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進入期貨市場知乎
㈠ 銀行可以從事期貨交易嗎
不可以,違法的,銀行只能在我國法律框架和央行的指導下開展業務!期貨交易一般吸收期貨生產企業和使用企業,和一些貿易公司,個人投資者!銀行進入期貨行業會干擾市場的,是通不過的!
㈡ 政策性銀行和五大行的薪資待遇如何
對於大四生來說,這個寒假,大概是四年來最受煎熬的一個了。
短暫的假期過後,迎面而來的就是校園春招,對於工作還沒有著落的大學生來說,這大概是畢業前可以抓住的最後一根「稻草」了。
當各大企業的招聘啟事鋪天蓋地而來,不少財會專業的准畢業生們卻分分鍾犯了難。畢業後備受推崇的兩個就業方向——「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銀行」,究竟該如何抉擇?
網上有不少的寫手,或為四大高舉「高薪、穩定」大旗的,或為銀行大唱贊歌的。但在你做出相關決定時,有些事,你需要懂得。
這樣的「四大人」,你見過么?
作為財會行業的領軍,「四大」一直是財會應屆生畢業後的**。你眼中的「四大人」是怎樣的?高大上、工作環境好、發展提高快、薪資高。
但只有真正進了「四大」的人才知道,在四大的生活只能用「苦逼」這兩個字來形容:
他們的工作常常因季節差異而波動,忙的時候堪比投行咨詢師,而淡季的時候,又有大把的時間去揮霍。每天7點多就得奔到公司,接著就是常常一開幾個小時的晨會。要麼一天到晚對著excel表格,分分鍾感覺眼睛要廢掉,晚上加班加到累感不愛;要麼忙著做「空中飛人」,各地開會,常常一天忙到午餐和晚餐都忘記,坐在飛機上,還得爭分奪秒看報表……而這僅僅是部分「四大人」的工作寫照。
想要在四大能謀求更好的發展,坐上像財務經理這樣的職位,沒有好幾年的審計經驗,以及一兩張CPA、ACCA證書,完全沒可能。但對於初出校園的應屆生來說,無疑,四大是一個用來積累經驗,拓展見世面的**平台。
銀行工作並不輕松,巨大的心理落差你能接受么?
銀行的工作,在很多人眼中完全是堪比「鐵飯碗」一樣的存在:安穩,活少錢多離家近。
可很多人不懂,銀行里有一種痛,叫做「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不少應屆生初出校園,剛進入銀行工作時,並不能很好地接受那種心理落差。畢竟,你在銀行中的生活,可能是這樣的:
在枯燥的櫃台上,一坐一整天,忙起來,甚至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朝九晚五准時下班?對不起,晚上要開會,在那裡慢慢等吧。
即便是銀行中簡單的櫃員崗位,薪資也和業績掛鉤。如果你是為了貪圖安逸,選擇的銀行,那麼不好意思,對你來說,升職和加薪也許就是一件遙遙無期的事情了。而如今,對銀行櫃員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還記得前段時間網上瘋傳的一個視頻么,接一個電話,讓銀行櫃員英語、日語、法語齊齊用上了。更不用提,半強制性要求你去考一些銀行類、證券類、財會類的證書了。
而就應屆生的起薪來說,也並沒有傳說中那麼的「可觀」。
除了「銀行」和「四大」,其實你還可以有這些選擇其實,就近些年來,發展形勢一直大好的財會金融生來說,畢業後並不僅僅只有「四大」和「銀行」這兩種選擇。
像不少人在畢業後進了咨詢公司,從事顧問相關的崗位,通過向客戶提供某一商業方面的解決方案,從而收取相關的傭金從而產生收入。其中涉及到的商業問題會更加多樣化,靈活度較高,並不輕松,但薪資是相當可觀的。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基金公司中的一些像投資研究部這樣的核心部門,從事基金運營相關的工作,也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總的來說,你可以將視野打開一些,從更宏觀更本質的商業發展形勢去考量將來你想要進的公司。大致按照「行業分析、公司分析、職位分析」這個優先順序,對照相應的招聘要求,去做出最終的選擇。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像「四大」、「銀行」,這些大家憧憬不已的去處,其中是不乏光鮮亮麗,領著高薪的人物,但絕大部分是針對那些付出過足夠努力,有著多年經驗的財務高層來說的。
沒有哪一份工作是足夠輕松的,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你就需要付出同等的努力,這就是生活!
▎本文作者Candy,來源高頓。原創文章,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來源高頓。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號「高頓網校」(gaoneclass),滿滿的會計實務干貨,免費網課隨心聽。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㈢ 商業銀行可以投資股票或者期貨嗎
商業銀行不能投資股票或者期貨。
商業銀行主要是借貸。
股票投資要去證券公司。
期貨投資要去期貨公司。
㈣ 如何通俗解釋金融期貨 期權與金融遠期 知乎
金融期貨可以理解成 未來的買賣 現在先下定金
期權 一項權利的買賣 買方不一定要執行權利,但是當買方要求執行權利時 賣方一定得兌付
金融遠期 遠期一般是銀行與一些企業簽訂的有關未來的協議 可以看成一個合同吧
㈤ 進入期貨市場的條件包括過去的營業記錄嗎
沒有的,開商品戶沒有任何要求,開戶時帶著身份證和銀行卡就行,開股指戶需要50萬的驗資
㈥ 商業銀行的金融市場業務主要做什麼
金融市場部主要承擔商業銀行本外幣金融市場相關的交易、投資、風險管理和研究等各項職能,旨在構建統一的、覆蓋本外幣兩個資金市場的交易平台,全面提升農業銀行金融市場業務競爭力和綜合化、全球化服務水平。
金融市場業務是商業銀行的新興業務,橫跨境內外多個市場、連接本外幣多個幣種、包含債券外匯等多種工具,承擔著資產管理、資金營運以及為客戶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的重要職責。
(6)商業銀行進入期貨市場知乎擴展閱讀:
金融市場從不同的角度考察,可作如下分類:
(1)按地理范圍可分為:
①國際金融市場,由經營國際間貨幣業務的金融機構組成,其經營內容包括資金借貸、外匯買賣、證券買賣、資金交易等。
②國內金融市場,由國內金融機構組成,辦理各種貨幣、證券及作用業務活動。它又分為城市金融市場和農村金融市場,或者分為全國性、區域性、地方性的金融市場。
(2)按經營場所可分為:
①有形金融市場,指有固定場所和操作設施 的金融市場;
②無形金融市場,以營運網路形式存在的市場,通過電子電訊手段達在交易。
㈦ 請問像招商銀行等這些商業銀行何時才能有商品期貨業務
國有四大銀行以前在商品期貨上載過大跟斗,所以具體工作上還沒放開,我們沒有得到進一步開放業務的消息。
㈧ 商業銀行實習經驗是投行看重的嗎知乎
很納悶,為什麼有些人一提投行就等於高盛摩根。所謂投行,大陸其實就是券商的投行部。外資的進不去,努努力,內資券商是不難進的。另外國內的銀行也有投行部。
所以現在的問題是你說你想進投行 究竟是想進高大上的券商,還是想做投行業務。
如果是前者,那麼我個人認為,在你不缺錢的情況下,真沒必要去死磕投行業務。外資券商與國內大券商的核心部門招人要求確實高,但是我覺得大券商最爽的職務還是後台崗--風控合規財務。錢不少,責任一般,不忙,權力還有一點 朝九晚五是正常情況,加班不多。性價比真的比一周工作110小時的某些投行民工強很多。另外,也不是非常難進。基本上 985碩士+cpa+四大三年工作經驗就差不多了。
如果是後者,我覺得在你不是特別牛逼的情況下,更不用死磕什麼摩根高盛德意志銀行。不如退而求其次,去國內的券商。對於國內的券商投行業務而言,沒有聽說過任何只要北清復交的說法。人大、南大、浙大、上財、武大、南開、廈大、西交、中山、央財、外經貿等校均在各國內券商有非常豐富的校友網路,這些學校也基本是國內券商的目標學校。我就是其中一所,而且不在一線城市。本校碩士畢業里去券商的雖然不能和其中的人大、上財比,但是也有不少了。這其中做投行業務的至少也得一半吧。
另外,國內的商業銀行,也有投行部。不少碩士進銀行的,爭取轉崗機會,是有可能去這些銀行的投行部的。認識一個本校碩士,某四大行工作了幾年,跳到另一個城商行投行部。成功轉崗的例子有很多,還是要抓住機遇。
㈨ 期權合約和期貨合約的區別 知乎
期貨合約引指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訂的、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和質量實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標准化合約。通常所說的期貨就是指期貨合約。
期權(Option),又稱為選擇權,它是在期貨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金融工具。從其本質上講,期權實質上是在金融領域中將權利和義務分開進行定價,使得權利的受讓人在規定時間內對於是否進行交易,行使其權利,而義務方必須履行。在期權的交易時,購買期權的合約方稱作買方,而出售合約的一方則叫做賣方;買方即是權利的受讓人,而賣方則是必須履行買方行使權利的義務人。期權交易起始於十八世紀後期的美國和歐洲市場。由於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影響,期權交易的發展一直受到抑制。
期權合約產生於1973年芝加哥期權交易所亦作:期權。期權合約 以金融衍生產品作為行權品種的交易合約。指在特定時間內以特定價格買賣一定數量交易品種的權利。合約買入者或持有者(holder)以支付保證金--期權費(option premium)的方式擁有權利;合約賣出者或立權者(writer)收取期權費,在買入者希望行權時,必須履行義務。
㈩ 銀行介入商品與期貨市場 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
1.品種相關:套保品種與現貨品種盡量保持一致,若無法達到一致,也要盡可能選取相關品種,避免基差風險。
2.期限匹配:套保交易應盡量貼合企業采購、加工和銷售流程,以生產流程確定衍生交易期限,幫助企業管理跨期經營風險。
3.規模相當:套保交易的規模取決於企業的策略選擇,但總體而言,不應脫離實際現貨的生產經營規模過遠。如規模過小,則套保效果甚微;如規模過大,甚至大幅超過現貨規模,反而放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是對價格的過度投機。
4.方向相反:只有套保方向與現貨方向相反,才能對沖價格波動風險,否則只是對價格的單向投機,會放大風險。
5.結構簡單:將各種基礎衍生工具的交易要素進行略微調整,即可組合成不同結構產品。越復雜的產品,在特定情況下可能獲得的收益會更大,但同時伴隨的可能是更加極端地放大風險。結構簡單,是在盡可能滿足規避風險需求的同時,放棄一些對極端值的追求,目的是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核心利益。
對於我國大型商業銀行而言,加強基礎研究能力建設,強化制度、流程、客戶准入、交易對手等風險管控能力,吸引專才,建立價格模型成為能報出價格的做市商,是保障該項業務穩健發展的基礎。一是持續提升基礎研究能力。大宗商品具有基礎性、國際化等特點,影響廣泛,價格牽動國際民生,研究價值高;同時兼具實物屬性和金融屬性,影響因素錯綜復雜,且不同的商品類別涉及的相關行業都有其不同特點,因此商品研究專業化要求較高。總體而言,從貴金屬到能源、基本金屬、農產品,依次受宏觀經濟的影響越強,基本面影響越弱。要做好商品與期貨業務,就必須加強宏觀研究,持續跟蹤宏觀政策和經濟、金融相關數據;還必須深入品種研究,累積行業知識,在提升服務能力的同時,加強對行業的風險把控;二是風險管控能力。衍生品由於保證金交易方式,本身即存在杠桿效應。如果加上復雜的交易結構,可能某一環節違約,會連鎖反應而產生大的、難以處理的系統性風險。所以銀行必須建立一整套業務操作風險管理流程,將風險控制嵌入業務發展的每一個環節,知道你的客戶合規檢查、按金比例、止損設置等。金融危機後,巴塞爾委員會對銀行發展衍生產品作出了相應的考慮。目前國內的衍生品參與者以機構投資者為主,資本約束是核心,客戶准入方面需要參與者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此外,在以代客交易為主的衍生產品交易業務中,管理好交易對手風險是防止系統風險的重要環節;三是成為做市商並探索利潤中心模式。衍生品存續期間的風險管控問題有其特殊性。建議借鑒國際先進做法,引進專業性人才,以現代技術方式建立價格模型,從保證金、資本金、抵押品、風險敞口的計量等難題攻克方面入手,逐步建立更適應交易需求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能夠報出風險加權計量後的反映市場供需關系的價格並成為做市商。另外,培養人才、提升激勵約束的有效性,也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大型企業往往通過招標的方式選擇合作夥伴,簡單的套期保值已很難滿足大型企業需求,它們需要的是一系列配合企業經營戰略的專業化服務。這類企業在進入期貨市場之前,會建立一整套運作體系,不僅會設立期貨管理部門,還會制定運作流程、建立風控體系等,這就需要為之服務的金融機構整合資源,前台、中台、後台相互配合,提供有效的系統解決方案。由於衍生品的損益與估值時點及價格有密切關系,建議在提高估值技術、獨立性和市場化比較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建立以業績為導向的考核激勵和約束制度,借鑒國際通行做法,採取延遲發放等方式,按績付薪,保持薪酬市場競爭力。
綜上所述,商品與期貨業務都是國際市場衍生品的創新密集區和前沿領域。伴隨著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中國的各類市場參與主體對風險管理的需求非常迫切。由於大宗商品交易兼具實物交易屬性和金融交易屬性,大型銀行憑借研究、信息、人才、技術、資本等優勢,積極拓展商品業務,提供與市場價格波動相關的風險管理服務,這不僅符合中國經濟轉型、改革和發展的方向,也是服務客戶需求、實現銀行轉型的一個落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