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鴻兵原油期貨
1. 我正在讀《貨幣戰爭》,我是初出茅廬的初學者,我想知道真本書的真實度,可以運用裡面的內容寫論文嗎
我認為這本書增長了我的知識,但是作者的某些觀點很主觀,比如美國獨立戰爭的根本原因,所以你要運用裡面的內容要適當選取
2. 本人想了解股票,期貨,黃金的區別,求推薦本書
貨幣戰爭——宋鴻兵
3. 宋鴻兵:比特幣期貨市場首秀,究竟是契機還是災難
災難,因為它本身保底價值,它可以跌到無限低。之前有人花幾百萬比特幣才換一個披薩,現在一萬幾千塊一個比特幣。全部身價買了,跌下去,一個茶葉蛋都不一定換得回來。
4. 政治影響為什麼不屬於個人理財在中國的宏觀影響因素
金融危機產生的根源是能源和食品的短缺,當然美國等西方國家過度使用期貨經濟(過於相信投資創新)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實踐證明只有實體經濟遠大於期貨經濟才能保證經濟有良好的發展環境2. 糧食價格上升的導火索是美國能源政策的改變3. 全球加息和降息並不能馬上阻止通膨蔓延和資產價格上升4. 美國股市下跌是壓在駱駝背上的最後一根稻草5. 2008年的金融危機比1997年嚴重得多6.中國是最先走出經濟危機的國家,因為中國的期貨經濟比例不大,並且有高增長作保障但是列強們為了轉嫁其經濟危機的損失,不得不對中國等生產性國家進行全面圍攻。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只有一個:擴大內需和拓展外部市場1。拓展除歐美/日本外的市場,如印度,非洲2。一流的產品留在國內消費,二流產品去歐美,三流產品去日本。不完全以錢為導向,社會效應為導向。提高國名待遇,將中國自己當作第一大的消費客戶國家。3。提高產品標准和產品質量,提高生產門檻。讓低效高耗產品自然死亡。4。不久的將來,經濟上的八國聯軍攻北京即將發生。5。一定要把房地產打壓下來。提高其他方面的消費。房地產壓抑了中國的多方面的消費,將中國變成了一個現代版封建小地主。而且抑制了創造力和創新原動力。個人認為中國不應該急於「英雄救美」,中國目前還不是英雄,美國需要中國救,但需要把握一個度。俄羅斯救冰島才是「英雄救冰美人」,但俄羅斯是想出風頭逞英雄而已,恐怕它最終連自身都難保。任何人特別是政府首腦、金融寡頭們都應該反思金融危機的來龍去脈以及相應的對策金融危機如同地震,無法精確預測,一旦發生,首先要在黃金72小時內解救傷員,然後再反思地震預警和災害應急處理機制。目前,美國政府連同各國央行已明確加入了救市大軍中,接下來反思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便是當務之急。上世紀末拉美、東南亞和俄羅斯分別爆發了引起全球震盪的危機後,金融危機一度被認為是發展中國家或新興經濟體的專利,但這輪美國次貸危機席捲全球,讓那些對美國金融創新和監管高山仰止的人士大跌眼鏡。而且,此次危機對《貨幣戰爭》中渲染的國際銀行家在發展中國家製造金融危機席捲全球財富的「陰謀」也打了問號,因為通過這次始於美國本土的金融危機可以發現,那些銀行家們都自身難保。《貨幣戰爭》的作者宋鴻兵近日也表示他還沒有發現誰在次貸危機中贏了。因此,把金融危機簡單推在市場上閃轉騰挪的金融家們身上是草率的,金融危機除了表面上是由投資者盲目的自信和非理性造成的,市場失靈的背後還有政府失靈,政府蹩腳的經濟政策和寬松的監管手段確實難辭其咎。 對於每次危機的成因經濟學家一直莫衷一是。在東南亞金融危機後,許多人把矛頭指向了以索羅斯為首的浩浩盪盪的貨幣投機者,但美國學者德羅薩在《金融危機真相》中就堅定地認為,金融危機的主要成因都來自於發生國內部的經濟政策而不是資本自由流動下金融家們的資本投機行為。如果不是東南亞國家的固定匯率制度引發了看起來無風險的利差交易,不是無效率的投資導致了經常賬戶逆差,不是高估本幣大量舉借外債,東南亞國家就不會依次陷入泥沼。投機者只是盯上有縫的蛋罷了。金融危機並不像SARS病毒一樣傳染力極強,它只傳染那些抵抗力差的國家,新加坡在亞洲金融危機時鶴立雞群就得益於完善的銀行監管和雄厚的資本實力。 以德羅薩的視角審視美國次貸危機,發現美聯儲在2000年網路泡沫破滅和2001年9·11後的低利率政策(將基準利率降至1%並保持兩年之久)、特別是對於衍生品場外交易市場的監管真空,才是次貸危機的罪魁禍首,格林斯潘確實難辭其咎。在平息了1987年10月的股市大崩盤、上世紀90年代初的房地產崩盤、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破產以及互聯網泡沫後,格林斯潘自認為對泡沫的處理得心應手,縱容泡沫等泡沫破裂後降低利率,或拿著納稅人的錢救市已成其屢試不爽的法寶,但此次對衍生品市場的縱容讓他製造了他所認為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而伯南克和保爾森只能拿著他發過的牌繼續著沒有贏家的賭局。 次貸危機的爆發告訴我們,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已經走下神壇,政府對金融市場合理的監管必不可少。但政府既有可能是市場不可或缺的「幫手」,也有可能是助紂為虐的「抓手」。當政府在危機中解救落水者時,先要弄清楚是誰把他推下去的,如果是政府的有形之手將投資者推向深淵,政府的拯救也只能算是亡羊補牢。在次貸危機後,如何克服自身的盲目自信,重塑與市場的關系,做到未雨綢繆也許是各國金融監管部門首先要思考的問題。接下來主要的問題是,作為普通消費者,面對金融危機甚至經濟危機,我們該如何理財避險?總理說過:出現金融危機信心最重要。你和我都別想袖手旁觀,什麼都不做行不通,可一味恐慌可能使事態更加嚴重,會適得其反。期貨,原油,黃金……一個個熟悉的字眼開始頻繁湧入我們的眼球,但是,你真的對這些東西很了解很熟悉嗎??如果你現在只知道股市和基金,那麼說明你的金融知識還遠遠不夠。如果不顧全國、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而僅僅目光投注在股市,那你的資金就相當危險了!在全球金融危機惡化的背景下,怎樣尋求投資避險??如果你還寄希望於股市,那最後的結果只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轉換自己的思想,讓自己的理財觀念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而不僅限於眼前的所得!好的理財產品能讓自己受益一生!!投資有風險,進入需謹慎!在全球經濟持續惡化的情況下,全球大量的投資者為了規避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紛紛投入到傳統的避險場所——國際黃金市場,致使國際金價持續上漲。國際黃金市場能成為投資理財的避風港,這與國際現貨黃金交易的九大特點是分不開的。國際現貨黃金的特點:1. 資金利用率高:通過保證金模式下單,100倍的資金杠桿提高資金利用率,降低交易門檻.一手只需保證金1000美金.2. 金價波動大,獲利機率大:根據國際市場行情,按照國際慣例報價,因受國際上各種政治、經濟因素,以及各種突發事件的影響,金價經常牌劇烈的波動之中,可以利用這差價進行黃金交易.3. 交易時間長:24小時交易時段,涵蓋了交易量最大的歐洲盤時段和美洲盤時段,增加獲利機會.交易時間寬松,交易方式便利,不與工作時間、地點相沖突,尤其適合上班一族.4. 交易規則靈活:T+0交易規則,允許當日平倉,並允許投資者進行多次交易,提供多次投資機遇.5. 利潤高:黃金漲,可以做多(買入單);黃金跌,可以做空(賣出單),雙向贏利!6. 風險可控性強:比炒股容易控制,而且有限價、止損保障.7. 保值性強:黃金從古至今都是最佳保值、增值的產品這一,升值潛力大,現在國際通用貨幣膨脹加劇,推進黃金增值.8. 交易方便,操作簡單:主要採用網上交易系統下單委託,也可以電話委託下單,交易軟體簡單易學.9. 無莊家控盤:當市場交易額大時,機構已經無法控盤,因此無法坐莊. 國際黃金市場發展歷史悠久,金融系統完善,監管機制十分健全。它面向全球的投資者,為其提供投資和保值各項功能。 理財觀念逐漸覺醒的國內居民,也漸漸的將目光投向了這個在西方國家已經是非常普遍在國內尚屬新鮮的理財新市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這片領域揮斥方遒。1、什麼是經濟危機?是指經濟系統沒有產生足夠的消費價值。也就是生產能力過剩的危機。有的學者把經濟危機分為被動型危機與主動型危機兩種類型。所謂被動型經濟危機是指該國宏觀經濟管理當局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出現經濟的嚴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貨幣貶值從而引發金融危機進而演化為經濟危機的情況。如果危機的性質屬於這種被動型的,很難認為這種貨幣在危機之後還會回升,危機過程實際上是對該國貨幣價值重新尋求和確認的過程。主動型危機是指宏觀經濟管理當局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採取的政策行為的結果。危機的產生完全在管理當局的預料之中,危機或經濟衰退可以視作為改革的機會成本。2、什麼是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
5. 花旗銀行的資金流動性怎麼樣就是花旗自身的資金是怎樣運作的有例子嗎
如果是官方秘密可以查下上報的財證報表,如果不是在兩銀行的官方網站就可以查到,注意最好在谷歌上查,網路查中文比較好。
6. 世界金融經濟危機的實質是什麼比如這次美國金融危機/次貸危機..
你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金融危機的本質是什麼?給人們最為重要的經驗是什麼?它一語中的:是中國過度生產,美國過度消費的全球經濟一體化模式的矛盾的總爆發。而造成這種模式特點的根本原因就是美元霸權。美元作為全球最主要的儲備貨幣、支付手段、結算工具、價值儲藏手段、計價單位可以支配整個貨幣體系。美國必定會最大限度地利用其「貨幣特權」攫取鑄幣稅收入,並以此掠奪其他國家的資源,因為它可以無限制地發行,以降低其原有價值。美國經濟學家<超級帝國主義>一書的作者邁克爾•赫德森在書中認為,這種用美元霸權不僅剝削窮國,還剝削富國中央銀行的帝國主義相對於向窮國投資獲得超額利潤的帝國主義來說,是超級帝國主義。換句話說,就是濫印鈔票,撈取錢財。聽上去道理就這么簡單明了,卻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最顯明的一個例證就是:從1985年美國簽訂「廣場協議」,美元貶值、日元升值,給日本造成損失就相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損失,其程度之烈,可見一斑。
在「全球化經濟」的旗幟下,中國過度生產,搞外向型經濟。由於其經濟發展長期依靠資源,走低工資路線,造成內需嚴重不足,只得一而再、再而三地進一步尋求外需,再回過頭來壓低國內工資,形成外需越擴越大,內需越縮越小的惡性循環圈。外需比例過大,勢必把主動權交給國外。他們可以挑起國內企業的惡性競爭,獲得更低的價。在產業鏈中,我們處於製造這一最末端,只能聽命於產品設計、原材料采購、訂單規劃、運輸、零售等前面幾端,賺取最小比例的利潤。一有風吹草動,比如這次危機,他們就會停止采購,擱置我們的產能,使我們發生經濟動盪,進而引發危機。這次危機爆發,外需減弱,造成中國企業存貨堆積,產能過剩、工人失業,所有這一切,在內需和外需的關繫上,難道不值得我們深刻反省嗎?為此,作者在書的末尾響亮地提出了民富國強、啟動內需的口號。我們高興地看到,最近政府已經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民生保障緊急提上議事日程、廉租房等出台、醫改方案通過,而將公共產品市場化,銷售給居民獲取市場收益的無良做法將被停止。
此書另一個不同凡響之處還在於它以鐵一般的事實,鐵一般的邏輯證實:金融危機不是什麼美國金融監管不力,也不是中國人與美國人的消費心理習慣不一樣,而完完全全是一場精心安排的騙局,其目的就在於騙取全世界人民的財富。為什麼鼓勵還不起債的窮人買房,在推行房貸過程中,那些加強監管的人為什麼反而遭到奚落和羞辱?美國領導人為何一再粉飾和掩蓋危機真相?林林總總的疑惑只能得出一個答案:讓全世界為美國埋單。始作俑者,正是那個被吹捧為神人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而還不起貸款的窮人只是這場騙局中可憐的道具而已。
危機爆發了,騙局卻還在繼續。全世界都虧錢了,錢到哪去了?「如果是一場自然災難,所造成的後果可能是全輸,但是如果一場災難是人為製造的,一定有潛在的大贏家,通常就是危機製造者。」(本書第57頁)「通過次級債等方式,把風險與成本轉嫁給了全世界,等金融危機過後,人們會發現,全世界對次級債等金融衍生品的購買,不僅幫助美國打造了公共住房體系,而且幫助美國擠壓了房地產中的泡沫,還承擔了擠壓泡沫的絕大部份成本和風險。」(本書第85頁)如果人們對「騙局」這一表述還有所疑惑的話,那麼作者進一步揭示了美國政府為什麼不救雷曼兄弟而救貝爾斯登和AIG的內在原因:無非就是雷曼兄弟身上有著世界各地的拆借資金。而且更可惡的是,明明已經破產,還掙扎了好幾個月,拚命借錢,滿世界拉人墊背。既如此,為何要救?狼是永遠不會把吞到嘴裡的肉再吐出來的。
此書再一個不同凡響之處就在於提出了資源為王的口號。錢是什麼?無非就是物物交換的中介。美元霸權可以通過濫印鈔票,不斷貶值,攫取財富。唯有資源,是貨真價實的財富。它有二方面的含義:一個是石油、有色金屬、煤炭、森林等自然資源;一個是科技人材與知識產品。前一階段,在危機爆發前以及危機初期,全球通貨膨脹,石油漲到什麼程度?147美元!現在雖然下降回40美元上下,但這只是暫時的。從長期來看,資源價格總的是不斷上升的。其道理很簡單,就在於這些資源一是必不可少的;二是不可再生,越用越少,並且很快就用完了。可是長期以來,國外是采購礦山、儲存礦產。中國卻是賤賣礦產資源。貴州、雲南、遼寧金礦被嚴重賤賣,真是令人扼腕,痛得人心直發顫!為此,作者建議中國企業趁著這次危機,應該低價收購礦產,儲備大量商品。
摘自作者:金鼎鼎<<振聾發聵,針針見血>>
2004年的預言:我國會發生經濟危機嗎?
作者:譚根林
我國會發生經濟危機嗎?
關於經濟危機,馬克思說它的原因是生產的社會性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性之間的矛盾。從制度上講,我國已經實行了私有制,因此,我國已經有經濟危機存在的基礎。從我國的經濟實踐來看。1978年的改革開放到現在已經26年了,這26年已經為我國出現經濟危機准備了充分的條件。
人的經濟循環運動可以分解為產品的循環運動和貨幣的循環運動,產品的循環運動和貨幣的循環運動可以復合為經濟循環運動。人類的產品循環運動,不管存在還是不存在所有制,它都一定存在的,因為人要生存,就必須有維持生存的產品,產品又是產品循環運動的動力,這個動力一方面讓環境要素不斷轉換為產品,另一方面,使產品不斷退化為環境要素(具體的理論在我的現實經濟學里,下同)。與產品的循環運動不同,貨幣的循環運動是以所有制為基礎的,沒有所有制,就沒有貨幣,更不會有貨幣的循環運動。
貨幣的循環運動一方面使影子貨幣不斷轉換為貨幣,另一方面,貨幣不斷轉換為影子貨幣。貨幣的職能有兩個,一個是貨幣的基礎職能,貨幣的基礎職能是:貨幣是財富分配的工具。貨幣的另一個職能是衍生職能。
根據這些理論來分析我國現在的經濟實踐,其結論是:我國在5年內將發生經濟危機,這次危機的破壞力,將超過文化大革命,這次經濟危機發生後,人們會對我國78年以來的改革、開放進行一次反思。那麼為什麼我國在5年內會發生經濟危機呢?
一、我國經濟危機出現的基礎:市場經濟。
必須指出的是,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經濟,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是水火不相容的。我國實行的市場經濟不僅破壞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更為糟糕的是,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市場經濟使人沒有了道德,也沒有了誠信。人是靠道德和誠信粘合成社會的,一個社會,如果沒有了道德和誠信,這個社會將會出現生存災難。有人說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我不知道這些人所說的法制經濟是什麼法制經濟。
市場經濟的基礎是私有制,沒有私有制,就沒有市場經濟。私有制的存在,為私有財產的存在提供了制度基礎,這個基礎是人積累財富的根據。想想看,沒有私有制,我們怎麼能夠「積累財富」?人們通過什麼來積累財富?是勞動嗎?當然不是,如果是勞動積累財富,那些辛辛苦苦的工人、農民,他們為什麼不會成富豪呢?是通過創造財富嗎?當然不是,不然,那些創造財富的人為什麼成不了富豪呢?
人們是靠市場來積累財富的,人們靠市場積累財富可以和創造財富無關,因為人們通過市場,可以合法地參加財富的分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參加財富分配的人,完全可以不參加財富的創造或只參加少量的財富創造。比如,蘋果生產商一年生產蘋果10噸,當進行第一次分配時,生產商分得蘋果10噸,工人分得貨幣3萬元。工人用自己分配的貨幣對蘋果進行第二次分配,如果蘋果2元一斤,3萬元可以分得蘋果7。5噸。由於我們實行的是市場經濟,某投機商通過各種手段從金融機構借得4萬元,將10噸蘋果全部買下,這時,市場的需求是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投機需求,一部分是工人的實際需求。由於投機商的介入,工人無法從生產商那裡分配蘋果,他們只能到投機商這里來分配蘋果,如果投機商每斤蘋果賣3元,工人3萬元就只能在投機商這里分到5噸蘋果。這個例子是不是告訴我們:創造財富的人不擁有財富,而不創造財富的人擁有財富?
那麼,為什麼市場經濟是我國即將來臨的經濟危機的基礎呢?在前面我提到產品的循環運動和貨幣的循環運動。在沒有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人的經濟活動可以只有產品的循環運動,在有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人的經濟活動必然可以分解為產品的循環運動和貨幣的循環運動。產品的循環運動由企業來完成,貨幣的循環運動由金融機構來完成。企業可以根據產品的循環運動構成產業鏈,產業鏈可以構成產業網,產業網和金融體系構成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金融機構可以根據貨幣的循環運動連成金融鏈,金融鏈可以連成金融網,金融網就是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是什麼將生產要素粘合在一起的呢?是貨幣。沒有貨幣,企業馬上就會瓦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貨幣,一方面它可以是企業生產要素的粘合劑,另一方面是企業生產要素的分解劑。這一點,我們只要看看現在在香港和國內兩個市場拚命發股票的某家公司未來的命運就可以知道了。
二、我國經濟危機出現的條件:兩極分化。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貨幣一方面是生產要素的黏合劑,另一方面又是生產要素的分解劑。那麼,在什麼條件下,貨幣會成為生產要素(企業)的分解劑呢?這個條件就是社會貧富的兩極分化。由於富人不創造相應的財富,所以,貧富兩極分化的過程,一方面是產品市場極度繁榮的過程,另一方面是企業不斷破產、不斷產生的過程。
1、市場的極度繁榮。
我們現在的市場是極度的繁榮,什麼都有賣。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和我國的貧富兩極分化是聯系在一起的。我上面說過,貨幣是一種分配的手段,在一個沒有投機經濟的社會(見我寫的《投機經濟》),分配只有兩次,一次是產品的生產,另一次是產品的分配。在一個投機經濟的社會,分配有可能是10次,甚至20次。由於投機分子通過投機控制了貨幣,同時把產品的價格抬高(見前面的例子),真正有需要的人,就沒有錢來買市場上的產品(馬克思說的生產的相對過剩),這時,一方面有需要的人買不起產品,另一方面產品賣不出去,產品賣不出去不就被一天天地擺在市場上,你說市場能不極度繁榮嗎?
富豪是怎麼變富的呢?他們是通過投機變富的。富豪投機的領域很多,在產品市場,他們倒賣產品,在資本市場,他們資本運作,在不動產市場,他們哄抬價格。通過這些投機活動,他們控制了貨幣,使有真正需要的廣大人民買不起產品,正是廣大的人民買不起產品,才使產品市場極度繁榮。
2、企業不斷破產、不斷產生。
由於富豪控制了貨幣,一方面消費者買不起產品,另一方面企業賣不出產品。企業賣不出產品,企業不就要破產嗎?可是,我們的企業有很多是國有企業,如果讓國有企業破產,一方面,企業的管理人員要失去工作,另一方面企業的主管部門沒有面子。當然,他們會說不讓國有企業破產是為了工人的飯碗,其實,這是借口。值得一提的是:國有企業的破產,不是因為國有企業有問題,而是國有企業存在的環境市場經濟有問題。要讓國有企業不破產,辦法有兩個,一個是向銀行借,另一個是向股票市場發股票。向銀行借的結果是借出一大堆不良資產,另外,我國貨幣的供應和GDP比為2:1,而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的比率為1:1,很有意思。向股民發行的結果是:一方面產生了一批資本運作的高手(嚴格地講他們是搞關系的高手),另一方面產生一大批套牢的股民。
我國本來應該出現一大批破產的企業,可實際破產的數量沒有那麼多,這些企業,隨著金融體系的變化和股票市場的變化,它們中的大多數,還是要在將來破產的,它們的破產為我國5年內的經濟危機准備著條件。
投機份子有了貨幣以後,他們會有做「一番事業」的沖動,這時,新的企業會不斷產生。投機分子做企業可不是傳統意義的企業,他們會繼續他們的資本運作把戲,直到我國大規模的經濟危機的那一天。
三、我國經濟危機出現的徵兆:我們的社會已經犯病
我們的社會已經犯病。那麼我們的社會有那些病徵呢?我們社會的病徵是粘合社會的最基礎的東西,如道德、誠信等已經被破壞。為了貨幣,人們可以做任何事情。社會犯病,是未來我國經濟危機破壞力極強的根本原因。
四、我國經濟危機的引子。
我國的經濟危機會從貨幣的循環運動開始,由於貨幣的集中,一方面,企業沒有足夠的貨幣,它們要維持生產,只能通過融資,融資一方面產生不良資產,另一方面,使生產相對過剩。另一方面,消費者沒有足夠的貨幣,造成市場的虛假繁榮。當不良資產使金融機構破產時,金融鏈會斷裂,金融鏈的斷裂會導致金融網的破裂,金融網的破裂,將會使貨幣的循環運動發生障礙,進而影響產品的循環運動。
我國經濟危機的引子還可能來自於我國的體制。有的政府部門,出於發展經濟的需要,根據錯誤的西方經濟學理論,擴大投資。投資的擴大,一方面會增加產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會增加影子貨幣轉換為貨幣的速度和規模,當政府投資的項目不能回收貨幣時,這些投資首先會影響貨幣的循環運動,接著就是產品的循環運動。
我們已經處在經濟危機的火山口上,那麼,我們的經濟危機可不可以避免呢?如果我們要避免經濟危機,我們首先要放棄的就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有積極的一面,它可以利用人對物質利益的追求來發展經濟,但市場經濟的破壞作用是巨大的,它不僅破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還破壞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要減少經濟活動中的投機活動,投機活動能夠控制住,貧富差距自然可以縮小,那種試圖通過增加就業來縮小貧富差距的想法是錯誤的,兩極分化的根源一是私有制,二是投機活動。
建立正確的經濟學體系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人的經濟活動。經濟學的任務是協調人與人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要管理人的經濟活動。管理人的經濟活動的基礎是描述人的經濟活動。只有正確地描述人的經濟活動才能管理人的經濟活動,西方經濟學是錯誤的,它的錯誤不僅在於它的邏輯起點,也在於它的邏輯體系。如果我們還迷信西方經濟學那些東西,它帶給我們的只能是災難,因為我們即將到來的經濟危機就是市場經濟實踐的結果。
註:社科院網站2004年的網頁曾介紹這篇文章:
http://www.cass.net.cn/file/2004123130479.html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6/200810/54192.html
7. 金融危機真相
金融危機產生的根源是能源和食品的短缺,當然美國等西方國家過度使用期貨經濟(過於相信投資創新)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實踐證明只有實體經濟遠大於期貨經濟才能保證經濟有良好的發展環境2. 糧食價格上升的導火索是美國能源政策的改變3. 全球加息和降息並不能馬上阻止通膨蔓延和資產價格上升4. 美國股市下跌是壓在駱駝背上的最後一根稻草5. 2008年的金融危機比1997年嚴重得多6.中國是最先走出經濟危機的國家,因為中國的期貨經濟比例不大,並且有高增長作保障但是列強們為了轉嫁其經濟危機的損失,不得不對中國等生產性國家進行全面圍攻。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只有一個:擴大內需和拓展外部市場1。拓展除歐美/日本外的市場,如印度,非洲2。一流的產品留在國內消費,二流產品去歐美,三流產品去日本。不完全以錢為導向,社會效應為導向。提高國名待遇,將中國自己當作第一大的消費客戶國家。3。提高產品標准和產品質量,提高生產門檻。讓低效高耗產品自然死亡。4。不久的將來,經濟上的八國聯軍攻北京即將發生。5。一定要把房地產打壓下來。提高其他方面的消費。房地產壓抑了中國的多方面的消費,將中國變成了一個現代版封建小地主。而且抑制了創造力和創新原動力。個人認為中國不應該急於「英雄救美」,中國目前還不是英雄,美國需要中國救,但需要把握一個度。俄羅斯救冰島才是「英雄救冰美人」,但俄羅斯是想出風頭逞英雄而已,恐怕它最終連自身都難保。任何人特別是政府首腦、金融寡頭們都應該反思金融危機的來龍去脈以及相應的對策金融危機如同地震,無法精確預測,一旦發生,首先要在黃金72小時內解救傷員,然後再反思地震預警和災害應急處理機制。目前,美國政府連同各國央行已明確加入了救市大軍中,接下來反思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便是當務之急。上世紀末拉美、東南亞和俄羅斯分別爆發了引起全球震盪的危機後,金融危機一度被認為是發展中國家或新興經濟體的專利,但這輪美國次貸危機席捲全球,讓那些對美國金融創新和監管高山仰止的人士大跌眼鏡。而且,此次危機對《貨幣戰爭》中渲染的國際銀行家在發展中國家製造金融危機席捲全球財富的「陰謀」也打了問號,因為通過這次始於美國本土的金融危機可以發現,那些銀行家們都自身難保。《貨幣戰爭》的作者宋鴻兵近日也表示他還沒有發現誰在次貸危機中贏了。因此,把金融危機簡單推在市場上閃轉騰挪的金融家們身上是草率的,金融危機除了表面上是由投資者盲目的自信和非理性造成的,市場失靈的背後還有政府失靈,政府蹩腳的經濟政策和寬松的監管手段確實難辭其咎。 對於每次危機的成因經濟學家一直莫衷一是。在東南亞金融危機後,許多人把矛頭指向了以索羅斯為首的浩浩盪盪的貨幣投機者,但美國學者德羅薩在《金融危機真相》中就堅定地認為,金融危機的主要成因都來自於發生國內部的經濟政策而不是資本自由流動下金融家們的資本投機行為。如果不是東南亞國家的固定匯率制度引發了看起來無風險的利差交易,不是無效率的投資導致了經常賬戶逆差,不是高估本幣大量舉借外債,東南亞國家就不會依次陷入泥沼。投機者只是盯上有縫的蛋罷了。金融危機並不像SARS病毒一樣傳染力極強,它只傳染那些抵抗力差的國家,新加坡在亞洲金融危機時鶴立雞群就得益於完善的銀行監管和雄厚的資本實力。 以德羅薩的視角審視美國次貸危機,發現美聯儲在2000年網路泡沫破滅和2001年9·11後的低利率政策(將基準利率降至1%並保持兩年之久)、特別是對於衍生品場外交易市場的監管真空,才是次貸危機的罪魁禍首,格林斯潘確實難辭其咎。在平息了1987年10月的股市大崩盤、上世紀90年代初的房地產崩盤、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破產以及互聯網泡沫後,格林斯潘自認為對泡沫的處理得心應手,縱容泡沫等泡沫破裂後降低利率,或拿著納稅人的錢救市已成其屢試不爽的法寶,但此次對衍生品市場的縱容讓他製造了他所認為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而伯南克和保爾森只能拿著他發過的牌繼續著沒有贏家的賭局。 次貸危機的爆發告訴我們,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已經走下神壇,政府對金融市場合理的監管必不可少。但政府既有可能是市場不可或缺的「幫手」,也有可能是助紂為虐的「抓手」。當政府在危機中解救落水者時,先要弄清楚是誰把他推下去的,如果是政府的有形之手將投資者推向深淵,政府的拯救也只能算是亡羊補牢。在次貸危機後,如何克服自身的盲目自信,重塑與市場的關系,做到未雨綢繆也許是各國金融監管部門首先要思考的問題。接下來主要的問題是,作為普通消費者,面對金融危機甚至經濟危機,我們該如何理財避險?總理說過:出現金融危機信心最重要。你和我都別想袖手旁觀,什麼都不做行不通,可一味恐慌可能使事態更加嚴重,會適得其反。期貨,原油,黃金……一個個熟悉的字眼開始頻繁湧入我們的眼球,但是,你真的對這些東西很了解很熟悉嗎??如果你現在只知道股市和基金,那麼說明你的金融知識還遠遠不夠。如果不顧全國、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而僅僅目光投注在股市,那你的資金就相當危險了!在全球金融危機惡化的背景下,怎樣尋求投資避險??如果你還寄希望於股市,那最後的結果只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轉換自己的思想,讓自己的理財觀念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而不僅限於眼前的所得!好的理財產品能讓自己受益一生!!投資有風險,進入需謹慎!在全球經濟持續惡化的情況下,全球大量的投資者為了規避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紛紛投入到傳統的避險場所——國際黃金市場,致使國際金價持續上漲。國際黃金市場能成為投資理財的避風港,這與國際現貨黃金交易的九大特點是分不開的。國際現貨黃金的特點:1. 資金利用率高:通過保證金模式下單,100倍的資金杠桿提高資金利用率,降低交易門檻.一手只需保證金1000美金.2. 金價波動大,獲利機率大:根據國際市場行情,按照國際慣例報價,因受國際上各種政治、經濟因素,以及各種突發事件的影響,金價經常牌劇烈的波動之中,可以利用這差價進行黃金交易.3. 交易時間長:24小時交易時段,涵蓋了交易量最大的歐洲盤時段和美洲盤時段,增加獲利機會.交易時間寬松,交易方式便利,不與工作時間、地點相沖突,尤其適合上班一族.4. 交易規則靈活:T+0交易規則,允許當日平倉,並允許投資者進行多次交易,提供多次投資機遇.5. 利潤高:黃金漲,可以做多(買入單);黃金跌,可以做空(賣出單),雙向贏利!6. 風險可控性強:比炒股容易控制,而且有限價、止損保障.7. 保值性強:黃金從古至今都是最佳保值、增值的產品這一,升值潛力大,現在國際通用貨幣膨脹加劇,推進黃金增值.8. 交易方便,操作簡單:主要採用網上交易系統下單委託,也可以電話委託下單,交易軟體簡單易學.9. 無莊家控盤:當市場交易額大時,機構已經無法控盤,因此無法坐莊. 國際黃金市場發展歷史悠久,金融系統完善,監管機制十分健全。它面向全球的投資者,為其提供投資和保值各項功能。 理財觀念逐漸覺醒的國內居民,也漸漸的將目光投向了這個在西方國家已經是非常普遍在國內尚屬新鮮的理財新市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這片領域揮斥方遒。1、什麼是經濟危機?是指經濟系統沒有產生足夠的消費價值。也就是生產能力過剩的危機。有的學者把經濟危機分為被動型危機與主動型危機兩種類型。所謂被動型經濟危機是指該國宏觀經濟管理當局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出現經濟的嚴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貨幣貶值從而引發金融危機進而演化為經濟危機的情況。如果危機的性質屬於這種被動型的,很難認為這種貨幣在危機之後還會回升,危機過程實際上是對該國貨幣價值重新尋求和確認的過程。主動型危機是指宏觀經濟管理當局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採取的政策行為的結果。危機的產生完全在管理當局的預料之中,危機或經濟衰退可以視作為改革的機會成本。2、什麼是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