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市場喊價手勢
『壹』 為什麼美國的期貨交易員都用吼的,還紙片亂飛
他們是場內交易,就是期貨的最原始形式,大家在一個平台上大省喊出來自己要買賣成交的價格和手數,手勢代表他買賣的方向 和數量,有人跟他成交後,他要寫下來,報到結算 ,價格和成交手數顯示在現場的屏幕上
國外現在也有電子交易平台了,但是原始的場內報價還沒有完全取消
『貳』 在期貨市場總有許多人手裡拿著一個小本在互相呼喊他們是什麼人在干什麼
首先我們來了解了解期貨: 期貨交易是指特定商品的「標准化合約」(即「期貨合約」)的買賣。而期貨合約對商品質量、規格、交貨的時間、地點等都做了統一的規定,唯一的變數是商品的價格。買賣者交納一定的保證金後,按一定的規則就可以通過商品期貨交易所公開地競價買賣。在現貨市場上,買賣雙方一方交貨,另一方付款,或通過談判和簽訂合同達成交易。合同中可規定商品的質量、數量、價格和交貨時間、地點等.
(一) 交割的概念
商品期貨交易的了結(即平倉)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對沖平倉;二是實物交割。實物交割就是用實物 交收的方式來履行期貨交易的責任。因此,期貨交割是指期貨交易的買賣雙方於合約到期時,對各自持有的 到期未平倉合約按交易所的規定履行實物交割,了結其期貨交易的行為。
(二) 交割的作用
盡管實物交割在期貨合約總量中占的比例很小,然而正是實物交割和這種潛在可能性,使得期貨價格變 動與相關現貨價格變動具有同步性,並隨著合約到期日的臨近而逐步趨近。實物交割就其性質來說是一種現 貨交易行為,但在期貨交易中發生的實物交割則是期貨交易的延續,它處於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的交接點, 是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的橋梁和紐帶,所以,期貨交易中的實物交割是期貨市場存在的基礎,是期貨市場兩 大經濟功能發揮的根本前提。
期貨結算
期貨市場的組織結構是由交易所、會員、客戶逐級構成的,是個分層化的市場結構。只有會員才能進場交易,交易所必須對會員的資信負責;非會員的客戶必須通過會員代理進行交易,會員是代理交易的主體,對其所代理的交易負全部責任,所以會 員必須控制好所有客戶的資金風險,如果因客戶違約造成損失而不能履行賠償責任時,會員必須代為履行賠償責任並保留追償的權利。與期貨市場多層次組織結構相對應,結算管理體系也是分層次的。首先是交易所結算機構對會員公司的結算,這是第一級結算;其次是會員經紀公司對其代理的客戶進行結算,稱為第二級結算。最終,將逐筆交易風險分級對應到每個市場參與者身上。
期貨交易業務流程
客戶在初步接受了期貨理論並熟知、掌握了基本的期貨交易指令、操作技巧後,接下來就進入實際的交易過程。
(一) 期貨價格的形成方式
期貨價格的形成方式主要有:口頭公開叫價和計算機撮合兩種方式。
1.頭公開叫價方式。
口頭公開叫價方式又分兩種,即連續競價制(動盤)和一節一價制(靜盤)。
2.計算機撮合交易
計算機撮合交易是根據口頭公開叫價方式的原理設計而成的一種交易方式。這種交易方式相對口頭公開叫價來說具有準確、連續的特點。目前,我國的期貨交易都使 用計算機撮合交易系統。
你所見的就是公開叫價的方式,那寫拿著小本子的人是交易所內的工作人或者是經濟人。
『叄』 我國期貨交易過程中期貨市場的競價方式
期貨交易的早期,由於沒有計算機,故在交易時都採用公開喊價方式。公開喊價方式通常有兩種形式:一是連續競價制(動盤),它是指在場內交易者在交易所的交易池內面對面地公開喊價,表達各自買進或賣出合約的要求。這種競價方式是期貨交易的主流,歐美期貨市場都採用這種方式。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場內氣氛活躍,但其缺陷是人員規模受到場地限制。眾多的交易者擁擠在交易池內,人聲鼎沸,以致於交易者不得不使用手勢來幫助傳遞交易信息。這種方式的的另一個缺陷是場內交易員比場外交易者有更多的信息和時間優勢。搶帽子交易往往成了場內交易員的專利。
公開喊價的另一種形式是日本的一節一價制。一節一價制把每個交易日分為若干節,每節交易中一種合約只有一個價格。每節交易先由主持人叫價,場內交易員根據其叫價申報買賣數量,如果買量比賣量多,則主持人另報一個更高的價;反之,則報一個更低的價,直至在某一價格上買賣雙方的交易數量相等時為止。
計算機技術普及後,世界各國的交易所紛紛改弦更張,採用計算機來代替原先的公開喊價方式。計算機撮合成交是根據公開喊價的原理設計而成的一種自動化交易方式,它具有準確、連續、速度快、容量大等優點。目前,我國的所有期貨交易所都採用計算機撮合成交方式。
『肆』 什麼喊價,求解釋
期貨上喊價的手勢用於早期沒有計算機系統的時候,因為交易場所內人聲嘈雜,因此用手勢報價便於交易。
國內期貨交易的初期,在蘇州交易所也採用過喊價交易的方式,其氣氛確實比現在的計算機交易要活躍得多。
因此目前國際上有些交易所還在採用這種報價方式,目的就是尋求一種交易的氣氛。
喊價的手勢可分為兩種:表示買入、賣出、開倉、平倉(方向)和合約月份、報價(數字)。
因為是用手勢報價,所以過去的期貨交易,不同的品種都在不同的交易池中進行,因為要用手勢表示不同的品種來回切換以及報價太麻煩了,不像現在用計算機交易什麼都能做。
買入、賣出的手勢是五指張開,當掌心向外時表示賣出,向內時表示買入。
另一手握拳伸出拇指向下表示開倉、向上表示平倉(也有用其他手勢表示的)。
報數字是
伸出食指表示「1」
伸出食指和中指表示「2」
伸出中指、無名指、小指表示「3」
伸出除拇指外的四指表示「4」
五指全部伸出表示「5」
握拳伸出拇指表示「6」(豎大拇指,即我們表示贊揚的手勢)
握拳伸出拇指和食指表示「7」(我們表示八的手勢)
握拳伸出拇指、食指、中指表示「8」
食指和拇指捏在一起,其餘三指捏拳表示「9」
所有指尖捏在一起表示「10」
『伍』 關於期貨交易中手勢的問題
照一定的規則,用喊叫並藉助手勢進行討價還價,通過劇烈競爭達成交易 的一種貿易方式。有人會將「買進」手勢誤 為「賣出」手勢;有人會在錯誤的價位購進合同;有人可能不夠謹慎;有人可能本該購買六月份期貨卻買進了三月份期貨,等等。今年已經可以使用電腦直接交易期貨了.
『陸』 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方式是現場喊價,那麼多股票需要交易怎麼喊的過來
目前也是有計算機喊價的,他們有手勢,還有大聲喊,而且還有耳機傳送聲音,每個交易員都有席位代碼,而且大公司有固定的交易員
『柒』 期貨交易方式有哪幾種
人工喊價是指交易大堂內的交易代表,透過手勢與喊話途徑,進行交易。芝加哥CBOT是早期最有代表性的人工交易池,每個品種由交易代表在八角形的梯級范圍內,進行頻繁的喊話與手勢交易。電子交易是指市場採取中央電腦交易系統,根據交易規則、買賣指令的價格與先後次序,自動撮合買賣合同﹝或稱自動對盤﹞。交易員在認可的電腦系統前下單即可,毋須擠到特定的空間內人工喊價。
『捌』 期貨市場中公開喊價格是什麼意思、是不是只在開盤時公開喊價啊
公開喊價(Open Outcry),又稱雙向拍賣(Double Auction),即買賣雙方同時報價,目前主要使用在期貨交易中。
公開喊價手勢
期貨上喊價的手勢用於早期沒有計算機系統的時候,因為交易場所內人聲嘈雜,因此用手勢報價便於交易。
國內期貨交易的初期,在蘇州交易所也採用過喊價交易的方式,其氣氛確實比現在的計算機交易要活躍得多。
因此目前國際上有些交易所還在採用這種報價方式,目的就是尋求一種交易的氣氛。
喊價的手勢可分為兩種:表示買入、賣出、開倉、平倉(方向)和合約月份、報價(數字)。
因為是用手勢報價,所以過去的期貨交易,不同的品種都在不同的交易池中進行,因為要用手勢表示不同的品種來回切換以及報價太麻煩了,不像現在用計算機交易什麼都能做。
1、買入、賣出的手勢是:
五指張開,當掌心向外時表示賣出,向內時表示買入。
另一手握拳伸出拇指向下表示開倉、向上表示平倉(也有用其他手勢表示的)。
2、報數字是:
伸出食指表示「1」
伸出食指和中指表示「2」
伸出中指、無名指、小指表示「3」
伸出除拇指外的四指表示「4」
五指全部伸出表示「5」
握拳伸出拇指表示「6」(豎大拇指,即我們表示贊揚的手勢)
握拳伸出拇指和食指表示「7」(我們表示八的手勢)
握拳伸出拇指、食指、中指表示「8」
食指和拇指捏在一起,其餘三指捏拳表示「9」
所有指尖捏在一起表示「10」
『玖』 期貨交易有哪些競價方式
1.公開喊價方式
公開喊價方式可分為連續競價制和一節一價制。
連續競價制是指在交易所交易池內由交易者通過手勢和大聲喊價,表達各自買進或賣出合約的要求進行公開競價。和我們在港片里見到交易所的熱鬧場景是一樣的,很有氣氛。這種傳統的方式在歐美期貨市場較為流行。一節一價制是指把每個交易日分為若干節,每節交易中一種合約只有一個價格。這種叫價方式在日本較為普遍。
2.計算機撮合成交方式
在計算機技術普及後,世界各國的交易所紛紛改弦更張,採用計算機來代替原先的公開喊價方式。計算機撮合成交是根據公開喊價的原理設計而成的一種自動化交易方式,它具有準確、連續、速度快、容量大等優點。中國的期貨交易所普遍採用了這種成交方式,自動撮合系統將買、賣申報指令以「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排序成交。但開盤價和收盤價為集合競價產生,集合競價採用最大成交量原則,哪個價位上成交的量最大,則此價位就是開盤價和收盤價。開盤價集合競價在交易日開市前5分鍾內進行,其中前4分鍾為買、賣指令申報時間,後1分鍾為集合競價撮合時間,開市時產生開盤價。收盤價集合競價在交易日收市前5分鍾內進行,其中前4分鍾為買、賣指令申報時間,後1分鍾為集合競價撮合時間,收市時產生收盤價。
『拾』 期貨單位為什麼說一手
期貨交易的對象是(標准)合約,合約是按「(一)張」來計算的。過去的交易都是喊價交易,用手勢來表示數量、方向、開平倉等,交易員經常要舉「手」競價,所以就用「手」來做為交易單位的俗稱了。
http://..com/question/50584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