
當比較黃金單位和比特幣單位時,必須首先定義衡量哪個單位,是克...千克...還是噸?或者盎司?Weiler利用兩家公司的市值(蘋果(NASDAQ:AAPL)和Seaboard公司(NYSEMKT:SEB))做一個比喻來說明單位大小/金額是如何歪曲價格的:比較1個單位的比特幣和1盎司黃金的價格有點像比較Seaboard公司(每股4,179美元)的股份與蘋果公司的股份(每股116美元),並得出結論,Seaboard公司的市值約是蘋果公司市值的35倍。僅考慮兩家公司的股價,而不考慮發行的股票(即單位),顯然得不行。Weiler認為比較黃金和比特幣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兩者都不是貨幣
根據定義,貨幣是作為交換媒介和被廣泛接受的流通支付手段。黃金被歸為商品貨幣很大程度上要追溯到資本主義早期,那個時候人們可以用黃金來換牛。但是這種模式並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因為黃金經常短缺。黃金是可交易的工具和有資產支持的貨幣,因為它可以兌換一定數量的美元,但是如果你拿金塊去雜貨店買東西,雜貨店卻不會賣給你。除非回到黃金兌美元是固定的匯率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否則黃金其實和任何貨幣都沒有直接掛鉤。
毫無疑問,比特幣正在成為一種無論在線下還是線上都可被接受的支付手段,比如線下的商店Home Depot,線上交易,比如Expedia.com,很多國家也接受了這樣的方式,比如愛沙尼亞和丹麥。但它仍然沒有被全世界廣泛接受。
貨幣是國家法定的,意味著各國會在貨幣政策中使用它。美聯儲可以印刷盡可能多的美元來刺激經濟。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50個銀行組織加入R3區塊鏈聯盟,但比特幣並不依賴於政府和銀行等第三方。
與貨幣不同,黃金和比特幣都是有限供應。地球的黃金供應取決去地下的儲藏量,比特幣的創造上限為2100萬。
Goldberg認為,比特幣價值雖然首超黃金,但是比特幣和黃金還是沒有可比性。
兩者並非不可替代
第一次使用黃金是在公元前700年左右,之後再也沒有任何擁有與黃金相同屬性的東西被發現或創造出來。冶金學家已經煉出外觀和感覺像黃金的合金,但是它們並不是黃金,因為它們不滿足物理交割標准。另一方面,比特幣有無數的替代品,因為無數的「altcoin」加密貨幣已經像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挑戰它,例如遵循Casper規則的以太幣。
據cryptocoincharts,3694個加密電子貨幣市值就達到了278億美元。當然,這其中比特幣具有壓倒性的市場份額,但是誰知道未來會有什麼其它的加密電子貨幣普及或一些技術來挑戰和破壞當前的市場。這在不久前,Mt. Gox交易所就有很多的比特幣被盜。去年夏天,一個使用區塊鏈技術的項目被黑客攻擊也損失了幾百萬美元。所以還有改進的餘地。
黃金是商品,比特幣不是
「說白了,黃金是商品,比特幣不是。黃金是能在商業中使用的基本商品或硬資產,並且可以作為生產其它商品的材料。人們也可以利用黃金進行實物交付,然後可以將其製成某種其他形式以供使用。雖然比特幣是可存儲的,但它不是物理的,不能被持有,被感覺或者轉讓。」Goldberg說。
比特幣與黃金都具避險屬性?
幾個世紀以來,黃金一直被視為避險資產,或者用於對沖通脹,但是這一屬性並非是恆久不變的,因為有許多替代品出現,比如瑞郎,比如TIPS。而比特幣不一樣。事實上,中國最大的三個比特幣交易所最近在中國人民銀行的壓力之下停止了提款,因為擔心比特幣被用來將資金轉移出國。比特幣從誕生到現在全球都還沒有經歷過通脹,所以它抗通脹的屬性目前還沒有驗證。
但是,它們也還是有相似之處的。Shelley Goldberg認為,比特幣和黃金是罕見的,它們的價格可能是波動的,並且每個都作為對那些缺乏法定貨幣和貨幣政策的信心的替代投資。比特幣交易不像黃金那麼容易,因為人們必須通過在線交易平台購買比特幣,或者投資於場外交易的比特幣信託。不久可能會有一個比特幣ETF,因為美國證交會(SEC)正在考慮一項推出由比特幣支持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提議。將在本周六前做出最終決定。
2月14日,SEC官員會見了比特幣ETF的倡導者Tyler Winklevoss和Cameron Winklevoss兄弟,一起討論了上述提議。市場預計一旦比特幣ETF宣告上市,它將吸引大量的資金投入,至少能達到3億美元。隨著這一進展,比特幣將成為一個更容易的交易。
加密貨幣支持者認為比特幣是未來交換和存儲價值的媒介。然而,當僅測量下行偏差而不是標准偏差時,比特幣的波動性是個問題。"該方法更好的顯示比特幣成為廣泛採用的貨幣後具有的風險」,Weiler說道。
在他的分析中,Weiler認為「比特幣的波動率顯著超過了黃金和貨幣的波動率。
Weiler認為,比特幣的短期表現雖然令人印象深刻,但是與黃金和貴金屬相比,它在效用和儲蓄方面仍然有嚴重的局限性。同時,Shelley Goldberg也認為,比特幣的相對價值除了投機之外,其它基本沒有。近期比特幣價值走高部分原因除了預期特朗普會放鬆美國的金融監管環境之外,還有中國、印度、委內瑞拉等國收緊了對比特幣的監管。因此,隨著新興市場貨幣不穩定,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對股市調整的預期,還是有很好的理由去購買黃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