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市場是小眾市場
❶ 期貨投資是不是特別難,為什麼只有小眾的人知道
不接觸,當然永遠不可能知道了。期貨涉及的行業還是很廣的,我們日常接觸的大宗商品原材料目前大多是期貨市場定價。當然,這個相比日常消費品給我們的價格感受還不是那麼敏銳。但當我們感覺油價漲了,房價漲了,雞蛋漲價了,糧食漲了等等,這些或多或少都有商品期貨行情變動的結果。
❷ 期貨公司資管部和交易部是同一個部門嗎
據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統計,截至2015年6月30日,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約30.35萬億元,較2014年年底增長約48%。其中,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419億元,較2014年年底的124.82億元大幅增長236%左右。
盡管期貨公司資管業務上半年增幅較大,但其不足500億元的量級,相對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均上萬億元的資管業務規模,是「小巫見大巫」。截至今年6月30日,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公募基金規模7.11萬億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專戶業務規模9.05萬億元,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10.25萬億元,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規模3.89萬億元。
不得不承認,相比資管市場上的這些「雄鷹」們,期貨公司資管因起步晚、資金方認可度不高、人才流失嚴重、缺乏頂層設計等因素,目前還處於嗷嗷待哺的「雛鳥」階段。不過,多位行業人士表示,經歷了前段時間股市的「蠻牛+快熊」行情,期貨行業和對沖工具為更多普通投資者所知悉,未來期貨公司資管有望憑借量化對沖的投資理念及自主管理的業務形態,上演一出「麻雀變鳳凰」的好戲。
銀行態度改善,期貨資管認可度提升
按理說,隨著「一對多」業務的放開,期貨公司資管將會呈現爆發式增長。「期貨公司資管沒有迎來爆發式增長,有多方面原因。」廣發期貨資產管理部原董事總經理黃邵隆對期貨日報記者說,整個期貨行業的投資者基數不大,而外圍市場對期貨公司資管、期貨私募等的認可度不高,仍認為都是高風險投資,評判標准非常嚴格。這一點引發了期貨資管行業人士共鳴,特別是期貨資管很難取得銀行這一「大金主」的認可。
在華泰期貨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吳雷看來,期貨公司資管之所以沒有爆發式增長,主要是因為大多數期貨公司尚未進入銀行的「白名單」。在選擇資管通道時,銀行傾向於指定在其「白名單」之列的信託和基金子公司。
國泰君安期貨資產管理部總經理楊波也表示,期貨公司進入銀行「白名單」相當困難,一些處在行業前列的大型期貨公司可能會達到銀行的認證資質,但成功躋身的數量不多。
一些私募機構也有同感。「目前期貨私募在銀行內部並無系統化的評分體系,因此無法直接獲得銀行授信。若期貨公司能夠進入銀行『白名單』,期貨資管募集優先資金發行結構化產品將暢通無阻,這將成為期貨公司資管規模的一大增量。」阿巴馬資產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詹海滔說。
「銀行對期貨公司的考核包括資管規模是否足夠大、在業內市場佔有率如何、風控及估值等系統管理能力是否過關,以及產品運行、凈值跟蹤等後台服務是否到位。」吳雷告訴記者,華泰期貨已被三家銀行列入「白名單」,目前公司仍在努力接洽更多銀行。
不過,在楊波看來,期貨公司躋身銀行「白名單」分為三個階段:代銷、資管和自營。目前,僅有少數期貨公司闖過第一關,開始在第二關「試水」。
雖然進入銀行「白名單」的期貨公司很少,但欣喜的是,從某種程度上說,銀行對期貨資管的接受度日漸提高。特別是今年股市演繹的「蠻牛+快熊」行情,把很多證券私募敲醒了,一些尚未涉足期貨理財的銀行也把如何與期貨公司合作列入戰略計劃。
據了解,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等股份制商業銀行及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國有銀行,已經與一些期貨公司建立了代銷期貨資管產品的合作關系。其中,中國銀行、工商銀行還積極與一些期貨公司資管團隊、期貨私募機構合作發行了主動管理型產品。
得益於這些銀行的推動,一些期貨公司和期貨私募的資管規模實現了大幅增長。據了解,截至今年5月底,國泰君安期貨的資管規模約35億元,目前已逼近50億元。與其增幅不相上下,華泰期貨目前的資管規模也在50億元左右。「受益於銀行和券商MOM種子基金的帶動,我們公司7月份連續發行了6隻產品,合計規模約10億元,整體資管規模已升至50億元左右。」詹海滔說。
競爭激烈,要留住優秀資管人才
期貨公司最晚進入資管領域,其開展資管業務遇到的難題不止一二。與基金子公司、信託公司等「老大哥」同台競技,資管系統、管理經驗、人才競爭、成本投入無一不是期貨公司的軟肋。
「相比期貨公司,基金子公司在資管方面的成熟度更高,風控和配套服務也有一定積淀,在交易、估值和風控系統方面早有投入。」詹海滔說,一般而言,基金子公司會配備多套資管系統,並具備自主開發能力,但目前大多數期貨公司只有單一的資管系統,引入一套新的資管系統成本很高。
不過,期貨公司也有其他優勢。「相比基金公司、券商,期貨公司資管效率高、門檻低、服務意識強,並且了解對沖。」吳雷說,沒有任何機構能比期貨公司更懂對沖,其對私募的風控松緊有度也來源於此。他同時表示,與基金公司主打公募產品不同,期貨公司資管瞄準私募,在此領域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和精力都要比基金公司多。
即便如此,吳雷也非常感慨,因為期貨公司資管方面人才有限,而且還面臨著被「挖牆腳」的風險。
據記者了解,近段時間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銀行等機構開始爭搶期貨公司的優秀資管人才,項目經理、產品經理、風控和管理人員是其「挖牆腳」的重點對象。在這些優秀期貨資管人才面前,基金公司開出的薪酬待遇比期貨公司高2—3倍,銀行雖許諾的待遇沒有基金公司高,但總能將「餅」畫圓,以美好的發展前景戰勝基金公司的「錢」景。
「除資管人才匱乏,流失嚴重外,缺乏頂層設計人才也是期貨公司資管規模擴容的重要阻礙。」吳雷認為,在大資管時代,期貨公司資管未來走自主管理道路是大勢所趨,但目前大多數公司缺乏固定收益類、非標項目的交易型人才。在他看來,在自主管理團隊逐漸壯大之際,期貨公司就應該考慮如何使用股權激勵、業績分成等方式來完善激勵機制,避免這些人才自立門戶或流向其他資管機構。
量化對沖,可做大做強期貨資管
在這不算極好但也絕不淪為壞的現狀下,探討期貨公司資管的未來,或許是個「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式命題。
黃邵隆認為,雖然各家期貨公司資管業務的特點不盡相同,但量化對沖等追求中性收益的投資策略將是未來期貨公司資管發力的方向。
無獨有偶,信達期貨總經理陳冬華告訴記者,公司下半年將重點推薦量化對沖型私募及相關產品。華南地區一家量化私募機構負責人則肯定地說:「未來10年,包括期貨公司資管在內的期貨資管的發展方向將是量化,量化投資的理念運用100年後依然有效。」
「今年以來,多數期貨公司資管在股票方面配置較多,發行了很多量化對沖產品。量化對沖產品之所以火爆,是因為這類產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可以追求相對穩定的收益。」陳冬華說。
據了解,這些量化對沖產品一般把80%的資金配置在證券市場,剩餘20%的資金配置在期貨市場。
在陳冬華看來,量化對沖是一種手段,用於股市投資的空間很大。這幾年,經歷了股市多輪調整行情,公募基金已開始積極利用股指期貨對沖風險,說明量化對沖越來越受到機構投資者的認可。從國際市場看,機構投資者普遍將股指期貨作為重要的配置工具。「作為券商系期貨公司,信達期貨將與券商股東協同發展,在高凈值客戶、證券資管、證券自營方面推行量化對沖。」陳冬華說。
「量化投資和價值投資一樣,是一種投資哲學,在量化的指導下,會存在各種策略和產品形態,比如基於股票現貨和股指期貨的量化對沖,或者基於基本面研究的主觀對沖。」上述華南地區私募機構負責人表示,不過從境外成熟市場的CTA結構看,主觀策略佔比很小,在20%—30%。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上半年股市「蠻牛」期間,證券私募的規模和收益大幅提升,多數期貨類私募並沒有盲目加入股票投資大軍,而是恪守了自己擅長交易的投資領域。專注於宏觀對沖的凱豐投資就是其一。
據記者了解,凱豐投資旗下的對沖系列產品表現非常好。在6月中旬以來的股市下跌中,凱豐投資的產品凈值逆勢上漲,凱豐指數從29.32升至34.95,漲幅達19.2%。在7月份的13個交易日中,其對沖系列產品實現了17%的收益。
「上半年的確面臨一些投資者對我們產品業績的質疑,因為股市太過瘋狂。現在這些投資者深刻認識到了穩健增值、安全復利的重要性。」凱豐投資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8月初公司將首次自主發行9號產品,募資規模不設上限。
期貨市場雖是小眾市場,但它是眾多投資機構管理風險、配置資產不可或缺的重要場所。如今,不僅是期貨公司,就連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都開始力推量化對沖投資。
面對這樣的發展趨勢,凱豐投資等宏觀對沖私募也開始引入量化策略,追求多元投資。「我們擴充了投研團隊,並靈活調整了部門架構,在宏觀金融部、產業部、量化技術部、交易部間形成有效的交流和融合,發揮部門間的協同作用。」上述凱豐投資有關負責人介紹,公司量化技術部的高頻做市系統已經完成,高頻交易策略日益成熟,同時中低頻策略也在不斷豐富。
7月,阿巴馬資產管理發行了一隻5億元規模的量化對沖產品,該產品有1億元配置在期貨市場。「量化對沖追求無風險絕對收益,這類產品分散選股,並無權重股之分,不管牛市還是熊市都表現穩定,市場需求也大。」詹海滔說,6月以來公司多個產品的凈值屢創新高。
楊波也表示,最近兩個月公司資管規模增加近15億元,增量主要來自量化對沖產品。「未來國泰君安期貨資管發展有兩條線:一是基於風險管理的通道業務;二是基於財富管理的自主管理戰略,將以量化為投資理念,爭取以全自動信號系統交易獲取中性收益。」楊波說。
❸ 同時做股票和期貨會不會顧此失彼
這方面,每個人不同,因為非常類似,很多人是都參與的 。較大的資金往往考慮或參與股指期貨為股票倉位做保值。所以兩個市場是互聯互通的 。
但是 ,期貨需要的技能還是高於股票的 ,這是籠統的說,有的投資者就擅長或喜歡期貨市場,因人而異吧。
就大部分投資者而言,股票是大眾市場 ,期貨是小眾市場。股票持有的是沒有約期的權益 ,能夠產出現金的資產,期貨是有期限的對賭協議。後者操作難度和風險更大。
再有就是期貨的保證金制,它的盈虧放大效應更適合企業保值,對散戶投資者殺傷力遠大於股票。
所以就像你說的,同時參與兩個市場顧此失彼的可能很大 。
❹ 最近的期貨市場大家看好嗎
你好,期貨市場屬於高風險高收益的市場。
期貨的特點有:
保證金交易,10倍左右的杠桿,相當於券商中的融資融券業務;
t+0交易,當日隨時可以買賣,比股票交易靈活,因為股票是t+1交易的
雙向交易,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大漲大跌都能掙錢;
期貨市場雖然是一個小眾市場,但得到國家大力發展期貨。不僅可以投機賺取價差,還能幫助現貨套期保值,規避現貨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更有「保險+期貨業務」幫助農業健康發展。
目前,期貨市場有一些期貨品種已經走上國際舞台,如原油期貨、鐵礦石期貨、棕櫚油期貨、PTA期貨等十來個期貨品種。合格的境外投資者也可以參與進來,大大提高期貨品種的成交量和持倉量。
期貨交易時間也延長了。白盤:每周一至周五9:00~10:15,10:30~11:30,13:30~15:00 夜盤:21:00~23:00。外盤交易是24小時制的,所以期貨市場的時間延長,更大程度的提高與國際接軌的速度。
總體而言:期貨市場的前景,不可限量。
❺ 最近發現普遍大眾只知道房地產,股票,銀行,保險.卻不知道期貨,歸根到底,期貨品種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原材料啊
期貨是小眾市場,我覺得以後發展趨勢還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工具。
❻ 關於期貨的一句話解釋
1.期貨本質上是為企業服務的,有套期保值和價格發現的功能。對於散戶來講,個人就是來投機的,就是來賺錢的,他的眼光還沒有遠到去發現價格這一程度。
2.期貨市場如果沒有沒有新資金入場,那存量資金只會越玩越少。四大交易所每年吸走那麼多手續費,居然說是非營利機構,簡直可笑之極。
3.期貨大部分時間是震盪無序行情,想要做長線,做趨勢,也請做好止損的准備。因為大部分人是分不清當下市場的狀態的。所謂趨勢,走出來才是趨勢,當下的價格,是趨勢持續還是將要反轉,是很難判斷的。
4.判斷行情的對錯其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如何去應對。簡單來講,就是做對了,如何讓盈利最大化,做錯了,如何讓虧損最小化。很多人能看對行情,卻往往賺不到錢,要麼過早平倉了,要麼倉位管理不善。
5.新人進入這個市場,很多都是被期貨暴富神話吸引進來的,如果有這樣的心態,必定浮躁,想走捷徑,而不能理解期貨的風險所在。一旦發現虧損,就怪期貨太難做,其實期貨本身沒有錯,是你自己錯了。新手不要渴望一夜暴富,先學一學如何在這個市場生存吧。
6.股票是桑塔納,期貨就是保時捷。為什麼這么講?主要還是期貨的快,因為引擎不一樣,配置不一樣(期貨的保證金制度決定的)。股票做10年,期貨做1年就夠了,你就可以體驗什麼是煎熬,什麼是刺激,什麼是天堂地獄。股票比較大眾,期貨就小眾多了。做股票的60歲以上的比比皆是,期貨很少有高齡的。做很多年股票轉做期貨的有,做很多年期貨的卻不大會去做股票,你見過開慣保時捷的去開桑塔納嗎?
7.做股票的人對期貨總是充滿著恐懼,一副排斥的態度。其實股票做的是公司,期貨做的是商品,只是標的物換了而已。認為期貨風險大,關鍵是自己習慣了滿倉的操作思路,滿倉去操作期貨,不死才怪,股民從本質上還是不理解期貨交易。滿倉的深層含義是什麼?是貪婪,是自信,是搏一把。說期貨是賭博,我看股票才是賭博。
8.很多人做期貨喜歡用技術分析。他們追求一套能穩定盈利的交易系統,可惜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其實系統肯定不會有完美的,只有適合不適合自己這一說法。趨勢交易系統很多死在盤整上,盤整類交易系統很多死在趨勢上。系統都有優點和缺點,關鍵是如何找對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或交易模式。有些人用自己的系統很好,就推薦給別人,但別人未必適合。屠龍刀是把好刀,但不是所有人都耍得了的。
9.期貨基本面信息參差不齊,讓人眼花繚亂。其實可以去把握幾個關鍵點。一個是驅動因素,一個是供求因素。很多時候,商品持續減產,價格卻不漲,可以從驅動因素去找找原因,也許已經漲過頭了,也許是時候未到。
10.做期貨想要盈利,關鍵是自己要有一定水平,而水平這個東西,是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去學習的。所謂專家或高手的意見可以參考,但也不要盲信。簡而言之,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而這能力,也是建立在掌握一定操作技巧的基礎上,不然,憑著自己一腔熱情參與這個市場,是要吃苦頭的。
11.期貨做短線可以盈利,做中長線也可以盈利。只是各種方式都有優缺點,要懂得取捨。做短線就是博概率,做中長線就要懂資金管理。一筆盈利的單子,短線可以做成中長線,而一筆中長線的單子,虧損了,其實也可以做成短線處理。交易的本質是相通的,就是賺大虧小。
12.期貨無止境,要善於不斷學習和總結。做期貨如做人,有道武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
❼ 請問期貨都是當天買賣嗎可以放幾天在手裡嗎風險很大嗎
期貨交易機制是T+0,意思是可以當天買賣,但是不操作上不一定都是當天買賣的,投資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決定是當天開平倉還是持倉過夜。有些期貨品種,當天平倉手續費會升高。
至於能持倉多久,這是根據合約交割日期決定的,假如客戶持有的是螺紋鋼1805合約,現在離交割日還有兩個多月,如果投資者決定持倉,可以一直持有兩個多月,到4月30日決定是否進入交割月,一般散戶是沒法進入交割月的,法人戶如果打算交割現貨,可以考慮進入交割月,但是屆時保證金比例會有提高。
期貨風險相對大,是因為它的交易機制是保證金交易,相當於加了杠桿,以小資金撬動大資金。同時期貨也不像股票能長期持有,投資者不能因為被套了就放任賬戶不管了,當可用資金低於0時,存在被強制平倉的風險。最後,期貨價格波動比較頻繁且相對劇烈和快速。投資者或許會覺得相對較難把握,不過如果控制好倉位,並且嚴格把控交易策略,風險也是能控製得當的,可以多和自己的期貨客戶經理交流。
❽ 誰知道期貨是怎麼推銷的
從中國經濟發展來看,股票更早地引入了中國,期貨由於風險更大,一般期貨炒手都是交易股票多年以後,取得經驗以後才炒期貨的。推銷期貨是件慎重的事,因為期貨具有杠桿,把期貨推銷給完全沒有投資經歷的人,說重點相當是去騙他的錢,因為他入市肯定會虧得精光。
❾ 期貨市場和證券市場比較哪個有前景
這問題可真難回答....
做業務的話,都是底薪+提成,發展前景和工資是看個人能力,能力高者多低者少甚至淘汰。相對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的客戶更小眾一些,畢竟比起玩股票,玩期貨門檻更高,風險更大。期貨的客戶主要是企業主(做套期保值),老玩家(短線炒家居多,是經紀公司最喜歡的客戶,拉到這種客戶需要人脈),散戶。可能證券公司的客戶更好拉一些。
做交易員的話,當然是期貨交易員更令人愉快,因為可以賣空。
做分析師...個人傾向期貨,因為不確定因素更多,更好忽悠.....
中國台灣我不清楚,英美日的情況我知道一點....我只是不知道你問的市場是開發客戶還是做交易.做交易的話,兩個市場沒有區別,區別只是跳動的數字不同。做客戶的話,兩個市場都相對成熟,好做與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關鍵還是在於個人素質。
說實在的,我覺得沒人能告訴你進哪行前景更好。首先,人和人不一樣,也許他進去好,你進去不一樣好;其次,沒有人能真的看到以後,事物的發展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因素。
另外,希望你清醒一下,考慮清楚再進期貨或證券行業(對我而言,它們沒有區別)。這是個"全民賭博時代",當泡沫破滅的時候,你該怎麼辦?
❿ 有什麼商品是屬於小眾市場的
特定時期的如何呢?如吸奶器,只有哺乳期的女性用到...國內現在生產商還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