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期貨價格怎麼形成的
㈠ 期貨是怎麼產生的
在傳統的交易中,我們會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叫做現貨交易。期貨則是現在簽訂交易合約,但是在將來進行交易。
舉個例子,三郎是個在江戶時代賣飯團的店家,但是近來戰爭的氣氛越來越濃,三郎擔心戰爭發生時會造成米價飆漲,最後會導致他不夠錢買米來做飯團。所以三郎決定在下一季的白米收成前,先用現在價格,和米商把未來的這批米買下來!因此三郎付了訂金給米商,並簽訂了一張『買下未來白米』的契約,而這就是期貨的前身。
期貨和現貨最大的區別在於
•保證金
•保證金即日結算
•到期後通常不用實物交割
只要記住這三點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期貨了。
保證金:三郎想預定三個月後的米,於是他和米商商定,將三個月後用1000/噸的價格買下一噸米,並且簽訂了一張合約,三郎和米商都沒有交訂金(保證金)。
三個月過去了,米價跌到了950/噸。三郎一想,自己要是不履行合約,而在別人那裡買米,可以便宜個50,於是,他決定違約,在別人那裡買米。結果是三郎賺了50,而米商虧了50。因為三郎在簽訂合約的時候沒有交保證金,所以米商只能自己承擔損失。
為了確保違約的事情不發生,三郎和米商決定在簽訂合約的時候各拿出總金額一定比例的金錢作為保證金,交給村長大人作公證,無論哪一方違約,保證金都歸另一方所有。
於是,三郎和米商愉快地簽了合約,並各拿出了總金額10%也就是100的保證金,這下總該沒有問題了吧?
三個月過去了,米價跌到了500/噸。三郎琢磨著,自己違約的話,會損失100保證金,但是可以便宜500買到米,總的來說還是賺了400,於是三郎又選擇了違約。因為三郎在簽訂合約時所交的保證金(100)不足以彌補米商的虧損(500),所以米商得自己承擔損失。
也就是說,單單靠保證金制度不能杜絕違約的現象出現。
為了更好的讓雙方履行合約,村長想出了第二個辦法,也就是保證金即日結算制度。
現在從頭來過,三郎和米商簽了合約,三郎和米商各交了100的保證金。
誰想到第一天一過去,米價就跌到了900/噸。村長一想,現在三郎的損失已經和保證金一樣了,要是明天米價再跌,三郎肯定要違約。於是村長從三郎的保證金那扣了100,把這100交給了米商,並且,將合約的內容更新為,三個月之後三郎付給米商900購買1噸的米。
三郎算了算,發現村長的做法並沒有影響到他的利益:
米商也算了一下,發現村長的做法也沒有影響到自己的利益:
但是,三郎卻發現,自己的保證金已經為0,為了繼續履行合約,就得在明天之前補上合約金額10%的保證金,也就是900 x 10%=90。
當三郎交了保證金之後,如果明天米價繼續跌,村長又會重復上面的做法,確保雙方無法通過違約來規避損失。
在兩個月之後,三郎的飯團店由於經營不善而倒閉了,這個時候一噸米的價格仍為1050/噸。三郎心想:自己已經不再需要這一噸米了,沒有履行合約的理由,但是如果選擇違約,則會損失保證金100,這可如何是好?
正好,三郎的鄰居吉永開了一家飯店。吉永想預定一個月後的米,村長便撮合吉永和三郎簽訂了一份合約,規定一個月後吉永向三郎支付1050買下1噸米。
三郎通過簽訂一張賣出米的期貨合約,抵消了買入米的期貨合約,不用進行實物交割,還凈賺了50。
三郎發現自己只需要用10%的金額,就可以做上一筆買賣,這種杠桿操作令收益波動變得很大。三郎開始學著在低價買入米的期貨,在高價賣出米的期貨,變成了一個投機者,從此走上了人生巔峰。
總結:
三郎買了米的期貨→建倉
三郎持有米的期貨直到合約到期→持倉
合約到期的時候,三郎交錢換米→交割
在合約到期前,三郎把這張合約(米)賣給其他人→平倉
㈡ 期貨成交價是怎麼形成的,請高手指教。
交易價格
交易撮合原則:交易所計算機自動撮合系統將買賣申報指令以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進行排序, 當買入價大於、等於賣出價則自動撮合成交。 撮合成交價等於買入價(bp)、賣出價(sp)和前一成交價(cp)三者中居中的一個價格。即:
當 bp≥sp≥cp,則:最新成交價=sp
bp≥cp≥sp, 最新成交價=cp
cp≥bp≥sp, 最新成交價=bp
開盤價:是指某一期貨合約開市前五分鍾內經集合競價產生的成交價格。集合競價未產生成交價格的, 以集合競價後第一筆成交價為開盤價。
收盤價:是指某一期貨合約當日交易的最後一筆成交價格。
當日結算價:是指某一期貨合約當日成交價格按照成交量的加權平均價。當日無成交價格的,以上一交易日的結算價作為當日結算價。
新上市合約的掛牌基準價:由交易所確定。新上市合約掛盤當日漲跌停板為正常漲跌停板的二倍(交易保證金維持合約規定比例),如有成交,於下一交易日恢復到合約規定的漲跌停板;如當日無成交,下一交易日繼續執行前一交易日漲跌停板和保證金。如三個交易日無成交,交易所可對掛盤基準價作適當調整。對曾經有成交而目前無持倉的合約,交易所可以公布新的基準價。
集合竟價:開盤集合競價在某品種某月份合約每一交易日開市前5分鍾內進行,其中前4分鍾為期貨合約買、賣指令申報時間,後1分鍾為集合競價撮合時間,開市時產生開盤價。
集合競價未產生成交價格的, 以集合競價後第一筆成交價為開盤價。第一筆成交價按照《上海期貨交易所交易規則》第六十條的規定確定,此時前一成交價為上一交易日收盤價。
集合競價採用最大成交量原則,即以此價格成交能夠得到最大成交量。高於集合競價產生的價格的買入申報全部成交;低於集合競價產生的價格的賣出申報全部成交;等於集合競價產生的價格的買入或賣出申報,根據買入申報量和賣出申報量的多少,按少的一方的申報量成交。
集合競價產生價格的方法是:
(一)交易系統分別對所有有效的買入申報按申報價由高到低的順序排列,申報價相同的按照進入系統的時間先後排列;所有有效的賣出申報按申報價由低到高的順序排列,申報價相同的按照進入系統的時間先後排列。
(二)交易系統依此逐步將排在前面的買入申報和賣出申報配對成交,直到不能成交為止。如最後一筆成交是全部成交的,取最後一筆成交的買入申報價和賣出申報價的算術平均價為集合競價產生的價格,該價格按各期貨合約的最小變動價位取模;如最後一筆成交是部分成交的,則以部分成交的申報價為集合競價產生的價格。
開盤集合競價中的未成交申報單自動參與開市後競價交易。
㈢ 焦炭期貨趨勢 期貨趨勢是怎麼形成
隨著環保限產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下半年以來,煤焦鋼等黑色系走出了一波超越股市大盤表現的牛市行情。
趨勢一般由基本面因素引致,帶動供求關系調整。從而導致行情脫離震盪區間,邁出趨勢性步伐。
㈣ 為什麼焦炭期貨價格升水而焦煤期貨價格貼水
給我一個郵箱,我把詳細資料發給你。我是研究宏觀經濟學的。
㈤ 焦煤,焦炭期貨為什麼價格出現0.5的變動
大商所焦炭、焦煤、鐵礦石期貨合約最小變動價位由1元/噸調整為0.5元/噸,現將合約修正案予以發布,自2015年4月17日21:00起施行。
㈥ 焦炭期貨的上市原因
焦炭成本升壓力大 利潤空間正逐步減小
由於上游煤炭價格堅挺,下游鋼材市場低迷,處於中間環節的焦炭行業陷入利潤被擠壓的尷尬境地。焦炭行業成本上升壓力不斷增大,利潤空間逐步減小,五大焦炭產區被迫採取聯合限產保價措施。
壓力襲來
今年以來,多數焦化企業焦煤到貨情況不佳。隨著全國煤炭行業治理整頓措施貫徹實施,煤炭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焦煤價格一直堅挺。在國際市場上,二季度焦煤價格已飆升至200美元/噸,這必將會繼續刺激國內焦煤價格。與此同時,全球最大煉焦煤生產商必和必拓已上調三季度煉焦煤合同價至225美元/噸,較上季度合同價(200美元/噸)上漲約13%,比去年同期水平上漲近70%。
一方面受到成本上漲的制約,而另一方面卻又受到鋼材價格持續走低的影響。作為焦化行業的下游,鋼材價格對於焦炭的價格有著很深遠的影響力。今年鋼材價格三四月份上漲較快,但是進入5月份下跌也很快。由於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加上南方大雨對項目施工與運輸帶來阻礙。截止5月底,全國主要城市鋼材庫存仍處於相對高位。
5月中下旬開始,鋼材市場價格紛紛跳水,鋼廠普遍虧損,要求下調焦炭采購價格,而焦化企業由於煉焦煤價格過高也同樣存在虧損問題,因此對鋼廠提出的降價一直持觀望態度。
但是後期在鋼廠采購限量,焦化廠庫存急劇增多的狀態下,為了保證產品的流通,焦化廠不得不接受焦炭市場價格的下調,同時紛紛採取限產保價的措施,希望維持住焦炭的價格。其中山西的焦化企業按40%的幅度限產,河北、山東、陝西、內蒙古等四省的焦化企業按30%的幅度限產。
成因分析
限產保價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分析原因在於企業的執行並不徹底。2010年4月,我國共生產焦炭3244.6萬噸,比去年同期多生產776.4萬噸,同比增長31.5%;截止到今年4月份,全國累計生產焦炭12555.4萬噸,累計比去年同期增加2719.2萬噸,增長幅度為27.6%。由於4月初焦炭價格出現的上漲讓焦化企業有了一定的利潤,因此大部分焦化企業只限產10%-20%左右。
從目前整體形勢看,焦炭市場仍舊不容樂觀。由於尚未完全擺脫經濟危機的影響,整個焦炭行業的出口形勢不容樂觀。出口不暢,導致大量焦炭產能得不到良好消化,大量焦炭資源轉而內銷,造成內銷資源量過大,迫使焦炭價格一直保持低位盤整運行態勢。
加之由於近期鋼材市場持續下跌,多數鋼廠焦炭庫存充足,導致鋼廠近期對焦炭採取限采政策,銷售情況並不良好,焦化廠焦炭庫存「飽滿」現象猶在,使焦炭市場需求低迷的狀態難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造成這種境況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我國焦炭產業的產能過剩。目前除了在西南地區供需關系較為緩和之外,在西北、華北等地區,焦炭供過於求、產能過剩問題依然非常嚴重。
從本質上要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就要求各地政府嚴格按照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提高淘汰落後產能標准,淘汰4.3米及以下搗固焦爐、6米及以下頂裝焦爐,通過一邊收緊入口、一邊淘汰落後產能,雙管齊下,逐步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在關停的同時,停止對所有新上焦化項目的審批,對新開工建設項目以及手續不全項目緩建或停建,避免出現新一輪重復建設;同時發揮各地焦炭行業協會的作用,維護行業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
此外,行業協會應積極協助政府有關部門,搞好全省焦化生產總量、產品質量、市場價格、環境保護、綜合利用、市場營銷、行業形象等方面的行業自律,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步伐,促進焦化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最終形成有規模的、有競爭力的大型焦化企業,確保整個行業的正常運行。
後續
入夏以來,中國鋼鐵、煤炭行業已飽受多輪價格打壓,究其根本原因在於頂端原料供應的受制於人。過去,中國素以地大物博而著稱,礦產資源豐富的我們,從未顧慮因原材料緊張而受到國際壟斷集團的排擠。現如今,我們不得不承認已喪失主動權。保護本土資源不被過度開發和利用,利用外交手段爭取國外合法礦產的使用權,已經成為中國重工製造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焦炭價格形成因素分析
焦炭價格波動的基本因素是市場供求關系,其他因素都是通過影響供求關系來影響價格的。
市場供求關系
價格分析最重要的就是研究供求關系。供求關系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它是生產和消費之間的關系在市場上的反映。當供大於求時,其價格下跌,反之則上揚。同時價格反過來又會影響供求,即當價格上漲時,供應會增加而需求減少,反之就會出現需
求上升而供給減少,因此價格和供求互為影響。
近年來,供求關系總體上處於供給趨緊的平衡狀態,國內焦炭供給趨緊的主導因素不再是需求膨脹, 而是由運輸能力不足和資源持續緊張雙重製約導致的供給不足。但也要看到在發達國家由於經濟危機減少對焦炭需求的同時,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快速增長,將會彌補發達國家需求減少的缺口。
焦炭庫存
庫存狀況是供求關系分析的一個重要指標。生產、貿易、消費者主要是根據焦炭價格的變化和自身的庫存能力來調整庫存。 庫存是分析焦炭價格趨勢的重要指標。比如:佔全國焦炭出口75%的天津港,已成為中國出口焦炭價格的風向標。庫存分報告庫存和非報告庫存。報告庫存又稱「顯性庫存」,是指交易所庫存。
非報告庫存,又稱「隱性庫存」,指全球范圍內的生產商、貿易商和消費商手中持有的庫存。由於這些庫存不會定期對外公布,因此難以統計,故一般都以交易所庫存來衡量。
焦炭進出口
分析焦炭供求關系,要關注中國焦炭的進出口情況。由於焦炭出口價格基本上與國內價格聯動,同時配額數量也起到關鍵作用。
國家政策變化
國家政策對價格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隨著節能減排工作的推進,政府關閉了很多小煤窯,煤炭供應依然會偏緊,所以煤價還會漲,煤價的上漲必然推動焦炭價格的上漲。國家進出口政策,尤其是關稅政策是通過調整商品的進出口成本從而控制某一商品的進出口量來平衡國內供求狀況的重要手段。此外,山西省大規模整合煤炭產業、國家調整出口關稅稅率都是推動焦炭漲價的因素。各省加快淘汰焦化落後產能也會使供應趨緊。
產業發展趨勢
消費是影響焦炭價格的直接因素, 而用焦炭行業的發展則是影響消費的重要因素。其中生產成本是衡量商品價格水平的基礎。
相關行業狀況
關註上下游產品的價格變化, 以及其它能源資源類產品價格的變化趨勢有助於焦炭價格的分析研究。如: 上游的主焦煤和煉焦配煤的資源短缺、國際石油價格的波動、鋼鐵行業的產能釋放等。
宏觀經濟形勢
焦炭是重要的工業原材料,其需求量與經濟形勢密切相關。經濟增長時,焦炭需求增加從而帶動焦炭價格上升,經濟蕭條時,焦炭需求萎縮從而促使焦炭價格下跌。在分析宏觀經濟時,有兩個指標是很重要的,一是經濟增長率,或者說是GDP 增長率,另一個是工業生產增。宏觀經濟的發展周期、景氣狀況,經濟發展趨勢、匯率變動等,對於焦炭價格變化,也是需要了解的背景資料。
市場心理波動
投資者的心理因素也會影響交易市場上的焦炭商品的價格變化。 心理因素起助漲助跌的作用。當投資者信心崩潰時,往往使市場加速下跌,當投資者信心滿滿時,往往讓市場更加瘋狂。
㈦ 什麼是焦炭期貨
和其他商品期貨一樣 焦炭期貨既可以套期保值 也可以做投機 和現貨市場相對應的期貨標准化合約
如果未來預期期貨價格上漲則買入 反之則賣出 雙向操作
風險就是 期貨市場 和股票市場相類似 價格受宏觀微觀的影響 預測畢竟是預測 預測失敗的話可能賠錢
㈧ 期貨價格的漲跌是如何形成的
期貨價格的漲跌除了供需影響之外,最重要的是人們對未來價格的預期。
㈨ 影響焦炭期貨行情的因素有哪些
在尋找具有良好增長前景的股票時,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價格收益率,即PE。這只是股票的價格除以收益。PE有時被用作價值投資者的價格衡量標准。有木板的情況下,可以向下按壓木板,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