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場行情 » 農產品期貨市場泡沫

農產品期貨市場泡沫

發布時間: 2021-07-20 13:12:52

1. 如果發生國際金融危機,股市一片恐慌,中國農產品期貨會怎樣走

這里就有一個問題,發生金融危機的時候農產品價格是不是有泡沫?如果回答「是」,那麼農產品期貨肯定會暴跌。如果回答「不是」,那麼會有兩種情況。一、比如咖啡、綠茶、橡膠等不是生活必需品的農產品價格會跌,但是因為沒有泡沫,跌也跌不了多少。二、大米、小麥等生活必需品的農產品價格肯定是比較堅挺的,不管是不是金融危機人們還是要吃飯。這里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可能不僅不會跌,甚至還會漲。為什麽呢?因為當金融危機時,人們的收入下降,總體消費肯定也要下降,特別是那些高端的消費品(比如:奢侈品、私家車)但是那麼基礎消費品的價格不但不會下降甚至還會上漲。人們沒有多餘的錢買豬肉,為了填飽肚子就得多買小麥或者大米,大米小麥價格可能會上漲。這個有趣的現象出現在1929年的大蕭條期間,那個時候土豆的價格不僅沒有下跌還上漲,是消費替代產生的作用。謝謝!

2. 美元漲或跌對股市有何影響為什麼

1、股市受匯率變化的影響非常明顯。但由於我國政府的匯率政策,人民幣對美元的價格波動原來是固定的,後來也被限制的一定范圍內。而其它貨幣品種太多,數據繁雜,而且跟人民幣的關系遠不如美元密切,不能直觀准確的體現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在人民幣釘死美元時,其價格是和美元一起對其他貨幣浮動的。美元指數的走勢,即代表人民幣價格的走勢。這也是為什麼1993年底至2005年初,上證指數幾乎和美元指數走勢完全一致的原因。
2、在2005年7月21日開始,中國實行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後,美元仍然為人民幣匯率主要參考貨幣。為了保障出口的增長,中國政府並不想讓人民幣主動升值。由於美國採取弱勢美元政策,美元的主動貶值導致了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美元變成了人民幣的反向參照物。這期間,相對於人民幣而言,上證指數還是隨著它的漲跌而漲跌。但相對於美元指數而言,上證指數的走勢就變得跟它恰好相反了。由於人民幣與美元這種特殊關系,投資者可以把美元指數當作一種直觀明確的股票趨勢指標。
3、自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與美元呈現更緊密的負相關,而格林斯潘之前持續10年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為美國金融體繫纍積了大量的泡沫,同時伯南克就任後並未完全繼承格老精髓,終於導致泡沫破滅,而巨大的國際套利資金從原先的美、日元及商品期貨套利盤中大量湧出,直接進入處於相對低位的農產品期貨市場,進而推高農產品價格。
4、A股市場權重股多集中在石油石化、金融、地產等權重股,同時之間的聯系相當緊密,其上漲下跌具有同向性,而人民幣匯改之後,美元持續貶值造成石油價格大幅上漲,同時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大量熱錢湧入,推高了以人民幣計價的資源類及金融、地產股,從而為之後A股泡沫跟隨國際市場崩潰埋下了伏筆。因此可得出作為美國資金流向風向標的美元指數與A股上證指數呈明顯負相關的結論。

3. 從2001年到2010年,中國發生的兩次通貨膨脹及其原因

中國通貨膨脹從2001年以來一直存在。
我國通貨膨脹的原因主要有:
(1)電、水、天然氣、原材料價格和工資的上漲增加了企業的成本,造成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
(2)投資和出口驅動型的增長模式,加劇了國內能源、燃料等資源的緊缺,推動了物價上漲。
(3)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我國實施了經濟刺激政策,貨幣發行量過多,導致流動性過 剩,物價上漲。
(4)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社會游資對部分農產品進行炒作,在流動性過大的情況下,引起農產品價格輪番上漲,加劇通貨膨脹。
(5)由於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造成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並傳到我國,導致輸入型通貨膨脹。
(6)部分國家遭遇乾旱和洪災造成糧食減產,國際農產品價格上漲對我國國內價格上升產生影響。
(7)國外資本預期人民幣升值,從而導致大量的外資流入中國,人民幣被動式投放過多,導致物價上漲。

4. 白銀市場基本面在哪裡可以查看

每家期貨公司的研究報告都有基本面的描述,樓上可以參考!
我司如下:

周五日盤時段美元指數下行,市場風向有所回暖,夜盤時段金銀反彈。技術圖形上看已形成新的反彈圖形,因而主要的趨勢是做多。但從市場反饋的邏輯上看,風險偏好反復性很強,價格本就較高的情況下對於上行要格外小心,不建議重倉參與。目前看現在市場對於貨幣政策的充裕已經充分計提,更多等候的是財政政策的發力,因而全球央行年會甚至美聯儲近期的表態可能都不重要。周五夜盤的沖高回落表明市場的整體方向還是選擇向下的,上方的圖形結構被徹底打亂,下方還有在1900美元/盎司形成的趨勢線強支撐,這也是後續重要的牛熊分界線,一旦跌穿1900美元/盎司,則極大概率出現下一輪下行加速。邏輯上看,美聯儲收緊流動性的概率很低,但大選前美國兩黨的爭端可能會有較深的波及,市場對美股的泡沫問題的思考,尤其是美元空頭的獲利離場,可能是近期美元指數反復的原因。在美國疫情沒有顯著改善之前,任何關於流動性修正的態度都是無效的。流動性的真正問題是美國總統選舉一旦落地,現有政策可能出現根本性改變,引發流動性矛盾的可能要看大選前後的表現,但是買預期賣事實的情況下9-10月份大概率會引發市場態度反復,反應到行情上就是暴漲暴跌無法形成趨勢。最近幾個交易日價格快速變動後,市場的趨勢已經被打亂,核心策略依舊是深跌敢買,1800美元/盎司和22美元/盎司為核心中樞。

5. 房地產泡沫向二線城市擴散說明了啥

您好!
其一,現在國內房地產市場存在泡沫,只是泡沫程度不一。本來房地產泡沫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而現在已經開始將二線城市的房地產泡沫吹大。這很容易加重房地產金融危機的裂度。
美國因房地產泡沫破裂在2008年出現了次貸危機,當時一位美國議員有句精典名言:「我深知我的國家,她能平靜地支持任何事情,但泡沫破滅引發的金融危機除外。」從何一個國家房地產市場的結局看,泡沫破滅和調整幾乎是惟一的歸宿。
其二,地方政府(特別是二線城市)若過於依賴房地產業,不願意經濟結構轉型,仍想著重走土地財政的老路,這是非常危險的。地方政府這種過度依賴地產並維持價格增長類似飲鴆止渴,將加劇經濟結構失衡。
這意味著,當房地產市場開始由盛轉衰時,地方政府不僅會在財政方面入不敷出,直面龐大債務償還壓力,還會發現實體經濟已經衰弱不堪,無力支撐大局。所以,控制增量,調整土地供應節奏,增加土地有效供給,擺脫對房地產過度依賴乃是地方政府的當務之急。
其三,過度的依賴於房地產投機暴炒,會使國家供給側改革無法順利進行。一直以來,中國經濟偏向於需求側剌激,就是靠房地產+寬信貸+政府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而忽視了民間投資和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我國一季度經濟表現靚麗,就是靠房地產來拉動。筆者並不反對適當通過需求側剌激來「穩經濟」,為新一輪改革騰挪出空間,但需求側剌激過了頭,反而會拖累改革進程,不利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快步推進。
去年惡炒股市,今年初炒農產品和一線城市房價,以及大宗商品期貨,而現在資本又開始將目光注意到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上。這不僅會給金融體系安全埋下隱患,讓地方政政沉緬於土地財政,更會遲滯我國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推進。所以我們現在除了要防範金融風險之外,還要給經濟降杠桿,而唯有這樣惡性投機炒作才可能受到根本遏制。
望採納,謝謝

6. 金融危機後期我國的基本經濟形勢和要實施的政策

金融危機對世界農業的影響及啟示
摘要:金融危機對世界農業的影響最終體現在農產品價格變化上。從短期來看,表現為國際大宗農產品價格高位回落。從長期來看,金融危機將對農產品的需求、供給和貿易產生進一步影響,而且有可能導致新一輪的農產品供需矛盾出現,世界農產品價格可能再次大幅上升。因此,我國要千方百計保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應,以減小金融危機對我國農業的影響。
從2007年開始,美國因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引發次貸危機。2008年7月中旬以來,美國次貸危機通過金融市場之間的相互聯系而將風險不斷擴散,並進而蔓延到全球整個金融體系,最終釀成金融危機。目前,金融危機已對全球實體經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並還在深化,2008年世界經濟已明顯放緩,下行風險逐步加大,前景更加不確定。對於剛剛經歷糧食危機的全球而言,金融危機對世界農業發展又帶來了新的不穩定因素。

一、金融危機對世界農業影響的主要表現

金融危機對世界農業的影響最終體現在農產品價格變化上。由於金融危機造成流動性緊缺,加之市場預期全球經濟放緩、需求下降,各國投機性資金紛紛撤離農產品期貨市場。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已開始顯現,國際大宗農產品需求的明顯下降,國際大宗農產品價格也出現高位回落。國際農產品價格變化表現為三個特點:一是下跌幅度大。2008年6-10月,國際農產品價格指數從最高點179.8跌到130.7,跌幅約達49個百分點(見圖1)。二是下跌速度快。2008年10月份國際產品價格與2007年8月份價格差不多。從2007年8月份價格上升到最高點,共花了10個月,而從最高點跌到2008年10月份價格,只花了4個月。三是各種農產品價格全面下滑。2008年進入7月份,穀物和油脂開始大幅下跌,月跌幅分別達到19和30個百分點;進入8月份,奶類價格開始加速下跌,月跌幅達23個百分點,比1-8月份快了20個百分點;進入9月份,糖料價格開始大幅下跌,月跌幅達到11個百分點;進入10月份,肉類價格開始大幅下跌,月跌幅達7.5個百分點。

二、金融危機給世界農業發展帶來不確定性

受金融危機沖擊,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惡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2008年11月6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作出預測,預計世界經濟增長將從2007年的5%下降到2008年的3.75%,2009年將降至2.2%。全球經濟的持續下滑將給世界農業的發展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
(一)農產品需求下降已顯現,今後壓縮的空間不大
農產品的需求主要包括食物需求、飼料需求和工業需求。在這三種需求中,食物和飼料需求剛性明顯,不會出現較大波動的增減情況;工業需求彈性大。增加和減少的速度快,波動比較劇烈。以穀物為例,口糧和飼料的消費增長相對緩慢,2008/09年度僅分別比2007/08年度增長1.3%和2.O%,而工業消費增長了11.8%(見表1)。在農產品的各種需求中,金融危機主要影響的是工業需求。受金融危機沖擊,許多深加工企業(如澱粉、味精、生物燃料)效益普遍大幅下滑,企業虧損嚴重,停產、限產的現象較為普遍。特別是金融危機波及原油市場,從2008年8月份開始,國際原油價格開始大幅下跌,價格指數從248,43跌到10月份的136.25,3個月下跌了45.16%(見圖3)。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暴跌「擠壓」生物能源「泡沫」,導致大批生物能源生產企業利潤空間大幅壓縮,部分企業還將面臨破產。如2008年12月份,美國第二大乙醇生產商Verasun公司宣布破產,德國的生物燃料生產商Campa GmbH公司第二次宣布破產(該公司年產能在15萬噸)。生物燃料行業遭受重創,將大大減小對農產品的工業需求。但是,由於工業彈性大,需求變化「來得快、去得也快」,估計後期工業需求再次壓縮的可能性不大。總需求進一步下降的可能性很小。

(二)生產要素投入可能減少,農產品供給將出現大幅下滑
農業生產的基本要素為土地、資本和勞動力。從土地來看,土地投入將減少。2007年以來,國際農產品價格持續大幅上漲,為了緩解農產品供需緊張的局面,主要農業生產國如美國、歐盟都減少或放棄休耕計劃。如美國國會通過的2008農業法案,將休耕保護計劃的土地面積上限由3920萬英畝下調至3200萬英畝;歐盟委員會決定在2007年秋季至2008年春季期間將歐盟境內土地的休耕率由過去的10%降為零。但隨著農產品價格的大幅下跌,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嚴重受挫,主要糧食生產國的農民極有可能再次加入土地休耕保護計劃。從資本來看,農業投資將減少。一方面,農業投資風險大、利潤率低,一般在資金轉移時,投資者首先會從農產品市場不斷撤資:另一方面,銀行對農業部門的貸款會減少。目前世界上一些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國,如美國、一些歐洲國家等出現了信貸緊縮,銀行普遍惜貸,農業生產者更難得到生產所需要的貸款,這會影響下一年度農作物的種植,給農業生產前景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從勞動力來看,勞動投入將減少。農產品價格的大幅下挫降低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勞動力投入將會減少。
(三)農產品貿易額將下降,貿易保護主義有可能抬頭
受金融危機影響,世界經濟增速明顯放緩,世界各國均在收縮消費,加之政府採取緊縮政策,減少開支,必然導致農產品進口的減少,最終導致世界農產品出口總額下降。以穀物為例,根據美國農業部2008年11月份發布的《全球農產品供求預測》,2008/09年穀物的總出口為2.64億噸,比上年減少500萬噸。這一數據還是在2008年上半年世界經濟繁榮的情況下發生的,預計今後農產品需求會進一步減少,出口總額還將下降。在2008年農產品供給既定的情況下,隨著需求的減少,世界農產品貿易競爭將異常激烈。由於金融危機,一些國家的貨幣將貶值,這將大大增加這些國家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為了減少或緩解危機對國內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影響,貿易夥伴國家可能採取進口保護措施,其中包括提高關稅和配額限制。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為了對抗由於貿易夥伴的貨幣貶值所增加的競爭力,波蘭提高了某些重要商品的關稅並引入了關稅配額限制。1999年2月,配額按季度確定。以防止季節初期進口洪流的沖擊。
(四)金融危機對世界農業影響的綜合判斷
目前金融危機對世界農業的影響集中體現在農產品價格大幅下跌上。其深層原因是在農產品供給基本確定的前提下,需求大幅度萎縮。從短期來看,農產品價格的大幅下跌對消費者是有利,但是從長期來看,並非如此。一方面,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將會切斷國際低價農產品對國內市場的沖擊,國內農產品價格下跌的幅度可能不大;另一方面,供需矛盾可能再次出現。從需求來看,農產品的工業需求在2008年已經大幅下跌,總需求再進一步壓縮的空間很小。從供給來看,生產要素投入(特別是農業投資)將減少。此次金融危機帶來的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將很難出現「V」型翻轉,更可能會呈現出「U」型翻轉的特徵,這意味著全球經濟將較長時間保持衰退狀態,持續時間可能是3-5年。金融危機較長時期的沖擊下,可能導致農產品供給大幅減少。在需求基本不變,供給大幅減少的情況下,世界農產品價格可能再次上升。

三、我國應對世界農業形勢變化的政策選擇

面對金融危機帶來世界農產品價格再次大幅上升的可能,我國要積極做好准備,千方百計確保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以減輕金融危機對我國農業甚至宏觀經濟的影響。

(一)加大支農投入,確保主要農產品充足供應
首先,加大農業科技投入,提高農產品產量。一是要加大農業科研投入。多渠道籌集資金,建立農業科技創新基金,重點支持關鍵領域、重要產品、核心技術的科學研究。加快推進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整合科研資源,加大研發力度,盡快培育一批抗病蟲、抗逆、高產、優質、高效的轉基因新品種。二是要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深入推進糧棉油高產創建活動,支持科技人員和大學畢業生到農技推廣一線工作。三是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培養新型農民。採取委託、招標等多種形式,引導農民專業技術協會等社會力量參與農民培訓的活動中來。其次,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減少農產品損失。農業基礎設施(特別是水利)是農業最重要的抗風險工具。因此,各級政府要不折不扣地落實中央部署的政策措施,切實改善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調節和改良農田水分狀況和地區水利條件,使之滿足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促進農業穩產高產。第三,加大補貼力度,完善補貼政策,充分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農業生產離不開農民,需要堅持生產性補貼和收入性補貼相結合、綜合補貼和專項補貼相結合,繼續較大幅度增加對農民的各種補貼,提高補貼標准、擴大補貼范圍、完善補貼辦法,鼓勵農民積極進行農業生產。
(二)加強宏觀調控,確保主要農產品均衡供應
政府要密切跟蹤國內外農產品市場變化,不斷完善儲備吞吐調節機制,靈活運用多種手段,保證主要農產品均衡供求。一方面,統籌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合理安排進口,確保國內主要農產品均衡平衡。一是要把握好農產品進出口時機和節奏。要密切關注農產品國內外供求和市場變化形勢,重點跟蹤影響國計民生的重要農產品市場供求狀況,把握好農產品進出口時機和節奏。二是要健全高效靈活的農產品進出口調控機制。加強農產品進出口協調和管理,密切關注並及時分析農產品國內外供求形勢和市場變化情況,及時把握國際市場重要農產品價格動態信息。做好糧食進出口調控工作,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另一方面,要加快物流體系建設,促進國內主要農產品區域間的均衡供應。大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社會中介服務組織和農產品經紀人等現代農產品市場流通主體。通過政策扶持和投資引導。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快推進主要物流通道和節點項目建設,推廣應用散糧運輸裝卸新技術新設備,改善農產品物流條件。通過各類流通組織的積極參與,採用先進的物質技術裝備,降低流通成本,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平衡區域間農產品供求矛盾。
(三)加強儲備管理,確保主要農產品應急供應
首先,完善主要農產品的儲備機制,增強國家儲備體系。一是要完善國家、省市、區縣三級儲備機制,儲好、管好、用好各級主要農產品儲備。二是要提高企業、農戶等主體農產品儲備意識,鼓勵其積極開展儲備,使民間儲備成為國有儲備的重要補充,增強國家儲備體系。其次。加強儲備督監察,建立健全儲備監督長效機制。要加大力度,採取多種方式,搞好各項專項檢查,並且檢查結果要嚴格把關,及時報送,加大對違規動用儲備或虛報儲備數量等行為的懲處力度。同時,通過建立健全庫存監督檢查的長效機制,推動監管工作向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科學化發展。第三,加強行情監測和統計分析,推動儲備管理更加科學、規范、有效。要加強主要農產品市場行情跟蹤監測及時掌握農產品市場動態。加強對數據的統計分析,建立與市場供求相適應的輪換機制,適時吞吐,控制風險,推動儲備糧管理更加科學、規范、有效。

7. 求金融風暴對期權期貨的影響(最好是材料,我寫論文用,謝謝)

金融界11月6日訊 在過去的10月對所有期貨人來說都是無法忘懷的,國際期貨「空襲不斷」,國內期貨更是應聲暴跌,出現了全部品種跌停的奇觀,「我們正在瘋狂平倉」已經成為大多數人必要工作
隨著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商品期貨市場風聲鶴唳。本文關注的重點在於探討金融危機給商品期貨市場帶來的具體影響,以及不同商品應採取的應對策略。

一、金融危機對商品期貨市場的影響

此次金融危機正逐漸從美國本土擴散至全球,包括歐洲大陸、亞太地區、南美地區甚至大洋洲在內的主要經濟體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它對於商品期貨市場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的。雖然各種商品不一而足,但金融危機對他們的影響也表現出一些共性。

首先,金融危機爆發的短期內,由於流動性緊縮,信貸市場的緊張程度空前,導致所有的投資市場都遭受資產拋售的壓力,商品期貨市場的直接反映就是集體暴跌。因為次貸危機導致金融機構信譽下降,從而引發信貸市場整體收縮,直接導致機構減少在商品市場中的頭寸,以獲得更高資金流動性。資金流失是市場急跌的罪魁禍首。

其次,隨著恐慌情緒的蔓延,原有金融體系受到體制性的質疑,令多數市場過度反應,進一步放大了風險,很多品種連續跌停,市場信心無處可覓。信用是現代金融體系的基石,但此次危機已經嚴重威脅到了金融體系賴以生存的基礎。風雨飄搖的華爾街引爆了一個又一個的重磅炸彈,同時也牽動金融市場脆弱的神經。然而信心打擊容易,恢復困難,絕非一日一時之功,市場依然疲弱難振。

再次,實體經濟最終必將受到牽連,資產價格泡沫的破滅,將不同程度地打擊大宗商品的消費,經濟增長的恢復以及市場信心的建立將是一個緩慢而曲折的過程。當今社會,金融與實業已經難以分割,信貸緊縮將會直接影響企業生產,流動性匱乏將降低商品消費,一旦信貸、生產和消費三者之間形成惡性循環,就會導致經濟衰退。實際上,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的製造業企業面臨腹背受敵的困境已經明確發出了經濟放緩的風險預警信號。雖然此次金融危機目前還未演化成真正的經濟危機,但是它對實體經濟帶來的影響同樣不可低估,尤其是它發源於房地產市場,那麼與之相關聯的大宗基礎商品市場的復甦必將備受煎熬。

二、商品期貨在金融危機下的不同反應

但在這種普跌的格局下,各種商品由於自身的特性和供需決定了其受到的影響也不盡相同。開放性強的品種受到的牽連和打擊大,而國內相對封閉的品種其走勢仍然具有自己的獨立性。

由於全球經濟明顯放緩,大宗工業品消費備受打擊,尤其是能源化工類產品的價格在此輪暴跌中損失慘重,且後市仍不樂觀。此次商品大幅走熊基本是以原油價格跳水領跌的,截至目前原油價格回落幅度已經接近50%。預計在發達國家經濟穩定以及中國未來增長模式變得明朗之前,原油及油品期貨將難於尋獲底部,而相關能源化工類品種弱勢難改。

金融危機導致有色金屬價格大幅下跌,其中影響路徑不外乎兩條。首先,始於2007年的美國次貸危機逐漸演變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市場恐慌情緒彌漫,作為金融市場組成的一部分,金屬市場受到的沖擊自然不可避免,系統性風險對投資者信心造成嚴重打擊,直接導致了金屬價格的下跌。其次,從更長遠更深層次的角度考慮,金融危機波及實體經濟,將導致全球工業品需求下降,這也是為什麼在這波跌勢當中工業品的跌幅要大於農產品的原因。資金撤離金屬期貨市場的意志顯得較為堅決,在這種情況下金屬的供需基本面暫時失效,金屬的金融屬性特徵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本輪經濟周期變化中,資產價格泡沫破滅是一種必然,中期而言不論是銅價、鋁價還是鋅價都仍然具備進一步的下跌空間,只是不同品種其下跌空間有所差異。

對於農產品而言,由於大部分為必需品,其需求彈性較低,金融危機更多體現在資金層面的影響頗大,但對於商品自身的價值影響較小,最終歸根於其自身的供求關系。其中,強麥期貨價格,除了取決於政策主導的小麥現貨價格的走勢外,作為市場化運作的期貨品種,國際金融商品市場變化的影響不容忽視。當然,從根本上說,現貨價格是期貨定價的基礎,相對於現貨市場中硬麥與強麥約100——150元/噸的價格差距而言,經過9月以來行情的大幅回落,期貨價格基本得到修正。預期強麥期貨價格將在政策與外盤的雙重影響下尋求與現貨小麥價格的「均衡點」,並隨後步入小麥現貨穩中攀升的同步軌道。

大豆方面,原油價格回落減少了對豆油作為生物燃料的需求,但對大豆的食用需求並不會因為經濟危機而大幅減低,所以相對於其他工業等商品走勢,大豆在跌到一定程度時,市場將重新回到大豆的供需基本面上來考慮。

在多數商品受累於金融危機大幅下挫的過程中,黃金的走勢特立獨行,這主要是由其特殊的金融屬性決定的。近期黃金市場的走勢令人難以捉摸,波動的幅度擴展以及多空頻繁轉換,並且表現出不同以往的猴性。究其原因,我們認為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的共同作用。首先,黃金正是唯一一種沒有信用風險的投資品,因此信用體制的風險規避似乎除了黃金別無選擇。然而,同時我們也看到,目前全球金融市場上最突出的問題是流動性緊縮仍然未得到緩解,歐元三個月借貸成本仍然在歷史高點附近,這就使得各大投資市場上都缺乏資金的推動,黃金期貨市場亦不例外。目前黃金期貨的基金多頭持倉連續下降,凈多持倉水平仍未恢復到2007年10月以後的高位水平,顯示了基金在金市的做多意願仍然不強。因此,金價雖然數度沖高,然而戰果有限,即便是在全球股市以驚人的幅度崩跌的過程中,黃金亦未能守住900美元水準。

另外,因全球市場遭受恐慌性拋售,引發投資者全線出售資產以滿足其流動性需求,黃金自然首當其沖。並且,美元兌歐元上漲,令以其計價的黃金相對於其他國家投資者來說更加昂貴。風險厭惡情緒升溫也加速了金市的賣盤。金融危機對黃金帶來的影響多空都有,具體的行情走勢需要視當時的主導因素來定,而長期來說,由於救市措施帶來了美元增發勢必埋下通貨膨脹的種子,將來還將引發新的一輪商品價格上漲,那麼金價將重獲支撐。

三、後市展望與應對策略

總體來說,筆者認為,金融危機將會促成商品價格的泡沫清洗,加速商品價格的觸底。從長期來看,由於各國政府尤其是美聯儲在控制危機的階段不計代價濫用信用,將為未來種下通貨膨脹的禍根,下一輪商品牛市仍將由通脹引爆。在金融風暴延續的階段,建議投資者順勢而為,控制倉位,同時等待觀察整個商品市場觸底時刻的到來,我們預計這一過程大約要持續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同時我們也看到,當前雖然國際金融危機蔓延,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但我國經濟發展增長較快、效益較好、運行較穩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國內的經濟形勢整體仍然維持健康的發展,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有限。並且國內的農產品期貨除大豆以外,其他品種的運行都相對封閉。因此,對於一些受國際價格變化趨勢影響有限的品種,我們更多需要考慮國內政策以及內需對它的影響,相信在國家相關扶持農業的政策出台以及宏觀調控的指引下,今年年底以及明年我國的相關期貨品種將會呈現觸底反彈的走勢。

8. 誰了解大宗農產品中遠期交易

很類似期貨,但是 杠桿 小些,行情也穩定 沒有 缺口 ,非常適合新手!

9. 我國能源期貨市場

原油期貨標的商品的選擇。雖然我國將首先從燃
料油期貨入手,但原油期貨將是最終目標。目前,世界三大
原油期貨分別是NYMEX 的輕原油期貨(WTI) 、IPE 的布
倫特(Brent) 原油期貨和東京工業品交易所( TOCOM) 的中
東原油期貨,其標的產品分別是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
北海的布倫特原油和中東地區的原油。由於這三份合約已
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吸引了大批套期保值者和機構投資
者的參與,因而我國如果推出以這三種原油為標的的期貨
極有可能遭受失敗。我們應該從國內的原油品種中選擇供
應穩定、安全,且已經形成完善市場的某種原油作為我國原
油期貨的標的商品。大慶原油是一個不錯的備選對象,況
且在1993 年我國推出石油期貨時以大慶原油為標的的原
油期貨取得過巨大的成功。

市場參與者的構成。期貨合約取得成功的一個重
要因素就是存在規模巨大的套期保值者和投機者。我們應
該允許國外的套期保值者進入我國的石油期貨市場規避風
險,這樣能進一步擴大市場的容量。對於國內的機構投資
者,規定其參與期貨市場持有頭寸不得超過其資本金的一
定比率來控制風險, 而對於國外機構投資者, 可以仿效
QFII 的相關規定,給予符合規定的境外機構投資者一定金
額的投資規模,以活躍市場。同時,提高散戶的准入門檻,
將散戶的比率控制在一定的規模以下。

局部和整體的關系。上述分析可知,國外經驗表
明,首先推出的石油期貨合約取得成功後,後繼者難逃失敗
的命運。為避免重復推出帶來的人、財、物方面不必要的浪費,防止國內期貨交易所為了爭奪客戶而惡性競爭,管理部門應杜絕國內期貨交易所掛牌交易相同或相似燃油期貨產品現象的發生。

近年來,亞太地區石油消費快速
增長,使得亞太地區在世界石油市場
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石油的「亞洲
定價權」也就成為了眾多國家的爭奪
目標。
據了解,目前亞洲地區並沒有成
功的原油期貨市場,這也導致在全球
石油價格體系中一直存在「亞洲升
水」的現象,即中東原油銷往中國等
東北亞地區的價格比銷往歐美地區的
價格每桶要高大約1~3美元。
1999年,日本在東京商品交易所
推出汽油、柴油品種,確立了東北亞
市場的原油基準價格。韓國也增加了
油品交易種類,試圖打造亞洲能源定
價中心。
今年5月5 日,伊朗宣布成立以歐
元計價的石油交易所,試圖改變國際
石油體系的框架,打破業已形成的石
油利益分配格局。卡達計劃建立一
家名為國際商業交易所的能源交易
所,預計2006 年11 月份開業,並提
供電子交易。俄羅斯打算於2007年推
出以盧布計價的原油期貨交易。
西方大國也試圖抓住現在的時
機,控制亞洲石油的定價權。美國的
紐約商業交易所今年准備與阿拉伯聯
合酋長國合作,在迪拜建立石油交易
所,牽制亞洲產生獨立的石油交易機
制和價格形成機制。

中國的機遇與挑戰
有關人士表示,相對日本、新加
坡和印度等亞洲國家而言,中國在建
立區域性的石油交易中心方面有更多
的優勢。但如果不加快建設和完善本
國的原油期貨市場,就有可能失去在
亞太建立原油定價中心的戰略機遇。
據了解,中國不但是重要的石油
消費國,而且年產原油1.7 億噸,是
世界第五大石油生產國。隨著中哈、
中俄原油管道的建成,以及國內石油
儲運和煉制設施的不斷完善,中國在
連接中東、中亞石油生產國和東北亞
主要石油消費國的能源陸路通道中將
處於越來越有利的樞紐地位,有很大
可能發展成為亞洲石油中轉、加工、
交易和定價中心

熱點內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晚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3 瀏覽:396
阿壩小金縣橡膠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0 瀏覽:908
楚雄大姚縣豆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4:02 瀏覽:736
做期貨能在網上開戶嗎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591
安慶宜秀區早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377
正確的原油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9:41 瀏覽:39
達州市纖維板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11 瀏覽:310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白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07 瀏覽:883
上海外盤期貨哪裡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4:10 瀏覽:448
香港日發期貨開戶網站 發布:2021-12-16 12:24:09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