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期貨市場在下半年較為活躍
⑴ 什麼是石油期貨市場
石油期貨是指由交易所統一制定的、在未來某一特定時間、地點交割一定數量和品質的石油的標准化合物,是期貨交易的一個品種。期貨交易通常並不涉及實物所有權的轉讓,而只是期貨合約所有權的轉移。
石油期貨市場是在石油現貨市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78年11月,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推出2號取暖油、6號重質燃料油合約,把交割地選在紐約港,一舉成功,開創了石油期貨的先河。
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倫敦洲際交易所是石油期貨運作比較成功的期貨交易所。其他石油交易所還包括新加坡交易所、日本東京工業品交易所和迪拜商品交易所等。
(1)紐約商品交易所。成立於1827年,是世界上經營金融商品、鉑金系列金屬產品和石油產品期貨的最大交易所。1978年,紐約商品交易所首次成功上市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第一份能源期貨合約——取暖油期貨合約。1983年,該交易所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原油期貨合約。此後它成為世界能源期貨期權交易的最主要場所(圖9.1)。
(2)倫敦洲際交易所。其前身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成立於1980年,是繼美國之後發展起來的。由於倫敦是歐洲石油貿易的中心之一,以及倫敦的期貨交易歷史悠久、地理位置優越等原因,使得國際石油交易所迅速成長為世界第二大能源交易所。2001年6月,國際石油交易所被美國洲際交易所收購,成為美國洲際交易所的全資子公司。
(3)新加坡交易所。其前身為新加坡黃金交易所,成立於1978年。新加坡是世界主要的石油轉運和煉油中心,其獨特優越的地理條件和龐大的煉油能力,使它成為世界石油交易的一個熱點,成為亞洲地區和世界上重要的能源交易中心之一。
(4)東京工業品交易所。日本的石油期貨起步較晚,至1999年才推出第一個石油期貨合約。但後來發展較快。
石油期貨貿易具有三大功能:價格發現功能、套期保值功能和轉移風險功能。
⑵ 石油期貨的介紹
石油期貨簡稱為OilFut,OilFut是英文「Oil Future」(石油期貨)的縮寫。就是由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地點交割一定數量和品質的石油的標准化合約,是期貨交易中的一個交易品種。或可簡單理解為以遠期石油價格為標的物品的期貨。原油期貨是最重要的石油期貨品種,世界上重要的原油期貨合約有4個: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的輕質低硫原油即「西德克薩斯中質油」期貨合約、燃料油、汽油、輕柴油等。NYMEX的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期貨合約規格為每手1,000桶,報價單位為美元/桶,該合約推出後交易活躍,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商品期貨合約,它的成交價格成為國際石油市場關注的焦點。
⑶ 石油期貨市場怎樣
石油期貨市場是在石油現貨市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20世紀70年代後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石油貿易量不斷擴大。當時一直沿用的即期石油現貨交易,雖然價格是現實的、明確的,但用戶所需的量沒有保障。中遠期現貨交易合約在實踐中不斷發展,並可以進行有限轉讓,從而具有一定的避險功能。但由於其轉手仍不方便,不能進行現金結算,並不能完全解決價格風險問題,於是石油期貨交易應運而生。
石油期貨自1978年產生以來,至今已有28年的發展歷程。在這段時間,隨著國際石油價格的跌宕起伏,石油期貨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已成為全球期貨市場最大的商品期貨品種。與其他商品相比,石油期貨交易的歷史雖然較短,但由於石油工業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及其特徵,石油期貨價格已經同黃金價格、利率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一起,成為衡量世界經濟變化的晴雨表。
早在第一次石油危機後的1974年,美國紐約棉花交易所和商品交易所就推出了一個原油合約、C級船用燃料油合約和一個粗柴油合約,但由於交割地選在遠離美國本土的阿姆斯特丹,再加上當時油價比較平穩,這些合約上市失敗。後又經精心策劃,在1978年11月,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推出2號取暖油、6號重質燃料油合約,把交割地選在美國本土——紐約港,一舉成功,開創了石油期貨的先河。1983年3月30日,紐約商品交易所又推出了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油期貨交易合約,也獲得很大成功。自此以後,石油期貨貿易迅速發展。
石油期貨市場的優勢在於:一是期貨克服了即期現貨和遠期合約量不穩、價格不準的弊端;二是期貨的發現價格、套期保值、轉移風險和優化配置的功能廣受歡迎;三是期貨市場管理嚴格,「游戲規則」透明,市場流動性大,給參與者留有很大的經營運作空間。
目前,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英國國際石油交易所(IPE)、新加坡交易所(SGX)、日本東京工業品交易所(TOCOM)等都是石油期貨運作比較成功的期貨交易所。市場功能發揮充分,得到各國現貨商和投資者的廣泛認同,在國際現貨貿易中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
紐約商品交易所 紐約商品交易所成立於1827年,是世界上經營金融商品、白金系列金屬產品和石油產品期貨交易的最大的交易所。1978年,紐約商品交易所首次成功地上市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第一份能源期貨合約——加熱油期貨合約,此後它成為世界能源期貨期權交易的最主要場所。
20世紀70年代,油價的劇烈波動給西方國家經濟帶來了很大的風險,急需相關衍生工具予以避險。1978年11月14日,紐約商品交易所推出了加熱油期貨交易,該合約在上市兩年後交易量迅速上升,取得了巨大成功。1979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和1980年的兩伊戰爭使世界石油價格波動異常劇烈,大量現貨企業認識到期貨市場的保值作用,紛紛利用期貨市場規避風險。而NYMEX的加熱油期貨無論在合約設計還是規則制訂方面都較為科學,吸引了大量套期保值者的參與。同時,石油價格的劇烈波動也為市場投機者提供了較好的獲利空間。因此,20世紀80年代以後,NYMEX的石油期貨取得了巨大成功,交易量逐年遞增,成為全球舉足輕重的期貨品種。
NYMEX的加熱油期貨歷年交易量1982年,NYMEX又推出了世界第一個原油期貨合約——輕原油期貨合約,由於它是以美國著名的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為主要交易標的,因此又被廣泛地稱為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WTI)期貨合約。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與英國布倫特原油、中東原油並稱為全球三大基準原油,在美國已經形成比較發達的現貨市場體系,中遠期貿易十分活躍。因此,NYMEX的輕原油期貨(WTI)的推出立即吸引了廣大石油現貨商的參與,交易規模迅速上升,其價格也成為全球原油現貨貿易的重要定價依據。2004年,NYMEX的WTI原油交易量為5288萬張,
NYMEX的輕原油(WTI)期貨歷年交易量是全球交易規模最大的商品期貨品種。
1986年,NYMEX在能源期貨方面繼續拓展,又推出了無鉛汽油期貨合約。無鉛汽油在經歷上市初期的沉寂之後,於近幾年開始活躍,交易規模迅速上升。2004年,該合約的年成交量分別為1278萬手,日均成交量為51315張左右,與加熱油期貨合約交易量比較相近。1990年,NYMEX又推出天然氣期貨交易,也獲得了較大成功,2004年成交量為1744萬張,成為NYMEX中僅次於WTI原油期貨的重要能源品種。近年來,NYMEX又推出了以英國布倫特原油為交易標的期貨合約,採用現金交割方式,進一步豐富了NYMEX的能源品種結構。
國際石油交易所 國際石油期貨市場成立於1980年,是繼美國之後發展起來的。由於倫敦是歐洲石油貿易的中心之一,以及倫敦的期貨交易歷史悠久、地理位置優越等原因,使得國際石油交易所迅速成長為世界第二大能源交易所。1981年4月,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推出重柴油期貨交易,合約規格為每手100噸,最小變動價位為25美分/噸。重柴油在質量標准上與美國取暖油十分相似。該合約是歐洲第一個能源期貨合約,上市後比較成功,交易量一直保持穩步上升的走勢,2004年交易量達到936萬手。1988年6月23日,IPE推出國際三種基準原油之一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IPE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上市後取得了巨大成功,迅速超過輕柴油期貨成為該交易所最活躍的合約。2004年,IPE的布倫特原油期貨達到2546萬手,位居全球能源期貨品種的第二位,布倫特期貨價格已成為國際石油現貨貿易價格的重要參考。
IPE的布倫特原油期貨歷年交易量新加坡交易所 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前身為新加坡黃金交易所,成立於1978年。1989年,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的第一份能源期貨合約——高硫燃料油期貨合約上市,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新加坡是世界主要的石油轉運和煉油中心,其獨特優越的地理條件和龐大的煉油能力,使它成為世界石油交易的一個熱點。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迅速成為亞洲地區和世界上重要的能源交易中心之一。
東京商品交易所 日本的石油期貨起步較晚,遲至1999年才推出第一張石油期貨合約。1999年,東京工業品交易所(TOCOM)推出了汽油、煤油期貨,當年成交量分別達到1065萬手和362萬手。2001年又推出了中東石油期貨合約。該合約以中東石油為交易標的,合約規格為1000桶/手,採用現金交割方式,交割結算價為國際權威機構P1atts報出的當月迪拜和阿曼的日原油貿易價格的平均價。
中東作為世界石油的主產區,中東原油也是與北海布倫特、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油齊名的全球三大基準原油之一,亞太地區使用的原油約70%來自中東。在良好的現貨背景下,TOCOM的中東石油期貨取得了初步成功,2004年,TOCOM的汽油期貨交易量為2365萬手,煤油期貨交易量為1304萬手,中東原油期貨交易量為228萬手。石油期貨上市前,日本的石油現貨市場已基本放開,各石油公司都可以進口和經營石油,為石油期貨的運作打下了良好的市場基礎。
⑷ 原油期貨具有一些什麼特點
相較於原油現貨市場,原油期貨具有以下特點:
1,低買賣差價:由於交投活躍,原油期貨的買賣差價可低至1美元
2,小批量交易:期貨交易為進行小批量交易提供了可能(1,000桶的倍數),而現貨市場數量標准較高.
3,彈性交易時段:原油期貨交易時段近24小時,投資者投資和交易更加便利,更有彈性.
4,靈活性大:通過提供與現貨市場相對應的期貨合約,石油工業可以利用期轉現以及基差交易,鎖定價格以及安排生產,這樣就可以更好地控制買賣貨物的時間.
5,高效率及透明度:穩健的交易系統及結算系統讓客戶及時掌握市場變動.實時價格可以通過主要的數據提供商得到.因此所有的參與者均可在交易時實時了解價格情況.
6,高杠桿買賣:由於期貨合約以保證金形式交易,且保證金只佔合約總值的一小部分,這種低保證金高杠桿的特性,令買賣和對沖更具資本效應.
⑸ 什麼是中國石油期貨的發展
中國在1993年,曾相繼開辦了上海石油交易所、北京石油交易所,並在廣州聯交所掛牌交易石油期貨。其中,上海石油交易所推出的標准期貨合約有4個品種。1994年以後,國家對期貨市場進行清理整頓,這幾個石油期貨市場先後停止交易。2001年以來,我國期貨市場進入規范發展的新階段。上海期貨交易所確立了以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燃料油期貨為突破口建立我國石油期貨市場的目標。經國務院同意,中國證監會於2004年4月上旬,批准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燃料油期貨品種,並於8月25日開始上市交易。上海燃料油期貨上市的最初幾年,交易活躍,價格影響力不斷提升,經濟功能逐步發揮。2009—2010年,單日總成交量曾高達百萬手,單日總持倉量達幾十萬手。但隨著燃料油政策環境和消費結構的改變,燃料油期貨市場活躍度有所下降。
圖9.1紐約商品交易所
⑹ 現貨原油和期貨原油有區別嗎
現貨原油和期貨原油有區別:
1、交易機制不同
現貨原油成品油:有做空機制,可雙向交易獲利,漲跌行情中均有獲利機會。T+0交易制度。當天可以多次開倉平倉,無交割限制,可無限持有。但保證金不足時會被強行平倉。
期貨原油成品油:有做空機制,可雙向交易獲利,漲跌行情中均有獲利機會。T+0交易制度。當天可以多次開倉平倉,但有交割日,到期必須交割,否則會被強行平倉或以事物交割。同時保證金不足時也會被強行平倉。
2、交易資金不同
現貨原油成品油:保證金交易,20到33.3倍的杠桿不等
期貨原油成品油:保證金交易,8到12.5倍的杠桿不等
3、交易時間不同
現貨原油成品油:北京時間早07:00至次日凌晨05:00,05:00至07:00為交易所停盤結算時間,11月份開盤和收盤都往後推遲1小時,也就是連續22小時交易。其中交易最活躍的時段為20:00至02:00之間。
期貨原油成品油:交易時間為,上午9:00~11:30 下午1:30~3:00。
4、漲幅限制不同
現貨原油成品油:沒有漲停板限制的,一般是通過止損止贏來控制風險。
期貨原油成品油:根據期貨的品種不同日漲跌停板3%-15%不等。
現貨原油:
現貨原油是一種投資品種,一特定品質的原油作為交易的現貨合約。現貨原油交易在國內起步比較晚,由於市場經濟發展比較好,現貨原油被視為發展潛力最好的行業之一。現貨原油是新興投資品種,趨勢比較好。
期貨原油:
期貨原油是以遠期石油價格為標的物品期貨,是期貨交易中的一個品種。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以原油為標的標准化合約。
期貨原油交易是集中交易標准化遠期合約的交易形式。在激活交易所內成交標准花期貨合約的一種新型交易方式。
⑺ 石油期貨的建設體系
在上海期交所推出燃料油期貨後,國內企業十分重視回歸到上海燃料油期貨市場進行交易。燃料油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成功上市以來,中國期貨市場從此誕生了首個石油期貨品種,並獲得了各類企業和廣大投資者的廣泛歡迎。中國國際期貨經紀公司執行總裁馬文勝認為,在燃料油期貨推出後,上海定價中心地位已初步形成。例如,在國際原油及燃料油大幅上漲的時候,上海燃料油價格並沒亦步亦趨,漲幅遠小於國際市場,說明國內市場定價中心地位已經初步形成,並不是「影子」市場,國內企業第一次占據了一定的主動地位,有效地避免了盲目跟風帶來的風險。
燃料油期貨的成功上市與平穩運行極大地增加了投資者的信心。而最近的中航油事件則進一步表明,盡快建設中國石油期貨體系已愈顯迫切。 其實,早在中航油事件爆發之前,新加坡燃料油紙貨市場就經常發生國際能源巨頭逼倉中國企業的情況,經常令中國進口商出現虧損。因此,燃料油期貨在上海的推出,受到了廣州華泰興、深圳協孚等燃料油企業的廣泛歡迎與積極參與。
此次,中航油事件再次警示人們,海外衍生品市場風浪巨大,國內企業進行境外衍生品交易往往會因交易場所處於海外、交易對手實力強大而處於不利地位。而事實說明,加快建設中國自己的石油期貨體系將能改變這種不利局面。
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姜洋指出,「中航油事件」表明,對於中國這樣的石油消費大國來說,建立屬於自己的石油期貨市場體系並藉此融入國際石油定價體系,已經迫在眉睫。在分析「中航油」事件時,姜洋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中國企業在海外衍生品市場上與跨國公司較量,就像是一場50公斤級對100公斤級的拳擊賽。對手在自己制定的比賽規則下熏陶了多年,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缺乏經驗和實力的中國企業才會輸得這么慘。
中國經濟發展對石油的需求,註定了中國同時會成為國際石油投機商們最感興趣的對象。如果擁有自己的石油期貨市場,就會循序漸進地推進市場的發展,並在發展的過程中注意保護自己的企業。實際上,利用屬於自己的衍生品市場提高本土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在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銅期貨交易中已經得到了清晰的反映。
在國際能源署(IEA)及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日前在紐約聯合舉辦的「國際油價及交易行為研討會」上,與會代表高度重視中國燃料油期貨上市以及中國市場對國際油價的影響,IEA行政副主任William.ramsay認為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燃料油期貨合約,對中國石油行業乃至世界石油市場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國外同行還對交易所的燃料油期貨合約和市場組織、管理工作表示贊賞,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Mr.Robert評價,「上海期貨交易所的燃料油期貨合約能夠在剛上市之初有這樣平穩和活躍的交易,在新上市期貨合約中是非常成功的」。 中國石油需求量增長迅速,自1993年開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年進口原油7,000多萬噸,花費近200億美元,前年由於國際油價上漲多支付了數十億美元。我國石油供求和價格對國外資源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承受的風險越來越大,國內企業對恢復石油期貨交易的呼聲很高。其實我國在石油期貨領域已經有過成功的探索。1993年初,原上海石油交易所成功推出了石油期貨交易。後來,原華南商品期貨交易所、原北京石油交易所、原北京商品交易所等相繼推出石油期貨合約。其中原上海石油交易所交易量最大,運作相對規范,佔全國石油期貨市場份額的70%左右。其推出的標准期貨合約主要有大慶原油、90#汽油、0#柴油和250#燃料油等四種,到1994年初,原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日平均交易量已超過世界第三大能源期貨市場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SIMEX),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2015年6月6日,中國金融機構宣布,計劃於年內啟動人民幣原油期貨交易,這是向國際市場發出的相當重要的信號。 截至,中海油收購尼克森獲批。此次收購是我國最大的一起海外收購案。2005年中海油擬以185億美元要約收購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最終以失敗告終。所謂好事多磨,中海油收購加拿大能源公司一事在歷經5個多月後,終於塵埃落定。
業內研究員認為,拿下加拿大石油巨頭對中海油而言是巨大的利好消息,不僅能夠促進其油氣產量的大幅增加,還能夠幫助其有效拓寬海外市場。尼克森豐富的油氣資源開采設備、研發中心、銷售網路、管理人才一直是中海油「垂涎」的,在頁岩氣、油砂方面豐富的開采經驗更是中海油「夢寐以求」的。
同時,中海油此舉對於保障國內能源安全有重大意義。中海油石油產量將直逼中石化,「三足鼎立」的態勢在石油業更加凸顯,國內市場、國際市場兩頭並舉的做法將加速國內石油巨頭的發展速度。傳統能源仍將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起到主導作用,石油的地位更是其他能源無可替代的,中海油這一舉動將為國家石油儲備體系的完善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不過,中海油的海外擴張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我國在國際原油價格中的話語權尚值得觀察。畢竟,國際原油價格才是影響世界石油行業的決定性要素,這一指標長期被歐美國家所把持,華爾街通過資本市場對石油價格的控制更是成為制約我國石油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建設石油期貨市場的步伐應當加快,相關理財市場應盡快完善,期貨與現貨市場並舉勢在必行。
期貨領域的成功實踐,為今後開展石油期貨交易提供了寶貴經驗。
石油作為一種和經濟息息相關的資源類商品,其爭奪和競爭的核心歸根到底還是對市場和價格控制。當前油價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除了資源稀缺性之外,一方面是控制了世界上大部分石油資源的國際壟斷資本操縱價格的壟斷行為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是國際投機資本在興風作浪。國際市場上的競爭是全方位、多層次的競爭,我們需要參與到現貨、期貨、產權等多層次的國際市場競爭中去,需要通過大量、反復交易去主動影響價格,需要通過建立期貨儲備來維護我國的石油安全、減輕短期油價波動對國內市場的沖擊,需要了解、掌握國際市場的競爭規律、價格變動規律,需要有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企業主體。因此,在我國的石油戰略中,建立中國自己的石油期貨市場,全方位地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利用市場化手段實現可持續發展,對我國石油經濟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
據國家稅務總局下發的公告,從2013年1月1日,納稅人以原油或其他原料生產加工的在常溫常壓條件下呈液態狀(瀝青除外)的產品,按規定徵收消費稅。以石腦油1元/升或是燃料油0.8元/升的稅率進行徵收。業內人士分析,受此新政影響最大的應屬民營加油站了,因為民營加油站大多使用調和油,主要是因為調和油的批發價遠低於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石油公司的油品價格(大約能相差500元-1500元/噸)。而因徵收消費稅使調和油增加的成本無疑將被轉嫁至民營加油站。民營加油站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只有將增加的稅費再轉嫁給廣大的消費者,油價或將再次上漲。
⑻ 有關原油期貨比較典型的幾個認識誤區
原油期貨比較典型的幾個認識誤區:
認識誤區之一:中國作為原油生產、消費和進口貿易大國,原油期貨市場一經推出就必然會取得成功。
美國、英國的原油期貨市場成為全球主要原油價格的定價基礎並非偶然。美國是全球第一大原油消費國和生產國,曾經一度是第一大原油進口國;英國是歐洲大國中唯一有一定原油產量的國家,並且是歐洲消費和進口大國。我國是亞太地區唯一的既是原油生產、消費大國,又是原油進口貿易大國,2016年我國原油依存度超過65%,這的確是建設原油期貨市場的基本條件。但是,也有一組數據值得關註:自1974年以來,各國約有近50次以上試圖推出石油期貨的努力,成功率大約是20%。具體到亞洲原油期貨合約,日本、新加坡和印度都曾經嘗試過,但均沒有成功。據統計,在過去15年,世界各期貨交易所針對亞洲市場上市過的原油期貨相關品種共有16個,目前只剩下3個品種,個別慘淡經營,這反映了原油期貨市場的復雜性和嚴酷性。
經過總結分析,筆者對發展原油期貨市場有三點認識:一是原油期貨市場是建立在開放、競爭的石油市場格局基礎上的,一個成功的期貨市場是一個高度競爭性的市場,有大量的買者和賣者,沒有一個市場參與者或參與者聯盟能夠有足夠的壟斷力量,對商品的供給或需求在短期或中期施加足夠的控制。通常從比例上說,成功的期貨合約要求最大的5家公司所佔的市場份額低於50%,最大的10家公司所佔的市場份額低於80%。二是有影響力的、成功的原油期貨市場,必須依賴發達的現貨市場。活躍度是評價期貨市場運行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標准,高交易量是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和價格發現的基礎。場外交易不僅可以活躍市場,還有促進場內交易體系和法規制定更完善、鼓勵金融創新等作用。成功的期貨品種關鍵在於有現貨市場的支撐,這恰恰是中國原油市場,尤其是自產原油市場的短板。三是原油期貨市場的推出和運行可以發揮許多的作用,例如增加國際競爭力、促進石油市場化改革、保護相關企業利益、維護石油安全等,但是也會帶來境外資金流入和投機風險。搞好原油期貨市場,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和金融市場及其他衍生品市場、貨幣市場和外匯市場聯動形成復雜而有機的生態系統,必須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構建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推進石油金融一體化。
認識誤區之二:原油期貨市場應該將主要國產原油作為合約標的油種。
一些學者認為,我國原油期貨市場首先應該將我們自產的原油,例如大慶原油、長慶原油,作為期貨合約標的,以提高中國原油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繼而增加中國原油的價值。這樣的一種觀點其實忽略了期貨市場的本質和基本條件。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自產原油納入期貨交易,必須開放整個中國原油市場,這並不符合國家油氣體制運行和改革現狀,也會給國內原油市場結構帶來根本性的沖擊。而交易中東原油則只需開放原油進口權,符合油氣市場改革與趨勢。二是原油期貨的推出主要是為了實現套期保值和價格發現功能。對比自產原油和進口原油的比例、數量、效益以及對企業乃至國民經濟的影響,進口原油的套期保值和價格發現要求顯得更為迫切,而自產原油由於主要用於一體化國家石油公司直營煉廠,更加易於控制和管理。三是在原油物性指標上,草案中的原油期貨合約標的為中質含硫原油,基準品質為API度32,含硫量1.5%。而大慶原油屬於中質Ⅰ類油,API度為31.88,含硫量為0.1%;長慶原油API度為32.2,含硫量為0.11%,這兩種國產原油的含硫指標與標的合約的差距較大。因此,如果將自產原油納入期貨合約標的,其象徵意義可能會大於實際意義,實際風險可能會大於預期收益。
認識誤區之三:期貨合約標的油種上市交易,其價值一定會回歸上漲,只要其價值回歸、價格上漲,就一定有利於石油企業的發展和國家利益。
首先,期貨市場交易不能保證價格上漲。眾所周知,紐約商品交易所是美國公司,受美國政府監管,其國際資本的流向和持倉對於美國監管部門而言,就如同美聯儲看自己的賬簿一樣簡單方便,其石油市場的所謂話語權就是服務於美國國家戰略的工具。即便這樣,根據WTIBRENT價差倒掛現象可以看出,由於WTI交易比較局限在北美甚至美國本土,雖然其品質優於BRENT,但2011年以來價格倒掛已成常態。國內自產原油成為期貨標的後,就算不考慮運輸貼水的因素,也未必能夠較目前國內定價產生較大程度的溢價。
其次,如果堅持把自產原油納入期貨合約標的,必將面臨兩個問題,即期貨價格過高或過低,兩種情況均存在風險,需要積極應對和防範。套期保值者和投資者共同組成了原油期貨市場,其中套期保值者是通過對沖交易來轉移生產經營風險,投資者是從價格波動中獲取利潤。如果境外投資者投機性炒作造成投機過度,市場波動將加大,期貨價格過高,不僅無法體現其價格發現功能,真實反映現貨市場的供求關系,而且對於中國石油、中國石化這樣的一體化石油公司而言,產銷平衡和價格傳導矛盾將十分突出,加之資源稅的增加,整體效益不僅不會增加,而且極有可能還會降低。對於國民經濟來說,一旦投機行為過度,引起期貨市場價格波動過大,會對我國基礎能源、化工等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形成沖擊,影響國民經濟穩定,有形成系統風險的概率。另一種極端情況,如果投資者參與意願有限,造成期貨市場缺乏流動性,價格過低,套期保值者不能正常轉移價格風險,合作品種甚至可能會失敗退市。
認識誤區之四:推出原油期貨市場,就意味著取得了原油定價權。
根據石油發展史、世界原油價格演變過程和期貨、現貨價格回歸分析,建立石油期貨市場並不意味著取得原油定價權。在國際市場上,擁有了石油期貨市場、開設了相關合約交易、吸引了數百個國際資本的參與者並不代表就獲得和掌握了石油市場的話語權。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印度的石油期貨市場。
在我國原油市場尚未完全放開的背景下,為了減緩原油期貨市場對我國石油經濟的沖擊,首先從我國進口原油中選取幾種佔比較大的中質含硫基準油形成混合原油標的,形成我國原油期貨市場的基本框架,盡快形成市場化交易,有利於為國內關聯廠商提供一個反映真實價格信息的窗口,實現價格發現功能和滿足企業套期保值的需要。同時也可把國內原油市場的實際供求關系反映到國際市場上,直接和間接影響國際定價。更為重要的是,這樣一種分步式和漸進式安排,既可以倒逼國內油品市場化改革的進程,推動國內原油、成品油市場化改革深化,又能給國內原油市場改革提供一個相對寬松的緩沖和調整時間,不斷積累石油期貨和現貨市場的管理和運營經驗,持續推動油品市場化改革進程,提高中國石油市場的國際影響力。
⑼ 原油期貨交易量為什麼每年一二月最大
1、原油期貨交易量每年一二月最大的原因是這個時候波動大,成交量就大。
2、原油期貨是最重要的石油期貨品種,目前世界上重要的原油期貨合約有4個: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的輕質低硫原油即「西德克薩斯中質油」期貨合約、高硫原油期貨合約,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新加坡交易所(SGX)的迪拜酸性原油期貨合約。
3、成熟和規范的市場經濟體系,是石油期貨市場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前提。
一是市場競爭和開放程度較高,供求信息充分,現貨市場發達;
二是經濟體系比較開放,不存在嚴格的價格和進出口管制;
三是期貨交易所所在地區的金融市場開放,期貨標價貨幣在資本項目下可自由兌換;
四是期貨市場所在國家或地區法律法規健全,對期貨市場的監管切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