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真正從期貨市場賣貨的
❶ 期貨出現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根據交易者交易目的不同,將期貨交易目的行為分為三類:套期保值、投機、套利。下面分別介紹這三種期貨交易目的。
期貨交易目的一、套期保值(hedge):就是買入(賣出)與現貨市場數量相當、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貨合約,以期在未來某一時間通過賣出(買入)期貨合約來補償現貨市場價格變動所帶來的實際價格風險。
保值的類型最基本的又可分為買入套期保值和賣出套期保值。買入套期保值是指通過期貨市場買入期貨合約以防止因現貨價格上漲而遭受損失的行為;賣出套期保值則指通過期貨市場賣出期貨合約以防止因現貨價格下跌而造成損失的行為。
套期保值是期貨市場產生的原動力。無論是農產品期貨市場、還是金屬、能源期貨市場,其產生都是源於生產經營過程中面臨現貨價格劇烈波動而帶來風險時自發形成的買賣遠期合同的交易行為。這種遠期合約買賣的交易機制經過不斷完善,例如將合約標准化、引入對沖機制、建立保證金制度等,從而形成現代意義的期貨交易。企業通過期貨市場為生產經營買了保險,保證了生產經營活動的可持續發展。可以說,沒有套期保值,期貨市場也就不是期貨市場了。
期貨交易目的二、投機(speculate):「投機」一詞用於期貨、證券交易行為中,並不是「貶義詞」,而是「中性詞」,指根據對市場的判斷,把握機會,利用市場出現的價差進行買賣從中獲得利潤的交易行為。投機者可以「買空」,也可以「賣空」。投機的目的很直接---就是獲得價差利潤。但投機是有風險的。
根據持有期貨合約時間的長短,投機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長線投機者,此類交易者在買入或賣出期貨合約後,通常將合約持有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待價格對其有利時才將合約對沖;第二類是短線交易者,一般進行當日或某一交易節的期貨合約買賣,其持倉不過夜;第三類是逐小利者,又稱「搶帽子者」,他們的技巧是利用價格的微小變動進行交易來獲取微利,一天之內他們可以做多個回合的買賣交易。
投機者是期貨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期貨市場必不可少的潤滑劑。投機交易增強了市場的流動性,承擔了套期保值交易轉移的風險,是期貨市場正常運營的保證。
期貨交易目的三、套利( spreads):指同時買進和賣出兩張不同種類的期貨合約。交易者買進自認為是「便宜的」合約,同時賣出那些「高價的」合約,從兩合約價格間的變動關系中獲利。在進行套利時,交易者注意的是合約之間的相互價格關系,而不是絕對價格水平。
❷ 對於這個空頭,我想問一下,在期貨市場先賣後買,可是我手裡都沒有期貨拿什麼賣呢
所謂期貨,一般指期貨合約,就是指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標的物的標准化合約。這個標的物,又叫基礎資產,是期貨合約所對應的現貨,這種現貨可以是某種商品,如銅或原油,也可以是某個金融工具,如外匯、債券,還可以是某個金融指標,如三個月同業拆借利率或股票指數。
在做空的時候,也就是先賣出開倉,是指交易者在交了一定的保證金(交易保證金)以後,手中就持有了賣出商品的合約,當價格下跌以後,再進行買入平倉,既了結手中所持有的合約,此時,所交的保證金也自動地劃回了你的交易帳戶里.這就完成了一個交易過程,價格中的差額就是你獲取的利潤.
❸ 請 問 進 行 期 貨 交 易 時 真 正 進 行 實 物 交 割 多 嗎
期貨實際實物交割比較少,但不等於沒有實物交割,大連大豆有時會有幾十萬噸的實物交割。
實物交割就是用實物交收的方式來履行期貨交易的責任。因此,期貨交割是指期貨交易的買賣雙方於合約到期時,對各自持有的 到期未平倉合約按交易所的規定履行實物交割,了結其期貨交易的行為。
盡管實物交割在期貨合約總量中占的比例很小,然而正是實物交割和這種潛在可能性,使得期貨價格變動與相關現貨價格變動具有同步性,並隨著合約到期日的臨近而逐步趨近。實物交割就其性質來說是一種現貨交易行為,但在期貨交易中發生的實物交割則是期貨交易的延續,它處於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的交接點,是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的橋梁和紐帶,所以,期貨交易中的實物交割是期貨市場存在的基礎,是期貨市場兩 大經濟功能發揮的根本前提。
期貨交易的目的一般不是到期獲得實物,套期保值者的目的是通過期貨交易轉移現貨市場的價格風險。
目前我國的期貨一般不允許個人實物交割,個人如果需要買賣實物,需委託可以實物交割的企業法人客戶代為交割。如果個人有倉單進入交割月份,交易所會將其強行平倉。
期貨並不僅僅是資金搏弈,您如果想要貨,確實能買到,想賣貨,確實能賣出去。
❹ 期貨市場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期貨交易最早產生於美國,1848年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成立,標志著期貨交易的開始。
期貨交易的產生,不是偶然的,是在現貨遠期合約交易發展的基礎上,基於廣大商品生產者、貿易商和加工商的廣泛商業實踐而產生的。
1891年,明尼亞波里穀物交易所第一個成立了結算所,隨後,芝加哥交易所也成立了結算所。直到現代結算所的成立,真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才算產生,期貨市場才算完整地建立起來。
因此,現代期貨交易的產生與發展,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的內在要求。
(4)有沒有真正從期貨市場賣貨的擴展閱讀:
期貨市場風險的特徵:
1、風險存在的客觀性
期貨市場風險的存在具有客觀性。這種客觀性一方面體現了市場風險的共性,即在任何市場中,都存在由於不確定性因素而導致損失的可能。
2、風險因素的放大性
股指期貨市場的風險與股票現貨市場的風險相比,具有放大性的特徵。
3、風險的可控性
盡管期貨市場風險較大,但卻是可以控制的。
❺ 我想做期貨,希望有經驗的朋友指點下
做期貨的勝算,是50/50.同股票比,其實差不多.期貨中"無貨沽空"其實是誤解,其實這個是期貨雙向交易的一種誤會.期貨其實是一個標准性合約產品.合約在市場中,你可以買入這個合約,也就可以賣出這個合約.所以沒有所謂的"無貨沽空",而股票的沽空行為,則是"無貨沽空".有期貨合約的商品現貨的,來期貨市場主要是作為對沖風險的,而不是為了賺取差價的.風險其實都是均等的,關鍵都是自身的控制.
❻ 有哪位高手能告訴我期貨的真正本質是什麼
期貨與零和博弈,期貨市場的本質。
首先,什麼是零和博弈?零和博弈,又稱零和游戲,與非零和博弈相對,是博弈論很重要的概念之一。指參與博弈的各方,在嚴格競爭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損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損失相加總和永遠為「零」。雙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通俗的講,就是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對方的痛苦之上的,所以雙方會竭盡全力的「損人利己」,所以與現在社會「共贏」的理念完全背道而馳。
舉個例子:A和B兩人對弈下棋,以每個棋子為1分計算,那麼A吃掉對方的一個棋子+1分,相對應的B會因此而失掉一個棋子-1分,這樣1+(-1)=0。同樣的原理,一方贏的同時另一方必然輸,如果我們把贏一局計算為得1分,輸一局為-1分,則若A贏的次數為x,那麼B輸的次數也一定為x,同樣,若A輸的次數為y,那麼B贏的次數必然是y。這樣,A的總分就是(x-y)而B的總分就是(y-x),顯然(x-y)+(y-x)=0,而這就是零和博弈的數學表達式。
那麼期貨又和零和博弈有什麼關系呢?我們常說期貨交易的本質就是買方和賣方在市場上的博弈,一方盈利的同時另一方必然虧損,這是沒錯的。可是期貨交易卻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零和博弈,因為要考慮一些外界因素,正是這種因素的存在,使得雙方的盈利和虧損相加往往是小於零的,也就成了負和博弈,盈利加虧損等於負數。所以我們經常說期貨市場上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是虧錢的,賺錢的只有百分之一二十,那麼虧得錢剛好等於賺的錢嗎?不見得吧!
說期貨交易是一種零和博弈。是因為對於每一個買方而言,期貨市場必然存在一個賣方。每一個買入或賣出期貨合約的交易者,都是在認為自己對市場走勢的判斷是准確的信念基礎上進行市場操作的。
黃金合約的買方之所以試圖構建一個多頭頭寸,是因為他持有未來市場將不斷走高的堅定信念。當然,那份合約的買方購進合約的目的也可能是對沖一個已有的空頭頭寸。在這兩個情形中,他都不會認為黃金合約的價格在未來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或者,至少他不會認為會遭受市場反轉這種傷害)。
黃金合約的賣方之所以賣出,是因為他們持有一個黃金合約價格即將下降的堅定信念。同樣,如果不是想構建一個新的頭寸,合約賣方出售的目的也可能是對沖一個已有的多頭頭寸。在這兩種情形中,賣方都有著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市場價格在未來大幅上升的可能性極小(或者不相信市場價格可能出現反轉)
交易雙方在考慮了他們前期市場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來判斷在那個時點和價位上發生的交易是否合適。但是,兩個個體交易者怎麼會形成對市場未來走勢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的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沒有答案存在。
期貨市場的運行如同一個不受約束、到處游盪的野獸,其走勢與海洋里的波浪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異。不管我們是否會選擇去駕馭它們,它們總是客觀存在的。對於一個交易者而言,如何選擇去接近這些波浪的方式將決定你的成功或者失敗。
讓我們來想像一下那令很多人都覺得驚恐的夏威夷的驚濤巨浪吧。面對巨浪時,有經驗的沖浪高手可以以一種極為優雅的身姿馭浪而行,享受海洋的樂趣。之所以能這樣,是因為這些沖浪者已經學會了如何使波浪的力量為其所用。你也可以在市場上採取同樣的辦法。在通過學習掌握了潮漲潮落的內在規律之後,你就能夠使期貨市場成為給你帶來豐厚回報的舞台。
有的時候,大海風平浪靜,平緩起伏的海面上時不時涌過一些小的浪頭;有的時候,海洋則狂暴不安,一個個巨大的陡峭浪尖和浪谷此起彼伏。在這些不同的時期,我們既可以選擇參與其間,也可以選擇旁觀。這個市場就像海洋一樣,並不會受到我們選擇的影響。實際上,市場根本是沒有感覺的,它不會去禁錮什麼人,也不會有任何遺憾。
回到最初的問題。這樣說來,好像市場並不會受到我們選擇的影響,那市場上也就買賣雙方,可是為什麼雙方的盈利和虧損總是不相等呢,那就是每個交易者交易的時候都會有一部分資金沒有流入市場,去哪了呢?可能這時候很多人都想到了,沒錯,就是手續費!不管你是買方還是賣方,都會有一部分錢流出了市場。假設整個市場沒有新的資金流入,市場的資金量是固定的,那麼雙方通過雙方的交易,這些資金會不斷的在雙方之間流動,可是每次流動都會產生手續費,這樣整個市場的資金總量會不斷減少。甚至我們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新資金流入,市場的資金早晚有一天會被手續費給吸干。
這就是為什麼說期貨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零和博弈,而是負和博弈,畢竟如果1+1不大於2,那肯定是有原因的。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廣大期貨人更好的了解期貨市場的本質,方便你們更好的研究市場。最後希望廣大期貨投資者理性投資,認清市場,持續穩定增加收益!
❼ 關於期貨買賣
1、說通俗些,期貨交易買賣的是一張「已經支付了部分定金的提貨單」,這里的定金比例就是保證金比例,你到期後拿著這張「提貨單」去交易所的交割倉庫提貨單話,還要支付除了「定金」之外的那部分貨款的(當然還有一些雜費比如出庫費、包裝費等)。
2、如果你現在有10000元,能買幾份玉米的「提貨單」要看買的時候玉米「提貨單」的價格,假如是1000元一份的話,你就能買10份了。但這個「提貨單」不是現實中的紙質合同,而是記錄在你的電子賬戶中的一個記錄。
3、你屬於買玉米還是賣玉米,要看你是買入「提貨單」還是賣出「提貨單」,這在你的電子賬戶記錄中是不同的。不論你買入還是賣出,都要先支付一定的保證金的,也就是「履約定金」。
4、假如你是賣出玉米,到期後你就要支付玉米現貨的。如果你拿不出玉米,則你已經支付的那部分保證金就要被扣掉了,也許還會繳納其他罰款,並且把你打入黑名單,以後沒人和你做交易了。
5、你拿到的合同確實和一張紙一樣,看不出有什麼價值。但假如你花了1000元(定金)買了一張面值10000元的合同,而有人在市場上以9500元面值要賣出同樣的合同的話,你手中的合同就沒人要了(除非你願意以低於9500元面值的價格賣出)。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下跌的情況。
而如果玉米漲價了,有人願意以1200元買你那張合同,你就賺了200元了。
❽ 有人炒期貨有從幾千炒到幾百萬的真實事件嗎
沒有。
期貨的本質是與他人簽訂一份遠期買賣貨物(或股指、外匯、利率)的合約,以達到保值或賺錢的目的。如果認為期貨價格會上漲,就做多(買開倉),漲起來(賣)平倉。如果認為期貨價格會下跌,就做空(賣開倉),跌下去(買)平倉。
(8)有沒有真正從期貨市場賣貨的擴展閱讀:
炒期貨應該注意的問題:
1、善用理財預算
不能把生活所需的資金作為資本,不要有得失的心理,不能過分緊張,不能沒有節制。如果投資者自己沒有約束,他們就不一定會用自己的流動資金作為期貨交易的資金,因為資金的壓力會誤導投資策略,增加交易風險,造成更大的錯誤。
2、善用免費模擬帳戶
期貨交易的新手要有耐心,一步一步地走,不要急於開立真實的交易賬戶,投資者可以先嘗試模擬賬戶的體驗,然後再開真實的交易賬戶。至於如何開戶,恆指圈分析師建議投資者對期貨有更多的了解之後再做決定。
3、期貨交易不能只靠運氣和直覺
期貨交易中賭徒的心理是不可取的。這樣的獲利只會給你帶來短期的回報,從長遠來看,這將使你付出更多的代價。
4、利用止損單降低風險
一方面,止損減少了損失,另一方面,它也是盈利的,因為如果損失沒有及時停止,損失將更大。
5、量力而為
期貨投資者必須了解資金的管理,最大限度地發揮資金的效益,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自不量力的操作,最終導致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