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一枝獨秀行情應對
① 股票,債券,期貨哪個風險最大
債券風險最低
股票次之
期貨最高
收益也成正比
② 記錄黃金行情分析一切只為實戰對嗎
由於對全球經濟增長前景和通貨膨脹的擔憂,黃金價格在過去兩周內已經下跌了5%。大宗商品專家表示,缺乏主要的催化劑來推動金價回升,黃金看漲者瞄準的年底2000美元每盎司的目標可能無法實現。
數月前,交易員預計金價將飆升到2000美元每盎司,因為他們預期全球主要央行都在實行的量化寬松政策,將刺激消費和提升資產價格以及黃金價格,黃金一直被視為通脹的對沖工具。
瑞銀大宗商品分析師湯姆稱,但這一切都沒有實現,金價[1] 已經下跌了。在去杠桿化的過程中,與其消費,不如接受現金和償還債務,這是一個看跌信號。
強勢的美元通常意味著較低的金價。當美元走強以後,用美元交易的黃金期貨對於使用其他貨幣的投資者就變得更加昂貴。
分析師表示,在未來數月內,黃金上漲空間有限,因為通脹預期暗淡,而全球股市的風險厭惡情緒不斷上漲。
隨著投資者開始觀望,他們可能拋售黃金交易所交易基金,這將進一步打壓金價。
標准普爾存托憑證黃金基金比法國央行的黃金儲備還多,如果投資者決定退出,那麼實物拋售將進一步影響金價。
分析師表示,隨著全球黃金消費者市場的繁榮,印度將增加黃金供應,但這不會產生持續影響。
,在印度傳統上用於婚禮和宗教場合,尤其是10月和11月份。
印度的節日性消費是黃金價格的一個主要驅動力。政治因素編輯由於黃金具有避險功能,在政局緊張動盪的時期引起黃金價格上升。如1991年8月19日蘇聯解體,金價在一小時之內暴漲10美元(以一盎司計算,下同);當政局穩定,金價避險需求減弱又逐漸回復原來水平。又如1992年的海灣戰爭,金價高企於400美元不下,當戰局受控制後,金價便疲軟下來。911事件當日,黃金急劇上漲17美元,前日金價為276美元,漲幅達6.22%。
自911之後,國際恐怖主義成為焦點話題,布希2001年就任之初就出爐了七個「邪惡國家」的名單,即伊拉克、伊朗、朝鮮、利比亞、敘利亞、俄羅斯與中國。美國借反恐之名入侵阿富汗,在原本勢力真空的中亞建立了永久性的軍事基地(如吉爾吉斯斯坦),向俄羅斯、中國及印度輻射出必要的震懾力量;佔領伊拉克後更加牢固地掌握了全球最大石油來源,並以此作為打擊伊朗的跳板,伊朗核問題使中東戰爭陰雲密布。其它地區的局勢如巴以局勢、台海局勢、朝鮮核問題等也是處於不穩定狀態,配合12個航空母艦群,業已完成了以美國本土為指揮中心可在最短時間里對全球任何角落投放快速打擊部隊的軍事部署。美國五角大廈承認,海外軍事基地有725個,事實上,包括非正式或合作的大於1000個。布希在第二個任期的就職演講中直言不諱地提出「尋求世界范圍內的自由,結束每個角落的暴政」,因此長期而言,由於美國的單邊主義和全球擴張戰略的升級,未來能源爭奪的進一步加劇,可以預見黃金的避險功能將進一步得到加強。
③ 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09年金融危機背景下為什麼中國經濟一枝獨秀
控制虛擬資本的過度膨脹是防範金融危機的必要選擇
資本主義的金融發展史是一部不斷創新、虛擬資本不斷膨脹、不斷縮水、金融危機不斷的波動史。運用馬克思主義貨幣信用理論,研究和掌握目前正在肆虐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特點和爆發原因,對於防止虛擬資本的過度投機和形成金融大泡沫,有效地維護我國金融安全,確保我國經濟金融的穩定發展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一、金融危機的爆發再次驗證馬克思經濟理論的正確性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二十五章中對「信用和虛擬資本」進行了專題論述。馬克思引用威?里瑟姆在《關於通貨問題的通信》中說:「空頭匯票,是指人們在一張流通的匯票到期以前又開出另一張代替它的匯票,這樣,通過單純流通手段的製造,就製造出虛擬資本。在貨幣過剩和便宜的時候,我知道,這個辦法被人使用到驚人的程度。」
在引用詹?威?吉爾巴特《銀行業的歷史和原理》理論時,證明了「銀行的目的在於便利營業。但一切便利營業的事情,都會便利投機。營業和投機在很多情況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很難說營業在哪一點終止,投機從哪一點開始……在有銀行的地方,都可以較容易和較便宜地獲得資本。資本便宜會助長投機。」
馬克思通過對資本主義貨幣信用制度進行深入研究,認為虛擬資本本身並不具有價值,但是它卻可以通過循環運動產生利潤(某種形式的剩餘價值)。虛擬資本的不穩定性來自貨幣的虛擬化,即貨幣並不真正具有價值。自從貨幣與金本位及金匯兌本位脫鉤之後,雖然還具有其作為支付手段的使用價值,但已不再具有真正能以某種實物來衡量的價值了。這時貨幣的價值只能用其購買力來衡量,而貨幣的購買力又要受到貨幣發行量、利率、匯率、人們的消費行為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貨幣的虛擬化就會增強虛擬經濟的不穩定性。
隨著現代金融創新能力的提升,虛擬資本從初端的商品期貨或期權、貨幣期貨或期權、債券期貨或期權、股票期貨或期權,以及相應的遠期合約、互換、互換期權等,逐步向包括利息率期貨或期權、股票價格指數期貨或期權、物價指數期貨或期權及其它組合式綜合價格指數期貨或期權等高級衍生產品和工具轉化,勢必導致整個經濟的虛擬化。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其實已經告誡我們,脫離了實體經濟的支撐,又沒有相應的管制措施,虛擬經濟就會逐漸演變成投機經濟,這也就從根本上決定了美國房地產泡沫的最終破滅,並通過「蝴蝶效應」迅速殃及全球實體經濟!
因此,虛擬資本的過度膨脹必然導致金融危機的爆發,這是百餘年金融發展史所證明了的一條正確論斷。
二、監管缺位與虛擬資本過度膨脹是爆發2008年金融危機的兩大元兇在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指導下,全面奉行「市場作為經濟運行機制的穩定性」理論的美國金融業,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金融創新,開發出令人眼花繚亂的衍生產品,使資本極度虛擬化,並將虛擬經濟推高到失控狀態。實體經濟一旦被打上虛擬化的烙印,經濟泡沫的破滅則是早晚之事。再者,美國的低儲蓄和超前消費生活理念,無形地助推了次級債市場的空前繁榮。次貸危機的爆發與許多機構違背「謹慎經營」的原則,利用創新濫用金融杠桿密切相關,高負債率和利用資本市場過度融資造成了金融系統與實體經濟深度災害。(一)失控的金融創新加深了資本虛擬化程度,加劇了投機和冒險行為。
20世紀80年代起,美國的衍生品交易幾乎覆蓋和壟斷了國際金融衍生品市場,次級債便是其中之一,它將大批基金吸引到次貸衍生品的「漩渦」中來。當市場陶醉在「金融創新改變了經濟發展的周期性規律」美夢中時,危機便悄悄降臨。美聯儲連續15次降息於2003年6月見底至1%,然後因油價推動全面通脹等系列因素而被迫加息,從2004年6月起連續17次加息至5.25%。這時,基金的「分散風險」失靈了,保險公司連自己也不保險了,利率變化的「蝴蝶翅膀」扇動出金融風暴的「路線圖」:越來越多的低端客戶無法正常支付按揭貸款——房貸違約率上升,市場開始拒絕次貸抵押債券——房市泡沫破裂,作為抵押品的期房價格急劇縮水——涉足次貸的金融機構平均30倍的杠桿效應將風險急劇放大,負債和資本金比例嚴重失調,被迫快速出售資產來平衡其債務——「恐慌性殺價」與「負債和資本金比例失調」惡性互動,導致資產價格循環式下跌——流動性驟然收緊,資金嚴重短缺——銀行惜貸,殃及正常經營的無辜企業——政府緊急救市措施被解讀為危機深不見底,股市大跌,投資信心嚴重受挫——行業多米諾骨牌效應令金融巨頭紛紛倒地——失業率急劇上升,消費明顯萎縮——資金從資本市場恐慌性撤離——債務鏈將次貸危機向持有次貸等美國債權、美元資本的國家和地區快速延伸……次貸就這樣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把風險變為安全,最後把創新變為危機。次貸自身也因而「衍生」成為金融扭曲、異化的典型代表。
(二)金融監管滯後或缺位,導致錯失處置危機的最佳時機。
監管缺位,美國監管機構對遠遠脫離實體經濟的金融創新的過度放縱。隨著金融產品不斷創新,其監管的法制進程也一直處於反復和搖擺中。1999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鬆監管,結束了銀行、證券、保險分業經營的格局。衍生工具被投機賭博趨勢主宰。衍生產品的對沖和套期保值功能,日益被投機賭博性操作淹沒。
同時,許多金融大鱷繞開監管束縛,披著金融創新外衣競相發展場外交易,為金融危機的爆發發揮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據國際清算銀行、各國監管部門及國際掉期和衍生品協會等對場外交易參與者的調查統計, 2007年下半年全球所有未清償的場外交易衍生品的名義價值增長15%,衍生品場外交易未清償合約的價值是場內交易的5倍以上,其速度和規模遠遠超出場內交易,有些國家場外交易規模甚至占整個衍生品市場份額的80%以上。
正是監管部門放任和允許金融市場的場外交易和過度創新,沒有進行必要的窗口指導和政策干預,才最終導致這場禍及全球的金融危機的大爆發
<strong>答案補充</strong>
三、金融危機對金融業及實體經濟的深度危害(一)嚴重危及金融安全,製造金融恐慌。起端於華爾街的次貸危機,終於在2008年下半年演變為一場嚴重的金融危機。特別是以雷曼兄弟等金融巨頭破產案為標志的「多米諾骨牌」坍塌效應,被迅速傳遞到世界各國,從而引發了一場來勢洶涌、好像深不見底的「金融海嘯」,歐美、亞洲等主要經濟體無一倖免,一度造成全球性大恐慌,資本市場迅速縮水,嚴重打擊了公眾信心。就連最不開放的北朝鮮,也因中國的傳遞效應使其礦產品出口業務大為收縮;而以金融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撐的冰島等小國,則面臨國家信用的喪失和「政府破產」的悲劇。歐美金融業依靠政府大量注資和提供政府擔保才得以續業。<strong>答案補充</strong>
(二)嚴重沖擊實體經濟。
金融業對實體經濟最直接、影響最大的是「惜貸」。面對籌資困難以及利率提高,實體經濟的運行規模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萎縮。美國三季度GDP同比下降0.3%,許多國家大幅下調經濟增長速度。第二是消費萎縮。據統計,美國9月就業崗位減少了將近16萬個,為2003年以來的最大降幅。不難理解,這失業的16萬人只能是減少各種日常支出才能繼續生活。而對於沒有失業的人來說,投資股市和基金的錢越來越少、自己未來的薪水只降不升、生活成本的增加等等,都會讓人們不由自主地捂緊了錢包。表現這一狀況的是零售業銷售情況,美國9月零售銷售月降1.2%,是3年來的最大降幅。第三是投資需求下降。從銀行貸款難或者貸款利率高,人們就不會願意投資,新企業不會開工、也不會有新的工作崗位、現有企業不會擴大生產規模。<strong>答案補充</strong>
我國作為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的一分子,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沖擊也未能倖免。從美國次貸危機開始,伴隨著人民幣升值步伐加快,我國的外向型企業就一直處於艱難的境地,未能進行結構調整的出口企業面臨十分嚴峻的破產關停壓力。特別是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後,更將涉外企業置於困境,訂單大幅減少,生產難以為繼,對國民經濟發展造成較大的影響。三季度GDP罕見地降到兩位數以下,10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8.2%,同比降低9.7個百分點。金融危機的威力正逐步顯現,制約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也正在釋放。 0 5566688 2010-1-8 6:28:43 121.18.71.* 舉報 當前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經濟面臨八大機遇與挑戰:
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為國際金融危機後,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面對危機,我們不僅要看到此次危機給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帶來的挑戰,更要看到其中蘊含的機遇。
在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的今天,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海外投資、進出口、金融證券保險業、房地產業、旅遊業、勞動就業、經濟增長、經濟地位等層面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並蘊含著難得的機遇。
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為國際金融危機後,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面對危機,我們不僅要看到此次危機給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帶來的挑戰,更要看到其中蘊含的機遇。那麼,在我國經濟與世界聯系日益緊密的今天,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海外投資、進出口、金融證券保險業、房地產業、旅遊業、勞動就業、經濟增長、經濟地位等層面都會產生哪些影響,又會蘊含哪些機遇呢?
第一個層面,海外投資。一方面,危機發生後,海外資本市場出現暴跌,對我國較多海外投資都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我國海外直接投資的風險也不可忽視,一些項目可能面臨著資產價格縮水、投資收益下降、投資回收期延長等一系列風險。
另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使得海外許多股市大幅縮水,資產價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歷史低位;一些公司為了渡過目前的難關,賤賣公司資產或控股權;一些國家大幅降低了外資進入門檻。這些都為我國相關企業、機構創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間接投資的潛在機會。國際金融危機延續時間越長,破壞程度越大、經濟恢復越慢,我國海外投資的潛在機會就會越多。
第二個層面,進出口貿易。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主要發生在發達國家和地區,而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的目標地也主要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因此這次危機對我國進出口將產生重大影響,尤其對我國出口導向型經濟將會帶來沖擊,一些出口導向型企業面臨著資金回收困難、訂單減少的風險。我國一般性貿易出口收入、貿易順差、外匯收入等一系列宏觀經濟指標可能都會發生重要變化。
就我國進口而言,一些國家基於生產自救可能會出台一些有利於產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關稅、降低出口價格、放鬆技術封鎖等。目前,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銅、鐵礦石等價格大幅調整降低了我國進口相關商品的成本,這些都有利於相關商品的進口。我國企業應抓住這一機遇,根據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擴大技術類、資源類、短缺類、價格優勢類商品的進口。
第三個層面,金融證券保險業。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利率聯動、匯率波動及其對金融機構經營的影響;金融環境的變化對銀行貸款業務可能產生重要影響;海外金融機構的風險可能傳導到其設置在我國的分支機構上來。對我國證券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股價波動及其對證券機構經營、業績和對投資者投資收益的影響;股價波動對市場融資功能的影響及其對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資的影響。對我國保險業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利率波動對保險業經營及業績的影響;資本市場波動對保險業投資收益的影響。
就影響程度而言,我國金融證券保險業對外有所開放但尚不充分,這就決定了此次危機所產生的影響程度相對有限。一方面,在國際金融、證券市場沒有穩定之前,我國金融、證券市場不可能走出反向的單邊行情。另一方面,影響我國金融、證券市場未來走勢的主要因素仍是國內的市場環境和運行機制。今後我國仍會堅持金融改革、開放、創新的發展路徑,但市場監管和風險防範會進一步加強。
第四個層面,房地產業。這次危機從源頭上看是房地產市場危機。因此,由房地產市場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房地產業會產生多方面的影響:首先,我國幾個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部分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有可能面臨一些海外投資客拋售房產、抽離資金的情況;其次,基於美國這次房地產市場危機的深刻教訓,我國未來會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會控制房地產虛假需求的擴大和價格的暴漲暴跌,以避免房地產市場的劇烈波動引發金融業系統性風險。
第五個層面,旅遊業。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旅遊業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方面,受危機影響較深的國家,基於發展本國經濟、增加就業的需要,可能會出台促進本國旅遊業發展的舉措,以吸引更多境外遊客。因此,我國居民出國旅遊可能會更加便利,國內旅遊業面臨著旅遊人數分流的潛在壓力;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引發經濟衰退的影響,海外入境的人數可能會明顯減少,這對涉外旅遊會產生較大影響。
第六個層面,勞動就業。此次危機對我國勞動就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經濟增長放緩,新增就業機會可能相對減少。因此,未來一定時期可能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二是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等金融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失業金融從業人員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少的國家和地區。因此,我國面臨著引進海外金融人才的良好機遇,國內金融業也可能面臨著更加嚴峻的人才競爭的態勢。但從長遠來看,這種人才競爭對我國金融、證券、保險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第七個層面,經濟增長。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衰退會對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目前我國經濟增長基礎、方式與西方發達國家明顯不同。同時,我國經濟仍是投資推動型經濟,鐵路、公路、機場、港口、電網、城市基礎實施、新農村建設等領域仍有巨大的投資空間。一旦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較深而出現GDP增速下降較多時,我國投資型經濟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第八個層面,經濟地位。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恢復經濟的復雜程度、困難程度會比我國大得多。因此,在未來幾年增速趨緩的情況下,我國經濟總量與發達國家的相對差距將會縮小,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將會上升。具體而言,一些大宗商品的定價可能會考慮「中國企業談判因素」,而不是過去那種我國「需求什麼」國際市場「炒什麼」、「漲什麼」的格局。
④ 135均線的系統的操作原則
1.按圖索驥,守株待兔。「135」系統中的13日均線上穿55日均線和34日均線上穿55日均線,這兩個金叉穿越猶如兩顆發起進攻的紅色信號彈,在信號彈升空而起一剎那,躍出戰壕向敵人發起的猛烈攻擊,一般都能取得輝煌的戰果。在信號彈未能騰空之前,就養精蓄銳,緊握資金嚴陣以待。滿倉等候幾乎人人都可以做到,而長時間空倉守候的並不多見,這也正是多多數虧損的原因。守株待兔,重在一個「守」字,在目標未出現之前,一定要克服急躁情緒,守住資金。按圖索驥,重在一個「索」字,每天用全面搜索的方式查找形成某些信號的個股,今天沒有明天繼續,明天沒有後天繼續,後天沒有,就日復一日地搜索下去,直到發現目標為止。
2.重兵出擊,快速撤離。重兵出擊的理論基礎是,不打無准備之仗。遵循的原則是單兵教練,採取的戰術是集中優勢兵力。不打無准備之仗,是指對入選的個股要潛心研究。密切跟蹤,力爭把該股的基本面和技術面吃透,做到知己知彼;單兵教練指的是不搞分散投資),散戶的資金本來就不多,再化整為零,就形不成合力,即使捕捉到戰機,也不能夠擴大戰果;集中優勢兵力是指,一旦發現主力放量上攻,要快速集結兵力,務求全殲。重兵出擊,貴在一個「狠」字。發現目標以後,要象獵豹撲食一樣勇猛地撲上前去,動作要敏捷,出招要兇狠。按某種形態介入某隻股票以後,應密切關注個股均線系統和K線的變化以及大盤的走勢,如無異況,就安心持股,不為股價的短暫波動所動,力爭實現利潤的最大化。若發現13日均線有走軟跡象,或K線圖上出現【一枝獨秀】、【獨上高樓】等形態,果斷清倉,快速撤離.
3.常捂資金短捂股,強做弱休常空倉。中國股市的主要功能是融資,因而政策市的特徵十分明顯。市道低迷,影響了ZF的融資計劃,必然會有救市政策出台;股市過熱,管理層又會打開空調,為股市進行降溫。因此,滬深股市的K線圖上才留下了「要麼旱死,要麼澇死」的極端走勢。由於我國股市至今仍未推出指數期貨,個股不能買空,無真正的作空機制,只有做多才賺錢。存在決定意識,因而使得不得投資者常年清倉,一廂情願地期待著秋收萬顆籽。年復一年,資金卡上的陰線越拉越長。
具有中國特色的股市決定了每年「一大一小」的運行格局,即一年中一波大行情,一小波反彈行情。具體到個股上,一年中真正值得去做的也就那麼一兩次機會。而每次的上漲行情總是那麼短暫,抓住了,就獲點小利,抓住但沒能在適當的時候拋出去,你就會變成可憐的莊主。所以說,「常捂資金短捂股,強做弱休常空倉」是不會錯的。
4.拒絕盤整,不搶反彈。道理很簡單,參與盤整增加時間成本,影響資金的運作質量。倘若大盤遇突發利空反轉向下,即使主力沒有全身而退,此時也會選擇順勢而為,與大盤保持同步。這樣就容易造成資金的沉澱。
搶反彈不失為一種投資策略,但不值得提倡。搶反彈,無疑於「刀口舔血」,如果搶不到階段性底部,股份的慣性下挫將會使你懷沙自沉。下跌途中的股價,猶如空中飛刀,冒險去接,隨時都有葬身亂刀之下的可能。最好的辦法是先躲一邊,等刀子掉地上了再去撿,這起碼安全多了。這里須提醒投資者注意:放棄空頭排列的股票。
5.謹慎加油,隨時剎車股市的風險首先來自於買入。倘若介入時機不當,以後就很難找到合適的出局價位。嚴把買進關是炒股的重中之重。
6.雙十獲利原則。每一套股票分析方法都有著自己的獲利目標。當股價接近、達到甚至超過這個目標的時候,就應進入預警狀態,隨時准備獲利了結。「135」系統的獲利目標是「雙十獲利」原則,即持股20個交易日,獲利20%(【紅杏出牆】除外。【紅杏出牆】的持股時間為10天,獲利10%),當投資者按「135」系統中的某種形態買進股票後,在有效持股時間內,如果實現「雙十獲利」目標,股價又有走軟跡象,或者K線圖上出現【一枝獨秀】、【獨上高樓】等形態時,盡早落袋為安,然後捂錢尋找下一個目標。
⑤ 今天為什麼黃金股一枝獨秀大漲
國際市場由於金融危機 貨幣大跌 黃金大漲 金融危機時候都買黃金避險
⑥ 明年股市能否好轉
肯定有階段性的行情,把握好中期波段即可,是否一路走牛,誰也不敢說,走一步看一步吧。
⑦ 論一論K線的技術分析與莊家操盤的關系。沒分數純粹交流。。。。
1、在技術分析當中有很多的分析方法,比如K線……這會不會是莊家在其中搞鬼呢:莊家絕對在搞怪,他們的宗旨就是不讓散戶賺錢,甚至讓散戶虧錢,要不然他們的盈利從何而來?
2、我這幾天用一般的技術分析分析了一下美國的一些股市技術圖形,發現成功率明顯高於國內市場:早在2007年,我就發現了這個」秘密「,證明中國人的」心竅「的確太多,稍微愚笨者在中國證券市場肯定會大虧特虧。
3、國內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其中的假信號非常多,讓人無所適從,……試問連紅三陽都不可信了還有什麼可信的:連紅三陽簡稱紅三兵,它真的有效嗎?只不過是股評磚家或K線理論家虛幻出來誘騙散戶的垃圾。K線只不過是日本人本間宗久400年前發明、用於記錄米市價格行情的一種記錄方式,後來被股市所借用,它僅僅就是一種股價的記錄方式而已,後來被某些人人為地誇大,除了記錄價格信息,它一無是處,相信什麼紅三兵必漲的鬼話,完全是自欺欺人。
4、中期趨勢成功率高一點,可我發覺一些趨勢線被頻繁跌破再回到原位再跌破!這不是莊家所為嗎:趨勢線的發明者是美國人羅伯特 雷亞,而趨勢理論的創始人是查理斯 道。查理斯 道在生前就一再強調,趨勢理論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是羅伯特 雷亞卻信誓旦旦胡說趨勢線的無與倫比,簡直荒謬至極,信口雌黃。可惜當代中國的所謂股評磚家們卻也信誓旦旦地到處宣揚趨勢線的強大無敵。
不管是K線、趨勢線等一切技術指標,均屬於垃圾。想在股市長期獲利,就必須拋棄所謂的技術分析,歸屬於股票分析的正宗——價值分析,即基本面分析。
⑧ 看基金怎麼看的出這個是好還是壞
看一周和一月的累計增長率,下跌的就不要買。看所屬基金公司,好的基金公司的基金就比較好。看基金經理,資歷越深的越好
⑨ 14年12月為何這前5個板塊的股只漲不跌
主要是政策題材利好不斷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