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期等於期貨價格公式
A. 請問計算期貨(遠期)的公式怎麼解釋
期貨遠期定價的話,一共是有四種情況,你說的這個情況是有q一定的便捷利潤率或者其他收益率的遠期定價
B. 關於遠期利率計算公式
遠期利率是指隱含在給定的即期利率之中,從未來的某一時點到另一時點的利率。
如果我們已經確定了收益率曲線,那麼所有的遠期利率就可以根據收益率曲線上的即期利率求得。所以遠期利率並不是一組獨立的利率, 而是和收益率曲線緊密相連的。在成熟市場中, 一些遠期利率也可以直接從市場上觀察到, 即根據利率遠期或期貨合約的市場價格推算出來。
遠期利率的決定[1]
遠期利率是由一系列即期利率決定的。
假設現在時刻為 t,T 時刻到期的即期利率為 r,T * 時刻(T * > T)到期的即期利率為r * ,則t時刻的T * − T期間的遠期利率RF應滿足以下等式:
RF(T * − T) = r * (T * − t) − r(T − t) (1)
若式(1)不成立,就存在套利空間。
對RF(T * − T) = r * (T * − t) − r(T − t)變形可得:
(2)
這是遠期利率的常用計算公式,進一步變形可得
(3)
如果即期利率期限結構在T * − T期間是向上傾斜的,即r * > r,則rF > r * ;
如果即期利率期限結構在T^*-T期間是向下傾斜的,即r * < r,則rF < r * 。
遠期利率的公式
如以代表第 t-1年至第t年間的遠期利率,St代表t年期即期利率,St − 1代表t-1年期即期利率,其一般計算式是:
(4)
舉例說明:
已知2年期的即期利率為5%,3年期即期利率為6%,求第2年至第3年的遠期利率是多少?
(5)
(6)
f2,3 = 8% (7)
遠期利率的重要性
在現代金融分析中,遠期利率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它們可以預示市場對未來利率走勢的期望,一直是中央銀行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的參考工具。更重要的是, 在成熟市場中幾乎所有利率衍生品的定價都依賴於遠期利率。雖然我國目前還沒有利率衍生品, 但隨著金融全球化的發展,我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全面推進,引進這些金融工具是勢在必行的。
遠期對遠期交易
1.借入長期、貸出短期的綜合遠期交易
如果某公司實際的資金需求期是未來的6-12個月的期間,那麼在0時刻,借款方可以借入期限為12個月的資金,貸出期限為6個月的資金,這樣他可以立即鎖定將來6-12個月期間的借款利率。
例如,某客戶向銀行借款100萬美元,借期6個月
C. 為什麼期貨價格必須等於遠期價格
期貨價格 是與現貨價格相比較的
所謂套利 是利用兩個市場上的價格不同來進行買賣的
包括跨商品 跨市 跨期限套利
如 一噸小麥 在鄭州賣3000元
但是 在芝加哥賣 3400元
就可以 從鄭州買小麥 再到 芝加哥賣
當然 賺取的差價 要能足夠彌補買賣途中的費用
你所說的 期貨和遠期的操作原理 和這個一樣
買入 同種商品 價格低的 再到價格高的市場上賣出
D. 如果遠期價格等於期貨價格,遠期合約價值就一定等於期貨合約價值。這個說法是對是錯,並說明理由
如果遠期合約的交易單位與期貨合約的交易單位不一致 那麼這兩個合約價值就不相等
E. 遠期價格與期貨價格之間是什麼關系
遠期是期貨的前身,期貨是標准化的遠期合約,規定了交易地點,時間,數量,金額等,所以遠期的風險比期貨大,兩者價格上正相關.
F. 當利率為常數時,如何證明遠期價格與期貨價格相等
扯淡的事情,利率是影響遠期價格和期貨價格的唯一因素么?遠期價格和期貨價格其實一碼事。整個問題都在胡扯。
G. 求資產的期貨定價公式里e的意思。
F:t時刻的理論遠期價格和理論期貨價格。
S:遠期(期貨)標的資產在時間t時的價格。
r :T時刻到期的以連續復利計算的t時刻的無風險利率(年利率)。
e:是數學中的常數,e = 2.718281828459
假設:2007年9月20日,美元3個月的無風險年利率為3.77%。S&P500指數預期紅利收益率為1.66%。當S&P500指數為1518.74點時。
解:由於S&P500指數期貨總在到期月的第三個星期五到期,故此剩餘期限為3個月,SPZ7理論價格應為:
S=1518.75,r=3.77%,q=1.66%,T-t=3/12=0.25。
F=1518.75e^[(3.77%-1.66%)*0.25]=1526.78。
(7)遠期等於期貨價格公式擴展閱讀:
期貨價格形成特點:
一、信息質量高
期貨價格的形成過程是收集信息、輸入信息、產生價格的連續過程,信息的質量決定了期貨價格的真實性。由於期貨交易參與者大都熟悉某種商品行情,有豐富的經營知識和廣泛的信息渠道及一套科學的分析、預測方法。
他們把各自的信息、經驗和方法帶到市場上來,結合自己的生產成本預期利潤,對商品供需和價格走勢進行判斷、分析、預測,報出自已的理想價格,與眾多對手競爭。這樣形成的期貨價格實際上反映了大多數人的預測,具有權威性,能夠比較真實地表供求變動趨勢。
二、價格報告的公開性
期貨交易所的價格報告制度規定,所有在交易所達成的每一筆新交易的價格,都要向會員及其場內經紀人及時報告並公諸於眾。
通過發達的傳播媒介,交易著能夠及時了解期貨市場的交易情況和價格變化,及時對價格的走勢做出判斷,並進一步調整自己的交易行為。這種價格預期的不斷調整,最後反映到期貨價格中,進一步提高了期貨價格的真實性。
H. 遠期價格與期貨價格<急>
遠期合約和期貨合約都是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特定時間、以某一特定價格、買賣某一特定數量和質量資產的交易形式。期貨合約是期貨交易所制定的標准化合約,對合約到期日及其買賣的資產的種類、數量、質量作出了統一規定。遠期合約是根據買賣雙方的特殊需求由買賣雙方自行簽訂的合約。因此,期貨交易流動性較高,遠期交易流動性較低。
當利率變化無法預測時,遠期價格和期貨價格不相等。至於兩者誰高則取決於標的資產價格與利率的相關性。當標的資產與利率呈正相關時,期貨價格高於遠期價格。這是因為當標的資產價格上升時,期貨價格通常也會隨之升高,期貨合約的多頭將因每日結算制而立即獲利,並可按高於平均利率的利率將所獲利潤進行再投資。而當標的資產價格下跌時,期貨合約的多頭將因每日結算制而立即虧損,而他可按低於平均利潤的利率從市場上融資以補充保證金。相比之下,遠期合約的多頭將不會因利率的變動而受到上述影響。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期貨多頭比遠期多頭更具吸引力,期貨價格自然就大於遠期價格。相反,當標的資產價格與利率呈負相關性時,遠期價格就會高於期貨價格。遠期價格和期貨價格的差異還取決於合約有效期的長短。當有效期只有幾個月時,兩者的差距通常都很小。此外,稅收、交易費用、保證金的處理方式、違約風險、流動性等方面的因素或者差異都會導致遠期價格和期貨價格的背離。
I. 遠期合約價值計算的一道題
問題一:
遠期多頭方在2個月後才能以10.201拿到1股,相當於10.201/(1+12%)^2/12=10.010,而現在持有股票人在一個月後能得紅利0.505,相當於0.505/(1+12%)^1/12=0.500,因此除權後的股票價格等於9.500,遠期價格為9.500-10.010=-0.510。
問題二:
就用9.500*(1+12%)^2/12=9.681。但我覺得這個數是不準確的,應該要用公司的收益率,用無風險收益率低估了。
以上是我的理解,一塊討論吧 :)
J. 期貨價格 即期價格 遠期價格的區別
現貨交易、遠期交易和期貨交易三者之間的區別
(1) 期貨交易與現貨交易的主要不同點
期貨交易不要求即期交割,而是通過合約的形式規定於未來某個確定的時間內按約定的價格和數量交割。此外,現貨交易只需要雙方認可就可以成交,而且一般只能先買後賣;而期貨交易則只能在交易所以標準的合約進行,而且可以先賣後買。
(2) 期貨交易與遠期交易
它們的共同點僅在於,二者都不要求即期交割,者是通過合約的形式規定於未來某個確定的時間內按約定的價格的數量交割。除此之外,它們仍有許多本質上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1)交易雙方關系及信用風險不同
遠期交易雙方直接簽訂遠期合約,具有合同責任關系,雙方簽約後,必須嚴格執行合同。在合同期內,如果市場行情朝著不利於遠期交易的某一方發展,那麼這一方也不能違約。但是,如果遠期交易的一方因缺乏獎金或發生意外事件,便有可能出現難以履約的情況,因此具有信用風險。
而期貨交易則不然,期貨交易的對象不是具體的實物商品,而是一紙統一的「標准合同」,即期貨合約。在交易成交後,並沒有真正移交商品的所有權。在合同期內,交易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及時轉讓合同,不需要徵得其他人的同意。履約既可以採取實物交割的方式,也可以採取對沖期貨合約的方式,因此無信用風險。
2)交易合約的標准化程度不同
遠期交易的交易品種、交易數量、交割日期、交割地點、交割程序均由交易雙方自行議定。而期貨交易則是標准化的合約交易,交易品種、交易數量、交割地點、保證金、交割程序都是標准化的。
3)交易方式不同
期貨交易在期貨交易所內進行,買賣雙方委託經紀人公開競價。
遠期交易則為場外交易,雙方可以直接接觸成交。
4)結算方式不同
期貨交易雙方都要交納保證金,而且實行每日結算制,每天都必須通過清算所按照當天的收盤價結清差價。
遠期交易則不需要交納保證金,而且是到期一次交割結清。
5)實際交割量不同
期貨交易雙方在合約到期前隨時可以實行相反的交易進行「對沖」或「平倉」來結束自己的責任,因此期貨交易不一定發生實際交割。據統計,在完善的期貨市場中,實際交割量小於1%。
遠期交易則不同,到期必須實際交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