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期貨價格走勢
㈠ 為什麼國內持續通貨膨脹,而玉米期貨價格 來自
首先拋開國家這一因素我們應該從玉米本身屬性說起,玉米正常的話屬於一年一熟品種,聽起來很正常,但是由於地球南北球問題玉米其實每個月都有成熟,所以會變成一個一年全球產的物種,這些因素也會導致供大於求問題出現。
看看國內,我記得玉米收儲解除是去年開始的,但是在這之前我國內做了一個非常厲害的政策,加大土地流轉, 黑龍江那邊我看到的是一家人流轉20畝地種上玉米的不再話下,主要是玉米的易種植性,和相對成熟的種子質量。
我國玉米產業現實問題是,第一從食用角度來說可以有很多的替代品,玉米不再是很多人的首選。第二玉米種類過多,也就是衍生的玉米種子品種太多,這些種子多年來是朝著多產為目標不斷改良的,但是現實是產業中作為澱粉 或者 乙醇在到釀酒中用的玉米其實都有很大不同的,食品添加劑要的玉米糖分和澱粉含量就和釀酒的完全不一樣。 個人預測今年收獲年度會有很大的改變。
玉米前景展望:個人對玉米還是持有相對悲觀的觀點,我國如果開放美國的轉基因玉米進來,那麼可以說玉米就是一個完全死亡的品種,主要是種植玉米滿足的多為食用為目的,工業用玉米占時沒有任何抬頭的苗頭,這點完全反映在cs一年的走勢中。期貨市場盈虧同源,期貨本身的意義就是給套保的人做的,但是由於投機人的加入才會活躍。按照比喻來說 套保是車身,但是沒有投機的當汽油你再多的持倉量也沒有。 現階段的玉米完全不會有人去做投機。牛錢網上有關於農產品期貨的頻道,可以參考一下網頁鏈接
㈡ 甲醇期貨交易所手續費是多少
甲醇是一種透明、無色、易燃、有毒的液體,略帶酒精味。熔點-97.8度,沸點64.8度,閃點12.22度,自燃點47度,相對密度0.7915(20度/4度),爆炸極限下限6%,上限36.5%,能與水、乙醇、乙醚、苯、丙酮和大多數有機溶劑相混溶。
甲醇是重要有機化工原料和優質燃料。主要用於製造甲醛、醋酸、氯甲烷、甲氨、硫酸二甲脂等多種有機產品,也是農葯、醫葯的重要原料之一。 甲醇亦可代替汽油作燃料使用。
根據2020年11月甲醇主力合約價格近似計算。
甲醇開倉費用=2元。
甲醇當天平倉費用=6元。
甲醇當天開平倉費用=2+6=8元。
甲醇隔夜平倉費用=2元。
甲醇保證金=2000×10×7%=1400元。
㈢ 如何查期貨概念股票
今年陸續有做股票的朋友向我要期貨資訊系統的登陸賬號,開始還以為他們想在熟悉行情後介入商品期貨,後來才發現原來他們是想藉助期貨方面的信息來操作股票。最近和其中一位很有操作心得的朋友就期貨與股票互動進行了深入交流,感覺裡面門道還是挺多。
總結這種「看期貨,做股票」的思路,有以下幾個模式:一是期貨價格直接影響公司經營進而帶動股票走勢的,密切關注期貨走勢,依期貨的趨勢決定股票波段交易的買入、賣出時機。比如銅、鋁、鋅、黃金等金屬以及白糖等商品期貨價格大幅波動,會在相當程度上影響江西銅業、雲鋁股份、中金嶺南、山東黃金(及南寧糖業這些相關上市公司。特別是價格上升趨勢明顯的黃金和鋅,其期貨價格走勢圖與行業內股票的走勢在大級別趨勢非常吻合。因此,只要堅持長期觀察商品期貨價格趨勢,待趨勢形成明顯的單邊勢頭後,就可以果斷介入相關股票分享良好收益。
二是期貨品種是公司生產經營的原材料,期貨走勢與公司的股票走勢呈現反向運行特點。可相機在期貨大級別周期性的谷底和高峰反其道行之。比如像深南電前兩年收益相當好,但從2005年初開始經營業績節節下滑,主要是公司發電業務所需原材料重油和輕油價格上漲過快,公司業績下滑曲線與燃料油上漲的時間重合,趨勢完全相反。此外天膠價格及輪胎生產商、氧化鋁價格與鋁類上市公司也存在類似關系。
第三種是期貨價格雖不直接影響上市公司短期經營,但對公司中長期發展空間起到深遠影響。最典型的是原油期貨價格和美元匯率走勢。只要投資者能夠緊密觀察期貨價格,具備一些判斷和分析趨勢的能力,就可以判斷相關行業的基礎性變動,並進一步研究對股票的基本面影響。比如上半年原油價格上漲帶動太陽能、生物(包括乙醇)能源等相關上市公司的概念爆炒,還有近期原油價格變動會影響以原油為原材料和以電石為原材料的聚氯乙烯上市公司的利潤分化。
當然,上述經驗還需要投資者努力學習一些期貨的技術分析知識和上市公司行業基本面研究。只要勤奮學習、善於總結經驗,肯定會獲得相應投資回報。不過,從朋友的總結中我有新的體會:隨著股指期貨上市日益臨近,我們期貨界的同行也可以認真總結學習,以後看股票,做期貨。最終隨著兩個市場的逐漸融合,努力成長成為真正的股票、期貨兩棲投資者,把握更多投資良機。
㈣ 為什麼期貨評論上說原油價格與豆油價格有聯動關系
柴油價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原油,生物柴油作為重要的中間轉換環節,將原油價格的波動最終傳導至豆油,近年來豆油期價被動跟隨原油的跡象較為明顯。所以CBOT豆油期貨連續合約與NYMEX原油期貨連續合約的每日收盤價格數據多數時間具有較強的聯動性。
美國對生物柴油產業的扶持政策
美國政府對於生物能源的扶持政策,最早可追溯到1980年開始的限制進口乙醇的關稅政策。2005年以來,美國相繼出台了一系列產業發展規劃以及相應政策措施,以加快生物能源產業的發展步伐。而這些政策的根源即為「可再生能源標准」(RFS)。
《2005年能源稅收政策法案》授權美國環保署全面實施RFS,要求每個汽油及柴油生產商和進口商向運輸燃料中添加可再生燃料,並規定了可再生燃料的最低用量標准。目的在於減少美國對原油的進口依賴,同時提高能源供給能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改善空氣質量,以實現能源多樣化。2007年美國國會通過《能源獨立與安全法》,RFS得到進一步擴展和補充。2010年調整後的RFS(下稱RFS2)對於每年生物質柴油最低使用量的規定為:2011年應達到8億加侖,2012年最低總使用量標准增加到10億加侖,此後直至2022年總使用量標准將以10億加侖為基準並不低於10億加侖。
為實現生物柴油使用量的連續增長,美國聯邦以及各級地方政府在RFS的指引下推出多項補貼政策,主要包括:對於生物柴油的生產實行稅收優惠政策,每生產1加侖農業生物柴油補貼1美元;使用非農業原料生產的生物柴油,如黃油脂等回收油脂,每加侖補貼50美分等。該項政策於2011年年底到期,2010年曾暫停一年。此外,聯邦政府要求各部門采購燃料時優先選擇生物柴油,並對可再生燃料研發提供資助。而且各地方政府對可再生燃料的研發、生產和消費額外製定了不同程度的激勵措施、法規和應用計劃。
美國生物柴油產業發展現狀
此前在原油價格不斷攀升的大背景下,美國政府的上述努力成效顯著,其國內生物柴油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發布的數據,在RFS啟動的2005年當年,美國生物柴油產量由2004年的不足100萬加侖躍升至250萬加侖,成為生物柴油產業快速擴張的起點。2009年年末補貼政策到期,生物柴油的加工利潤隨之出現嚴重縮水,產量也因此下降近四成。
2011年美國重新啟動稅收優惠政策,生物柴油產量出現爆發性恢復增長,總產量達到8.6億加侖,超過8億加侖的RFS2最低使用量標准。2013年1美元的稅收減免政策再次恢復,並在同年年底到期。2014年美國參議院財政部多次提及恢復每加侖1美元的稅收抵免,但最終並未通過。美國國內生物柴油的消費情況與產量的演變過程相似,生物柴油使用量過去幾年飛速增加。而在生物柴油的國際貿易結構中,美國已經由2007年之前的凈進口國轉變為凈出口國。
生物柴油與豆油的聯動關系
制備生物柴油的原料包括多種動植物油脂,其中豆油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美國生產的生物柴油絕大部分來自豆油。2007年RFS2的出台激發了美國生產生物柴油的熱情,原料來源范圍越發廣泛,進口加拿大菜籽油、玉米油以及多種動物油脂更多地應用於生物柴油的生產,豆油所佔比重由2007年的80%下降到2009年的49.2%,此後保持在50%左右。生產成本在原材料選擇中起到決定性作用,豆油與其他油脂的替代聯動作用不僅表現在食用油脂領域,還反映在工業應用方面。
美國是傳統的世界大豆主要生產國,年產量在8000萬—9000萬噸,其中半數左右用於壓榨,其國內豆油年產量在770萬—950萬噸之間。RFS實施後,用於生產生物柴油的豆油數量開始快速攀升,工業用量占總產量的比重連創新高,2007/2008年度工業用量達到147萬噸的階段性高點,此後經過兩年的休整,2010/2011年度豆油工業用量重回升勢,近三年每年在210萬噸左右。雖然用於生產生物柴油的豆油數量不到總產量的三成,但其對豆油總需求的影響較為明顯。以2010/2011年度以來豆油工業用量與美國國內豆油總需求量的時間序列數據計算,兩者的相關性系數為0.465,可見豆油制生物柴油對於豆油的需求以及價格的影響不可小覷。
通常生物柴油的價格波動會對其產量產生重要影響,進而刺激或者抑制其原材料油脂的需求。依據以上論述,豆油工業消費量與其最終總需求量之間存在較為明顯的相關關系。豆油制生物柴油產量的增減,引發豆油總需求量的變化,最終體現在豆油甚至上游大豆的價格上。近年來豆油與大豆的價格波動率增大即是對柴油價格變動的反應。為了探究生物柴油與豆油的聯動效應,將美國低硫柴油與豆油的價格數據進行比較,觀察兩者的變化方向以及變動頻率,發現兩者的變化特徵較為一致,證明原油與豆油價格具有較強的聯動性。
為了更好地比較豆油和原油的變化方向和速度,將原油和豆油進行比值處理,可以發現比值與豆油價格走勢基本一致,並且吻合度要高於原油。一般當比值從高位回落時,CBOT豆油價格處於下跌趨勢中;而當比值擴大,CBOT豆油價格往往隨之上漲。2008年至今兩者只出現三次背離,第一次發生在2010年9月至12月。當時俄羅斯小麥遭遇乾旱,在拉尼娜現象出現並且發展速度快於市場預期等利多因素提振下,美豆油漲勢遠超原油,造成比值下降,豆油和原油共同上漲。第二次發生在2013年3月至5月,當時南美物流出現嚴重延遲,美豆出口旺盛,對美豆陳豆供給擔憂情緒加重,成本推動美豆油獨自上漲。第三次發生在2014年3月至7月,當時南美和北美大豆接連豐產,再加上全球棕櫚油產量增加,全球油脂供應異常充裕。受此拖累,美豆油期價大幅下挫,與此同時,原油價格高位振盪,最終原油與美豆油比值擴大。
豆油價格與原油/豆油的比值具有較明顯的同向運動特徵。其背後傳導邏輯是柴油受制於上游原油價格,同時和豆油製取的生物柴油互為替代物。在生物柴油中間作用下,原油價格的波動最終傳導至豆油。受到頁岩氣革命影響,當前國際原油期價跌至60美元/桶以下,美豆油期價受到巨大壓力,預計後期將繼續振盪回落。
㈤ 影響大豆期貨價格的主要因素有
歷史上來看影響大豆價格走勢的主要因素包括,天氣因素特別是大豆生長時期的天氣,全球經濟情況,石油價格。
原油價格上漲帶動農資成本上升,比如化肥,農機用油成本提升,從而推高農產品價格;(2)原油替代品價格上漲:原油價格上漲,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作為替代品的工業需求上升,推動部分農產品價格上漲。(2007--2008年的大豆上漲和大豆用於生物燃料的使用量增加有關)
豬周期對大豆需求影響。當豬肉價格較高的時候,養殖戶可以承受較高的價格,當豬肉價格較低的時候,養殖戶對飼料價格的承受能力有限,同時豬肉價格下降的時候也容易促使養殖戶使用更多的豆粕替代品。
深度解析影響大豆漲跌的主要因素
㈥ 美國乙醇產量,玉米產量和玉米價格的變化趨勢(急急急)
20008還沒過完,數據找不到,下面是2007的數據,2008應該和2007差不了多少.
2007年美國乙醇產量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因為12月份的產量再創單月歷史最高水平。
但是乙醇庫存減少,原因是需求異常強勁,繼續超過產量水平,乙醇進口量創下了自2006年1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
據美國能源信息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07年美國乙醇總產量為64.85億加侖,日均產量約為42.3萬桶,比2006年的日均產量增長33%,即10.6萬桶。2006年美國乙醇產量為48.6億加侖,日均產量為31.7萬桶。
2007年12月份美國乙醇產量比11月份的創紀錄水平增長了80.5萬桶,即6%,創下了新的歷史紀錄1516.1萬桶。12月份的產量相當於48.9萬桶/天,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7%。
這份數據還顯示,2007年美國乙醇需求總量為68.4億加侖,而每天的乙醇需求量約為44.6萬桶。12月份的日均需求量比11月份增長了2.1萬桶,達到了51.8萬桶。
12月份美國的乙醇進口量甚微,為617萬加侖,即14.7萬桶,創下了自2006年1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也比11月份減少了61%。
12月份美國乙醇需求繼續高於產量水平。
2007年美國乙醇進口總量為4.35179億加侖,平均每天為36,265桶。
2008/09年度美國玉米產量數據略微下調
美國玉米產量預計為120億蒲式耳,比上月下調了1300萬蒲式耳,比上年減少8%。根據截止到11月1日的作物狀況,玉米單產預計為每英畝153.8蒲式耳,下調了0.1蒲式耳,但比上年增長2.7蒲式耳。如果屬實,這將是歷史次高水平,僅低於2004年的水平。玉米產量將是歷史次高水平,僅低於上年。期初庫存和進口數據維持不變,這導致供應總量數據穩定在137億蒲式耳,低於上年的144億蒲式耳。11月1日的玉米客觀單產數據顯示,十個客觀單產州的畝穗數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這十個州分別是伊利諾斯州、印地安納州、衣阿華州、堪薩斯州、明尼蘇達州、密蘇里州、內布拉斯加州、俄亥俄州、南達科他州和威斯康星州。除堪薩斯州、內布拉斯加州和威斯康星,除堪薩斯州和內布拉斯加州外,其它所有州的穗粒數均達到了歷史最高。2008/09年度玉米用量數據下調,因為出口數據下調了5000萬蒲式耳,為19億蒲式耳。玉米其它用量數據維持不變。出口數據下調,導致期末庫存數據上調了3600萬蒲式耳,為11.24億蒲式耳。期末庫存數據上調,海外供應提高,現貨和期貨價格持續下跌,這導致2008/09年度玉米價格前景暗淡。2008/09年度玉米平均價格預計為每蒲式耳4.00-4.80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度曾達到創紀錄的4.20美元。
2008年美國玉米價格將保持強勁
據美國國有玉米種植戶協會執行總裁Rick Tolman在美國農業部舉行的前景論壇上稱,今年美國農戶將種植足夠的玉米,滿足食品和飼料加工以及乙醇行業的需求。Tolman認同美國農業部最新發布的玉米播種面積數據,不過他說,玉米單產強勁足以滿足需求。美國農業部目前預計今年玉米播種面積為9000萬英畝,低於2007年的9360萬英畝。與此同時,美國乙醇行業的玉米需求預計大幅增長。Tolman表示,今年美國玉米產量能達到128億蒲式耳,這要高於美國農業部在2月12日基線報告中預計的125億蒲式耳,但是低於上年的130億蒲式耳。今年玉米需求強勁,這可能使得養殖行業及食品加工行業的生產成本小幅提高。不過玉米供應應該充足。美國農業部首席經濟學家Joe Glauber周四早間曾表示,養殖行業面臨著飼料成本上漲的挑戰。2007年凈收益下降,養殖戶可能面臨更大的壓力。Tolman說,2009年玉米產量可能會恢復性增長,屆時農戶將會提高玉米種植面積。今年許多農戶將會提高小麥和大豆種植面積,因為國際進口需求強勁,不過這一趨勢不會持續太久。
㈦ 桂糖燃料乙醇和原油期貨有什麼不同
這個是電子盤現貨,參照的國際期貨的價格走勢,按照美元報價換算過來的人民幣價格,原油期貨國內沒有放開,一直在籌備。現在的什麼乙醇瀝青品種的現貨等於說打的擦邊球,國內目前沒有一家商務部批文的從事現貨原油的交易所。都是省一級批文的,國內很多家,層次不齊。一般的手續費和點差有點多。自己沒有半年以上獨立看盤經驗的最好不要做,那些老師能把你忽悠死。
㈧ 期貨的根本原理與漲跌因素,簡單說就行了
一、根本原理:
與現貨完全不同,現貨是實實在在可以交易的貨(商品),期貨主要不是貨,而是以某種大眾產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為標的標准化可交易合約。
因此,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例如黃金、原油、農產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二、漲跌因素
影響期貨漲跌的原因很多,每個品種分析的都不一樣,以下按玉米舉例子
(一)供需關系
1、玉米的價格主要通過供求平衡關系決定。一般而言,當玉米供給大於需求時,玉米價格將會下跌,而當玉米供不應求時,玉米價格則會上漲。
在國際玉米市場中,美國的產量佔40%以上,中國的產量占近20%,南美的產量大約佔10%,上述國家和地區的產量和供給量對國際市場的影響較大,特別是美國玉米的產量成為影響國際供給最重要的因素。
美國、中國、歐盟、巴西、日本、墨西哥等是世界上玉米消費的主要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對玉米需求的變化,對玉米價格的影響較大。
2、玉米的進出口
對國內而言,玉米進口會增加國內供給總量,玉米出口會導致需求總量增加,玉米的出口對我國玉米價格有一定的拉升作用,但今年以來我國玉米出口有逐步減少的趨勢,我國玉米的進出口政策變化,對我國玉米的進出口也有較大的影響。
對國際市場而言,需要重點關注美國、中國、阿根廷等主要出口國的玉米出口情況和日本、韓國、東南亞等主要進口國家地區的玉米進口情況。
3、玉米庫存的變化
玉米結轉庫存包括政府(含期貨交易所)和民間的結轉庫存。一般來說,如果玉米庫存增大,供給寬松,價格將下降;而如果玉米庫存減少,供應緊張,價格將上升。
4、牲畜和家禽的飼養量
玉米的消費主要來自飼料、口糧和工業加工,其中飼料佔到70%以上。由於牲畜和家禽飼養是玉米最大的用途,因此如果牲畜和家禽飼養量上升,則玉米價格看漲;反之則看跌。
5、高企的油價和低廉的玉米價格為燃料乙醇的玉米深加工帶來機遇。1噸燃料乙醇大約需要3.2噸~3.3噸玉米。國家規定乙醇汽油價格與同標號汽油價格一樣,扣除770元/噸的加工成本,在原料玉米價格不超過1308元/噸的情況下,乙醇汽油就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
(二)政策、環境、成本因素
1、玉米產業政策的影響
玉米的生產、流通和消費政策對玉米的價格也有一定影響。如今年國家對"三農"問題高度重視,免徵農業稅試點、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擴大良種補貼品種、對土地實施最嚴格的保護措施和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等重大政策,將大大提高農民種植玉米的積極性,因而未來我國玉米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都將保持穩定。
2、玉米投入與產出價格的相對關系
玉米的投入與產出比,會影響到農民的玉米種植季節性,進而會影響到玉米的種植面積與產量。玉米的生產成本主要由種子、化肥、機耕、農葯、灌溉、脫粒、送糧、人工、農業稅、(鄉村)統籌提留款等構成,上述價格的變化也會對玉米的價格產生一定影響。
3、天氣的變化
作為三大農產品之一的玉米,影響其供給方面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氣候條件。如果種植季節降雨過多或生長季節降雨不足,都可能明顯地降低玉米產量,由此可能引起玉米價格的上漲。
反之如果風調雨順,則玉米將豐產豐收,可能導致玉米價格的下跌。重點需關注美國和我國每年4-9月玉米播種和生長期間的天氣變化情況。
4、禽流感等突發性事件的影響
禽流感等突發事件影響到家禽對玉米的消費,而消費減少,自然會對玉米價格有一定的壓製作用。另外,政治因素,包括禁運和戰爭,也可能影響到玉米的生產、出口或進口。
5、運輸成本
由於原油價格堅挺,使得船運費大幅提高,而中國的地理位置優勢在競爭中能夠得到更進一步的發揮。導致美國玉米出口成本顯著提高,出口競爭能力顯著減弱。
目前美灣至日本和韓國的巴拿馬級別貨輪運費達到60美元/噸,中國至韓國的運輸費用僅為15-18美元/噸。由此中國玉米在亞洲的需求量將大於美國玉米,從而影響大連玉米的價格。
(三)相關商品價格的影響
玉米價格與其他穀物價格之間的關系,包括玉米與小麥的消費比價關系和玉米與大豆的種植比價關系。玉米與小麥的消費比價關系,它可以通過小麥/玉米價格比率來表示出來。玉米和小麥都可以作為飼料,消費替代關系明顯。
小麥價格傾向於保持在玉米價格的115%左右,但該比率的變動幅度較大。而東北地區作為我國大豆和玉米的主產區,農民一般通過比較兩者的種植比價關系,來選擇玉米和大豆的種植面積,一般來說,大豆和玉米的種植比價在3:1左右。
近幾年來尤其是去年,由於大豆玉米比價上揚,農民種植大豆效益明顯高於玉米,所以今年黑龍江省許多農民紛紛減少玉米的種植面積,轉而擴大大豆的種植面積。
(四)市場因素
1、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玉米價格對大連玉米價格將有一定影響。從CBOT 32年玉米月線連續圖表縱向價格空間角度看,總體在 370-210美分間寬幅振盪,振幅100-350美分,波段趨勢清晰。
370之上屬高價區,210之下屬低價區。370美分之上壓制較重,210美分支撐較強。
2、市場投機因素的影響
在玉米市場尤其是在玉米期貨市場上,由於多空雙方對未來價格認識的分歧,玉米價格的變動通過心理的預期得以體現出來,市場的投機因素對玉米價格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3、經濟周期的影響
經濟周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經濟周期一般由復甦、繁榮、衰退和蕭條四個階段組成,玉米的價格也會隨之而波動。
4、價格連動
玉米和各穀物之間的連動是較主要的連動方式。
(8)乙醇期貨價格走勢擴展閱讀:
期貨交易特徵:
1、雙向性
期貨交易與股市的一個最大區別就期貨可以雙向交易,期貨可以買多也可賣空。價格上漲時可以低買高賣,價格下跌時可以高賣低買。做多可以賺錢,而做空也可以賺錢,所以說期貨無熊市。(在熊市中,股市會蕭條而期貨市場卻風光依舊,機會依然。)
2、費用低
對期貨交易國家不徵收印花稅等稅費,唯一費用就是交易手續費。國內三家交易所手續在萬分之二、三左右,加上經紀公司的附加費用,單邊手續費亦不足交易額的千分之一。(低廉的費用是成功的一個保證)
3、杠桿作用
杠桿原理是期貨投資魅力所在。期貨市場里交易無需支付全部資金,國內期貨交易只需要支付5%保證金即可獲得未來交易的權利。由於保證金的運用,原本行情被以十餘倍放大。
假設某日銅價格封漲停(期貨里漲停僅為上個交易日結算價的3%),操作對了,資金利潤率達60%(3%÷5%)之巨,是股市漲停板的6倍。(有機會才能賺錢)
4、機會翻番
期貨是「T+0」的交易,使您的資金應用達到極致,您在把握趨勢後,可以隨時交易,隨時平倉。(方便的進出可以增加投資的安全性)
5、大於負市場
期貨是零和市場,期貨市場本身並不創造利潤。在某一時段里,不考慮資金的進出和提取交易費用,期貨市場總資金量是不變的,市場參與者的盈利來自另一個交易者的虧損。
在股票市場步入熊市之即,市場價格大幅縮水,加之分紅的微薄,國家、企業吸納資金,也無做空機制。股票市場的資金總量在一段時間里會出現負增長,獲利總額將小於虧損額。(零永遠大於負數)
㈨ 乙二醇期貨在中國哪個期貨交易所可以開戶
你好,國內暫時沒有乙二醇期貨,所以你們公司想做乙二醇期貨可能不行!
㈩ 為什麼說原油和美元的走勢是整個期貨市場的風向標
1.美元對商品期貨影響
各大交易所商品多以美元計價,但購買商品的交易商不僅僅使用美元,而是使用各種貨幣。美元走低時,用其他貨幣(兌換為美元後)購買各種商品期貨就變得便宜了,造成多頭增加,期貨價格上漲。反之。美元反彈,外匯買力減弱,商品期貨價格變貴,買家減少,導致價格回落。前些日子美元一直走低,美國股市低迷,許多投資基金、貨幣交易商紛紛進入商品市場規避風險,造成商品期貨價格走高;所以美元反彈會導致資金抽出期貨市場,導致價格下降。
2.油價的影響
原油可以製造許多商品,影響塑料、橡膠等等價格,並與乙醇(牽扯到白糖、玉米)、生物柴油(牽扯到棕櫚油、豆油、大豆、菜籽油……)有替代關系。上述許多都是期貨品種。而且油價影響運費,左右貿易進口,影響進口成本。而且原油價格和美元相關度很高,美元跌原油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