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商品在歷史極值交易策略
① 商品期貨交易的最早出現的期貨
農產品期貨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期貨,穀物交易一直是期貨市場上傳統的交易商品,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農產品期貨交易所。自從21世紀初開始,我國農產品期貨交易的主要場所是鄭州商品交易所和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農產品期貨交易的品種主要包括黃豆、玉米、小麥、大豆、糖、咖啡、可可、棉花、生豬、活牛等。
② 如何進行商品期貨交易
基礎的知識看看書就懂了
對於期貨交易的高層階段歡迎和我交流
我對期貨交易有相當研究,可以說比較精通
我擅長中長線研究交易分析,可以做到小虧損大收益
如果你信得過我,歡迎私聊,我們可以合作,你應該會有不小收獲
滿意的話,請採納吧,謝謝
③ 期貨有幾種交易方法
一是交易的對象不同。現貨交易的范圍包括所有商品;而期貨交易的對象是由交易所制訂的標准化合約。第二是交易目的不同。在現貨交易中,買方是為了獲取商品;賣方則是為了賣出商品,實現其價值。而期貨交易的目的是為了轉移價格風險或進行投機獲利。第三是交易程序不同。現貨交易中賣方要有商品才可以出賣,買方須支付現金才可購買,這是現貨買賣的交易程序。而期貨交易可以把現貨買賣的程序顛倒過來,即沒有商品也可以先賣,不需要商品也可以買。第四是交易的保障制度不同。現貨交易以《合同法》等法律為保障,合同不能兌現時要用法律或仲裁的方式解決;而期貨交易是以保證金制度為保障來保證交易者的履約。期貨交易所為交易雙方提供結算交割服務和履約擔保.第五是交易方式不同。現貨交易是進行實際商品的交易活動。交易過程與商品所有權的轉移同步進行。而期貨交易是以各種商品期貨合約為內容的買賣,對象不是具體的實物商品,而是一紙統一的"標准合同",即期貨合約。整個交易過程只是體現商品所有權的買賣關系並沒有真正移交商品的所有權。無論買賣多少次,只有最後的持約人才有履行實物交割的義務。而其他的人只需在合約期滿之前做相反方向的買賣,了結原有交易,把買賣差價結算完了即可。另外,現貨交易活動隨時隨地可以進行,具體交易內容由交易雙方一對一談判商定,有較強的靈活性。而期貨交易必須在規范化的市場中依法公開、公平、公正地進行,交易中買方、賣方互不見面,不存在買賣雙方的私人關系。
希望有所幫助
④ 請問國內期貨所有商品的歷史最高價和最低價
用文華財經縮小了看,一目瞭然。
真是懶死了。
⑤ 期貨商品的歷史走勢圖
博弈大師歷史數據很少,文華稍微多一點
⑥ 交易策略構建的完整闡述:到底什麼是期貨
簡析個人交易策略思想的形成
系統交易策略的形成,通常可以經由以下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即從上到下和從下到上。
從上到下,就是指通過對市場的長期觀察而形成某種理論上的認識,然後基於這種認識而形成某種戰略戰術。
舉個例子來說,道氏理論是20世紀初最早最完備的對股價波動特徵的理論總結。道氏理論可以由十二個基本定義構成。其中道氏對趨勢的定義,筆者認為至今仍然是最恰當的。後來由道氏理論出發形成了一系列著名的交易思想,如其中的「擺動交易法」,「三點交易法」等等。
而所謂的從下到上,是指從市場統計數據出發,通過統計分析得出的統計特徵而尋找對應的交易策略。
例如,「跳空高開若干點後買入,收盤價賣出」,就是根據當時美國期貨資料庫的研究而發現所謂「跳空效應」,也就是當跳空高開後價格上升的概率很高。而對這一市場現象的原因,到現在理論界還沒有一個定論,沒有一個一致的解釋。這就是一個純粹由數據出發而形成的交易思想典型例子。
不管是從上到下形成的交易策略,還是從下到上形成的交易策略,歷史上都有著名的成功戰例和成功的投資家。比如著名的美國投資家R.M.Baruch、B.Graham、W.Buffett、J.Templeton等都是同一時代著名的投資理論家。他們在投資理論上都有很深的造詣,甚至有的對投資理論的發展做出過傑出的貢獻。
但從系統交易的觀點看,從上到下形成交易策略的思想比起從下到上形成交易策略的思想具有如下優點:
原文:網頁鏈接
第一,能很好的把握局部的損失與全局的失敗的關系。
系統交易強調的是長期穩定的效益,並不是強調一時一地的得失。由於統計樣本分布很難做到均衡,有時不利事件的發生具有集束性,也就是任何交易系統都必須做好面對連續失敗的情況。而在這種逆境時期,面對強大的心理壓力,假如交易者者充分理解該系統所據以形成的投資理論,就很有可能清醒地評估每一樣本的統計特徵,從而判斷這是由統計樣本分布不均衡形成的逆境時期還是投資市場已經發生了新的根本性變比,從而使交易系統能適應新的市場特性。
筆者從多年的交易實踐中體會到,充分理解交易系統所依據的投資理念對於交易者在逆境時期保持心理平衡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有一些投資者花重金購買商業性出售的交易系統,但當遭遇連續逆境時期便很容易放棄交易系統,而到其後不久這些投資者又重新發現該系統又恢復良好的表現。這里通常存在兩個問題:
1、任何交易系統都必然嵌入系統設計者的心理特徵。假如系統使用者的心理特徵與系統設計者的心理特徵存在較大差異,則該交易系統不適用於該使用者。
2、上面談到的問題,由於商業化交易系統常常不透露其系統的設計思想及重要參數,從而導致使用者無法從理論層次上充分理解該系統,最終結果導致逆境時期心理失衡。
第二,能有利於交易系統的風險控制。
如果交易系統沒有編入風險控制規則,理解交易系統的投資理念則可以使使用者對風險發生的程度、范圍及時間有一定的預見性,從而增強風險控制的主動性和准確性。比如,如果使用者使用以趨勢跟蹤為設計理念的交易系統,那麼使用者可以通過對趨勢與非趨勢市場的理論研究與長期實踐,知道該系統的逆境時期是市場的橫盤震盪時期。如果使用者依據某種方法判斷市場將進入震盪期,那麼使用者便可採取減少資金投入量的風險管理方法控制風險,同時觀察交易系統的表現。
假如交易結果確實虧損次數增加,那麼就證明判斷正確及保護措施得當;但假如交易結果虧損次數並無明顯變化,那麼就證明對市場態勢的判斷有誤,使用者可以逐步增大資金投入量。
第三,更有利於對交易系統的維護與修改。
交易系統的使用過程中有一個相當難處理的矛盾統一關系,即一定時期既要毫不動搖地執交易系統的所有信號,又要對交易系統對市場特徵的偏離狀況有所警覺從而能在有必要的時候修改交易系統。
⑦ 商品期貨是如何交易的說詳細點兒,最好舉一個好的例子,有獎哦
樓主您好!
我是期貨從業人員,下面從套期保值和風險投資兩個角度給您解釋下商品期貨的交易過程:
(一)套期保值:
1.買入套期保值:(又稱多頭套期保值)是在期貨市場中購入期貨,以期貨市場的多頭來保證現貨市場的空頭,以規避價格上漲的風險。
例:某油脂廠3月份計劃兩個月後購進100噸大豆,當時的現貨價為每噸0.22萬元,5月份期貨價為每噸0.23萬元。該廠擔心價格上漲,於是買入100噸大豆期貨。到了5月份,現貨價果然上漲至每噸0.24萬元,而期貨價為每噸0.25萬元。該廠於是買入現貨,每噸虧損0.02萬元;同時賣出期貨,每噸盈利0.02萬元。兩個市場的盈虧相抵,有效地鎖定了成本。
2.賣出套期保值:(又稱空頭套期保制值)是在期貨市場出售期貨,以期貨市場上的空頭來保證現貨市場的多頭,以規避價格下跌的風險
例:5月份供銷公司與橡膠輪胎廠簽訂8月份銷售100噸天然橡膠的合同,價格按市價計算,8月份期貨價為每噸1.25萬元。供銷公司擔心價格下跌,於是賣出100噸天然橡膠期貨。8月份時,現貨價跌至每噸1.1萬元。該公司賣出現貨,每噸虧損0.1萬元;又按每噸1.15萬元價格買進100噸的期貨,每噸盈利0.1萬元。兩個市場的盈虧相抵,有效地防止了天然橡膠價格下跌的風險。
(二)風險投機:
1.利用某一品種價格的波動進行投機操作
(a)買空投機
例:某投機者判斷7月份的大豆價格趨漲,於是買入10張合約(每張10噸),價格為每噸2345元。後果然上漲到每噸2405元,於是按該價格賣出10張合約。獲利:
(2405元/噸-2345元/噸)X10噸/張X10張=6,000元
(b)賣空投機
例:某投機者認為11月份的小麥會從目前的1300元/噸下跌,於是賣出5張合約(每張10噸)。後小麥果然下跌至每1250元/噸,於是買入5張合約,獲利:
(1300元/噸-1250元/噸)X10噸/張×5張=2,500元
2.套利
(a)利用相關品種的價差套利。
(b)利用不同期貨市場上同一品種的價差套利。
利用同一品種不同交割月的價差套利。
(d)利用現貨與期貨的價差套利。
有問題歡迎追問^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