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如何通過期貨市場避稅
『壹』 公司如何合理避稅
《塔木德》中說:納稅天經地義,避稅合理合法。
在猶太人的經商觀念中,他們一方面信守「絕不漏稅」,一方面又善於「合理避稅」。這就是猶太人的護錢術。要說起世界上的富人,猶太人屬於首富無疑。在歐洲、美洲、亞洲……到處都有猶太人龐大的財產,按這些財產來收稅必然也是一筆可觀的數目。但是猶太人絕不漏稅。
「絕不漏稅」,這是猶太人的又一句經商格言,體現了他們強烈的納稅意識。猶太人以能夠納稅為一大光榮。
猶太人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財富,卻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商人都重視交稅。在猶太人心中,有一套屬於他們自己的觀點,他們認為,納稅是和國家訂立的神聖的「契約」,無論發生什麼問題,自己也要履行契約。誰偷稅、漏稅、逃稅,誰就是違反了和國家所簽的契約。違反「神聖」的契約,對猶太人來說是無法原諒的。
一個瑞士人到海外旅行,回來時將一顆寶石藏在鞋裡企圖不通過納稅入境,結果被當地海關查出扣留。一位同行的猶太人看到這種情況時十分奇怪,問道:「為何不依;法納稅,堂堂正正地入境?」按照國際慣例,像寶石之類裝飾品的輸入費,一般最多不會;超過8%,如果照納輸入費,堂堂正正地進入國境,若想在國內再把寶石出賣時,只要設法提價8%就行了,這樣簡單的計算方法,小學生都會。因此說,猶太人盼依法納稅實在是一個明智之舉。
但是,猶太人「絕不漏稅」並不表明他們輕易地就交出不合理的稅款。他們討厭被人隨意征稅。猶太商人在做一筆生意之前,總是要首先經過認真的計算,這筆生意是否能掙錢,先粗略算出在除去稅款以處,他們有多少錢能裝入自己的口袋。
「納稅是和國家訂立的神聖契約,」猶太人說,「無論發生什麼問題,我們都要履行契約。偷稅、漏稅、逃稅是無法原諒的。」
但是他們為了多賺點利潤,也在稅收上想了不少點子,最後的答案是兩個字:避稅。
他們在長期的商場歷練中總結出了一套合法避稅的辦法;對合法避稅有著如下的認識:
合法避稅是經營活動與財務活動的有機結合。
合法避稅是經營時間、地點、方式、手段的精巧安排。
合法避稅是會計方法的靈活運用。
合法避稅是決策者超人的智慧和高超的管理水平的精彩體現。
猶太人避稅的做法是這樣的:
讓避稅行為發生在國家稅收法律法規許可的限度內,做到合理合法。
巧妙安排經營活動,努力使避稅行為兼具靈活性和原則性。
避稅行為圍繞降低產品價格而展開,以避稅行為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充分研究有關稅收的各種法律法規,努力做到在某些方面比國家征稅人員更懂稅收。
其實猶太商人在世界各地苦心經營各自的一方天地,並沒有多少時間運用他們高超的智慧去思考如何避稅。避稅不應是從商者的根本目的,即使是一個天才避稅者也不能夠通過避稅邁人富人的行列。它的根本目的應在於促使管理者對管理決策進行更加細致的思考,進一步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即使有合法避稅的初衷,但過分玩弄避稅技巧,濫用避稅方法,還是極易遭遇惡意避稅的風險。
在猶太人的心目中,神聖的契約可以是商品,寶貴的時間可以是商品,為賺錢可以暫棄自己的宗教信仰,但良知和尊嚴絕對不會出賣。
「納稅天經地義,避稅合理合法。」猶太人的聖典《塔木德》早就有過類似的表述。他們在做到合法避稅的同時又做到絕不漏稅,從根本上來說是得益於由《塔木德》等猶太聖典所承載下來的智慧。
合法避稅又絕不漏稅,使猶太商人在世界各地有了生活和發展的根基。
『貳』 企業如何合理避稅 5種企業合理避稅的方法
換成「洋」企業
我國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稅收傾斜政策,因此由內資企業向中外合資、合作經營企業等經營模式過渡,不失為一種獲取享受更多減稅、免稅或緩稅的好辦法。
注冊到「避稅綠洲」
凡是在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發區、經濟特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城市的老市區以及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產業區、保稅區設立的生產、經營、服務型企業和從事高新技術開發的企業,都可享受較大程度的稅收優惠。
進入「特殊行業」
比如:對服務業的免稅規定:托兒所、幼兒園、養老院、殘疾人福利機構提供的養育服務,免繳營業稅。婚姻介紹、殯葬服務,免繳營業稅。醫院、診所和其他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免繳營業稅。安置「四殘人員」占企業生產人員35%以上的民政福利企業,其經營屬於營業稅「服務業」稅目范圍內(廣告業除外)的業務,免繳營業稅。殘疾人員個人提供的勞務,免繳營業稅。對金融機構農戶小額貸款的利息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90%計入收入總額。
做「管理費用「的文章
企業可提高壞賬准備的提取比率,壞賬准備金是要進管理費用的,這樣就減少了當年的利潤,就可以少交所得稅。
企業可以盡量縮短折舊年限,這樣折舊金額增加,利潤減少,所得稅少交。另外,採用的折舊方法不同,計提的折舊額相差很大,最終也會影響到所得稅額。
用而不「費」
中小企業私營業主應考慮到如何對經營中所耗水、電、燃料費等進行分攤,家人生活費用、交通費用及各類雜支是否列入產品成本。
當今的企業界,這一項被頻繁運用。他們將自己買房子、車子的支出,甚至子女入托上學的費用都列支在公司經營項目。這樣處理並不為國家政策所允許,雖然此方法在時下的企業界並不鮮見,但誠信互通在此並不提倡。
合理提高職工福利
中小企業私營業主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考慮在不超過計稅工資的范疇內適當提高員工工資,為員工辦理醫療保險,建立職工養老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和職工教育基金等統籌基金,進行企業財產保險和運輸保險等等。這些費用可以在成本中列支,同時也能夠幫助私營業主調動員工積極性,減少稅負,降低經營風險和福利負擔。企業能以較低的成本支出贏得良好的綜合效益。
做足「銷售結算「的文章
選擇不同的銷售結算方式,推遲收入確認的時間。企業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盡可能延遲收入確認的時間。延遲納稅會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節稅的效果。
常用的避稅方法有很多,但一般不外乎:利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轉移定價法、成本計演算法、融資法和租賃法。
用足稅收優惠政策
新稅法的頒布實施將減免稅的權力收歸國務院,避免了減免稅過多過亂的現象。同時,稅法又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如: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所得稅;新辦的高新技術企業從投產年度起免徵所得稅2年;利用「三廢」作為主要原料的企業可在5年內減征或免徵所得稅;企事業單位進行技術轉讓以及與其有關的咨詢、服務、培訓等,年凈收入在30萬元以下的暫免徵所得稅等等。
企業應該加強這方面優惠政策的研究,力爭經過收入調整使企業享受各種稅收優惠政策,最大限度避稅,壯大企業實力。同時,現在全國各地經濟開發區如雨後春筍,他們開出的招商引資條件十分誘人,大多均以減免若干年的企業所得稅、減免各種費用等等條件吸引資金、技術和人才。如果您的企業是高新技術產業或受鼓勵產業,如此優惠的條件當然成為企業規避稅收的優先考慮因素之一。
定價轉移
轉移定價法是企業避稅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在經濟活動中有關聯的企業雙方為了分攤利潤或轉移利潤而在產品交換和買賣過程中,不是按照市場公平價格,而是根據企業間的共同利益而進行產品定價的方法。採用這種定價方法產品的轉讓價格可以高於或低於市場公平價格,以達到少納稅或不納稅的目的。
轉移定價的避稅原則,一般適用於稅率有差異的相關聯企業。通過轉移定價,使稅率高的企業部分利潤轉移到稅率低的企業,最終減少兩家企業的納稅總額。
分攤費用
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要按一定的方法攤入成本。費用分攤就是指企業在保證費用必要支出的前提下,想方設法從賬目找到平衡,使費用攤入成本時盡可能地最大攤入,從而實現最大限度的避稅。
常用的費用分攤原則一般包括實際費用分攤、平均攤銷和不規則攤銷等。只要仔細分析一下折舊計演算法,我們就可總結出普遍的規律:無論採用哪一種分攤,只要讓費用盡早地攤入成本,使早期攤入成本的費用越大,那麼就越能夠最大限度地達到避稅的目的。至於哪一種分攤方法最能夠幫助企業實現最大限度地避稅目的,需要根據預期費用發生的時間及數額進行計算、分析和比較並最後確定。
籌資避稅
這一原則就是利用一定的籌資技術,使得企業達到最高的利潤水平和最輕低的稅負水平。一般說來,企業生產經營所需資金主要有三個渠道:1、自我積累:2、借貸(金融機構貸款或發行債券);3、發行股票。自我積累的獎金是企業稅後分配的利潤,而股票發行應該支付的股利也是作為稅後利潤分配的一種方式,二者都不能抵減當期應交納的所得稅,因而達不到避稅的目的。
借貸的利息支出從稅前利潤中扣減,可以沖減利潤而最終避稅。
資產租賃
租賃是指出租人以收取租金為條件,在契約或合同規定的期限內,將資產租借給承租人使用的一種經濟行為。從承租人來說,租賃可以避免企業購買機器設備的負擔和免遭設備陳舊過時的風險,由於租金從稅前利潤中扣減,可沖減利潤而達到避稅。
『叄』 買期貨如何避稅
樓上你說的是套期保值,不是避稅。
最後不交割,就避稅了。
『肆』 企業做期貨對沖能合理避稅嘛
關鍵是你怎麼保證企業賺的能恰好輸給老闆本人,這個很難。
其實有個替代的利用期貨市場避稅的好辦法,自己去讀讀美國期貨史和相關稅法的博弈吧。
『伍』 期貨公司居間人 如何避稅!
從本質上是避不了稅的。
原因:1、期貨公司獲得的交易傭金作為營業收入在這一部分就已經要納稅了,除非期貨公司逃稅,否則是板上釘釘的事。2.不管是將分給個人的傭金給經紀人或是居間人都是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且由公司代扣,傭金如果通過經紀人再發放給居間人,那麼要由經紀人代扣稅,那經紀人肯定不幹。3、如果不掛居間人的名義,公司發給經紀人的提成反而更低,這條路就更走不通了。
『陸』 公司怎樣合理避稅
眾所周知,我國大陸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居於世界范圍內中上水平。因此,一般性企業的節稅方法是將企業利潤保存在實體在海外所得稅稅率較低的國家或地區的子公司,從而降低企業所得稅。
通常,企業會選擇在香港成立子公司。之所以多選擇香港,而不是上表中「避稅天堂」開曼群島或英屬維爾京群島,是因為香港和中國大陸的稅務機關簽署了具體的稅務互免協議,實際操作中,更為方便和有效。
圖/世界主流國家稅率表豬八戒洋驃駒綜
由上表可知,香港的企業所得稅率為16.5%,中國大陸的企業所得稅率為25%,因此,如果企業選擇將100萬元的利潤放在香港而不是大陸的話,企業可以節約的稅額為8.5萬元。
關聯方公司之間轉移定價的方法Transfer Pricing
如何將利潤轉移給香港子公司?
通常的做法是採用關聯方公司之間轉移定價的方法。這種方法的本質是讓香港子公司向關聯方的大陸子公司銷售一種「高價商品」,提高香港公司的利潤、降低大陸公司利潤,從而將利潤「轉移」至香港。
然而,香港Inland Revenue Ordinance (IRO)的 S. 61A條例規定,如果一項交易沒有其他商業實質,唯一的目的就是避稅,則香港稅務機關有權宣判部分或全部的交易無效,或對交易的價格進行調整。這樣就會導致避稅失敗。
因此,為了保證避稅的合法操作性,就必須保證香港子公司銷售給大陸子公司的這個「高價商品」不會被香港稅務機關通過援引以上條款而駁回。
所以這個「高價商品」不能是「實體商品」(因為稅務機關會考核該商品是否超過了公開市場上同類產品的價格,來輔助判定是否不具有商業實質並唯一目的是避稅),而是「虛擬商品」,通常這個「虛擬商品」都是一種具有獨特性的無形資產,例如專利技術、特許權、研究報告、咨詢報告等。這種具有特異性的產品很難在公開市場上找到同類商品價格,因而不容易被大陸和香港的稅務機關通過援引反避稅條款駁回,因此更容易實現我們通過利潤轉移達到節稅目的。
其實,合法避稅的方法有很多種,需要結合企業具體的行業背景和業務類型具體討論,以上以注冊香港為例,探討的企業一般性節稅方案僅供參考,如有海外公司注冊、境外銀行開戶等問題可具體咨詢八戒。
『柒』 看到你的提問「企業做期貨對沖能合理避稅嘛」,說有一個更好的方法,能私信一下嗎
現在企業炒期貨是可以實現合理避稅的,期貨公司可以給企業客戶開立增值稅發票,用來抵稅的。
『捌』 企業避稅可以如何做
企業避稅應該是合理合法的,所以,隱瞞收入、買票等這樣的行為就不能操作了,要知道,金稅三期上線,這些都直接能查到。
合理避稅主要以下2個方向。
1、利用現有的稅務優惠、減免條件,減少企業稅務;
2、在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運用企業財富安全管理集成系統改變企業業務模式,企業交易方式,改變企業外在形式……使企業符合已有的稅收優惠。
常見的合理避稅的稅務籌劃有:
1、拆分公司合理避稅
這種方法現在比較常見,很多企業為了避稅擁有兩到三個或者更多的營業執照,尤其是北上廣這些城市尤為常見。這些企業人將一個一般納稅人公司拆分為兩個小規模納稅人企業,使之適應3%的稅率,減少企業稅務。
2、選擇稅收優惠園區注冊
眾所周知,我國地方政府在法定許可權范圍內可制定相應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企業在成立公司前,應該首先打聽好那個區所屬范圍注冊的稅收優惠政策最優惠,那個地區注冊能夠享受到政府的高返稅政策等。有些地區注冊公司,政府還有相應的獎勵政策。當然,想要做好這一層籌劃,地區政務要了解的比較透徹。
3、設立個人獨資企業或者合夥企業合理避稅
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有什麼特點呢?這兩類企業不繳納企業所得稅,只繳納個人所得稅,企業交完個稅的所得利潤全部歸個人所有,不需要繳納分紅稅。這給企業減少了較大的賦稅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