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期貨交易黑幕
❶ 如何鑒別非法黃金期貨 避免自己上當受騙
合法的期貨交易場所應當經中國證監會批准,並接受其監督管理。目前,我國僅有5家,僅有5家,僅有4家合法期貨交易所,分別是: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貨)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
合法的期貨交易所:
上海期貨交易所(簡稱上期所),由上海金屬交易所、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和上海商品交易所合並組建而成,於1999年12月正式運營。
上期所官網
大連商品交易所(簡稱大商所),成立於1993年2月。
大商所官網
鄭州商品交易所(簡稱鄭商所),是在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成立於1999年10月。
鄭商所官網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簡稱中金所),由上期所、鄭商所、大商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共同發起設立的金融期貨交易所,於2006年9月在上海成立。
中金所所官網
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
合法的期貨公司:
按照規定,開展期貨業務,需要經中國證監會核准,取得相應業務資格,否則即為非法機構。投資者可以通過中國證監會網站、中國期貨業協會網站查詢合法期貨經營機構及其從業人員信息,或者向當地證監局核實相關機構和人員信息。
投資者開戶時,如何查詢自己的開戶公司是否正規合法呢?可進入中國期貨業協會官網-資格管理-資格公示-輸入期貨公司名稱,即可查詢。若查詢的期貨公司不存在,則說明其是非法的,請投資者務必謹慎投資!
需要重點強調的是,只有通過經中國證監會批准設立的期貨經營機構、在中國證監會批準的期貨交易場所進行的期貨交易,才是合法的期貨交易。非法期貨交易不受國家法律保護。投資者在入市交易前,應當對此有清楚的認識。
❷ 有人帶領大家一起做黃金期貨,會是騙局嗎
你好!這是騙子不要相信!
這個市場95%的人都是虧錢的,騙子很多!
❸ 在海證期貨做黃金期貨交易能保證資金安全嗎
正規的期貨公司的話,一般資金是安全的,因為你的資金在第三方保證金賬戶里,每天可以通過保證金監控中心查詢交易情況,包括資金在內
❹ 我一朋友自己和人合夥開了一家期貨黃金公司,就是只在網上做交易沒有實體金買賣,前些日子被投資人告了...
這看你們做的什麼交易業務了啊,如果把客戶介紹開戶用的黑平台,被告了肯定是你們公司責任,並且交易行為要證監會,期貨業批准,沒批準的都是違法的
❺ 黃金期貨是不是傳銷
不是傳銷。
黃金期貨是指國際黃金市場未來某時點的黃金價格為交易標的的期貨合約,投資人買賣黃金期貨的盈虧,是由進場到出場兩個時間的金價價差來衡量,契約到期後則是實物交割。
黃金期貨交易採取的是多空雙向交易機制。
與股票投資實行T+1交易不同的是,黃金期貨實行的是T+0交易,也就是當天買進當天就可以賣出。
黃金期貨是保證金交易,所以當你保證金不足時會遭遇系統平倉。注意風險率。
這種屬於高風險,高收益。投資需謹慎,不要盲目入市,先學習基礎知識。
❻ 做黃金期貨都有哪些風險
黃金期貨的風險有兩個方面:
1、一個是期貨平台的風險,國內有合法的3家商品期貨交易所和1家金融期貨交易中心,這個可以放心。現在充斥市場的大部分是外盤期貨(絕大多數是黑平台和對賭盤),他們賺的就是你虧的錢,所以一定要謹慎,在平台上杜絕風險。
2、另一個是黃金期貨投資交易上的風險,如果不是閑錢的話,建議不要做期貨,期貨風險遠大於股市,因為期貨有杠桿,而且行情波動很大。要做的話,一定要理解杠桿原理,控制倉位,嚴格止損,保住本金。
❼ 黃金期貨對沖交易怎樣避免陷阱
1、不做流動性差的合約:如果組建的套利組合中一個或兩個流動性很差,則我們就要注意該套利組合是否可以順利地同時開倉和平倉,如果不能,則要斟酌廢棄該次套利機會。此外,如果組合構建得足夠大,則組合的兩個合約都存在必定的沖擊成本。
2、做非短期因素影響的正向套利:由於套利機會是依據中長期價格關系找到短期價格呈現偏離的機會,發生套利機會的因素一般都是短期或者突發事件引起的價格異變,所以,一般不應介入非短期因素影響的正向套利時機。
3、"逼倉"中的套利危險:其風險重要在跨期套利中浮現,一般而言,跨期的虛盤套利不涉及到現貨,而逼倉的風險就在於沒有現貨頭寸做維護,當市場行情呈現單邊逼倉的時候,逼倉月合約要比其它月份走勢更強,其價差未涌現"理性"回歸,從而導致虧損的局勢。
❽ 如何防止黃金期貨交易被套牢
這個要防止就只能是早點止損了
自己設定好止損的點位
到了後就及時平倉
黃金期貨一手1000克,費用11塊
❾ 關於黃金期貨非法經營的案子
看情況而定吧 現在黃金期貨 國內就上海期貨交易所是合法的
就像黃金現貨就上海黃金交易所合法的一樣的。
但是非法的平台還是非常多的。就比如 嘉祺的建行金和工行金 明顯是非法的。但是不一樣還是在經營啊。
❿ 黃金期貨投資風險大嗎
黃金期貨投資風險大,回報率高。黃金期貨的投資風險相對較大,適合專業的投資者,要求投資者有較強的風險控制能力,適合有較強風險承受力和黃金產業鏈上的企業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