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場行情 » 1997年的泰國期貨市場

1997年的泰國期貨市場

發布時間: 2021-08-12 16:45:54

❶ 關於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

亞洲金融風暴

第一階段: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 211.47點;28日,下跌1 621.80點,跌破9 000點大關。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恆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接著,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 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 737.60∶1。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於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第二階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風暴再起,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印尼開出的葯方未能取得預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將實行印尼盾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聯系匯率制,以穩定印尼盾。此舉遭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西歐的一致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揚言將撤回對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經濟大危機。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價跌破10 000∶1。受其影響,東南亞匯市再起波瀾,新元、馬幣、泰銖、菲律賓比索等紛紛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一份新的經濟改革方案達成協議,東南亞匯市才暫告平靜。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得與之關系密切的日本經濟陷入困境。日元匯率從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兌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兌1美元;5、6月間,日元匯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兌1美元的關口。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形勢更加不明朗,亞洲金融危機繼續深化。

第三階段:1998年8月初,乘美國股市動盪、日元匯率持續下跌之際,國際炒家對香港發動新一輪進攻。恆生指數一直跌至6 600多點。香港特區政府予以回擊,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上。經過近一個月的苦鬥,使國際炒家損失慘重,無法再次實現把香港作為「超級提款機」的企圖。國際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時,在俄羅斯更遭慘敗。俄羅斯中央銀行8月17日宣布年內將盧布兌換美元匯率的浮動幅度擴大到6.0~9.5∶1,並推遲償還外債及暫停國債券交易。9月2日,盧布貶值70%。這都使俄羅斯股市、匯市急劇下跌,引發金融危機乃至經濟、政治危機。俄羅斯政策的突變,使得在俄羅斯股市投下巨額資金的國際炒家大傷元氣,並帶動了美歐國家股市的匯市的全面劇烈波動。如果說在此之前亞洲金融危機還是區域性的,那麼,俄羅斯金融危機的爆發,則說明亞洲金融危機已經超出了區域性范圍,具有了全球性的意義。到1998年底,俄羅斯經濟仍沒有擺脫困境。1999年,金融危機結束。

❷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是怎麼發生的結果怎樣

起因:東南亞經濟以四小虎加四小龍而蓬勃發展,美國的對沖基金在索內羅斯的帶領下 ,對東南容亞開始做空,首先從做空泰銖開始,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菲律賓,台灣,韓國,日本,還包括當時的香港 ,東亞跟東南亞經濟好的國家無一倖免。

結果:當時的索羅斯的對沖基金在圍攻港幣時,遭到了當時的中國政府的硬剛,最後索羅斯在香港損失慘重。

1998年8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在股票和期貨市場投入龐大資金,准備與之一決雌雄。28日是香港股市8月份恆生期貨指數的結算日,特區政府與炒家爆發了大決戰。

特區政府頂住了國際金融炒家空前的拋售壓力,毅然全數買進,獨立支撐托盤,最終挽救了股市,有力地捍衛了港元與美元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保障了香港經濟安全與穩定。

(2)1997年的泰國期貨市場擴展閱讀:

世界影響

這次金融危機影響極其深遠,它暴露了一些亞洲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後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僅是壞事,也是好事,這為推動亞洲發展中國家深化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健全宏觀管理提供了一個契機。

由於改革與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這些國家的經濟全面復甦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成長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經過克服內外困難,亞洲經濟形勢的好轉和進一步發展是大有希望的。

1997年夏,亞洲爆發了罕見的金融危機。在素有「金融強盜」之稱的美國金融投機商索羅斯等一幫國際炒家的持續猛攻之下,自泰國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匯市和股市一路狂瀉,一蹶不振。在東南亞得手後,索羅斯決定移師香港。

香港慶祝回歸的喜慶氣氛尚未消散,亞洲金融風暴便已黑雲壓城。在請示中央政府後,特區政府果斷決策,入市干預。經過幾輪「肉搏戰」,國際炒家彈盡糧絕,落荒而逃。香港取得最終勝利,保住了幾十年的發展成果。

❸ 詳細介紹一下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謝謝了!

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第一階段: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

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

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 211.47點;28日,下跌1 621.80點,跌破9 000點大關。

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 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

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 737.60∶1。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於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3)1997年的泰國期貨市場擴展閱讀:

(1)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但由此而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忽視,如民族國家間利益沖撞加劇,資本流動能力增強,防範危機的難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國際分工、貿易和貨幣體制,對第三世界國家不利。在生產領域,仍然是發達國家生產高技術產品和高新技術本身,產品的技術含量逐級向欠發達、不發達國家下降,最不發達國家只能做裝配工作和生產初級產品。在交換領域,發達國家能用低價購買初級產品和壟斷高價推銷自己的產品。在國際金融和貨幣領域,整個全球金融體系和制度也有利於金融大國。

❹ 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國際投資「巨鱷」從泰國撤資他們從中撈取了什麼好處呢

首先是針對泰國 危機爆發以前慢慢用美元買進泰銖,1997年7月 泰國受本國經濟影響,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度採用浮動匯率制度,以索羅斯為首的對沖基金此時把手中的大量現貨泰銖賣出,同時在外匯市場上做空。由於外匯市場是保證金市場,所以在現貨市場上虧損是1的話,那麼在外匯市場上就賺取了10倍的利潤(保證金為10%計算,實際上比這個還要低)。沖擊泰國後,馬來西亞、印泥、菲律賓也相繼造到沖擊。香港隨後也受到沖擊,此次沖擊對香港造成巨大損失,雖然索羅斯在沖擊港元匯率失敗,但是投資銀行摩根斯坦力趁香港政府在外匯市場上和索羅斯鏖戰的時候,在股票市場上大幅度賣出股票現貨,同時在恆生指數期貨上大幅度做空,由於大量的股票拋盤引起恆生指數大跌1萬多點,此投行賺取了大約3.6億美圓。對沖基金又沖擊了日本 韓國 造成了亞洲金融危機。
此後還有再次沖擊印泥,形成第2階段 再次沖擊香港形成第三階段,我要多說一句的是在這一階段,香港政府吸取了上一階段的教訓,在金融管理局的管理下(此時是98年7月左右,香港回歸已經一周年了,個人懷疑有中國政府背景,不然哪兒有這么多外匯儲備),香港政府在外匯,股票,期貨市場同時發力,把對沖基金的頭寸統統接下,穩定了匯率和股票市場,使對沖基金損失慘重。後來對沖基金轉戰俄羅斯市場沖擊盧布,走完了這次金融危機的全程。

❺ 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中香港為什麼能挺過來

原因:因為1997年的香港不僅自身擁有82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且身後還有中央政府128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兩者相加超過日本的2080億美元,居當年世界第一位。

香港金融保衛戰:

1997年香港回歸伊始,亞洲金融危機爆發。7月中旬至1998年8月,國際金融炒家三度狙擊港元,在匯市、股市和期指市場同時採取行動。他們利用金融期貨手段,用3個月或6個月的港元期貨合約買入港元,然後迅速拋空,致使港幣利率急升,恆生指數暴跌,從中獲取暴利。

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猖狂進攻,香港特區政府決定予以反擊。1998年8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在股票和期貨市場投入龐大資金,准備與之一決雌雄。28日是香港股市8月份恆生期貨指數的結算日,特區政府與炒家爆發了大決戰。

(5)1997年的泰國期貨市場擴展閱讀:

亞洲金融危機指發生於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風波。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泰國。

不久,這場風暴波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中國等地。泰國、印尼、韓國等國的貨幣大幅貶值,同時造成亞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

沖擊亞洲各國外貿企業,造成亞洲許多大型企業的倒閉,工人失業,社會經濟蕭條。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

亞洲一些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一些國家的政局也開始混亂。

泰國,印尼和韓國是受此金融風暴波及最嚴重的國家。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國大陸和台灣則幾乎不受影響。

❻ 97年泰國金融危機是誰引起的,這個人是幹嘛的詳細點

引發97年泰國金融危機的人是喬治·索羅斯。

喬治·索羅斯1930年8月12日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本名捷爾吉·施瓦茨(Gyoumlrgy Schwartz),慈善家,貨幣投機家,股票投資者。

現任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和開放社會研究所主席,是外交事務委員會董事會前成員。在美國以募集大量資金試圖阻止喬治·布希的再次當選總統而聞名。其一生率領的投機資金在金融市場上興風作浪,翻江倒海,颳去了許多國家的財富。

索羅斯曾於1997年閃襲香港金融市場,使港元匯率一路下滑,金融市場一片混亂。香港金融管理局立即入市,中央政府也全力支持。在一連串反擊行動下,索羅斯在香港的「征戰」無功而返,損失慘重。

(6)1997年的泰國期貨市場擴展閱讀:

索羅斯狙擊香港

1997年7月中旬,港幣遭到大量投機性的拋售,港幣匯率受到沖擊,一路下滑,已跌至1美元兌7.7500港幣的心理關口附近;香港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各大銀行門前擠滿了擠兌的人群,港幣開始多年來的首度告急。香港金融管理當局立即入市,強行干預入場,大量買入港幣以使港幣兌美元匯率維持在7.7500港元的心理關口之上。

剛開始的一周時間里,確實起到了預期的效果。但不久,港廳兌美元匯率就跌破了7.7500港元的關口。香港金融管理局再次動用外匯儲備,全面干預市場,將港幣匯率重又拉升至7.7500港元之上,顯示了強大的金融實力(截至1997年12月底,香港的外匯儲備為928億美元,是全球第三大,僅次於日本和中國內地[6])。索羅斯第一次試探性的進攻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有力防守中失敗了。

這時候的索羅斯剛剛打完一場漂亮的「掃盪戰」,掃盪了整個東南亞金融市場,這次出手甚至波及到了整個世界的金融市場,但是索羅斯絕不是那種肯輕易罷休的人,他開始對港幣進行大量的遠期買盤,准備再重現英格蘭和東南亞戰役的輝煌。

但這次索羅斯的決策可算不上英明,因為他也許忘了考慮香港背後的中國大陸,香港和中國大陸的外匯儲備達2000多億美元,加上台灣和澳門,外匯儲備不少於3740億美元,如此強大的實力,可不是英格蘭、泰國等國所可比擬的。此番襲擊港幣,勝算的把握並不大。

對於香港而言,維護固定匯率制是維護人們信心的保證,一旦固定匯率制在索羅斯等率領的國際游資的沖擊下失守,人們將會對香港失去信心,進而毀掉香港的繁榮,所以,保衛香港貨幣穩定註定是一場你死我活的生死戰。香港政府會不惜一切代價反擊對港幣的任何挑戰。

1997年7月21日,索羅斯開始發動新一輪的進攻。當日,美元兌港幣3個月遠期升水250點,港幣3個月同業拆借利率從5.575%升至7.06%。香港金融管理局立即於次日精心策劃了一場反擊戰。香港政府通過發行大筆政府債券,抬高港幣利率,進而推動港幣兌美元匯率大幅上揚。

同時,香港金融管理局對兩家涉嫌投機港幣的銀行提出了口頭警告,使一些港幣投機商戰戰兢兢,最後選擇退出港幣投機隊伍,這無疑將削弱索羅斯的投機力量。當港幣又開始出現投機性拋售時,香港金融管理局又大幅提高短期利率,使銀行間的隔夜貸款利率暴漲。

接著香港恆生指數從16673點的高峰一直跌到6660點,跌去60%,而索羅斯事前大量做空恆指,個中利害請大家理性判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喬治·索羅斯

❼ 97金融危機對沖基金等金融大鱷把泰國的貨幣金融體系搞垮的原理是什麼

債務,之前泰國經濟發展很快,西方國家欠其大量外債,但是泰國政府沒有發展這些對西方國家的優勢產業,反而發展房地產,造成泡沫。對沖基金戳破了這個泡沫,泰銖貶值,然後還錢,跟印度人趁著蘇聯解體,用大把的貶值盧布去結算外債一個道理。

❽ 介紹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

亞洲金融危機指發生於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風波。

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泰國。不久,這場風暴波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中國等地。泰國、印尼、韓國等國的貨幣大幅貶值,同時造成亞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沖擊亞洲各國外貿企業,造成亞洲許多大型企業的倒閉,工人失業,社會經濟蕭條。

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亞洲一些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一些國家的政局也開始混亂。泰國,印尼和韓國是受此金融風暴波及最嚴重的國家。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國大陸和台灣則幾乎不受影響。

爆發原因是亞洲國家的經濟形態導致:新馬泰日韓等國都為外向型經濟的國家,他們對世界市場的依附很大。亞洲經濟的動搖難免會出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狀況。

第一階段

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

1997年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

1997年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

1997年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211.47點;28日,下跌1621.80點,跌破9000點大關。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恆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

1997年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737.60:1。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

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第二階段

1998年初,印尼金融風暴再起,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印尼制定的對策未能取得預期效果。

1998年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將實行印尼盾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聯系匯率制,以穩定印尼盾。此舉遭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西歐的一致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揚言將撤回對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經濟大危機。

1998年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價跌破10 000:1。受其影響,東南亞匯市再起波瀾,新元、馬幣、泰銖、菲律賓比索等紛紛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一份新的經濟改革方案達成協議,東南亞匯市才暫告平靜。

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得與之關系密切的日本經濟陷入困境。日元匯率從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兌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兌1美元;5、6月間,日元匯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兌1美元的關口。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形勢更加不明朗,亞洲金融危機繼續深化。

第三階段

趁美國股市動盪、日元匯率持續下跌之際,國際炒家對香港發動新一輪進攻。恆生指數跌至6600多點。香港特區政府予以回擊,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上。

一個月後,國際炒家損失慘重,無法再次實現把香港作為「超級提款機」的企圖。國際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時,在俄羅斯更遭慘敗。俄羅斯中央銀行8月17日宣布年內將盧布兌換美元匯率的浮動幅度擴大到6.0~9.5:1,並推遲償還外債及暫停國債券交易。

1998年9月2日,盧布貶值70%。這都使俄羅斯股市、匯市急劇下跌,引發金融危機乃至經濟、政治危機。俄羅斯政策的突變,使得在俄羅斯股市投下巨額資金的國際炒家大傷元氣,並帶動了美歐國家股市的匯市的全面劇烈波動。到1998年底,俄羅斯經濟仍沒有擺脫困境。

直到1999年,金融危機結束。

(8)1997年的泰國期貨市場擴展閱讀:

1997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學者一般認為可以分為直接觸發因素、內在基礎因素和世界經濟因素等幾個方面。

1949年,新中國成立預示著社會主義陣營的建立。美國,作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有了危機感。他通過強大的經濟後盾在亞太地區建立起一個資本主義的統一戰線:韓國,日本,台灣直至東南亞,都成為美國的經濟附庸。

這給亞洲一些國家飛速發展帶來了經濟支持。七十年代,東南亞一些國家的經濟迅猛發展。但是,1991年,蘇聯解體標志著社會主義陣營的瓦解。

亞洲一些國家的外匯政策不當。它們為了吸引外資,一方面保持固定匯率,一方面又擴大金融自由化,給國際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泰國就在本國金融體系沒有理順之前,於1992年取消了對資本市場的管制,使短期資金的流動暢通無阻,為外國炒家炒作泰銖提供了條件。

在亞洲金融風暴中,中國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積極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亞洲有關國家的援助。

1997年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政府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安排的框架內並通過雙邊渠道,向泰國等國提供總額超過40億美元的援助。向印尼等國提供了進出口信貸和緊急無償葯品援助。

中國政府本著高度負責的態度,從維護本地區穩定和發展的大局出發,作出人民幣不貶值的決定,承受了巨大壓力,付出了很大代價。此舉對亞洲乃至世界金融、經濟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香港金融保衛戰是經濟實力的較量。在保衛戰爆發前夕,香港不僅自身擁有82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且身後還有中央政府128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兩者相加超過日本的2080億美元,居當年世界第一位。

這次金融危機影響極其深遠,它暴露了一些亞洲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後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僅是壞事,也是好事,這為推動亞洲發展中國家深化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健全宏觀管理提供了一個契機。

由於改革與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這些國家的經濟全面復甦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成長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經過克服內外困難,亞洲經濟形勢的好轉和進一步發展是大有希望的。

❾ 1997年泰國危機使泰國經濟倒退多少年

起碼倒退了20-30年吧,整個房地產,金融市場都大受打擊。

熱點內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晚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3 瀏覽:396
阿壩小金縣橡膠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0 瀏覽:908
楚雄大姚縣豆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4:02 瀏覽:736
做期貨能在網上開戶嗎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591
安慶宜秀區早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377
正確的原油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9:41 瀏覽:39
達州市纖維板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11 瀏覽:310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白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07 瀏覽:883
上海外盤期貨哪裡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4:10 瀏覽:448
香港日發期貨開戶網站 發布:2021-12-16 12:24:09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