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原油期貨設立背景內容和意義
Ⅰ 人民幣石油期貨是什麼意思
就是以人民幣計價/定價,交易,交割的石油期貨。
中國石油期貨已經籌備多年,終於在2018年3月26日正式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上市,首日收漲3.04%。
而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消費國,而原油的定價權以前幾乎都是掌握在西方國家手裡,這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能源供給都非常不利,所以中國石油期貨的推出也是為了爭奪大宗商品的國際話語權,這是國家的經濟戰略。
Ⅱ 中國原油期貨詳解:人民幣計價有何深意
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的原油期貨使用人民幣報價,牽涉到兩個核心問題:一是不同品質原油定價,二是原油的多幣種報價。美國、英國掌握部分原油定價權的基礎,是其龐大的供給能力、國內需求、發達的金融市場;中東和俄羅斯部分掌握原油定價權的基礎是其產出能力。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基礎主要是國內龐大的進口需求,與此相比,國內產出能力顯得不那麼重要。計價幣種方面,洲際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迪拜商品交易所無一例外地都使用美元報價。
Ⅲ 中國石油期貨用人民幣結算有何意義
1、人民幣國際化
加大人民幣與石油貿易的結合程度,大力推動石油貨幣合約和石油人民幣進程。目前海灣的產油國,俄羅斯、伊朗等國在與他國的石油交易中都在尋求非美元化。而本幣尚不能自由兌換的中國,則只能承受石油成本加大和人民幣升值的雙重壓力。
2、建立戰略儲備庫
打破國際石油金融失衡的格局,關鍵在於中國必須爭取主動權,要形成與美國主導的石油金融體系抗衡的力量。其立足點就是以金融安全保障石油安全,構建中國「石油金融一體化」體系,實現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融合,打造中國戰略新優勢。
中國將龐大的外匯儲備通過購買石油等能源資源或建立戰略儲備庫的方式,轉變成實物資源儲備。
可以將外匯儲備與能源儲備結合起來考慮,把單純的貨幣儲備與更靈活的石油金融產品結合起來,即把石油金融合約如石油期貨合約、石油債券合約等也視作一種新型的儲備貨幣,既能使過多的外儲向實物資源轉化,更重要的是在金融市場上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3)人民幣原油期貨設立背景內容和意義擴展閱讀:
實現難點:
1、缺少聯合談判機制
中國缺少聯合談判機制。無論是石油,還是鋼鐵、鐵礦石等領域,都沒有建立起聯合對外談判機制。正因為如此,中國在類似國際市場領域,由於沒有話語權,屢屢吃啞巴虧。
譬如,日本新日鐵公司撕毀了此前中日韓三國鋼企達成的「君子協定」,率先與力拓公司達成鐵礦石價格協議,韓國浦項制鐵也隨之接受了日本與澳大利亞達成的合同價,就恰恰曝露了這一點。當然,原油與其他領域市場機制不同,這決定了石油談判不僅困難重重,而且也需要超強的智慧。
2、人民幣自由兌換問題
因為目前人民幣無法自由兌換,以及外匯管制等金融政策,也註定了中國在國際石油價格領域,難以擁有話語權,更遑論國際石油定價權。聯合談判機制的缺席和人民幣以及外匯政策的開放度不夠,確實是制約著中國爭奪國際石油定價權重要因素。
Ⅳ 人民幣產生的背景
第一套人民幣概述
第一套人民幣純銀微縮珍藏冊的特點
1、製作材料珍貴、製造工藝先進。第一套人民幣純銀微縮珍藏冊是由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製造,使用了目前國內最先進的印製技術。產品使用.999的純銀製造,正反面使用彩印
及淺浮雕技術。
2、資料准確、介紹詳細。第一套人民幣純銀微縮珍藏冊圖案及文字資料來源於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包括了第一套人民幣12種面額62種版別的面額、版別、發行時間、圖案、顏色、尺寸、 詳實的反映出第一套人民幣的相關知識。
3、紀念意義和收藏價值極高。第一套人民幣於1955年停止發行並退出流通至今已達半個世紀之久。這套珍藏冊是目前國內第一次發行的以第一套人民幣為題材的相關產品,滿足了人民幣收藏愛好者很難集齊第一套人民幣的急切心情。限量發行8000套,更顯出了這套產品彌足珍貴。
4、批准、製造及經銷單位非常權威。第一套人民幣純銀微縮珍藏冊是由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製造,中鈔國鼎(北京)投資有限公司總經銷,產品的權威性相當高。
5、第一套人民幣純銀微縮珍藏冊分三冊裝幀,包裝精美,設計美觀大方。冊內說明文字與純銀製品相輔相成,大大提高了第一套人民幣純銀微縮珍藏冊作為收藏佳品的檔次。
人民幣的發行歷史
第一套人民幣於1948年12月1日發行,1955年5月10日全面停止流通。第一套人民幣的設計生產,是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以後,經中共中央批准,以各解放區印鈔廠為基礎,人民解放軍打到哪裡,人民幣就跟到哪裡。這套人民幣共設計生產了12種面值、62種版別。
第二套人民幣是在第一套人民幣的基礎上於1955年3月1日開始發行的,共有11種面額、13種版別。第二套人民幣是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范圍取得勝利,已經著手進行全國范圍的經濟恢復與建設,金融物價已趨穩定,財經狀況好轉,並爭取兩三年內根本好轉的形勢下,為適應國內外經濟情況而進行的貨幣改革。
第三套人民幣於1960年4月20日開始發行, 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共7種面額,分幣仍採用第二套的。1980年4月15日發行1角、2角、5角、1元4種硬幣。票面尺幅較第二套小,面額結構合理,紙、硬幣品種豐富。這是我國自行設計、使用自己研製生產的印鈔專用設備和固定水印鈔票紙印製的,是我國印鈔造幣工業進入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新時期的重要標志。
第四套人民幣的設計,從1967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到1985年定案,歷時18年。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先後三次上報方案,於1985年國務院常務會批准,1987年4月27日起陸續發行,共9種面額、12種版別。
第五套人民幣為適應經濟發展和市場貨幣流通的要求,199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0周年之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268號令,中國人民銀行陸續發行第五套人民幣。
第一套人民幣的歷史背景
發行第一套人民幣的目的是為了統一各革命根據地貨幣,革命根據地貨幣是在戰爭時期各革命根據地被敵人分割封鎖的情況下產生的,統一貨幣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抗日戰爭勝利後,各解放區人民政府就展開了統一本解放區貨幣的工作。華中解放區發行了統一的華中幣,回收原來新四軍開辟各抗日根據地時發行的多種地方貨幣,其它解放區也採取了類似的措施統一貨幣。但是,在各解放區統一貨幣工作尚未完成時,國民黨反動派發動了全面內戰,解放區許多地方被國民黨軍隊佔領,各解放區統一貨幣工作不得不暫時停止。
1947年夏季,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地方部隊和人民群眾的配合下,取得了解放戰爭的重大勝利。各地區貿易聯系、物資交流日益發展,而貨幣幣制不統一、貨幣的比價不固定成了貿易往來的重大障礙,也給解放軍機動作戰中後勤補給等問題造成巨大困難。
1947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批准了華北財經會議決議,華北、西北和華東三大解放區之間首先進行了貨幣統一工作,冀南銀行、晉察冀邊區銀行、北海銀行和西北農民銀行幣按固定比價統一流通。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告成立,當日即由河北省平山縣銀行發行第一批人民幣5元第一版、10元第三版和50元第一版,標志著第一套人民幣正式誕生。
1949年初,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遷至北平(今北京),各省、市、自治區相繼成立分行,至1951年底,人民幣成為中國唯一合法貨幣,在除台灣、西藏以外的全國范圍流通。
統一發行人民幣,清除了國民黨政府發行的各種貨幣,結束了國民黨統治下幾十年的通貨膨脹和中國近百年外幣、金銀在市場流通、買賣的歷史,促進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在建國初期經濟恢復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
歷史上第一套人民幣出現過的幾種不同稱謂
1. 名稱:中國人民銀行鈔票,最早見於1948年11月25日《華北銀行總行關於發行中國人民銀行鈔票的指示》。
2. 名稱:新幣,最早見於1948年12月1日華北人民政府發布的金字第四號公告,為區別解放區鈔票,稱解放區鈔票為「舊幣」,稱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為「新幣」。
3. 名稱:中國人民銀行券,最早見於1949年1月31日《人民日報》關於《中國人民銀行有關新幣發行各種問題的答復一文》。
4. 名稱:人民券,最早見於1949年1月31日《人民日報》關於《中國人民銀行有關新幣發行各種問題的答復一文》。把中國人民銀行券簡稱為「人民券」。
5. 名稱:人民幣,最早見於1949年6月14日上海市直接稅總,直稅字第一號《上海市印花稅稽行辦法》。「人民幣」這一名稱第一次開始出現在中國大地上。
6. 名稱:第一套人民幣 ,1950年8月為設計新的人民幣(指第二套人民幣)時,中國人民銀行設計方案和組建人員,稱前一套人民幣為第一套人民幣。
第一套人民幣的特點
1、第一套人民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勝利進軍的形勢下,由人民政府所屬國家銀行印製發行的唯一的法定貨幣。「人民」兩字說明這個鈔票的性質,它不是某個官僚資本家的或某個財政金融寡頭的而必須是全國性的、全國人民的。
2、第一套人民幣既是戰時貨幣,又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經濟恢復時期的貨幣,它首先服務於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一切為了戰爭的勝利」,解放軍打到哪裡,人民幣就跟進到哪裡。人民幣的發行保證了解放戰爭勝利進軍的需要,促進了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最終成為統一的全國貨幣,成為全國唯一的合法貨幣,結束了國民黨統治下幾十年的幣制混亂歷史。
3、第一套人民幣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產物,其設計思想是以解放區的農業、工業、商業、貿易、交通、運輸等各方面的典型實例作為選擇圖樣的題材。票版的設計製作主要由解放區的印鈔廠承擔,奠定了我國人民幣印製事業基礎。 由於原材料供應狀況不同,紙張、油墨就地取材,造成鈔劵質量參差不齊,另外第一套人民幣也沒有水印,防偽效果較差。
4.第一套人民幣共12種面額62種版別,其中1元券2種、5元券4種、10元券4種、20元券7種、50元券7種、100元券10種、200元券5種、500元券6種、1000元券6種、5000元券5種、10000元券4種、50000元券2種。其中20元券第二版萬壽山(甲)和20元券第七版萬壽山(乙)、50元券第二版火車大橋(甲)和50元券第三版火車大橋(乙)、50元券第四版列車(甲)和50元券第五版列車(乙)、100元券第三版萬壽山(甲)和100元券第四版萬壽山(乙)以及100元券第六版北海橋(甲)和100元券第七版北海橋(乙),這五對人民幣的圖案相同,顏色不同。另外,1000元券第一版耕地券是第一套人民幣中唯一一枚狹長幣,其規格為150mm×62mm。
第一套人民幣中的特殊版別
1000元券第一版(耕地)是第一套人民幣中唯一一枚狹長幣,其規格為150mm×62mm。除1000元狹長版外,第一套人民幣票幅規格長寬比例都是2:1左右,只有這版1000元券票幅比例是2:0.8。
5元第三版(牛)是現有五套人民幣中,唯一印有「光華印刷廠印製」手寫體字樣的幣種。
500元第六版(瞻德城)、1000元第六版(牧馬)、5000元第四版(牧羊)和10000元第一版(駱駝)這四版人民幣的背面印有維文「中國人民銀行」字樣。
5000元第三版(駱駝)和10000元(牧馬)這兩版人民幣的背面印有蒙文「中國人民銀行」字樣。
第一套人民幣的收藏價值
第一套人民幣面值多且種類復雜,而且流通時間短,部分版別的第一套人民幣發行和流通數量非常少。第一套人民幣停止使用時間已長達半個世紀之久,其間又經歷了多次政治運動、經濟改革,因此收藏者留存下來的不多,能將之集全者實屬鳳毛麟角。由於不少是珍品,其觀賞、紀念、珍藏、投資價值與日俱增,受到知名拍賣行和文物收藏家的特別青睞,第一套人民幣中一萬元面額,有牧馬圖(有蒙文和駱駝圖(有維文)兩款。其中,1951年5月17日發行的一萬元牧馬圖案幣(有蒙文),在1997年一次文物拍賣會上,出價高達5萬元。業內人士分析,建國初期第一套人民幣有其獨特身價,其中的珍藏精品價值還會走高,將來開出天價都是不足為奇的。
發行人民幣的重大意義
第一套人民幣的發行考慮周密,是有計劃有步驟的,是黨的一項重大英明決策,對清除國民黨政府發行的各種貨幣、統一全國各解放區的貨幣、支持人民幣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和建國初期的經濟恢復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解放戰爭期間,對人民幣的要求是「一切為了戰爭的勝利,人民解放軍將紅旗插到那裡,人民幣就發行到那裡」。隨著人民戰爭的勝利,人民幣成功清除了國民黨政府發行的金元券及其它各種貨幣。人民幣的發行,結束了國民黨統治下幾十年通貨膨脹和中國近百年外幣、金銀幣在市場流通買賣的歷史,促進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在建國初期的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可以說從當時的人民幣就可以看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當時我們的現狀是「一窮二白」,此時人民幣比炮彈還重要,祖國的穩定需要貨幣的支持,人民幣對穩定經濟的重大意義關繫到新中國的存亡。為此,人民幣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設准備金,不和黃金白銀掛鉤,也不和美元、英鎊掛鉤,是具有獨立自主性的貨幣體系,對人民老百姓都具有很實在的好處,使我們建立起了自成一體的經濟體系。可以說,第一套人民幣是在黨的領導下,是中國貨幣史上唯一統一的時代。
人民幣的設計特徵
按規定,所有的人民幣在正背面都標有「中國人民銀行」字樣,但只有佳木斯印刷出產的一千元紙幣,背面沒有「中國人民銀行」字樣,原因可能是當時處在戰時,通訊不便引起的,因此這也成為第一套人民幣誕生於特殊歷史時期所具有的特殊之處的最好註解,也是區別於後面幾套人民幣的重要一點。還有一張五元的牛圖,是唯一一張上面印有「光華印刷廠印製」字樣的紙幣,也是由於當時的特殊歷史環境造成的。
在最早的印刷中我們已建立了很嚴格的管理制度,其中第一條就是沒有總行批準是不準印製的,各版別的紙張和顏色都要經總行批准,這就在管理上上了個台階,嚴格統一了管理要求,有了統一的技術標准。
在設計上,第一套人民幣統一了版式,掃除了原有其他貨幣的半殖民地色彩,票面上取消了英文,不再採用行長的簽字,而採用印章,正面所印的年號用「中華民國三十七年」,背面使用公元紀年1948。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故事,在最初設計中票面上有毛澤東頭像,送審時,毛澤東說: 「人民幣是屬於國家的,是政府發行的,我現在是黨的主席,不是政府主席,怎麼能把我的頭像印上呢?」於是圖案改為了與經濟建設和新社會的人們所經歷的生活有關的圖案,如農耕、紡織、交通、運輸、工廠和礦山等圖景,如壹圓「工人和農民」、貳拾加圓「施肥」、壹佰圓「運輸」等。50多年過去,從第一套人民幣上的各種畫面,還能強烈地感受到建國初期那種欣欣向榮的新氣象。
極具收藏及鑒賞價值的第一套人民幣
在過去的五十六年裡,前後共發行四套人民幣紙幣。其中,以第一套最為珍貴。它已經成了國內外收藏家集藏的熱點。
第一套人民幣從一元至伍萬元共發行有12個不同面額,同時具有62種不同印製圖案。印鈔所用紙質有國產專用印鈔紙、進口鈔票紙、特製棉紙及道林紙。印刷技術採用有膠印、單雙面凹版印刷和石印。去年看到台灣陳正統先生《人民幣版式收集探索(六)》一文中談到第一套人民幣中發現少量的拾元券「工人和農民」圖案英文水印券;壹仟元「錢塘江大橋」圖案星水印券;壹萬元「軍艦」圖案星水印券和壹萬元「雙馬耕地」圖案星水印券。為此筆者仔細鑒賞了所集一套人民幣又發現在兩種伍萬元券中也有相同規則的水印,此種水印並非印鈔前專門設計的,而是採用了具有水印的特種印鈔紙。這就打破了原來對一套人民幣提出「在防偽性能上除了一些特定的暗記外,均無水印」的說法。由此可見第一套人民幣紙幣由於它誕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隨著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陸續發行至全國各地,故其印製所用紙質、技術和印刷廠都是較第二、三、四套人民幣復雜得多。這就使得第一套人民幣紙幣具有更深廣的研究、鑒賞天地。
第一套人民幣紙幣在十年前紙幣收藏家還未將其列入重點收藏系列,然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經濟迅速發展,特別是港台及海外華人收藏家看好第一套人民幣收藏的價值,在近幾年形成了收藏熱點,使得其價位節節上升,年年向上推高。尤其是高品位的六張蒙、維文版紙幣更是一券難求,身價百倍。這一勢頭使得國內外紙幣收藏家大為吃驚。四、五年前一位國內很有聲望的老收藏家出讓了整套人民幣,其價位僅為17萬元人民幣。還遠遠不抵今天一張蒙文版壹萬元「牧馬」的價值。該鈔券在台灣正理鈔幣社編印的「中國近代貨幣人民幣系列」書中9.5品標價35萬人民幣,全新品為100萬人民幣。真可謂是中國單張紙幣價位之首了!
第一套人民幣的收藏中素有被專家稱為「十二珍品」的「伍元水牛圖」、「貳拾元打場圖」、「壹佰元帆船圖」、「伍佰元瞻德城圖」、「壹仟元馬飲水圖」、「伍仟元牧羊圖」、「伍仟元渭河橋圖」、「伍仟元蒙古包圖」、「壹萬元駱駝隊圖」、「壹萬元牧馬圖」、「伍萬元新華門圖」、「伍萬元收割機圖」。但是經這幾年的收集實踐證明,其中高品位的六張蒙維文版紙幣最難收集,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首先,這六張流通券是在第一套人民幣印製後期,僅限在少數民族地區發行的。1951年3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發布統一關內外幣制命令。當年4月1日起收回東北銀行和內蒙古人民銀行的流通券,5月1日發行蒙文的人民幣「伍千元蒙古包」、「壹萬元牧馬」兩種;同年11月1日在新疆省發行維文版的「伍佰元瞻德城」、「壹仟元馬飲水」、「伍仟元牧羊」和「壹萬元駱駝隊」四種,限期收回新疆省銀元券。其次是發行量少,留存量更為稀少。例如上海印鈔廠從1949年5月到1954年共承印過第一套人民幣第一套人民幣中的8種面額,11個品種。其中該廠1951年承印的維文版「壹萬元駱駝隊」是採用挪威道林紙使用雙面膠版印刷工藝,印製數量較其它品種少的多。另外從藏家收集到的蒙文版「壹萬元牧馬」,其號碼字軌均為《ⅠⅡⅢ》一種,號碼位數是七位,但其高位數最大是「2」,可見最多發行量不到300萬。鑒於這六張蒙維文版鈔券是在解放初期內蒙、新疆地區發行,當時該地區經濟落後局面還未能恢復,人民生活十分艱苦,很少有人有能力將其完整留存。而後1955年國家實行幣制改革,發行了第二套人民幣,又限期將第一套人民幣兌換交回國庫銷毀,再加上近五十年的歲月流失和「文化革命動亂」時期的毀壞,在民間留下的就十分稀少了,即使發現,大多也是品相極差。至使部分人民幣收藏者只得用銀行存檔的樣票集存。
第一套人民幣紙幣60種中稀缺程度排位前三名的當屬蒙文版「壹萬元牧馬圖」、「伍仟元蒙古包圖」和維文版「伍佰元瞻德城圖」三張。
綜上所述第一套人民幣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隊伍逐步擴大,它將成為錢幣收藏中獨具魅力的珍品系列。
Ⅳ 人民幣加入SDR有何意義
你好,
意義重大,人民幣的地位提升了。
1、加入SDR後意味著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不斷增強提升,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提升了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將越來越多地應用於國際間貿易、投資和儲備等,未來我國居民可以直接用人民幣在境外旅遊、購物、投資,降低匯兌成本並避免匯率風險、擴大資產配置的范圍。
2、隨著人民幣走向全球,境外機構和個人對中國資產的投資要求也會相應增加,所以對中國股市和債券市場意味著投資者結構的多元化和長期購買力的增強。
3、加入SDR還有助於中國獲取國際商品交易中的定價權。近二十年來,因為中國等亞洲國家無定價權,亞洲主要石油消費國對中東石油生產國支付的價格,比從同地區進口原油的歐美國家的價格要高出1美元/桶-1.5美元/桶。上海自貿區決定設立國際原油期貨交易平台,如果人民幣不是國際儲備貨幣,用人民幣定價,則認可度低;如果使用美元定價,則不利於上海自貿區原油交易平台的影響力。一旦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上海自貿區原油交易就可以採取人民幣定價,交易方就會將人民幣價格作為判斷市場以及未來交易決策的重要依據。
4、人民幣加入SDR,還有助於維護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根據蒙代爾三角理論,一個國家不可能同時維護固定匯率、自由流動、獨立的貨幣政策,只能同時維持其中兩者。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大國而言,必須維護獨立的貨幣政策,不能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三者中唯一放棄的就是固定匯率,而採取浮動匯率。盡管如此,由於人民幣加入SDR 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別的國家會將人民幣作為其外匯儲備,因此匯率波動風險就小了許多。
Ⅵ 推出原油期貨有何意義
對國內而言,包括中石油在內的國內原油巨頭擁有了可以對沖價格下跌風險的期貨品種,投機者和機構也可以更加方便的押注能源行業的長期前景和短期波動。
對國外而言,原油期貨允許外國投資者投資無疑增加了海外投資者投資中國的一個窗口。同時,原油期貨的推出也為未來推廣以人民幣結算原油鋪平了道路。
Ⅶ 中國原油期貨五大看點詳解:人民幣計價有何深意
幹掉美元 然後學美國佬那一套 用紙幣換取所需要的資源滿足本國的發展需要
Ⅷ 中國建設原油期貨市場有什麼重要意義
現在中國有了自己的原油 以人民幣計價 預示著中國在世界原油市場有了一席之地
Ⅸ 人民幣 背景圖的意義是什麼
人民幣背面圖案意義在於表現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和壯麗的山河,弘揚了中國偉大的民族文化。
1,1元,正面圖案:毛澤東頭像,背面圖案:西湖三潭印月(浙江杭州)。
2,5元,正面圖案:毛澤東頭像,背面圖案:泰山(山東泰安)。
3,10元,正面圖案:毛澤東頭像,背面圖案:長江三峽-瞿塘峽夔門(重慶)。
4,20元,正面圖案:毛澤東頭像,背面圖案:桂林山水(廣西桂林)。
5,50元,正面圖案:毛澤東頭像,背面圖案:布達拉宮(西藏拉薩)。
6,100元,正面圖案:毛澤東頭像,背面圖案:人民大會堂(北京)。
(9)人民幣原油期貨設立背景內容和意義擴展閱讀
1999年10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陸續發行第五套人民幣,共有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八種面額,其中1角、5角、1元有紙幣、硬幣2種。第五套人民幣根據市場流通需要,增加了20元面額,取消了2元面額,使面額結構更加合理。
第五套人民幣繼承了中國印製技術的傳統經驗,借鑒了國外鈔票設計的先進技術,在防偽性能和適應貨幣處理現代化方面有了較大提高。各面額貨幣正面均採用毛澤東主席建國初期的頭像,底襯採用了中國著名花卉圖案,背面主景圖案通過選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圖案。
Ⅹ 8月1日起境內原油期貨以人民幣計價,結算有何意義
爭奪國際定價權啊,以人民幣計價,進口原油的時候,不用再換成美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