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油黃金 » 貝是早期貨幣是商品交換的必然產物

貝是早期貨幣是商品交換的必然產物

發布時間: 2021-06-04 04:42:26

❶ 貝殼作為貨幣的意義,貨幣的是什麼出處貨幣是商品嗎

在人類早期的經濟活動中,一種名為貨貝的貝殼,以其堅固耐磨、光潔美麗、易於攜帶和具有自然單位的特點,充當了商品交換的媒介,這即是最原始的貨幣。在貨幣史上,用貝殼當貨幣流通時間也較長,使用更廣,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用貝殼充當貨幣的歷史。600年前,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下西洋時,船隊到達印度洋的島國馬爾地夫,當時叫溜山國。據隨行的鞏珍在所著《西洋番國志》記載,當地的商業貿易以銀幣交易,但是有意思的是,這里卻供應外國通行的貨幣——貝殼。原來馬爾地夫的許多珊瑚島礁盛產一種貝殼,當地人採集貝殼,堆積如山,待貝殼裡面的肉腐爛後,將貝殼洗凈,然後販賣給暹羅(今泰國)、榜葛刺國(今孟加拉)等國作為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據考證,明代在雲南部分地區也通行以貝殼作為流通的貨幣,是否由暹羅輾轉而來,尚不得而知。

總結就是一種特定的貝殼,估計不是尋常的貝殼

❷ 為什麼說貨幣是價值形態和商品生產與商品交換發展的必然產物

從歷史的角度看,交換發展的過程可以濃縮為價值形態的演化過程:從簡單價值形態到擴大價值形態再到一般價值形態、貨幣形態。價值形態發展演變的過程,其結果是推導出貨幣。所以說,貨幣是價值形態發展的必然產物。 從根本上說,貨幣起源於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形成於價值形式的發展。

❸ 人類早期活動中的貨貝是什麼,和貨幣什麼關系

貨貝是一種小型的海洋貝類生物,它只有古錢幣那樣大小。在古代,人類文明的搖籃時期,貨貝曾長期被作為貨幣來使用。

文物考古發現,商代墓葬中的隨葬貝非常普遍,自一枚至數千枚者皆有。在商王武丁的諸婦之一婦墓中,隨葬的貝有6680餘枚之多。甲骨文(「卜辭」)中提到「貝」字的地方相當多,有些「貝」字的含義,幾乎和現代的「財」字差不多。「朋」是貝的計算單位,「五貝一系,二系一折」(也有說一朋為二貝或五貝)。《詩經・小雅・菁菁者莪》中有「既見君子,錫(賜)我百朋。」如果一朋是十貝,「百朋」則是千貝,可見西周用貝數量之多。

❹ 貨幣是交換的必然產物有什麼證據

從歷史的角度看,交換發展的過程可以濃縮為價值形態的演化過程:從簡單價值形態到擴大價值形態再到一般價值形態、貨幣形態。價值形態發展演變的過程,其結果是推導出貨幣。所以說,貨幣是價值形態發展的必然產物。從根本上說,貨幣起源於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形成於價值形式的發展。

❺ 為什麼說貨幣是價值形態和商品生產與商品交換發展的必然產物

你去仔細看看 想想馬克思政經
還有那句化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而貨幣天然是金銀
我們用的紙幣只是代替貨幣(金銀)的符號,不是真正的貨幣

❻ 什麼是早期好貨幣 是商品交換的必然產物

金銀是早期最好的貨幣,自身具有價值,易於分割和攜帶,金銀成為貨幣是商品交換必然的產物。

商品交換實質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相互自願讓渡商品所有權的經濟行為。

商品所有者彼此讓渡使用價值和實現價值的過程。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對社會的有用性,生產者只有有償地讓渡商品的使用價值而得到價值,才能以此獲得自己需要的使用價值。

社會分工和不同所有者的存在,是商品生產的一般基礎,亦是商品交換的一般基礎。最早發生的商品交換是在原始共同體之間進行的剩餘產品的交換。

❼ 怎樣理解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

馬克思的貨幣起源學說揭示:貨幣是價值形態與交換發展的必然產物。從歷史的角度看,交換發展的過程可以濃縮為價值形態的演化過程。因為商品的價值是通過交換來表現的,因此,隨著交換的發展,也就產生了不同的價值形式。原始公社階段,在公社之間出現了偶然的交換。當時生產力水平低,可用來交換的剩餘產品還不多,隨著一些偶然的交換行為的出現,價值也就偶然地表現出來,產生了簡單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
隨著社會分工和私有制的產生,用於交換的物品越來越多,一種物品不再偶然地同另—種物品相交換,而是經常地同許多種物品相交換;這時,一種物品的價值就不再是偶然地被另一種物品表現出來,而是經常地表現在許多與之相交換的物品上,價值形式發展為擴大的價值形式。
在擴大的價值形式階段,交換已經成為一種經常發生的行為。交換物品的種類也越來越多,這時,直接的物物交換就產生了很多困難。這就迫使人們採用迂迴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在眾多參與交換的物品中,人們逐漸會發現有某種物品較多地參與交換。並且能夠為大多數人所需要。於是人們就先把自己的物品換成這種物品,再用它去換成自己想要的物品,從而這種物品也就成為交換的媒介。這樣,直接的物物交換就發展為利用某種物品充當媒介的間接交換了。與此相適應,價值表現形式也發生本質的變化:不再是一種物品的價值經常地表現在其他許多物品上,而是許多物品的價值經常地由一種物品來表現,這個表現所有物品價值的媒介就是一般等價物,這種商品的價值形式就是一般價值形式。
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在一般價值形式下,交替地起一般等價物作用的幾種商品中必然會分離出一種商品經常地起一般等價物的作用。這種比較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就是貨幣。當所有商品的價值都由貨幣表現時,這種價值形式就成為貨幣形式。
從價值形態的演化過程可以看出:
第一、貨幣是一個歷史的經濟范疇。它並不是從人類社會產生就有的,而是在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伴隨著商品和商品交換的產生和發展而產生的,所以貨幣的根源在商品本身。
第二、貨幣是商品經濟自發發展的產物,而不是人們發明或協商的結果,它是在商品交換長期發展過程中,為適應交換的客觀需要而自發地從一般等價物中分離出來的。
第三、貨幣是交換發展的必然產物,是社會勞動與私人勞動矛盾發展的產物,是價值形態和商品生產與交換發展的必然產物。

❽ 為什麼貨幣是商品交換內在矛盾的產物

在人類社會初期,並不存在商品交換,也不存在貨幣。 商品是為了交換而生產的勞動產品。由於社會分工,商品生產者的勞動,是社會總勞動的一部分,具有社會勞動的性質,但由於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的私有制,商品生產者的勞動直接表現為私人勞動,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矛盾是商品經濟的內在矛盾。只有通過交換,才能解決這一基本矛盾。 同時,商品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體,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兩個屬性,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對生產者有意義的是自己勞動產品的價值,而這種價值只能在交換過程中通過另一種商品表現出來。 貨幣是商品的內在矛盾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商品交換的發展經歷了偶然的物物交換階段、擴大了的物物交換階段、一般等價物交換階段和貨幣階段。與商品交換發展相適應,貨幣也相應地經歷了樸素商品貨幣階段、金屬貨幣階段和憑證貨幣階段。隨著商品交換的進一步發展,貨幣也必然會發展到更高的階段。

❾ 為什麼古代用貝殼做貨幣

在當時,比如有的人種的莊稼比較多,吃不完,但是他想吃西瓜,所以他需要用莊稼里的麥子換西瓜,但是他不能一直隨身帶的麥子,所以迫切需要尋找一種中介物來當做交換物。這個時候容易攜帶又容易保存的貝殼就成為了暫時的貨幣。

❿ 哪個朝代的貨幣是貝殼﹖

先秦時期以海貝充當的原始貨幣。早在夏代末年,貝可能已經成為交換媒介。商代常見的是一種齒貝,背面往往磨平,或鑽一穿孔,便於攜帶,學名為貨貝。

原始貝幣產生於距今三千年的商代,是錢幣的始祖,是一種由天然海貝加工而成的貝類貨幣,出土於河南殷墟婦好墓等地,年代為公元前19至前16世紀,距今約3500年以上。

經過加工的天然貝幣形體一面有槽齒,貝幣光潔美觀,小巧玲瓏,堅固耐磨,便於攜帶,這類海幣主要出產於我國的東海、南海等地海域,反映了商代商業交流的情況。

它的產生,標志著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程度。在原始物物交換階段之後,可交換的商品日益增多。此時貝幣出現,成為商品交換過程的中介。

(10)貝是早期貨幣是商品交換的必然產物擴展閱讀:

錢幣交易名稱的由來:

1、以幣面文字命名。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刀」、「即墨刀」、「安陽刀」、「明刀」,漢、魏、晉、南齊等時期的「五銖」以及唐朝以後的「元寶」、「重寶」、「通寶」等,都是因幣面的文字而得名。

2、以幣面圖案命名。清末各省多鑄銀元,因錢幣中央有蟠龍紋,故稱「龍洋」。

3、以幣體形狀命名。春秋戰國時期的「針首刀」、「圓首刀」、「三孔布」,漢代的「莢錢」,以及秦後的「方孔錢」,都是根據幣體的不同形狀而命名的。

4、以幣體重量命名。秦始皇時全國統一鑄幣「半兩」和開始鑄於漢文帝五年時的「四鑄」,都是以當時每枚錢幣的實際重量命名的。

5、以流通地域命名。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銀行、晉察冀邊區銀行、豫鄂邊區建設銀行等發行的貨幣,都在本區內流通,故稱「邊幣」。

熱點內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晚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3 瀏覽:396
阿壩小金縣橡膠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0 瀏覽:908
楚雄大姚縣豆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4:02 瀏覽:736
做期貨能在網上開戶嗎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591
安慶宜秀區早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377
正確的原油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9:41 瀏覽:39
達州市纖維板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11 瀏覽:310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白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07 瀏覽:883
上海外盤期貨哪裡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4:10 瀏覽:448
香港日發期貨開戶網站 發布:2021-12-16 12:24:09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