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場行情 » 大豆期貨價格影響因素分析論文

大豆期貨價格影響因素分析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7-15 17:28:37

Ⅰ 求小論文:人民幣升值的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人民幣適度升值的正面效應:有利於繼續推進匯率制度乃至金融體系改革。有利於解決對外貿易的不平衡問題。由於實行單一的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使中國產品始終保持著「廉價」的優勢。人民幣適度、小幅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有利於降低進口商品價格和以進口原材料為主的出口企業的生產成本。有利於降低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的成本。有利於促使國內企業努力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我們的企業長期以低價格佔領國際市場,讓外國進口商漁翁得利。升值後如提價,可能失去市場;不提價,可能增加虧損。因此,只能提高生產率和科技含量,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強競爭力。有利於減少國外資金對國內的購房需求,減少房地產泡沫。人民幣過快升值的不利影響在於:將在一定時期內降低企業的盈利空間,使競爭力和在國際市場的份額下降,導致出口減少。將加劇某些國內領域的競爭。一些出口產品的生產廠家會加入國內市場競爭的行列,使本已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競爭更加慘烈。將造成某些領域的生產相對過剩。如食品、服裝、文化用品等出口商品有40%~60%轉移到國內市場,必然造成產品一定時期內的供過於求。將加劇就業壓力,特別是會導致許多農民工失去工作。將增加外商在華投資的成本,利用外資可能會呈現逐漸下降局面。將導致海外遊客在大陸旅遊的花費增加,可能使他們轉往其他國家或地區旅遊。對股市:人民幣升值方式對股市及期市影響時間2010-06-2018:12來源每經網綜合一、兩種升值方式對股市的影響1。匯改以來人民幣與上證指數走勢關系2005年7月人民幣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連續跌破1:8、1:7大關,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至今,人民幣匯率開始走平,維持在1:6.8的水平,而這段時期內,中國股市也走出了大起大落的行情。筆者研究認為,兩者之間存在緊密聯系。首先,我們看到,從2005年6月開始,股市逐步走出波瀾壯闊的牛市行情。當然,正如市場所認為的那樣,這波牛市行情要歸功於2005年進行的股權分置改革。我們不否認股改是推動本次行情的核心動力,但在這個過程中,的人忽略了匯改的作用。人民幣匯率先是跌破1:8關口,繼而逼近7.6的水平,人民幣大幅升值無疑對股市走牛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匯改和股改幾乎出現在同一時點,也意味著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聯系,如果仔細分析,此輪人民幣升值略早於股市啟動,也反映出人民幣升值對股市行情啟動有一定的前兆預示。其次,一直到2007年10月份之前,人民幣升值與股市走勢都呈現出正相關關系,兩者互為影響的成分。但當股市瘋狂到極致的時候,也就是在2007年10月16日股市達到頂部之後,市場急轉直下,一路狂瀉。而此時,人民幣升值的步伐不但沒有停止,反而在股市見頂之後,出現了加速升值,一直漲至次年4月份。4月份之後,人民幣升值的步伐才有所減弱,直至走平。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在股市走熊的過程中,股市的反應明顯早於人民幣匯率的反應,股市行情對人民幣匯率有一定的拐點指引作用。最後,我們分析一下人民幣匯率溫和升值時股市的表現。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一直到目前,人民幣匯率變動不大,基本維持在6.8的水平,處在溫和升值的過程中。與前期大起大落的走勢相比,這個時期的股市無疑呈現出溫和上漲的趨勢。從時間段上看,人民幣匯率走平的拐點出現在2008年7月份,而股市企穩回升出現在2008年10月份,再次說明在牛市行情到來前,人民幣匯率的表現對股市行情有一定的先行特徵。整體上看,股市的表現和人民幣匯率的表現互為牽引。在牛市行情中,人民幣匯率的反應要早於股市的反應,而在熊市行情中則恰好相反,股市的反應要早於人民幣匯率的反應。另外,人民幣升值對股市短期內還是具有利好效應的,投機性資本的流入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股市行情。但這裡面有一個人民幣兌美元臨界值的問題,臨界值究竟是1:5還是1:6並不好確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如果人民幣持續升值,將會發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勢必會傳導到資本市場上來,那個時候就會給股市帶來負面影響。2。採取一次升值10%的方式對股市的影響如果採取一次性升值10%的方式的話,就會對投資者心理產生影響,投資者多會先採取觀望態度,來進一步分析未來人民幣走勢。這種現象表現在股市上,就是多空雙方進入僵持狀態,而一旦市場達成共識,投資者在心理上和技術操作上就會形成需要回補的慾望,從而可能改變單邊上行的趨勢。由此,熱錢對於人民幣升值預期的憧憬變得謹慎,他們進入中國市場投資的熱情會迅速降溫,而之前已經進入國內證券市場套利的游資會迅速套現出場,屆時股市會遭受一定的沖擊,股價會出現下跌。比如1985年日元大幅升值後的日本和1989年台幣大幅升值後的台灣,其股市都經歷了游資推動沖高而後劇烈回落的過程,不過股市不會一味跌下去,後期會逐步企穩回升。人民幣大幅升值會使得部分個股受益,如房地產及商業地產業、機場、港口、鐵路等基礎設施或具有相對壟斷性非貿易不動產行業,以及航空板塊、進口國外大型電力設備或電信基礎設備的個別電力、電信運營板塊,因為人民幣大幅升值將使得那些有很大部分負債為國外貸款的企業債務規模降低,企業的凈利潤相應增加。3。小幅漸進升值或一次性升值3%—5%對股市的影響無論是一次性升值3%—5%或者是緩慢小幅升值,都將強化國際市場對人民幣長期穩步升值的預期,他們會通過外匯市場、股票市場等資本市場進入中國內地,推高中國內地的資產價格。而境外資金的流入再加上國內民間資本的共同作用,無疑會給股價帶來長期性的利多影響。從目前我國滬深300的走勢來看,在形態上形成了一種收斂三角形,價格存在向上突破的跡象。從過往人民幣升值後的證券走勢來看,進一步加大了其向上突破的可能。二、兩種升值方式對期市的影響1。一次升值10%對期市的影響人民幣大幅升值對期貨市場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幾個重要的進出口品種上面,其中大豆、橡膠、銅以及鋼鐵所受影響最大。人民幣升值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短期會對國內期貨市場價格形成壓力。大豆、銅、橡膠等品種的進口依存度較高,人民幣升值後對這些品種的利空影響較大。但根據歷史數據統計,2005年7月21日,央行實行了更富彈性的匯率機制,第二天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但對期貨市場走勢的影響並不明確,各品種漲跌不一,大豆下跌2.45%,銅上漲0.39%,橡膠上漲1.76%。2005年7月人民幣升值對期貨市場的影響但中長期來看,人民幣升值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期貨市場外強內弱的局面,國內進口的增加,擴大了國際商品的需求,有利於國際商品價格的上漲,而國際商品價格的上漲又會拉動國內相關商品價格的上漲。2005年7月人民幣升值後,橡膠內外盤比價短期走勢雖然不明顯,但在之後兩年的時間里,日本橡膠與上海橡膠比價是持續走低的,由95點下跌到67點,下跌幅度超過30%;大豆在之後兩年半的時間里基本保持外強內弱格局,比價由2005年7月的3.8下滑到2008年2月份的2.41,下降幅度達到36%;金屬銅也保持了兩年多的外強內弱走勢。不過,人民幣匯率對商品價格的影響並不是根本性的,最終商品價格還是由供求關系決定。人民幣升值有利於降低鋼鐵行業的采購成本,進而降低國內的鋼鐵價格。目前鋼鐵行業中有40%的鐵礦石依賴進口,而以鐵礦石為主的原料佔到鋼材成本的40%—50%。但是對於鋼材的出口不利,人民幣升值將導致中國的鋼鐵出口價格增加,進口鋼鐵價格降低,由於中國目前主要出口的是低附加值的鋼坯、長材、熱卷等鋼鐵產品,而從國外輸入的大都是高附加值的冷板、鍍鋅等產品。人民幣升值後會使國外鋼鐵產品價格偏低,市場競爭力更強,佔有率也更高,對國內出口的鋼鐵會產生擠兌作用,由此會惡化國內鋼鐵供大於求的狀況,導致國內鋼鐵價格下跌。2。小幅漸進升值或一次性升值3%—5%對期市的影響採取人民幣小幅漸進升值類似於溫水煮青蛙,短期來看,對進口商品價格影響不是很大,但是中長期來看,小幅漸進升值會形成人民幣持續升值預期,而持續升值預期與持續升值疊加,會加快人民幣升值的步伐。屆時在國際市場上中國因素將被進行新一輪炒作,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將會受到進一步支撐,從而對國內商品價格產生引領作用,其起到的作用與上述人民幣大幅升值給期貨市場帶來的影響基本相同,而採取一次性升值3%—5%與大幅升值10%加上波動區間對期貨市場的影響相同。對股市及期市的影響「廣場協議」指的是在1985年9月,由美、德、法、英、日五國財政部長及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最終達成協議,決定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主要貨幣有秩序地下調,以解決美國巨額的貿易赤字。1985年「廣場協議」簽訂後的10年間,日元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國際資金大量湧入,日元升值導致日本出口產業受到很大影響。為刺激經濟增長,日本政府實施了寬松的貨幣政策,從1986年起,日本的基準利率大幅下降,使得國內剩餘資金大量投入股市及房地產等虛擬經濟體上。「廣場協議」簽訂後的5年時間里,日本股價每年以40%的速度增長,而同期日本名義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從而形成了上世紀90年代著名的日本泡沫經濟,日本經濟迅速泡沫化,並在「廣場協議」簽訂5年後走向崩潰。「廣場協議」簽訂後5年日本匯市和股市的漲幅通過觀察1985年—1989年間日本股市和匯率走勢可以發現,日元升值與日本股市上漲之間並不存在前後一致的正相關性。日元升值之所以能在1985年—1987年間推動日本股市上升,主要是因為當時日本政府錯誤的經濟政策導致資金過剩,而日本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後又未能為這些過剩的資金找到很好的出路,使得大量過剩資金轉向了房地產和股市等資產市場,最終引發了股市和房市泡沫。「廣場協議」後日元匯率與日經225走勢對比在1985年—1989年日元升值期間,具有資產屬性的地產、消費品、原材料大幅上漲,這一階段地產、消費服務、公用事業和保險板塊股票漲幅分別為762%、709%、626%和617%,原材料工業隨著房地產行業的繁榮而復甦,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日本國內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市場投資機會及風險根據我們以上的分析,後期我國很可能是採取小幅漸進升值或者3%—5%的一次性升值。無論是對於中國市場的分析還是日本「廣場協議」後日本股市和期貨市場的走勢分析,我們都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本國幣種升值對股市具有利好效應。具體到板塊,金融股無疑是幣種升值最大的受益板塊,幣種升值將支撐金融股持續走強。我們知道,在我國股票市場上,金融類股票是滬深300最大的權重板塊,即金融板塊的表現成為滬深300走勢的關鍵。從人民幣升值和股市聯動這個主線來看,人民幣升值給股指期貨帶來的是機遇,投資者可以從人民幣升值角度來把握股指期貨的投資機會,但必須考慮人民幣升值的臨界值,人民幣升值壓力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對於金融市場投資是件好事,但萬一超過合理范圍,其投資風險就會放大。對大宗商品市場而言,無論是人民幣小幅漸進升值還是3%—5%的一次性升值,中長期來看都會形成商品市場外強內弱的格局。因此,穩健的投資者可以擇機嘗試內外盤的套利操作,即買CBOT大豆拋國內連豆、買倫銅拋滬銅進行套利操作;激進的投資者則可以耐心等待大豆、銅、橡膠等品種的買入機會以及鋼材的賣出機會。不過,由於我們設定的投資機會都是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沒有發生變化的基礎下進行的,因此,一旦財政或者貨幣政策發生轉向,市場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屆時投資者需要及時控制好倉位,規避風險。(期貨日報)航空股等持有外債的上市公司則因為減少實際償還額而受益;持有人民幣資產經營的企業財富效應明顯,如房地產業、銀行業,這些企業還將受到外資的追捧。」不過,宏源證券高級分析師范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說:「對於房地產等板塊,如果緩慢升值確實利好;一次性升值之後則會讓部分熱錢撤出大陸市場,反而利空房地產等板塊。」提到人民幣升值的受益股,市場幾乎都集中在進口型企業、資源型企業以及持外匯的企業上。實際上,人民幣升值在很大程度上亦影響與國家政策息息相關的品種,因為人民幣升值以後,海外資產進入中國,必將選擇優質的投資標的,那麼時下正熱的新興戰略性產業概念股或將繼續保持升勢。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除公認收益的行業外,業內人士依然建議投資者繼續關注與政策緊密聯系的中小盤股。而東部沿海的外向型企業,未來如果人民幣升值,將受到很大的影響,他們正在積極應對。錢江集團是國內摩托車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所生產的錢江牌摩托車除暢銷國內市場外,在歐洲、美國和墨西哥等經濟發達國家也佔有較大的市場,是國內摩托車出口歐美市場最大的出口企業之一。公司董事長林華中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還看不出匯率預期變化將會對公司的業務產生大的影響。在他看來,企業對匯率變化不怕,就是怕起伏大,匯率變化要比較緩慢才好。林華中說:「對於企業來說,人民幣升值與否,我們不能掌控,如果匯率發生變化,我們只是希望能有一個度,比如控制在5-10之間,企業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需要緩慢再緩慢,而且盼望政府能出台一些政策,比如退稅調整等,讓外向型企業能夠平穩過渡發展。」雅戈爾集團董秘劉新宇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匯率的升值預期對外貿有些影響,但對於雅戈爾集團的預期影響不會太大,在雅戈爾的公司結構里,外貿效益比重不高,公司主打國內市場,注重推廣品牌服裝,經歷金融危機後,公司一如既往注重內銷,近期將推出一些新品牌,在原有渠道的基礎上進行整合。」上海歐宏投資公司主要是做國際奢侈品生意,公司董事長滕敏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評估一國匯率問題,一個重要因素是看實際的國際收支狀況,特別是一般項目下的平衡狀況。歐宏主要業務是做進口生意,出口生意目前佔比並不大,相對來說,美元貶值對其更加有利。中國東部沿海城市的外向型企業,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都表示,保持現有的匯率,並一直穩定下去是比較合理的結果,不希望匯率有太大的變化。被忽略的受益股除了銀行、地產、造紙、航空等老生常談的行業外,受益於人民幣升值的還有科技、新能源、電力、通訊等行業,本報精選其中個股,供投資者參考。長電科技600584點評:長電科技可謂正宗的物聯網概念股。截至去年四季度,長電科技的前十大流通股有6家為基金,1家為英國保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如果未來人民幣升值成為現實,那必將吸引的海外資產進駐優質的公司。短線該股漲勢如虹,建議投資者逢低介入,注意追高風險。金晶科技600586點評:金晶科技作為一家新能源企業,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節能新材料基地。未來人民幣升值後,一定會削減其引進技術的成本。目前已有QFII持有該公司股權。鑒於業績向好,天相投資給予「增持」評級。深南電A000037點評:深南電A是一家電力設備公司,未來如果人民幣漸進式升值,將逐步減少公司的進口采購國外機組的成本,折舊費也會有所下降。在燃料成本方面,哪怕升值兩個百分點,也將減少2400萬的成本,利潤增厚可期。該股目前已經進入良好的上升通道,值得關注。天威保變600550點評:天威保變是國內最大的變壓器生產基地之一,人民幣升值預期變為現實,會大大降低公司生產變壓器的原材料成本。此外,隨著關於新能源發展政策的陸續出台和逐步落實,公司投產項目的產能將得到釋放,未來新興行業整體景氣的回升將為公司帶來的關注焦點。國金證券給予「買入」評級。中國聯通600050點評:人民幣升值對電信運營商也有利好效應。中國聯通作為國內最大的運營商之一,有大筆的海外銀團貸款,如果人民幣升值2%-5%能夠成為現實,中國聯通的海外利息貸款將大規模下降,這對於提高公司盈利水平是利好。強生控股600662點評:強生控股絕對是海外資金最為青睞的投資標的。根據公司2009年年報顯示,該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中有7隻QFII基金,目前,QFII持有該股共計3641.4935萬股。一旦人民幣升值預期落地,這種原本就受到外國資金眷顧的公司,定會贏得的資金介入。此外,公司本身的房地產業務也會受到人民幣升值利好。(華夏時報李葉應遼產)造紙行業:人民幣升值帶來主題性投資機會造紙行業是我國第三大用匯行業,而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紙漿進口國。人民幣升值,將從進口原材料成本下降和產品出口遭受匯率損失兩個方面對造紙行業產生影響。綜合人民升值對出口和內銷的影響,我們測算顯示:若人民幣升值1%,行業凈利潤增幅3.25%,若升值3%,行業凈利潤增幅9.57%。行業景氣度處於高位2010年1~2月我國造紙工業主要產品產量為1414萬噸,同比增長27.87%,進口增長19.9%。造紙行業2010年1~2月份行業銷售毛利率、銷售利潤率分別為13.5%、5.48%,創2009年來新高。造紙行業2010年1~2月份累計利潤總額為69.69億元,同比增長195%,同比漲幅創歷史新高。隨著行業基本面的改善,固定資產投資穩步提升,2月份同比增速為30.2%,超過2007年平均增速,說明一季度行業景氣度處於高位。我們預計,2010年造紙行業景氣度上半年、下半年增速同比分別為15%、10%。原材料價格漲勢迅猛在全球經濟回暖,木漿需求回升,國際商品漿供應偏緊,智利地震和芬蘭港口工人罷工等因素影響下,國際紙漿製造企業和貿易商不斷上調價格。國際木漿價格在2009年4、5月份觸底後快速反彈,目前歐洲市場NBSK報價888.8美元/噸和656.0歐元/噸,較2010年初分別上漲10.7%和15.8%。國際木漿供不應求的局面短期內難以有明顯改善,預計在今年二、三季度國際木漿價格仍將維持在高位。在上述諸多因素影響下,目前我國進口木漿CFR價格已創新高。進口闊葉漿CFR港口報價較年初已上漲14%以上,針葉漿較年初上漲12%以上。國產漿出廠價也隨之走高,其中3月份國產針葉漿提價幅度在1000元/噸以上,較年初上漲45%以上,闊葉漿價格也在高位,較年初上漲15%以上。人民幣升值提升行業凈利造紙行業是我國第三大用匯行業,而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紙漿進口國。人民幣升值,將從進口原材料成本下降和產品出口遭受匯率損失兩個方面對造紙行業產生影響。但我國紙及紙板出口占行業總產出的比重較低,2009年紙及紙板出口600.34萬噸,同比下降2.87%,占當年總銷量的6.46%。我國造紙原材料對外依存度較高。2008年紙漿消耗總量7360萬噸,其中木漿佔22%,廢紙漿佔60%,非木漿佔18%。進口木漿占我國木漿消耗量的58%,進口廢紙占廢紙總用量的44%左右。近年進口纖維原料占我國紙漿總消耗量比重維持在39%左右。綜合人民升值對出口和內銷的影響,我們測算顯示:若人民幣升值1%,行業凈利潤增幅3.25%,若升值3%,行業凈利潤增幅9.57%,行業將受益於進口原材料購買力的提升和較低的出口依存度。在選股策略上,可遵循兩條主線:一是人民幣升值預期存在的交易性機會,如太陽紙業、博匯紙業、華泰股份;二是關注有資產注入或重組預期的岳陽紙業、福建南紙.(德邦證券)航空板塊存交易性機會不建議追高事實上,05年7月中國啟動的匯率機制改革催生了A股的一輪大牛市。數據顯示,上證指數雖於7月微漲0.19%,不過在05年7月至07年10月間竟從1004點附近飆升至6124點,期間累計漲幅不僅高達451%,月K線更創出「十連陽」的奇跡。此次央行提推進匯改,會否在A股市場上再刮旋風呢?長城證券宏觀策略師臘博認為,從歷史經驗看本來匯改對A股是利好,不過目前股市活躍度已較過去有所下降。更重要的是,最新經濟數據更映射出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速可能放緩擔憂。由於匯改後人民幣升值對股市利好是建立在海外熱錢流入加速的預期上,但在經濟增長預期走弱情況下勢必也將推低熱錢流入預期。故在市場焦點仍集中於經濟基本面大背景下,預計下周A股市場不會受太大影響。盡管如此,板塊或多或少將存在一些交易性機會。其中航空板塊因企業設備多以美元計價,若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勢必降低企業成本。這種情況下,下周一航空板塊可能會有一波短期行情。臘博具體解釋道,若周一航空板塊個股有低開幾個點情況,投資者可短期介入,一旦個股有10%漲幅可見好就收;但若航空板塊周一高開,伴隨個股有4%-5%升幅的話,投資者可迴避或逢高減持。建議關注南方航空(600029,收盤價6.72元)、中國國航(601111,收盤價11.02元)等權重股。此外,房地產板塊盡管受惠於人民幣升值,不過在當前調控政策仍未出完情況下,投資者應謹慎。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指出,周六央行推進匯改消息對A股實際上偏利空,因目前經濟形勢是增長有放緩趨勢,這種情況下人民幣若進一步升值勢必削弱企業出口。這不同於經濟高速增長下,人民幣升值預期加強會帶動熱錢快速流入,最終推高A股等資產價格。建議關注航空板塊,而房地產板塊因仍處政策觀察期,未必是利好。

Ⅱ 哪些因素會影響豆粕期貨價格 這些因素如何影豆粕響期貨價格

影響豆粕期貨價格變動因素

1.豆粕供給因素分析:豆粕生產和消費情況、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情況已經作了介紹,這些因素都是影響豆粕價格的重要因素。豆粕供給方面主要由三部分組成:a、前期庫存量,它是構成總產量的重要部分,前期庫存量的多少體現著供應量的緊張程度,供應短缺價格上漲,供應充裕價格下降。b、當期生產量。豆粕當期產量是一個變數,它受制於大豆供應量、大豆壓榨收益、生產成本等因素。c、豆粕的進口量。我國即將加入WTO,豆粕市場的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近幾年我國已經成為豆粕進口國,國際市場對國內豆粕市場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因此,應盡可能及時了解和掌握國際市場,國際價格水平,進口政策和進口量的變化。美國是主要的豆粕出口國,每周四美國農業部發布出口銷售報(U.S.ExportSalesReports),其中有美國豆粕出口數據,包括美國對中國的出口數據,有比較重要的參考價值。在分析豆粕供求情況時,特別要注意的是,儲存時間較短。在南方,豆粕的儲存時間一般為3-4個月而在北方可儲存8個月左右,從而使豆粕在現貨市場上周轉很快,貿易商都希望在短期內完成交易。一旦儲存時間過長,豆粕質量發生變化,廠家只能降價銷售。豆粕儲存的這一特點決定了,一旦出現集中供貨的情況,豆粕的區域性價格就會立即下跌。例如,進口豆粕集中到貨,會影響進口口岸周邊地區的供求關系,導致豆粕價格下跌。豆粕儲存時間短,一方面促進了豆粕的市場流動,另一方面也造成豆粕價格波動頻繁。此外,影響供給的其他因素還有:國內大豆加工能力,替代品(如其他餅粕、玉米等)的相對生產成本等。

2.豆粕需求因素分析,豆粕需求通常有國內消費量、出口量及期末商品結存量三部分組成。a、國內消費量。它並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常數,而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而變化。影響豆粕國內消費量的主要因素有:國內飼料工業發展情況,消費者購買力的變化,人口增長及結構的變化,政府鼓勵飼料工業發展的政策等。b、出口量。在產量一定的情況下,出口量的增加會減少國內市場的供應;反之,出口減少會增加國內供應量。目前,我國豆粕產量不能滿足國內需求,因此沒有豆粕出口的情況。c、期末商品結存量。如果當年年底存貨增加,則表示當年商品供應量大於需求量,期貨價格就可能會下跌;反之,則上升。由於豆粕的存儲時間較短,期末結存量數據對豆粕價格影響較小。豆粕需求還要考慮國際市場的供求變化,特別是東亞、東南亞國家的需求變化,亞洲國家的消費者食用禽肉、豬肉較多,養殖業、飼料業比較發達,對豆粕的需求量較大。亞洲國家的經濟景氣狀況對豆粕的需求有較大的影響,經濟不景氣,亞洲地區的進口量就少;經濟復甦、增長,豆粕進口量就會增加。

影響需求的其他因素還有:消費者的購買力,消費者偏好,替代品的供求,人口變動,商品結構變化及其它非價格因素等。

Ⅲ 寫大豆期貨價格的時間序列分析,想從期貨與現貨這個角度入手,但是不知道怎麼提取數據,

首先你要去收集數據啊,看看vip文獻吧
我經常幫別人做類似的數據分析的

Ⅳ 高分求高手幫忙寫論文 題目是 我國推出股指期貨的意義

什麼是股指期貨

股票指數期貨(簡稱股指期貨)是買賣雙方根據事先的約定,同意在未來某一個特定的時間按照雙方事先約定的股價進行股票指數交易的一種標准化協議。簡言之,是一種以股票價格指數作為「標的物」的金融期貨合約

股市投資者在股票市場上面臨的風險:一種是股市的整體風險,又稱為系統風險,即所有或大多數股票的價格一起波動的風險;另一種是個股風險,又稱為非系統風險,即持有單個股票所面臨的市場價格波動風險。通過投資組合,即同時購買多種風險不同的股票,可以較好地規避非系統風險,但不能有效地規避整個股市下跌所帶來的系統風險。而股票指數基本上能代表整個市場股票價格變動的趨勢和幅度,於是,人們開始嘗試著將股票指數改造成一種可交易的期貨合約並利用它對所有股票進行套期保值,規避系統風險,於是股指期貨應運而生。

股指期貨的實質就是將對股票市場價格指數的預期風險轉移到期貨市場的過程,其風險是通過對股市走勢持不同判斷的投資者的買賣操作相互抵消的。

推出股指期貨的意義

股指期貨作為基礎性風險管理工具,具有價格發現、套期保值的功能,它的推出填補了由於我國股票市場缺乏賣空和融券功能,市場缺乏針對系統性風險的管理手段這一空白,將改變證券市場缺乏規避系統性風險工具的現狀,為機構投資者提供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的全新選擇;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則豐富了投資手段,使價值投資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股指期貨推出的直接意義就是豐富了期貨市場的交易品種,給投資者增加了新的投資品種和風險管理工具。對券商而言,股指期貨的推出既可以增加自營品種,也可以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增加了新的利潤來源;對基金而言,股指期貨的推出既增加了投資品種,也能提高其資產配置的效率;對保險公司而言,股指期貨的推出更為其資金管理提供了極為有力的風險管理工具。總之,股指期貨的推出,促進了不同投資者投資模式的多元化。

■股指期貨的推出將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連接在了一起,改變了兩個市場割裂的狀態。同時股指期貨的做空機制改變了過去單一的只能做多的股市運作模式,給市場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對價格發現、資產配置以及套期保值等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短期內,期貨和證券雙方在資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可以優勢互補,而從長遠來說,基本市場交易制度的完善,使國內資本市場向本源意義上的國際發達的資本市場回歸。

■股指期貨的推出為投資者提供了有效的規避與分散風險的工具。投資者可以通過期貨和現貨的組合投資來規避系統性風險,改變了過去只能以賣出現貨股票的方式來規避風險的方式。投資者既可以利用股指期貨的杠桿作用進行放大投資以獲取高額利潤;也可以通過買入看好的股票同時買空股指期貨來迴避系統風險並獲取套期保值的收益。總之,通過股指期貨,投資者既可以在牛市中持有股票獲利,也可以在股市處於大幅波動時鎖定風險而獲取穩定收益。

■股指期貨的推出提高了市場上資源配置的效率。價格發現是股指期貨一大功能,因而股指期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引導現貨價格,從而引導和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提高配置效率,促進我國資本市場功能充分、有效的發揮。

■股指期貨的推出可以促進股價的合理波動,充分發揮經濟晴雨表的作用。股指期貨的交易能夠凝聚各種信息,有利於提高股市的透明度。如果股市價格與股指期貨市場間價差增大,將會引來兩個市場間的大量套利行為,從而抑制股票市場價格的過度波動;通過集合競價可產生反映國民經濟的未來變化不同到期日的股票指數期貨合約價格;同時,由於股指期貨價格一般領先於股票現貨市場的價格,也有利於提高股票市場價格的信息含量。

■股指期貨的推出,增加了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在證券全球化的今天,股指期貨的推出成為一個國家增強本地資本市場競爭力的突破口,並不斷發展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因而,這對促進我國與國際市場接軌,增強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Ⅳ 陸文聰的發表論文

主要國際期刊文章:* Chinese Grain Supply and Demand in 2010: Regional Perspective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In: Germ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Vol 3/2005 (55), p. 61 – 68.(英文,SCI收錄論文) 1/2*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Market Policy on Crop Proction in China. In: Food Policy, Vol. 27/5-6 (2003), p. 561-573.(英文,SCI和SSCI收錄論文) 1/1* Agrarmarktpolitik in China nach dem WTO-Beitritt: Reformen und Perspektiven. In: Germ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4/2002 (52), p. 249 – 254。(德文,SCI收錄論文)1/1* Chinese Agriculture after the WTO Accession: Competitiveness and Policy. In: Quarterl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e, Vol. 40 (2001), No 3, p. 251-268. (英文)1/1* Zur Frage der Wettbewerbsfähigkeit der chinesischen Landwirtschaft nach dem WTO-Beitritt. In: Berichte über Landwirtschaft, Vol. 79(2001), p 97-111. (德文,SCI收錄論文) 1/1* Auswirkungen der chinesischen Agrarmarktpolitik auf die Pflanzenproktion in der Provinz Zhejiang in der VR China. In: Berichte über Landwirtschaft, Vol. 76(1998), p.115-130。(德文,SCI收錄論文)1/1* Ueberlegungen zur Entwicklung der Landwirtschaft in der VR China. In: Berichte über Landwirtschaft, Vol. 70(1995), p.315-327。(德文,SCI收錄論文)1/2* Inter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s: Catalysts for Increased Chinese Food Quality. Copenhagen Journal of Asia Studies,Vol 26, Issue 1, 2008. 1/2* Integrating Africa to Global Economy: Seeking a Trilateral Partnership of Sino-US and European Union. Af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Vol. 4 (10), pp. 903-912, October, 2009. (英文,SSCI收錄論文)2/2* Policy Reform and Proctivity Change in Chinese Agriculture: A Distance Function Approach. I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Volume 81, Issue 1, October 2006, Pages 61-79. (英文,SSCI收錄論文)3/3近年來主要國內期刊文章:* 兼業農民的非農就業行為及其性別差異 中國農村經濟,2011年第6期。(浙大一級期刊)。1/2* 中國出口增長的就業效應:基於CGE模型的分析。國際貿易問題,2011年第9期。(浙大一級期刊)。1/2*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糧食供求區域均衡:對國家糧食安全的啟示。農業經濟問題,2011年 第04期。(浙大一級期刊)。1/3* 江西虛擬水消費與貿易研究——基於投入產出分析。《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11年第8期。2/2* 排污強度的空間差異與收斂:基於長三角地區的實證分析。《經濟經緯》,2011年4期。1/2* 基於當前經濟形勢如何優化治理家族企業。《中國外資》,2011年第14期,人大復印資料《企業家信息》2011年08期全文轉載。(浙大一級期刊)。2/2* 規模化養殖場廢棄物處理方式的優化研究——以北京順義區某村生豬養殖為例。《中國畜牧雜志》2011年第6期。(浙大一級期刊)。1/3*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糧食供求變化趨勢。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1期,人民大學復印資料《農業經濟研究》2011年05期全文轉載。(浙大一級期刊)。1/3* 水資源協調利用的利益補償機制研究。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第11期,人大復印資料《生態環境與保護》2011年03期全文轉載。(浙大一級期刊)。1/2* 跨區水利工程投入與受益的區域利益協調機制研究。《水利學報》,2010年第8期。(浙大一級期刊,EI收錄)。1/3* 中國技術創新區域變化及其成因分析——基於面板數據的空間計量經濟學模型。《科學學研究》,2010年第10期。(浙大一級期刊)。2/2* 集約化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來自北京順義區農村的政策啟示。《農業現代化研究》,2010年4期。1/4* 中國工業減排的驅動因素研究:基於LMDI的實證分析。《統計與資訊理論壇》,2010年第10期。1/2* 基於空間計量經濟模型的縣域糧食生產區域格局研究。《農業技術經濟》,2010年第5期,人大全文復印資料《農業經濟研究》2010年10期全文轉載,(浙大一級期刊)。2/2* 糧價波動下的東部動物性食品消費研究。《統計與決策》,2009年第4期。2/2* 農民工健康權益問題的理論分析:基於環境公平的視角. 《中國人口科學》,2009年第3期。(浙大一級期刊)。1/2* 中國居民食品消費的AIDS模型分析。《統計與資訊理論壇》,2009年第9期。2/2* 中國糧食生產的區域變化:人地關系, 非農就業與勞動報酬的影響效應。《中國人口科學》,2008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農業經濟導刊》2008年第9期全文轉載。(浙大一級期刊)。1/3* 中國糧食生產空間布局變遷實證。《經濟地理》,2008年第5期。(浙大一級期刊)。2/2* 國家財政支農與農民增收的實證研究。《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年第1期。1/2* 收入增長中城鄉居民畜產品消費結構趨勢實證研究。《技術經濟》,2008年第2期。1/2* 上海財政支農結構及政策優化評析——基於灰色關聯分析理論。《技術經濟》,2008年第11期。1/2* 農地流轉供求關系實證分析—以上海為例.。《中國農村經濟》,2007年第1期。(浙大一級期刊)1/2* 中國玉米生產率增長、技術進步與效率變化:1990-2004年。《農業技術經濟》,2007年第4期。2/2* 談大學生「村官」在和諧農村建設中的作用。《浙江青年專修學院學報》, 2007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青少年導刊》2007年第11期全文轉載。(浙大一級期刊)2/2* 浙江省現代畜牧業發展水平的基本判斷及綜合評價。《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1/3* 中國糧食生產區域格局變化及其成因實證分析。《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1/2* 乾旱地區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參與式管理的農戶行為分析。《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6年第11期,人大復印資料《農業經濟導刊》2007年第5期全文轉載。(浙大一級期刊)2/2* 教育資源不均等對收入差異影響研究。《復旦教育論壇》,2007年第6期。1/2* 關於我國教育發展與收入差異研究。《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教育學》2008年第4期論點摘編。1/2* 中國—歐盟農產品貿易增長動因分析:基於CMSA模型。《農業經濟問題》,2007年第12期。(浙大一級期刊)1/2* 農業產業化中農戶經營風險特徵及有效應對措施。《福建論壇(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7期,人大復印資料《農業經濟導刊》2005年第11期全文復印。(浙大一級期刊)1/2* 農戶種植業風險及其認知比較研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2/3* 中國農村勞動力素質對農業效率影響的實證分析。《農業技術經濟》,2006年第2期。2/2* 俄羅斯土地改革歷程與現狀。《世界農業》,2006年第1期。2/2* 我國大豆期貨價格協整關系與引導關系的實證研究。《農業經濟》,2006年第4期。2/3* 市場化轉型中的農民收入影響效應研究——對浙江、湖北兩省的實證分析。《中國人口科學》,2005年第8期,人大復印資料《農業經濟導刊》2005年第12期全文復印。(浙大一級期刊)。1/2* 中國與歐盟農產品產業內貿易實證分析。《國際貿易問題》,2005年第12期,人大復印資料《外貿經濟、國際貿易》2006年第5期全文復印。(浙大一級期刊)。1/2* 農戶農業生產的風險反應:以浙江為例的MOTAD模型分析。《中國農村經濟》,2005年第12期。(浙大一級期刊)。1/2* 中國糧食供求展望:一個分區域、多市場模型的模擬分析。《中國農業經濟評論》,2005年第3期。1/1* 重構農業對社會的貢獻。《中國農村經濟》,2004年第1期。(浙大一級期刊)。1/2* 對我國主要農產品產需變化趨勢的基本判斷及其政策啟示。《中國農村經濟》,2004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農業經濟導刊》2004年第7期全文復印。(浙大一級期刊)。1/1* 中國糧食供求變化趨勢預測:基於區域化市場均衡模型。《經濟研究》,2004年第8期。 (浙大權威期刊)。1/2* 農業行業協會:利益代表而非經濟合作。《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5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4年第6期轉載。(浙大權威期刊)。2/2* 糧食政策市場化改革與浙江農作物生產反應:價格、風險和定購。《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3期。(浙大一級期刊)。1/2* 農業貿易自由化對中國環境的影響與對策。《中國農村經濟》,2002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農業經濟導刊》2002年第5期全文復印。(浙大一級期刊)。1/2* 加入WTO後的中國農業:國際競爭力和政策改革。社會科學報,2002年總第803期,第三版。* 明天的農業:激勵、制度、基礎設施和創新。中國農村觀察,2001年第6期。1/2* 植物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市場化機制和國際制度。自然資源學報,2000年第3期。(浙大一級期刊)。1/2

Ⅵ 求一篇文章,以價格(就是價錢)為題,大約800字左右

什麼價格?

2008年我國消費價格漲幅將出現回落

摘要:2007年我國消費價格出現了較快上漲,尤其是肉、禽、蛋價格出現了大幅度上漲,價格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本文分析回顧了2007年前三季度的價格走勢,分析了影響2007年末和2008年價格的各項因素,並對2007年末和2008年價格走勢進行了分析預測。基本結論是主導我國消費價格近期走勢的食品價格將將逐漸回落,帶動2008年我國消費價格整體漲幅回落。

關鍵詞:消費價格 影響因素 預測

2007年前三季度,在食品價格上漲的帶動下,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出現了加快上漲的走勢。但由於9月份當月CPI同比上漲6.2%,較8月份的6.5%小幅下降,相反,在消費價格漲勢趨緩的同時,工業品出廠價格和生產資料價格漲幅在最近兩個月卻出現了反彈,加上此前許多機構和經濟學家估計2007年第四季度之後消費價格將出現回落,居民消費價格和其他價格的走勢究竟如何,是否會開始進入漲幅下降的階段,成為各方面關心的話題。本文重點分析消費價格的未來走勢。

一 2007年價格走勢分析

從2007年各類價格的走勢來看,呈現明顯的結構性特徵。主要表現為:消費價格的漲幅較高,而工業品出廠價格和生產資料購進價格漲幅較低;從消費價格的各構成部分來看,食品價格上漲較快,而非食品價格上漲較慢;從各類食品價格的上漲情況來看,肉禽蛋類價格上漲較快,糧食、果品等價格上漲較慢甚至部分品種長期處於下降狀態。各類價格的具體走勢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消費價格上漲幅度呈現提高趨勢

在食品價格快速上漲的帶動下,2007年居民消費價格出現了較快上漲,從3月份開始持續超過3%的年度調控目標,7、8月份連續兩個月突破公認的可承受通貨膨脹率界限值5%,8月份當月同比漲幅達到6.5%,9月份較8月份略有回落,同比上漲6.2%。

(二)工業品出廠價格和生產資料價格先抑後揚

2007年上半年流通領域生產資料價格、工業品出廠價格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漲幅基本上呈現下降走勢,但先後在7、8月份止跌反彈。

工業品出廠價格和生產資料價格的變化都受到了國際油價等因素的重要影響。上半年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乏力的主要原因是原油出廠價格下跌及其對石油加工品價格的影響,這主要是受到了國際石油價格下跌的影響。與上年同月相比,2月份以後原油出廠價格一直處於下降狀態,而2006年前三季度原油出廠價格的同比漲幅一直在20%以上。原油出廠價格的下跌,還帶動了石油加工品價格漲幅的下跌。由此可以看出,2007年上半年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的下降,與生產資料價格漲幅下降的影響關系密切。相反,到了2007年下半年,國際油價開始出現明顯上漲,2007年10月底國際石油期貨價格甚至突破了每桶90美元大關。由於國際油價和國內農產品價格上漲,帶動相關價格的漲幅提高,從而導致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進而導致工業品價格同比漲幅的提高。前三季度累計,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2.7%;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3.8%;中國物流中心編制的流通領域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上漲3.6%,三者的漲幅都呈現漲幅先下降、後上升的走勢,但三者的累計漲幅都低於消費價格。

(三)消費價格上漲主要受食品價格的帶動

從消費價格構成情況來看,居民消費價格的加快上漲主要由食品價格的上漲所帶動,第一季度食品價格同比上漲6.2%,高出CPI整體漲幅3.5個百分點,高出非食品價格漲幅約5個百分點;第二季度食品價格同比上漲8.9%,高出CPI整體漲幅5.3個百分點,高出非食品價格漲幅近8個百分點;第三季度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6.8%,高出CPI整體漲幅10.7個百分點,高出非食品價格漲幅近15.5個百分點。總體來看,食品價格上漲迅速加快,與非食品價格漲幅的差距越拉越大,是帶動消費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

(四)食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糧食價格和飼養周期的影響

2007年以來,食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糧食價格上漲帶動副食品價格上漲和受飼養周期影響造成的豬肉、雞蛋價格周期性上漲。糧食價格上漲主要是受到國際糧食價格上漲和國內糧食需求增加的影響,由於2007年國際糧食價格繼續高漲,由此引起2007年前三季度糧食凈出口增加,對國內市場供求平衡狀況產生一定影響。玉米是我國主要出口品種,2007年1~9月份我國玉米出口了3074300噸,同比提高97.7%,同期內玉米進口數量同比下降83%,凈出口量呈現大幅度增長的態勢。國內糧食需求的增長,除了因人口和收入增長帶動的糧食需求增長之外,近兩年來,以投資燃料乙醇項目為主,上馬玉米加工廠的熱潮席捲東北主產區,造成對玉米的工業需求大幅度增長。糧食價格上漲不僅直接帶動消費價格的上漲,還通過影響副食品的成本來間接影響消費價格的上漲。

除了糧食價格上漲對副食品價格的影響之外,2005~2006年4月份我國豬肉價格持續下降,使得生豬飼養處於虧本狀態,生豬飼養戶大量減少生豬存欄,甚至宰殺母豬,2006年5月份之後雖然豬肉價格開始反彈,但不足以扭轉生豬飼養虧本的狀態。加上許多地區出現了生豬疫情,使得生豬存欄無法增加,加劇了生豬供不應求的狀態,造成2007年我國副食品價格出現大幅度上漲。

二 2008年價格走勢分析

根據上述分析,目前影響價格走勢的決定性因素是食品價格,食品價格中主要是肉禽和蛋類價格。但影響肉禽和蛋類價格的因素中,糧食價格具有基礎性作用,肉禽和蛋雞的飼養本身又具有較強的周期性。下面我們對這些因素的未來變化分別進行分析和判斷。

(一)從社會總供求平衡狀況看,2008年消費價格漲幅將趨於下降

價格總水平的變動是社會總供求平衡狀況變化的反映,根據經濟學理論和我國的歷史經驗,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變動滯後於經濟增長率的變化。我們以往所做的實證分析表明,我國季度GDP增長率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之間存在大約2~3個滯後期。由於2007年第一、二季度GDP增長率持續反彈,第三季度GDP增長率輕微下降,根據我們目前的判斷,2007年第四季度和2008年我國經濟增長將趨於下降,根據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大約滯後於GDP增長率2~3個季度的對應關系,2008年以後CPI漲幅繼續提高的動力減弱。

(二)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速加快對價格上漲形成支撐

2007年以來,廣義貨幣供應量M2保持18%左右的較快增速,根據貨幣供應量與名義收入和價格的關系,當前貨幣增速加快,將對名義收入增加和價格上漲形成支撐。筆者以為,貨幣供應量增速加快對價格上漲形成支撐,更需要引起關注的是在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速加快的同時,貨幣流通速度在提高。具體表現為狹義貨幣供應量M1的增速高於M2的增速,由於M1所對應的貨幣流通速度更快,對價格產生的影響更為直接,這將會對價格上漲形成支持。

(三)糧食價格將繼續穩步上漲

近年來,隨著我國與國際市場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國內糧食價格的走勢變得更加難以把握。當國際糧食價格高於國內價格時,企業會從國內收購糧食用於出口;當國際糧食價格低於國內價格時,企業會從國際市場購買糧食用於進口;雖然看起來我國糧食的進出口量占糧食產量的比重不大,但由於我國糧食供給與需求本身處於緊平衡狀況,凈出口與凈進口方向的變化,對於國內糧食市場的供求平衡狀況和價格有可能會產生不小的影響。2006年底我國糧食價格的突發性上漲,就是在國內糧食持續增產的情況下受國際糧食價格上漲的影響而發生的。

目前,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信息,我國夏糧產量11534萬噸,比上年增產145萬噸,增長1.3%;早稻產量3196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秋糧可望繼續增產,糧食生產將連續第四年獲得豐收。這將為2008年我國糧食價格的穩定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但不好把握的是,國際市場價格的變化及其對中國國內市場的影響。
國際糧農組織在2007年7月發布的作物前景預測中估計,糧農組織對2007年世界穀物產量的最新預測顯示產量將達創紀錄水平,預測為21.21億噸。預計增長量的大部分為玉米,但小麥的大幅增產和稻米收成的提高也是穀物收成創紀錄的原因。2007年世界穀物預測產量達創紀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美國玉米收成將創歷史新高的前景的支持,由於生物燃料工業需求旺盛,該國播種面積達194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但在發達國家中的其他主要穀物生產國,由於歐洲東南部地區發生乾旱,2007年該區域收成前景看淡。2002~2007年世界糧食產量變化見圖4。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那樣,2007年世界糧食產量達到創紀錄的水平,本應對世界糧食價格的穩定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由於人們發現玉米這一主要糧食作物具有轉化為生物燃料的新用途,使得對玉米的需求更加旺盛。影響供求平衡的因素增多,使得更加難以把握。而人們是否用玉米來生產燃料,又取決於其他燃料尤其是石油的價格水平。目前國際石油價格屢屢創出新高,近期價格保持在每桶90美元以上,這樣的價格使得用玉米製造燃料具有經濟上的可行性。因此,雖然世界糧食產量達到創紀錄的水平,但由於用於製造生物燃料的玉米數量增長很快,糧食價格仍然保持較高水平。根據2007年10月29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期貨報價,玉米期貨價格一直到2009年年中都將呈現上漲態勢。不僅如此,由於農產品之間具有較強的替代性,農產品價格相互之間具有較強的關聯性,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同一天的期貨報價,近期內小麥、大豆的期貨價格都呈現上漲的態勢。

根據上述分析,即使國內秋糧能夠增產,考慮到2007年國內許多地區遭受災害,增產幅度將會比較有限,加上國際糧食價格呈現上漲的態勢,國內糧食價格將呈現出穩步上漲的態勢。

(四)豬肉、禽蛋價格漲幅將出現下降,但短期內仍將出現較大漲幅

上面我們已經提到,飼養周期的因素是造成2007年副食品價格大幅度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從飼養周期來看,自1998年以來,我國糧食價格(此處考察的是消費價格構成中的糧食價格和副食品價格)存在大約兩年半左右的短周期(見圖5),肉禽價格和蛋類價格變化大致與糧圖51998年以來糧食、肉禽和蛋類價格月度同比漲幅變化情況食價格呈現大體相同的周期性特徵,但滯後於糧食價格的變化。從最近三者的變化情況來看,2005年4月份糧食價格漲幅達到谷底之後開始反彈,2007年1月達到峰值;肉禽價格和蛋類價格漲幅在2006年6月份達到谷底之後開始反彈,從以前周期的變化情況來看,加上近期國家對食品價格的高度關注並採取了對生豬飼養進行補貼等一些調控措施,肉禽價格和蛋類價格漲幅的峰值可能已經在8月份出現,此後上漲幅度將開始下降。但由於近期糧食價格繼續保持穩步上漲的態勢,這將會對生豬和禽類飼養產生影響,較高同比漲幅仍然會保持一段時間。

(五)國際石油價格上漲將對國內價格產生多方面的影響

近期國際石油價格的較快上漲,將對國內價格產生多方面的影響。國際石油價格的較快上漲,首先將直接影響國內石油和成品油的價格,從而對國內生產資料價格產生影響。其次,由於石油價格上漲,化工類產品的價格都將受到影響,進而對工業品出廠價格產生影響。再者,成品油和化工類產品的價格上漲,化肥、塑料薄膜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相應上漲,農產品成本相應提高,對農產品價格產生較大的影響。

(六)工資成本提高對國內價格水平的提高產生一定影響

近幾年來,由於農民工短缺,沿海地區農民工工資水平出現明顯提高;繼而各地提高最低工資標准;2006年下半年國家提高了公務員工資;這些措施增加了居民收入,將對增加國內需求產生積極影響。但是,由於工資提高,工資成本上升,這就有可能會產生因成本推動而造成的通貨膨脹壓力。在我國現階段,農民工工資的較大提升,主要通過對農產品生產的機會成本的影響,進而對農產品價格產生影響。

(七)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將限制國內市場價格的上漲

由於我國進口初級產品占國內消費量的比重較大,國際市場價格要通過進口價格對國內價格產生影響,但近期人民幣升值幅度略有增大,人民幣升值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國際市場價格上漲對進口產品價格的影響,使得生產資料和工業品出廠價格的漲勢受到抑制。

(八)資源類價格改革對國內價格將產生影響

近年來,資源類價格改革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不少學者認為,我國資源價格偏低是造成投資增長更快的一個重要原因。2008年,國家有可能會加快資源類產品價格的調整力度,但這成為推動價格總水平上漲的因素。

三 對2008年價格走勢的初步預測

根據上面我們對影響2008年價格走勢各項因素的分析,我們認為,2008年原資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和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幅度將會有所提高,預計全年上漲4.3%左右;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上漲3%左右。

居民消費價格的走勢與生產資料和工業品出廠價格將有所不同。上面分析了影響價格變化的各項因素,但由於這些因素都是單項因素,這些單項因素的共同影響究竟將導致價格出現怎樣的變化,需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的影響。從各項因素的影響來看,工業消費品價格可能會有所提高,服務價格漲幅可能會提高,但食品價格上漲幅度在2007年第四季度和2008年上半年可能會有所降低,2008年下半年有可能明顯降低,總體影響可能會使得消費價格漲幅比2007年降低。

使得我們對消費價格走勢較難進行判斷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以往我們在對價格走勢進行判斷時,因素分析與我們運用價格先行指數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往往是一致的。但根據目前資料和數據,我們運用消費價格先行指數和因素分析法得出的結論明顯不同,消費價格的先行指數預示著消費價格在出現小幅回落之後,繼續提高,而因素分析法預示著消費價格漲幅將逐漸回落。

價格先行指數的變化顯示,伴隨著近期生產資料價格、工業生產、銀行工資性現金支出和貨幣供應量增速的加快,未來價格上漲的動力有所加強(見圖6)。根據1995年以來消費價格圖6消費價格和先行指數變化情況先行指數領先價格指數變化半年左右的經驗,2007年第四季度消費價格漲幅將出現小幅回落,此後,到2008年初消費價格漲幅將重新提高。

由於我們運用消費價格先行指數和因素分析法得出的結論明顯不同,我們傾向於依靠因素分析得出的結論。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估計2008年全年CPI上漲3.5%左右,比2007年漲幅回落1個百分點左右。

Ⅶ 關於商品期貨定價權。把握商品期貨的定價權對本國經濟和企業有什麼好處

...又是一個大范圍,簡單來說你控制的商品期貨定價權,那全球的這種商品的期貨交易當屬你是老大。把握好了這個剩餘問題就不用說了吧,定價權都是你的,做這種商品交易肯定往自己有利的方向定價。

Ⅷ 喬娟的學術成果

1. 喬娟、李秉龍、康敏《中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功能與現貨市場關系研究》著作,華夏英才基金資助出版,31.5萬字,科學出版社ISBN,該著作同時被列入「華夏英才基金學術文庫」,2008年6月
2. 喬娟、李秉龍《中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研究》著作,北京市社會科學理論著作出版基金資助出版,53萬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ISBN(該著作同時被列入「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的中國經濟問題叢書)2006年8月。該著作於2008年獲得第十五屆「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優秀著作三等獎;該著作於2008年獲得「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3. 李秉龍、喬娟、王可山《WTO規則下中外農業政策比較研究》著作,20萬字;中國農業出版社ISBN2006年3月
4. 李秉龍、張立承、喬娟、曹宏民《中國農村貧困、公共財政與公共物品》著作,30萬字;美國福特基金會資助出版,中國農業出版社ISBN2004年
5. 顏軍林、喬娟、陳勁松《中國農業競爭力研究》中的「中國柑桔國際競爭力」,著作,2萬字;中國農業出版社ISBN2003年,通訊著作
6. 喬娟《中國肉類產品國際競爭力研究》著作,中華農業科教基金資助出版,20萬字;中國農業出版社ISBN2002年11月。該著作於2004年12月獲得農村發展研究專項基金2004年首次評獎,「專著類」提名獎
7. 李秉龍、喬娟《論農業政策與經濟利益轉移》著作,20萬字;遼寧人民出版社ISBN1996年
8. 《農業經濟學》(第2版)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45.5萬字;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ISBN2009年1月,參編2萬字(第四章農產品期貨市場)
9. 《農業標准化知識讀本》「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三農」知識讀本叢書,編著,18.2萬字;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ISBN2009年6月,主編1/2(喬娟、周雲龍)
10. 《市場營銷學》營銷學系列教材,編著,40.6萬字;清華大學出版社ISBN2008年4月,主編2/2(陸娟、喬娟)
11. 《市場營銷學》21世紀高等農業院校經管類系列教材,編著,45萬字;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ISBN2005年3月,主編1/3
12. 《畜牧業經濟管理》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編著,45萬字;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ISBN2003年,副主編2/8
13. 《市場營銷學》高等農林院校十五規劃教材,編著,30萬字;中國農業出版社ISBN2003年,副主編2/8
14. 《現代期貨市場學》編著,50萬字;經濟管理出版社ISBN2003年,參加
15. 《市場營銷學》編著,20萬字;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ISBN2000年,獨立主編
16. 《市場營銷學》本校教材,編著,20萬字;1998年,2/3
17. 《市場學原理與農產品貿易》編著,20萬字;中國農業出版社ISBN1995年,參編 1. 國際生物質能源發展對中國的啟示 《探索與爭鳴》43-45,2009(2),通訊作者
2. 「中國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原因與對策探討」《中國畜牧雜志》23-26,2008年第44卷第8期
3. 「中美棉花期貨與現貨價格傳導關系比較分析」《中國農業大學學報》87-93,2008,13(2),通訊作者
4. 「中國玉米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功能的實證分析」《農業技術經濟》31-37,2008.2,通訊作者
5. 「中美棉花期貨市場功能比較分析」《價格月刊》67-70,2008.4,通訊作者
6. 「中國豆油期貨市場功能的實證分析」《技術經濟》79-84,2008.4,通訊作者
7. 「質量投資模型下的安全食品生產實體決策行為分析」《技術經濟》74-77,2008年第27卷第5期,通訊作者
8. 「國際壟斷對中國大豆進口影響的實證分析」《技術經濟》69-73,2008第27卷第6期
9. 「國內外農業標准化現狀及其發展趨勢」《農業展望》38-40,2008.6,第二作者
10. 「中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發展歷程、現狀及前景」《農業展望》38-42,2008.3,通訊作者
11. 「肉牛產業加速下滑急需出台扶持政策」《中國畜牧雜志》6-9,2008年第44卷第10期,第四作者
12. 「消費者乳品購買行為與支付意願分析——以北京市居民為例」《中國食物與營養》31-34,2008.7,第三作者
13. 「中國實施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重要性與限制因素分析」《中國畜牧雜志》10-13,,2007年第43卷第6期
14. 「國有農場財務危機預警定量分析系統的構建」《中國農業經濟評論》2007.2,通訊作者
15. 「中美棉花期現貨市場價格之間傳導關系的實證分析」《中國物價》23-26,2007.10,通訊作者
16. 「食品安全:消費者對可追溯食品的認知、購買意願和行為研究——北京市消費者調查」 《2007年中國青年農經學會論文集》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10,通訊作者
17. 「農戶借貸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中國農業經濟評論》2007.3,通訊作者
18. 「中國大豆生產的技術進步與技術效率分析」《農業技術經濟》2007.4,通訊作者
19 「農戶社會資本及其對借貸行為的影響」《鄉鎮經濟》2007.12,通訊作者
20. 「中國實施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重要性與限制因素分析」《中國禽業導刊》2007.4
21. 「世界小麥的生產與貿易」《生命世界》2007.9,通訊作者
22. 「中國大豆進出口與豆油、豆粕進出口關系的實證分析」《農業展望》,通訊作者
23.「農業標准化是農業現代化的主旋律」《農業工程技術新農村建設專輯》2007.6,第二作者
24. 「東北大豆優勢產區國際競爭力分析」《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7,通訊作者
25. 「中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功能發揮的現貨市場條件探討」《中國農業經濟評論》2006.3
26. 「中國大豆市場競爭性實證分析:1998~2004」《中國農村經濟》2006.2,通訊作者
27. 「農產品期貨市場功能發揮的現貨市場條件分析」 2006年全國中國青年農經學會論文集《新農村建設與三農問題》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10
28.「貿易政策調整與中國大豆進口」《新疆農墾經濟》2006.5,通訊作者
29. 「構建我國食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制約因素及建議」《理論探討》119-120,2006.6,通訊作者
30. 「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畜產食品的安全問題」《飼料科技與經濟》2006.10
31. 「信息不對稱條件下食品質量安全問題與監管」《中國牧業通訊》2006.21,18-22
32. 「解讀「7+1」模式」《飼料科技與經濟》2006.6
33. 「我國實施畜產食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的限制因素及對策探討」 中國林牧漁業經濟學會飼料經濟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2006.12
34. 「信息不對稱條件下食品質量安全問題與監管」 第九次全國畜牧業經濟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畜牧業經濟理論與實踐》2006.10
35. 「論農業產業帶建設與提升農產品競爭力」,《農業經濟導刊》2005.4
36. 「The theories, methods and demonstration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research for China』s meat procts」,《百年農經》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年9月
37. 「我國生鮮食品超市業態成長的限制因素與對策分析」,《財貿經濟》2005.9,通訊作者
38. 「新「零售之論」理論與生鮮食品零售業態演化」,《財經科學》2005.9,111-117,通訊作者
39. 「中美棉花價格比較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和諧社會與農村發展》(287-293)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年10月,通訊作者
40. 「中國大豆國際貿易與國內市場價格關系的實證分析」,《農業經濟問題》2005.11,通訊作者
41 「中國大豆競爭力國際比較」 《世界農業》2005.9,通訊作者
42. 「進口沖擊下的中國大豆產業發展對策」,《農業現代化研究》2005.3,通訊作者
43. 「中國豆粕期貨市場功能發揮的實證分析」,《中國畜牧雜志》2005.6,通訊作者
44. 「中國農業利用外資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世界農業》2005.2,通訊作者
45.「生鮮食品超市的業態成長:限制性因素與對策分析」,《產業經濟研究》2005.4,通訊作者
46. 「中國優勢奶牛產業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以黑龍江A縣和山西B縣為例」,《新疆農墾經濟》2005.3,通訊作者
47. 「中國鮮蘋果在其主要出口市場上的競爭狀況分析」,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5.9,通訊作者
48. 「我國蘋果在其主要進口國或地區的競爭狀況分析」,《北方果樹》2005.5,通訊作者
49. 「中國家禽業發展中的信用問題及建議」,《中國禽業導刊》2005.12,第三作者
50. 「中國大豆期貨市場運行特點及其影響因素」,《調研世界》2005.1,通訊作者
51. 「論農業產業帶建設與提升農產品競爭力」,《農業經濟問題》2004.12
52. 「中國小麥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的國際比較分析」《中國糧食經濟》2004.9,通訊作者
53. 「中國糧食主產區農民增收緩慢的原因探討及相應對策」,《統籌城鄉發展深化農村改革》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8
53. 「中國水禽肉國際競爭力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2004.7-8
54. 「中美小麥成本和價格比較及其原因分析」,《農業科技管理》2004.4,通訊作者
55. 「中國農產品期貨市場運行效果分析」,《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技術經濟問題研究》氣象出版社2004.9,通訊作者
56. 「中國小麥國際競爭力及其影響因素的國際比較分析」,《統籌城鄉發展深化農村改革》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8,通訊作者
57. 「比較優勢與山西省種植業結構調整」,《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4.3,通訊作者
58. 「WTO規則下國際農業政策的發展趨勢」,《調研世界》2004.9,第三作者
59. 「中國禽肉出口面臨的技術壁壘及對策分析」,《中國禽業導刊》2004.11,第三作者
60. 「The theories, methods and demonstration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research for China meat procts」,《中國、歐盟、以色列持續農業發展國際研討會宣讀,中國北京》2004.3
61. 「中國肉類產品國際競爭力研究的理論和方法」,《探索 交流 發展》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6
62. 「中國雞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比較分析」,《探索 交流 發展》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6,第二作者
63. 「肉類產品質量安全分級系統的國際比較」,《中國畜牧報?東方畜牧周刊》2003.1第66期
64. 「畜產品比較優勢和國際競爭力」,《畜牧業經濟管理》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003.3
65. 「中國豬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比較分析」,《加入WTO後的兩岸農業—投資與貿易》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3.7,第二作者
66. 「中國奶類產品國際競爭力比較分析」,《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2003.12
67.「中國牛肉國際競爭力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小康社會與農民、農業、農村》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10
68. 「中國雞肉國際競爭力及其影響因素分析」,《21世紀展望》韓國光州?全南發展研究院2003.12
69. 「結構調整要效益優先——各省市區主要農產品綜合比較優勢分析」,《農民日報》第八版2003.11,第三作者
70. 「中國雞肉國際競爭力分析」,《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2003.7
71. 「中國雞肉國際競爭力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中韓農產品貿易與農業發展國際研討會宣讀》2003.10
72. 「中國柑桔鮮果國際競爭力的比較分析」,《中國農村經濟》2002.11
73.「中國大豆國際競爭力及其影響因素分析」,《調研世界》2002.10
74. 「中國柑桔鮮果國際競爭力分析」,《WTO與中國農業和農村發展》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9,通訊作者
75. 「中國大豆國際競爭力的國際比較分析」,《WTO與中國農業和農村發展》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9,通訊作者
76. 「中國豬肉與世界主要出口國國際競爭力比較分析」,《中國畜牧報?東方畜牧周刊》2002.01
77. 「國外農業財政政策與農業金融環境比較研究」,《世界農業問題研究(第四輯)》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1,第二作者
78. 「中國豬肉國際競爭力變動分析」,《科技進步?結構調整?農民增收》氣象出版社2002.1
79. 「中國大豆為何陷入困境」,《調研世界》2001.10
80. 「中國主要家畜肉類產品國際競爭力變動分析」,《中國農村經濟》2001.7
81. 「中國主要新鮮水果國際競爭力變動分析」,《農業經濟問題》2000.12
82. 「農產品貿易自由化與發達國家農業保護政策的改革」,《調研世界》2000.7,第二作者
83. 「中國農產品期貨交易不斷萎縮的原因探析」,《調研世界》2000.1
84. 「論我國水資源的經濟利用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市場經濟與農業可持續發展》湖南地圖出版社1999.7
85.「簡析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的選擇」,《農業合作經濟經營管理》1999.5
86. 「論棉花產銷市場化及其政策選擇」,《調研世界》1999.5,第二作者
87. 「對我國水資源利用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學分析」,《調研世界》1999.3
88. 「論全國統一糧食市場的培育和發展」,《中國糧食經濟》1998.8
89.「論全國統一糧食市場的培育和發展」,《食品安全與比較優勢》廣西民族出版社1998.7
90. 「發育全國統一糧食市場的意義與對策」,《農業科研經濟管理》1998.2
91. 「影響我國統一農產品市場發育的成因與對策」,《學習與探討》1998.1
92. 「鄉鎮財政體制改革滯後是農民負擔加重的根本原因」,《農業經濟問題》1997.10,第二作者
93. 「培育和發展全國統一農產品市場的思考」,《農業現代化研究》1997.5
94. 「論農業教育與其經濟利益向農業的轉移」,《農業經濟問題》1997.10,第二作者
95. 「論農業稅收與其經濟利益向農業的轉移」,《調研世界》1997.5,第二作者
96. 「論農業教育與農業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及其經濟利益向農業的流淌」,《市場經濟與區域發展》四川大學出版社1997 ,第二作者
97. 「論農業政策性銀行與其向農業的經濟利益轉移」,《調研世界》1997.2,第二作者
98. 「論棉花產銷政策的改革與市場體系的建立」,《中國農民與農村經濟發展》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6,第二作者
99. 「棉花產銷必須實行市場趨向的政策」,《調研世界》1996.2,第二作者
100. 「論農業政策與經濟利益轉移的評估」,《經濟縱橫》1996.3,第二作者
102. 「發展我國糧食期貨交易的障礙與對策」,《糧食科技與經濟》1996.1
103.「論我國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原因與提高對策」,《遼寧省第二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1995
104. 「論農業政策與經濟利益轉移」,《農業經濟》1995.10,第二作者
105. 「初論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農業經濟》1995.5,第二作者
106. 「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初步思考」,《農經理論研究》1995.2
107. 「論中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邁向21世紀的中國農業》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第二作者
108. 「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業合作制」,《經濟縱橫》1995.2,第二作者
109. 「市場經濟與政府對農業的宏觀調控」,《市場經濟與政府職能》中國經濟出版社,1994
110. 「農業政策執行中的失真問題」,《經濟縱橫》1994.9,第二作者
111. 「論政府對農業宏觀調控的必要性、目標和手段」,《農經理論研究》1994.2
112. 「遼寧省農村經濟股份化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的初步探索」,《農業經濟》1993.11
113. 「糧食經營市場化與國家宏觀調控」,《市場經濟與農村發展》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3
114. 「試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國家糧食儲備」,《市場經濟與農村發展》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3,第二作者
115. 關於國家對糧食市場宏觀調控的思考」,《農業經濟》1993.2,第二作者
116. 「海城市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調查」,《農業經濟》1992.5
117. 「試論國家對糧食市場的宏觀調控」,《遼寧省首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東北工學院出版社1992.12
118.「試論我國農業保險體系的建立與完善」,《遼寧省首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東北工學院出版社1992.12 ,第二作者
119. 「淺談增加農業投入及其對策」,《沈陽農業大學學報》1991.3
120. 「聯邦德國農業中的合作社」,《農業經濟》1991.2,第二作者
121. 李秉龍、喬娟「棉花產銷必須實行市場趨向的政策」,《調研世界》1996.2,CSSCI
122. 李秉龍、喬娟「論農業政策與經濟利益轉移的評估」,《經濟縱橫》1996.3
123. 喬娟「發展我國糧食期貨交易的障礙與對策」,《糧食科技與經濟》1996.1
124. 喬娟「論我國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原因與提高對策」,《遼寧省第二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1995
125. 李秉龍、喬娟「論農業政策與經濟利益轉移」,《農業經濟》1995.10
126. 李秉龍、喬娟「初論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農業經濟》1995.5
127. 喬娟「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初步思考」,《農經理論研究》1995.2
128. 李秉龍、喬娟「論中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邁向21世紀的中國農業》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
129. 李秉龍、喬娟「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業合作制」,《經濟縱橫》1995.2
130. 喬娟「市場經濟與政府對農業的宏觀調控」,《市場經濟與政府職能》中國經濟出版社,1994
131. 李秉龍、喬娟「農業政策執行中的失真問題」,《經濟縱橫》1994.9
132. 喬娟「論政府對農業宏觀調控的必要性、目標和手段」,《農經理論研究》1994.2
133. 喬娟、李秉龍「遼寧省農村經濟股份化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的初步探索」,《農業經濟》1993.11
134. 喬娟、李秉龍「糧食經營市場化與國家宏觀調控」,《市場經濟與農村發展》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3
135. 李秉龍、喬娟「試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國家糧食儲備」,《市場經濟與農村發展》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3
136. 李秉龍、喬娟「關於國家對糧食市場宏觀調控的思考」,《農業經濟》1993.2
137. 喬娟「海城市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調查」,《農業經濟》1992.5
138. 喬娟、李秉龍「試論國家對糧食市場的宏觀調控」,《遼寧省首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東北工學院出版社1992.12
139. 李秉龍、喬娟「試論我國農業保險體系的建立與完善」,《遼寧省首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東北工學院出版社1992.12
140. 喬娟「淺談增加農業投入及其對策」,《沈陽農業大學學報》1991.3
141. 李秉龍、喬娟「聯邦德國農業中的合作社」,《農業經濟》1991.2

Ⅸ .調查春節期間消費品的價格變動情況,並分析其變化的原因 2.我國的經濟和政治政策議論文形式寫1200字

現在農副產品價格上漲幅度和上漲品類為歷年少見。專家分析認為,5大原因致使農副產品價格出現全面上漲。
省發改委5月上旬對我省農副產品和農用生產資料價格變動情況進行了信息與數據採集,並與4月下旬全省農副產品平均價格進行對比後認為,糧食、經濟作物、畜禽類、蔬菜、水產品和化肥農葯等農用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幅度明顯。其中,小麥、玉米和薯干價格分別上漲4.67%、1.33%和44.44%。而大豆、綠豆、特一粉和特二粉價格下降,麵粉平均下降6%左右。
經濟作物及加工品中,花生果、花生油、烤煙等價格上漲幅度均超過20%,超過4月份漲幅最高的芝麻、花生果等平均16.4%的上漲幅度。
價格變動讓居民感受最直接的是豬肉、羊肉、兔肉、雞肉、鴨、雞蛋,分別上漲10%、13.43%、5%、24.51%、20.37%和23.6%。雞蛋價格自4月中旬出現小幅上漲後,近期又呈現出快速大幅上漲態勢,且漲價范圍遍及全省各地,初步估計全省雞蛋漲價的幅度在每公斤1元-1.3元之間。進入5月以來,豬肉價格開始追漲,濟南、青島等大城市漲幅超過了16%;全省各地的大小超市、專賣店、農村大集、農貿市場上的肉價上漲幅度一般在13%-8%之間,比重大節日期間的上漲幅度還高。
數據顯示,大白菜、小白菜、菠菜、油菜、黃瓜以及南瓜、胡蘿卜、綠豆芽和茼蒿等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蔬菜價格,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專家認為,當季蔬菜價格一般是降,反季蔬菜價格偏高是正常的,今年出現的當季蔬菜價格上漲現象超出了常規,值得注意。
海產品中,小黃魚、大黃魚、青魚、草魚和鰱魚價格分別上漲4.09%、92.61%、90.54%、3.67%和20%;鯉魚、鯽魚、帶魚和紫菜價格分別上漲1.19%、28.59%、5.89%和54.68%,也是今年來少有的漲幅。
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幅度也是近期較高的。化學肥料中的國產尿素、碳酸氫銨、磷肥和復合肥價格分別上漲5%、6.12%、65%和7.95%;農葯中的敵百蟲、敵敵畏和氧化樂果價格分別上漲4.55%、10.84%和2.38%。
針對農副產品價格上漲現象,省發改委對市場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在全省的各類市場中,糧油、肉禽蛋、蔬菜、農用生產資料等貨源充足,購銷秩序正常,到目前為止沒出現過一例搶購風潮。此外,記者從有關方面得知,目前市場上供求平衡的商品佔六成,供過於求的達四成,基本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
為什麼會出現農副產品價格普遍上漲的情況?記者采訪的諸多專家分析,5大原因導致了近期農副產品價格的大幅上漲。
第一是惠農政策導致了糧食價格的「恢復性」上漲。比較普遍的看法是,農副產品價格上漲是我國農產品價格長期在低價位徘徊的正常復歸。現在農產品價格恢復性上漲,是對惠農政策的積極反應。
第二是農產品需求量大增帶動價格上漲。由於生物能源的開發利用,對玉米等農產品需求大增,導致玉米價格的上漲,帶動了飼料及其他農產品價格的變動,引起連鎖反應。
第三是人民幣升值引起農產品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不僅使農副產品出口成本增加,而且引來大量外匯兌成人民幣在國內流通,在農副產品數量不變的情況下,人民幣的增加意味著農副產品價格的普遍上漲。
第四是全面上漲因素帶動了農副產品價格上漲。事實上,本輪價格上漲的不僅是農副產品,房價、股票、燃氣、油價等的上漲,帶動了其它產品的價格也普遍上漲;農用生產資料等的價格上漲,勢必帶動農副產品價格上漲。
第五是國際大市場與農副產品價格上漲有關。到目前為止,國際主要農產品期貨價格已經連續幾個月大幅走高,從而帶動國內農副產品價格上漲。
盡管如此,專家認為,當前市場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沒有消費過熱現象出現,絕大部分農副產品價格上漲在合理區間。

Ⅹ 大連大豆,豆油套利實證分析

近一周來大連豆類品種的行情可謂風起雲涌,尤其是本周二豆一和豆粕全線跌停以及本周三的巨幅震盪行情,對於市場中習慣追漲殺跌的投資者可謂殺傷力巨大。在經過了近四個月的單邊上漲行情之後,大連豆類市場已經積累了巨大的潛在回調壓力,而近兩日的寬幅震盪同時豆一和豆粕的總持倉量劇減近20萬手之後市場人氣暫時陷入迷茫,對於多數投資者來說市場風險也隨之加大。那麼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是否存在一種風險較小而投資回報又比較客觀的投資方法呢?下面筆者就通過分析向大家揭示一個絕佳的套利操作機會。

眾所周知,大豆的主要用途是用於榨油,在加工過程中大豆和豆粕、豆油價格之間存在以下關系:大豆價格+加工成本+利潤=豆粕價格×出粕率+豆油價格×出油率。由於目前豆一的交割標的是國產大豆,而國產大豆的出油率和出粕率分別為16.5%和80%,加工成本按照120元/噸計算(小油廠更高),我們可以根據11月21日大商所的豆一、豆粕和豆油的收盤價格來計算以下不同交割期的油廠加工利潤。具體計算結果如下:

2008年1月交割的豆一、豆粕和豆油的收盤價分別為(單位元/噸,下同)4419、3500和9702,那麼:加工利潤=3500×80%+9702×16.5%-4419-120=-138;2008年5月交割的豆一、豆粕和豆油的收盤價分別為4422、3398和9310,那麼:加工利潤=3398×80%+9310×16.5%-4422-120=-288;2008年9月交割的豆一、豆粕和豆油的收盤價分別為4390、3291和9080,那麼:加工利潤=3291×80%+9080×16.5%-4390-120=-379。

從以上的計算結果不難看出:當前豆一的盤面價格相對於豆粕和豆油來說明顯偏高而且交割期越遠表現越明顯,也就是說這三個品種之間的價格相互關系出現了不合理的情況,而這種不合理的價差關系正是進行跨品種套利操作的機會。

為了獲取最大的利潤和迴避豆一出現"逼倉"的風險,我們選取2008年9月交割的合約進行操作,具體操作方案如下:在賣出200手A0809的同時買入160手M0809和33手Y0809,以11月21日的收盤價格並按照8%的保證金標准計算所需保證金為:4390×10×8%×200+3291×10×8%×160+9080×10×8%×33=1363360元。如果經過一段時間,豆一、豆粕和豆油之間的價格關系趨於正常,那麼豆一的漲幅將小於(或跌幅將大於)豆粕和豆油。為了計算簡便,假設經過一段時間後豆一價格不變而豆粕和豆油的價格均上漲10%,那麼加工利潤=3291×(1+10%)×80%+9080×(1+10%)×16.5%-4390-120=34,油廠基本可以保本。而根據這個結果計算,此次套利操作的利潤為:(3291×10×160+9080×10×33)×10%=826200元,投資回報率可以達到60%左右。考慮到通常必須准備一部分後備資金以備不時之需,投入的總資金規模應該在200萬左右,這樣算來投資回報率也可以達到40%以上。而資金量多於或少於200萬的投資者,可以按照同樣的比例調整所持有的倉位。

由於國內的油用大豆中接近三分之二是進口大豆,因此在現實中計算油廠的加工利潤時應該更多的與進口大豆的到廠成本價格進行比較。根據以下的大豆進口成本核算公式:〔(CBOT期價+FOB升貼水)×單位轉換系數+海運費〕×增值稅×關稅×人民幣匯率+港雜費,其中CBOT期價採用2008年7月合約11月20日的收市價1113美分/蒲式耳,FOB升貼水為52美分/蒲式耳,海運費為122.7美元/噸,增值稅13%,關稅1%,人民幣匯率7.4255,港雜費65元/噸(以上數據均參考天琪期貨網站),計算出2008年9月到港的美國進口大豆成本價格11月21日的報價為4775元/噸。而進口大豆的平均出油率為18%和出粕率為78.5%,加工成本仍按照120元/噸,那麼理論上油廠的加工利潤=3291×78.5%+9080×18%-4775-120=-678,虧損將更為嚴重(實際上明年9月進口大豆應該是南美大豆,現在的報價要比美國大豆低60-80元/噸)。這樣算下來,即使用進口大豆作為原料,現在豆粕和豆油的盤面價格仍然偏低,進行賣出豆一同時買進豆粕和豆油的套利操作也依然是可行的。

期貨是一項高風險的投資行業,能夠在市場中長久生存的先決條件就是要設法減少風險,而當絕佳的套利機會出現時果斷地予以把握正是在追求風險最小化的前提下獲得利潤的典型交易方式,尤其是在當前的大連豆類市場這種亂世之中。

熱點內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晚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3 瀏覽:396
阿壩小金縣橡膠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0 瀏覽:908
楚雄大姚縣豆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4:02 瀏覽:736
做期貨能在網上開戶嗎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591
安慶宜秀區早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377
正確的原油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9:41 瀏覽:39
達州市纖維板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11 瀏覽:310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白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07 瀏覽:883
上海外盤期貨哪裡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4:10 瀏覽:448
香港日發期貨開戶網站 發布:2021-12-16 12:24:09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