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期貨市場
⑴ 1570年世界上第一個期貨交易所在哪裡產生
首先世界上第一個期貨交易所是1884年在美國芝加哥產生,即芝加哥期貨交易所。
其次倫敦金屬交易所建立於1877年,但是該交易所可以追溯到1571年的倫敦皇家交易所的建立。[
⑵ 中國最大的期貨交易市場是哪個
要看你這個最大是以什麼計算的呢?
成交額?保證金?手續費?
什麼也沒有,沒法回答啊。
⑶ 中國三大期貨交易所是哪些
中國三大期貨交易所分別是: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
交易所系統開發 合約幣幣法幣交易所系統開發2019年做數字貨幣交易所看哪些東西?1.安全!沒有多重安全解決方案或風控體系保障,這樣的系統無論多少錢做出來,都相當於是攻擊目標的取款機!2.體驗度!現在搭建交易所還想著廉價隨便做一個的心態來做,不僅難以留住用戶,連吸引用戶都很難做到。畢竟用戶也是喜歡對比的,現在不比17年16年,既然錯過了最佳時機,就只能要求平台體驗度做的更好!3.模式創新!大部分交易所都是幣幣撮合交易模式,或者是場外交易模式。據目前了解的市面上交易玩法,用戶不在局限於單一玩法,更喜歡多元化操作。目前市面上的交易所的模式:(1)限價交易模式介紹:限價買入/賣出是指用戶設置一個買入/賣出幣的價格和數量,生成委託單,系統會自動撮合市場上的買單和賣單,一旦達到用戶設置的價格便按照價格優先時間優先順序自動成交。(2)市價交易模式介紹:市價買是指用戶設置一個總金額,生成委託單,從賣一開始撮合直到總金額成交完成。市價賣是指用戶設置要賣的總幣數,生成委託單,從買一開始撮合直到總幣數交易完成。(3)幣幣交易模式介紹:幣幣交易主要是針對虛擬數字資產和虛擬數字資產之間的交易,以其中一種幣作為計價單位去購買其他幣種,有需要做交易所可詢問幣幣交易規則同樣是按照價格優先時間優先順序完成撮合交易。(4)C2C交易模式介紹:交易雙方根據需求在C2C交易平台上發布買幣或賣幣的交易信息。買賣雙方根據約定的付款方式,線下完成交易,平台作為中間人從交易成功的每筆交易中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5)OTC場外交易模式介紹:是一套獨立於交易所外的線下購買數字貨幣的平台,商家可以在該平台上發布購買/出售廣告,購買/出售用戶通過線下轉賬的方式進行購買/出售,轉賬完成後平台會將凍結的數字貨幣轉給購買方,交易所技術搭建問題可網路搜索賀顧問了解。(6)交易挖礦模式介紹:交易所平台拿出一定比例的手續費收入來返還給平台用戶,返還的是平台幣,交易所平台按照分配比例原則,拿出一定的比例作為挖礦獎勵,挖礦是指在平台上進行交易,來逐漸解鎖平台幣,直至平台幣全部反饋完成。這一類玩法對吸引用戶有著強大的吸引力。(7)期貨/合約交易模式介紹:期貨合約是買方同意在一段指定時間之後按特定價格接收某種資產,賣方同意在一段指定時間之後按特定價格交付某種資產的協議。雙方同意將來交易時使用的價格稱為期貨價格。雙方將來必須進行交易的指定R期稱為結算日或交割日。雙方同意交換的資產稱為「標的」。(8)永續合約交易模式介紹:永續合約是一種新型獨特的合約,合約的目標為容許高杠桿的情況下復制現貨市場的市況。該合約不會交割,並能夠通過各種機制緊跟參考價格指數。該合約從傳統的期貨合約的交易演變過來,但永續合約較之傳統期貨合約有著更明顯的優勢和更大的風險,支持多空雙向交易、開設的是一百倍杠杠、可永久持倉,可溢價等。
區塊鏈跨境支付系統開發,數字貨幣交易所系統開發區塊鏈+跨境支付新玩法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 源中瑞區塊鏈支付系統開發 加入了區塊鏈玩法的跨境支付,整個系統構建在區塊鏈的P2P(點對點)的架構之上,實現了高度的去中介化。系統中各個節點共享賬本,不再依賴於傳統的銀行、匯款公司等中介完成記賬服務,而是直接在區塊鏈網路中完成不同法幣間的轉換,並通過共識演算法確認交易,交易即清算。同時,由於所有交易信息都記錄在分布式賬本上,也使得區塊鏈+跨境支付模式具有了數據高度安全、系統高度可靠的屬性,既難以偽造篡改交易數據,又不會因為某個節點故障而影響整個系統的運轉。值得一提的是,任何金融機構都能利用自身網路快速便捷地部署和支付系統,而不必為了加入系統實施全面的硬體更新,為支付新通道的大規模鋪開省去了大量的建設成本和溝通成本。區塊鏈+跨境支付到底有何優勢?1.點對點模式降低跨境支付成本。區塊鏈點對點模式下不再依賴於傳統的中介提供信用證明和記賬服務,任何金融機構都能利用自身網路接入系統,實現收付款方之間點對點的支付信息傳輸。2.共享賬本提高跨境支付效率。區塊鏈中所有節點共享賬簿,節點間點對點的交易通過用共識演算法確認交易,並將結果廣播到所有節點,不再需要交易雙方建立層級賬戶代理關系,實現點對點價值傳輸。3.分布式架構提供業務連續性保障。區塊鏈網路分布式的系統架構不存在中心節點,網路上的每個節點在遵循必要協議的基礎上自發進行交易和記賬,具有更強的穩定性、可靠性和業務連續性保障。4.時間戳實現跨境交易的可追溯性。時間戳可確保所有的交易活動都可被追蹤和查詢到,降低跨境支付交易的監管成本。5.自動執行的智能合約提高交易效率。跨境支付業務的辦理需要按照KYC政策對客戶身份進行審核,通過區塊鏈智能合約限定價值傳輸的條件,提高交易的自動化程度。區塊鏈跨境支付系統開發,數字貨幣交易所系統開發。
⑷ 三大期貨市場是哪些三大期貨市場上市哪些品種
三大期貨市場是哪些?三大期貨市場上市哪些品種?
朋友,你想查詢行情,那我就推薦你去創富金融,我一直都是在這里查詢的 很人性化,開戶只要100塊,零傭金,零手續費 在業內的口碑是很不錯的哦
春滿人間百花吐艷 福臨小院四季常安 歡度春節
⑸ 世界上第一個有組織的期貨市場是
CBOT
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大概是有86名商人在咖啡館成立的。
當時芝加哥是美國農業的,,那啥。反正就是芝加哥的土地肥沃,出產許多農產品,不過由於天氣原因,自然災害,每年的價格都會有巨大的波動。
於是人們就開始先簽訂遠期合約,這樣就可以規避價格的波定,後來遠期合約可以轉讓了,於是就成了期貨交易。
⑹ 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價格指數期貨市場是哪個
1982年2月24日,美國堪薩斯期貨交易所推出世界第一份具有完全法律效率的股票指數期貨合約----價值線綜合指數期貨合約
⑺ 我國主要期貨市場有那幾個
期貨市場:
上海期貨交易所
上海期貨交易所是依照有關法規設立的,履行有關法規規定的職責,受中國證監會集中統一監督管理,並按照其章程實行自律管理的法人。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有黃金、銅、鋁、鋅、燃料油、天然橡膠、鋼材等七種期貨合約。
大連商品交易所
大連商品交易所成立於1993年2月28日,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四家期貨交易所之一,是實行自律性管理的法人。成立以來,大商所始終堅持規范管理、依法治市,保持了持續穩健的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期貨交易所。交易品種有玉米、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粕、豆油、棕櫚油、線型低密度聚乙烯、啤酒大麥,正式掛牌交易的品種是玉米、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粕、豆油、棕櫚油和線型低密度聚乙烯。中金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是經國務院同意,中國證監會批准,由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共同發起設立的金融期貨交易所。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於2006年9月8日在上海成立,注冊資本為5億元人民幣。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的成立,對於深化金融市場改革,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發揮金融市場功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上市的期貨品種為股指期貨(滬深300股票指數期貨)。
鄭州商品交易所
鄭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鄭商所)成立於1990年10月12日,是經中國國務院批準的首家期貨市場試點單位,在現貨遠期交易成功運行兩年以後,於1993年5月28日正式推出期貨交易。1998年8月,鄭商所被中國國務院確定為全國三家期貨交易所之一,隸屬於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垂直管理。上市交易的期貨合約有小麥、棉花、白糖、精對苯二甲酸(PTA)、菜籽油、綠豆等,其中小麥包括優質強筋小麥和硬冬白(新國標普通)小麥。
FX168財經網為外匯黃金原油期貨資訊以及行情,並且有相應的技術分析。
⑻ 中國有哪幾大期貨市場
4個!
中國國內目前有3個商品期貨交易所和1個金融期貨交易所。
股指期貨 就在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市。
3個商品期貨交易所分別在鄭州、大連和上海。
鄭州商品:
硬冬麥
強筋麥
棉花
白糖
PTA
菜籽油
早秈稻
甲醇
大連商品:
豆粕
大豆1號
聚乙烯
玉米
大豆2號
豆油
棕櫚油
聚氯乙烯
焦炭
上海商品:
銅
鋁
天然膠
燃料油
鋅
黃金
鉛
螺紋鋼
線材
⑼ 期貨市場的發展簡史
隨著現代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極大提高,國際貿易普遍開展,世界市場逐步形成,市場供求狀況變化更為復雜,僅有一次性地反映市場供求預期變化的遠期合約交易價格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商品經濟的發展,而要求有能夠連續地反映潛在供求狀況變化全過程的價格,以便廣大生產經營者能夠及時調整商品生產,以及迴避由於價格的不利變動而產生的價格風險,使整個社會生產過程順利地進行,在這種情況下,期貨交易就產生了。
最初的期貨交易源於16世紀的日本,大阪。在日本的大米市場得到了發展。直到19世紀,仍是日本獨有,後來漸漸被全世界效仿。
1848年美國芝加哥的82位商人為了降低糧食交易風險,發起組建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CBOT的成立,標志著期貨交易的正式開始。1865 年,CBOT 推出了標准化合約並實行了保證金制度;1882 年,CBOT 開始允許以對沖方式免除履約責任; 1925 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結算公司( BOTCC )成立,同時規定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所有交易都要進入結算公司結算。至此,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開始形成。
期貨交易的產生,不是偶然的,是在現貨遠期合約交易發展的基礎上,基於廣大商品生產者、貿易商和加工商的廣泛商業實踐而產生的。1833年,芝加哥已成為美國國內外貿易的一個中心,南北戰爭之後,芝加哥由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而發展成為一個交通樞紐。到了19世紀中葉,芝加哥發展成為重要的農產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大量的農產品在芝加哥進行買賣,人們沿襲古老的交易方式在大街上面對面討價還價進行交易。這樣,價格波動異常劇烈,在收獲季節農場主都運糧到芝加哥,市場供過於求導致價格暴跌,使農場主常常連運費都收不回來,而到了第二年春天穀物匱乏,加工商和消費者難以買到穀物,價格飛漲。實踐提出了需要建立一種有效的市場機制以防止價格的暴漲暴跌,需要建立更多的儲運設施。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穀物生產地的經銷商應運而生。當地經銷商設立了商行,修建起倉庫,收購農場主的穀物,等到穀物濕度達到規定標准後再出售運出。當地經銷商通過現貨遠期合約交易的方式收購農場主的穀物,先儲存起來,然後分批上市。當地經銷商在貿易實踐中存在著兩個問題:他需要向銀行貸款以便從農場主手中購買穀物儲存,在儲存過程中要承擔著巨大的穀物過冬的價格風險。價格波動有可能使當地經銷商無利可圖甚至連成本都收不回來。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最好的辦法是未買先賣,以遠期合約的方式與芝加哥的貿易商和加工商聯系,以轉移價格風險和獲得貸款,這樣,現貨遠期合約交易便成為一種普遍的交易方式。
然而,芝加哥的貿易商和加工商同樣也面臨著當地經銷商所面臨的問題,所以,他們只肯按比他們估計的交割時的遠期價格還要低的價格支付給當地經銷商,以避免交割期的價格下跌的風險。由於芝加哥貿易商和加工商的買價太低,到芝加哥去商談遠期合約的當地經銷商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去尋找更廣泛的買家,為他們的穀物討個好價。一些非穀物商認為有利可圖,就先買進遠期合約,到交割期臨近再賣出,從中盈利。這樣,購買遠期合約的漸漸增加,改善了當地經銷商的收入,當地經銷商支付給農場主的收入也有所增加。 1848年3月13日,第一個近代期貨交易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成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成立之初,還不是一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所,還只是一個集中進行現貨交易和現貨中遠期合約轉讓的場所。
在期貨交易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兩次堪稱革命的變革,一是合約的標准化,二是結算制度的建立。1865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實現了合約標准化,推出了第一批標准期貨合約。合約標准化包括合約中品質、數量、交貨時間、交貨地點以及付款條件等的標准化。標准化的期貨合約反映了最普遍的商業慣例,使得市場參與者能夠非常方便地轉讓期貨合約,同時,使生產經營者能夠通過對沖平倉來解除自己的履約責任,也使市場製造者能夠方便地參與交易,大大提高了期貨交易的市場流動性。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在合約標准化的同時,還規定了按合約總價值的10%繳納交易保證金。
隨著期貨交易的發展,結算出現了較大的困難。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起初採用的結算方法是環形結演算法,但這種結算方法既繁瑣又困難。1891年,明尼亞波里穀物交易所第一個成立了結算所,隨後,芝加哥交易所也成立了結算所。直到現代結算所的成立,真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才算產生,期貨市場才算完整地建立起來。因此,現代期貨交易的產生和現代期貨市場的誕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的內在要求。
從1848 年到 20 世紀 70 年代,期貨市場的交易品種主要是商品期貨,他們可以分為以小麥、玉米、大豆等為代表的農產品期貨;以銅、鋁、錫、銀等為代表的金屬期貨和以原油、汽油、丙烷等為代表的能源期貨三大類型。
上世紀 70 年代,利率、股票和股票指數、外匯等金融期貨相繼推出,而美國長期國債期貨期權合約於 1982 年 10 月 1 日 在 CBOT 的上市,又為其他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交易開辟了一方新天地。
中國期貨市場的發展情況
我國的期貨市場發展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方案研究和初步實施階段(1988-1990年)
1990年10月,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經國務院批准,以現貨交易為基礎,引入期貨交易機制,作為我國第一個商品期貨市場正式啟動。
第二個時期:迅猛發展階段(1990-1993年)
到 1993 年下半年,全國期貨交易所達 50 多家,期貨經紀機構近千家,期貨市場出現了盲目發展的跡象。
第三個時期:治理整頓時期(1993-1998)
1993年11 月,國務院發出了《關於制止期貨市場盲目發展的通知》,1994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批轉國務院證券委《關於堅決制止期貨市場盲目發展若干意見的請示》,開始對期貨交易所進行全面審核,到1998年,14 家交易所重組調整為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三家;35個期貨交易品種調減為12個;兼營機構退出了期貨經紀代理業,原有的294家期貨經紀公司縮減為180家左右。
1999年9月,一個條例、四個管理辦法的正式實施,構建了期貨市場規范發展的監管框架。這樣,在經過幾年較大力度的結構調整和規范整頓,以《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及四個管理辦法為主的期貨市場規劃框架基本確立,中國證監會、中國期貨業協會、期貨交易所三層次的市場監管體系已經初步形成,期貨市場主體行為逐步規范,期貨交易所的市場管理和風險控制能力不斷增強,期貨投資者越來越成熟和理智,整個市場的規范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在清理整頓過程中,我國期貨市場交易量有了比較大的下滑,但是從2000年開始,期貨市場逐步走出低谷。上海期貨交易所目前已經成為亞洲最大,世界第二的銅期貨交易中心,2003年的成交量達到11166.29萬噸, 10年內增長了50多倍。大連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貨品種的交易量在2003年達到了2818.80萬噸,已經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大豆期貨交易中心,成交量僅次於美國的CBOT 。
2004 年1月31日 ,國家發布了《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穩步發展期貨市場,對期貨市場的政策也由規范整頓向穩步發展轉變。證券公司和上市公司紛紛參股期貨公司,使期貨行業獲得新的資金流入。大米、股指期貨等新品種也即將推出。在我國加入WTO 、融入國際經濟大家庭之際,作為發現價格和規避風險的重要金融工具,期貨市場將對中國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發揮其無可替代的作用。
⑽ 三大期貨交易所成立時間
鄭州商品交易所成立於1990年10月12日,是我國第一家期貨交易所,也是中國中西部地區唯一一家期貨交易所,交易的品種有強筋小麥、普通小麥、PTA、一號棉花、白糖、菜籽油、早秈稻、玻璃、菜籽、菜粕、甲醇等16個期貨品種,上市合約數量在全國4個期貨交易所中居首。
上海期貨交易所成立於1990年11月26日,目前上市交易的有黃金、白銀、銅、鋁、鋅、鉛、螺紋鋼、線材、燃料油、天然橡膠瀝青等11個期貨品種。
大連商品交易所成立於1993年2月28日,是中國東北地區唯一一家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有玉米、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粕、豆油、棕櫚油、聚丙烯、聚氯乙烯、塑料、焦炭、焦煤、鐵礦石、膠合板、纖維板、雞蛋等15個期貨品種。
(10)第一大期貨市場擴展閱讀:
香港期貨交易所(HKFE)
香港期貨交易所於1976年成立,是亞太區內主要的衍生產品交易所。期交所提供一個高效率且多元化的市場,讓投資者可透過逾130家交易所參與者(許多為國際金融機構的聯系機構)買賣期貨及期權合約,包括股票指數、股票及利率期貨及期權產品。
2000年3月6日,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與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期交所)實行股份化並與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香港結算)合並成為香港交易所(HKEX)擁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期貨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