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格上漲引發的商品期貨
A. 生豬期貨交易已於1月5號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對於豬肉市場會帶來哪些影響
1月8日,我國首個活體交割的期貨品種——生豬期貨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作為首個活體交割期貨品種,生豬期貨上市後備受市場關注。
決定豬肉價格的主要因素是供需,生豬期貨上市並不會直接影響生豬供需基本面。目前,我國豬肉需求相對穩定,但供給受新冠肺炎疫情、養殖利潤、政策導向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會發生變化,從而改變國內豬肉供需基本面,最終決定豬肉價格走向。
那麼,當前國內豬肉供給和價格情況怎樣呢?目前我國生豬生產明顯恢復,但總體仍處於供給偏緊的狀態。
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8月份至11月份,全國生豬出欄環比、同比均有所增長。但是,2020年1月份至11月份,定點屠宰企業累計屠宰生豬14198萬頭,同比下降了19.6%。雖然供給尚未完全恢復到常年水平,但中央儲備肉投放力度顯著加大。2020年僅10月份和11月份沒有投放凍豬肉,全年累計投放凍豬肉38次,合計67萬噸。其中,12月30日投放20066噸,成交11241噸。2021年1月7日又投放了2萬噸凍豬肉。(數據來源中國經濟網)
近期受消費季節性回升、凍品流通受阻等因素影響,全國豬肉價格明顯上漲。從周價看,生豬和豬肉集貿市場價格分別從2020年11月份第4周和12月份第1周開始回升,已經分別連續上漲6周和5周。2020年12月份最後一周,全國生豬每公斤均價為34.8元,累計上漲17.8%,同比上漲3%;豬肉價格為每公斤51.65元,累計上漲12.8%,同比微漲0.8%。
對1月8日生豬期貨正式掛牌交易以後全國豬價的走勢,可從供需兩方面進行分析。從消費看,春節是傳統消費旺季,但2020年12月份以來豬價上漲抑制了部分消費需求。從供給看,截至2020年11月份,能繁母豬存欄同比已連續6個月增長,生豬存欄同比已連續5個月增長。春節是出欄高峰,預計隨著前期補欄生豬的陸續出欄,供給將有明顯改善。綜合判斷,預計2021年春節豬價接近上年春節水平,上漲空間有限。
生豬期貨上市雖然不會直接影響國內生豬供需基本面,但期貨套期保值為養殖、屠宰、貿易等產業鏈上的企業提供了規避價格風險、保值增值的渠道。所謂期貨套期保值,就是經營者利用期貨合約,作為將來在現貨市場上買賣商品的臨時替代物,提前進行買賣操作,預先鎖定價格,以規避市場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因此生豬現貨企業為了防止現貨價格下跌帶來風險,所以會在期貨市場做空生豬期貨鎖定利潤,這也是連續幾天生豬期貨下跌的一個因素。有消息稱國內生豬養殖龍頭企業牧原、溫氏、正邦科技、新希望、正大都將進場參與生豬期貨交割業務
生豬養殖周期比較長,從母豬受孕到仔豬長大出欄,一般需要10個月左右時間。在漫長的養殖周期內,疫病、供需、飼料價格等諸多方面都充滿著不確定性,導致未來生豬出欄時價格可能大幅偏離預期
B. 請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豬肉價格上漲的原因和帶來的主要影響
從原因上分析,一是生豬市場供應量不足。二是養殖成本不斷上升。
從影響看,一方面,生豬及豬肉價格快速上漲,將拉動物價持續上升,並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影響程度將不斷加大,穩定物價總水平的難度加大。另一方面,生豬及豬肉的產銷既與養殖戶密切相關,是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又與百姓生活緊密相聯,是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消費品,價格的大起大落都將對保障和改善民生產生較大影響。
(詳細原因:從原因上分析,一是生豬市場供應量不足。2010年上半年,由於供過於求、消費量季節性下降等因素影響,生豬價格持續下跌,一部分散養戶開始退出市場,導致生豬存欄量下降。而生豬養殖具有十分明顯的周期性,即便及時補欄,也不可能立竿見影,生豬價格變動的大周期一般為三年左右,自去年二季度末開始的這輪價格上漲,仍將持續一段時間,生豬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短期內難以改變。二是養殖成本不斷上升。飼料成本是生豬養殖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約占成本的70%左右。目前玉米價格上漲13%,配合飼料價格上漲約10%,成為生豬養殖成本上升的主要推動力。加之仔豬價格上漲較快,管理、防疫、運輸等成本也持續攀升,目前養殖一頭毛重100公斤的生豬成本超過1200元,比去年同期上升200元左右。三是養殖戶補欄積極性不高。受去冬今春低溫天氣及藍耳病、口蹄疫等動物疫病影響,母豬產仔率下降,給養殖戶造成一定損失。在當前養殖成本大幅上升、生豬價格已處高位的情況下,養殖戶擔心市場已存在較大風險,不敢貿然擴大養殖規模,甚至有部分散養戶放棄了生豬養殖。四是惜售現象較為明顯。據調查,目前部分養殖戶對後期生豬價格預期較高,因此盡量延長生豬出欄時間,以增加個體重量,提高單位生豬收入。)
C. 豬肉價格上漲帶來的經濟影響是什麼
對養殖戶是好事,因為去前年虧大了,對城市居民沒多大影響,有錢人可以吃,沒錢人多吃點青菜白菜有益健康未免不是一件好事。影響最大的是就是就苦了那些要辦事買豬的人家。
D. 豬肉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豬肉上漲最一開始是因為非洲豬瘟。
從1921年,非洲豬瘟首次在肯亞出現,至今共有60多個國家與非洲豬瘟做過斗爭。1957年,非洲豬瘟的爪牙先是跨越了撒哈拉沙漠,來到了葡萄牙。葡萄牙用了30年才勉強控制疫情,到1971年又蔓延到了古巴,古巴殺掉了約50萬頭病豬。但非洲豬瘟依然在不斷擴張,並在最後幾乎覆蓋了整個歐洲。到了2007年,非洲豬瘟蔓延到了喬治亞。又在同年入侵俄羅斯並在18年8月份來到了中國。
可以說,非洲豬瘟的傳播是豬肉上漲的首要原因。
E. 運用價值規律的知識分析生豬價格上漲給生產帶來的影響
豬肉價格帶來的主要影響,分成生產與消費兩個方面。
價格變動給生產帶來的影響主要是生產規模和經濟資源的配置。可能會使養豬業擴大生產規模,養豬農民增加投入,生豬欄蓄量會增加。
價格變動給人民生活的影響,主要是人們的消費量發生變化。豬肉價格上漲,可能導致人們對豬肉的消費量有所減少,生活成本上升,生活水平下降。同時對於豬肉的替代品,其它肉類的需求量會有所上升,所以豬肉價格上漲,可能會引發其他商品價格上漲。
F. 豬肉價格一個月漲了七元,漲價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全球疫情嚴重,導致豬肉的產量下降,市場上供不應求,才會導致一個月漲7元。
G. 豬肉價格暴漲帶功了其它農副產品的上漲已影響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該給人民一個說法
貴了可以不吃,沒必要弔死在一棵樹上,肉類,一塊肉,我家冰箱里能放一年,在最底層就一直凍著
今年過年應該不會買豬肉了
H. 為什麼豬肉價格的上漲會導致整體物價的上漲
雖然豬肉和整體物價的上漲,那也沒耽擱人們對美食的嚮往。饞肉了也照吃不誤。只不過現在是想吃了才買,不會是象以前便宜了就多買,吃不完就放冰箱里冷凍起來
I. 生豬期貨上市一段時間了,對市面的豬肉價格影響有多大呢
受消費季節性反彈和冷凍產品流通受阻等因素的影響,全國豬肉類價格大幅上漲。 隨著大連商品交易所原始豬期貨的正式上市,許多人擔心期貨會放大豬肉的價格波動。 對此,專家表示,決定豬肉價格的主要因素是供求關系。 目前,我國對豬肉的需求相對穩定。 盡管供應仍然緊張,但未來價格上漲的空間有限。 我國第一個實時交割期貨品種盛豬期貨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 原始豬期貨對國內豬肉類價格和豬周期的影響已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期貨會影響豬價格的方向嗎? 它將對整個行業產生什麼影響? 在相關熱點話題上,《經濟日報》記者采訪了行業專家學者。
所謂期貨套期保值,是指經營者將期貨合約作為未來現貨市場買賣商品的臨時替代品。 他們提前進行買賣操作並提前鎖定價格,以避免市場價格出現較大波動的風險。 出生豬繁殖周期比較長。 從懷孕豬到嬰兒豬的成長,通常大約需要10個月的時間。 在漫長的繁殖周期中,疾病,供求關系,飼料價格等諸多方面充滿不確定性,導致未來產量的價格豬可能大大偏離預期。 使用盛豬期貨的工具,當盛豬期貨的價格適中時,育種公司可以在期貨市場上預售相同數量的盛豬期貨,以提前鎖定利潤。 同時,原始豬期貨還可以幫助屠宰和加工環節提前購買,以防止將來原始豬的價格非理性上漲。 記者從大連商品交易所獲悉,木園,溫氏,正邦科技,新希望,正大等國內領先的豬育種公司將全部進入市場,參與豬期貨交割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