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膠短纖期貨價格行情
Ⅰ 粘膠短纖期貨走勢圖
你好,期貨上面沒有粘膠短纖這個品種,有滌綸短纖。
滌綸短纖期貨是2020年10月12日在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的,上市兩個交易日均以漲停價收盤。
Ⅱ 大牛股董秘朋友圈怒懟券商分析師,這是發生了什麼
網傳一張截圖顯示,三友化工董秘公開譴責國泰君安研究所化工組散布謠言。
截圖顯示,該董秘對國泰君安研究所化工組連發兩問,稱“您組鞠姓研究員說三友化工比西部某粘膠企業成本高1500元,您調研過嗎?核實過嗎?按您這邏輯,三友化工早已經破產了。” “段海峰組長您在500人的群里,散布三友化工純鹼限產30%的謠言,您調研過嗎”。
並且,該董秘憤怒表示搞研究要公允、客觀,保持基本的基業操守,“我不想動您飯碗,但可能您已經觸碰了我的底線”。
而另一家公司中泰化工,今年一度漲超100%,最近股價調整,從12.55元/股跌至9.86元/股,調整幅度超20%。
Ⅲ 2016紡織行業趨勢如何
2015年紡織市場總體呈現弱勢。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紡織市場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多數產品價格創歷史新低,其中棉花、腈綸、錦綸創5年新低;粘膠短纖、PTA產業鏈產品更是創下了近
10年的新低;僅有粘膠產業鏈在漲,分別為人棉紗、粘膠短纖。剩餘商品均呈下跌態勢,跌幅居前三位的分別為丙烯腈、腈綸短纖、氨綸。
棉紡市場:目標價之後價格快速下探
2015 年以來,由於行業政策不斷優化、去庫存周期開啟、棉花質量下滑、進口紗沖擊等原因,棉花價格處於底部震盪,其中供需失衡問題是導致其價格下降的重要原因。從美國農業部(USDA)12月份公布的美國棉花供需平衡表中可以看出,2015年度中國期末庫存量在1416萬噸,但是消費量僅有708萬噸,庫存消費比高達200.06%。同時下游紗線近幾年隨著進口紗搶占市場及需求不旺,價格也持續下調。
化纖市場:處在「寒冬期」
織造和服用領域的需求持續低迷,氨綸、錦綸的跌幅還在進一步擴大,丙烯腈產能增速過快,過剩局面加劇,該產業鏈由上一年的榜首直接降至2015年的榜尾,尤其像PTA產業鏈價格多在5000元/噸以下的低位震盪運行,4月份兩次爆炸事故短期提振行情,但也僅是「曇花一現」,價格不斷刷新歷史低位。截至目前我國PTA產能過剩約1500萬噸,在此背景下落後產能退出、新增產能投放緩慢、行業維持較低開工率現象突出。上游國際原油價格加速下跌,美原油期貨主力合約最低更是跌至34.53美元/桶,加劇了PTA行業的困境。下遊方面聚酯受成本低位傳導、自身供應過剩、需求持續低迷等影響價格整體走低。
粘膠短纖:否極泰來
粘膠短纖自2015年3月初創下近10年新低觸底反彈後,歷時7個月累計上漲3000元/噸,上漲幅度超過26%。主要原因還是粘膠短纖供應格局改善,經過近幾年的調整,粘膠短纖產能增速從2013年開始放緩,2015年增速更是低至5.2%。而且2015年環保約束越發嚴格,供給面明顯下降,3月關停涉及產能20餘萬噸,約佔2015年總產能的5%。
2016年紡織行情仍將繼續下探,但總體會略好於2015年。
當前我國紡織行業處於低速增長期。2015年1~11月,紗的產量為3661.8萬噸,同比增長4.8%;布產量為643.1萬噸,同比增長2.7%;化學纖維產量為4422.4萬噸,同比增長12.7%。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為11953.5億元,同比增長10.1%。但是出口方面仍難看到明顯回升,據海關統計,2015年11月我國出口紡織品服裝約219.82億美元,同比減少9.71%,環比減少7.07%。其中出口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
86.68億美元,同比減少9.21%,環比減少5.88%;出口服裝及衣著附件133.14億美元,同比減少10.03%,環比減少7.83%。
化纖行業2016年註定又將是深度調整的一年。未來在產能上將會有新的變化,比如增速已明顯回落,「十三五」期間,中國化纖產量的年均增速目標將由「十二五」期間的9.2%調整為3.6%。近日,中央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中提到去產能,部分化纖產品將進入淘汰落後產能階段。
在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不排除2016年紡織行業部分商品價格再創歷史新低,終端需求依舊不旺,工廠經營困難、原料價格波動風險、人工成本走高、資金短缺等問題長期困擾企業,多數維持低庫存生產,關、轉、限、停現象時有發生。同時東南亞優勢顯現,訂單大量向外轉移。當然,值得一提的是,全面放開二胎、「一帶一路」等名詞將會給2016的紡織行業注入新鮮血液,政策拉動需求升級,是新的機遇也是新的挑戰。
Ⅳ 2011年的棉花價格會下降嗎為什麼
後期會下跌。現在看漲差不多趕緊賣。
Ⅳ 7D三維化纖棉11月中旬價格幅度是多少!適合在這段時間進貨嗎
2007年,我國棉花價格呈現在波動中小幅上漲的走勢,新棉集中收購期收購價格高於上年同期。受供求關系及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預計2008年棉花價格水平將呈現上漲態勢。 一、2007年棉花價格運行情況 (一)棉花收購價格呈平穩上升走勢,集中收購期平均價格大幅高於上年同期。前三季度328級棉花收購價格在每50公斤(下同)580元到620元范圍內波動,平穩中小幅上漲。在新棉集中收購期,第一階段,9月份新棉開秤後,價格低開低走,月初主產區328級籽棉新棉收購價格平均為629元,較上年同期低 7.71%,之後一路下降,到9月底價格降至610.76元。第二階段是從10月初到11月中旬,價格由降轉升、持續上漲,11月中旬為642.96元,達到本年度新棉收購最高價格水平。第三階段是從11月到年底,價格呈現總體平穩、略有下降態勢,12月下旬為619.87元,比上年同期上漲16.02%。9-12月份新棉收購價格平均為628.09元,較上年同期上漲7.60%。全年棉花平均收購價格為609.87元,較上年下降 2.82%。 (二)現貨銷售價格波動較大。10個省區市棉紡企業到廠價格呈現上漲、回落、走高、調整狀態,1-3月逐月走高,4月份有所回落,5月份開始價格反彈,8 月份達到今年以來最高價位後,9-12月份價格水平穩中小幅波動、略有下降。12月份,10個省區市棉紡企業328級、229級棉到廠均價分別為 13614元/噸、14074元/噸,較年初分別上漲7.04%、7.05%;其中8月平均價格分別為14191元/噸、14511元/噸,是全年的最高價位。 (三)期貨價格在波動中走高。鄭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貨價格在波動中走高,其中次近期合約收盤價格由年初的13500元/噸上漲到12月份的14440元/ 噸,較年初和上年同期分別上漲6.96%、3.36%。國際市場棉花期貨價格上漲幅度大於國內市場,其中紐約商品交易所12月31日次近期合約收盤價格為 69.57美分/磅,較年初和去年同期分別上漲24.48%、22.07%。 二、2008年棉價走勢分析及預測 受成本上升、國內外棉花供求情況及其他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影響,預計2008年我國棉花價格總水平在波動中上漲,但價格大幅上漲和走低的可能性都較小。 (一)2007/08年度國內棉花產量仍保持較高水平,但種植成本仍會繼續增長。國內外權威機構預測,2007/08年度我國棉花豐產的可能性較大,中國棉花協會預計全國棉花總產量與上年基本持平,產量處於歷史較高水平;美國農業部在2008年1月份發布的報告稱,中國棉花產量為751.2萬噸,雖然比 12月的報告數據有所調減,但仍高於上一年度。受農資等價格上漲的影響,今年棉花種植成本仍會保持增加態勢。有資料顯示,2007年我國每畝棉花種植成本預計為930.8元,較上年度上漲7.07%,其中,種子費增加6.21%,化肥費用增加3.12%,農葯費用增加2.79%,租賃作業費用增加 1.97%,人工成本費用增加10.57%,土地費用成本增加5.39%。 (二)國內棉花需求增長速度開始趨緩。我國棉紡織業逐漸顯現出增長放緩的特徵。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全年我國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1150.7億美元,同比增長20.9%,比上年回落8個百分點,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出口561億美元,增長15%,比上年回落3.7個百分點。2008年仍將繼續保持這種放緩的態勢。中國紡織品進口商會預測,受國際貿易環境、能源和原材料及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預計2008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速將減緩到15%左右,對棉花需求不會有大的突破。此外,紡紗配棉比例大幅下降也是棉花需求下降的原因之一。2007年我國化纖總產量可能突破2100多萬噸,而且仍以15%以上的增幅遞增,特別是粘膠短纖、滌綸短纖產能的增長尤為突出,相應的紡紗棉配比例趨於下降,如果按照2007年化纖產量推算,國內企業紡紗配棉比在55%以下,低於以往60%以上的比例。 (三)國際市場棉價呈現上升趨勢,對國內市場價格有一定的支撐作用。近幾年,國際棉花庫存隨著產量增加而呈現上升局面,2004- 2007年棉花的期末庫存都維持在1000萬
Ⅵ 目前粘膠短纖下跌,有人了解上游的情況嗎
上游棉短絨保持相對穩定行情,市場購銷拉鋸。棉籽原料價格下跌,但棉油、棉粕、棉殼下跌基本抵消了原料下跌幅度,加之油棉廠開工率不足,棉短絨產出量有限,廠家持價出貨。因下游化纖廠、精製棉廠因環保問題開工不足,采購棉短絨量有限,且進口棉短絨價格便宜,沖擊國內棉短絨行情,市場購銷均不理想,限制棉短絨行情發展。未來棉短絨漲跌兩難,仍將以穩定為主,局部小幅波動局面運行。
Ⅶ 08年棉花收購價格比去年是漲還是降了求大神幫助
2007年,我國棉花價格呈現在波動中小幅上漲的走勢,新棉集中收購期收購價格高於上年同期。受供求關系及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預計2008年棉花價格水平將呈現上漲態勢。 一、2007年棉花價格運行情況 (一)棉花收購價格呈平穩上升走勢,集中收購期平均價格大幅高於上年同期。前三季度328級棉花收購價格在每50公斤(下同)580元到620元范圍內波動,平穩中小幅上漲。在新棉集中收購期,第一階段,9月份新棉開秤後,價格低開低走,月初主產區328級籽棉新棉收購價格平均為629元,較上年同期低 7.71%,之後一路下降,到9月底價格降至610.76元。第二階段是從10月初到11月中旬,價格由降轉升、持續上漲,11月中旬為642.96元,達到本年度新棉收購最高價格水平。第三階段是從11月到年底,價格呈現總體平穩、略有下降態勢,12月下旬為619.87元,比上年同期上漲16.02%。9-12月份新棉收購價格平均為628.09元,較上年同期上漲7.60%。全年棉花平均收購價格為609.87元,較上年下降 2.82%。 (二)現貨銷售價格波動較大。10個省區市棉紡企業到廠價格呈現上漲、回落、走高、調整狀態,1-3月逐月走高,4月份有所回落,5月份開始價格反彈,8 月份達到今年以來最高價位後,9-12月份價格水平穩中小幅波動、略有下降。12月份,10個省區市棉紡企業328級、229級棉到廠均價分別為 13614元/噸、14074元/噸,較年初分別上漲7.04%、7.05%;其中8月平均價格分別為14191元/噸、14511元/噸,是全年的最高價位。 (三)期貨價格在波動中走高。鄭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貨價格在波動中走高,其中次近期合約收盤價格由年初的13500元/噸上漲到12月份的14440元/ 噸,較年初和上年同期分別上漲6.96%、3.36%。國際市場棉花期貨價格上漲幅度大於國內市場,其中紐約商品交易所12月31日次近期合約收盤價格為 69.57美分/磅,較年初和去年同期分別上漲24.48%、22.07%。 二、2008年棉價走勢分析及預測 受成本上升、國內外棉花供求情況及其他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影響,預計2008年我國棉花價格總水平在波動中上漲,但價格大幅上漲和走低的可能性都較小。 (一)2007/08年度國內棉花產量仍保持較高水平,但種植成本仍會繼續增長。國內外權威機構預測,2007/08年度我國棉花豐產的可能性較大,中國棉花協會預計全國棉花總產量與上年基本持平,產量處於歷史較高水平;美國農業部在2008年1月份發布的報告稱,中國棉花產量為751.2萬噸,雖然比 12月的報告數據有所調減,但仍高於上一年度。受農資等價格上漲的影響,今年棉花種植成本仍會保持增加態勢。有資料顯示,2007年我國每畝棉花種植成本預計為930.8元,較上年度上漲7.07%,其中,種子費增加6.21%,化肥費用增加3.12%,農葯費用增加2.79%,租賃作業費用增加 1.97%,人工成本費用增加10.57%,土地費用成本增加5.39%。 (二)國內棉花需求增長速度開始趨緩。我國棉紡織業逐漸顯現出增長放緩的特徵。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全年我國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1150.7億美元,同比增長20.9%,比上年回落8個百分點,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出口561億美元,增長15%,比上年回落3.7個百分點。2008年仍將繼續保持這種放緩的態勢。中國紡織品進口商會預測,受國際貿易環境、能源和原材料及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預計2008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速將減緩到15%左右,對棉花需求不會有大的突破。此外,紡紗配棉比例大幅下降也是棉花需求下降的原因之一。2007年我國化纖總產量可能突破2100多萬噸,而且仍以15%以上的增幅遞增,特別是粘膠短纖、滌綸短纖產能的增長尤為突出,相應的紡紗棉配比例趨於下降,如果按照2007年化纖產量推算,國內企業紡紗配棉比在55%以下,低於以往60%以上的比例。 (三)國際市場棉價呈現上升趨勢,對國內市場價格有一定的支撐作用。近幾年,國際棉花庫存隨著產量增加而呈現上升局面,2004- 2007年棉花的期末庫存都維持在1000萬噸以上的高水平上,但這種格局將在今年有所變化。據美國農業部估計,近五年全球棉花產量的峰值出現在 2006/07年度,全球產量為2657.8萬噸,期末庫存的峰值也出現在上年度,達到1327.3萬噸。而在2007/08年度,由於需大於產,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認為,本年度全球棉花產需缺口136萬噸,而庫存為1175萬噸,較上年度下降10.37%;本年度國際市場棉花價格為67美分/磅,比上年度高8美分。 同時不容忽視的是,近兩年來,小麥、大豆、玉米等農產品價格都出現大幅上漲現象,無論國際還是國內棉花價格已經被低估。棉花和其他農產品比價關系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棉價繼續上漲。 三、幾點建議 為促進今年棉花生產,努力保持棉花價格在一個相對合理、穩定的水平上,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加強棉花生產、需求及價格監測,保證統計數據的相對准確性,為進一步做好宏觀調控奠定堅實基礎。2006/07年度棉花產量修正幅度較大,如有關部門將棉花產量由650萬噸上調到770萬噸,上調幅度達到120萬噸。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中國植棉地域遼闊且比較分散,統計起來相對困難等。但統計數據出現的這種誤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後勢的判斷和宏觀調控的政策實施。對需求的判斷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因此,要進一步完善棉花生產、需求數量方面的監測,並通過一定的手段來驗正監測數據的真實准確性,為做好宏觀調控和棉花產業的健康發展打好堅實基礎。 二、密切關注棉花市場、行業、價格,警惕階段性、結構性價格大幅上漲。從供求基本面情況看,棉花價格應該是保持穩步上漲的態勢,出現大幅上漲的可能性較小。但我們所面臨的供求關系不僅有全局的,還有局部的,不僅有靜態的,還有動態的。去年市場普遍認為國內供求之間存在幾百萬缺口,潛在需求十分強勁,但後來事實證明,理論性質的缺口,未必能成為事實,而階段性和結構性供求變化,才會對價格產生實在的影響力。需要警惕的是一旦這種變化在某個階段被放大,市場反應往往超過預期。具體來看,近期持續縮減的進口、原料庫存的低位徘徊一旦達到質變,將可能帶動棉花價格急速飆升。 三、關注新情況、新問題,充分利用各種調控手段,努力保持棉花價格不出現大幅波動。近年來,國家通過配額、收儲、關稅等多種手段調控市場,對保持棉花供求總量平衡、維護價格基本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今年我國棉花產業面臨的問題與以往有所不同,主要是整個經濟環境有所變化,包括目前出現的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通脹壓力和預期、從緊的貨幣政策、人民幣可能進一步升值等,對我國棉花產業鏈將有較大的不確定影響。因此,需要密切關注市場可能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不斷完善、發展現有的政策調控手段,努力保持棉花價格不出現大起大落的現象。
Ⅷ 湖北宜化股票後市如何
短線應該還有幾元錢
Ⅸ 經濟危機對化工行業的影響
如果沒有這場全球性的金融災難,恐怕誰也不能理解近一個月來化工市場諸多產品價格發生的戲劇性驟變。
8月下旬至10月初,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國內濃硝酸市場主流價格由4100~4200元/噸的歷史高點,陡然降落至1700~1800元/噸,每噸回落了2400元,月落幅度高達42.86%,令人瞠目。這還不是最絕的,最絕的當屬硫酸,短短的1~2個月里,國內硫酸的價格由8月份的2400元/噸直線下降至10月初的400元/噸,2400元貨值的產品每噸就落掉了2000元,月落幅度竟達166.7%,跌幅之大不僅是驚心動魄,還簡直讓人匪夷所思。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在全球的急速蔓延,世界性經濟危機也迅速向我國化工領域傳導,以硝酸、硫酸等「三酸兩鹼」化工基礎原料為代表的產品市場行情急劇下滑,價格一落千丈。短短1~2個月,遍數國內化工所有產品,幾乎無一例外地都從歷史價格的高位進行跳水,於此同時,上述化工化肥所有的產品行業都不同程度地出現產品漲庫、銷售困難,被迫減產或停產的現象。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對化工行業的影響開始顯現,三季度我們關注的重點公司業績增速大幅放緩。假發龍頭瑞貝卡對美歐的出口收到影響,全年的業績增長減少到20%;而ML材料龍頭廣東榕泰由於下游出口減少,導致公司全年增長50%的預期落空。
上一周,國際原油價格在大幅度下跌後出現了反彈,WTI原油價格上周五收於67.81USD/barrel,一周累計漲幅7.38%;Brent原油價格收於65.1 USD/barrel,一周累計漲幅5.58%,國際天然氣價格微跌了0.95%;乙烯、石腦油價格跌幅依然較大,單周跌幅分別為28.57%、22.3%。
化肥、農葯:上一周,國內尿素價格跌至1850元/噸,一周跌幅為5.13%,草甘膦價格再度出現了下跌,單周下跌12.9%,國內鉀肥價格下跌了1.15%,磷肥價格則保持不變。
兩鹼:上一周,PVC及電石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乙炔法PVC下跌了5%,乙烯法PVC價格則下跌4.76%,電石價格下跌5.56%;純鹼價格下跌3.13%;燒鹼價格則保持不變。
化纖:上一周,化纖產品原料繼續下跌,對二甲苯下跌了11.54%,PTA下跌15.79%,PET切片下跌15.33%,PA66切片微跌了5.24%,PA6下跌了8.95%,粘膠短纖下跌1.61%,PTMEG的價格微跌了1.61%,氨綸40D價格則沒有變化。
醇醚:上一周,醇醚價格下跌幅度較大,甲醇單周跌幅14.89%,二甲醚價格下跌15.56%。
橡膠:上一周國內丁苯橡膠價格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單周跌幅達11.43%,天然橡膠價格則微跌了0.68%。
似乎一夜之間,每一個行業的下游幾乎都沒有了需求,化工產業鏈上因需求銳減而倒塌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像一場急性瘟疫,迅速向上游傳導,一塊壓倒另一塊:MDI需求減少導致苯胺需求減少,苯胺需求減少導致硝酸需求減少,硝酸需求減少導致液氨需求減少,液氨需求減少最終導致原料煤炭需求減少;另一鏈條:全球性糧價和原油價格大跌,導致國際國內市場化肥需求下降,化肥需求下降導致化肥企業減產,化肥企業減產導致合成氨生產負荷降低,合成氨負荷降低最終也導致原料煤炭需求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