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期貨價格指數收益率
⑴ 已知指數期貨價格現價2700 紅利4% 無風險收益率5% 算一個月以後的合理價格。 要怎麼算公式是什麼
2700*e^(0.05-0.04)*1/12=2702.25
公式:Ft=St*e^(r-q)*(T-t);Ft—期貨價格;St—期貨現值;r—無風險利率;q—紅利;(T-t)—從t時刻持有到T時刻
⑵ 期貨收益如何計算
預期價格上漲:一手天膠為5噸(合約的交易單位),共持有10手,即共買入50噸天膠。
正確的計算方法為: 盈利=(賣出價-買入價)×手數×合約的交易單位=(18345-18135)×10×5=2100×5=10500元
多單盈虧=(平倉點位-開倉點位)*手數
空單盈虧=(開倉點位-平倉點位)*手數
舉例來講:一噸銅的價格是7萬,一手就需要35萬,按照保證金比例10%計算。這樣在期貨上交易一手銅所需要的資金是3.5萬。
如果銅盈利1000點獲利平倉,那麼這一手銅盈利5000元。收益率是5000/35000=14.2857%會發現收益率高的驚人,這就是期貨的杠桿作用,在放大資金的同時,也放大了收益。
從本質上講收益率是5000/350000=1.42857%的。
(2)豆粕期貨價格指數收益率擴展閱讀:
期貨是零和市場,期貨市場本身並不創造利潤。在某一時段里,不考慮資金的進出和提取交易費用,期貨市場總資金量是不變的,市場參與者的盈利來自另一個交易者的虧損。
在股票市場步入熊市之即,市場價格大幅縮水,加之分紅的微薄,國家、企業吸納資金,也無做空機制。股票市場的資金總量在一段時間里會出現負增長,獲利總額將小於虧損額。(零永遠大於負數)
綜合國家政策、經濟發展需要以及期貨的本身特點都決定期貨有著巨大發展空間。股指期貨的全稱是股票價格指數期貨,也可稱為股價指數期貨、期指,是指以股價指數為標的的標准化期貨合約,雙方約定在未來的某個特定日期,
可以按照事先確定的股價指數的大小,進行標的指數的買賣。作為期貨交易的一種類型,股指期貨交易與普通商品期貨交易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徵和流程。
⑶ 股指期貨收益率怎麼計算
2009年3月18日,滬深300指數開盤報價為2335.42點,9月份模擬期貨合約開盤價為2648點,若期貨投機者預期當日期貨報價將上漲,開盤即多頭開倉,並在當日最高價2748.6點進行平倉,若期貨公司要求的初始保證金等於交易所規定的最低交易保證金10%,則日收益率為(
)
問題就是這樣,
請將詳細過程以及公式寫出來,
最好解釋下模擬期貨合約的意思
保證金=2648*300*10%
盈利=(2748.6-2648)*300
收益率=盈利/保證金=38%
⑷ 如何計算期貨日收益率,這道題該怎麼做
讓我這個期貨公司的人給你解答吧
知道保證金比例10%,就知道放大倍數是10倍,放大倍數(即杠桿倍數)=1/保證金比例。
當日表面收益率(2748.6-2648)/2648=3.799%,因為期貨是有杠桿的,再乘以杠桿倍數10,得出日收益率為38%。
記住:保證金交易,算收益率是毫無意義的,不論杠桿大小,是100倍還是200倍,你盈利與虧損的數值都是一樣的。
⑸ 期貨豆粕一天盈虧平均多少
看你水平,這個沒法具體說,期貨是t+0,可以做i好多個回合,如果每次都虧,你想能虧多少。同時,也跟行情有關。
⑹ 期貨里,豆粕指數,豆粕1109,豆粕1111,豆粕1108等,都是什麼意思
合約到期交割時間,豆粕1109就是2011年9月份到期交割的豆粕合約,以此類推。
指數是所有同品種合約價格的按成交量加權平均的一個數據。
⑺ 各類期貨指數是如何算出來的,例如大連豆粕指數與各月合約有何關系
商品指數基金起源於美國,世界上第一隻指數基金是1971年威弗銀行向機構投資者推出的指數基金產品。
在商品市場進行交易的基金大體分為三類,一是商品指數基金,如RJ/CRB指數。二是商品投資顧問(CTA)。三是對沖基金,如商品ETF、ETP等。其中,商品指數基金採取的是被動管理策略,跟蹤GSCI、CRB等全球大宗商品指數進行投資,包括共同基金、退休基金以及保險基金等傳統金融市場基金都在進行指數交易。指數基金一般採取長期策略,建立的頭寸時間跨度通常以年為單位。這些基金被定義為「趨勢跟隨者」或「冷錢」,而CTA則被定義為「趨勢制定者」或「熱錢」。指數基金一般不上市交易,而是通過持有期貨合約或其他衍生品參與商品市場交易,操作以買入建倉為主,很少建立空頭頭寸。
目前商品指數基金在國際市場上十分活躍,有些品種特別是能源和農產品(000061,股吧)合約被指數基金大量持有。據了解,目前全球商品指數基金總規模約2400億美元,其中有色金屬約佔11%,即270億美元,能源商品約佔50%,即1200億美元,貴金屬約佔9%,即220億美元,農產品約佔24%,即600億美元,畜產品約佔6%,即140億美元。
商品指數基金2003年才開始實現跨越式發展,當年全球指數基金總規模由2002年的100億美元左右迅速增長至280億美元。其後,除2008年因金融危機由2007年的1420億美元回落至780億美元外,其餘年份均處於高速增長期。
指數基金進入期貨市場,只是單向做多,並不做空。只要有新的資金購買基金份額,其操作永遠不會停止。當一攬子指數基金買入量開始減少時,基金管理人才反向平倉。但有一種情況,即各品種持倉權重調整時,基金管理人需要對相應品種進行增加或減少倉位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