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破獲特大操縱期貨市場犯罪案非法獲利20億
⑴ 上海破獲4500萬影視投資合同詐騙案,犯罪者會被咋判
生活不易,為此很多人都想尋找捷徑,花少量的錢投資來實現更大回報,而騙子們正是抓住了這種心理來詐騙。近日,上海警方就破獲了一起影視投資合同詐騙案,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已經落網。據了解,這起案件中涉及金額4500餘萬元,而且被騙的投資人高達260多人,可以說金額之多人員覆蓋廣,它的偵破無疑拯救了更多蒙在鼓裡的人們,以避免更多更大的損失。同時,這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已觸犯了我國《刑法》,屬於合同詐騙的范疇,至於如何審判還需要相關部門的進一步通報。
希望通過這件事,能夠讓更多人明白,世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任何事情都需要腳踏實地,一步步來才能完成,如果你真的想投資,千萬要提前做好萬全准備,謹防被騙,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防止被騙。
⑵ 上海破獲4500萬影視投資合同詐騙案是怎麼回事
近日,上海警方成功破獲一起特大合同詐騙案。犯罪嫌疑人通過虛增影視劇製作成本、誇大預期票房收益,騙取投資人投資款,涉案金額超過4500萬元,涉及全國各地投資人260餘名。這也是上海市破獲的首起影視投資合同詐騙案。
2019年3月,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接到市民何先生報案:2019年初,滬上一家影視投資中介公司的員工通過社交軟體與他結識,並告訴他一個內部消息:年內將有一部成本高達2.6億元的大製作電影上映,上映前,可以通過本市一家影視公司參與電影的版權投資。
這名中介還一再聲稱,這部電影的預期票房保守估計可達20億元,以投資100萬元為例,至少可獲得360萬元收益,機會實屬難得。
這樣的好事,聽起來就像騙局。但何先生上網查詢後發現,這家影視公司的確存在,而且就是中介提到的那部電影聯合出品方之一。於是,何先生便通過中介公司與影視公司簽訂了一份《電影合作投資協議》,約定以50萬元投資款獲取電影0.25%的版權收益。
就在何先生坐等收益時,電影上映了。結果票房慘淡,僅有6300萬元,與中介公司宣稱的20億元預期票房簡直是天壤之別。此時,影視公司以票房不到預期為由,僅兌付給何先生1.3萬元,50萬元投資款等於是打了水漂。
本以為是時運不濟、投資失利,但一個偶然的機會下,何先生在某網站論壇上發現,與他有相同經歷的投資人竟不在少數。唯一不同的是,他們投資時獲知的製作成本不盡相同,從7000萬到2.6億元不等。感到上當受騙的何先生向警方報案。
(2)上海破獲特大操縱期貨市場犯罪案非法獲利20億擴展閱讀
警方調查情況:
市公安局經偵總隊初步調查後發現,類似的投資人的確很多,而且都經歷了製作成本數倍溢價、票房估值大跌眼鏡的情況。警方分析認為,這背後很可能隱藏著一個惡意騙取影視投資人投資款的詐騙團伙,於是立即立案偵查。
經查,2018年9月,犯罪嫌疑人包某等人為牟取非法利益,在上海設立了一家影視公司,在無能力支付投資款的情況下,先行與某電影出品方簽訂協議,約定出資購得某電影18%份額的票房收益權和署名權。但雙方明確約定,包某的公司不得擅自轉讓所持份額或用於融資,否則將不再享有電影的票房收益權。
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間,犯罪嫌疑人包某等人違反約定,精心設計編排話術,通過高額返佣的方式勾結全國多家中介公司,大肆招募投資人。招募過程中,犯罪團伙以與出品方簽訂的協議為掩護,混淆「版權」與「票房收益權」的概念,虛增電影製作成本、誇大票房預期收益,吸引投資人投資購買所謂「收益份額」。
先後騙取260餘名投資人共計4500餘萬元投資款後,包某等人才將其中的1000餘萬元支付給電影出品方購買份額,剩餘款項則用於傭金提成和個人揮霍。
得知包某公司擅自轉讓投資份額後,電影出品方按照協議約定未予兌付票房收益。包某等人為了掩飾非法佔有投資人投資款的真實目的並逃避打擊,就用騙來的錢,以實際票房6300萬元按比例兌付投資收益共計100餘萬元,造成投資人巨額虧損。
這種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財物的行為,已觸犯我國《刑法》第224條規定,涉嫌合同詐騙犯罪。目前。案件仍在進一步偵辦中。
⑶ 327事件的概述
1995年2月23日晚,上交所召集參與「327」最後10分鍾交易,持倉合約在5萬口以上的券商商討對策。當晚11時,上交所果斷的作出五點決定,並隨即發布公告。經調查顯示,此一事件為其會員公司為影響當日結算價而嚴重蓄意違規,23日16時22分13秒以後「327」品種的所有成交無效;該部分成交不納入當日計算結算價、成交量和持倉范圍內,由此確認當日收盤價為151.30元;同時宣布對有關違規行為作進一步調查。
第二天,上交所又發出《關於加強國債期貨交易監管工作的緊急通知》,就國債期貨交易的監管問題作出六項規定,即(1)從1995年2月24日起,對國債期貨交易實行價格漲(跌)停板制度;(2)嚴格加強最高持倉合約限額的管理工作;(3)切實建立客戶持倉限額的規定;(4)嚴格禁止會員公司之間相互借用倉位;(5)對持倉限額的使用結構進行控制;(6)嚴格國債期貨資金使用管理。同時為維護市場穩定,開辦了協議平倉專場。
事件發生後,國家監察部會同中國證監會、國家保密局聯合組成調查組,在上海市政府的配合下,對這一事件進行了調查。並於9月20日公布了情況和處理結果。調查結果認為,上海證券交易所國債期貨「327」品種發生的事件,是一起在國債市場發展過快、交易所監管不嚴和風險控制滯後的情況下,由上海萬國證券公司、遼寧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數交易大戶蓄意違規、操縱市場、扭曲價格、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所引起的國債期貨風波。
調查結果指出,實際的直接責任者上海萬國證券公司違規聯手操作、擅自超限額持倉,僅「327」品種的持倉就超過了交易所為其核定的全部品種最高限額的一倍多。在市場異常波動價格不斷上揚的巨大壓力下,公司主要負責人明知嚴重違反交易規則,為扭轉公司巨額虧損,作出了大量拋空單打壓價格的錯誤決策,造成了市場的極大混亂。調查結果還指出,事件的另一責任者為遼寧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的主要負責人於2月23日上午把幾家關系戶空倉集中在海南某公司名下,通過無錫國泰期貨經紀公司(已被中國證監會依法取消經營資格)大量違規拋空,企圖壓低價格,以達到減虧或盈利的目的。當打壓無效時,又率先空翻多,製造市場假象,擾亂市場秩序。事件之前,該公司及其空方關系戶也存在聯手操作、超限額持倉達120多萬口的嚴重違規問題。
調查結果還認為,上海證券交易所對違規事件也應負一定的責任。上海證券交易所對市場存在的過度投機所帶來的風險估計不足,交易規定不完善,風險控制滯後,監督管理不嚴,致使在短短幾個月屢次發生由於嚴重違規交易引起的國債期貨風波,在國內外造成很壞影響。
經過深入廣泛的調查取證,監察部、中國證監會等部門根據有關法規,對「327」事件的有關負責人員分別作出了開除公職、撤銷行政領導職務等紀委處分和調離、免職等組織處理,涉嫌觸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並對違反規定的證券機構進行了經濟處理。
「327事件」震撼了中國證券期貨界。在仲裁機關的調解下,2月27日、28日進行了協議平倉,但效果不甚理想,3月1日又進行了強行平倉。
局面剛剛明朗,又值兩會召開,對「327事件」責任的追究成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注的焦點。後來,中紀委、監察部會同中國證監會、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最高人民檢察院等有關部門組成聯合調查組,在上海市政府配合下進行了4個多月的調查,在此基礎上作出了嚴肅處理。
萬國證券公司進行了改組,董事長徐慶熊、副董事長兼總裁管金生同時辭去所任職務。管金生鋃鐺入獄。
「327事件」的二號主角遼國發,由來自沈陽的高原、高嶺兄弟主持。「327事件」後,為了挽回巨額虧損,於3月份又試圖翻本,繼續在債市炒作「329」品種,結果再度虧損。遼國發案不僅是證券期貨違規問題,還有金融詐騙等嚴重犯罪,涉及金額數百億元。
「327風波」之後,各交易所採取了提高保證金比例,設置漲跌停板等措施以抑制國債期貨的投機氣氛。但因國債期貨的特殊性和當時的經濟形勢,其交易中仍風波不斷,並於當年5月10日釀出319風波。5月17日,中國證監會鑒於中國當時不具備開展國債期貨交易的基本條件,作出了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決定。至此,中國第一個金融期貨品種宣告夭折。
「327風波」與引發亞洲金融風暴的巴林事件只相差兩天時間,「327」事件同樣明顯暴露出我們對於高風險市場的內外監控能力相當不足。釀成「327事件」的具體原因有三點:其一,期貨業務的推出相當倉促,不僅缺乏經驗,也缺乏相應的監管法規,更重要的是對市場風險缺乏必要的認識。其二,國債期貨市場投機風氣極濃,違規造市、超額持倉、內幕交易現象相當嚴重。個別券商惡性投機,蓄意違規,對此卻缺乏監督,甚至可以在沒有相應保證金的情況下短時間內進行上千萬口的交易,也沒有即時預警機制。其三,有關327券分段計息加息及貼息消息的泄漏,是觸發此次事件的導火線。從歷史的角度來看,「327事件」未象巴林事件一樣引爆金融危機,可謂不幸之中的萬幸,其留下的教訓當然是相當深刻的。
但是,327國債事件的直接後果是中國期貨交易的因噎廢食,至今一提到期貨就聯想到了幕後操縱等黑暗面,使這個本來就不應該面對大眾的市場背負了太多的壞名聲。如果不是加入世貿後國際期貨業即將到來,中國期貨業仍不會聽到「芝麻開門」的聲音。對327國債事件,除了重新認識應吸取的教訓以更好地避免相關風險之外,也應適當消除其負面影響。期貨市場作為重要的避險工具,到了應該恢復的時候了。尤其是放開國企入市的問題,由於1996年國家規定金融系統資金不得進入期市,之後又對入市企業的稅務、財務發布了指導性建議,1999年的條例中規定國企只能做幾種相關產品的套期保值,不能參與投機買賣,這些規定嚴重限制了企業對期市的參與,需要加以重新考量。
事發後,萬國總裁管金生涉嫌違規操作被捕,並於1997年判處有期徒刑17年,罪名是受賄29.5萬元,挪用公款250萬元。竟然和違規操作一點都沾不上邊。
⑷ 上海警方破獲29年前特大兇殺案,是怎麼找到破案線索的
上海警方破獲29年前特大兇殺案,是怎麼找到破案線索的?2020年的八月上旬,上海警方破獲了29年前特大兇殺案,殺害五人,重傷一人。兇手潛逃近30年之後,終於落下了帷幕。上海警方破獲29年前特大兇殺案,是怎麼找到破案線索的?
終於這一起惡性殺人案得到了解決,何某最終還是逃不過法律的。往最終還是要接受法律的制裁,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這起案件之中其實關乎的也是一個家庭的問題,我們應該重視家庭之間的和諧,注重家庭的和睦,千萬不能夠。把家庭的和諧變成一種令人心寒的殺人事件。我們說家風的傳承是很重要的,我們社會需要的是良好的家風,或者說和諧的家風,而不是這樣讓人心寒的事情發生。
⑸ 上海警方成功破獲一起特大合同詐騙案,此案到底咋回事
這件事給人們提了個醒,不要相信不明人員給許下的巨大承諾,畫出的大餡餅,人人都想發財,世界上哪有那麼多不勞而獲的好事呢?即使有,砸到你身上概率也不多。還是老老實實通過工作,得到回報安心。
⑹ 河北警方破獲特大網路開設賭場案,犯罪團伙有多少人
今年。當地警方從今年經辦的一起特大幫助電信網路信息犯罪案件中深入分析,尋線追蹤破獲一特大網路開設賭場案。涉案金額高達20億元。
⑺ 上海破獲特大制售假案,他們團伙是如何做到瞞天過海的
上海的警方破獲了一起特大的制售假案。這起案件的調查時間長達半年,警方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才最終成功收網,而這樁造假案的發源地是在廣東省。那麼該造假團隊是如何做到瞞天過海的呢?
其實他們多數是打著代購的幌子來販賣自己的假貨的,隨著代購市場的興起,市面上的代購簡直不計其數,幾乎每個人的朋友圈都有幾名代購。這些代購有些是自己飛到國外親自采購的,但也有些是不知道幾級的分銷代理,假貨有時候就這樣悄悄地被混入其中。在過去幾年裡,警方在不同的地區都查獲了大型的造假案,有奢侈品的、也有化妝品的。其實買了假包,最多也就是金錢上的損失,但是如果是用了仿冒偽劣的化妝品可不就是這么簡單了。很多受害者甚至因此爛臉,所以顧客要擦亮自己的眼睛。
⑻ 建國以來最大的期貨市場操縱案
期貨市場風險回顧之一「上海粳米事件」
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上海「粳米事件」回顧
粳米期貨交易因具備發達的現貨基礎、市場流通量大而一度表現十分活躍, 在早期的糧食期貨市場上佔有重要的地位。1994年上海「粳米事件」發生後,監 管部門暫停了粳米期貨交易。時至今日,眾多業內人士在談到恢復與開發大品種 期貨交易時總要提到粳米。因此,對上海「粳米事件」作一個全面回顧與總結是很有必要的。
一、事件起因與經過
粳米期貨交易從1993年6月30日由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首次推出到1994年
10月底被暫停交易,價格出現過三次明顯上漲:第一次,199 3年第四季度,在南方大米現貨價大幅上漲的帶動下,粳米期貨從1400元/噸上升至1660元/噸;第二次, 1994年春節前後,受國家大幅提高糧食收購價格的影響,期價從1 900 元/噸漲到2200元/噸; 第三次,1994年6月下旬至8月底,在南澇北旱自然災害預期減產的心理作用下,期貨價格從2050元/噸上揚到2300元/ 噸。
到了7月初,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貨交易出現多空對峙局面。空方認為:國家正在進行宏觀調控,加強對糧食的管理,平抑糧價政策的出台將導致米價下跌;多方則認為:進入夏季以來,國內糧食主產區出現旱澇災害,將會出現糧食短缺局面,而且當時上海粳米現貨價已達2 000元/噸,與期貨價非常接近。雙方互不相讓,持倉量急劇放大。隨即,空方被套,上糧所粳米價格穩步上行形成了多逼空格局。
7月5日,交易所作出技術性停市之決定,並出台限制頭寸措施。
7月13日,上海糧交所出台了《關於解決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貨交易
有關問題的措施》,主要內容包括:召開會員大會,要求多空雙方在7 月14日前將現有持倉量各減少l/3;上述會員減少持倉後,不得再增加該部位持倉量;對新客戶暫不允許做粳米期貨交易;12月粳米貼水由1 5%降至l1%;交易所要加強內部管理等。
隨即,多空雙方大幅減倉,價格明顯回落,9412合約和9503合約分別從2250元/噸、2280元/噸跌至最低的2180 元/噸和2208元/噸。
誰知,進入8月,受南北災情較重及上海糧交所對粳米期價最高限價規定較高的影
響,多方再度發動攻勢,收復失地後仍強勁上漲,9 503合約從最低位上升了100元/噸之多,9月初已達到2400元/噸左右。
9月3日,國家計委等主管部門聯合在京召開會議,布置穩定糧食市場、平抑糧油價格的工作。
9月6日,國務院領導在全國加強糧價管理工作會議上,強調抑制通貨膨脹是當前工作重點。受政策面的影響,上海粳米期價應聲回落,價格連續四天跌至停板,成交出現最低紀錄。
9月13日上午開盤前,上海糧交所發布公告,規定粳米合約漲跌停板額縮小至10元,並取消最高限價。受此利多刺激,在隨後幾個交易日中粳米期價連續以1 0元漲停板之升幅上沖。這時,市場上傳言政府將暫停粳米期貨交易。於是,該品種持倉量逐日減少,交投日趨清淡,但價格攀升依舊。
到10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證券委《關於暫停粳米、菜籽油期貨交易和進一步加強期貨市場管理的請示》。傳言得到證實,粳米交易以9 412合約成交5990手、2541元/噸價格收盤後歸於沉寂。
⑼ 上海破獲7億奶茶店套路詐騙案,它是怎麼詐騙的
奶茶是我們大家平常非常喜歡的飲品,而且奶茶行業的發展前景非常好,許多的朋友都希望能夠加盟一個好的奶茶品牌來創造自己的事業,但是也有一些不法分子將目光投向了奶茶加盟這一塊,使許多投資者上當受騙。
近日,上海警方就破獲了一起奶茶加盟投資的詐騙案,抓獲該犯罪團伙成員90餘人,涉案金額高達7億,該犯罪團伙利用模仿知名奶茶品牌網站的形式來吸引投資者,在取得投資投資者信任後就以其它理由像投資者推薦他們自創的奶茶品牌利用各種手段誘使投資者加盟,待投資者繳納加盟費之後,他們就會對投資者置之不理,讓投資者的錢財打水漂。
奶茶市場現在確實是非常火爆,但是投資者們在投資前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要選擇真正的大品牌進行合作,不要被這些無良品牌商所欺騙。
⑽ 上海破獲特大制售假案,假LV質量到底如何
上海破獲的這一起特大制售假案,顯然只是搗毀了全國無數個假貨傳銷窩點的其中之一。而這種奢侈品的售假點,還有無數個就是妄圖以假貨來以假亂真,從而欺騙消費者。不過假LV的質量,如果是頂級假貨的話,甚至可以做到以假亂真,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都沒有識破的原因。
目前來區別正品和假貨已經不能單單通過所謂的二維碼掃一掃來鑒別了,因為那一些造假團隊已經擁有了這個技術,甚至於通過他們所製造出的二維碼也可以掃出這個商品是正品。所以要是想買到真正的奢侈品的話,還是應該要去專櫃,所謂的代購也有可能是受假重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