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期貨基本分析行情預測
① 如何利用基本分析法分析期貨的中長期走勢
基本分析法主要看供求關系。必須保證消息的准確及時!也許你得到了准確的信息,但不一定是及時的。不要盲目操作
② 期貨基本面分析
基本分析法是根據商品的產量、消費量和庫存量(或者供需缺口),即通過分析期貨商品的供求狀況及其影響因素,來解釋和預測期貨價格變化趨勢的方法。基本面分析主要分析的是期貨市場的中長期價格走勢,即所謂大勢,並以此為依據中長期持有合約,不太注意日常價格的反復波動而頻繁地改變持倉方向。 經濟學的名言是:從長期看,商品的價格最終反映的必然是供求雙方力量均衡點的價格。所以,商品供求狀況對商品期貨價格具有重要的影響。基本因素分析法主要分析的就是供求關系。商品供求狀況的變化與價格的變動是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商品價格與供給成反比,供給增加,價格下降;供給減少,價格上升。商品價格與需求成正比,需求增加,價格上升;需求減少,價格下降。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供給和需求的任何變化,都可能影響商品價格變化,一方面,商品價格的變化受供給和需求變動的影響;另一方面,商品價格的變化又反過來對供給和需求產生影響:價格上升,供給增加,需求減少;價格下降,供給減少,需求增加。這種供求與價格互相影響、互為因果的關系,使商品供求分析更加復雜化,即不僅要考慮供求變動對價格的影響,還要考慮價格變化對供求的反作用。 在現實市場中,期貨價格不僅受商品供求狀況的影響,而且還受其他許多非供求因素的影響。這些非供求因素包括:金融貨幣因素、政治因素、政策因素、投機因素、心理預期等。因此,期貨價格走勢基本因素分析需要綜合地考慮這些因素的影響。 (一)期貨商品供給分析 供給是指在一定時間、一定地點和某一價格水平下,生產者或賣者願意並可能提供的某種商品或勞務的數量。決定一種商品供給的主要因素有:該商品的價格、生產技術水平、其他商品的價格水平、生產成本、市場預期等等。 商品市場的供給量則主要由期初庫存量、本期產量和本期進口量三部分構成。 1、期初庫存量 期初庫存量是指上年度或上季度積存下來可供社會繼續消費的商品實物量。根據存貨所有者身份的不同,可以分為生產供應者存貨、經營商存貨和政府儲備。前兩種存貨可根據價格變化隨時上市供給,可視為市場商品可供量的實際組成部分。而政府儲備的目的在於為全社會整體利益而儲備,不會因一般的價格變動而輕易投放市場。但當市場供給出現嚴重短缺,價格猛漲時,政府可能動用它來平抑物價,則將對市場供給產生重要影響。 2、本期產量 本期產量是指本年度或本季度的商品生產量。它是市場商品供給量的主體,其影響因素也甚為復雜。從短期看,它主要受生產能力的制約,資源和自然條件、生產成本及政府政策的影響。不同商品生產量的影響因素可能相差很大,必須對具體商品生產量的影響因素進行具體的分析,以便能較為准確地把握其可能的變動。 3、本期進口量 本期進口量是對國內生產量的補充,通常會隨著國內市場供求平衡狀況的變化而變化。同時,進口量還會受到國際國內市場價格差、匯率、國家進出口政策以及國際政治因素的影響而變化。 (二)期貨商品需求分析 商品市場的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時間、一定地點和某一價格水平下,消費者對某一商品所願意並有能力購買數量。決定一種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該商品的價格、消費者的收入、消費者的偏好、相關商品價格的變化、消費者預期的影響等等。 商品市場的需求量通常由國內消費量、出口量和期末商品結存量三部分構成。 1、國內消費量 國內消費量主要受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或購買能力、消費者人數、消費結構變化、商品新用途發現、替代品的價格及獲取的方便程度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變化對期貨商品需求及價格的影響往往大於對現貨市場的影響。 2、出口量 穩定的進口量雖然量值大但對國際市場價格影響甚小,不穩定的進口量雖然量值小,但對國際市場價格影響很大。出口量是本國生產和加工的商品銷往國外市場的數量,它是影響國內需求總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其變化應綜合考慮影響出口的各種因素的變化情況,如國際、國內市場供求狀況,內銷和外銷價格比,本國出口政策和進口國進口政策變化,關稅和匯率變化等。例如,我國是玉米出口國之一,玉米出口量是影響玉米期貨價格的重要因素。 3、期末商品結存量 期末結存量具有雙重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商品需求的組成部分,是正常的社會再生產的必要條件;另一方面,它又在一定程度上起著平衡短期供求的作用。當本期商品供不應求時,期末結存將會減少;反之就會增加。因此,分析本期期末存量的實際變動情況,即可從商品實物運動的角度看出本期商品的供求狀況及其對下期商品供求狀況和價格的影響。 (三)經濟波動周期 商品市場波動通常與經濟波動周期緊密相關。期貨價格也不例外。由於期貨市場是與國際市場緊密相聯的開放市場,因此,期貨市場價格波動不僅受國內經濟波動周期的影響,而且還受世界經濟的景氣狀況影響。 經濟周期一般由復甦、繁榮、衰退和蕭條四個階段構成。復甦階段開始時是前一周期的最低點,產出和價格均處於最低水平。隨著經濟的復甦,生產的恢復和需求的增長,價格也開始逐步回升。繁榮階段是經濟周期的高峰階段,由於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不斷擴張超過了產出的增長,刺激價格迅速上漲到較高水平。衰退階段出現在經濟周期高峰過去後,經濟開始滑坡,由於需求的萎縮,供給大大超過需求,價格迅速下跌。蕭條階段是經濟周期的谷底,供給和需求均處於較低水平,價格停止下跌,處於低水平上。在整個經濟周期演化過程中,價格波動略滯後於經濟波動。這些是經濟周期四個階段的一般特徵。 比如,在本世紀 60 年代以前西方國家經濟周期的特點是產出和價格的同向大幅波動。而 70 年代初期,西方國家先後進入所謂的"滯脹"時期,經濟大幅度衰退,價格卻仍然猛烈上漲,經濟的停滯與嚴重的通貨膨脹並存。而 80-90 年代以來的經濟波動幅度大大縮小,並且價格總水平只漲不跌,衰退和蕭條期下降的只是價格上漲速度而非價格的絕對水平。當然,這種只漲不跌是指價格總水平而非所有的具體商品價格,具體商品價格仍然是有升有降。進入 90 年代中期以後,一些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如韓國、東南亞國家等,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導致一些商品的國際市場價格大幅下滑。但是,全球經濟並沒有陷入全面的危機之中,歐美國家經濟持續向好。因此,認真觀測和分析經濟周期的階段和特點,對於正確地把握期貨市場價格走勢具有重要意義。 經濟周期階段可由一些主要經濟指標值的高低來判斷,如 GDP 增長率,失業率、價格指數、匯率等。這些都是期貨交易者應密切注意的。 (四)金融貨幣因素 商品期貨交易與金融貨幣市場有著緊密的聯系。利率的高低、匯率的變動都直接影響商品期貨價格變動。 1、利率 利率調整是政府緊縮或擴張經濟的宏觀調控手段。利率的變化對金融衍生品交易影響較大,而對商品期貨的影響較小。如 1994 年開始,為了抑制通貨膨脹,中國人民銀行大幅度提高利率水平,提高中長期存款和國庫券的保值貼補率,導致國債期貨價格狂飆,1995 年 5 月18 日,國債期貨被國務院命令暫停交易。 2、匯率 期貨市場是一種開放性市場,期貨價格與國際市場商品價格緊密相聯。國際市場商品價格比較必然涉及到各國貨幣的交換比值-匯率,匯率是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交換的比率。當本幣貶值時,即使外國商品價格不變,但以本國貨幣表示的外國商品價格將上升,反之則下降,因此,匯率的高低變化必然影響相應的期貨價格變化。據測算,美元對日元貶值 10%,日本東京穀物交易所的進口大豆價格會相應下降 10%左右。同樣,如果人民幣對美元貶值,那麼,國內大豆期貨價格也會上漲。主要出口國的貨幣政策,如巴西在 1998 年其貨幣雷亞爾大幅貶值,使巴西大豆的出口競爭力大幅增強,相對而言,大豆供應量增加,對芝加哥大豆價格產生負面影響。 (五)政治、政策因素 期貨市場價格對國際國內政治氣候、相關政策的變化十分敏感。政治因素主要指國際國內政治局勢、國際性政治事件的爆發及由此引起的國際關系格局的變化、各種國際性經貿組織的建立及有關商品協議的達成、政府對經濟干預所採取的各種政策和措施等。這些因素將會引起期貨市場價格的波動。在國際上,某種上市品種期貨價格往往受到其相關的國家政策影響,這些政策包括:農業政策、貿易政策、食品政策、儲備政策等,其中也包括國際經貿組織及其協定。在分析政治因素對期貨價格影響時,應注意不同的商品所受影響程度是不同的。如國際局勢緊張時,對戰略性物資價格的影響就比對其他商品的影響大。 (六)自然因素 自然條件主要是氣候條件、地理變化和自然災害等。期貨交易所上市的糧食、金屬、能源等商品,其生產和消費與自然條件因素密切相關。有時因為自然因素的變化,會對運輸和倉儲造成影響,從而也間接影響生產和消費。例如,當自然條件不利時,農作物的產量就會受到影響,從而使供給趨緊,刺激期貨價格上漲;反之,如氣候適宜,又會使農作物增產,增加市場供給,促使期貨價格下跌。因此,期貨交易必須密切關注自然因素,提高對期貨價格預測的准確性。 (七)投機和心理因素 在期貨市場中有大量的投機者,他們參與交易的目的就是利用期貨價格上下波動來獲利。當價格看漲時,投機者會迅速買進合約,以期價格上升時拋出獲利,而大量投機性的搶購,又會促進期貨價格的進一步上升;反之,當價格看跌時,投機者會迅速賣空,當價格下降時再補進平倉獲利,而大量投機性的拋售,又會促使期貨價格進一步下跌。 與投機因素相關的是心理因素,即投機者對市場的信心。當人們對市場信心十足時,即使沒有什麼利好消息,價格也可能上漲;反之,當人們對市場推動信心時,即使沒有什麼利空因素,價格也會下跌。
③ 怎麼進行期貨基本分析
基本分析法,是指通過分析期貨商品的供求狀況及其影響因素,來解釋並預測未來期貨價格變化趨勢的方法。基本面析主要分析的是中長期價格走勢,並以此為依據中長期持有合約,並不太注意日常價格的反復波動。
從長期看,商品價格最終反映的是供求力量均衡點的價格。所以,商品供求狀況對期貨價格具有重要的影響。基本因素分析法分析的就是供求關系。商品價格與供給成反比,供給增加,價格下降;供給減少,價格上升。商品價格與需求成正比,需求增加,價格上升;需求減少,價格下降。
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供給和需求的任何變化,都可能影響商品價格變化。這種供求與價格互相影響,使商品供求分析更加復雜化。
但是,期貨價格不僅受商品供求狀況的影響,而且還受其他許多非供求因素的影響。例如金融貨幣因素、政治因素、投機因素、政策因素、心理預期等。基本因素分析需要綜合地考慮這些因素的影響。
(一)商品供給分析
決定一種商品供給的主要因素有:商品價格、生產技術水平、生產成本、其他商品價格水平、市場預期等等。
商品市場的供給量則主要由期初庫存量、本期產量和本期進口量三部分構成。
期初庫存量是指上年度或上季度積存下來可供社會繼續消費的商品實物量;本期產量是指本年度或本季度的商品生產量。它是市場商品供給量的主體,其影響因素也甚為復雜;本期進口量是對國內生產量的補充,通常會隨著國內市場供求平衡狀況的變化而變化。
(二)商品需求分析
決定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商品價格、消費者收入、消費者偏好、相關商品價格變化、消費者預期等等。
商品市場的需求量通常由國內消費量、出口量和期末商品結存量三部分構成。
國內消費量主要受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或購買能力、消費者人數、消費結構變化、商品新用途發現、替代品的價格及獲取的方便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出口量是本國生產和加工的商品銷往國外市場的數量,它是影響國內需求總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期末結存量具有雙重的作用。一方面是商品需求的組成部分,是正常的社會再生產的必要條件;另外還在一定程度上起著平衡短期供求的作用。
(三)經濟波動周期
期貨市場價格波動不僅受國內經濟波動周期的影響,而且還受世界經濟的景氣狀況影響。經濟周期主要是依靠一些指標進行判斷的,如GDP增長率,失業率、價格指數、匯率等。這些都是期貨交易者應密切注意的。
(四)金融貨幣因素
商品期貨交易與金融貨幣市場有著緊密的聯系。利率的高低、匯率的變動都直接影響商品期貨價格變動。
(五)政治、政策因素
對國際國內政治氣候、相關政策的變化,期貨市場價格表現的十分敏感。例如,國際國內政治局勢、國際性政治事件的爆發及國際關系格局的變化、各種國際性經貿組織的建立及有關商品協議的達成、政府對經濟干預所採取的各種政策和措施等。
某種上市品種往往受到其相關的國家政策影響,例如,農業政策、食品政策、貿易政策、儲備政策等。
(六)自然因素
主要是指氣候條件、地理變化和自然災害等。
(七)投機和心理因素
投機者目的就是利用期貨價格上下波動來獲利。與投機因素相關的是心理因素,即投機者對市場的信心。對市場信心十足時,即使沒有什麼利好消息,價格也可能上漲;反之,當人們對市場推動信心時,即使沒有什麼利空因素,價格也會下跌。
基本面分析要求的能力比較高,除非資深的,可以獲得多種途徑信息的專業人士。普通投資者是非常難以把握的,但是也非常有必要藉助基本面的分析出去一定的行情引導。
④ 期貨基本面分析,如何用價差來預測價格走勢
你省省吧,不要妄圖預測價格走勢了!價格跟蹤,輕倉入市,盈利後加碼才是王道。
⑤ 什麼是期貨的基本面分析
基本面分析是指投資者從交易產品本身的投資價值入手進行分析的方法。
具體到期貨基本面分析,就是說,投資者分析期貨產品未來的供求關系來進行指導投資。
⑥ 求利用期貨行情基本分析方法對期貨品種進行分析,並給出投資建議!!!
分析的方法很多,建議去看 默菲 寫的《期貨市場技術分析》,《日本蠟燭圖》,《通向金融王國的自由之路》、《海龜交易法》看完了,多少就會有很多認識了,你就可以自己組建交易系統了。如果排要想了解一套交易方法,建議研究下布林通道吧,網上有詳細的說明。
⑦ 分析期貨行情時需要注意的三個方面
1、在做基本面分析的時候,盡可能的降低當前因素對期貨價格的影響比例。加大未來因素對期貨價格的影響比例,千萬不可以用當下宏觀面、供求面的狀況來臆斷未來期貨的行情走勢。2、保持一顆平常心客觀的分析後期走勢。在對後期的宏觀面、供求面的狀況進行分析的時候,不能因為當前的經濟形勢低迷就產生悲觀的情緒,因為會影響對今後行情的判斷;也不能因為當前較快的增長速度盲目自信。無論在何時、面對的是哪種情況都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客觀的分析後期走勢。3、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影響期貨價格的因素很多,但是宏觀面是最主要的因素。宏觀經濟的形勢變化對期貨價格走勢的影響是最大也最持久的。投資者在進行行情預測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研究GDP的增速變化、失業率變化、PMI指數等反映宏觀經濟變化的指標,通過研究這些指標來更好的把握今後宏觀經濟的發展動向和商品價格變化的大概走勢。
⑧ 當今木材市場價格分析及走勢
2011年,木業又遭寒流侵襲。歐債風波愈演愈烈,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木材及其加工業需求疲軟行情不振,正遭受著比金融危機更為嚴酷的考驗。面對一波三折的經濟走勢,從業者應當審時度勢、積極謀變,方能做到歷經危機而不倒,砥礪前行創新局。 經濟低迷,木業行情重陷低谷近一年來,木材及其加工業整體表現平淡,市場乏善可陳,尤其是最近半年,多數木質材料出貨乏力,整體銷量同比下降約30%,少數企業的銷量甚至僅為上年的一半。據初步調查,木皮整體銷量同比降幅約30%,木枋和人造板的整體銷量同比降幅在20%以上。 困局當前,行業復甦尚需時日2011年下半年,歐債危機不斷惡化,國際經濟暗流涌動,並可能引發新一輪經濟衰退潮。國內形勢也存在隱憂,國家不斷收緊銀根,樓市調控政策緊抓不懈,國內相關消費需求受到一定程度抑制。受此影響,地產、木材、傢具、裝修等眾多行業繼金融危機之後再度陷入低谷。比如,國內房市成交量大幅下降,房價拐點初步顯現;終端賣場傳統「金九銀十」的銷售旺季冷清收場;9月舉行的東莞名傢具展和廣州傢具展盛況不再,參觀客商寥寥無幾,參展企業接單數量亦是大不如從前。更為嚴峻的挑戰將在2012年。興業木材夾板市場人士預測,短時間內,經濟形勢不可能實現反轉,從宏觀經濟看,金融海嘯、歐債風波等一系列危機接踵而至,全球經濟的復甦道路荊棘密布;從微觀行業看,未來幾個月,一些傢具、裝修企業迫於信貸負擔、訂單稀缺或生產成本過高等壓力倒閉,這對於需求不旺的木材行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困難還不止如此。當市場還在萎縮之時,部分原木價格卻逆市攀升。經銷商反映,2011年第四季度,東北、緬甸、北美等地部分新伐原木價格再度普漲,常用木材、暢銷木材均在漲價產品之列。「兩頭壓」的現實讓經銷商面臨兩難境地。一方面,成本上揚,投入加大,資金壓力驟增;另一方面,需求下降,業績不佳,即使經銷商不漲價進行銷售,也無法確保生意順暢。行業走勢變得撲朔迷離。 木業寒冬,想方設法共克時艱,主動出擊積極應對2012年已經來臨,各種成本居高不下,市場需求仍未好轉,部分廠商難以為繼。多數木業商人對前景憂心忡忡。但無論時處順境或是逆境,每個行業的存在和發展均有其應對之法。當寒流肆虐時,應當順勢而為,掌握經營主動權。加強業內整合,優化資源形成合力。危機蔓延時,有危也有機。每逢經濟低迷、結構調整的特殊時期,大環境帶來了風險和挑戰,也孕育著調整和機遇。據觀察,木材行業整合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企業間的整合,通過合並重組或參股經營,實現抱團經營、群策群力、共享渠道。二是企業內的整合,即完善企業結構、強化品牌戰略、重視科技研發、誠信立足市場,在木皮、木枋生產流通領域形成一批公認的著名品牌。例如,我國木皮行業的中城、維德、兔寶寶、石竹山等。主動適應時局,合理調整營銷規劃。做生意必須研究市場,盲目行動、誤打亂撞最終會一敗塗地。在營銷過程中,需要掌握各種信息,對行業走勢作出預判,找准下一階段的市場需求點,投資和營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名象木業依據近年木材行情的變化,將經營重點放在歐洲材領域,主營櫸木、白蠟、白橡原木和木枋,刨切、烘乾等程序規范嚴格,以優良的品質獲得市場廣泛認可。需要注意的是,在去庫存過程中,慎用降價促銷的營銷方法,稍有不慎可能導致價格戰,最終擾亂了市場,動搖了價格體系。因此,降價促銷只是短期策略,不宜長期使用或頻繁使用。積極消化庫存,保持資金周轉通暢。經濟蕭條時期,地產、傢具、裝修、木製品等多個行業需求萎靡,必然導致木皮、木枋、人造板等原材料銷售形勢趨於清淡。此時,經銷商應根據行情進行調度,適當減少採購,避免存貨積壓;通過去庫存,回籠資金,盤活資金,緩解經營壓力,保持周轉通暢。在走訪中,部分傢具連鎖店採用了庫存調節的銷售策略,即某種產品在某一地區熱賣,可將其它分店的相關庫存運至該區分店集中銷售,如此一來,既可以消化庫存,又能打開銷路,使整個銷售系統順暢運行。凸顯特色經營,集中優勢搶占市場。一直以來,木材行業難以擺脫粗放式的發展模式,部分經銷商涉及面很廣而專業度偏低,注重品種數量和經濟效益,忽視產品質量、分等標准和其它服務,導致很多企業難以壯大,發展道路備受掣肘。很多經銷商開始轉換思路,走上特色經營之路,比如做精某一木種、專營高檔木皮、代理某個人造板品牌等等。2012年鋸材行情的走向依然不太明朗。2012年鋸材市場的是否走旺主要還是要看國內的樓市行情,如果繼續實施調控政策,成交低迷,價格下調,必將繼續導致消費者購房慾望低迷,對傢具的購買意向也就持續消極,進而打擊到了鋸材市場。反之,如果樓市調控力度有所減弱,加上國外經濟恢復較為理想的話,則國內鋸材市場將會迎來實質性的轉機。近年來,隨著非洲、緬甸等地區產材國不斷控制木材的出口,進入到中國市場的木材資源也逐年減少,即使2012年國內樓市調控力度不減,但如果隨著國內進口鋸材的資源的持續減少,價格將會延續2012年的上升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對進口鋸材指數的走向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逆市適時出擊,擴充網路拓展渠道。危機如大浪淘沙,必有一些企業被市場所淘汰,但不是所有企業都會走向衰敗,一些有實力的企業更願意增加投入、逆市擴張。或兼並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或合理布點,廣泛結交新客源;或加大推廣,通過廣告和網路進一步打開知名度。但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控制風險,保護資金安全,保證貨源品質,靠技術和品牌去贏得市場,避免可能出現的各種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