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橡膠期貨26行情
Ⅰ 請問最近橡膠期貨的行情是這么樣的能投資嗎
最近天然橡膠進入「3萬元時代」, 31580元/噸,這是18日上海期貨交易所橡膠1103的成交價。自國慶節後滬膠價格突破27000元/噸到現在已經是六連陽,10月僅6個交易日每噸就累計上漲4300多元,漲幅達15.6%。最近兩個月,天然橡膠在期貨市場更是累計上漲約25%,現貨價格累計上漲超過40%。這是繼黃金玉米和棉花等期貨,創下歷史新高之後,天然橡膠已經成為新的領跑者。對於價格的走勢,天然橡膠高價的泡沫遲早會破。
參考金道投資資料 : http://hao.newgwt100.info。
Ⅱ 求一個可以查詢橡膠期貨行情的網站
新浪財經 和訊財經 期貨那項目 國內期貨 環球期貨 東方財富網也有,很多財經網站都有期貨行情
Ⅲ 橡膠期貨
1.國際天然橡膠市場供求情況及主要產膠國的出口行情
國際市場上天然橡膠的供應完全控制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少數幾個國家手中。而天然橡膠的使用大國美國、日本等則不生產天然橡膠,需求完全依賴進口,其對天然橡膠的價格支持也顯而易見。我國也是世界上第二大天然橡膠進口國,對國際膠價的影響也較直接。
2.國際市場交易行情
天然橡膠已經成為國際上一種典型的熱帶商品期貨品種,在遠東和東南亞的期貨交易中佔有一定的份額。目前,從事天然橡膠期貨交易的主要有:東京工業品交易所(TOCOM)、日本神戶橡膠交易所(KOBE)、新加坡RAS商品交易所、吉隆坡商品交易所(KLCE)。其中東京和新加坡交易的影響最大,由於所佔市場份額較大,因此能反映出世界膠市行情基本動態。
3.國際天然橡膠組織(INRO)成員國簽定的國際天然橡膠協議,對膠市價格走勢也會產生重要影響。
4.我國天然橡膠的生產和消耗情況
我國天然橡膠生產的數量、成本直接關繫到國內膠市的價格。同時,國內天然橡膠使用量的變化和加工企業對天然橡膠價格的接受能力也作用於天然橡膠的價格水平。
5.我國對天然橡膠的進口政策及稅率水平
根據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協議,我國在2004年將取消天然橡膠的進口配額,並在未來幾年內逐步降低天然橡膠的進口關稅,在2006年天然橡膠的進口關稅將為零。目前,我國已經取消了天然橡膠的進口配額,對東南亞三大產膠國的橡膠進口關稅依然維持20%不變。2月初,國家公布了對原產於韓國、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和寮國五國902稅目的進口商品實行曼谷協定稅率,其中天然橡膠稅率為17%,從2004年1月1日起執行。我國橡膠進口的政策環境將變得越來越寬松。
6.合成膠的生產及應用情況,包括合成膠的上游產品原油的市場情況
天然橡膠與合成膠在某些產品上可以互為替代使用,因此當天然橡膠供給緊張或價格趨漲時,合成膠則會用量上升,兩者的市場地位存在互補性。另外由於合成膠是石化類產品,石油價格會影響合成膠的價格水平,合成膠價格水平的變化則轉化影響到對天然橡膠的需求上,這一點也不能忽視。
7.主要用膠行業的發展情況,如輪胎及相關的汽車工業
天然橡膠的主要用戶是輪胎,輪胎行業的景氣度直接影響天然橡膠市場。汽車工業又是使用輪胎的大戶,因此汽車工業的發展和國家對汽車工業的政策會影響到對輪胎需求,並影響對天然橡膠的需求。
8.自然因素:季節變動和氣候變化
膠液一般在樹齡5-7年的橡膠樹皮上傾斜切口後採得,橡膠樹一般可採集25-30年。橡膠樹整年都可采割,但其產量隨季節性而變動。橡膠樹生長需高溫多雨的環境,在年平均氣溫26-32。C之間、年平均降雨量在2000mm以上的熱帶地區栽培,因此其產地分布於南北緯10.C以內,多集中在東南亞地區。由於天然橡膠是多年生長的樹木,因此不能在短期內調整供應,市場變化周期較長。
9.政治因素:政策和政局的變動
政策:各國政府對天然橡膠生產和進出口的政策會影響天然橡膠價格走勢;
政局的變動:天然橡膠是重要的軍用物資,對重大政治事件的發生有較敏銳甚至強烈的反應,在發生戰爭時,各國必須最大限度確保橡膠的應有數量。
Ⅳ 天然橡膠期貨行情怎麼樣
這幾天天然橡膠期貨在大漲中。
3月21日泰國農產品交易所3號煙片繼續漲停
3月15號該交易所為跌停,隨後在政府幹預下,自16號開始,17、18、21連續4天漲停。
該漲跌停限制為7泰銖/公斤。
3月21日,日本期貨因春分節休市,滬膠因無指引而區間震盪,午後逢低買盤介入後小幅上漲,主力合約收至35000上方35125;但近月合約表現較強,大漲825至36350元;國內市場似乎波瀾不驚,但業者不知海外現貨已是激流涌動,市場交投活躍,現貨推動期貨上漲。
Ⅳ 大家都是在哪個平台上查看即時的橡膠期貨行情的
在期貨公司開戶就可以有期貨公司這個交易軟體上就可以直接看這樣打
Ⅵ 商品期貨的成交量
繼2009年和2010年中國商品期貨成交量奪得全球首位後,2011年期貨市場成交總量同比下降逾三成,未能連續三連冠。不過,截至11月份,國內商品期貨成交總量已高達12.08億手(不含股指期貨成交量),與2009年(10.785億手)、2010年(15.66億手)和2011年(10.54億手)相比較,已取得不錯成績。
業內人士表示,2011年7、8月份豆粕期貨的巨量成交為其增添不少籌碼,而上市的兩個新品種也表現相當,尤其是玻璃期貨的上市,更是躋身於商品期貨成交的前三名,預期國內商品期貨總成交占據全球首位。
中期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以單邊計算,1-11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1,299,038,119手,累計成交額為1,519,770.1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53%和19.69%。其中,上海期貨交易所累計成交量為325,626,877手,同比增長15.49%,佔全國市場的25.07%,鄭州商品交易所累計成交量為304,286,692手,同比下降21.46%,佔全國市場的23.42%,大連商品交易所累計成交量為578,915,674手,同比增長117.03%,佔全國市場的44.56%。
2011年7月16日當周,豆粕期貨一周成交2333萬手,持倉量198萬手,創造期貨市場新的歷史紀錄,但隨著基本面趨於穩定,豆粕期貨又漸歸常態、仍然保持穩健運行狀態。在1207合約至1301合約共五個合約中,1208合約在期貨價格由漲轉跌中成交量放大到1186.8萬手,創單個合約成交紀錄,當日減倉15.45萬手至188.26萬手,隨後行情有所降溫。
此外,玻璃期貨上市兩日總成交量創出138.7萬余手的天量,成為僅次於豆粕期貨的195.8萬余手、螺紋鋼期貨的158.9萬余手,上市第二日即成為國內期市第3大交易品種,這在新品種上市後較為罕見。業內人士表示,總成交量(138.7萬余手)與總持倉量(17.2萬余手)之比達到8.06倍,說明市場資金流動性較強,玻璃期貨未來有望成為國內期市中成交量較大的主力品種之一。
數據顯示,中國期貨市場2009年共成交21.6億手(按雙邊計算),成交金額約130.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8.2%和81.5%。該年商品期貨成交總量已躍居全球第一,佔全球的43%。傳統商品期貨品種白糖、螺紋鋼、天然橡膠 、鋅、豆粕在所有期貨品種中居前五位,分別占市場份額的19%、14%、11%、9%和8%,這五個品種成交量占整個市場的61%。
其實早在2008年,中國農產品期貨已躍居全球農產品期貨成交量第一大國,但由於原油期貨、鋼材期貨的缺失,仍只能在商品期貨成交總量排名上屈居美國。且由於國際期貨市場上金融期貨成交量所佔比重近九成,中國期貨市場總成交量的全球排名長期居落後地位,但隨著股指期貨春節後上市國內的指日可待,該年期貨成交量排名有所提升。
2010年,中國期貨市場成交量增長逾45%,達到15.21億手,佔全球商品期貨與期權成交總量的50.95%,連續兩年躍居全球第一。
不過,2011年中國期貨市場成交量卻同比下降逾三成。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10.54億手,累計成交額為1375134.25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2.72%和11.03%。
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全球經濟形勢較為動盪,而國內經濟結構面臨轉型且增速放緩,期貨市場量價齊跌,進入調整期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2010年四季度,國內三大商品交易所採取的取消手續費優惠制度、限制開倉手數制度、提高保證金比例等措施抑制過度投機,對成交規模也有所抑制。
此外,2010年全球寬松的貨幣環境和部分商品供需缺口的炒作等因素提振期市量價齊升,造成基數較高,2011年的同比下跌也是合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