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如何影響商品期貨
Ⅰ 高手解釋下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如何影響國際貿易
『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第一個大動作是降息。11月下旬人民幣存貸款利率下降1.08%,是十年來罕見的猛烈的貨幣政策動作,體現出政策當局對未來宏觀經濟下行的擔懮。正如降溫的政策效應需要累積一樣,升溫政策要將企業與居民的情緒點燃,同樣需要時間的積累和政策能量的持續加溫。因此,市場與政策的博弈過程中,降息的預期仍然會持續。第二個大動作是放開信貸額度。伴積極財政政策的信貸額度放開,不僅是固定資產投資配套資金的需要,也是向企業注入流動性,從而防止企業因流動性不足導致出現的『枯萎病』。出口需求的大幅消失、居民消費無法短期彌補出口需求短缺遺留下來的缺口,必然反向對上游形成需求萎縮鏈條,從而出現PPI與PMI的急速下跌。因此,以積極財政政策來抵消外需萎縮,4萬億固定資產投資將從生產第一部類入手,這種需求必須有配套資金的支持。筆者預期,從今年冬天開始的以高速鐵路為中心的固定資產投資,不僅需要財政資金的支持,更需要持續的流動資金的支持,這必然形成對貨幣信貸額度的沖動性需求。全球性金融危機經濟衰退導致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外向型經濟的大面積滑坡,迫使政府在結構調整沒有完成的條件下進行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不斷擴大的信貸規模,將直接持續地為上游投資提供足夠的資金保證,中國經濟有可能在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及政策性力量的強力促成下迅速擺脫『危機』的壓力,但最終需求因為外貿和內需不足而迫使經濟再次回落,從而形成相對的生產能力過剩和生產資料過剩,這種過剩的生產能力如果沒有效益保證,最終迫使銀行以商業利益為目標而收縮信貸。這種預期的潛台詞是中國經濟可能在未來三年內走出一個W底。換句話說,在中國經濟已經高度介入全球經濟循環時,積極財政政策作用還會受到國際力量的消極影響,為了抵消這種消極影響,貨幣政策上就得運用匯率工具了。
由此而來的『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第三個大動作就該是人民幣主動或者變相貶值了。當前,政府提高出口退稅率,為相關企業出口提供政策性保護,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財政性的貨幣貶值,但出口補貼越多,實際上中國政府向世界其他國家居民的補貼也越多。這並不能鼓勵企業利用技術、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如果直接採用貶值的措施,大量地向市場注入貨幣,擴大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結算范圍,形成對內貶值與對外貶值的統一,則不僅可以抵消美元戰略性貶值對中國外匯儲備的侵蝕作用,還可能因此將國內的通貨膨脹壓力外移。鑒於中國國內巨大的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障壓力、三農問題所需要的巨大資金投入,對外貶值的壓力是現實的。一旦這種壓力與國家大規模基礎建設結合,對外主動貶值的通貨膨脹盈餘將有利於國家貨幣政策的改革,即人民幣逐步向完全可兌換的方向邁進。 『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第四個大動作將是地產業貨幣政策。如今,在從緊貨幣政策、經濟衰退、收入預期下降、物價下跌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國地產業進入了新一輪調整性循環過程。令市場警惕並擔懮的是,如果既享受了優惠政策又獲得市場交易流動便利的『經濟適用房』大量湧入市場,將會形成地產業的『大小非』,對現有房屋擁有者形成極大的財富縮水打擊。如何通過政策引導,將福利性住房計劃與商品性住房供求有機結合,分流需求,使老百姓對未來房屋供求有基本的了解,防止盲目追價引發房價非理性的大漲後大落,貨幣政策對於廉租房的信貸支持應當積極有為。中國要在國際金融危機中提高國際地位,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獲得更多的話語權,比較切實可行的選擇是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下可兌換,但又與其他貨幣形成聯盟而不與美元直接沖突。按這樣的思路,可以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與日本、韓國等亞洲主要國家聯合形成亞洲貨幣結算單位,第二步在亞洲貨幣結算單位的基礎上形成亞元區,第三步與歐元、美元形成一種新型的特別提款權。(李國旺)
把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放在一起做一個比較好的搭配,在這個政策裏頭,財政政策的作用是放在第一位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因為這次的問題不完全是靠市場的力量就能夠解決的,而貨幣政策更多的是通過市場的機制力量,來糾正市場原來的方向,而財政政策更多的是靠政府的力量糾正經濟發展的方向。這個危機所帶來的影響已經是超過了市場本身所能夠調節的范圍。所以我們說更多的依靠財政政策進行調節。但是貨幣政策並不是說它不發揮作用,它也要配合財政政策,是相輔相成的,既保證市場能夠發揮作用,同時也能為財政政策發揮作用提供一個好的環境。
此外,趙錫軍認為,十年前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和現在的次貸危機之間,它有很大的變化,盡管都是應對兩場危機,但是那個危機在那個條件下,東南亞金融危機畢竟是一個局部的,就是全球的整體發達國家的市場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只是東南亞這些國家受到了影響。從我們中國的經濟跟全球經濟的關系來看,在97年的時候不像現在這樣的開放度和開放規模,所以相對來講,我們在那個時候受到外邊的影響,我們的門檻或者我們的牆還高一些,受到外部的影響可能小一些。現在這次無論從開放度來講,還是貿易量,相互投資等等,都影響的很大。所以這次我們採取的政策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加上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Ⅱ 影響期貨商品價格的因素有哪些
八種影響期貨價格變動的因素
商品價格的波動主要是受市場供應和需求等基本因素的影響,即任何減少供應或增加消費的經濟因素,將導致價格上漲的變化;反之,任何增加供應或減少商品消費的因素,將導致庫存增加、價格下跌。然而,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一些非供求因素也對期貨價格的變化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這就使提投資市場變得更加復雜,更加難以預料。影響價格變化的基本因素要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八個上面:
1.供求關系。期貨交易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因此,它的價格變化受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當供大於求時,期貨價格下跌;反之,期貨價格就上升。
2.經濟周期。在期貨市場上,價格變動還受經濟周期的影響,在經濟周期的各個階段,都會出現隨之波動的價格上漲和下降現象。
3.政府政策。各國政府制定某些政策和措施會對期貨市場價格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4.政治因素。期貨市場對政治氣候的變化非常敏感,各種政治性事件的發生常常對價格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5.社會因素。社會因素指公眾的觀念、社會心理趨勢、傳播媒介的信息影響。
6.季節性因素。許多期貨商品,尤其是農產品有明顯的季節性,價格亦隨季節變化而波動。
7.心理因素。所謂心理因素,就是交易者對市場的信心程度,人稱「人氣」。如對某商品看好時,即使無任何利好因素,該商品價格也會上漲;而當看淡時,無任何利淡消息,價格也會下跌。又如一些大投機商品們還經常利用人們的心理因素,散布某些消息,並人為地進行投機性的大量拋售或補進,謀取投機利潤。
8.金融貨幣變動因素。在世界經濟發展過程,各國的通貨膨脹,貨幣匯價以及利率的上下波動,已成為經濟生活中的普遍現象,這對期貨市場帶來了日益明顯的影響。
Ⅲ 貨幣政策對金融產品的影響,詳細一點,謝謝各位
財政政策是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而規定的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來調節總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總需求,從而增加國民收入,反之則壓抑總需求,減少國民收入。稅收對國民收入是一種收縮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稅收,可以抑制總需求從而減少國民收入,反之,則刺激總需求增加國民收入。 財政政策是國家整個經濟政策的組成部分。 政府支出有兩種形式:其一是政府購買,指的是政府在物品和勞務上的花費——購買坦克、修建道路、支付法官的薪水、等等,其次是政府轉移支付,以提高某些群體(如老人或失業者)的收入。稅收是財政政策的另一種形式,它通過兩種途徑影響整體經濟。首先,稅收影響人們的收入。此外,稅收還能影響物品和生產要素,因而也能影響激勵機制和行為方式。其內容包括: ◆社會總產品 ◆國民收入分配政策 ◆預算收支政策 ◆稅收政策 ◆財政投資政策 ◆財政補貼政策 ◆國債政策 ◆預算外資金收支政策等 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財政政策是隨著社會生產方式的變革而不斷發展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由於受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制約,國家不可能大規模組織社會經濟生活。奴隸主和地主階級的財政政策主要為鞏固其統治地位的政治職能服務在資本積累階段和資本主義形成時期,統治者一般都推行掠奪性財政政策,以加速資本積累的過程。 早期的資本主義國家,一般都實行簡政輕稅、預算平衡的財政政策,以利於自由資本主義的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激化,政府的經濟職能逐漸增強,財政政策不僅為實現國家政治職能服務,而且成為政府幹預和調節社會經濟生活的重要工具。 特別是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主義產生,財政政策成為調節經濟、挽救經濟危機的重要手段:常常在經濟蕭條時期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以刺激社會總需求,加快經濟復甦;在經濟高漲時期,則實行緊縮性財政政策,以減少社會總需求,延緩經濟危機的來臨。 社會主義國家由於建立了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制度,國家集中了全體人民的意志,代表著人民的根本利益,能自覺地根據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制定財政政策。一方面促進人民民主政權的鞏固,一方面組織和協調社會經濟生活,為鞏固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滿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服務。狹義貨幣政策:指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經濟目標(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實現充分就業和平衡國際收支)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給和利率,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合。 廣義貨幣政策:指政府、中央銀行和其他有關部門所有有關貨幣方面的規定和採取的影響金融變數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體制改革,也就是規則的改變等) 兩者的不同主要在於後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關部門,他們往往影響金融體制中的外生變數,改變游戲規則,如硬性限制信貸規模,信貸方向,開放和開發金融市場。前者則是中央銀行在穩定的體制中利用貼現率,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達到改變利率和貨幣供給量的目標。 目前中國實行的是: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是通過政府對國家的貨幣、信貸及銀行體制的管理來實施的。貨幣政策的性質(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以及貨幣、產出和通貨膨脹三者之間聯系的方式)是宏觀經濟學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爭議的領域之一。一國政府擁有多種政策工具可用來實現其宏觀經濟目標。其中主要包括:(1)由政府支出和稅收所組成的財政政策。財政政策的主要用途是:通過影響國民儲蓄以及對工作和儲蓄的激勵,從而影響長期經濟增長。(2)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執行,它影響貨幣供給。通過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影響利息率及經濟中的信貸供應程度來間接影響總需求,以達到總需求與總供給趨於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貨幣政策分為擴張性的和緊縮性的兩種。 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是通過提高貨幣供應增長速度來刺激總需求,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更為容易,利息率會降低。因此,當總需求與經濟的生產能力相比很低時,使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最合適。 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是通過削減貨幣供應的增長率來降低總需求水平,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較為困難,利息率也隨之提高。因此,在通貨膨脹較嚴重時,採用緊縮性的貨幣政策較合適。 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是貨幣供應量,即全社會總的購買力,具體表現形式為:流通中的現金和個人、企事業單位在銀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現金與消費物價水平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一直是中央銀行關注和調節的重要目標。 貨幣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為調控貨幣政策中介目標而採取的政策手段。貨幣政策是涉及經濟全局的宏觀政策,與財政政策、投資政策、 分配政策和外資政策等關系十分密切,必須實施綜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幣值穩定。根據央行定義,貨幣政策工具庫主要包括公開市場業務、存款准備金、再貸款或貼現以及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等。從學術角度,它大體可以分為數量工具和價格工具。價格工具集中體現在利率或匯率水平的調整上。數量工具則更加豐富,如公開市場業務的央行票據、准備金率調整等,它聚焦於貨幣供應量的調整。運用貨幣政策所採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七個方面: 第一,控制貨幣發行。第二,控制和調節對政府的貸款。第三,推行公開市場業務。第四,改變存款准備金率。。第五,調整再貼現率。第六,選擇性信用管制。第七,直接信用管制。
Ⅳ 影響商品期貨合約價格的因素有哪些
您好銀芝麻給您回答:商品期貨合約價格與我國經濟的發展狀況密切相關,這些年,隨著我國經濟不斷迅猛地發展,有較多的海外資金流入了我國商品期貨市場,商品期貨開始表現出了更強的金融屬性。
1、市場規模
市場規模決定商品期貨的真實價格。如果期貨市場非常大,獨立的交易個體不具主動權都是被迫接受合約價格的,商品期貨市場中商品價格的變化既不會受到單個操縱者的控制也不會受制於非理性因素;另外,如果商品期貨市場規模足夠大且商品期貨市場內充斥著足夠多的交易者時,大宗商品期貨合約價格將會充分反映市場信息,我們得到的商品期貨合約價格才是最真實的價格。
2、商品期貨標的資產的供求關系
商品期貨與現貨標的緊密相關。由於現貨價格受市場中現貨商品實際供求關系影響,而現貨價格又會影響期貨合約價格,因此期貨合約價格也受到商品供求關系以及外部市場因素等影響。
3、投機與套期保值比例
在商品期貨市場中,套期保值者以及投機者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套期保值者的目的是充分分散市場風險,他們更喜歡看到商品期貨合約價格與現貨標的價格一致。市場中的投機者,他們渴望獲得更高的利益,在投機中搞活了市場,這也預示著其在獲得可能高額回報率的同時也要面對巨大的市場風險。
因此,只有套期保值者和投機者之間具有恰當的比例時,市場才可能健康的運轉,否則,如果市場中充斥著大量的套期保值者,他們厭惡風險,市場流動性較差,期貨合約價格不能對信息作出及時反映;反之,若市場中充溢著大量的投機者,風險較大,很可能導致整個期貨市場瀕危。因此,只有保證市場內的期貨合約價格與現貨比例一致,期貨市場才能發揮其價值並穩健運行。
Ⅳ 採取貨幣緊縮政策,為什麼期貨商品會下跌呢
從兩個方面理解:
1、緊縮貨幣政策,則造成市場上流通現金減少。這樣,造成現金從股市或商品市場流出。流入實體經濟。這樣,股票市場及商品市場上有大量資金出逃。造成股市及商品下跌。
2、另一方面,市場現金減少,實業企業就需要花更多的成本。造成融資成本上升。 這樣,實業企業規模經濟及融資就會減少,企業活動減少,商品需求減少。商品下跌。
Ⅵ 影響商品期貨的因素有哪些
一、市場結構和供需基本面
二、經濟周期
三、儲備貨幣因素
四、貨幣流動性
五、投機因素
六、預期因素
Ⅶ 影響期貨價格的因素有哪些
期貨價格是指期貨市場上通過公開競價方式形成的期貨合約標的物的價格。
期貨價格是指交易成立後,買賣雙方約定在一定日期實行交割的價格。期貨交易是按契約中時間,地點和數量對特定商品進行遠期(三個月、半年、一年等)交割的交易方式。其最大特點為成交與交割不同步,是在成交的一定時期後再進行交割。
商品價格的波動主要是受市場供應和需求等基本因素的影響,即任何減少供應或增加消費的經濟因素,將導致價格上漲的變化;反之,任何增加供應或減少商品消費的因素,將導致庫存增加、價格下跌。然而,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一些非供求因素也對期貨價格的變化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這就使期貨市場變得更加復雜,更加難以預料。影響期貨價格變化的基本因素要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
1、供求關系:
期貨交易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因此,它的價格變化受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當供大於求時,期貨價格下跌;反之,期貨價格就上升。
2、經濟周期:
在期貨市場上,價格變動還受經濟周期的影響,在經濟周期的各個階段,都會出現隨之波動的價格上漲和下降現象。
3、政府政策:
各國政府制定的某些政策和措施會對期貨市場價格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4、政治因素:
期貨市場對政治氣候的變化非常敏感,各種政治性事件的發生常常對價格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5、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指公眾的觀念、社會心理趨勢、傳播媒介的信息影響。
6、季節因素:
許多期貨商品,尤其是農產品有明顯的季節性,價格亦隨季節變化而波動。
7、心理因素:
所謂心理因素,就是交易者對市場的信心程度,人稱「人氣」。如對某商品看好時,即使無任何利好因素,該商品價格也會上漲;而當看淡時,無任何利淡消息,價格也會下跌。又如一些大投機商品們還經常利用人們的心理因素,散布某些消息,並人為地進行投機性的大量拋售或補進,謀取投機利潤。
8、變動因素:
在世界經濟發展過程,各國的通貨膨脹,貨幣匯價以及利率的上下波動,已成為經濟生活中的普遍現象,這對期貨市場帶來了日益明顯的影響。
9、大戶操縱:
期貨市場雖是一種「完全競爭」的市場,但仍難免受一些勢力雄厚的大戶的操縱和控制,造成投機性的價格起伏。
應答時間:2021-01-2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Ⅷ 政治、政策因素如何影響期貨價格
以一般的為例,政治、政策會對宏觀經濟產生影響,這樣股指期貨作為整體經濟的風向標總是會受到最直接的影響。宏觀經濟的好壞會影響到微觀產業鏈的供需情況這樣就會對商品期貨價格產生影響。
特殊的更是多種多樣影響更為直接,例如貨幣政策,直接影響到商品價值的衡量尺度。如地緣政治,中東局勢直接影響到國際原油供給等等。非常多,不一一列舉,建議看些期貨行情的分析報告會有各種各樣的案例。
Ⅸ 美元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為什麽會使商品期貨價格大幅上漲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直白地說,就是美國開始開動印鈔機印鈔票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為什麼商品價格會大漲:
假設原先市場上流通的貨幣總量是1萬億美元的話,如果美國政府執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再印1萬億美元,那麼市場上流通的貨幣總量就是2萬億美元了,而市場上的商品數量短期之內是不會出現大幅變化的,這也就是說,現在是用2萬億的錢去買原先只值1萬億的商品,自然而然地商品價格就要大漲了。再明白點,假設市場上只有汽車這一種商品,目前總共用1億輛,當前的貨幣總量是1萬億,那麼也就相當於一輛汽車的價格是1萬元,如果此時再印1萬億的鈔票,那麼就是2萬億的貨幣流通量,這時一輛汽車的價格就應該是2萬元了。
其他商品的例子都如同汽車一樣。我講的比較簡單,不過道理就是這樣子的。
Ⅹ 貨幣政策怎麼影響經濟
貨幣政策顧名思義就是關於貨幣的政策,事實上貨幣政策也是通過調整貨幣供給量來影響經濟。比如前一段時間我國的通貨膨脹比較厲害,央行採取了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就是通過提高法定準備金率來減少流通中可能的貨幣量,貨幣量減少,大家使用貨幣的成本就會增加,這樣就會抑制對貨幣的使用(主要是投資),需求就會減少,對通脹就會有一定的抑製作用。
寬松的貨幣政策作用機理相似,也是通過改變貨幣供給來影響經濟,寬松就是要增加貨幣供給,供給增加,使用貨幣的成本降低,就會促進投資和消費,對經濟產生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