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商品期貨熊市
A. 期貨有市熊市嗎
期貨品種的價格會漲漲跌跌,但期貨存在做空機制,從這個角度講,期貨投資是沒有熊市的
B. 年底哪些商品期貨會漲
商品期貨繼續上漲的可能性大
年底如果是肉類消耗比較大的話
可能對雞蛋 豆粕等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但具體會不會漲還得看主力資金推動
C. 截止目前,中國股市在時間上最長的一次熊市持續了多少年
第一次牛市:1990.12-1992.5 95-1429點 老八股、取消漲停板
第一次熊市:1992.5-1992.11 1429-386點 價值回歸、新股認購
第二次牛市:1992.11-1993.2 386-1558點 鄧小平南巡講話
第二次熊市:1993.2-1994.8 1558-325點 經濟過熱、緊縮調控、擴容、新股發行、大力發展國債市場
第三次牛市:1994.8-1994.9 325-1052點 三大利好救市
第三次熊市:1994.9-1995.5 1052-582點 信心喪失、緊縮政策、發展國債
第四次牛市:1995.5-1995.5(三個交易日) 582-926點 證監會暫停國債期貨交易
第四次熊市:1995.5-1996.1 926-512點 限額、歷史股票上市、績優股普跌
第五次牛市:1996.1-1997.5 512-1510點 績優股價值投資
第五次熊市:1997.5-1999.5 1510-1047點 嚴重擴容、供求失衡
第六次牛市:1999.5-2001.6 1047-2245點 5.19行情、人民日報社論、二級市場配售新股、資金充裕、網路概念股爆發、
第六次熊市:2001.6-2005.5 2245-998點 國有股減持
第七次牛市:2005.5-2007.10 998-6124點 股權分置改革、人民幣升值、基金大規模發行、流動性過剩、全民炒股
第七次熊市:2007.10-2008.11 6124-1664點 通脹、基金暫停發行、次貸危機、大小非減持
第八次牛市:2008.11-2009.7 1664-3478點 四萬億投資、十大產業振興規劃
第八次熊市:2009.7-2010.7 3478-2319點 IPO重啟、緊縮的宏觀政策、歐洲債務危機
第九次牛市:2010.7-2010.11 2319-3186點 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流動性泛濫、資源股大漲、人民幣升值
第九次熊市:2010.11-2011.6 3186-2661點 緊縮調控、新股密集發行、通脹壓力、經濟增速放緩
D. 近幾年熊市日期
空頭市場(Bear Market)亦稱熊市,價格走低的市場。當部分投資人開始恐慌,紛紛賣出手中持股,保持空倉觀望。此時,空方在市場中是佔主導地位的,做多(看好後市)氛圍嚴重不足,一般就稱為空頭市場。證券市場上是指總體的運行趨勢是向下的,其間雖有反彈,但一波卻比一波低。
在這樣的市道中,絕大多數人是虧損的,當然空頭市場中也不乏機會,但機會轉瞬即逝,不易捕捉,在空頭市場中的操作尤其困難。當然除股票外,融資融券、股指期貨、商品期貨等都可以進行做空來獲利,而且下跌的更快,獲利更快,做空才是王者操作。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以後,掛牌股票僅有8隻股票,人稱"老八股"。當時交易軌制實施1%漲跌停板(後改為0.5%)限制,股指從96.05點開始,歷時2年半的持續上揚,終於在取消漲跌停板的刺激下,一舉達到1429點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沖動過後,市場開始價值回歸,不成熟的股市波動極大,僅僅半年時間,股指就從1429點下跌到386點,跌幅高達73%,這樣的下跌在現在來看是不可想像的,而在當時,投資者們都天然地接受了,難怪有人說,仍是早期的股市炒起來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漲更爽,半年的跌幅,3個月就全部漲歸來。從1992年11月17日的386點開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點,只用了3個月時間,大盤漲幅高達303%。這種行情在現在看來,足以讓投資者羨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漲完成後,股市的大擴容也就開始了,伴跟著新股的不斷發行,上證指數也逐步走低,進而在777點展開長期拉鋸,後來777點位失守,大盤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續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點,但這次熊市帶來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數目急速地膨脹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證券市場一片蕭條,在人們都對股市決心信念喪失殆盡的時候,市場中甚至一度傳言監管層將封閉股市,為了拯救市場,相關部分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奮,1個半月時間,股指漲幅200%,最高達1052點。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講究什麼價值投資,業績好壞也是無所謂,最重要的是暢通流暢盤要小,這樣好炒。但是跟著股價的炒高,總有無形的手將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經回到577點,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這次牛市只有三個交易日!股市受到治理層封閉國債期貨動靜的影響,全面暴漲,3天時間股指就從582點上漲到926點。本輪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國股市對相關"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說法也被投資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暫的牛市過後,股市重新下跌。從1995年的8月開始,當時僅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長虹開始靜靜走強,業績白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資金的關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達到階段低點512點,績優股股價普遍超跌,新一行情前提具備。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績優開始成為市場主流投資理念,深發展、四川長虹、深科技、湖北興化等龍頭股均為業績極佳的績優成長股,在這些股票的帶領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點,這些股票創造的"投資神化"也對當時的普通投資者進行了一場鮮活的投資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這輪大調整也是由於過度投契,在績優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後,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經跌至1047點。這兩年間,股市的擴容繼承瘋狂進行,規模泛起了難以想像的擴張。嚴峻的供需矛盾使二級市場泛起極度失血,持續2年的熊市就此展開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這次的牛市俗稱"5?19"行情,多數的投資者都記憶猶新,網路概念股的強勁噴發將上證指數推高到2000點以上,並創出2245點的歷史最高點,伴隨一輪洶涌澎湃的大牛市,證券投資基金也泛起了歷史上罕見的大發展。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過後,市場最關注的就是股權分置的題目。投資者普遍以為這是利空因素,解決股權分置也成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從2245點一路下跌到998點。經由這輪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大調整,A股市場的市盈率降大公道水平,新一輪行情也在悄然醞釀當中。
E. 為什麼a股牛市結束商品期貨的春天就來了
不一定。商品走勢如何是有其各種商品本身不同的基本面決定的。現在大部分商品期貨低位震盪。就算股市不好做,也不見得就會轉移到期貨市場。
F. 商品期貨和大盤有聯系嗎是否股市現在是熊市 商品期貨也是熊市 看空
股票反映的是實體經濟
商品期貨交易的是大宗商品
對國民經濟影響比較大
經濟不景氣 對這些原材料的需求也就少了
所以他對實體經濟的反映比較敏感
你可以看下crb指數(大宗商品指數)跟外國股指的走勢
比較明顯 大趨勢一樣
當然了 跟具有中國特色的A股的聯系就沒那麼緊密了
G. 期貨有沒有熊市
沒有,因為期貨是雙向交易,不管漲跌都可以賺錢,所以就沒有股市中的牛熊一說。也許一些受股市概念影響的人會套用,你明白他想表達的意思就行了。
H. 期貨分不分牛市和熊市啊
期貨是雙向交易,要漲的時候可以買多,要跌的時候可以買空,所以在期貨行業一般不分牛市和熊市。
I. 期貨無熊市是什麼意思(請看補充)
期貨可以雙向做
做多就和股票一樣,先低買後高賣就能獲利
做空則相反,先高位賣出再低位買回能獲利
套利不同於上面的投機,比如你覺得豆粕價格可能要強於大豆價格,就買入豆粕合約賣出大豆合約。或者你覺得白糖近月的價格要比後面幾個月價格要堅挺,你可以買入白糖近月合約,賣出白糖遠月合約。
套利的風險比單向的投機要小,收益也相對也少
J. 期貨市場有牛市和熊市之分嗎
我不認為期貨市場可以用牛和熊來形容,也就是說期貨市場應該是沒有牛和熊的概念的,因為期貨和股票市場最大的一個區別是,股票只能做多,而期貨是雙向交易機制,既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也就是說期貨商品價格不管是漲還是跌都可以賺錢,既然價格下跌也可以賺錢,哪還來的牛和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