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強期貨市場流動性
A. 求解一個關於期貨流通性的問題
期貨是零和游戲,撮合成交,多頭必須對應相同數量的空頭。
而市場的魅力在於在一定價位 看多與看空的人數量基本相同。
而衡量流通性,可以看成交量,成交量越大,越是活躍,流通性越好。
B. 市場流動性對期貨價格的影響
你的流動性指的是資金嗎,比如螺紋 交易量大,價格起伏比較平穩,即使快速波動也有大成交量在成交,但是成交量小的,比如燃油,還有不活躍的合約,你可能買個單子要很久成交,成交後價格跳著往上往下走,你想平倉都不行
C. 為什麼期貨交易流動性比遠期高
往往做期貨的處了一些很大的企業做一定的套期保值以外,其他全都是只交易合約而不進行實物交割 所以期貨交易會很頻繁
D. 如何擴大期貨市場參與主體
要讓實體企業進入期貨市場,有兩個問題要解決:一是個性化需求如何滿足,二是現貨月成交效率如何提高。現行期貨交易是標准化交易對應標准化交割,這是無法完全滿足個性化需求的。而在現貨月流動性收斂情況下,成交效率也很難提高。唯有標准化交易對應非標准化交割,以及在現貨月實行成交錯位,方能解決上述問題。
而「標—非」搭配如何建立呢?首先應該建立一個貨物「蓄水池」,貨物的買方可以先選貨後成交。由於「蓄水池」貨物大量通過「預售」方式獲得,此時就會出現交割上的錯位,也就是買方可先將貨物提走,但此時的賣方還未在盤面成交。交割錯位最大好處是還可使成交也發生錯位,這就可以提高成交效率。
E. 投機者為什麼會使得期貨市場更具有流動性
投機會頻繁交易,持倉時間短,所以會使合約的流動性好,活躍。套期保值的法人帳戶一般不會經常性交易,很多時候建好倉位後會一直持有到交割月進行實物交割
F. 如何緩解資本市場流動性過剩
第一,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這樣可在疏通企業融資渠道的同時,分流資金緩解流動性過剩問題。一要繼續推動大型優質企業上市,包括海外上市企業回歸國內,做優做強主板市場;二要加快中小企業板建設,擴大處於成長與平穩階段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規模,支持更多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發展壯大;三要盡快推出創業板,以滿足大量處於初創與成長階段高科技企業迫切的融資需求,加速推動我國經濟的自主創新步伐;四要整合代辦股份轉讓系統,將代辦系統建設成為全國性的、統一監管下的非上市公眾公司股份報價轉讓平台。此外,要積極推動公司債券、資產證券化證券等固定收益類產品的發展。
第二,適時建立證券交易所的金融衍生品市場。金融衍生品市場可以分流部分資金尤其是有高風險高收益偏好的資金,緩解流動性過剩問題。待有關條件成熟時,可在金融期貨交易所適時推出股指期貨產品。同時,鑒於證券交易所現貨與期貨的分離,不利於增強證券交易所國際競爭力,單只證券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分離,會加大對市場操縱等的監管難度,可以考慮借鑒我國香港地區、新加坡和歐洲各主要證券交易所的做法,在證券交易所內部建立金融衍生品市場,推出股票期權或期貨、ETF期權或期貨等金融衍生品。
第三,繼續做好證券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工作。我國資本市場正處在新興加轉軌的階段,尤其是在股份全流通的市場新形勢下,影響市場運行的內外部因素趨向復雜化,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仍然薄弱,許多問題尚未完全解決,與市場快速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因此,必須堅持不懈做好證券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建設工作。在資本市場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尤其要進一步強化市場監管工作,加大稽查力度,依法嚴懲虛假信息披露、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切實維護市場正常秩序。
第四,進一步強化投資者教育工作。有什麼樣的投資者,就會有什麼樣的資本市場。針對當前新入市投資者較多,且風險防範意識淡薄的情況,需要建立健全投資者教育工作的長效機制。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投資者的盲動性,有效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減緩證券資產價格泡沫的形成;而且還有助於引導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建設和發展採取更理性的參與態度,助推市場建立健全風險防範和化解的自我調節機制,提高資本市場的彈性和抗風險能力。
G. 在中國 期貨的各種合約流動性到底如何
合約流動性有2個方面,一是主力合約換月流動性,二是各個品種的資金流動性,一般而言主力合約流動性較好,交投活躍,臨近交割月的合約流動性差,買賣價差較大;各個品種的流動性有所不同,鄭州商品交易所的白糖主要是萬達的客戶在做,交易所返給他們公司手續費,價格不好把握,PTA也不錯趨勢性強,但其他諸如小麥,棉花基本已經死掉。大商所和上交所(除黃金)的流動性都比較好。
H. 如何提高中國國債市場流動性
中國國債市場面臨的所有問題中,二級市場的流動性嚴重不足是根本性問題。毫無疑問,如果流動性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中國國債市場就難以獲得其在國內風險資產定價中的基準地位。 首先,應該統一人們關於國債市場定位的認識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主任李揚認為,若從金融的角度分析,國債市場是基準性市場,國債是基準性金融產品,是無風險的金融資產,它「形成了全部金融上層建築的基礎」,一切金融工具都依據它進行套算和操作,各個經濟主體要憑借它來進行風險對沖。另外,國債市場上形成的利率期限結構,會成為全社會利率結構的一個基礎,沒有一個合理的利率期限結構,幾乎所有的金融活動都很難展開,或者說很難有效展開,這個功能是其他的金融市場不可替代的;國債是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主要對象,國債市場則是其公開操作的主要渠道與場所,如果不存在一個規模龐大、極富流動性的國債市場,公開市場操作就不可能有效及具彈性;對於金融機構而言,發達的國債市場是其實施流動性管理的基礎;對工商企業來說,國債也是其流動性管理的主要工具;對政府來說,發達的國債市場將有效降低政府籌資成本;對個人投資者來說,具深度與廣度的國債市場是他們建立有效投資組合、進行風險對沖的前提條件。換言之,由於經濟總要發展,由於金融「上層建築」總要不斷增長,那些用來作為貨幣發行准備資產的國債,以及作為廣大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二級准備」資產的國債,本質上並沒有「還」的問題。如果將金融和財政的關系理順,李揚認為,我國經濟中客觀存在著總量約為幾萬億的非通貨膨脹性發債空間。 其次,應充分重視國債預發行及新發行市場的建設 國債預發行市場是指國債已公告拍賣但未發行的市場。預發行市場的培育有助於對即將發行國債的價格發現(或定價),並大大降低一級交易商對即將拍賣的國債價格競標水平的不確定性,畢竟一級交易商對每期新發行國債的競標並不代表全社會對新發行國債的真實需求,因此,如果有預發行市場無疑將對新國債的定價出現偏差,同時也增加了一級交易商的報價風險,盡管一級交易商也可在拍賣前向其客戶或其他機構投資者咨詢合理的報價意向,但這顯然沒有像預發行市場那樣具有約束力。近期國內熱烈討論並有可能在2004年推行的國債預發行市場是中國國債市場發展的一個積極信號。下一步應該研究如何切實提高新近市場的流動性問題。這涉及國債市場的微觀結構構建問題。 第三,應重視國債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債交易的資金清算與國債交割系統建設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國債市場分為銀行間債券市場、證券交易所市場及商業銀行櫃台市場,三個市場分隔嚴重。實際上,國債的集中託管及交割清算是國債市場統一的關鍵。國債本質上是一個短期的資金市場(短期的現券市場及回購市場),銀行則是所有投資者最理想的資金平台,無論是零售客戶、公司客戶、機構投資者及證券經紀公司,都在銀行資金賬戶,而任何潛在投資者的資金流量模式是不同的,任何一個時點總有一部分的投資者有資金閑置,在我國現有國債市場三分的現狀下,這些資金沒有辦法尋求投資收益比銀行活期存款高的國債,從而影響企業或個人投資者投資國債的積極性。這是我國國債分散託管導致二級市場流動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國債集中在中央銀行且無紙化登記的一個最大的好處是,市場可接觸到最廣泛的投資者,只要投資者在銀行有資金賬戶就可以直接投資國債,既方便又可節約交易費用,而且國債的回購也有了最大的可操作性,回購雙方均得到最大的安全保障,如此,配合銀行對投資者投資國債知識的普及及營銷,便可動員至少數千億元的臨時閑散資金投資國債,國債籌資的成本必然降低。在銀行資金清算體系方面,人民銀行已經成功地於2002年推出全國現代化支付系統,該系統是RTGS系統,類似於美國的FEDWIRE系統,而中央國債登記結算系統也已成功地運行了7年,只需將這兩個系統有效地融合成一個統一的兼具資金與國債實時清算與結算的系統,就可以解決上述問題。 第四,應重視國債市場的微觀結構重構 就中國國債二級市場而言,完善市場微觀結構的第一目標是維持一個極具競爭性的分級國債市場。它至少包含兩個層次的市場,一個是一級交易商之間的批發市場,另一個是一級交易商與非一級交易商及個人與企業的零售市場。在零售市場上,一級交易過程中累積或消化自己的存貨。在批發市場上,為提高交易的效率及維持交易的匿名性,應引入一級交易商之間的經紀人制度,這些經紀商負責收集一級交易商對各種國債品種的買賣報價及意向性的買賣數量,並撮合它們之間的最終交易及將交易信息第一時間向市場披露。目前,國內國債二級市場的微觀結構建設僅處於起步階段,無論是在批發市場還是零售市場,相關的操作仍停留在摸索階段,但為了加快這一進程,成熟的貨幣市場操作經驗,外資金融機構的加盟及它們之間的競爭必定會對我國國債市場的微觀結構完善起到重要的作用。向外資金融機構直接開放,讓其參與國債市場微觀結構的建設,並有選擇地給予一些有實力且穩健的外資金融機構一級交易商的資格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之一。 第五,應注重市場交易環境相關制度的建設 市場的交易環境包括市場的交易成本、交易稅制、交易信息披露、市場監管、交易風險控制、影響市場參與去向不明行為等的各項規章制度。就中國國債市場而言,最近,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的貸款放寬了基準利率向上浮動的空間,但明確規定零售貸款不在調整范圍。零售貸款是沒有任何風險的貸款,根據風險定價原理,該貸款利率應該允許下調至少50%以上,而如果真是允許這種幅度的下調,或完全放開,那麼無論是個人還是公司投資者都會積極地利用閑散的資金在二級市場上投資國債。政府部門的最大目標在於全力提高國債市場的流動性並降低一切可能的交易費用,應該充分利用自身的監管資源及工具盡可能地考慮影響國債交易環境的各種因素,並有針對性地制定游戲規則鼓勵最廣泛的潛在投資者參與國債市場的交易。但是,在國債的衍生市場(國債回購除外)上應持慎重的態度,雖然國債的期貨、期權市場對投資者規避利率風險有很大的好處,但如果這些衍生工具沒有在一個最具流動性、交易規模巨大的現貨市場的基礎上貿然推出,在一級交易商的治理結構未完善且健康的利率風險控制文化尚未形成之前,難免不會重蹈1995年國債期貨市場遭遇關閉的覆轍。 從一定意義上說,國債收益率曲線的標桿性作用是無可替代的。但是,這一作用的形成和發揮有賴於國債二級市場的高度流動性,因此,國債二級市場的流動性問題就不僅僅是該市場本身的問題,而是關系整個金融市場的風險定價機制能否有效形成的大問題,這應該成為我們分析研究和改革完善我國國債市場的一個重要考慮。
I. 期貨選擇
1.基差用最近的現貨價格跟對應產品最近月份期貨合約的價格差。
公式:基差=現貨價格—期貨價格,如例題應該是800-810=-10,11月份是干擾項
選A
2.
投機者的加入,使期貨市場流動性加大。投機交易促進市場流動性,保障了期貨市場發現價格功能的實現。發現價格功能是在市場流動性較強的條件下實現的。
一般說來,期貨市場流動性的大小取決於投機成分的多少。如果只有套期保值者,即使集中了大量的供求信息,也難以找到交易對手,少量的成交就對價格產生巨大的影響。在交易不活躍的情
況下形成的價格,很可能是扭曲的。投機者的介入,會增加交易量,眾多的投機者通過對價格的預測,有人看漲,有人看跌,積極進行買賣活動。這就增加了交易人數,擴大了市場規模,使得套期保值者較容易找到交易對手,自由地進出市場,從而使市場具有充分的流動性。
J. 如何規避期貨市場的流動性風險
期貨交易盡量選擇成交量大的合約,成交活躍流動性好,成交不活躍的合約就容易發生流動性風險。