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i原油期貨跌幅擴大至超2
Ⅰ 美國期貨擴大跌幅,標普500期指跌1.5%,反應了什麼
反應了外圍股市大跌,美國的數據也不怎好,美國也跟著大跌,順勢跌莊家才好贏,空殺多,多殺多,不跌夠對不起這二年的美股死多頭。
Ⅱ 紐交所原油期貨有沒有當天漲跌幅限制
沒有當天漲跌幅限制。
紐約期貨交易所輕質原油介紹:
因為美國這個超級原油買家的實力,加上紐約期交所本身的影響力,以WTI為基準油的原油期貨交易,就成為全球商品期貨品種中成交量的龍頭。通常來看, 該原油期貨合約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及很高的價格透明度,是世界原油市場上的三大基準價格之一,公眾和媒體平時談到油價突破多少美元時,主要就是指這一價格。
CFX平台原油差價合約(基於WTI原油報價)
合約標志 CL
期貨場所 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
交易時間 周一凌晨6:00至周六凌晨5:00(北京時間)
合約單位 1000桶(一標准手)
報價方法 美元/桶
最小變動價位 0.01美元/桶
交易點差 0.05美元
保證金 1000美元 (100倍杠桿)
Ⅲ 滬指跌幅擴大至7%觸發二次熔斷 將暫停交易至收盤 明天大盤會如何
明天試上漲7%熔斷。開玩笑的,持股觀望吧。
Ⅳ 為什麼原油期貨價格會因美元上漲而下跌呢
1、原油是以美元計價的 所以間接的反映美元的漲跌 還有就是高企的原油價格給各國帶來通貨膨脹 所以漲跌可以反映全球經濟的一些基本面 還有就是原油上漲的話說明全球經濟繁榮 需求很大 有時候全球經濟衰退後擔心需求減少原油價格會下跌的 還有就是它的商品屬性 比如跟黃金等掛鉤。
2、由於投資者對希臘的政治不確定性感到擔心,且市場預計歐洲央行將在不久以後擴大其經濟刺激性計劃。洲際交易所(ICE)的美元指數盤中刷新9年新高,至91.78點。通常情況下,美元匯率上漲會導致以美元計價的商品期貨價格下跌,原因是持有其他貨幣的投資者買入這些商品的成本將會變高。
Ⅳ 什麼原因導致國際油價大幅下跌逾3%
北京時間25日下午,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大幅跳水。美國原油持續走低,盤中最低至69.17美元/桶,創5月7日以來新低;布倫特原油盤中跌破77美元關口,最低至76.86美元,日內跌幅擴大到逾2.7%。因俄羅斯和沙特兩國相繼釋放增加原油供應量的信號,從而對油價形成重大打壓。
熟悉此事的消息人士稱,每日上漲約100萬桶將意味著達標水平將達到商定水平的約100%,而不是超過它。
Barkindo還表示,美國向歐佩克施加壓力並不罕見,因為美國能源部長過去曾要求生產者集團幫助降低價格。
由於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表示他們准備好緩解供應限制,油價周五下跌逾3%至每桶76美元。
來源:搜狐財經
Ⅵ 美國原油期貨擴大漲幅對美元有什麼影響
基本上,國際上大多數大宗商品是以美元定價的,所以美元價值的變動深深地影響著大宗商品標價的走勢。兩者的關系可以參考我做的下圖,一般美元價值是通過美元指數來表示,美國原油期貨採用的是紐交所的wti期貨合約走勢,時間范圍從2000年至今。
從圖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從長期看,兩者呈負相關。所以說美國原油期貨擴大漲幅,美元會趨於跌勢。
Ⅶ 國際油價大跌對我國經濟有何影響
國際油價的暴漲或暴跌都是一把「雙刃劍」,低油價下,我國可以加快原油進口,增加我國石油戰略儲備,降低通膨壓力並增加居民消費能力;但也會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一定的阻礙。
一、油價低的利好
1、提高石油的戰略儲備
從中國整體能源安全形度分析,油價下跌有利於中國油企大舉「囤油」,提高石油戰略儲備能力。
2、國民經濟運行的宏觀層面
油價下跌還有助於降低中國通脹壓力,提升中國國際收支能力,加快GDP增速。由於汽油和柴油等油品價格本身就是消費者價格指數和生產者物價指數的組成部分,油價下跌會直接影響到這些價格指數。從國際收支來看,油價下跌使石油凈出口國的收入再分配轉移到石油凈進口國。
3、居民消費層面
油價下跌會提高消費者購買力,由此帶來需求增長。我國原油消費中的60%依賴進口,油價的下跌具有「成本紅利」效應。最直觀的感受來源於交通出行成本的降低,計程車司機與私家車車主受益明顯,公共交通開支也隨之下降。油價的下跌也使得運輸成本下降,國內的航空燃油費也將取消。
二、對能源產業結構是壞消息
國際油價持續下跌會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一定的阻礙,一些本該淘汰的高耗能企業會因油價等成本降低而「苟延殘喘」、喪失轉型動力。
以天然氣市場為例,由於油價不斷下跌,我國天然氣價格與替代能源相比在工業、車用領域的經濟性能越來越低,天然氣消費增速放緩。在液化天然氣價格比管道天然氣價格更低的情況下,一些企業紛紛改用液化天然氣甚至液化石油氣、水煤氣等相對污染環境的燃料。
(7)wti原油期貨跌幅擴大至超2擴展閱讀
2020年油價暴跌的起因
今年以來,國際原油本就因全球疫情影響而出現大幅下跌,美國WTI原油跌幅達32%,布倫特原油跌幅達31%。
而3月9日的大跌要從「歐佩克+」會議說起。第8屆歐佩克和非歐佩克部長級會議在一片爭執中結束,沒有達成任何減產協議,布倫特原油再次失守50美元/桶重要關口,日內跌幅達9.33%。
3月4日凌晨,「歐佩克+」聯合技術委員會建議減產60萬-100萬桶/日,減產量不及疫情對原油需求造成的損失量,布倫特原油從53.3美元/桶跌到51.6美元/桶。到了18點08分,沙特推動「歐佩克+」同意減產超過100萬桶/日,布倫特原油從51.8美元/桶漲到近期高點53.0美元/桶。
3月5日凌晨,俄羅斯提議「歐佩克+」在二季度維持當前減產規模,俄羅斯死不減產的態度表露無遺,打擊市場對減產的信心,油價從53美元/桶跌到51美元/桶。隨後,歐佩克緊急救場,19點06分,歐佩克部長同意減產150萬桶/日,油價小幅回升,但漲幅不大。
整個劇情的高潮出現在3月6日晚間,俄羅斯表示只同意延長現有的減產協議,不會再進行額外減產,布倫特原油短線下挫0.6美元/桶,日跌幅擴大至逾3%。等到23點06分,「歐佩克+」會議結束,沒有達成協議。油價失去減產的支撐,進入自由落體階段,布倫特原油跌至45美元/桶。
主要產油國的談判失敗,不但未能達成減產協議,反而打起了價格戰,這才導致原油瘋跌。在減產會議結束後,俄羅斯表示,自4月1日起,各國可以不受限制地按意願產油,也就是說,從2020年4月份開始,產油國將不受任何減產協議的束縛,想產多少就產多少。
沙特面臨這種尷尬局面,3月7日大幅降低售往亞洲、歐洲和美國的原油官價,折扣幅度創20年以來最大,以吸引國外煉油廠購買沙特原油。並且,沙特計劃4月份增產30萬桶到1000萬桶/日,後期最高可增產至1200萬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