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瘟對於期貨市場的影響
Ⅰ 生豬期貨交易已於1月5號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對於豬肉市場會帶來哪些影響
1月8日,我國首個活體交割的期貨品種——生豬期貨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作為首個活體交割期貨品種,生豬期貨上市後備受市場關注。
決定豬肉價格的主要因素是供需,生豬期貨上市並不會直接影響生豬供需基本面。目前,我國豬肉需求相對穩定,但供給受新冠肺炎疫情、養殖利潤、政策導向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會發生變化,從而改變國內豬肉供需基本面,最終決定豬肉價格走向。
那麼,當前國內豬肉供給和價格情況怎樣呢?目前我國生豬生產明顯恢復,但總體仍處於供給偏緊的狀態。
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8月份至11月份,全國生豬出欄環比、同比均有所增長。但是,2020年1月份至11月份,定點屠宰企業累計屠宰生豬14198萬頭,同比下降了19.6%。雖然供給尚未完全恢復到常年水平,但中央儲備肉投放力度顯著加大。2020年僅10月份和11月份沒有投放凍豬肉,全年累計投放凍豬肉38次,合計67萬噸。其中,12月30日投放20066噸,成交11241噸。2021年1月7日又投放了2萬噸凍豬肉。(數據來源中國經濟網)
近期受消費季節性回升、凍品流通受阻等因素影響,全國豬肉價格明顯上漲。從周價看,生豬和豬肉集貿市場價格分別從2020年11月份第4周和12月份第1周開始回升,已經分別連續上漲6周和5周。2020年12月份最後一周,全國生豬每公斤均價為34.8元,累計上漲17.8%,同比上漲3%;豬肉價格為每公斤51.65元,累計上漲12.8%,同比微漲0.8%。
對1月8日生豬期貨正式掛牌交易以後全國豬價的走勢,可從供需兩方面進行分析。從消費看,春節是傳統消費旺季,但2020年12月份以來豬價上漲抑制了部分消費需求。從供給看,截至2020年11月份,能繁母豬存欄同比已連續6個月增長,生豬存欄同比已連續5個月增長。春節是出欄高峰,預計隨著前期補欄生豬的陸續出欄,供給將有明顯改善。綜合判斷,預計2021年春節豬價接近上年春節水平,上漲空間有限。
生豬期貨上市雖然不會直接影響國內生豬供需基本面,但期貨套期保值為養殖、屠宰、貿易等產業鏈上的企業提供了規避價格風險、保值增值的渠道。所謂期貨套期保值,就是經營者利用期貨合約,作為將來在現貨市場上買賣商品的臨時替代物,提前進行買賣操作,預先鎖定價格,以規避市場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因此生豬現貨企業為了防止現貨價格下跌帶來風險,所以會在期貨市場做空生豬期貨鎖定利潤,這也是連續幾天生豬期貨下跌的一個因素。有消息稱國內生豬養殖龍頭企業牧原、溫氏、正邦科技、新希望、正大都將進場參與生豬期貨交割業務
生豬養殖周期比較長,從母豬受孕到仔豬長大出欄,一般需要10個月左右時間。在漫長的養殖周期內,疫病、供需、飼料價格等諸多方面都充滿著不確定性,導致未來生豬出欄時價格可能大幅偏離預期
Ⅱ 今年豬瘟影響面積有多大
全國范圍都受到了影響,很多地區發現病毒以後把本地的豬都殺光處理掉。
Ⅲ 生豬期貨上市一段時間了,對市面的豬肉價格影響有多大呢
受消費季節性反彈和冷凍產品流通受阻等因素的影響,全國豬肉類價格大幅上漲。 隨著大連商品交易所原始豬期貨的正式上市,許多人擔心期貨會放大豬肉的價格波動。 對此,專家表示,決定豬肉價格的主要因素是供求關系。 目前,我國對豬肉的需求相對穩定。 盡管供應仍然緊張,但未來價格上漲的空間有限。 我國第一個實時交割期貨品種盛豬期貨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 原始豬期貨對國內豬肉類價格和豬周期的影響已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期貨會影響豬價格的方向嗎? 它將對整個行業產生什麼影響? 在相關熱點話題上,《經濟日報》記者采訪了行業專家學者。
所謂期貨套期保值,是指經營者將期貨合約作為未來現貨市場買賣商品的臨時替代品。 他們提前進行買賣操作並提前鎖定價格,以避免市場價格出現較大波動的風險。 出生豬繁殖周期比較長。 從懷孕豬到嬰兒豬的成長,通常大約需要10個月的時間。 在漫長的繁殖周期中,疾病,供求關系,飼料價格等諸多方面充滿不確定性,導致未來產量的價格豬可能大大偏離預期。 使用盛豬期貨的工具,當盛豬期貨的價格適中時,育種公司可以在期貨市場上預售相同數量的盛豬期貨,以提前鎖定利潤。 同時,原始豬期貨還可以幫助屠宰和加工環節提前購買,以防止將來原始豬的價格非理性上漲。 記者從大連商品交易所獲悉,木園,溫氏,正邦科技,新希望,正大等國內領先的豬育種公司將全部進入市場,參與豬期貨交割業務。
Ⅳ 墨西哥豬瘟對中國市場的影響。
現如今,全球都在關注著疫情,而且相關國家都已經採取了一些必要和必需的措施來防止疫情的蔓延和擴散。對於你說的這一問題,我覺的你提的很好,就我們現在所了解的信息來看,目前這對中國國內的影響不是很大,而且很有限,但是這之前國內暴發的手足口疾病來講,這次的流感疫情總體來講來時形勢很嚴峻,而且對於全球來講不是很樂觀。這是健康問題。對於你提到的市場影響,我想大家都了解市場供求理論,那就是「供過於求」和「公不應求」,雖然在這一問題上,普通的大眾想法和看法,必然是豬肉行情價格走高,當然應該也可以這樣理解。但是,我想大家還有吧主你應該知道,在我們國內,政府是擴大內需的,而且還保障民生等問題,一些涉及到老百姓根本利益的問題,國家對此是比較關注並且適當時候會使用宏觀手段進行調控的。所以鄙人姑且認為,諸如食用油、糧食(蔬菜)價格和豬肉等在價格上並不會出現較大的波動,但是窄幅震盪或許難免。呵呵,以上是鄙人的一些不成熟觀點,不足之處還敬請大家指導!
Ⅳ 受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豬價上漲體現了什麼經濟知識
體現了經濟全球化,市場經濟效益,供求關系原理
Ⅵ 最新豬瘟會引起經濟連鎖反應嗎 ,,,,
豬瘟疫情在肉品批發行業引發了連環反應。黃燜雞、正新雞排等以雞肉為主的餐飲店都已在承受雞肉價格上漲的壓力,據《餐飲老闆內參》報道,琵琶腿、凍翅中、雞爪等產品批發價過去一個月出現10%-30%的價格上浮。
白羽雞上市公司聖農食品發布了漲價通知,稱因受到非洲豬瘟影響,豬產品產量減少,作為替代品的雞產品銷量上升;與此同時,大量小型養殖場因環保原因關閉、加上北方天氣轉涼、養殖成本升高,造成了整體毛雞產量變低。「我司計劃對現有在售的聖農系列產品價格上調10%以上。」
相對應地,豬肉價格正在走低。
11月26日,界面新聞記者走訪北京新發地肉品交易市場時發現,鮮豬肉價格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白條豬(宰殺好的整豬)價格已經往下掉了,前幾天還是8塊5(1斤),這兩天已經8塊以下了。」一名商戶告訴界面新聞,在批發環節,一公斤1元的波動已經算是比較大的波動幅度了。最近他和相鄰的幾個同行,均有不同程度的客戶損失。「我這兒有很多單位食堂的客戶,最近好幾個都不來買豬肉了,說食堂改吃雞肉了。」
有豬肉批發商稱,因豬瘟正在流失客戶。攝影:趙曉娟
一位生豬行業專家對界面新聞分析稱,國家限制生豬跨省調運引發價格差異,比如上海、廣東等南方省份生豬產量少而調運無法滿足,肉價可能會出現上漲;相反,東三省、河南、山東等生豬大省的生豬調不出,則會出現價格下跌。從消費層面看,由於非洲豬瘟疫情帶來的消費陰影,消費者可能對豬肉消費的需求降低,繼而造成雞鴨魚、牛羊肉等其他肉類的上漲。
這種漲價趨勢,在新發地雞肉批發區確實表現得很明顯。一名商戶說,除內臟外,鮮雞肉各個部位的價格最近都在大幅度上漲,琵琶腿、雞小胸等部位每斤有2-3元的價格漲幅,這是鮮雞肉批發商家最近一年來遇到的較高的價格區域。羊肉、牛肉也有小幅度的上漲,但兩名牛羊肉批發者告訴界面新聞,豬肉和牛羊肉的價差較大,豬瘟只是一小部分原因,漲價的主要原因還是冬季本身就是牛羊肉品的銷售旺季,火鍋類餐飲和家庭聚會增多都為這類商品製造了銷售機會和價格上漲空間。
新發地牛羊肉批發商。攝影:趙曉娟
不過,在零售終端大賣場里,這種價格變化趨勢似乎來得沒那麼快。在界面新聞記者走訪的永輝超市和京客隆里,以鮮雞小胸為例,一份(450-500克)的價格在15-16元左右,甚至比10月份的價格還低了1元。家樂福方面表示,雞肉、豬肉在北京賣場的價格都比較平穩。北京第三大超市品牌「超市發」的董事長李燕川告訴界面新聞,超市發與肉品供應商都是提前簽訂的采購協議,價格相對穩定,門店也未收到肉品大幅漲價的通知。
Ⅶ 生豬期貨上市獲批,對於生豬產業有何意義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批准大連商品交易所開展生豬期貨交易,生豬是我國最有價值的農副產品,市場規模近萬億元,養豬產業鏈以養豬為中心,涉及許多行業,例如飼料加工,獸用疫苗,屠宰,食品加工,物流,零售和餐飲,引進生豬期貨是我國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但是生豬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受產業鏈成熟度的影響,中國仍處於美國大規模發展的初期,仍然需要低成本,高效率,整個周期中的高速擴展和全產業鏈擴展,投資建議引入生豬期貨將有助於該行業拉平熨燙周期並提高估值,但是就我國當前的行業成熟度而言,公司仍然需要依靠降低成本和整個產業鏈的延伸來跨越周期,我們繼續強烈建議我們帶頭穩定地實現非洲豬瘟的預防和控制,繼續以迅速的速度增長,並優化成本,封閉式工業農業領導者正面臨著糧食方面定居農業的未來發展。
Ⅷ 非洲豬瘟對2019年豬價有何影響
影響很大。
因為現在對養豬業,構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會導致價格上漲。
Ⅸ 日本的豬瘟情況對當地出口豬肉帶來了什麼影響
可能會導致出口量下降,因為豬瘟很多豬會死掉,導致產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