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油黃金 » 羊群效應解讀原油期貨

羊群效應解讀原油期貨

發布時間: 2021-05-22 14:27:11

A. 別人說期貨 金,銀,銅都會跟隨外盤,為什麼呀,外盤真有那麼重要。

有,國內交易時間短,外盤都是連動的。而主要交易時間大約在晚上九點以後。國內的是下午三點就收盤了。金銀銅的主產地,不在中國。第二,和金融外匯等相關度大,所以要看美國經濟歐洲經濟的臉色。第三,時間不對等。。。。簡單的就是這樣解釋了。

B. 黃金價格的漲跌和什麼有關

1.黃金與美元負有關:若美元走勢強勁,投資美元升值機會大,人們自然會追逐美元。相反,當美元在外匯市場上越弱時,黃金價格就會越強。
2.國際政局:戰爭和政局震盪時期,經濟的發展會收到很大的限制,各種貨幣都有可能會貶值。這時黃金的重要性就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了,但是也有其他的因素共同的制約。
3.世界金融危機:危機的出現,人們自然都會保留金錢在自己的手上,銀行會出現大量的擠兌或破產倒閉。黃金在這時就發揮了資金避難所的功能,唯有在金融體系穩定的情況下,投資人士對黃金沽出造成金價下跌。
4.通貨膨脹:如果美國和世界主要地區的物價指數保持平穩,持有現金也不會貶值,又有利息收入,必然成為投資者的首選。相反,如果通漲劇烈,持有現金根本沒有保障,人們就會采購黃金。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新編金融法小全書(第五版)》

C. 原油漲跌受什麼影響

哪些因素影響石油價格的漲跌?
(一)石油的商品屬性——供求關系決定油價方向
決定原油價格長期走勢的主要是原油供需基本面因素。由於原油是不可再生性資源,因此原油短期供給彈性較小,所以在沒有新的大型油田被發現以及重大技術創新出現時,影響原油價格的最主要因素是決定原油需求的世界經濟發展狀況。
2008年7月以前世界經濟和石油需求增長較快,而石油供給相對增長緩慢,石油剩餘產能明顯不足,導致石油供求處於脆弱平衡狀態。油價大漲不同於以往的最大特點——就是需求拉動型增長,而2008年7月以後國際油價出現大幅下跌,關鍵在於美國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進入調整期,石油需求增長明顯放緩,這表明傳統經濟規律和理論仍然是有效的,決定價格基本方向的根本原因仍然是供求關系。2008年以來在各國採取相應的措施促進經濟發展(積極的財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和寬松的貨幣政策——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存款准備金率),製造業反彈,全球經濟出現企穩回升趨勢,尤其是亞洲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普遍走在了復甦的前列,使得國際石油需求有所增長,國際油價持續上漲。
石油消費量的增長趨勢要大於石油產量的趨勢,相對來講對石油需求要大於石油的供給,使得石油價格上漲。
(二)石油庫存——影響油價波動預期
1.何為石油庫存
石油庫存分為商業庫存和戰略儲備,商業庫存的主要目的是保證在石油需求出現季節性波動的情況下企業能夠高效運作,同時防止潛在的原油供給不足;國家戰略儲備的主要目的是應付石油危機。
2.石油庫存與油價
石油庫存對油價的影響是復雜的,當期貨價格遠高於現貨價格時,石油公司傾向於增加商業庫存,減少當期供應,從而刺激現貨價格上漲,期貨現貨價差減小;當期貨價格低於現貨價格時,石油公司傾向於減少商業庫存,增加當期供應,從而導致現貨價格下降,與期貨價格形成合理價差。
(三)石油生產成本
石油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能源,其生產成本會影響生產者跨時期的產量配置決策,進而影響到市場供給量,間接地引起石油價格波動。世界石油價格的下限一般主要由高成本地區的石油生產決定,而低成本地區的石油決定了價格的波動幅度。
(四)匯率因素
由於國際原油交易主要以美元為標價,因此美元匯率也是影響原油價格漲跌的重要因素之一。當美元升值時,國際上黃金、石油、銅等大宗商品原料價格有下跌的壓力;反之,當美元貶值時,此類大宗商品的價格將上漲。
自2002年到2010年7月,由於美元對世界主要貨幣的大幅貶值,導致原油價格節節攀升。美國為了緩解次貸危機所採取的利率調整和匯率政策,直接帶來了流動性泛濫,引起了全球通貨膨脹和美元持續貶值,導致包括原油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暴漲,油價在美國寬松的貨幣政策的推動下疊創新高,因而,美元與油價之間存在典型負相關關系,美元疲軟將會支撐油價上漲。
(五)世界經濟發展狀況
全球經濟的增長會通過改變石油市場的需求量影響石油價格,經濟增長和石油需求的增長有較強的正相關關系,石油價格的變化趨勢與美國GDP變化趨勢大致一致,全球經濟狀況對石油價格也對石油價格的變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08年全球性經濟危機使油價的大幅下跌,之後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石油價格也不斷上升。全球經濟比較景氣時,人們會加大對工業的投資,對石油等資源的需求會增加,同時,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轎車、家用電器等的不斷普及也會加大對石油的消耗,從而使石油需求增加,致使油價上升。同理經濟不景氣時,對石油的需求降低,使油價下降。
(六)替代能源的發展
從能源消費結構圖中可以看出,石油的消費目前為止仍處於首位。石油在短期內還不可能被其他資源所替代,對石油的需求短期內仍會處於一個較高的水平。
石油、天然氣與煤炭的價格變化趨勢相同,上升的趨勢表明能源品價格一直在上漲,這預示著在沒有找到新替代品的情況下,稀缺能源類產品價格會繼續上升,天然氣與煤炭價格的持續上漲對石油價格的上漲也起到支撐和推動作用。
(七)突發事件與氣候狀況
石油除了具有一般商品屬性外,還具有戰略物資的屬性,其價格和供應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勢力和政治局勢的影響。近年來,隨著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生產國際化的發展,爭奪石油資源和控制石油市場已成為油市動盪和油價飆漲的重要原因。緊張的地緣政治強化了國際石油市場對供給收縮的預期。針對石油設施的恐怖襲擊、石油工人罷工、產油國政局動盪等地緣政治因素都會對國際油價帶來沖擊。
氣候狀況會影響到原油的供給和需求,比如異常的天氣可能會對石油生產設施造成破壞,導致供給中斷,從而影響國際油價,但它對整個國際油價的影響作用是短期的。此外歐美許多國家用石油作為取暖燃料,因此當氣候變化異常時,會引起燃料油需求的短期變動,從而帶動原油和其他油品價格發生變化。
(八)國際石油投機因素——加劇油價的短期波動
目前在國際石油期貨市場上,國際投機資本的操作是影響國際油價不可忽略的因素。原油市場的投機與市場預期往往加大了原油價格的波動,國際原油市場中投機因素對原油價格有著10%-20%的影響力。尤其是某些突發性事件發生的時候,大量的投機資本便在國際原油期貨市場上進行操作,加劇了國際石油價格的動盪。
在低油價時期,投機基金的規模比較小,對國際事件在石油期貨價格形成中的作用放大能力有限。隨著石油價格的逐步上升,石油期貨市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機基金,投機基金的規模變得越來越龐大,「羊群效應」也越來越明顯,任何敏感數據的出爐和事件的發生,如石油庫存變化、油田爆炸、地緣政治關系、工人罷工以及氣候變化等,在大規模投機基金的作用下,其影響都會驟然放大,加劇油價的波動。
(九)人們的預期——心理因素助長油價波動
近幾年,對美元貶值以及通貨膨脹的預期使得大量的投資基金選擇長期投資石油以規避通脹風險。短期內又有大量的投機資本進入石油市場利用各種預期或題材炒作,放大了油價上漲的趨勢。投機資金藉助於經濟波動或一些突發事件,引導和利用人們的預期,在現貨和期貨市場上大肆炒作。預期的變化和投機行為互相影響,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互相推動,使得油價向上或向下突破關鍵價位後出現了類似於「超調」的特徵,加劇了石油價格的波動。
如果世界經濟復甦前景好於預期,經濟金融市場信心得到恢復,通貨膨脹壓力加大,美元繼續大幅走軟,那麼,國際油價上行趨勢將更加明顯。如果爆發新的金融沖擊,世界經濟復甦遇阻,出現第二次經濟衰退,為防止滯脹美元在政策主導下轉為強勢,那麼,國際油價運行平台存在下移的可能。

D. 生活中常見的經濟學現象

1、打開冰箱時,為啥冷藏室會亮而冷凍室卻不會亮——「成本效益原則」原理

「成本效益原則」是指只有當改後效益大於改進的成本時,才應該改進這個產品。

對於題目的問題,我們可以對比相關成本與效益。不管是在冷凍室還是在冷藏室,安一盞打開門就會自動亮的燈,成本差不多是一樣的。

這也就是經濟學家所謂的「固定成本」,在這里指的是,它不隨你開關冰箱門次數的多寡而發生變化。

從效益方面來看,冰箱里有一盞燈,你找東西更方便。由於大多數人打開冷藏室的次數比打開冷凍室的次數要多得多,因此顯然,在冷藏室安裝一盞燈的效益更大。

所以,既然加裝一盞燈的成本相同,那麼,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在冷藏室安燈就比在冷凍室安燈更劃算。

2、為什麼破舊的錢幣總是被先花出去——「劣幣驅逐良幣」原理

這種現象可類比經濟學一個很著名的原理,「劣幣驅逐良幣」。

目前,最通俗的解釋是:當你的錢包里有一張嶄新的百元鈔票和一張破舊的百元鈔票時,你總是傾向於把那張破舊的先花出去。

久而久之,流通中的貨幣越來越破舊,新錢卻沒有花出去,仍然呆在錢包里,於是劣幣驅逐了良幣。

「劣幣驅逐良幣」原本是說:古時候,因為鑄造貨幣工藝的差別很大,人們就傾向於將那些足值的「良幣」收藏起來,

並試圖將那些成色差的「劣幣」轉讓給他人,這樣市場上就同時流通著劣幣和良幣,且劣幣得不到有效地制止和懲罰,

如此循環,良幣就會被驅逐出市場,質量差的貨幣反而在市場上流通了。

3、為什麼富者更富,窮者更窮——「馬太效應」原理

「馬太效應」,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廣泛應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等眾多領域。

其名字來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們往往會選擇生意比較好的飯店就餐,哪怕需要在店堂中等一等,也不願意去一個客人寥寥的飯店。

到醫院就診,我們寧願在一個有名望的醫生那裡排長隊,也不願意到同一個科室醫術平平的醫生那裡就診。

於是,人多的飯店客人越來越多,老闆的生意越做越大;而客人少的飯店人越來越少,最終門可羅雀,最好關門大吉,這就是馬太效應。

E. 中國股市為何在一分鍾之內有50%以上的股票齊漲齊跌,即使羊群效應也應該有一個反應時間呀

人為控制了,甚至大盤

F. 原油的漲跌和什麼有關

漲跌主要是看他的基本面和技術面。
一般基本面主要是看重要的經濟數據和市場政策,市場政策主要關注OPEC的,經濟數據主要看美國的EIA;技術面主要是根據K線和技術指標分析行情的走勢方向。
基本面和技術面指向一致,就可以確定市場方向和趨勢。

G. 現貨原油知識:原油價格影響因素有哪些

影響原油價格的因素:
1、供求關系
2、宏觀經濟(政策法規,通貨膨脹,貨幣匯價:主要是美元,利率等)
3、國際政治因素(地區動亂爭端,戰爭)
4、相關市場的聯動性(黃金,外匯(主要是美元),股票)
5、投機活動和國際游資 ,
6、心理因素(交易者對市場的信心程度)
通常認為都是以上因素 還有一種觀點 是老師傅說的 相當精闢 ;真正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的東西記住只有一個:資金。 資金是否進入了原油市場或者資金是否從原油市場抽離。資金可以分類為:供求的資金、炒作資金、避險資金。 1、供求資金,就是需求,市場上的正常需求。2、 炒作資金,一旦價格超過了供求關系,偏離了正常價值。或者一個超常波動的出現都是供求資金的進出造成的。

H. 宏觀經濟學:AS-AD模型怎樣說明石油價格上漲的影響

石油價格走低帶動毛利率上升。由於原材料為石油深加工產品,毛利率與石油價格呈負相關。預期09 年毛利率較08 年提升1%。(本財經原創)推薦閱讀 國務院再出兩大穩市重拳 12板塊齊迎大利好 95基金巨虧超三千億八大金股前景樂觀(名單) 鹽湖鉀肥10股派16.72元刷新紀錄工行業績增長35.2%中石油降22% 高盛:鎖倉八成工行股份至2010年國資委調整大唐等3家央企主業寶安系舉牌追蹤 神秘散戶貼身

財務穩健。公司負債率合理,償債能力強,財務風險小。(本財經原創)

估值。在一系列假設之下我們預期公司09/10 年收入11.82/14.19億元,分別增長-3%和20%,實現凈利潤8667/9739 萬元,分別增長26.2%和12.4%,每股收益0.61/0.68 元。(本財經原創)

投資建議。公司歷史PE 和PB的平均值為24 倍和3.6 倍,中位值分別為16.91 倍和2.7 倍,我們認為給予公司09 年20 倍市盈率/2.6倍市凈率較為合理,目標股價12.2 元,給予「增持」評級。(本財經原創)

風險因素:石油和原材料價格波動,產品價格波動,下游需求會否受經濟影響進一步惡化。(本財經原創)
石油是關系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資源,不僅滿足40%的世界能源消費,而且處於生產、運輸和消費等領域眾多產業鏈頂端。伴隨著我國經濟高速增長,2003-2007年,石油消費上升幅度佔世界石油消費增量的比重超過70%,這段時期,國際石油價格從24美元/每桶攀升至147美元/每桶的歷史高峰。作為石油凈進口國,在缺乏石油價格話語權的狀況下,國際石油價格風險暴露將威脅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和國家經濟安全。
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之後,人們開始關注石油價格變動與世界經濟興衰起伏之間的關系,早期觀點主要集中於成本效應和財富效應。成本效應觀點認為,石油是基礎生產要素,其價格上漲導致生產成本上升,總產出、勞動生產率和實際工資下降,在存在工資黏性的情況下,廠商勞動需求減少,失業率上升。財富效應觀點認為,石油價格上漲會造成石油進口國向石油輸出國的財富轉移,石油進口國消費下降幅度大於石油出口國消費上升幅度,從而導致世界總消費需求下降。然而,20世紀80年代的石油價格下跌並沒有帶來經濟學家預期的經濟繁榮,引發了對傳統解釋的懷疑。漢密爾頓等人實證研究了1949-1999年美國的經濟數據,發現石油價格在穩定時期上漲比下跌具有更大的沖擊效應,證實了石油價格沖擊的不對稱效應。穩定石油價格有利於實體經濟平穩運行,超過一定幅度的石油價格沖擊才會對經濟產生顯著影響。另外,石油價格沖擊的持續性也很重要,如面臨暫時性的沖擊,消費者會通過降低當期儲蓄以平滑消費,導致實際利率上升。

鑒於石油價格沖擊傳導渠道的多樣性與復雜性,有研究採用隨機動態一般均衡模型(DSGE)方法分析石油價格沖擊,該方法逐漸體現出其相對於VAR方法的優越性。早期嘗試是將石油價格沖擊視為類似技術沖擊的外生變數,從生產成本、實際工資、不完全競爭和資本利用率等幾個方面人手,將石油作為一種額外生產要素引入到新凱恩斯增長模型中,這為解釋石油價格沖擊的宏觀經濟效應提供了微觀基礎。國內學者劉強建立了兩部門混合經濟真實經濟周期模型,從理論上探討了石油價格沖擊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認為消費結構、相對實際石油價格和生產技術結構共同決定了GDP變化的方向,而投資率隻影響變化的幅度。研究假定資本與能源之間是可替代的。也有學者認為,已置資本的能源效率在短期內是不變的,可以採用非可逆資本形成機制(putty-claymechanism)描述能源和資本之間的替代關系。隨機動態一般均衡模型不僅能夠從供給和需求兩個角度分析石油價格沖擊的影響,區分不同類型的石油價格沖擊,而且還能處理貨幣政策、投資調整成本、工資黏性、利率渠道、外部市場等因素的政策實驗。
大宗商品具有金融資產屬性,國際石油價格與IMF大宗商品總體價格指數變化具有深度聯動關系。國際石油價格已經是投資者判斷國際金融市場變化的重要參考因素,石油價格沖擊影響金融資產價格的傳導機制是理論和實務亟待解決的問題。然而,研究石油價格與金融市場之間關系的文獻相對匱乏,且以實證研究為主。直觀上,普遍認同石油價格變動影響金融資產預期未來現金流和隨機貼現率,進而改變金融資產價值。米勒和拉蒂(MillerandRatti)採用VECM模型檢驗了美國股票市場指數與石油價格之間的長期關系,他們發現,在1970-1980年和1988-1999年,石油價格與股票市場指數存在顯著負向關系;而1999年之後兩者之間的負相關關系消除。他們認為,可以由世界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股票市場和石油價格泡沫來解釋。

石油價格波動與金融市場系統風險具有一定的相關性,邏輯上講,石油價格波動性上升,致使投資收益不確定性增加,導致隨機貼現率上升。石油價格對股票市場的沖擊效應也存在不對稱性,而且不同原因導致的石油價格波動對股票市場的影響也不同。凱利安和帕克(KilianandPark)發現,不同類型石油價格沖擊對股票市場以及不同行業股票收益影響不同,供給驅動的石油價格沖擊對股票市場的沖擊不是十分顯著,需求導向型石油價格上漲則導致股票市場較長時間內持續上漲,而石油市場特有的需求(如投機性需求或庫存調整)導致的石油價格上漲會導致股票市場在短期內持續下跌。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後,各國匯率波動性上升,石油價格是影響匯率波動的主要因素之一。首先,石油價格變動直接影響到石油輸出國和石油進口國之間的國際收支和外匯儲備水平,進而導致匯率市場供求狀況發生改變。虞偉榮和胡海鷗也發現,石油價格波動是美元名義有效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變動的主要原因,而我國實際匯率水平受到美元名義匯率與物價水平相對變動的影響。其次,石油價格沖擊對不同行業和部門的影響會導致一國貿易條件的變化,如果非貿易部門的能源消耗更多,那麼石油價格上漲將會導致實際匯率上升。菲爾瑞等人(Fioreetal)建立了三國開放經濟一瑚均衡模型,模型中包括美國、歐盟和歐佩克國家美元和歐元兩種貨幣,全面研究了石油價格對匯率的影響機制。另外,石油美元與石油期貨市場的發展,也使得石油價格與美元匯率之間的關系更緊密。石油美元具有游資性質,流人石油期貨市場與致羊群效應加劇,進而導致石油價格波動性上升。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歷次經濟衰退之前幾乎都伴隨著石油價格上漲和緊縮性貨幣政策。石油價格大幅上漲,貨幣當局有可能為了控制通貨膨脹水平利用利率、貨幣供應量等政策工具進行詬節。石油價格上漲導致貨幣需求上升,在貨幣供應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名義利率上升,投資受到抑制。另外,石油價格上漲導致物價水平上漲,在貨幣供應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實際購買力下降,消費受到抑制。或許石油價格沖擊引起的經濟衰退並不是因為石油價格本身,而是貨幣當局採取的緊縮性貨幣政策所導致的。伯南克等人(Bernankeetal)採用結構VAR模型估計了美國的經濟月度數據,模型模擬發現,當石油價格沖擊發生後,若美聯儲不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美國經濟不會發生如此大的衰退。勒達克和斯爾(LecandSill)將石油價格沖擊引入隨機動態一般均衡模型,發現貨幣政策當局為了控制通貨膨脹水平採取的緊縮性貨幣政策的確會導致實際產出更嚴重下降,最優貨幣政策就是保持利率盯住制不變。也有研究認為,緊縮性貨幣政策的作用不能掩蓋石油價格的沖擊,即使擴張性貨幣政策也不能抵消石油價格的沖擊。漢密爾頓和埃雷拉(HamiltonandHerrera)認為,伯南克等人採用的模型滯後期太短。他們採用結構VAR模型重新估計了緊縮性貨幣政策在過去幾次經濟衰退中的作用,發現石油價格沖擊之後緊縮性貨幣政策的確導致實際產出下降,但貨幣當局無法運用貨幣政策完全抵消石油價格上漲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另外,石油價格與貨幣政策之間是相互影響的,貨幣政策不僅要對石油價格的沖擊作出反應,而且也要營造一種利率或匯率環境,反過來影響石油價格。克里欽(Krichene)認為,石油價格與貨幣政策之間的關系取決於石油價格沖擊的類型,供給驅動型沖擊會導致利率上升,但低利率環境卻會導致類似2002年以來的石油價格波動上升。石油處在國民經濟產業鏈的頂端,並且是重要的國際大宗商品之一,其價格變動對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石油價格風險溢價不容忽視,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結合當前國際石油市場狀況與我國國情,理清石油價格沖擊的來源和傳導機制對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今後值得研究的問題有:第一,開放經濟條件下的石油價格沖擊傳導機制,兼顧石油價格內生性問題,以及人民幣匯率調整對國內石油價格的影響。第二,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對石油價格沖擊傳導機制的影響。第三,我國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且原油和成品油市場尚未完全市場化,在能源體制改革中應體現石油價格沖擊的因素。第四,應重視股票市場對能源行業資本的配置作用,其能否准確反映石油價格風險決定了能否合理配置資源。

I. 原油上漲下跌受什麼影響

(一)石油的商品屬性——供求關系決定油價方向
決定原油價格長期走勢的主要是原油供需基本面因素。由於原油是不可再生性資源,因此原油短期供給彈性較小,所以在沒有新的大型油田被發現以及重大技術創新出現時,影響原油價格的最主要因素是決定原油需求的世界經濟發展狀況。
2008年7月以前世界經濟和石油需求增長較快,而石油供給相對增長緩慢,石油剩餘產能明顯不足,導致石油供求處於脆弱平衡狀態。油價大漲不同於以往的最大特點——就是需求拉動型增長,而2008年7月以後國際油價出現大幅下跌,關鍵在於美國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進入調整期,石油需求增長明顯放緩,這表明傳統經濟規律和理論仍然是有效的,決定價格基本方向的根本原因仍然是供求關系。2008年以來在各國採取相應的措施促進經濟發展(積極的財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和寬松的貨幣政策——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存款准備金率),製造業反彈,全球經濟出現企穩回升趨勢,尤其是亞洲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普遍走在了復甦的前列,使得國際石油需求有所增長,國際油價持續上漲。
石油消費量的增敞川搬沸植度邦砂鮑棘長趨勢要大於石油產量的趨勢,相對來講對石油需求要大於石油的供給,使得石油價格上漲。
(二)石油庫存——影響油價波動預期
1.何為石油庫存
石油庫存分為商業庫存和戰略儲備,商業庫存的主要目的是保證在石油需求出現季節性波動的情況下企業能夠高效運作,同時防止潛在的原油供給不足;國家戰略儲備的主要目的是應付石油危機。
2.石油庫存與油價
石油庫存對油價的影響是復雜的,當期貨價格遠高於現貨價格時,石油公司傾向於增加商業庫存,減少當期供應,從而刺激現貨價格上漲,期貨現貨價差減小;當期貨價格低於現貨價格時,石油公司傾向於減少商業庫存,增加當期供應,從而導致現貨價格下降,與期貨價格形成合理價差。
(三)石油生產成本
石油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能源,其生產成本會影響生產者跨時期的產量配置決策,進而影響到市場供給量,間接地引起石油價格波動。世界石油價格的下限一般主要由高成本地區的石油生產決定,而低成本地區的石油決定了價格的波動幅度。
(四)匯率因素
由於國際原油交易主要以美元為標價,因此美元匯率也是影響原油價格漲跌的重要因素之一。當美元升值時,國際上黃金、石油、銅等大宗商品原料價格有下跌的壓力;反之,當美元貶值時,此類大宗商品的價格將上漲。
自2002年到2010年7月,由於美元對世界主要貨幣的大幅貶值,導致原油價格節節攀升。美國為了緩解次貸危機所採取的利率調整和匯率政策,直接帶來了流動性泛濫,引起了全球通貨膨脹和美元持續貶值,導致包括原油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暴漲,油價在美國寬松的貨幣政策的推動下疊創新高,因而,美元與油價之間存在典型負相關關系,美元疲軟將會支撐油價上漲。
(五)世界經濟發展狀況
全球經濟的增長會通過改變石油市場的需求量影響石油價格,經濟增長和石油需求的增長有較強的正相關關系,石油價格的變化趨勢與美國GDP變化趨勢大致一致,全球經濟狀況對石油價格也對石油價格的變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08年全球性經濟危機使油價的大幅下跌,之後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石油價格也不斷上升。全球經濟比較景氣時,人們會加大對工業的投資,對石油等資源的需求會增加,同時,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轎車、家用電器等的不斷普及也會加大對石油的消耗,從而使石油需求增加,致使油價上升。同理經濟不景氣時,對石油的需求降低,使油價下降。
(六)替代能源的發展
從能源消費結構圖中可以看出,石油的消費目前為止仍處於首位。石油在短期內還不可能被其他資源所替代,對石油的需求短 期內仍會處於一個較高的水平。
石油、天然氣與煤炭的價格變化趨勢相同,上升的趨勢表明能源品價格一直在上漲,這預示著在沒有找到新替代品的情況下,稀缺能源類產品價格會繼續上升,天然氣與煤炭價格的持續上漲對石油價格的上漲也起到支撐和推動作用。
(七)突發事件與氣候狀況
石油除了具有一般商品屬性外,還具有戰略物資的屬性,其價格和供應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勢力和政治局勢的影響。近年來,隨著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生產國際化的發展,爭奪石油資源和控制石油市場已成為油市動盪和油價飆漲的重要原因。緊張的地緣政治強化了國際石油市場對供給收縮的預期。針對石油設施的恐怖襲擊、石油工人罷工、產油國政局動盪等地緣政治因素都會對國際油價帶來沖擊。
氣候狀況會影響到原油的供給和需求,比如異常的天氣可能會對石油生產設施造成破壞,導致供給中斷,從而影響國際油價,但它對整個國際油價的影響作用是短期的。此外歐美許多國家用石油作為取暖燃料,因此當氣候變化異常時,會引起燃料油需求的短期變動,從而帶動原油和其他油品價格發生變化。
(八)國際石油投機因素——加劇油價的短期波動
目前在國際石油期貨市場上,國際投機資本的操作是影響國際油價不可忽略的因素。原油市場的投機與市場預期往往加大了原油價格的波動,國際原油市場中投機因素對原油價格有著10%-20%的影響力。尤其是某些突發性事件發生的時候,大量的投機資本便在國際原油期貨市場上進行操作,加劇了國際石油價格的動盪。
在低油價時期,投機基金的規模比較小,對國際事件在石油期貨價格形成中的作用放大能力有限。隨著石油價格的逐步上升,石油期貨市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機基金,投機基金的規模變得越來越龐大,「羊群效應」也越來越明顯,任何敏感數據的出爐和事件的發生,如石油庫存變化、油田爆炸、地緣政治關系、工人罷工以及氣候變化等,在大規模投機基金的作用下,其影響都會驟然放大,加劇油價的波動。
(九)人們的預期——心理因素助長油價波動
近幾年,對美元貶值以及通貨膨脹的預期使得大量的投資基金選擇長期投資石油以規避通脹風險。短期內又有大量的投機資本進入石油市場利用各種預期或題材炒作,放大了油價上漲的趨勢。投機資金藉助於經濟波動或一些突發事件,引導和利用人們的預期,在現貨和期貨市場上大肆炒作。預期的變化和投機行為互相影響,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互相推動,使得油價向上或向下突破關鍵價位後出現了類似於「超調」的特徵,加劇了石油價格的波動。
如果世界經濟復甦前景好於預期,經濟金融市場信心得到恢復,通貨膨脹壓力加大,美元繼續大幅走軟,那麼,國際油價上行趨勢將更加明顯。如果爆發新的金融沖擊,世界經濟復甦遇阻,出現第二次經濟衰退,為防止滯脹美元在政策主導下轉為強勢,那麼,國際油價運行平台存在下移的可能。

J. 我想知道<<心理效應解讀>>這本書中的全部效應名稱,

1、 認知地圖效應
老馬識途所利用的經驗看上去平淡無奇,但實際上是有科學道理的.這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認知地圖.認知地圖理論認為學習就是對行為的目標,取得目標的手段,達到目標的途徑和獲得目標的結果的認知,就是期待或認知觀念的獲得.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重視學習的中介過程,即認知過程的研究,強調學習的認知性和目的性.

2、 法厄同行為

3、 投射作用

4、 習得性無助行為

5、 霍桑效應
由於受到額外的關注而引起績效或努力上升的情況我們稱之為「霍桑效應」。這在學校教育中極為普遍。有一所國外的學校,在入學的時候會對每個學生進行智力測驗,以智力測驗的結果將學生分為優秀班和普通班。結果有一次在例行檢查時發現,一年之前入學的一批學生的測驗結果由於某種失誤被顛倒了,也就是說現在的優秀班其實是普通的孩子,而真正聰明的孩子卻在普通班。但是這一年的課程成績卻如同往年一樣,優秀班明顯高於普通班,並未出現異常。原本普通的孩子被當作優等生關注,他們自己也就認為自己是優秀的,額外的關注加上心理暗示使得丑小鴨真的成了白天鵝。基於霍桑效應的心理暗示還可以治療抑鬱、自卑、緊張等各種心理疾病,霍桑效應在企業管理應用和領導行為上也卓有成效。

霍桑效應告訴我們:從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謊言和誇獎真的可以造就一個人;從自我的角度,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你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陳哲)
6、 虛假一致偏差

7、 視網膜效應

8、 延遲滿足

9、 葉克斯—道森定律

10、歸因偏差

11、巴納姆效應
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心理學上將這種傾向稱為「巴納姆效應」。
12、狄德羅效應
狄德羅效應是一種常見的「愈得愈不足效應」,在沒有得到某種東西時,心裡很平穩,而一旦得到了,卻不滿足。
13、心理帳戶

14、直覺決策

15、卡尼曼風險定律

16、小數法則

17、定勢理論

18、傑奎斯法則

19、津巴多實驗

20、補償作用

21、睡眠效應

22、反饋效應

23、補償效應

24、培哥效應

25、遷移效應

26、醞釀效應

27、羅森塔爾效應
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實驗,這個實驗是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教授設計完成的。

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並且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幾個月後,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發現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並找到食物。

於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又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裡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跡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羅森塔爾教授這時才對他們的老師說,自己對這幾個學生一點也不了解,這讓老師們很是意外。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是"期望"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羅森塔爾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在人們心中有很高的權威,老師們對他的話都深信不疑,因此對他指出的那幾個學生產生了積極的期望,像對待聰明孩子那樣對待他們;而這幾個學生也感受到了這種期望,也認為自己是聰明的,從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對自己的要求標准,最終他們真的成為了優秀的學生。

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鼓勵你的孩子,培養他們的自信,你的期望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孩子的未來。信不信由你。
28、囚徒困境

29、凡勃倫效應

30、墨菲定律

31、邦尼定律

32、赫洛克效應

33、零和游戲原理

34、路徑依賴

35、帕金森定律
1958年,英國歷史學家、政治學家諾斯科特•帕金森(C.Northcote Parkinson)出版了《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一書。帕金森經過多年調查研究,發現一個人做一件事所耗費的時間差別如此之大:他可以在10分鍾內看完一份報紙,也可以看半天;一個忙人20分鍾可以寄出一疊明信片,但一個無所事事的老太太為了給遠方的外甥女寄張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個鍾頭,尋眼鏡一個鍾頭,查地址半個鍾頭,寫問候的話一個鍾頭零一刻鍾……特別是在工作中,工作會自動地膨脹,占滿一個人所有可用的時間,如果時間充裕,他就會放慢工作節奏或是增添其他項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時間。

由此得出結論: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機構會像金字塔一樣不斷增多,行政人員會不斷膨脹,每個人都很忙,但組織效率越來越低下。這條定律又被稱為「金字塔上升」現象。
36、示範效應

37、德西效應
心理學家德西在1971年做了一個專門的實驗。他讓大學生做被試者,在實驗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難題。實驗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所有的被試者都無獎勵;第二階段,將被試者分為兩組,實驗組的被試者完成一個難題可得到1美元的報酬,而控制組的被試者跟第一階段相同,無報酬;第三階段,為休息時間,被試者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動,並把他們是否繼續去解題作為喜愛這項活動的程度指標。實驗組(獎勵組)被試者在第二階段確實十分努力,而在第三階段繼續解題的人數很少,表明興趣與努力的程度在減弱,而控制組(無獎勵組)被試者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時間在繼續解題,表明興趣與努力的程度在增強。

德西在實驗中發現:在某些情況下,人們在外在報酬和內在報酬兼得的時候,不但不會增強工作動機,反而會減低工作動機。此時,動機強度會變成兩者之差。人們把這種規律稱為德西效應。這個結果表明,進行一項愉快的活動(即內感報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質獎勵(外加報酬),反而會減少這項活動對參與者的吸引力。
38、旁觀者效應

39、彼得原理

40、團體壓力效應

41、社會促進效應

42、破窗理論

43、250定律

44、傳播扭曲效應

45、共生效應

46、羊群效應

47、連鎖塑造

48、史華茲論斷

49、多米諾效應

50、相關性定律

51、幻想反應

52、目標效應

53、溫水效應

54、追隨耳效應

55、魚缸法則

56、卡瑞爾公式

57、情緒渲染

58、馬蠅效應

59、手錶定律

60、岢希納定律

61、認知失調

62、PMA黃金定律

63、優勢效應

64、剃刀定律

65、保齡球理論

66、崔西定律

67、色彩效應

68、例外原則

69、套裁效應

70、亞里士多德定律

71、權變理論

72、鱷魚法則

73、頌歌效應

74、斯諾克理論

75、駝峰效應

76、萊斯托夫效應

77、依戀心理

78、帕累托法則

79、暗示效應

80、3對1效應

81、標簽效應

82、豪豬法則

83、超限效應
美國著名幽默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准備捐款。過了10分鍾,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鍾,牧師還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到牧師終於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於氣憤,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里偷了2元錢。

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生。如:當孩子不用心而沒考好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復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最後反感討厭。被「逼急」了,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

因為孩子一旦受到批評,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心理平衡,受到重復批評時,他心裡會嘀咕:「怎麼老這樣對我?」孩子挨批評的心情就無法復歸平靜,反抗心理就高亢起來。

可見,家長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簡單地重復,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84、門檻效應
心理學家費里德曼(J.L.Freedman)和費雷澤(S.C.Fraser)的一項研究證明,讓人們先接受較小的要求,能促使其逐漸接受較大的要求,這就是「門檻效應」。心理學家查丁奈(R.B.Cialdini)還發現,當人們拒絕接受一個較大的要求後,認知上的不協調會驅使他們建立新的平衡,因而容易接受一個較小的要求。當小要求與大要求有明顯聯系,且緊跟在大要求之後提出時,人們更容易接受這個小要求。
85、南風效應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冽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南風」法則也叫做「溫暖」法則,它來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寫的這則寓言。它告訴我們:溫暖勝於嚴寒。運用到管理實踐中,南風法則要求管理者要尊重和關心下屬,時刻以下屬為本,多點「人情味」,多注意解決下屬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使下屬真正感受到管理者給予的溫暖。這樣,下屬出於感激就會更加努力積極地為企業工作,維護企業利益。
86、泡菜效應

87、納什均衡

88、生命游戲定律

89、印刻效應

90、首因效應

91、近因效應

92、暈輪效應

93、自己人效應

94、包裝效應

95、阿倫森效應

96、韋伯定律

97、強亨利效應

98、參照點效應

99、冷熱水效應

100、疵點效應

101、互悅機制

102、高原現象

103、沉錨效應

104、詹森效應

105、普雷馬克原理

106、情境相似原理

107、成就動機

108、蝴蝶效應

109、安慰劑效應

110、預期效應

111、第十名現象

112、扇貝效應
根據獎勵強化的固定時間形成工作高峰,低峰。對策是變化獎勵的品種,時間,從而形成間隔獎勵。
小功不賞,則大功不立。然而,胡蘿卜也有不起作用的時候,甚至還能引起風波。兔王的胡蘿卜讓小兔子們熱情激昂過,也讓他們牢騷滿腹埋怨過。在心理學上,胡蘿卜就是強化物,是對兔子們做出某一期望行為的獎勵。獎勵某一種行為,這一行為就頻繁出現,這就叫作強化。強化分為多種方式。其中一種方式就是固定時間的強化,即每隔一定的時間,就提供強化物,強化做出的行為。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在他的白鼠實驗中發現,如果每隔20秒就對白鼠強化一次,在強化後,白鼠的反應就會停頓,然後反應速度增加,在下次強化到來之前反應率達到高峰,說明它學會了根據強化的時間進行反應。白鼠的行為效率趨勢就如扇貝一樣(如圖中的扇貝型線),因此,我們稱之為扇貝效應。
那麼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是不是應該徹底避免這種連續的、固定時間的強化呢?不!雖然在長時間的過程中,持續地應用連續的、固定的強化會產生扇貝效應,但是,在新知識、新行為、新習慣的初始學習階段,連續的、固定的強化是必要的,這能夠讓學生很容易地完成要求的任務,盡快地得到獎勵;緊接著,當學生的學習或者行為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要不斷延長強化的間隔時間,直到最後撤銷強化。在延遲強化的過程中,可以變化間隔的時間,使學生不能找到變化的規律,避免他專心地等待強化。
讀小學三年級的夏夏總是不經過老師的允許就回答問題,這擾亂了老師的教學。老師告訴她,如果她能在經過老師的允許後再回答問題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紅花作為獎勵。夏夏很高興,果然進步不少,經過老師允許後再回答問題的次數迅速增加。過了一段時間,老師鼓勵她說,你做得非常好,為了幫助你養成這樣一個良好的習慣,我會在一段時間內對你的行為進行觀察,並給你獎勵,這次不是每次都獎勵了,如果這一段時間內你總能夠經過允許後再回答問題,我就獎勵你更喜歡的獎品,如果這一段時間內你違反了我們的約定,我就不給你獎勵。這位老師給予夏夏獎勵的間隔時間越來越長,慢慢地,夏夏養成了好習慣,即使沒有獎勵,她也能在經過老師允許後回答問題了。
113、齊加尼克效應

114、馬太效應

115、鯰魚效應

116、互惠原則

117、名人效應

118、最後通牒效應

119、邊際遞減效應

120、群體去個性化

121、群體極化現象

122、木桶效應

123、反暗示效應

124、社會定勢效應

125、從眾效應

126、禁果效應
禁果效應也叫做「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要得到手。這與人們的好奇心與逆反心理有關。
127、轟動效應

128、威嚴效應

129、驚恐效應

130、領域效應

131、恐高效應

132、嘎薩效應

133、實驗者效應

134、權威效應

135、結盟效應

136、威懾效應

137、命令效應

138、面敵凝聚效應

139、組場效應

140、飛去來效應

141、炒作效應

142、困驢效應

143、投敵效應

144、末尾效應

145、斯特魯普效應

146、陪襯效應

147、格斯塔效應

148、棒擊效應

149、激活效應

150、自然恢復

151、貝爾約效應

152、後光效應

153、定位效應

154、恢宏效應

155、馬基雅維里效應

156、融合效應

157、拙誠效應

158、團隊效應

159、鴕鳥效應

160、逆轉效應

161、海格力斯效應

162、服從效應

163、氣溫效應

164、霍姆斯馬車效應

165、該隱效應

166、霍布森選擇效應

167、自恕效應

168、首位數效應

169、豬大腸效應

170、吉芬效應

171、換物效應

172、帕雷托效應

173、拉赫效應
奧托•瓦拉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功過程極富傳奇色彩。瓦拉赫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了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學期下來,教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難以造就文學之材。」此後,父母又讓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會潤色,成績全班倒數第一。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部分老師認為他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認為做事一絲不苟,具備做好化學實驗的素質,建議他學化學,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點燃了,終於獲得了成功。瓦拉赫的成功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學生的智能發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強點和弱點,他們一旦找到了發揮自己智慧的最佳點,使智能得到充分發揮,便可取得驚人的成績。後人稱這種現象為「瓦拉赫效應」。
174、親吻效應
相愛的異性之間,一旦有了親吻行為,很容易發展到性交行為的現象即親吻效應。
在《一種對性行為的新概念和對性變態的新界定》這篇論文中,把性行為分為隔離性性行為(傳情書、通過電話說情話、上情網)、接觸性性行為(拉手、撫摸、擁抱)、半融合性行為(舌交、肛交、口交、親吻)、全融合性行為(性交)4個階段。親吻是口腔粘膜與口腔粘膜的融合,已屬半融合性行為,這一關口闖過,性交便水到渠成了。
當然,各民族風俗、習慣與觀念不同,如美國人一旦建立了情侶關系,很快便能親吻,但離性交還隔了許多程序。英國人則比較保守,男女雙方從建立情侶關繫到接吻這一階段較為漫長,然而情侶之間,一旦到了親吻的程度,很快便可以性交了。
由於這種觀念上的差異,也就產生了一些誤會。
美國人愛上一個人便可以相互親吻,所以,一個美國男人看中一個英國姑娘,便要吻。英國姑娘被吻了,很驚奇,因為這跳過許多傳統程序,覺得自己既然把最美好的初吻給了他,也就半推半求就地與他性交了,心裡卻感到有一種被玩弄的感覺。那個美國男人則不理解這一點,反而以為這個英國姑娘太輕浮:這么容易便上了床,因為美國人親吻到性交還隔25個程序呢!
中國的習慣比英國還要保守,所以親吻效應就顯得更為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的電話煲情和網上戀愛,看上去,是隔離性性行為,但只要在相互的文字、語言中有了「親吻」二字,那麼見面後的親吻便成為可能。於是親吻效應又起作用了。所以少男少女千萬要警惕網戀,抵擋住親吻效應的誘惑。

175、異性效應
在人際關系中,異性接觸會產生一種特殊的相互吸引力和激發力,並能從中體驗到難以言傳的感情追求,對人的活動和學習通常起積極的影響。這種現象稱為「異性效應」。

異性效應有自己發生的條件。在一個集體中,異性人數的構成,無論哪一方,不能少於所需要的最低比例——百分之二十,而且,年齡要相差不大。隨著學生身心走向成熟,特別注意異性對自己的評價,尋求機會表現自己。在異性面前,重視個人的容貌和裝束,更強烈地維護自己的自尊心。這本身便是一種道德約束力,異性效應的道德教育機制,關鍵也在這里。

異性效應的道德力量,還表現在學生美觀的形成上。一般地,女孩子認識美早一些。到青春期後,異性之間的廣泛交往,產生情感上的接近和心理上的依戀。作為交往的重要方面,對美的選擇和追求,發生了根本變化。從人體美轉向氣質美,而且,這種轉變有一定方向,服從特定的模式。

異性效應的又一道德功能,在於能加強集體生活的凝聚力。研究發現,在清一色的男性或女性的組成的集體里,往往會因一些小事而發生摩擦,引起沖突,影響學校氣氛。異性效應可以緩和避免這種情況,促使學生相互關心,推動人際理解,其基礎是兩性本身的相互吸引。所謂人際理解,實質是彼此對相互個性的認識、同情和許可,在此基礎上,異性學生之間的心理溝通,建立真正的友誼,構成集體的凝聚力,同時,性別本身的差異,有互相補充的表現,使集體生活多姿多彩。

異性效應最直接的道德影響,也在於能加強的學生性別角色意識。在學校中,異性學生的交往,既是長期的,又涉及學習和勞動的各個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加深了學生對自己性別角色特徵的體驗。現代科學認為,人的行為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被他承擔的角色所決定。在我們這個「由男人和女人」組成的世界面前,異性效應幫助學生認識社會,揭示社會生活真相,進一步擴大角色范圍,形成他們的社會道德、性道德和愛情道德。

異性效應也發生在教學關系中。女教師一般具有溫柔和親切的特點。性格粗暴的男學生,卻會出人意料地接受女教師的管教,樂於順從。女學生則喜歡與男教師討論政治和生活問題,她們的學習成績,也容易獲得男教師的較高評價。這都是異性效應的魔力。

「留面子效應」(door in the face effect)

這正好是與「登門檻技術foot in the door effect」和「低球技術low ball technique」相對應的現象。是指人們拒絕了一個較大要求後,對較小要求的接受程度增加的現象。相應地,為了達到推銷的最低回報,先提出一個明知別人會拒絕的較大要求,可以提高顧客接受較小要求的可能性。在日常生活中,售貨人的標價和侃價就是對這種技術的應用。

熱點內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晚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3 瀏覽:396
阿壩小金縣橡膠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0 瀏覽:908
楚雄大姚縣豆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4:02 瀏覽:736
做期貨能在網上開戶嗎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591
安慶宜秀區早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377
正確的原油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9:41 瀏覽:39
達州市纖維板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11 瀏覽:310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白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07 瀏覽:883
上海外盤期貨哪裡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4:10 瀏覽:448
香港日發期貨開戶網站 發布:2021-12-16 12:24:09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