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期貨市場吸引大量投機者
Ⅰ 期貨交易市場的區別
投機套利者又稱為期貨投機者,指那些專事在期貨市場上賺取買賣價差的企業或個人。
他們不同於套期保值者,無現貨在手,絕大多數的投機者都是期貨經紀商的客戶。期貨市場吸引投資者的原因有二:一是獲得的可能性;另一個是交易成本的動力。期貨交易以小博大的刺激性及其中所含的專業知識和買賣樂趣,吸引大量的投機者不斷地入市交易。
當投機者預測某種期貨商品的價格將要上漲時,他們往往選擇時機先買入期貨合約,待將來價格上漲時再賣出,稱為「買空」或「多頭」;而當投機者預測某種期貨商品的價格將要下跌時,他們先在期貨交易所內賣出期貨合約,等日後價格下跌時再買入,稱為「賣空」或「空頭」。無論「買空」還是「賣空」,均存在著相當大的風險,其關鍵在於對價格變動預測的准確性和投機者的膽識。
在期貨市場中,如果沒有套期保值者,期貨市場就沒有經濟上的存在意義,因為他們對整個社會提供實質的商品和服務,期貨市場使他們的產品和服務更有效地提供給市場。套期保值者的交易是期貨市場上供求關系的主體。但如果期貨市場只有套期保值者在進行交易,那麼他們將很難找到交易的對象,從而無法保障其轉移價格風險。而投機者正是促成市場流通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他們吸引了存在於生產者和使用者之間的價格風險。投資者往往通過事先的預測,不斷地分析,去把握價格的變化趨勢,總希望能夠在同位上賣空,在低位上買空,並從中獲利,在期貨交易中不斷變換交易角色,持有期貨合約的時間較短,不像套期保值者那樣長,從而促使市場更具有流動性和效率。
Ⅱ 期貨投機在市場上的作用有哪些
(1)承擔風險
期貨市場的主要經濟功能之一就是轉移企業經營者的風險,風險轉移給誰?當然是投機者。投機者是一種對市場動向加以預測,希望在價格變動中獲取風險性報酬的人。投機者介入期貨市場的交易活動,吸收了存在於商品生產者和使用者之間的風險,他們是期貨市場中願意並敢於承擔風險並希望因此而獲得風險報酬的人。
投機與賭博表面上看有相似之處,如都是高風險高利潤的活動,都有贏家必有輸家,期貨投機者交給經紀公司的手續費也如同賭博場的地頭抽成一樣,但從本質上看投機和賭博是全然不同的活動。賭博的風險是人為製造的一種風險。當賭局不存在時,這種風險就隨之消失。期貨市場上的風險則不是人為製造的,而是客觀地存在於市場經濟活動中。即使期貨市場不存在,期貨交易不發生,投機活動不進行,這種風險依然存在,並不會消失,投機者參加期貨交易活動,使期貨市場上的經濟功能和市場機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和展現。可以肯定,在一個沒有這些風險承擔者的市場中,套期保值交易就無法進行,因為賣方希望得到盡可能高的價格,而買方則總是希望抓住盡可能低的價格,沒有投機者去彌補這一價格差距,套期保值者要對沖在手的期貨合約是很困難的。
(2)增加市場交易量,增強市場流動性
由於大量投機者的參加,期貨市場的交易量大為增加,這樣很有利於套期保值者設置和解除對沖交易,以致於不影響價格水平,而增強了市場流動性。
(3)平緩價格波動,保證市場穩定
期貨市場中頻繁的投機活動有利於緩和價格波動的幅度。投機活動的目的是獲取利潤,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投機者就密切注意市場價格的變動,而隨時做出迅速的行為反應。當價格處於低水平時,投機者就買進期貨,使需求增加,而這又導致價格上漲;當價格處於較高水平時,投機者就賣出期貨,這又使需求減少,平抑了價格.投機者的這些活動,使可能出現的大幅度價格波動趨於平衡,從而保證市場的穩定和交易的正常運行。
(4)協調相關市場相關產品的價格關系
期貨市場是分類的,期貨市場上的商品也是分類的,如農產品、金屬、金融商品等.期貨市場上的有些商品間有高度的相關性,如小麥、玉米、高粱作為伺料穀物,咖啡,可可作飲料,金融商品中利率和債券等。有的正相關,有的反相關,無論他們是正相關,還是反相關,這些商品的價格有一定的比例關系存在。投機者對這種關系了如指掌。當某種特殊市場情況發生,使某一種商品和另一種商品的價格關系偏離時,即給予投機者以投機的機會。由於投機者的參與,將使相關商品的價格恢復正常的比例關系。
Ⅲ 投機者利用期貨市場而不是現貨市場是因為
期貨市場只需要保證金即可交易,現貨需要全額貨款
期貨市場流動性高,交易時段可隨時獲利了結。
就這
Ⅳ 投機者為什麼會使得期貨市場更具有流動性
投機會頻繁交易,持倉時間短,所以會使合約的流動性好,活躍。套期保值的法人帳戶一般不會經常性交易,很多時候建好倉位後會一直持有到交割月進行實物交割
Ⅳ 為什麼期貨即可以先買進也可以先賣出
期貨交易機制有很多,不僅可以買進也可以賣出,為什麼可以同時進行呢?
期貨交易具有雙向交易和對沖機制 雙向交易,也就是期貨交易者既可以買入期貨合約作為期貨交易的開端(稱為買入建倉),也可以賣出期貨合約作為交易的開端(稱為賣出建倉),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買空賣空」。 與雙向交易的特點相聯系的還有對沖機制,在期貨交易中大多數交易這並不是通過合約到期時進行實物交割來履行合約,而是通過與建倉時的交易方向相反的交易來解除履約責任。具體說就是買入建倉之後可以通過賣出相同合約的方式解除履約責任,賣出建倉後可以通過買入相同合約的方式解除履約責任。 期貨交易的雙向交易和對沖機制的特點,吸引了大量期貨投機者參與交易,因為在期貨市場上,投機者有雙重的獲利機會,期貨價格上升時,可以低買高賣來獲利,價格下降時,可以通過高賣低買來獲利,並且投機者可以通過對沖機制免除進行實物交割的麻煩,投機者的參與大大增加了期貨市場的流動性。
期貨交易具有雙向交易和對沖機制
雙向交易,也就是期貨交易者既可以買入期貨合約作為期貨交易的開端(稱為買入建倉),也可以賣出期貨合約作為交易的開端(稱為賣出建倉),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買空賣空」。
與雙向交易的特點相聯系的還有對沖機制,在期貨交易中大多數交易這並不是通過合約到期時進行實物交割來履行合約,而是通過與建倉時的交易方向相反的交易來解除履約責任。具體說就是買入建倉之後可以通過賣出相同合約的方式解除履約責任,賣出建倉後可以通過買入相同合約的方式解除履約責任。
期貨交易的雙向交易和對沖機制的特點,吸引了大量期貨投機者參與交易,因為在期貨市場上,投機者有雙重的獲利機會,期貨價格上升時,可以低買高賣來獲利,價格下降時,可以通過高賣低買來獲利,並且投機者可以通過對沖機制免除進行實物交割的麻煩,投機者的參與大大增加了期貨市場的流動性。
Ⅵ 為什麼期貨允許散戶進入期貨不是為了讓商品公司套期保值的嗎讓散戶進入不就擾亂市場秩序了嗎
沒有投機者,期貨轉移風險的作用不就沒了,套期保值的作用不也達不到了。套期保值是為了規避風險,但風險還是在的,沒有消失,只是把風險轉移到投機者身上去了。投機者的參與及承擔了期貨市場的風險也活躍了期貨市場的交易,同時還能吸引跟多人參與。 投機者的參與是必不可少的。
Ⅶ 期貨市場的產生
一、期貨交易的起源 期貨市場最早萌芽於歐洲。早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就出現過中央交易場所、大宗易貨交易,以及帶有期貨貿易性質的交易活動。當時的羅馬議會大廈廣場、雅典的大交易市場就曾是這樣的中心交易場所。到12世紀,這種交易方式在英、法等國的發展規模很大,專業化程度也很高。 1251年,英國大憲章正式允許外國商人到英國參加季節性交易會。後來,在貿易中出現了對在途貨物提前簽署文件,列明商品品種、數量、價格,預交保證金購買,進而買賣文件合同的現象。1571年,英國創建了實際上第一家集中的商品市場——倫敦皇家交易所,在其原址上後來成立了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其後,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建立了第一家穀物交易所,比利時的安特衛普開設了咖啡交易所。1666年,倫敦皇家交易所毀於倫敦大火,但交易仍在當時倫敦城的幾家咖啡館中繼續進行。17世紀前後,荷蘭在期貨交易的基礎上發明了期權交易方式,在阿姆斯特丹交易中心形成了交易鬱金香的期權市場。1726年,另一家商品交易所在法國巴黎誕生。
(一) 1848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產生 (二) 1874年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產生 (三) 1876年倫敦金屬交易所產生 (四) 1885年法國期貨市場產生二、期貨交易與現貨交易、遠期交易的關系 期貨交易作為一種特殊的交易方式,它的形成經歷了從現貨交易到遠期交易,最後到期貨交易的復雜演變過程,它是人們在貿易過程中不斷追求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與風險的結果。在現代發達的市場經濟體系中,期貨市場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與現貨市場、遠期市場共同構成既各有分工而又密切聯系的多層次的有機體。
(一) 期貨交易與現貨交易
買賣的直接對象不同。現貨交易買賣的直接對象是商品本身,有樣品、有實物、看貨定價。期貨交易買賣的直接對象是期貨合約,是買進或賣出多少手或多少張期貨合約。 交易的目的不同。現貨交易是一手錢、一手貨的交易,馬上或一定時期內獲得或出讓商品的所有權,是滿足買賣雙方需求的直接手段。期貨交易的目的一般不是到期獲得實物,套期保值者的目的是通過期貨交易轉移現貨市場的價格風險,投資者的目的是為了從期貨市場的價格波動中獲得風險利潤。 交易方式不同。 現貨交易一般是一對一談判簽訂合同,具體內容由雙方商定,簽訂合同之後不能兌現,就要訴諸於法律。期貨交易是以公開、公平競爭的方式進行交易。一對一談判交易(或稱私下對沖)被視為違法。 交易場所不同。現貨交易一般不受交易時間、地點、對象的限制,交易靈活方便,隨機性強,可以在任何場所與對手交易。期貨交易必須在交易所內依照法規進行公開、集中交易,不能進行場外交易。 商品范圍不同。 現貨交易的品種是一切進入流通的商品,而期貨交易品種是有限的。主要是農產品、石油、金屬商品以及一些初級原材料和金融產品。 結算方式不同。現貨交易是貨到款清,無論時間多長,都是一次或數次結清。期貨交易實行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必須每日結算盈虧,結算價格是按照成交價加權平均來計算的。(二)期貨交易與遠期交易
交易對象不同。期貨交易的對象是標准化合約,遠期交易的對象主要是實物商品。 功能作用不同。期貨交易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發現價格,遠期交易中的合同缺乏流動性,所以不具備發現價格的功能。 履約方式不同。期貨交易有實物交割和對沖平倉兩種履約方式,遠期交易最終的履約方式是實物交收。 信用風險不同。期貨交易實行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信用風險很小,遠期交易從交易達成到最終實物交割有很長一段時間,此間市場會發生各種變化,任何不利於履約的行為都可能出現,信用風險很大。 保證金制度不同。期貨交易有特定的保證金制度,遠期交易是否收取或收多少保證金由交易雙方私下商定。三、期貨交易的基本特徵 期貨交易的基本特徵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合約標准化
期貨交易是通過買賣期貨合約進行的,而期貨合約是標准化的。期貨合約標准化指的是除價格外,期貨合約的所有條款都是預先由期貨交易所規定好的,具有標准化的特點。期貨合約標准化給期貨交易帶來極大便利,交易雙方不需對交易的具體條款進行協商,節約交易時間,減少交易糾紛。 (二)交易集中化
期貨交易必須在期貨交易所內進行。期貨交易所實行會員制,只有會員方能進場交易。那些處在場外的廣大客戶若想參與期貨交易,只能委託期貨經紀公司代理交易。所以,期貨市場是一個高度組織化的市場,並且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度,期貨交易最終在期貨交易所內集中完成。 (三)雙向交易和對沖機制
雙向交易,也就是期貨交易者既可以買入期貨合約作為期貨交易的開端(稱為買入建倉),也可以賣出期貨合約作為交易的開端(稱為賣出建倉),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買空賣空」。與雙向交易的特點相聯系的還有對沖機制,在期貨交易中大多數交易這並不是通過合約到期時進行實物交割來履行合約,而是通過與建倉時的交易方向相反的交易來解除履約責任。具體說就是買入建倉之後可以通過賣出相同合約的方式解除履約責任,賣出建倉後可以通過買入相同合約的方式解除履約責任。期貨交易的雙向交易和對沖機制的特點,吸引了大量期貨投機者參與交易,因為在期貨市場上,投機者有雙重的獲利機會,期貨價格上升時,可以低買高賣來獲利,價格下降時,可以通過高賣低買來獲利,並且投機者可以通過對沖機制免除進行實物交割的麻煩,投機者的參與大大增加了期貨市場的流動性。 (四)杠桿機制
期貨交易實行保證金制度,也就是說交易者在進行期貨交易時者需繳納少量的保證金,一般為成交合約價值的5%-10%,就能完成數倍乃至數十倍的合約交易,期貨交易的這種特點吸引了大量投機者參與期貨交易。期貨交易具有的以少量資金就可以進行較大價值額的投資的特點,被形象地稱為「杠桿機制」。期貨交易的杠桿機制使期貨交易具有高收益高風險的特點。 (五)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
期貨交易實行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也就是在每個交易日結束後,對交易者當天的盈虧狀況進行結算,在不同交易者之間根據盈虧進行資金劃轉,如果交易者虧損嚴重,保證金賬戶資金不足時,則要求交易者必須在下一日開市前追加保證金,以做到「每日無負債」。期貨市場是一個高風險的市場,為了有效的防範風險,將因期貨價格不利變動給交易者帶來的風險控制在有限的幅度內,從而保證期貨市場的正常運轉。四、期貨市場與證券市場 期貨市場是買賣期貨合約的市場,而期貨合約在本質上是未來商品的代表符號,因而期貨市場與商品市場有著內在的聯系。但就實物商品買賣轉化成合約的買賣這一點而言,期貨合約在外部形態上表現為相關商品的有價證券,這一點與證券市場卻有相似之處。證券市場上流通的股票、債券,可以說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權的標准化合同和債券發行者的債權債務標准化合同。人們買賣的股票、債券和期貨合約,都是一種投資憑證。但是,期貨市場與證券市場有以下幾點重要區別。
(一)基本經濟職能不同
證券市場的基本職能是資源配置和風險定價;期貨市場的基本職能是規避風險和價格發現。 (二)交易目的不同
證券交易的目的是獲取利息、股息等收入和資本利得。期貨交易的目的是規避現貨市場價格風險或獲取投機利潤。 (三)市場結構不同
證券市場分為一級市場(發行市場)和二級市場(流通市場);期貨市場並不區分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 (四)保證金規定不同
政權一般採用現貨交易方式,須交納全額資金;期貨交易只需繳納期貨合約價值一定比例的保證金。
Ⅷ 在期貨市場為什麼投機者承擔了套期保值者所希望轉嫁的價格風險
其實,把他們當作只投資一次,而且只能投資一次的投資者就行了。這樣他們的價格就肯定了,賠了也該變不了,風險是沒有了,贏利也和他們沒關系了。
Ⅸ 期貨交易有什麼特點
合約標准化
期貨交易是通過買賣期貨合約進行的,而期貨合約是標准化的。期貨合約標准化指的是除價格外,期貨合約的所有條款都是預先由期貨交易所規定好的,具有標准化的特點。期貨合約標准化給期貨交易帶來極大便利,交易雙方不需對交易的具體條款進行協商,節約交易時間,減少交易糾紛。
交易集中化
期貨交易必須在期貨交易所內進行。期貨交易所實行會員制,只有會員方能進場交易。那些處在場外的廣大客戶若想參與期貨交易,只能委託期貨經紀公司代理交易。所以,期貨市場是一個高度組織化的市場,並且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度,期貨交易最終在期貨交易所內集中完成。
雙向交易和對沖機制
雙向交易,也就是期貨交易者既可以買入期貨合約作為期貨交易的開端(稱為買入建倉),也可以賣出期貨合約作為交易的開端(稱為賣出建倉),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買空賣空"。與雙向交易的特點相聯系的還有對沖機制,在期貨交易中大多數交易這並不是通過合約到期時進行實物交割來履行合約,而是通過與建倉時的交易方向相反的交易來解除履約責任。具體說就是買入建倉之後可以通過賣出相同合約的方式解除履約責任,賣出建倉後可以通過買入相同合約的方式解除履約責任。
期貨交易的雙向交易和對沖機制的特點,吸引了大量期貨投機者參與交易,因為在期貨市場上,投機者有雙重的獲利機會,期貨價格上升時,可以低買高賣來獲利,價格下降時,可以通過高賣低買來獲利,並且投機者可以通過對沖機制免除進行實物交割的麻煩,投機者的參與大大增加了期貨市場的流動性。
杠桿機制
期貨交易實行保證金制度,也就是說交易者在進行期貨交易時只需繳納少量的保證金,一般為成交合約價值的5%-10%,就能完成數倍乃至數十倍的合約交易,期貨交易的這種特點吸引了大量投機者參與期貨交易。
期貨交易具有的以少量資金就可以進行較大價值額的投資的特點,被形象地稱為"杠桿機制"。期貨交易的杠桿機制使期貨交易具有高收益高風險的特點。
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
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又稱每日盯市制度,是指每日交易結束後,交易所按當日各合約結算價結算所有合約的盈虧、交易保證金及手續費、稅金等費用,對應收應付的款項實行凈額一次劃轉,相應增加或減少會員的結算準備金。經紀會員負責按同樣的方法對客戶進行結算。
Ⅹ 為什麼期貨價格的暴漲暴跌會帶動現貨價格的暴漲暴跌
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的同步性不能這么理解。
首先,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基於同一種標的,都遵循市場的基本價格規律,兩者具有高度的同步性。其次,期貨市場由於大量投機者的參加,導致交易十分活躍,在行情波動上會略大於現貨市場,而且也由於交易的火爆,往往對政策性、宏觀性的可以影響價格的消息比較敏銳,價格變動先於現貨市場。
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 期貨價格是指期貨市場上通過公開競價方式形成的期貨合約標的物的價格。
期貨價格是指交易成立後,買賣雙方約定在一定日期實行交割的價格。期貨交易是按契約中規定的價格和數量對特定商品進行遠期(三個月、半年、一年等)交割的交易方式。其醉大特點為成交與交割不同步,是在成交的一定時期後再進行交割。由於市場行情瞬息萬變,商品市場價格經常變動,而期貨交易是按事先約定的價格進行清算的,交割時的市場價格常常與成交價格不一致,從而使買賣雙方一方受益一方受損。
現貨交易是一經成交立即交換的買賣行為,一般是買主即時付款,但也可以採取分期付款和延期交付的方式。由於付款方式的不同,同一現貨在同一時期往往可能出現不同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