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市場甲醛事件
❶ 甲醛期貨 波動一個點多少錢
你好,甲醇期貨是10噸/手,波動一個點就是10塊錢。
❷ 2000-2009年間期貨市場的重量級事件
那可很多了 完善法律法規 新品種上市 全面啟動商品牛市行情 提高風險管理能力 成交額不斷創新高 都是這些年期貨行業的重量級事件
❸ 自如出現過哪些甲醛超標事件
梨視頻報道,租戶張先生和女友於4月8號入住自如出租房,8月29日其女友檢查出貧血,張先生自己檢查出肝功能異常 。他做了一下檢測,測完發現甲醛含量為0.027毫克/立方米(正常含量<=0.1毫克/立方米),甲醛超標了三倍。
❹ 看看以前期貨市場的逼倉事件。就知道主力有多凶了。
十二、2007年WS709事件背景 在歷經了近五年沒有新品種推出的沉默等待之後,中國期貨市場終於在2003年批准上市的新品種,交易代碼為WS的優質強筋小麥期貨合約將正式在鄭州商品交易所掛牌交易。業內曾普遍樂觀地認為,上市優質強筋小麥在促進農業生產、推動鄭州乃至全國期貨市場發展方面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996年,由於出現了「粳米風波」、「327國債期貨事件」、「蘇州紅小豆風波」、「膠合板事件」、「廣聯豆粕事件」、「海南咖啡事件」,中國期貨市場再次進行清理整頓,交易所從15家減至3家,交易品種從35個減少
❺ 中國期貨市場十大悲情人物盤點
1、傳奇人物:逍遙劉強
中國期貨界傳奇人物,因在2015股災中在高位滿倉,做多期指和配資買股票,最終導致破產,於2015年7月22日在北京華貿中心酒店頂樓平台跳樓自殺。
劉強生前為瑞林嘉馳對沖基金的基金經理,《期貨大作手風雲錄》作者,北京逍遙投資工作室創始人,有著近20年的期貨股票投資經驗,曾供職於股票私募、報社記者、期貨私募,其自創的多點共振操盤系統曾創下在一年中資金賬戶增長20倍的輝煌記錄,在期貨圈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
不過在其自殺事件後,一位劉強的師兄和朋友透露,劉強自殺不是因為虧損破產,而是因為其患有抑鬱症,逝者已矣,真相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劉強的抑鬱症是否又能和他的交易撇清關系呢?
2、折翼的「證券之王」:管金生
作為債券市場交易的主導者,1995年「327國債」事件發生的那一周,萬國超賣債券期貨的情況非常嚴重,因為公司預計財政部將下調「保值貼補」——提供「保值貼補」是為了提升國債發行的吸引力——這會導致市場大幅下挫。但萬國後來又獲悉,財政部將提供另一份保值貼補,提高的比例比下調的幅度更大。這一信息令公司驚恐萬分。管金生別無他法,只好在2月23日這天休市前的8分鍾里,做出避免公司倒閉的最瘋狂舉動:大舉拋售。這一舉動,造成了債券期貨市場崩盤,以致中國證監會下令將這8分鍾內完成的交易全部取消,這結束了他作為中國證券業偉大試探者的生涯。
3、億萬富翁:袁寶璟
1996年秋天,袁寶璟向汪興提出,自己在四川成都炒期貨時損失九千餘萬元,懷疑是劉漢與證券交易所修改規則所致。汪興便提出安排人去打劉漢,得到袁寶璟的認可。後袁寶璟出資16萬元讓袁寶琦交給汪興;1997年2月1日晚9時許,受袁寶璟等人指使的李海洋(己判刑)在四川省廣漢市發現劉漢,李海洋向劉漢近距離連開兩槍,但未擊中劉;1997年以來,因汪興多次向袁寶璟借錢未果,便開始以打電話、寫信以要舉報袁寶璟的違法犯罪事實相威脅;袁寶璟向袁寶琦提到了汪興的恐嚇威脅,袁寶琦提出:「不行找人給他辦了,花兩個錢唄。」袁寶璟表示說:「行」,並提供30萬元資金。袁寶琦找到袁寶福,讓他把汪興做掉。後袁寶福向袁寶森提出此事,袁寶森主動提出去做;2001年11月15日,袁寶森刺汪興數刀後逃離。汪興被扎傷後,不斷威脅、恐嚇袁寶璟,袁寶璟對袁寶琦說「不行就辦了他」。之後,袁寶琦向袁寶福說「把尾巴活幹完」,並交給他人民幣18萬元;2003年10月4日23時許,袁寶福與袁寶森攜獵槍來到汪家附近,袁寶森對汪連開二槍,汪當場死亡。
4、財通基金:劉增鋮
2014年10月22日,劉增鋮錯判了聚氯乙烯(PVC)期貨品種將要大跌,對其進行了全面做空,不成想10月23日PVC卻走出了明顯的反彈行情,觸及到產品的止損位,最終清盤。
據知情人士對媒體透露,劉增鋮本打算做空PVC,但PVC出現了較大的期現價差,主力多頭開始逼倉,幾番博弈下來,不見多頭泄氣,無錢可撐,無奈之下只有砍倉,導致當天PVC跌停板打開並最終翻多。在一些期貨從業人士看來,出現這種結果也並不讓人意外,劉增鋮雖負責運營一家公司,但更多的是用公司模式去運作資金,完全是一個人在戰斗,操盤自己說了算,風險控制也是自己。
操盤手不計後果的、孤注一擲的押注PVC空頭,最終導致爆倉,這一行為明顯違背了以程序化套利、組合策略為主,力爭實現計劃資產的穩健增值的原則。
5、中國版利弗摩爾:侯慶華
初中文化,1969年出生於江蘇武進,祖籍浙江金華,剛出生即被遺棄,三天後輾轉於山東臨沂尚無子女的養父母家中,養父母已經相繼去世。16歲初中學業的他,當年以30元起步踏上外出打工路,先後歷時12年,在東北建築行業打拚,血雨腥風中完成原始資本積累,至26歲於人生第一個顛峰時期全身退出建築管理行業,並轉戰實業投資;28歲投身期貨行業,至31歲經歷暴倉,累計虧損本金1000萬;31歲開始期貨交易步入正常穩定的操作軌道,前期虧損補回,並完成了一定的本金積累,至35歲的期貨事業基本進入穩健發展階段。2005年成為億萬富翁,奠定期貨江湖地位。之後經歷離婚,而後又爆倉,最終自殺,是中國的利弗摩爾。
6、頂級慈善家:裘德道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人,杭州道遠集團董事長。依靠5000元錢起家,自1998年末進入化纖行業以來,短短幾年時間,裘德道就積累了數十億的資產,並在2005年和2007年兩次買下私人飛機。2006年,裘德道宣布捐資1億元成立道遠慈善基金,2008年又以個人名義給汶川災區捐款1000萬元,成為打破國內多項紀錄的頂級慈善家。後來進入期貨行業,在橡膠期貨上賺得數億,後在PTA期貨上巨虧20億,由於患肝癌,又加上期貨巨虧給其身心造成巨大打擊,在2010年聖誕節前夕因肝移植手術失敗去世,終年54歲。
7、白糖分析師:陳樹強
1982年出生,生前為中證期貨軟商品期貨研究員,在上海工作。陳樹強於2011年加入中證期貨,此前在長城偉業期貨任白糖期貨、股指期貨研究員。陳樹強參與工作時間不久,卻獲得了不少獎項:2010年首批鄭州商品交易所高級分析師(全國總共不到20人)、2009年證券時報第二屆優秀期貨公司暨最佳期貨分析師評選最佳白糖期貨分析師第二名 、2010年帶隊承擔鄭州商品交易所白糖功能課題任務,統稿全文,並接受多家媒體采訪。卻在年滿三十歲之際選擇了跳樓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家屬稱其患有憂鬱症,自殺前曾對於幾次行情的判斷屢屢失手。
8、億萬富翁:侯寶順
侯某本是一個加工廠的小老闆,在2000年以後,他開始鑽研炒期貨,到了2006年,侯某炒期貨賺了竟達1億多。在當時,這個數字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可惜暴富的侯某貪心不足,在期貨走下坡路的時候越虧越多,一下子回到了原點。一個人不怕一無所有,最怕曾經擁有,最終爆虧的他選擇了自殺,卻留下了兩個未成年的兒子。為了生活,在他人的幫助下,他的兩個兒子將欠了父親錢款的8個債務人告上法庭。之後,在法官的強制執行下,侯某的兩個兒子拿到了近30萬元執行款。
9、政協委員:謝貴華
廣東樂山市夾江縣政協委員、佳美植物油有限公司董事長,44歲的時候跳樓自殺,據一些熟悉謝貴華的知情者透露,謝的自殺與當年植物油期貨價格暴跌有關,因為當時的他已經把所有家當虧盡,謝貴華跳樓前還在聯系銀行,希望能再獲300萬元貸款,以殺入期貨市場「抄底」翻身。
10、糖業大佬:龐貴雄
46歲,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龍頭鎮人,當地知名的糖業老闆,廣東中谷糖業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湛江市優秀民營企業家。在2005年-2006年榨季里,中谷集團在湛江以及廣西屬下6間糖廠共生產白砂糖20萬噸,酒精約2萬噸。中谷糖業是湛江製糖行業龍頭企業之一,是廣東民企100強企業。據熟悉龐貴雄的人士介紹,龐曾經操作"期糖",虧損金額巨大,可能是這個原因讓他走上了不歸路,於2008年跳樓自殺。 據稱當時中谷公司債務估算總額高達10億。
類似於這樣帶血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期貨交易是一條艱辛而坎坷的路,希望每位投資者在期貨市場都能夠自律、自知、自醒。
❻ 關於甲醛污染事件,你知道多少
太原市疾控中心公共衛生監測評估科科長宋女士告訴記者,從現在日常的甲醛檢測結果來看,全市設置的檢測點中平均每40戶新房裝修檢測結果中部合格只有1戶,這家房主是完全敞開通風一年,而且戶型南北通透且所有購置的傢具使用材料均為實木!
宋女士說在新裝修的40戶房子中,統共設置了125個檢測點,從檢測結果來看,主要是甲醛、甲苯不合格。125個監測點甲醛合格只有5家,合格率只有4%;甲苯合格只有8戶,合格率也只有6.4%。另外二甲苯57.36%,合格率也不高,125個檢測點檢測結果可以說是很不樂觀,在一些個別的家中檢測結果更是不堪入目。以結果來說在新房裝修中存在著非常大的安全隱患。
次卧主卧甲醛超標3倍
5月21號上午,記者跟隨兩名太原市疾控中心公共衛生監測評估科的工作人員帶著實驗室專業的檢測設備來到位一位受邀檢測的王女士家,
王女士家是一個高檔小區,家在4樓,按照約定為了保證數值的准確性需要密閉門窗12個小時,新房裝修完已經有半年了,並且期間一直在開窗通風,為此家裡還購置了一台鼓風機來增加室內空氣流速。但家裡房門打開的一剎那還是有一股刺鼻的味道傳來,即便戴上口罩但還是能感覺出來。
為保證數據監測的真實性和准確性衛生監測中心的工作人員在進門之後立即將門口的門關閉並將檢測儀器分別用支架放置在客廳、主卧、次卧、廚房一共四個採集點位,採集時間為20分鍾。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次過來只是采樣,將采樣標本帶到實驗室分析化驗後才能出檢測結果。
在王女士家看到傢具的板材主要採用復合強化木地板和部分實木傢具,客廳放置著真皮沙發,有茶幾還有地毯但傢具門沒有打開,工作人員建議王女士立即各個房間的櫃門抽屜全部打開以便使甲醛更加充分的揮發出來。
采樣完成之後記者跟隨工作人員來到實驗室,根據檢測結果顯示主卧和次卧的甲醛實測值分別為0.34mg/m3和0.37mg/m3根據國家標准甲醛0.1mg/m3的含量王女士家竟超標3倍以上,在檢測的五項有害氣體中(苯、甲苯、二甲苯、TVOC、甲醛)甲苯雖然沒有超標但也在臨界值。
王女士看到家裡檢測結果急忙說:「裝修的時候就意識到裝修完之後家裡會有味道,有可能甲醛超標所以就盡量選擇簡裝,添置傢具的時候也盡量選擇實木傢具,甚至用之前的老傢具,沒想到即使這樣甲醛還是超標了。對此,宋女士說,並不是實木傢具就是合格的,老傢具就一點問題都沒有,房間里即使沒有明顯味道,也不代表室內空氣質量就達標。污染疊加的原因很容易造成室內甲醛超標。
❼ 新聞上說的甲醛致病新聞事件 都是真的嗎真那麼邪乎怎麼辦處理啊
肯定是真的,網路上說得很詳細。甲醛是醫用上用作防腐劑的,而且早就有驗證甲醛可以與蛋白質結合,而且絕大多數農葯中含甲醛,甲醛在濃度不太高1.0以下是刺激性氣味,當超過1.0之後可以明顯感覺到是有一種農葯水的味道,這個我是親身經歷過的。如果室內空氣檢測甲醛濃度在0.15以下都可以自己通過通風、活性炭、硅藻純等方式加以改善,尤其是通風需要格外注意的。如果濃度特別高,還是建議找專業的除甲醛公司予以處理,找到污染源,進行有針對的治理。
❽ 食品污染的幾個典型事件
一、毛發水兌制有毒醬油2001年6月,重慶市查獲萬州三凱生化廠賣胱氨酸廢液給醬油廠勾兌醬油。此事引起國務院的高度重視。胱氨酸俗稱「毛發水」,是應處理排放的廢液,所含鉛、砷、黃麴黴毒素、4—甲基米唑、氯丙醇等對人體有害。此外還有長期以來危害消費者的注水肉、在麵粉中添加增白劑使麵粉增白劑超標等,形成一條在食品領域流行的「毒流」。
二、廣東毒大米事件2000年12月,廣東省江門市的消費者因食用了摻有礦物油的大米而中毒。在消費者中毒後的不久,江門市的防疫部門在清查中就繳獲了3噸毒大米。此後,廣東市場上的有毒大米被陸續發現。調查發現,市場上出現的毒大米實際上是過期的戰爭儲備糧,按照相關規定,這些已經變質的大米只能用作工業用途。不法分子用陳舊米摻入礦物油等工業用油,增加大米光澤後出售。這些工業用油中含有多種有毒物質,包括超標的黃麴黴毒素,而人食用被黃麴黴毒素污染嚴重的食物後,就會出現發熱、腹痛、嘔吐等症狀,重者可能出現肺水腫、痙攣、昏迷等症狀。
三、南京冠生園「黑心」月餅案事件的揭露頗具戲劇性,中央電視台記者對南京冠生園月餅生產廠進行了整整一年的跟蹤調查。中秋節過後第9天,冠生園食品廠當年沒有賣完的價值幾百萬元的月餅被陸續從各地收了回來,並運進了一間蒙著窗戶紙的車間。被回收的月餅主要有豆沙、鳳梨和蓮蓉三大類,它們在經歷去皮取餡、重新攪拌炒制和入庫冷藏等幾道工序後,來年又被重新加以利用。而發霉的餡料會在重新使用之前再回爐處理一下,最終,所有這些餡料都被送上了生產線,用來加工做成新月餅。這種過期霉變的月餅食用後對健康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可南京冠生園食品廠負責人在記者面前還振振有詞地說:「舊陷做新餅,在全國范圍內是普遍現象。」事件捅出後,市場大嘩。消費者對月餅質量的信任度降到了最低點,「南京冠生園」最終也以關門收場。
四、甲醛水發食品的案件2001年11月8日,北京市對35個農集貿市場和33個大中型超市、商場、菜市場銷售的水發食品進行突擊監督檢查,現場抽檢蝦仁、百葉、海參、黃喉、魷魚、鴨腸、鴨掌、海螺、天梯、扇貝肉等水發食品926件,查出32?2%的水發食品摻入了甲醛。
2001年10月24日,廣州市場發現總量達10噸的懷疑含有甲醛的有毒蜜棗,部分已流入小型零售商鋪。
2001年8月22日,江蘇省江陰市發現一種掛面中含有甲醛。
2001年6月14日,湖南長沙市抽檢約800件冰凍墨魚仔,其中甲醛濃度最高的每公斤含量為30毫克。
2001年6月2日,浙江金華市發現一批粉絲含有化工原料甲醛,並查獲大批的毒粉絲。
2001年5月12日,武漢市發現糧食製品加工經營者普遍在米粉中添加甲醛增白,同時發現一些不法分子還在海鮮、竹筍等食品中大量使用甲醛。
……
甲醛是對人體非常有毒的化學物質,人食用含有甲醛的食品後會導致肺水腫、肝腎充血及血管周圍水腫;進入人體的甲醛使蛋白質變性,擾亂人體細胞的代謝,可使人致癌;食用含有甲醛的食品還會損傷人的肝腎功能,可能導致腎衰竭,一次食入10至20毫升會致死;食入含有甲醛的食品會直接產生中毒反應,輕者頭暈、咳嗽、嘔吐、上腹疼痛,重者會出現昏迷、休克。
五、假冒偽劣產品導致大規模的中毒事件1998年江西贛州發生的食用工業豬油中毒事件及山西朔州發生的毒酒事件,均有數百名群眾中毒,震驚全國。
1998年春節前,山西文水縣一不法分子用甲醇勾兌散裝白酒,批發給外地個體戶。從1月26日開始,短短幾天時間,山西朔州、大同等地先後發現數百名群眾飲假酒中毒住院,其中近30人死亡。這就是震驚全國的山西朔州毒酒事件。
2003年3月19日,遼寧海城發生豆奶中毒事件,涉及2556名學生。中毒的原因是加工時間不夠,使活性豆粉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素等抗營養因子未徹底滅活。中毒症狀主要表現為腹痛、惡心、頭暈等。
❾ 松堡王國甲醛超標事件
甲醛超標基本上每個兒童品牌都有出現此類的報道。
但是松堡王國的傢具是全實木,水性漆塗料,並不會產生甲醛類的有害氣體,所以這類的甲醛時間還是子虛烏有的。
常用活性炭和植物來除甲醛,活性炭是廣譜吸附劑,甲醛被吸收後很快就脫附了,
就是又重新放到空氣中,其效果很微弱,植物吸收作用就更小了。
現在高端的是環康納米活礦石,這個納米孔徑吸收後分解,不會再釋放,當然要是想分解污染源的話。
❿ 建國以來最大的期貨市場操縱案
期貨市場風險回顧之一「上海粳米事件」
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上海「粳米事件」回顧
粳米期貨交易因具備發達的現貨基礎、市場流通量大而一度表現十分活躍, 在早期的糧食期貨市場上佔有重要的地位。1994年上海「粳米事件」發生後,監 管部門暫停了粳米期貨交易。時至今日,眾多業內人士在談到恢復與開發大品種 期貨交易時總要提到粳米。因此,對上海「粳米事件」作一個全面回顧與總結是很有必要的。
一、事件起因與經過
粳米期貨交易從1993年6月30日由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首次推出到1994年
10月底被暫停交易,價格出現過三次明顯上漲:第一次,199 3年第四季度,在南方大米現貨價大幅上漲的帶動下,粳米期貨從1400元/噸上升至1660元/噸;第二次, 1994年春節前後,受國家大幅提高糧食收購價格的影響,期價從1 900 元/噸漲到2200元/噸; 第三次,1994年6月下旬至8月底,在南澇北旱自然災害預期減產的心理作用下,期貨價格從2050元/噸上揚到2300元/ 噸。
到了7月初,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貨交易出現多空對峙局面。空方認為:國家正在進行宏觀調控,加強對糧食的管理,平抑糧價政策的出台將導致米價下跌;多方則認為:進入夏季以來,國內糧食主產區出現旱澇災害,將會出現糧食短缺局面,而且當時上海粳米現貨價已達2 000元/噸,與期貨價非常接近。雙方互不相讓,持倉量急劇放大。隨即,空方被套,上糧所粳米價格穩步上行形成了多逼空格局。
7月5日,交易所作出技術性停市之決定,並出台限制頭寸措施。
7月13日,上海糧交所出台了《關於解決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貨交易
有關問題的措施》,主要內容包括:召開會員大會,要求多空雙方在7 月14日前將現有持倉量各減少l/3;上述會員減少持倉後,不得再增加該部位持倉量;對新客戶暫不允許做粳米期貨交易;12月粳米貼水由1 5%降至l1%;交易所要加強內部管理等。
隨即,多空雙方大幅減倉,價格明顯回落,9412合約和9503合約分別從2250元/噸、2280元/噸跌至最低的2180 元/噸和2208元/噸。
誰知,進入8月,受南北災情較重及上海糧交所對粳米期價最高限價規定較高的影
響,多方再度發動攻勢,收復失地後仍強勁上漲,9 503合約從最低位上升了100元/噸之多,9月初已達到2400元/噸左右。
9月3日,國家計委等主管部門聯合在京召開會議,布置穩定糧食市場、平抑糧油價格的工作。
9月6日,國務院領導在全國加強糧價管理工作會議上,強調抑制通貨膨脹是當前工作重點。受政策面的影響,上海粳米期價應聲回落,價格連續四天跌至停板,成交出現最低紀錄。
9月13日上午開盤前,上海糧交所發布公告,規定粳米合約漲跌停板額縮小至10元,並取消最高限價。受此利多刺激,在隨後幾個交易日中粳米期價連續以1 0元漲停板之升幅上沖。這時,市場上傳言政府將暫停粳米期貨交易。於是,該品種持倉量逐日減少,交投日趨清淡,但價格攀升依舊。
到10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證券委《關於暫停粳米、菜籽油期貨交易和進一步加強期貨市場管理的請示》。傳言得到證實,粳米交易以9 412合約成交5990手、2541元/噸價格收盤後歸於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