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場行情 » 蒙山茶期貨市場

蒙山茶期貨市場

發布時間: 2021-07-23 01:19:30

⑴ 成都哪裡有賣蒙頂茶

五塊石茶葉批發市場有!

⑵ 四川的蒙頂茶為什麼被稱為「仙茶

「揚子江中水,蒙頂山上茶」,蒙頂茶歷來有名。蒙頂是指蒙山之頂,蒙山位於成都平原的西部,地處雅安市。蒙山因終年煙雨蒙蒙,故有「漏天常匯雨,蒙頂半藏雲」之說,雨多、霧多、雲多是蒙山氣候三大特點,非常適合茶樹生長。

⑶ 蒙山茶何以成為「貢茶」

蒙頂茶產於四川省邛崍山脈之間的蒙山,是蒙山各類名茶的總稱。採制均甚精細,品質均甚優異,遠在東漢時代就被稱為「聖揚花」、「吉祥蕊」,採制後獻給地方官。從唐朝開始作為貢茶,一直沿襲到清朝,一千多年間,蒙頂茶歲歲皆為貢品。這在中國茶葉史上也是罕見的。 蒙頂山上每年採制貢茶,極為講究。每逢春茶芽頭發出,縣官即選擇吉日,穿起朝服,率領僚屬並全山七十二寺院和尚上山祭拜。燒香禮拜之後,開始採摘,規定只採三百六十葉,送交茶僧負責炒制。炒制時,寺僧還得盤坐誦經,在新鍋中翻炒,用炭火焙乾,貯入銀盒中送入京城,以供皇帝祭祀之用,此茶叫「正貢」;稍後採制者,供給皇室成員平常時享用。 由於蒙頂茶品質特殊,歷代文人學士留下了不少稱頌的詩篇。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在《琴茶》一詞中,曾有「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之句,說明白氏對蒙頂茶之酷愛。唐代黎陽王還專門寫了《蒙山白雲岩茶》詩:「若數陸羽持公論,應是人間第一茶」,盛贊此茶為「人間第一茶」。 蒙頂茶名聲之盛,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相傳有個和尚生了重病,吃了不少葯,仍未見效。有一天,一位老翁路過告訴他,春分前後春雷初起時,採得蒙山茶,用本地水煎服,能治宿疾。和尚便在蒙山上清峰築起了石屋,遵照老翁所授方法,採得了蒙頂茶。煎服後果見奇效,和尚不僅病癒,而且眉發紺綠,體格精健,貌似三十餘歲。於是,當地人紛紛傳說蒙頂茶能治百病,有返老還童之效。( 嶸麒茗茶( www.94069.com )

⑷ 蒙頂茶多少錢一斤

王嶺茶多錢1斤,王鼎茶150元1斤。

⑸ 白居易寫蒙頂山茶的詩

蒙頂山茶文化
自古以來,四川就是我國栽培茶樹最早的地區,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初期,就以盛產茶而著稱於世。蒙頂山為蜀郡種茶的發源地,是我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人工種茶最早的地方,是世界茶文明的發祥地,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是世界茶文化的聖山。蒙頂山古名蒙山,坐落在四川盆地邊緣的雅安市名山縣境內,是蜀中一大名勝,與著名的峨眉山、青城山齊名,並稱四川的三大名山。它久負盛名,以夏禹足跡所至而有"禹貢蒙山"之稱;而"蒙頂茶"自唐始作為貢茶便聞名遐邇,"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的絕句吟唱千年。
蒙山茶史
蒙頂山是我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人工植茶最早的地方。追溯蒙頂山茶的歷史,始於西漢,距今已有兩千多年。公元前53年,當地葯農吳理真,在蒙頂山發現野生茶的葯用功能,於是在蒙頂山五峰之間的一塊凹地上,移植種下七株茶樹。清代《名山縣志》記載,這七株茶樹"二千年不枯不長,其茶葉細而長,味甘而清,色黃而碧,酌杯中香雲蒙覆其上,凝結不散。"吳理真種植的七株茶樹,被後人稱作"仙茶",而他是世界上種植馴化茶葉的第一人,被後人稱為"茶祖"。
從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蒙頂茶即被列為中央朝廷祭天祀祖與皇帝飲用的專用貢茶,直到公元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長達1169年。蒙頂茶不僅是"貢茶",還是最好的國家禮茶,成書於公元813年的唐代地理志代表作《元和郡縣志》記載:"蒙山在縣南十里,今每歲貢茶,為蜀之最。"唐文宗開成五年(公元840年),日本慈貴大師園仁從長安歸國,唐朝皇帝贈給他的禮物中,就有"蒙頂茶二斤,團茶一串",作為天子禮物,蒙頂茶成為了國家禮茶。1958年毛澤東主席品蒙山茶後指出:"要讓蒙山茶走進千家萬戶,要恢復蒙山茶的歷史面目。"蒙山茶正式開始列為國家級禮茶,作為中南海接待外賓所用。近10年來,蒙頂名茶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不僅為國內人民所喜愛,而且躋身於國際市場,深受日本、韓國、泰國、斯里蘭卡、瑞士、美國等國人民青睞。
蒙山茶還是最早輸入藏區的茶,是備受藏族同胞喜愛的"邊茶",因此,雅安通常也被看作是中國南路邊茶茶馬古道的起始地。自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被稱為最早的"茶馬古道"的"氂(旄)牛道"開始,到唐朝隨著藏族對茶葉需求的增加,伴隨茶馬互市、茶馬貿易的興旺而開通的商道,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茶馬古道形成,再經歷五代、宋、元、明、清,蒙山茶都是歷代王朝與藏族、回鶻、羌族等少數民族進行茶馬貿易的專用商品,成為漢族人民同藏族、回鶻、羌族等各族人民增強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蒙山仙茶
蒙頂山素有"仙茶之鄉"的美譽。蒙頂茶是四川蒙山各類名茶的總稱,主要品種有甘露、黃芽、石花、萬春銀葉、玉葉長春等五種傳統名茶,及特級綠茶,各級烘青、炒青,各種茉莉花茶,沱茶,南路邊茶等,它們是貫穿我國茶史的名牌茶。
蒙頂茶之所以享有經久不衰的盛名,首先在於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古籍記載:"蒙山上有天幕覆蓋,下有精氣滋養","蒙山之巔多秀嶺,惡草不生生淑茗"。蒙頂山由上清、玉女、井泉、甘露、菱角等五峰組成。諸峰相對,形狀似蓮花,山勢巍峨,峻峭挺拔。全年平均氣溫14.5℃,年降水量2000~2200毫米,常年細雨綿綿,煙霞滿山。這種雲霧彌漫的生態環境,能減弱太陽光直射,使散射光增多,最有利於茶樹生長發育和芳香物質的合成。
另外,蒙頂茶有兩千餘年的加工經驗,從採摘、製作、拼配、包裝等各個環節,都一絲不苟,做工考究,因而品質上乘,別具風味。它們形美色綠,湯碧清沏,味醇鮮爽,香郁幽長,內含物質豐富。色、香、味俱全,實有飲茶解悶,聞香爽神的功效。唐人李肇的《唐國史補》中說:"風俗貴茶,茶之名品益眾。劍南有蒙頂石花,或小方,或散芽,號為第一"。
蒙山茶詩
"揚子江心水,蒙頂山上茶",蒙頂仙茶品質高,引無數文人竟折腰。千百年來,蒙頂茶以優異的品質、特殊的地位、精湛的製作工藝,引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不少贊頌的詩篇。蒙頂茶文化的人文精神,當屬茶中之最,歷代達官貴人、文人墨客盛贊蒙頂茶的文章有幾百篇之多。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在《琴茶》詩中有:"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的詠嘆,"淥水"是古代名曲,白居易將其與蒙頂茶相提並論,足見白居易對蒙頂茶的喜愛。黎陽王在《蒙山白雲岩茶詩》中,高度評價蒙頂茶說:"若教陸羽持公倫,應是人間第一茶",表達了他對蒙頂茶酷愛至深的感情,北宋著名畫家、詩人文同以"蜀土茶稱聖,蒙山味獨珍"的詩句,贊美蒙山茶為茶中之最。唐代以後,蒙頂山被封為聖山,專門種植貢茶,只有達官顯貴才能飲到蒙頂茶。當時詩人孟郊,官位較低,只有向在朝廷為官的叔父要蒙頂茶,就吟出"蒙茗玉花盡,越瓦荷葉空……幸為先寄來,救此劣病躬"。劉禹錫對皇朝急催貢茶的作法不滿,在《西山蘭若試茶歌》中唱道:"何況蒙山顧渚春,白泥赤印走風塵",在《效蜀人煎茶戲作長句》中唱道:"飲囊酒翁紛紛是,誰嘗蒙山紫筍香"。清代名士趙恆的《拭蒙茶詩》,對蒙山茶則更生動,更形象地加以稱道:"色淡香長品自仙,露芽新掇親手煎,一壺沁入詩脾後,夢醒甘回兩頰涎"。至於"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更是有口皆碑,無人不知。
蒙山茶貢
蒙頂茶是中國封建社會最早的貢茶,是中國封建王朝祭天祀祖唯一的專用茶。蒙頂茶從唐朝開始被列為"貢茶",一直沿襲到清末。我國研究茶史的專家驚嘆:這在中國茶史上也是罕見的。蒙頂貢茶分為"正貢"與"陪貢"。
"正貢"茶是皇帝用來祭祀天地、宗廟的,每年在蒙頂山"皇茶園"採摘。"皇茶園"始建於唐代,先稱貢茶院,後稱仙茶園。明孝宗弘治十三年正式命名為"皇茶園"。它是用石欄圍起的面積僅3.5平方米的肥土沃壤,位於蒙頂山五峰之間的凹地,因地勢低凹,每次遇到降霧天氣,這里的霧氣總是最後散去,它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是山中最適於茶葉生長的地方,而它也是吳理真選擇種植七株仙茶的地方。
在每年春茶採摘的時候,地方官擇吉祥之日,率領鄉紳僧眾,祭拜神靈,然後由12名採茶僧(象徵一年12個月),在"皇茶園"採茶。在這里,採茶僧沐手、薰香,採茶時每人採摘30個芽頭,12人共採茶360芽(象徵一年),這些採摘的皇茶將被送往古代僧人專制皇茶的地方--智矩寺加工精製。在智矩寺,僧人們用最傳統的制茶方式制茶,他們利用竹剪選裁茶葉,然後焙炒、揉搓成形、攤涼、微火慢焙、攤涼、皇茶入銀瓶、裝箱蓋印,最後交付送茶使者送往京都進貢。
"陪貢"茶則制28斤,只供皇帝享受。這28斤貢茶是在"皇茶園"外的百畝茶地中採摘的。古時因皇帝要求喝到原味的蒙頂茶,就讓數名16歲處子之身的童女,在禁食辛腥,吃齋一個月之後,用嘴唇一個個將芽頭採摘下來,以此避免指甲對芽頭的破壞,保證芽頭的新鮮。採摘下的芽頭再送往智矩寺,由制茶高僧經過多道工序加工為"陪貢茶",然後同"正貢"茶一道送往京都。
蒙山茶道
據史書記載,蒙頂山茶技、茶道、茶藝有上千年歷史,被尊為中國茶道的祖庭。"蒙山派"始於宋代蒙頂山永興寺禪慧大師,他采眾家之長,融為一體,成為中華茶文化第一派--蒙山派。其茶技"龍行十八式"和茶道"天風十二品",分屬剛健派和典雅派。兩派一剛一柔,一武一文,一動一靜,乃蒙山派的"技"、"藝"雙絕,堪稱蒙頂山"雙璧",被譽為中國茶文化藝術的兩座里程碑。
"龍行十八式"是融傳統茶道、武術、舞蹈、禪學、易理為一爐,因每一式均模仿龍的動作,充滿玄機妙理而得名,式式龍興雲動,招招景馳浪奔,令人目不暇覽,心動神馳。過去,作為僧人修行的一門功課,"龍行十八式"只在蒙頂山的僧人中流傳,直到清代才逐漸傳入民間。"龍行十八式"茶技包括神龍搶珠、玉龍扣月、飛龍在天等18個不同姿式的摻茶動作。摻茶者手提長嘴銅茶壺(1米多)時而在頭頂飛舞,時而又在腰間盤旋,爾後又准確無誤地將茶壺抓在手裡,從頭頂、從腰間、從肩上、從背後……萬無一失地把熱茶摻到茶碗里,動作剛健有力,變化多端,讓人不由的產生飲茶的慾望。
"天風十二品"茶藝屬典雅派,講的是如何泡茶、聞茶、送茶、飲茶的奧妙,表演者須沐焚香後才可表演。表演過程氣氛肅穆,優雅莊重,每一個細小的環節都一絲不苟。它包括玉壺蓄清泉、甘露潤仙茶、迎客鳳點頭等12式。表演者按照每一式將茶葉泡好,然後將熱氣騰騰、香氣怡人的蒙頂茶獻於品嘗者。看著優雅的表演,品嘗著蒙頂仙茶,讓人有一種身心放鬆,心曠神怡的感覺。
現在,"蒙山派"茶技、茶道表演和新挖掘、整理的"茶馬古道"茶藝表演,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濃郁的藝術內涵在全國的茶技、茶道和茶藝表演中影響轟動,令人耳目一新,曾在成都、南京旅交會和廣州茶文化博覽會上表演,在眾多國內外媒體上亮過相。
昔日,蒙頂山有著輝煌的歷史,深厚的茶文化;今天,蒙頂山迎來了茶葉界的"奧林匹克"盛會,蒙頂山茶文化將藉此走向世界!

⑹ 蒙頂山茶葉交易單位「批」是什麼意思。

這個詞語,是屬於期貨從業詞彙的一個,「批」這個詞的翻譯及意義如下:一般指組成一宗交易的貨品或服務組合。

⑺ 蒙頂茶差不多的多少錢一斤,好一些的又要多少錢

按照市面售價,標準的炒青工藝是500—800,而悶黃工藝則價位在1000—1500

⑻ 蒙頂山的茶葉最貴的是多少錢

蒙頂山素有「仙茶之鄉」的美譽。蒙頂茶是四川蒙山各類名茶的總稱,主要品種有甘露、黃芽、石花、萬春銀葉、玉葉長春等五種傳統名茶,及特級綠茶,各級烘青、炒青,各種茉莉花茶,沱茶,南路邊茶等,它們是貫穿我國茶史的名牌茶。
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初期,就以盛產茶而著稱於世。蒙頂山為蜀郡種茶的發源地,也是我國名茶的發祥地。蒙頂山古名蒙山,坐落在四川盆地邊緣的雅安市名山縣境內,它久負盛名,從唐朝「蒙頂茶」作為貢茶時而聞名遐邇。愛茶的人,最能品味吟唱千年絕句「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 蒙頂山是我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人工種植茶葉最早的地方。追溯蒙頂山茶的歷史,始於西漢,距今已有兩千多年。公元前53年,西漢葯農吳理真,在蒙頂山發現野生茶的葯用功能,於是在蒙頂山五峰之間的一塊凹地上,移植種下七株茶樹。清代《名山縣志》記載,這七株茶樹「二千年不枯不長,其茶葉細而長,味甘而清,色黃而碧,酌杯中香雲蒙覆其上,凝結不散。」 吳理真種植的七株茶樹,被後人稱作「仙茶」,而他是世界上種植馴化茶葉的第一人,被後人稱為「茶祖」。 從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蒙頂山茶即被列為中央朝廷祭天祀祖與皇帝飲用的專用貢茶,直到公園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長達1164年。成書於公元813年的唐代地理志代表作《元和郡縣志》記載:「蒙山在縣南十里,今每歲貢茶,為蜀之最。」唐文宗開成五年(公元840年),日本慈貴大師園仁從長安歸國,唐朝皇帝贈給他的禮物中,就有「蒙頂茶二斤,團茶一串」,作為天子禮物,蒙頂山茶成為了國家禮茶。
查到最貴的是皇茶甘露盒158g,460.00元

⑼ 蒙頂山茶發展歷史

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
蒙頂茶簡介
蒙頂茶產於四川蒙山。蒙山跨名山、雅安兩縣,山勢巍峨,峰巒挺秀,絕壑飛瀑,重雲積霧,景色與峨眉山、青城山齊名。古人說這里「仰則天風高暢,萬象蕭瑟;俯則羌水環流,眾山羅繞,茶畦杉徑,異石奇花,足稱名勝」。蒙山有上清、菱角、毗羅、井泉、甘露等五頂,亦稱五峰。相傳2000多年前,僧人甘露普慧禪師吳理真,「攜靈茗之種,植於五峰之中」。蒙山五頂,中頂上清峰最高。吳理真在上清峰栽了七株茶樹。這茶樹「高不盈尺,不生不滅,迥異尋常」,「味甘而清,色黃而碧,酌杯中,香雲罩覆,久凝不散」,久飲此茶,有益脾胃,能延年益壽,故有「仙茶」之譽。
蒙頂山茶的歷史及演變過程
《尚書》所謂「蔡蒙旅平者,蒙山也,在雅州,凡蜀茶盡出於此。」蒙頂種植茶樹早在西漢甘露年間(公元前53年)縣人吳理真親手將七株「靈茗之種,植於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滅,迥異尋常」。這是我國人工種茶最早的文字記載。享有「仙茶」之譽的蒙頂茶,以它獨特的品質,精湛的制藝,娟秀的外形,悠久的歷史,燦爛的茶文化而蜚聲中外,載譽史冊。《雲南記》說:「名山具出茶,有山曰蒙山,聯延數十里,在縣西南。古詩雲:「蒙山之巔多秀嶺,不生惡草生淑茗」。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現在,吳理真種茶遺址——皇茶園、汲水澆茶的古蒙泉、結廬休息的甘露石室、河神之女採茶仙姑的雕像,正吸引著眾多旅遊者前往參觀,駐足憑吊。 世界茶文化發源地蒙頂山茶,隨著南北絲綢之路走向五洲四海。
「名山之茶美於蒙,蒙頂又美之」。蒙頂茶之所以為世獨珍,不僅因為它具有優良的品質,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而且制藝特別精良。「蒙山有茶,受全陽氣,其茶芳香,為天下稱道。」遠在東漢,已有「雷鳴茶」、「吉祥蕊」、「聖揚花」等茶問世。「蒙頂茶味甘而清,色黃而碧,酌杯中,香雲冪覆,久凝不散。」唐代是蒙頂茶發展的黃金時期,天寶元年(742年)入貢皇室,從此名播神州。當時進貢長安的散茶類有雷鳴、霧鍾、雀舌、鳥嘴、白毫等,緊壓茶類有龍團、鳳餅。憲宗時,蒙頂茶已成為進貢最多的一種,《元和郡縣志》載:「蒙山在縣西十里,今每歲貢茶,為蜀之最」。蒙頂茶因入貢京華而譽滿天下後,達官貴人不惜重金爭相購買,身價百倍,昂貴異常。「蜀茶得名蒙頂,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茶」。因此,當時名山農民種茶的積極性受到極大刺激。「以是蒙山先後之人競栽茶,以規厚利,不數十年間,遂斯安草市,歲出千、萬斤。」可謂盛況空前。唐代,中日經濟文化交流頻繁,日本從公元630-894年間,派出大批遣唐使來中國學習政治、經濟、語言文字、佛教文化、生產技術、建築藝術等,前後共13次,每次多達數百人,包括大使、副使、留學生、留僧以及隨員。文宗開成五年(840年)留學僧慈覺大師圓仁學習期滿,從長安回日本,唐皇李昂向他饋贈的禮物中,即有「蒙頂茶二斤,團茶一串。」此時,蒙頂茶不僅在國內享有很高聲譽,而且已作為國家級禮茶,飄洋過海傳到國外。
如果說唐代開創了蒙頂茶發展的黃金時期,那麼,宋代則是蒙頂茶和名山邊茶發展的極盛時期。蒙頂茶的質量有很大提高,制茶技藝進一步完善,創制出萬春銀葉、玉葉長春等貢品。那時,四川茶葉產量居全國第一,名山茶葉產量又居四川之首。從宋神宗元豐初年起,近百年中,名山茶葉產量常在一百萬公斤左右。 名山茶葉成為西南、西北地區少數民族所特別喜愛、適合他們飲用的「邊茶」,特詔「專以雅州名山茶易馬,不得他用。」並「立為永法」。名山茶葉成為歷代王朝與藏族、回鶻等族進行茶馬貿易的專用商品,成為漢族人民同藏族、回鶻等族人民增強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蒙頂茶自唐以來,一千多年中歲歲進貢,年年送京,直至民國除舊革新。解放後,蒙頂名茶得到應有的恢復和發展,蒙山茶場運用現代制茶技藝,按照古傳貢茶的特點,恢復石花、黃芽、甘露、萬春銀葉、玉葉長春等名茶生產。上世紀80年代,又創制春露、春眉等名茶。蒙頂名茶多次被評為 國家、省優、部優產品,前3種名茶已作為國家級禮茶。近10年來,蒙頂名茶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產量增長,質量提高,不僅為國內人民所喜愛,而且躋身於國際市場,深受美國、日本、泰國、瑞士、斯里蘭卡等國人民青睞。香港《文匯報》曾以「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為題,報道蒙頂茶「不愧為實至名歸之茶中極品」。
茶中故舊「蒙頂茶」
蒙頂茶,產於地橫跨四川省名山、雅安兩縣的蒙山,歷史悠久,是中國最古老的名茶,被尊為茶中故舊,名茶先驅。
「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這兩句飄揚蒙頂茶的詩句,寓意頗深,傳說揚子江心水,味甘鮮美,用這種水泡蒙山中頂的仙茶,是人間最美的佳飲,常人不可得。因此,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對「蒙頂茶」愛慕之至,贊語不絕。
茶聖陸羽在評價名茶時曾說:「蒙頂第一,顧諸第二」(顧諸茶產於浙江長興,是唐代名茶中的珍品)
古有「仙茶」之稱的蒙頂茶其由來,有不少神話傳說,傳說古時有一位老和尚得重病,吃了很多葯,都沒有把病治好。有一天,一位老翁跑來告訴和尚,說春分前後春雷初發時,採得蒙山中頂茶,和本地水煎服,能治宿疾。這位老和尚聽了老翁的話,便在蒙山上清峰築起石屋,請了一些人長住在這里,遵照老翁所傳授的方法,采了蒙頂茶。煎服後,老和尚病果然好了,體格精健,相貌看上去好像三十多歲的人。於是,蒙頂茶可以返老還童的神話遂之傳開。
蒙山,古時屬於祀祭的名山之一,相傳大禹治水成功時,曾在此致祭。佛教傳人中國,蒙山逐漸成佛教勝地。山頂上的五大峰——上清、菱角、毗羅、靈泉、甘露、其命名都與佛教有關。蒙山的貢茶圓,全由山上寺僧掌管,分工嚴密,各守其職。
蒙頂茶,是蒙山所產各種花色名茶的統稱。有雷鳴、霧鍾、雀舌、鷹嘴、芽白等品名,以後又有鳳餅、龍團等緊壓茶。民國初年,以生產黃芽為主,故稱蒙頂黃芽,為當時的蒙頂茶的代表。如今,以生產甘露為多。
蒙頂茶屬綠茶類,在製做上不發酵,以下就簡單介紹一下幾種蒙頂茶的製法:
蒙頂甘露——採摘標准為一芽一葉初展,新鮮芽葉適當攤放,以高溫殺青,經三炒、三揉、三烘和整形工序。外形美觀,條索緊卷我毫,淺綠油潤,香氣高爽,味醇甘鮮,湯黃微碧,清澈明亮。
蒙頂石花一一嫩芽經殺青後,即在鍋中整形,後經攤涼再入鍋復炒,低溫烘乾。銀芽扁直整齊,湯色黃碧,香氣純鮮,味甘雋永。
蒙頂黃芽——製法與石花大同小異,唯殺青後要揉捻。色澤黃亮,芽呈金黃色,香純清,味濃鮮,湯色清黃明亮。
萬青銀葉和玉葉長青---是遲採的稍大芽葉製成,製法與甘露相同,唯茸毫減少,品質較甘露稍次
呵呵 在網上找的,有可能你看過了

熱點內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晚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3 瀏覽:396
阿壩小金縣橡膠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0 瀏覽:908
楚雄大姚縣豆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4:02 瀏覽:736
做期貨能在網上開戶嗎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591
安慶宜秀區早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377
正確的原油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9:41 瀏覽:39
達州市纖維板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11 瀏覽:310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白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07 瀏覽:883
上海外盤期貨哪裡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4:10 瀏覽:448
香港日發期貨開戶網站 發布:2021-12-16 12:24:09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