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期貨市場上奪取商品定價權的標準是什麼
如果某一種商品在某個國家的交易所成交量大,持倉量大,那麼它在國際上就有很大的定價權,對國際的價格有很大的影響
Ⅱ 期貨里為什麼美國的價格有定價權,我們國家的價格沒有定價權
我來說一下,中國期貨現在的交易量已經全球第一了為什麼沒有定價權
因為在中國期貨市場上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是投機的
而美國大部分都是套保的
市場上有一個風吹草動,國內的投機戶就會進出很明顯不穩定
國外都是大企業大機構的套保所以價格更具有代表性
國內還處於發展期,相信隨著國內企業的大部分參與也會逐步拿下定價權的
Ⅲ 什麼期貨定價權
(1)期貨合約本身是不標明價格的。
(2)期貨定價權的實質應該是指;通過期貨合約爭奪標的物的定價權。
(3)現在一般認為中國急需獲得的定價權:
一為大宗原材料的定價權。如:石油;鐵礦石;大豆等。
二為我國股指期貨的定價權。如新華富時A50指數。
(4)目前發達國家在全世界貿易和金融格局中占盡優勢,英美兩國的原材料期貨市場主導了全球石油、金屬、大豆等大宗原材料的定價權。「紐約石油」、「倫敦銅」和「CBOT大豆」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認同,並一直成為全球石油、銅和大豆現貨交易的定價基準。
(5)我國作為原材料進口和消費的第一大國,應該來決定這些商品的價格,力爭成為全球大宗原材料的交易中心和定價中心,掌握大宗原材料市場競爭的主場權和話語權。
(6)而這些標的物的價格定價中心爭奪;必須依賴於我國自己設立的期貨合約。
Ⅳ 什麼是期貨定價理論
期貨的定價權體現在,期貨市場里主體有套期保值的,流動性有投機的自然人。這樣針對某一個品種既有行業內的大型企業參與又有投機行為帶來的大的流動性能把價格定在一個合理的位置上。既不會讓大型企業壟斷直接定價也不會讓投機者過多造成價格走勢的混亂。(1)期貨合約本身標明價格
(2)期貨定價權實質應該指;通過期貨合約爭奪標物定價權
(3)現般認國急需獲得定價權:大宗原材料定價權:石油;鐵礦石;
Ⅳ 關於商品期貨定價權。把握商品期貨的定價權對本國經濟和企業有什麼好處
...又是一個大范圍,簡單來說你控制的商品期貨定價權,那全球的這種商品的期貨交易當屬你是老大。把握好了這個剩餘問題就不用說了吧,定價權都是你的,做這種商品交易肯定往自己有利的方向定價。
Ⅵ 為什麼說期貨市場有利於一國爭奪國際定價權期貨市場在這里都能做些什麼
期貨市場的功能概括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價格發現,一個是套期保值。價格發現是通過建立在期貨價值能夠充分反映相關的供求信息,而且逐漸形成接近於未來某一特定時間的現貨均衡價格過程。我們學經濟學,學市場理論,學價格形成機制的理論都學到了均衡價格。它一定是未來商品的未來價格,所以期貨價格有一個預測性。它最重要的是預測未來供求關系的生成趨勢,所以期貨更多的是預測未來價格的走勢,說到價格發現功能提供了兩個,一個是比較均衡合理的現貨價格,因為期貨市場是高度競爭的市場,所以它形成的均衡價格是最合理的。再一個,它區別於現貨市場的功能是現貨市場只能提供供求關系,而期貨市場則提供的是未來的價格趨勢,為什麼會有期貨市場就在於它對於價格發現有獨特的功能,而現貨市場不具備這樣的功能
利用期貨市場爭奪國際重要商品定價話語權。爭奪國際重要商品定價話語權是中國參與國際經濟競爭、有效利用國際資源面臨的主要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需要我國衍生品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增加更多的衍生產品,發揮我國市場、消費大國的優勢;要擴大重要商品的交易規模,形成輻射面廣、影響力大的權威價格,影響國際價格的形成;要逐步開放期貨市場,使中國期貨市場成為重要商品的國際期貨交易中心,讓國際資源在中國的期貨市場上按照「中國價格」、「中國規則」、「中國標准」進行交易,成為重要商品的定價中心,爭得在國際市場上的發言權。
Ⅶ 具體說一下國家如何通過期貨市場爭奪定價權
一般來說,一個期貨市場的價格經常被業界作為定價依據,就可以認為有定價權了.
定價權的爭奪也應該從兩個大方面考慮:
1、市場的成交量.成交量越大越容易實現實體企業需要的價格發現和套報功能;
2、實體產業和市場的配合,在貿易中採取以期貨價格為基礎的定價模式,比如基差定價
Ⅷ 什麼叫做石油期貨定價權
石油期貨的發展在金融投資產品中具有重要意義,而石油期貨的定價權對於每一個國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國際上擁有石油期貨定價權,不僅對於國家的經濟發展是極其有利的,而且還能避免其陷入被動局面,可以說石油期貨定價權能夠反映出一個國家的政策調整對國際石油期貨價格的影響能力。
所謂石油期貨定價權,是指一個國家在國際石油期貨價格制定上擁有的話語權。我國近年來極力推動石油期貨上市,其目的也是為了爭奪石油期貨的定價權,藉此來改善國際石油期貨價格波動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傷害。
Ⅸ 股票和期貨的108個區別(20):定價權的區別
從以上定義可以看出,大宗商品的定價權核心在於期貨定價權,那麼,是不是我們建立了期貨市場就得到了定價權呢?關於獲得商品全球定價權路徑的探討 我們認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資金在全球快速流動的框架下,大宗商品定價權的核心在於打造與本國經濟規模相匹配或者超過本國經濟規模的金融服務體系,使得該體系能夠超越本國自身的生產和消費能力,進而通過金融手段滲透和控制整個產業鏈,從而獲得定價權
Ⅹ 國際定價權到底是什麼我國為什麼要去針對定價權
一個時期以來,有關國際定價權的文章、報導等充斥各種媒體:提出我國爭奪國際大宗商品定價權的具體目標;痛惜我國缺少定價權蒙受的損失;分析我國缺失定價權的原因;歡呼某種商品已具備國際定價權。但是,定價權是什麼?沒人給出答案。
●價格形成的基本理論
關於定價權,多數人主張,通過期貨市場或增設某個期貨品種決定或影響某種商品的市場價格,以利於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買賣。既然涉及價格形成問題,有必要回顧商品價格形成的基本理論。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認為,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使用價值是商品的有用性;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體現著商品生產者之間交換勞動的社會生產關系。
商品的價值量由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量來計量。商品的價值量取決於生產商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即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生產條件下,社會平均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商品的價值量與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價值量越大,價格越高;商品的價值量越小,價格越低。
期貨市場遠期交易有時十分活躍,尤其受投機資金影響,某種商品期貨價格在一段時間內可能會明顯偏高或偏低,如果用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對其解釋,不會得出任何結論。直觀感覺,期貨市場定價權與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扯不上關系。
西方經濟學認為,商品價格在交換中形成,主要由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力量決定。市場需求和供給相當時,形成商品的均衡價格。市場價格高於均衡價格,會刺激供給量的增長,市場將供大於求。在市場價格偏高時,未能實現購買的需求者會等待價格下降後再來獲取其所需商品量;而供給者將被迫降價以便售出過剩商品,結果是商品價格必然下降並一直下降到原均衡價格水平。相反,當市場價格低於均衡價格時,商品的需求量將大於供給量,市場上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未能實現購買的需求者將會提高價格以便獲取所需商品量;而供給者將會增加商品的供給,商品價格必然上升並一直上升到原均衡價格水平。
西方經濟學強調供求決定價格,直觀且容易理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價格就是這樣確定的。期貨市場買賣雙方交易形成的價格,更多的是對遠期商品價格走勢的認可,而交割月或臨近交割月交易的價格則離不開現貨市場的供求關系。現貨商品的買賣價格不由期貨市場決定。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資源消費國,許多原材料如原油、大豆、鐵礦石等都是進口量最大的國家。即使國內交易所上市這些期貨品種,我們也不能左右這些商品的國際市場價格,更不可能按照自己的價格意願從國外購入這些商品。當商品緊缺呈賣方市場時,買方沒有話語權,只能被動接受供貨方的報價;當商品供大於求呈買方市場時,賣方別無選擇,只能接受買方的出價。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不存在什麼中國價格、美國價格、中東價格等,只有市場價格。這個市場價格公平地擺在每一個人面前,100美元一桶的原油不是只對中國買家。問題的關鍵是,在這個價格下,各國企業利用期市規避風險的水平和能力不同,目前我國不少企業避險能力仍然非常薄弱,這才是我們應當重視的問題。
●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
人們所說的定價權也許是指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把價格發現功能等同於定價功能。從字面上理解,發現價格與定價不是一回事。
●我國國際定價權危機
「中國在國際貿易體系中定價權幾乎全面崩潰」,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2010年5月16日在第二屆國際商務發展論壇上表示。「中國買什麼,什麼就漲價,中國賣什麼,什麼就降價」,成為我們部分大宗商品國際貿易中無奈的調侃。
中國鋼鐵工業產能世界第一,鐵礦石進口世界第一,其中2009年進口6.3億噸,對外依存度從2002年的44%提高到69%。今年,國際鐵礦石巨頭再次更改定價規則,從年度定價改為季度定價,中國鋼鐵企業要比去年多付700多億美元。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2009年中國大豆進口量為4255萬噸,比2008年同比增長13.7%。每年消費大豆5000萬噸左右,80%大豆需要依賴進口。目前,大豆的價格幾乎全部是國際四大糧商說了算,因為成本太高,中國本土大豆種植面積已不斷萎縮。
石油產業方面,2009年中國石油表觀消費量為40837.5萬噸,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其中石油凈進口量21888.5萬噸,原油進口依存度達到52.5%,在國際油價面前,中國完全跟著國際市場走,「國際油價一發燒,國內油價就要感冒」。
2010年5月17日,姚堅再次在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低調回應這個話題,稱「要平衡短期和長期的利益,妥善處理在經濟增長、對外開放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包括在大宗產品定價中遇到的矛盾」。「定價權之痛」已經影響到中國的貿易發展格局,未來中國對大宗商品應該啟動全面的產業鏈條整合,調動起金融、物流、生產的多個環節,去發出中國自己的聲音,參與這些商品的定價、銷售。
●我國正在參與黃金定價權的爭奪
上海黃金交易所(簡稱「金交所」)是經國務院批准,由中國人民銀行組建,中國唯一的、專門從事黃金交易的國家級市場,於2002年10月正式運行。
成立16年來,金交所始終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產業發展原則,努力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的投資渠道和豐富的產品,已逐步發展成為中國黃金市場的核心、樞紐以及全球重要的黃金、白銀等貴金屬交易市場。自2007年起,金交所連續9年位居全球場內黃金現貨場所交易量第一。目前在全球共有會員250餘家,境內機構客戶超過1萬戶,個人投資者900餘萬人。
近年來,上海黃金交易所積極落實國家戰略,服務市場需求,不斷推進業務創新。2014年9月交易所推出了「國際板」,使全球投資者可使用離岸人民幣參與金交所交易,實現了國內黃金市場和國際黃金市場的有效聯通。2016年4月,交易所發布了全球首個以人民幣計價的黃金基準價格--「上海金」,為黃金市場參與者提供了良好的風險管理和創新工具,加快了中國黃金市場的國際化進程。
未來,上海黃金交易所將以建設一個國際一流的綜合性黃金交易所為總體目標V亻言cytj888,堅定不移地實施「市場化、國際化」的發展戰略,打造反映人民幣黃金市場需求的「上海金」和普惠金融戰略的「百姓金」品牌,努力推動金交所實現從現貨交易為主向現貨和衍生品交易多元化方向發展、從激發黃金的商品屬性交易為主向商品屬性和金融屬性交易為主、從以國內市場為主向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並重的「三個轉變」,更好服務於黃金產業及國家的經濟金融發展大局,為中國金融市場的改革開放、人民幣國際化深入推進貢獻力量。
圖文/金交所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