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全球原油期貨交易基本用美元結算
『壹』 上海期貨交易所原油期貨是以美元還是人民幣結算
國內期貨交易市場全部是人民幣結算,只有外盤才是美元結算。
『貳』 海外稱中國用人民幣買原油對美元影響是什麼
中國正在為用人民幣、而非美元支付結算進口石油進行前期准備工作,這是北京為建立自己的國際貨幣而努力的一個關鍵進展。「即使將部分國際石油貿易用人民幣結算,其潛在影響將是巨大的。」報道稱,受該消息和中國降低增值稅率影響,30日上海期貨交易所9月的原油價格上漲3%。
近期,中國開始修改與沙烏地阿拉伯之間的原油貿易協議條款。其中,中國正在考慮拿出一項在與沙烏地阿拉伯原油貿易中以人民幣支付的方案。分析師認為,這個人民幣國際化方案會對美元在國際貨幣市場中的強勢地位產生直接威脅。
如果中國與沙烏地阿拉伯之間建成人民幣換美元的貿易系統,這將意味著石油美元的國際格局將進一步被削弱。從1974年以來,石油以美元結算的系統就統治了整個全球金融系統。
簡而言之,石油美元系統的影響力正在逐步減弱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作為全球范圍內廣泛使用的儲備貨幣的國際影響力正在下滑。這種現象就和當年英鎊在全球貨幣市場的地位隨著大英帝國國力衰弱而式微一樣。美元在國際金融市場中影響力衰退的過程可能會持續非常長的時間,這一次中國拿人民幣直接購買石油的貿易結算系統將加速美元衰落的速度。
如果沙烏地阿拉伯開始接受以人民幣購買美元的貿易協議,石油美元的國際貿易系統將逐步開始瓦解。未來,人民幣結算原油的國際貿易系統將徹底顛覆全球能源市場的格局。
『叄』 中國石油期貨用人民幣結算有何意義
1、人民幣國際化
加大人民幣與石油貿易的結合程度,大力推動石油貨幣合約和石油人民幣進程。目前海灣的產油國,俄羅斯、伊朗等國在與他國的石油交易中都在尋求非美元化。而本幣尚不能自由兌換的中國,則只能承受石油成本加大和人民幣升值的雙重壓力。
2、建立戰略儲備庫
打破國際石油金融失衡的格局,關鍵在於中國必須爭取主動權,要形成與美國主導的石油金融體系抗衡的力量。其立足點就是以金融安全保障石油安全,構建中國「石油金融一體化」體系,實現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融合,打造中國戰略新優勢。
中國將龐大的外匯儲備通過購買石油等能源資源或建立戰略儲備庫的方式,轉變成實物資源儲備。
可以將外匯儲備與能源儲備結合起來考慮,把單純的貨幣儲備與更靈活的石油金融產品結合起來,即把石油金融合約如石油期貨合約、石油債券合約等也視作一種新型的儲備貨幣,既能使過多的外儲向實物資源轉化,更重要的是在金融市場上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3)長期以來全球原油期貨交易基本用美元結算擴展閱讀:
實現難點:
1、缺少聯合談判機制
中國缺少聯合談判機制。無論是石油,還是鋼鐵、鐵礦石等領域,都沒有建立起聯合對外談判機制。正因為如此,中國在類似國際市場領域,由於沒有話語權,屢屢吃啞巴虧。
譬如,日本新日鐵公司撕毀了此前中日韓三國鋼企達成的「君子協定」,率先與力拓公司達成鐵礦石價格協議,韓國浦項制鐵也隨之接受了日本與澳大利亞達成的合同價,就恰恰曝露了這一點。當然,原油與其他領域市場機制不同,這決定了石油談判不僅困難重重,而且也需要超強的智慧。
2、人民幣自由兌換問題
因為目前人民幣無法自由兌換,以及外匯管制等金融政策,也註定了中國在國際石油價格領域,難以擁有話語權,更遑論國際石油定價權。聯合談判機制的缺席和人民幣以及外匯政策的開放度不夠,確實是制約著中國爭奪國際石油定價權重要因素。
『肆』 為什麼石油結算必須用美元這給美國帶來了多大的利益
為什麼石油結算要用美元?二戰結束後,有70%的黃金在美國而市面交易石油的黃金不足導致交易起來困難和混亂。沙特是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國,有巨大的石油儲備(2017年底探明石油儲備約2608.6億桶)。具有領導地位以及沙特的皇室容易被收買,所以美國選擇了沙特作為談判對象。後來就達成協議,逼使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保證所有原油交易以美元結算,直到目前美元也是主要原油的主要交易結算貨幣。
沙特得到了持久地位和安全,而美國得到了用美元結算,而其他歐佩克國家也能正常愉快地交易石油,表面看來是一舉三得的局面。
美元成為世界通用貨幣後,只需要幾張廢紙就能一舉買下全世界的商品,就等於美國不斷印鈔然後買買買,美國想刮羊毛還有很多手段的。
美元在全世界的經濟作用之大,還可以用作政治工具。美國擁有美元的定價權,從而就能影響石油的價格。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依賴石油出口,當石油價格不斷插水就嚴重影響國內經濟。如:委內瑞拉、俄羅斯、伊朗、伊拉克、沙特等等。
『伍』 石油為什麼用美元結算,用點簡單的例子講太深奧不懂
國際大宗商品交易都是用美元來結算的。究其原因簡單的說美國是超級大國;復雜一點就要從布雷頓森林體系講起。話說很久很久以前美國老大哥把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召集到了一個叫布雷頓森林的地方開了個會,規定美元與黃金掛鉤,國際大宗商品用美元結算。後來美國經濟也不行了,美元下滑了,之前訂的規定也就成了一紙空文。但大宗商品交易還是約定美元交易,也就是行業潛規則了。不過並不是所有的中東石油貿易都是美元結算的,伊朗要歐元結算的。
『陸』 國際原油交易為什麼用美元結算呢
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承擔了交易媒介、價值儲藏和計價單位三大職能。現在國際貿易的80%以上是以美元結算,世界各國的外匯儲備中,美元所佔份額超過 60%。不過,在國際原油貿易當中,美元是作為100%的結算貨幣(假定暫不考慮伊朗石油交易所的交易)。據說這來自美國與沙特在1970年代達成的一項「不可動搖的協議」。這項協議具體出自哪裡,筆者翻閱了很多文獻也沒有查到。不過協議的內容大致是沙特同意用美元作為原油惟一的定價貨幣。而由於沙特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國,因此歐佩克其他成員國也接受了這一協議。美元約等於石油成為世界的共識,任何想進行國際原油交易的國家不得不把美元作為儲備。實際上,這等同於美元與原油的掛鉤。對美國來說,以美元作為國際原油交易的計價貨幣,重要的不是匯率的高低,而是美元作為交易媒介的壟斷地位,這就鞏固了美元的霸權地位
『柒』 陳楓:為什麼黃金和原油都是用美元標價
1944年7月,美國為了從大英帝國手中接過貨幣霸權,由羅斯福總統推動建立了三個世界體系,一個是政治體系——聯合國;一個是貿易體系——關貿總協定,也就是後來的WTO;一個是貨幣金融體系,也就是布雷頓森林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按照美國人的願望,是確立美元的霸權地位。但是實際上經過20多年的實踐,從1944年到1971年,整整27年,卻並沒有真正讓美國人拿到霸權。什麼東西阻擋了美元的霸權?就是黃金。
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之初,為了確立美元的霸權,美國人曾經對全世界做出承諾,就是要各國的貨幣鎖定美元,而美元鎖定黃金。怎麼鎖定呢?每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有了美元對全世界的這個承諾,美國人就不可能為所欲為。說的簡單點,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意味著美國人不能隨便地濫印美元,你多印35美元,你的金庫里就要多儲備1盎司黃金。
美國之所以有底氣對全世界做出這樣的承諾,是因為它當時手中掌握了全球80%左右的黃金儲備。美國人認為,我有這么多黃金在手,用它去支撐美元的信用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情況並不像美國人想的那麼簡單。美國在二戰之後連續愚蠢地捲入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這兩場戰爭使美國耗費巨大,尤其是越南戰爭。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差不多打掉了八千億美元的軍費。隨著戰爭花費越來越大,美國有點吃不住勁了。因為按照美國的承諾,每35美元的流失就意味著1盎司黃金的流失。
到1971年8月,美國人手裡的黃金大概還有8800多噸,這時美國人知道有點麻煩了,與此同時有些人還在給美國人製造新的麻煩。比如說法國總統戴高樂,他不相信美元,他找來法國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要他們看一下法國有多少美元儲備,得到的答案是大概有22億—23億美元。戴高樂說,一分都不剩全部提出來交給美國人,換成黃金拿回來。法國人對美國人的這一擊,對其他國家產生了示範效應,其他一些外匯盈餘的國家紛紛向美國人表示,我們也不要美元,我們要黃金。這樣就逼得美國人無路可走。
於是,在1971年8月15日,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關閉黃金窗口,美元與黃金脫鉤。這就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的開始,也是美國人對世界的一次背信棄義。但是對於整個世界來講,當時人們還不能完全理清楚頭緒。原來我們相信美元是因為美元背後有黃金,美元成為國際流通貨幣、結算貨幣、儲備貨幣已經實行了20多年了,人們已經習慣使用美元。
現在美元突然剎車,它的背後不再有黃金,從理論上講,它變成了一張純粹的綠紙,這個時候我們還要使用它嗎?你可以不使用它,但在國際間結算時用什麼對商品的價值進行衡量?因為貨幣是價值尺度,所以如果不使用美元,難道還能信任別的貨幣?比如人民幣和盧布之間,俄羅斯人(當時的蘇聯人)如果不認人民幣,我們不認盧布的話,就只能繼續拿美元做為我們之間的交換介質。
所以,美國人就利用世人的慣性和無奈,在1973年10月迫使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接受了美國人的條件:全球的石油交易必須用美元結算。在此之前,全球的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種國際流通貨幣結算,但是從1973年10月以後,一切改變了,歐佩克宣布,必須用美元對全球的石油交易進行結算。
這樣,美國人在使美元與黃金貴金屬脫鉤之後又與大宗商品石油掛鉤。為什麼?因為美國人看的很清楚,你可以不喜歡美元,但你不可以不喜歡能源,你可以不使用美元,但你能不使用石油?任何國家要發展,都要消耗能源,所有國家都需要石油,在這種情況下,你需要石油就等於需要美元,這是美國人非常高明的一招。從1973年開始美元與石油掛鉤以後,其實是從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美元就伴隨美國開始了一個新的歷程。
整個世界當時並沒有幾個人清晰的看到這一點,包括很多經濟學家、金融專家,他們不能夠非常清晰地指出,20世紀最重要的事件不是別的,不是一戰、二戰,也不是蘇聯的解囘體,20世紀最重要的事件是1971年8月15日美元與黃金脫鉤。
從此之後,人類真正看到了一個金融帝國的出現,而這個金融帝國把整個人類納入到它的金融體系之中。實際上所謂美元霸權的建立是從這個時刻開始的。到今天大約40年的時間。而從這一天之後,我們進入到一個真正的紙幣時代,在美元的背後不再有貴金屬,它完全以政府的信用做支撐並從全世界獲利。簡單地說:美國人可以用印刷一張綠紙的方式從全世界獲得實物財富。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這樣的事情。人類歷史上獲得財富的方式很多,要麼用貨幣交換,你要麼黃金或者白銀;要麼用戰爭的方式去掠奪,但是戰爭的成本非常巨大。而當美元變成一張綠紙出現後,美國獲利的成本可以說極其的低廉。
因為美元與黃金脫鉤,黃金不再拖美元的後腿,美國可以隨意印刷美元,這時如果大量美元留在美國國內,將造成美國的通脹;如果美元輸出去,那就意味著全世界替美國消化通脹,這就是美元通脹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換句話說,美國向全球輸出美元,也就稀釋了它的通脹。但是美元向全球輸出之後,美國人手裡就沒有錢了,這個時候如果美國人繼續印刷貨幣,美元就不斷貶值,這對美國沒有好處。所以說美聯儲並不像有些人所想像得那樣,是一個濫印貨幣的中央銀行。美聯儲實際上懂得什麼叫克制。從1913年美聯儲成立到2013年100年,美聯儲一共發行了多少美元?大約10萬億。
這樣一比較,有人開始指責中國的央行。為什麼呢?我們的央行從1954年發行新貨幣——新人民幣到現在,已經發行了120多萬億人民幣。如果按匯率6.2跟美元折算的話,我們大概發行了20萬億美元。但是這同樣並不意味著中國亂印貨幣,因為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後掙到了大量美元,同時這期間還有大量的美元做為境外投資進入中國。
但由於外匯管制,美元不能在中國流通,所以央行就必須發行與進入中國的美元及其他外幣相應的人民幣,然後以人民幣在國內流通。可是國外的投資在中國掙到了錢以後,可能就撤走了;與此同時,我們還會拿出大量外匯,從境外夠買資源、能源、產品和技術,如此一來,大量的美元走了,人民幣留了下來,你又不可能將相應數額的人民幣銷毀,只能讓人民幣留在中國繼續流通,所以我國人民幣的存量必然大於美元。這也反過來佐證了這30多年中國經濟的驚人發展。中國央行承認近年來大概超發了20多萬億人民幣。巨量的超發最後全都留在了中國,這就牽扯到我後面將要談到的問題——人民幣為什麼要國際化。
『捌』 美俄求助堅持 俄羅斯油長提石油去美元化
俄羅斯能源部長Alexander Novak稱,俄羅斯正在考慮,在和土耳其和伊朗的石油交易中,替換掉美元。
「有一個共識是,我們需要在交易中轉為使用本國的貨幣。有這個需求,各方也有這個意願。」俄羅斯媒體RT 9日報道援引Novak講話稱,正與土耳其和伊朗考慮更多的支付選擇,這需要金融、經濟以及銀行業的一些調整。
伊朗和土耳其央行去年簽署了關於使用當地貨幣貿易的協議,希望藉此加強經濟聯系、更容易地進行雙邊貿易,同時擺脫美元和歐元的束縛。
RT報道提到,伊朗長期以來都在試圖轉向非美元交易,目前正與俄羅斯就本國貨幣結算進行商談。去年11月,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會面時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稱,擊潰美國對兩國制裁的最好方法,是共同努力把美元排除在雙方貿易之外。
伊朗、俄羅斯和委內瑞拉都是主要的原油生產國,而目前全球范圍內的原油交易多以美元結算,這三國受到美元的嚴重束縛,都希望推進石油「去美元化」。此外,中國也在今年推出了人民幣結算的原油期貨。
一種解決方式可能是加密貨幣,我們已經看到了(一個不怎麼樣的)先驅者——委內瑞拉。毋庸置疑,加密貨幣的確可以幫助商品原產國逐漸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免受美元流動性以及美國制裁的風險。但這也切斷了該國獲得國際資金的途徑,美元仍是主要的國際貨幣。
美國財政部6日宣布,對7名俄羅斯商業領導人及其擁有或控制的12家企業、17名俄羅斯高級官員等實施制裁。美國強烈的經濟制裁,令俄羅斯盧布大跌,俄羅斯股市昨日也暴跌。
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編輯部的評論文章犀利指出,盡管特朗普不大批判普京,但他「向烏克蘭出售武器,將北約軍事資產轉向東部,擴大美國能源生產來為歐洲提供俄羅斯以外的選擇」,加上對俄高官經濟制裁,都在直接震懾普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