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國期貨市場成交額
A. 近年來,中國期貨市場發展迅速,其年成交額已經達到了百萬億級別,大大超過了股票交
1.7萬億——商品期貨市場前日創出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成交額。據統計,隨著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加大和股市的大幅上揚,國內商品市場從10月份開始,成交額出現大幅升溫,截至27日已連續12 個交易日成交額突破1萬億元。業內人士表示,量化寬松造成的流動性充裕、上漲全球市場聯漲帶動的市場氛圍、以個人投資者為主的市場結構,共同造成了十月以來的市場情況。一方面,說明市場容量出現了實質性的變化,「大期市」正式到來,量的提升已經引發質的飛躍;
B. 商品期貨的成交量
繼2009年和2010年中國商品期貨成交量奪得全球首位後,2011年期貨市場成交總量同比下降逾三成,未能連續三連冠。不過,截至11月份,國內商品期貨成交總量已高達12.08億手(不含股指期貨成交量),與2009年(10.785億手)、2010年(15.66億手)和2011年(10.54億手)相比較,已取得不錯成績。
業內人士表示,2011年7、8月份豆粕期貨的巨量成交為其增添不少籌碼,而上市的兩個新品種也表現相當,尤其是玻璃期貨的上市,更是躋身於商品期貨成交的前三名,預期國內商品期貨總成交占據全球首位。
中期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以單邊計算,1-11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1,299,038,119手,累計成交額為1,519,770.1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53%和19.69%。其中,上海期貨交易所累計成交量為325,626,877手,同比增長15.49%,佔全國市場的25.07%,鄭州商品交易所累計成交量為304,286,692手,同比下降21.46%,佔全國市場的23.42%,大連商品交易所累計成交量為578,915,674手,同比增長117.03%,佔全國市場的44.56%。
2011年7月16日當周,豆粕期貨一周成交2333萬手,持倉量198萬手,創造期貨市場新的歷史紀錄,但隨著基本面趨於穩定,豆粕期貨又漸歸常態、仍然保持穩健運行狀態。在1207合約至1301合約共五個合約中,1208合約在期貨價格由漲轉跌中成交量放大到1186.8萬手,創單個合約成交紀錄,當日減倉15.45萬手至188.26萬手,隨後行情有所降溫。
此外,玻璃期貨上市兩日總成交量創出138.7萬余手的天量,成為僅次於豆粕期貨的195.8萬余手、螺紋鋼期貨的158.9萬余手,上市第二日即成為國內期市第3大交易品種,這在新品種上市後較為罕見。業內人士表示,總成交量(138.7萬余手)與總持倉量(17.2萬余手)之比達到8.06倍,說明市場資金流動性較強,玻璃期貨未來有望成為國內期市中成交量較大的主力品種之一。
數據顯示,中國期貨市場2009年共成交21.6億手(按雙邊計算),成交金額約130.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8.2%和81.5%。該年商品期貨成交總量已躍居全球第一,佔全球的43%。傳統商品期貨品種白糖、螺紋鋼、天然橡膠 、鋅、豆粕在所有期貨品種中居前五位,分別占市場份額的19%、14%、11%、9%和8%,這五個品種成交量占整個市場的61%。
其實早在2008年,中國農產品期貨已躍居全球農產品期貨成交量第一大國,但由於原油期貨、鋼材期貨的缺失,仍只能在商品期貨成交總量排名上屈居美國。且由於國際期貨市場上金融期貨成交量所佔比重近九成,中國期貨市場總成交量的全球排名長期居落後地位,但隨著股指期貨春節後上市國內的指日可待,該年期貨成交量排名有所提升。
2010年,中國期貨市場成交量增長逾45%,達到15.21億手,佔全球商品期貨與期權成交總量的50.95%,連續兩年躍居全球第一。
不過,2011年中國期貨市場成交量卻同比下降逾三成。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10.54億手,累計成交額為1375134.25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2.72%和11.03%。
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全球經濟形勢較為動盪,而國內經濟結構面臨轉型且增速放緩,期貨市場量價齊跌,進入調整期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2010年四季度,國內三大商品交易所採取的取消手續費優惠制度、限制開倉手數制度、提高保證金比例等措施抑制過度投機,對成交規模也有所抑制。
此外,2010年全球寬松的貨幣環境和部分商品供需缺口的炒作等因素提振期市量價齊升,造成基數較高,2011年的同比下跌也是合理的事情。
C. 在哪裡能查到期貨市場歷年來每年的累計成交量和成交額數據
可以嘗試去交易所網站看看。
D. 請問您是在哪裡查到歷年期貨市場成交量與成交額的呀謝謝
期貨軟體提供導出功能,可以把以前的成交量和成交額導成EXCEL或者TXT文件。
E. 在中國期貨業協會的網站上怎麼查歷年交易數據
貌似不是在協會,而是在幾大交易所的官網,比如大商所或上海期貨交易所。
F. 中國2007年超市的年銷售額(要具體數據)
只找到以下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淘寶稱07年銷售額達433億 超越家樂福與沃爾瑪
昨天,總部位於杭州的亞洲最大的網路零售商圈淘寶網宣布:2007年全年淘寶網交易總額(GMV)突破433.1億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期交易額增長156.3%。這一數字高於華潤萬家的379億元、大商集團的361億元、家樂福的248億元、物美的231億元,僅次於百聯集團771億元,成為中國第二大綜合賣場。
據記者了解,淘寶網用戶數2007年達到5300萬人,與2006年的3000萬相比,增幅達到76.7%,與CNNIC最新公布的2007年中國網民數量增幅53.3%相比,高出近24個百分點。淘寶網在線商品達到1.16億件,日獨立用戶數突破900萬。
國內網購七成在淘寶
淘寶網2007年人均消費達到817元,與2006年的人均消費563元相比,增幅達45.1%。依照iResearch最新發布的中國網購報告:中國網購人群人均年消費額1023元中,有超過七成用於淘寶網。
在淘寶網商品銷售額的前十名中,生活用品占據6席,IT數碼類僅佔4席。依次為:服裝、手機、化妝品、居家日用品、家用電器、充值卡、相機攝像機、PC及配件、筆記本電腦、食品保健。與2006年相比,居民消費品明顯增多。其中服裝2006年排名季軍,2007年壓倒手機成為冠軍;名次上升最快的是家用電器,從去年的第15名上升到第5名,家居日用品從第8名上升到第4名。
作為亞洲最大的網路零售平台,淘寶網正在改寫眾多細分行業的零售格局:淘寶網的服裝類商品銷售額超過北京市所有億元大賣場銷售額的總和;淘寶網的母嬰用品頻道成為中國最大的母嬰用品賣場;手機頻道銷售額逼近全國手機連鎖賣場冠軍迪信通;化妝品一個頻道的銷售額,超越了雅芳在中國約6400家專賣店的總銷售額;話費充值卡的銷售額,足以支撐起中國聯通半年的利潤等等。
持續5年增長速度超過100%
從2003年成立到2007年底銷售額突破400億元人民幣,淘寶網僅僅用了4年多的時間;而全球第一連鎖零售企業沃爾瑪,花費了29年時間才實現400億美元銷售額——當時美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達到27000美元,而國家統計局的調查顯示,中國2007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僅為14140元人民幣。
實現奇跡的淘寶網,已經持續5年高於100%速度增長,2006年增幅為110.7%,2007年更是達到156.3%。而2004-2007年間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幅在15%左右,大型連鎖零售企業年增幅在40%左右,與淘寶網增速相比,只相當於尾數。
在中國零售業市場,淘寶網銷售額2005年超越沃爾瑪,2006年超越家樂福,2007年甚至超越沃爾瑪與家樂福之和。顯然,淘寶網的成長速度遠遠超過我國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甚至遠遠高於我國連鎖零售業百強平均增幅。
另外,淘寶網增速也遠遠高於國內外同行增速。在2006-2007年度,淘寶網季度增速是世界最大的個人交易網站eBay的6倍以上,有些季度甚至是後者的20倍。在淘寶網的強勁帶動下,中國網路購物市場整體速度向上攀升。淘寶網的高速增長,代表的是新興的互聯網零售正在以7倍以上的壓倒性速度追趕和超越傳統零售。
網路零售以600倍速壓倒傳統零售
900∶1.5,如果用嬰兒爬行的速度來形容傳統大賣場的客流速度,淘寶網客流速度就是超音速戰斗機的速度!
在這樣的速度對比下,一切傳統規模優勢都盪然無存。
以化妝品行業為例。化妝品零售巨頭雅芳中國,在2005年擁有數量最多的專賣店——6000家,遍布全國74%城鎮,全年銷售額達到17億元;2007年,淘寶網化妝品銷售額達26億元。在這場「一個網站」VS「6000個專賣店」的對決中,「一個網站」勝出。
如母嬰用品行業。2006年年初,淘寶才開始設立類目銷售,到2006年底時全年成交額已達2.6億元人民幣;2007年更是增長了近4倍,達到12億人民幣。資料統計顯示,北京、上海、廣州等網購比較發達的一線城市,平均每2罐嬰兒奶粉就有1罐是通過「淘寶網」銷售的。電話充值卡、家電等也一樣。2007年全年,淘寶共銷售了17.6億元的電話充值卡,與2006年相比增長427.7%,這個數值已經接近2007年上半年中國聯通的凈利潤。
G. 2007年牛市成交額一天最多多少
中國股市在2007年5月連續出現過4次2500億以上的巨額成交,分別是5月9日和24日的2572億,5月28日的2611億和5月30日的2755億,雖然以後股指創出了6124的歷史高位,成交量也沒有能夠超出07年5月的這幾個極值,最多的一天是07年10月12日的2215億。
H. 2007年中國證券行業的數據報告哪有
2007年中國證券業研究咨詢報告
2007-09-10
關鍵詞:報告 咨詢 研究 證券業 年中國 圖表 分析 證券 我國 2007年
【出版日期】 2007年7月 【報告頁碼】 570頁 【圖表數量】 168個
【印刷版價】 5600元 【電子版價】 6100元 【兩版合價】 6600元
【英文版價】 12000元 【英文電子】 13000元 【交付方式】 EMS特快專遞
→內容簡介
2007年,在又好又快推進經濟發展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長將繼續保持在9%-10%的速度。但在宏觀經濟面上,貨幣政策依然可能處於收緊走勢,央行通過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存貸款利率和加大央行票據發行力度等措施,可能進一步收緊流動性,這些政策將直接影響到證券市場的走勢,2007年已經有43隻新股上市,融資規模達2932億元。其中,25家保薦機構參與了這43隻新股的主承銷。國內投行2007年前5個月IPO承銷費約進賬24.93億元。其中,中金、中信、銀河證券3家券商IPO承銷費收入13.72億元,瓜分了55%的市場份額。
目前中國證券市場經過股權分置改革已演變為全流通市場,盡管許多「大、小非」在今後2-3年內實現全部流通,但目前IPO發行與上市已從制度上實現了新股全流通,這一巨大的轉變為市場健康規范運行奠定了較強的基礎。2006年深滬證券市場,市價總值接近17萬億元,佔GDP比重85%, 在深滬股市持續走牛的過程中,市場投資者隊伍也在迅速增加, A股開戶數已突破9000萬戶,而開放式基金家數也高達276家,封閉式基金達到42家,而私募基金在證券市場也頻繁出現身影,其運作規模急劇放大;QFII機構已經突破了100億美元的額度,而保險資金、銀行資金、社保基金、企業年金、企業自有資金的入市規模更是龐大。在深滬證券市場中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總體盈利程度非常可觀,在2006年,開放式股票型基金年收益率為121.4%,但隨著2007年來的全線上漲行情出現,百元股不斷產生,券商概念股S前鋒、成都建投等700-1000%的個股漲幅,使得這一收益與漲幅數據很快就被刷新。可以說中國證券市場大牛市的運行模式格外明晰。
良好的發展趨勢、利好的政策,但同時也伴隨著企業重組高潮的到來。企業在面對巨大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對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那麼,我國券商該如何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呢?
本研究咨詢報告依據國家統計局、國家發改委、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券業協會、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全國商業信息中心、國民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中國證券報、中國行業研究網及國內外相關報刊雜志媒體的基礎信息以及證券專業研究單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對我國證券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國際化發展與外資並購、發展趨勢等進行了詳盡地分析,並重點分析了我國證券市場交易情況、發行市場情況、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以及面對WTO時代,中國證券業將面臨的沖擊與企業的應對策略等。同時,本報告也針對證券業的特點,從各個角度全面詳實地進行了調研,在報告中匯集了大量的,最新的第一手數據,並採用了時間序列分析、回歸、相關性分析等計量經濟模型進行分析及預測。本報告數據及時全面,圖表豐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觀的比較分析,為證券公司、研究機構、上市公司等單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經營策略,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了准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銀行信貸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目 錄
CONTENTS
第一部分 證券行業發展概況
第一章 證券行業概況 1
第一節 證券基本情況 1
一、證券的定義與特徵 1
二、證券的分類與功能 2
第二節 證券市場的基本情況 4
一、證券市場的定義與特徵 4
二、證券市場的結構與功能 5
第三節 我國證券業發展情況 8
第二章 國際證券市場發展分析 13
第一節 美國證券市場發展分析 13
一、美國證券市場新規定 13
二、美國證券市場監管機構 14
三、美國證券市場公正問題分析 22
四、與中國證券市場監管機構比較 23
.......
I. 2000年以來中國期貨市場的發展概況
中國的期貨市場作為一種新生事物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從無到有,從無序逐步走向規范.伴隨著我國成為wT0成員,中國期貨市場也在慢慢地融入世界期貨的大家庭.回顧歷史,中國期貨市場的發展坎坷多難,道路曲折.審視當今,中國的期貨市場已步入規范發展,正不斷地走向成熟.展望未來,中國的期貨市場將成為與歐美並駕齊驅的又一個國際性期貨交易中心.
J. 2007年股市為何那麼瘋狂
2007年股市為何那麼瘋狂:
2007中國股市仍將延續牛市格局——
人民幣升值仍然是牛市的一大引擎。興業基金判斷,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龐大的外匯儲備和持續的貿易順差使得人民幣升值的趨勢幾年內不可逆轉,而一個國家幣值上升必將帶動該國土地資產升值和股票市場繁榮。當前正處於全球資金流動性過剩時代,國際投資基金和私募基金不斷升溫,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使得全球資金「看多中國」,在人民幣升值的大背景下,今年境內外「熱錢」將會大量涌進中國股市。平安證券分析師李先明認為,保守預計今年從儲蓄分流到資本市場的資金就將達到4000億元,今年A股市場會是儲蓄存款、保險資金、社保資金、QFII等競相流入的局面,這勢必造就牛市。
股市「全流通」將進一步帶動牛市。銀河證券認為,解決股權分置後,A股市場出現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就是,改革使得兩類股東的價值觀趨同,股權激勵使大股東與小股民利益完全一致。國海富蘭克林基金分析,上市公司利潤漏出的情況將大為改善,甚至可能出現利潤迴流的現象。這種股改的「二次紅利」將給上市公司利潤帶來超常規增長。他們分析今年中國股市有30%左右的上升空間。
股指期貨推出有望放大牛市效應。金融期貨的推出,將是2007年資本市場最大的熱點之一。今年股指期貨將作為金融期貨的「急先鋒」率先面世。中原證券的投資策略報告認為,股指期貨素有「期貨皇冠上的寶石」的美稱,它將大大提升大盤指標股的投資價值,很可能放大牛市效應。
內外資企業稅負可能合並將提升A股公司盈利預期,對A股市場屬重大利好。華夏基金估算,稅改對A股市場全部公司的凈利潤有6%—8%的提升幅度。
中國整體經濟實力增強將帶動國內企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這將是中國股市走強的根基所在。申銀萬國認為,隨著境外大藍籌股不斷回歸和國內藍籌股陸續上市,中國A股市場將進入一個新藍籌或新機構的投資時代。
巨大的資金來源:南京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先生為籌錢炒股用他的房子做抵押借了6萬元。而這樣利用銀行的信貸杠桿進入股市的做法在深圳更不少見。除了將已經還清貸款的房子又重新抵押給銀行,換取資金進入股市,身處市場經濟最前沿的深圳人還發明另外一種方式——加按。由於房市普遍大幅升值,一些市民就把正在按揭的房子重新估值,貸到更多款來進入股市。
散戶投資者是目前股市的主人翁。根據《股市月度資金報告》的統計顯示,在4月份接近2500億的流入資金中,機構資金只有三分之一,而其餘1600億以上應為個人資金的貢獻,個人資金與機構資金的比例已經達到了2:1。
而在去年的11、12月,深滬兩市的資金9成以上還來自機構。短短幾個月,A股市場的新資金主流已經基本轉換至以個人為主。大批的個人投資者以「螞蟻啃骨頭」的精神持續入市,堪稱目前市場最大特徵。
這也成為了一場最生動全面的資本市場普及教育。夏雲在年初入市後,試圖通過自我鑽研搞清楚K線圖為何物,辨別買進賣出的成交量以確定是否有莊家藏身等等。在這個試圖了解股市運做規律的過程中,她也欣然接受了炒股就是傳銷的觀點。一輪一輪往上炒,一單一單往下傳。「看棒子最後交到誰的手上。」
源源不斷入市的資金,正支撐著這個「傳銷游戲」的接力棒往下傳遞。截至5月,中國的股票交易賬戶總數已達到9500萬個,較一年之前劇增了30%,據中國證券結算登記有限公司的數字,僅上周三一天,股市新開戶數就達到了552559個。
這還不包括間接持有股票的人數。目前,股票資產大約占社保基金4500億總資產的39%。
每個股民都有太多正當的理由從泡沫中分一杯羹。銀行存款低息,北京四環外的房產價格已經是萬字打頭,還有讀書、看病、養兒育女等一大堆數字未卜的人生大事。「我們辛苦工作抬高了一切資產價格,我們也要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
正是這種明確要賺快錢的投資者更讓人擔心。「占投資者大多數的還是散戶,而且正有越來越多的普通人第一次踏進股市。鑒於中國龐大的家庭儲蓄和偏低的存款利率,我們有理由相信,除非採取措施改善市場的靈活性,否則市場還會進一步受到過度抬升。」上海市金融辦公室主任方星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