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億資管新規商品期貨
1. 資管新規落地 工銀瑞信基金怎麼樣百萬億市場
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運行。
2. 金融機構資管新規將於何日落地
4月27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發布。由於涉及銀行、信託、證券、基金、期貨、保險等多類機構的眾多產品、近百萬億元資金,《意見》的落地備受關注。
對市場健康發展更為積極的影響是,新規拉齊了資管業務的監管標准。此前,由於涉及銀行、信託、證券、基金、期貨、保險等多類機構,針對不同機構的監管標准並不一致。《意見》明確,將按照產品類型而非機構類型統一標准規制,同類產品適用同一監管標准,減少監管真空,消除套利空間。專家認為,以後大家都將在同一個標准和「起跑線」上做業務。另外,各金融機構可以回歸自己本源,發揮自己的優勢,做自己最專業的事情。來源:中國經濟網
3. 資產新規正式發布,大家覺得會對市場有何影響
資管新規正式發布,這是未來至少三年金融市場的變革主線,尤其對銀行理財和銀行的經營包括經濟的發展方式都將產生重大影響。這個資管新規影響的是以下資金,目前銀行表外理財產品資金余額為22.2萬億元、信託公司受託管理的資金信託余額為21.9萬億元、公募基金11.6萬億元、私募基金11.1萬億元、證券公司資管計劃16.8萬億元、基金及其子公司資管計劃13.9萬億元、保險資管計劃2.5萬億元,總共近百萬億元。
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剛剛出來的時候,一些銀行聯合起來曾經有一個反饋意見,正式的文件看來是吸收了一些意見,做了一些適度的調整,但是基本的框架和基本精神未有改變,說明監管層對這次金融去杠桿的決心。此次監管新規實施後,對於銀行業影響最大,因為銀行業目前管理有22萬億級別的銀行理財產品,按照新規的要求銀行理財產品必須打破剛兌、凈值化管理,並且確定了嚴格的投資者適當性制度,並要求其成立專門的資產管理公司跟銀行的存貸款業務分開,這是對銀行理財業務的徹底變革。
銀行理財之所以有以上的頑疾,主要是因為它的產生是利率市場化和經濟放緩的結果。近幾年經濟放緩,內需不足,房地產信貸調控,銀行創造的貨幣不能通過貸款釋放出去,而作為存款收益率太低,於是銀行把部分存款挪到表外作為理財產品,吸引存款,投資到房地產,基礎設施,或者找個信託等通道高息放出去,由於實行利率市場化改革,監管層也就允許這種做法了,沒想到最近今年增加非常快。但是存在的問題是,盡管是表外產品但是都是剛性兌付,就是不管投資的資產賺了還是虧了,都必須保本保息,這對於銀行存貸款業務造成威脅,風險積聚在銀行業。也導致投資者冒險投資,包括信託、創業投資基金等都存在以上問題。凈值化管理的主要指向就是解決剛性兌付問題,也就是你投資的底層資產凈值多少,就按照凈值兌付,虧了就虧了,賺了就賺了,不像以前機構要挪用其他產品的資金去兌付,或者發新的產品兌付舊的產品,這是一種旁氏融資,積累非常大的風險。這就會導致公私募的產品發生較難預期的風險,尤其對銀行理財產品的考驗最大,銀行業在金融市場上的投資能力、風險管理能力等都將經受市場的考驗。
這個新規實施後,部分理財購買者由於害怕風險,可能會把銀行理財資金轉投存款或者投資其他產品,投資貨幣基金的資金可能會更多,如果資金大部分湧向貨幣基金,那麼目前高企的貨幣基金收益率也會降低,從而帶動公開市場利率的下降。還有部分資金風險承受能力強的資金可能去購買公私募基金產品投資股市,這對股市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因為此前投資銀行理財產品可以穩賺5%以上的收益,就沒必要去投資股市購買基金,承擔風險。此前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扭曲了風險收益結構,也是資本市場落後的重要原因。
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可能去做存款,因為資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凈值化管理,凸顯了風險,風險厭惡型的投資者就會去存款,比如近期大額存單的大量發行,並提高利率,事實上就會吸引部分理財資金。這可能是此次監管層出台資管新規最核心的初衷:從央行去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看,2017年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164.1萬億元,同比增長9.0%,比年初增加13.5萬億元,同比少增1.4萬億元。從人民幣存款部門分布看,住戶存款、非金融企業存款分別同比少增5649億元、3.2萬億元。
今年前兩月居民存款有所回升,但是非金融企業的存款卻大幅減少,根據央行披露的數據,今年前兩個月,人民幣存款累計增加3.55萬億元,同比少增2349億元。其中,住戶存款累計增加3.74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累計減少2.38萬億元。銀行存款的減少應該是目前銀行業的心腹大患,存款減少的話企業融資成本還會繼續提高,貸款的就成了無源之水,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如果此次資管新規能夠達到以上目的,理順金融市場,最終真正達到提高直接融資比例的目的,那真的是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之福。
4. 資管新規合格投資者的門檻為何這么高
資管新規中規定,資產管理產品的投資者分為不特定社會公眾和合格投資者兩大類。合格投資者是指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於單只資產管理產品不低於一定金額且符合下列條件的自然人和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事實上,設定合格投資者門檻,不是為了把投資者排除在外,相反會有利於保護投資者利益。一般來講,不同投資者對投資風險偏好不同,感知能力也各異。相比有一定投資經驗的投資者,普通百姓的知識儲備、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往往較差,在面對收益誘惑時,可能會存在僥幸心理,而對投資回報期望過高、對風險預估不足,這其實潛藏巨大風險。此次資管新規從投資者主體資格、資產狀況、風險承擔能力等方面設定門檻,避免和減少盲目投資、非理性投資的存在。來源:人民日報
5. 資管新規下,邁科期貨發展怎麼樣
邁科期貨積極應對資管新規帶來的經濟阻力,發展的不錯呢。
6. 「資管新規」出台了三年,如今的資管行業進入到什麼階段
經歷了調整期,現在的資管行業逐步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如今資管產品總體較為旺盛。中國基金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20年資產管理業務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的資管業務總規模達到約58.99萬億元,較2019年年末的52.23萬億元增長了6.76萬億元,漲幅約13%。受益於市場行情,公募基金規模增長最猛,達到19.89萬億元,佔比為33.72%;其次是私募基金規模為16.96萬億元,佔比28.75%。
中國人民銀行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將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年底,資管行業轉型進入新拐點,特別是對於日益火爆的公募基金,需要不斷地加強自身能力的建設。
國泰元鑫資產認為,如同中國經濟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陣痛期一樣,基金資管行業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一、國家金融政策及監管環境的變化,行業需要時間去適應和消化;二、行業生態環境的變化,各公司商業模式的轉換需要時間去磨合和沉澱;三、商業模式的新舊轉換,企業的治理結構、制度流程以及專業團隊也需要時間去調整和鍛造。總結國泰元鑫的觀點:未來基金資管行業最終還是會轉向內涵式發展,主要是通過內部的深入改革,激發活力,增強實力,提高競爭力,在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實現實質性的跨越式發展。
7. 資管新規狼終於來了,這個新規到底對金融業有什麼影響
從修改之處來看,監管當局資管業務回歸本源的決心不容挑戰,監管宗旨不改。
但明確了前期爭議之處和難點,確保操作上可行;同時也確保落地過程中市場平穩,不因監管而製造次生風險。整體而言,新規修改有助於保持市場平穩,確保轉型目標達成。不過,還不能徹底放鬆,新規是「指導意見」,不是具體的執行辦法,後續仍有待有關細則出台。意思是說,後續分析工作還多得是。
對於金融各子行業的相關業務,感覺調整壓力可大幅減輕,大家可稍稍鬆口氣,構成利好。部分銀行參照新規要求率先凈值化轉型,近期推出了一些凈值型理財產品,
8. 資管新規發布以後理財產品市場還會好嗎
資管新規發布後,理財產品市場依舊會好,這是我的見解,理財產品不再是保本狀態,而是可以微盈利,在這個物價上漲的時代保本就已經很占優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