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期貨2020年3月23日
Ⅰ 大宗商品中遠期交易
大宗商品中遠期交易類似但又不同於期貨。在大宗商品中遠期市場工作應對證劵、期貨有所了解。其部門有市場部、交易部、交收部等。針對主要做的大宗商品應相當了解,比如你就應該對煤炭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可以說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是沒有范圍的事業,可以做得很大。建議:公司已在開業運行狀態並且你個人對此感興趣,可以試一試。
Ⅱ 大宗商品的期貨價格是看主力成交,還是看連續
連續的是各個主力合約的連續,中間沒有斷檔,成交量也是連續的。各個軟體對連續的編制不一樣,文華財經叫指數,就是單個主力合約,而富遠行情叫連續,是主力合約和其他合約的加權平均。
期貨的炒作方式與股市十分相似,但又有十分明顯的區別。
一、以小搏大 股票是全額交易,即有多少錢只能買多少股票,而期貨是保證金制,即只需繳納成交額的5%至10%,就可進行100%的交易。比如投資者有一萬元,只能買一萬元的股票,而投資期貨按10%的保證金計算,就可以簽訂(買賣)10萬元的商品期貨合約,這就是以小搏大,節省了資金。
二、雙向交易 股票是單向交易,只能先買股票,才能賣出;而期貨即可以先買進也可以先賣出,這就是雙向交易,熊市也可以賺錢。
三、期貨交易的一般是大宗商品,基本面較透明,簽訂(買賣)的合約數量理論上是無限的,走勢較平穩,不易操縱。股票的數量是有限的,基本面不透明,容易受到惡莊家操縱。
四、期貨的漲跌幅較小,一般是3%-6%,單方向連續三個停板時,交易所可以安排想止損的客戶平倉。股票的漲跌停板的幅度是10%,有連續10幾個跌停板出不來的時候。
五、 期貨由於實行保證金制、追加保證金制和到期強行平倉的限制,從而使其更具有高收益、高風險的特點。如果滿倉操作,期貨可以使你一夜暴富,也可能使你頃刻間賠光(爆倉),所以風險很大,但是可以控制(持倉量),投資者要慎重投資,切記不能滿倉操作。做股票基本沒有賠光的。
六.期貨是T+0交易,每天可以交易數個來回,建倉後,馬上就可以平倉。手續費比股票低(約萬分之一至萬分之五,一般當天平倉免手續費).股票是T+1交易,當天買入的只能第二個交易日拋出,買賣手續費約為成交額的千分之八。
Ⅲ 誰能幫我理解一下期貨和現貨,以及大宗商品呢
現貨,就是這個貨物現在的價格。
期貨,是你預期這個貨物將來是漲價還是落價。
你認為它將來是漲價,那麼現在就買進,等到將來漲價的時候,把它賣出去就盈利賺錢了。可是將來不是現在,它還沒有來,只是你的預期,所以你買進的是未來,是空的,不是現實,所以期貨也叫做空。如果你認為這個貨物將來是落價,那麼你現在可以將它賣出,等到將來跌價的時候再把它買進來。當然,現在的賣出和將來的買入都是空的,沒有實物。等到將來到期的時候,不管你是賺錢還是賠錢,都必須平倉。平倉的意思是結算:如果你當初是買入,那麼現在賣出叫平倉;如果你當初是賣出,那麼現在買入叫平倉。因為它到期必須平倉結算,所以叫期貨------到期交貨。
期貨別說在中國,別說是中小客戶,即使是在發達的西方,也沒有幾個人敢玩的。因為預測未來,沒有幾個人能預測出來的。
大宗商品,就是可以作為期貨買賣的商品,是空的。
三者之間的關系:現貨,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貨物,是多少錢就是多少錢。期貨,是預測將來的某一天,這個貨物的價格,是預測,不是事實。大宗商品是個范圍,包括所有的期貨商品。
Ⅳ 大宗商品期貨的三板強平制度是哪一年出台的
具體是忘了,2008年之前應該是沒有
08年國慶長假後連續七八個跌停 導致很多期貨公司都爆倉破產
可能就是這以後才實行的
Ⅳ 大宗商品合約有沒有期限,像期貨合約到期強制平倉
期貨是標准合約的買賣,當你手上有標准合約的頭寸時,如果不實物交割,那麼要在合約(如上海交易所銅合約 滬銅1007,2011年7月到期)到期前把頭寸了結掉處理掉,處理的方式就是對沖平倉。
1樓的說法是錯誤的,期貨的結算方式是當日無負債結算,也叫實時結算,盈虧都會影響到你剩餘可用資金的本金。
希望採納
Ⅵ 有關大宗商品、期貨合約的交易
你平時聽到的就是那份合約的價格波動,比如棉花2011年9月的合約,cf1109的價格是2萬5,價格上漲到2萬6,實際就是未來2011年9月棉花價格從2萬5漲到2萬6了。
Ⅶ 在大宗商品期貨中,為什麼會跳開那麼多
大宗商品屬於期貨,期貨都是合約交易,用大白話說就是有期限,有時間限制,到時間了交割實物!到時間後物品的價格和期貨價格會有差別,會有比較大的變動!會跳開很多!
這也是實體企業迴避風險的一種模式!對沖風險!
而遠期合約都是直接波動挑開漲跌停!期貨的漲跌停一般都是4-5%!都是10倍杠桿左右!可想而知都是50%
做期貨合約買近期的合約指數比較好一點,走勢還比較好看!都是短線操作為主!
要對商品有足夠的分析和判斷才能操作的更省心!
Ⅷ 期貨市場,大宗商品存在有什麼意義
期貨是市場高度發展之後的產物。期貨設立的目的在於市場的避險,因為大宗商品的價格每天都在變化,而生產商不可能儲存很多的原料,這就造成了生產商需要支付的原料成本的變化。而如果價格的變化過大,將可能超過生產商能承受的底線,比如去年橡膠的價格7月份為22000元/噸,到11年2月份,價格漲到了42000元/噸,而下游的輪胎等商家成品的價格不可能隨時波動,這就可能造成了很多商家的破產。所以為了避免這些風險,期貨市場應運而生,比如油脂廠3月份計劃兩個月後購進100噸大豆,當時的現貨價為每噸
0.22萬元,5月份期貨價為每噸0.23萬元。該廠擔心價格上漲,於是買入100
噸大豆期貨。到了5月份,現貨價果然上漲至每噸0.24萬元,而期貨價為每噸0.25萬元。該廠於是買入現貨,每噸虧損
0.02萬元;同時賣出期貨,每噸盈利0.02萬元。兩個市場里的一買一賣使生產廠家避免了損失。
期貨市場設立的目的就是在於規避這些風險,當然由於現貨和期貨市場價格的差異使投資套利成為可能,一部分投機者的存在相反成為了價格發現的潤滑劑。
Ⅸ 做大宗商品的公司,那麼多囤貨為什麼都不敢做期貨
期貨是杠桿交易,風險比1:1的現貨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